高校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2022-12-04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如何制定一个合适的制度?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高校教师培训管理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高校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近日,昨日,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领导和来自75所部属高校的分管校领导及相关部委领导参加研讨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李晓红,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等出席。

李晓红表示,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师 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够激发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的活力。

与会学者表示,考核评价政策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对于新时期高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正确科研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影响。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

李晓红提出,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系列文件精神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适应新形势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他强调,要准确把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遵循“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等三条总体要求,把握好“严把教师选聘考核师德关”等六项改革重点,抓好“由谁来评价”等四个关键环节,并做好多方组织保障。

与会学者认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据介绍,各地各校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的有益经验包括:严守师德底线,强化师德考核;突出教学业绩,强化教学质量;调整科研导向,弱化量化指标;探索发展性评价,引领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分类管理;实行聘期考核,完善退出机制。

第二篇: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之我见

一、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职能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从高等教育的职能来看,高校需要教师可以承担多重角色,既能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又能具备做课题、做项目、拓宽知识领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在工作之余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还要为社会的文化传承工作做出贡献。对高校教师而言,只有具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履行国家和高校赋予教师的职责及使命。然而对高校教师而言,沉重的教学和科研的两大主要任务已令当今的高校教师难以喘息,在繁重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下,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难以兼顾,为了保证工作量的完成及教师升职考核的需要,一些教师在教学科研两方面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甚至还出现了在科研或教学方面敷衍了事的现象,对高校而言,国内许多大学都在力图办成科学研究单位,但为建设“科研型大学”,很多高校也都走向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极端。这不但不是科研本身所追求的意义,还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还偏离了大学使命。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职能,应将教师队伍划分成不同类型,使其各尽其职,各展其能,共同为高校的发展献力献策。

二、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可行性

在高校人人搞科研的情况下,到底能产生多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实我们可以用帕累托原则来解释。根据帕累托原则,我们可以说,80%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关键的少数也就是20%的教师创造的。

因为在任何一所大学里,授课效果很好的教师并不一定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在过去不分类管理的情况下,所有的人按照相同的标准分配教学工作量,晋升时又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有科研成果,结果是一些教学效果好但科研能力差的教师为了晋升的需要,不得不生产一些低水平甚至毫无价值的论文,不仅不能为学校争光,还损害了大学的学术声誉。再说,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做不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或不做什么科研工作的教师承担着相同的教学工作量,对前者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帕累托原则将教师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两类。让那些关键的少数的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专心搞科研,让那些科研能力较差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全职教书,不需要在科研上浪费时间,这样教师可以专注的搞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事情,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相应的都可以得到提高。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而且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在哈佛、芝加哥这样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里,都有专职教学职位和专职科研职位。所以,教师分类管理可以成为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的方法。

三、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几点想法

1、教学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应清晰的区别开来。教学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应偏重于教育和教学,其工作量也应主要是教育教学和教改工作量,学校应在职责制定时考虑鼓励这部分的教师在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进行教学法和教育法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型的教师的岗位职责应偏重于专业科研,其工作量主要应是科研工作产出,学校应在职责制定时考虑这部分的教师在高质量完成学术

科研的基础上,多进行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应用。

2、对教学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实行不同的考核评审标准。学校在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时,应对教学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实行分类考核评审,特别是对教学型教师应主要考核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情况。高校应该合理平衡教学指标与科研指标之间的权重,由单纯的注重数量评价向注重质量评价转变。高校在对教学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分类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对教学型教师的支持。当今的现状是教育与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实际地位并不高,国家和教育界非常重视高校科研型教师的发展,但是我认为高校也不能放松对教学型教师的大力支持。学校应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鼓励一部分教师潜心于教育教学与改革的工作,建立尊重教学、认可教学、重奖教学的氛围与制度,时刻保持教学型教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热情,调动他们进行主动教育教学和创新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将自己融入到教与学的互动中去,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将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高校现今的教师管理可以尝试依据帕累托原则对教师进行分类,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也要处理好需要注意的问题,学校管理人员需根据教学型教师和研究型两类教师工作特点的不同等从而对他们的工作工程和结果给予客观合理的总结和评价,不能厚此薄彼,若认识不到此类问题,那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教师分类管理可以使高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又可以使高校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得到相对专业化的发展,所以,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重

要性和可行性,才能在高校的发展中做出正确的定位和规划。

第三篇: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

摘要: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强调管理双方通过组织目标的共同设置、实施、检查和评价来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发挥整体的组织绩效。提出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进行管理。强化教师主体在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实施管理目标激励机制,合理协调教师目标与学校目标之间的关系,实现高校教师管理的科学化。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在他所著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以“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为命题,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一个组织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组织目标和个别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从而促成组织团队的建立,发挥整体的组织绩效。[1]当今,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员工参与组织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有效发挥团队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培育部属才能的管理方法,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对教师进行管理,就可实现管理的规范、有效、科学。

一、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主体的参与性,认为目标的实施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在制定目标时,重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的参与和协商,让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一个关键要素,员工参与了目标的制定,才能接受目标并按目标的要求去实施,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强化教师主体的参与意识,就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其积极性。

教师是高等学校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既依法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权利,也有权利和义务对涉及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出谋献策,提出建议与意见。但是,在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教师只是被动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工

作,教师很少参与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这既影响了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管理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也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现象,要转变这种现象,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做到:一切管理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强化教师主体的参与意识,树立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观念,学校在制定远景规划、学科建设规划、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发动广大教师自觉地参与学校决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不断从教师的 创造性实践中汲取营养,使学校发展和管理目标的制定不断规范化。并且具有可行性,教师自己参与了目标的制定过程,就会努力地去为这个目标付出、奉献、创造性地工作,目标实现了,他们也就会更有成就感。

二、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使员工需要与组织的目标挂起钩来,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运用这一理论,通过目标设置、实施目标激励,不断提高教师在开发智力资源,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积极性,就可实现 对高校教师的有效管理。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活动,由于其工作的性质、任务、社会地位、文化教育程度等特点的影响,形成了高校教师需要的特殊性;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物质需要的精神丰富性。[2]分析教师需要,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与心理特点,因人、因地、因事,遵循目标管理理论,通过目标的设置实施目标激励:第一,通过宣传、奖励等手段,激发教师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欲望,使教师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并用自己的全部才能做好本职工作。第二,利用信息资源,及时通报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动态及本校教师的状况从而引发教师的危机感,增强其紧迫感,使其更加努力工作。第三,激发、培养、爱护教师的成就感。通过荣誉评定,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开发智力资源,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机会。

三、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必须协调一致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目标管理是系统整体的管理,一个组织的总目标是由一系列子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个别目标只有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才能促成组

织团队的建立,才能发挥整体的组织绩效,在高校教师管理中,要把教师的个人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 目标链,通过目标管理,合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引导教师树立全局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工作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有利于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目标是组织系统中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目标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共同的目标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一个组织必须建立其大目标以作为该组织的方向,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 塔、路标,为实现其大目标。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设定基本单位的个别目标即子目标、子目标之间、子目标与总目标之,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具有相关性,他们都可分解成各个单项,或低一个层次的子目标。形成从属和递进的关系,具有可分性,各子目标在目标体系中都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都是一个具体的标尺,都是不可替代的,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一个子目标都是自己总目标的子目标,由总目标决定,与总目标 一致,具有统一性,个别目标只有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才能促成组织团队的建立,并得以发挥整体的组织绩效。

四、建立健全目标管理的检查与评价制度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对目标与目标体系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定期向员工通报目标完成的检查和评价情况,让他们随时对照标准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看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目标的要求,在目标 实施完成后,管理者要把原目标与部属实际执行的成果加以比较,以测定和验证目标的完成情,并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以激发人们为完成更高的目标而努力,为了强化高等教育管理的检查和控制功能,我们国家在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的评估制度,它是对高教系统各种状态的变量进行观察、测量、评定、分析比较的过程。[3]学校内部自行组织实施的自我评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教师的检查和评价则是校内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工作开展有效的检查与评价活动,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且简单易操作的教师绩效评估系统,以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劳动、物质财富生产者。可以通过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以计件工资的形式来体现其创造的劳动价值,而教师的劳动面对的是复杂的人,他们

劳动价值的实现比较迟效与间接效果比较隐蔽,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及时而科学的评价比较困难。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是根据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主观印象或态度进行定性评价,容易导致评价的结果与评价的客体不一致甚至相差甚远,从而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对此,高校应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目标,根据目标的实现情况来测量教师的工作绩效和教育教学质量,把目标化为有形、可估量的指标,使之成为有效的衡量标准,但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指标都能量化,科学的评价是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高校教师在专业、学术上一般都有很强的事业心、成就欲,对所取得的成绩、成果是否被承认特别看重,他们可以放弃一些物质需要,但对荣誉以及来自精神上的褒奖很重视,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在对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价时,有重少数,轻多数的倾向,各种荣誉往往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一个教师在拿到一两个荣誉称号之后,其他荣誉就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地增多,因为管理者往往将,有荣誉作为评价高一级荣誉的必备条件,使多数教师感到希望渺茫,极大地挫伤了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对他们的业绩给予合理的评价与充分的肯定,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公平、公正、和谐。

参考文献:

[1]韩德乾.现代管理学概论[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84

[2]何钟秀.管理学概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64

[3]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2:276

第四篇: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组织管理研究

作者:陈定湾

时间:2007-11-23 17:43:0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shxw/qt/t20040519_2152.htm 24.赵延东,《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5.赵延东,王奋宇,《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4期。

26.卜长莉著. 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2 27.白玥,卢祖洵. 社会资本与社会医学新发展观.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八次社会医学学术年会

论文汇编:276-279

28.蔡海荣,杨廷忠.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和学术失范. 自然辨证法通讯,2003.2

29.孙立平著.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5:261-262 30.[美]林南著/ 俞弘强译 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2期

31.Rose,J;Jones,F;Fletche,B.C.The impact of a stress management program on stuff well-being and performance at work. Work and Stress,1998, 12(12):112-124. 32.Siegler,IC. Promoting health and minimizing stress in mid

life. In: Lachman,M.E; James J.B(Ed).Multiple paths of midlife development. Chicago, IL, US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243-255

33.郝振君. 试析当前教师的生存状态及其调适. 美中教育评论 2005,2(4):16-20 34.刘志成.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4):69-71 35.Smith TW, Limon JP, Gallo LC, Ngu LQ. Interpersonal control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goals, behavioral expression,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sex.J Pers Soc Psychol. 1996,70(5):1012-24.

36.Lepore SJ. Cynicism, social support,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Health Psychology. 1995, 14:210–216. 37.The ABCs of Managing Teacher Stress http://educating-nm.coe.unm.edu/2003Fall/teacher-stress/ABCs%20of%20Teacher%20Stress.pdf 38.Austin V, Shah S, Muncer S. Teacher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used to reduce stress. Occup Ther Int. 2005;12(2):63-80.

39.候玉华.某中专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中国校医,2004,18(6):335-336 40.王金道,SCL-90和SRHMS对教师心理健康评定结果的比较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304-306 41.Cohen S,Kamarck T,Mermelstein R. 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 1983,24:385-396

42.杨廷忠.社会转型中城市人群心理压力研究.中华流行病学,2003,23(6):473-475 43.Jarvis, M. Teacher Stress: 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Stress News. Retrieved March 10, 2003

44.Lazarus, R. (1999). Stress and Emotion: A new synthesis. NY: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第五篇: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提出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模式,以适应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的发展现状。利用调查分析的方法阐释了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存在的权属转变、市场不健全、被服务群体特殊等现状。分别概述了重庆大学“管理大于服务”、上海交通大学“管理一体化、综合化”、温州大学“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品质为导向”的三种住宅物业管理模式。最终提出了四种特色服务,形成了适合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的集约综合型管理模式。

随着人们对物业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目前暂存的由高校指定物业公司管理的局面必然被打破,代之的将是竞争激烈、多家经营、靠优质服务占领市场的物业管理新局面。本文就各大高校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高校教师公寓物业存在现状

1.1 高校教师公寓权属的转变

随着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高校公有住房出售工作的全面推进,高校住房的权属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产权多元化的格局。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职工住房难的问题,但同时也给高校教师公寓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1.2 高校教师公寓市场发展趋势

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市场发展较慢,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未进行全面的物业管理,仍然是计划经济下的传统住房管理既行政福利式管理,在管理上仍然处于一般性房屋修缮养护的管理水平。

1.3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教师公寓物业不同于社会上的商品住宅小区:首先高校教师公寓建在学校校区之内,具有浓厚的文化环境及学术氛围;其次,教职工群体素质比较高,参与物业管理的意识较强,对居住环境的建设及服务的要求都表现出较高层次的需求,这也给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何认识高校的物业管理,如何改革传统的高校房屋管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认真地加以讨论研究出适合高校教师公寓现状的物业管理模式。现如今许多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改革传统高校房屋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适合本校的物业管理运营模式。

▲▲2.现有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的典型模式

2.1 重庆大学:“管理大于服务”

重庆大学对青年教师公寓实行“本人申请、单位审核、据实配租、契约管理、有序流转”的管理模式。

2.1.1设施提供

重庆大学教师公寓是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的进行了基本装修、提供了必备家具电器、实行公寓化管理、产权归属学校的周转性租住房。

2.1.2统筹协调

学校资产与后勤管理处为青年教师公寓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房源的收集、配租、调整及物业服务的统筹协调。

2.1.3缴费方式

青年教师公寓的租金由学校财务处按月从职工本人工资账户中扣缴。

2.1.4严格监管

不得擅自对公寓进行装修、改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严禁转租、转借。学校在产权归属、房屋流转上加大管理力度而弱化了房屋在“物业服务”上的程度。

2.2上海大学:“一体化、综合化”

在管理模式上,上海交大实现物业管理一体化 、综合化,其中包括业户管理 、资料档案管理 、房屋管理 、设备管理 、配套设施管理、 环境交通管理以及常规性服务 、委托性服务 、经营性服务、 无偿性服务等 。在管理上上海交大大的物业管理依托学校本身的后勤集团同上海某物业公司合作进行。

2.3 温州大学:“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品质为导向”

温州大学将教师公寓的物业管理全权交给温州市诚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将秉承“为业主节约每一分,让业主满意多一分”的管理理念,依托长城物业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和经验根据温州大学《教师公寓》的顾客定位,楼宇设备、设施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温州大学《教师公寓》所处的地理环境,采用“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品质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

上述三所高校均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根据以上三所学校对比分析,温州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住宅物业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3.建立六大特色服务,集约综合型管理

3.1 亲切关怀

资源共享,学生生活方便。公寓建在校内或周边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食堂、超市、洗澡堂、教学楼、运动场等资源,学生进餐、学习、锻炼、购物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生活设施和学校现有的水电管网、电话通讯和校园网络。

3.2 学术氛围

为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联系,宣传物业政策法规,定期发放社区杂志,内容有:物业动态,业主天地,社区轶事,时事新闻,物业服务纪实,社区广告等。定期举办教师经验交流论坛活动,在社区网页中提供免费教师备课相关资料,为教师备课提供另一个收集资料的平台。

3.3 品质保证

物业公司本着为业主服务的物业公司本着为业主服务的原则,设立专门的社区网页.在网页中公示各项通知以及社区文化宣传。设立网上物业保修平台,实现物业保修维修回访一体化,并及时跟进维修,保证每一户业主的保修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维修,解决物业维修慢而引起不满的问题。设立业主QQ群、微博、微信客户端,方便业主之间交流以及各种通知及时传送。

3.4 温馨生活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物业公司将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棋牌类,球类比赛,音乐(玩)会等文体活动,开展编织,插花,厨艺,美体,老年健身等专题培训活动,丰富业主业余文化生活.为业主提供铺设红毯,租赁庆典设备服务。为业主提供在婚礼,生日会,庆典,派对等特殊活动时需要的红毯,气球等相关设备的额外付费服务。

高校物业管理只有进入市场化大背景中,发挥高校后勤人力及技术资源的优势,依托高校广阔的后勤服务大市场,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走集约化品牌战略的道路,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更多的份额。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具有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向教职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综合服务,最终实现社会、学校、教职工、物业服务企业的共同满意和长足发展。

上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下一篇:给新人的结婚祝福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