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大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方式,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现实评价、重要性分析等情况。结果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不尽理想、活动参与程度不高,存在主题不明、氛围淡薄、保障不足等问题。

第一篇:林业大学论文范文

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高校作为一个典型的开放型区域,存在着大量的消费者。但由于市场的自发性,高校周边经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文章以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分析了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西南林业大学 校园周边经济 发展策略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高校周边经济,是指以高校为地理位置核心,位于高校周边,依托高校发展起来的,以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并直接影响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的商业区域{1}。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大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物质需求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的消费群体之一,使高校周边的經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2}。高校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必然会使得高校周边区域成为商业发展的热点{3},吸引许多针对大学生的商业投资入驻。然而,大量商户的聚集,不仅对商业圈的管理造成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商户种类、数量和发展状况,探求学生对周边商户的使用特点和规律,优化校园周边经济结构,提高校园周边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二、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发展现状

(一)校园周边经济商业类型

本次调查涵盖了西南林业大学周边所有为高校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商业服务的场所,本次调查范围为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中心的东三环、白龙路、龙华路、昙小路、景泰街等路段之间的地区,包括南院路全段、昙小路大段、美食一条街、酒吧一条街(快递一条街)、白龙寺村。经过走访统计,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共有561家各类商户,根据商业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餐饮类:共180家。餐饮类是专门从事加工烹制饮食品的商户,为师生以及周边居民提供餐饮服务的商业。包括各种饭馆、餐厅、零食店及各类小吃等等。

2.生活用品类:共145家。生活用品类是经营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商业类型,主要包括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各类衣着鞋帽、各种商超便利店、数码电器店、化妆品店、杂货店、烟酒副食店等等。

3.生活服务类:共120家。生活服务类是为消费者提供各类无形服务的商业类型,与大学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包含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一品类主要包括美容美发、图文摄影、快递、银行、买房租房、教育培训等等。

4.文体娱乐类:共85家。文体娱乐服务是利用一定文体娱乐设施为大学师生以及周边居民提供的休闲娱乐服务,包括书店、体育用品店、酒吧、休闲吧、KTV、网吧、报刊杂志亭等等。

5.其他类:共31家。除了上述的商业以外,还有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的商业。这些消费是属于生活、学习方面消费之外的额外消费,主要有花店、精品店、彩票店等等。

(二)校园周边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布局规律

1.主要特征。高校在我国的社会组织分类中属于第三产业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4},高校的学生群体特点,决定了高校周边经济的发展特点,而高校周边经济又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群体较为稳定。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的消费对象包括在校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而这三者之间又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消费者,在校大学生由于固定的学习时间安排和固定的生活区域,使得他们优先选择在校园附近的商业场所进行消费,以契合他们固定的生活模式。

(2)消费需求量大。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生活着近两万大学生、教职工等,周边有世纪龙苑、昙小苑、宁静小区、白龙寺村等几个居民区,居民数量相对密集,人口密度大,周边消费较为集中,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集中消费群体。

(3)商品价格较为合理。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商业场所的主要消费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基本上没有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但消费水平总体上相对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经营者制定的价格水平,也能为大学生所接受。

(4)经营对象针对性强。由于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商业场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所以,针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店铺比较多,比如,针对近视人群的眼镜店,针对学习的图文复印店、数码摄影店、文具店、书店等。这种商业类型反映了校园周边经济较强的针对性。

(5)淡季旺季分明。淡旺季分明是高校周边商业区最为典型的特点,学校开学,学生在校的几个月,是校园周边商业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这段时间的经营效益也比较高;而伴随着学校放假,消费者数量急剧减少,供过于求,校园周边商业区开始进入低迷期。

2.布局规律。从功能区划分来看,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各种商业类型交叉分布,功能划分不明显。长期以来,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都是自发形成的,没有经过系统规划,商业区的功能界限比较模糊,并没有形成功能互相独立的商业片区,加上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商业用地比较紧张,难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圈,商业布局形式混乱,“见缝插针”的情况比较普遍。纵观校园周边,只有学校2号门旁边的美食城属于功能划分比较清楚的。从整体来看,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商业是沿街道分布的,商业设施聚集在学生出行频繁的地方。大学生学习、生活有较强的规律性,出行路线基本固定,因此周边的商业活动沿学生的出行街道线性展开{5}。

三、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没有良好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也比较小,大部分都是小型个体经营。此外,政府对其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较小,造成了很多不受约束的经营行为。本研究针对西南林业大学在校生,发放1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3份,西南林业大学在校生对周边经济的总体评价能够直观地反映大学生对周边经济的认可程度。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的实地调查和问卷数据的分析,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由于传统的校园规划设计对于周边商业区域发展并没有足够的考虑,而新出现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周边商业区域大多结合以前的商业区域展开,这样就使得高校周边商业区的规划布局存在一些问题{6}。西南林业大学于1990年迁至现校址,当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尚未正式开始,政府在规划过程中主要以校园建设为主,忽视了对周边地区的规划,导致了周边商业区的混乱局面。西南林业大学在校生对校园周边商业场所的满意度比较低,只能说基本认可,满意的仅占2.8%的比例,一般的占了81.1%,不满意的占16.1%;在表中,有93.7%的同学认为应该对学校周边的商业场所进行整改,仅有6.3%的同学认为无需整改。说明了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确实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

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商业区域街道较窄,且存在大量拥包、麻面、坑塘等情况,部分道路没有设置人行道,在学生出行的高峰期,很容易引起交通拥堵,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乱停乱放的现象比较严重,更加剧了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垃圾桶、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这给学生和周围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电线线路杂乱无序,私接电线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学校外围区域的白龙寺城中村内。

(二)卫生状况差,商品质量存在问题

1.卫生状况差。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5.8%的同学认为校园周边商业场所卫生状况太差。校园周边商业区的卫生状况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环境卫生状况差,道路损坏严重,破损的道路导致道路雨天积水,晴天积灰;排水设施不通畅,即便是晴天也能见到街上污水横流;随处可见垃圾和宠物排泄物,由于垃圾桶设置较少,且垃圾清理不及时,导致大量的垃圾随风飘到街道的各个角落,另外,部分养宠物的人对宠物的排泄物放任不管,对道路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二是商家内部卫生,尤其是餐饮店铺的卫生状况不好,部分餐饮店铺后厨卫生状况太差,物品摆放杂乱,墙壁布满油污。

2.商品质量存在问题。除了卫生状况差,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商场还存在商品质量问题,据问卷数据表3显示,28.1%的同学认为校园周边商业场所存在商品质量问题。由于高校周边经济的消费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群体,学生消费能力不高,但消费数量巨大,商品使用周期短,这就使得高校周边经济市场属于初级市场、低端市场,因此进入高校周边经济经营的门槛较低{7}。这是高校周边经济商品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

(三)商业设施不完善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理解和接受新文化与观念方面往往走在时代前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大学生不仅仅追求基本生活需求,更追求消费的多元化,消费质量的提高。根据问卷数据显示,33%的同学希望学校周边增加大型购物超市;24.9%的同学希望增加大型书店;22.8%的同学希望增加休闲健身场所;14.4%的同学希望增加品牌专卖店;4.9%的同学希望增加其他设施。这些数据可以明显反映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反映了校园周边商业设施的不完善。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已有561家各类商户,这些商户大多是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不能满足大学生较高层次的需求。

(四)经营者投资盲目

大部分经营者在参与校园周边经济时,认为校园周边消费量大,客源充足,经营一个店铺不成问题。在选择经营项目时,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对经营项目的判断来确定,考虑的因素比较少,多以自身的经济条件为中心,只是大致地估算一下需要的成本,可能的收益,便开始投入营业。然而,这样导致了经营项目重复的问题,同样类型的店铺多了,如果经营者不具备自己的特色或者良好的经营策略,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校园周边商铺更新周期较短,新旧店铺交替较为频繁。

四、促进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经济良性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对校园周边商业场所的规划与管理

政府要慎重对待校园周边商业场所的规划和管理,为校园周边经济提供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政策环境,这是高校周边经济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始终坚持依法管理,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突出重点的方针。同时,高校周边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源,需要積极营造和谐的市场氛围,合理规划高校周边的商业经营场所。另外,应对高校周边经济中经营项目进行严格把控、合理进行分区和规划,清晰不同区域的功能区隔,让不同的经营区更好地满足学生以及居民的不同生活需要,也可以让有校园周边有限的经营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方便学生和居民的生活,同时还使得城市管理变得简便高效。

(二)加强对商家经营行为的管理

商家的经营行为直接影响了校园周边经济的发展,商家经营行为良好与否,决定了整个经济圈的商业环境是否良好。商家的经营行为也和消费者的身心安全息息相关,它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决定消费者对商家的看法。如何改善西南林业大学周边商家的经营行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加强校园周边经济的卫生、安全监管工作。要认真实施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方式,建立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收集、清运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理;严格清理学校周边的道路,对存在乱停乱放行为、随意摆摊行为的路段,坚决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相关惩戒措施,才能保证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

2.加强高校周边经济的合法经营管理。个体单位进入高校周边经济的条件严格审查。依法组织监督市场交易行为,定期全面检查、不定期抽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组织查处假冒伪劣商品销售行为,积极受理消费者诉求,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危害人们健康。特别要严格规范食品类小摊贩和小型个体餐饮店的卫生、食品安全管理,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更应该加强对学校周边的休闲娱乐场所管理,特别是针对网吧、宾馆、KTV等进行严格的管理监督,保障校园周边经济有一个健康、卫生、安全的经营环境。

(三)完善商业设施

校园周边商业区是大学生各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完善的商业设施,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让学生就近就能满足消费需要。有利于实现校园周边经济的综合發展,有利于高校师生与周边社区居民共建和谐的社区生活。学校应积极主动与政府衔接,配合并参与到政府对校园周边商业的规划和统一安排中,在结合自身学校校园规划、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需求以及周边社区特色的基础上,对周边商业发展提出一个准确的定位。

(四)经营者应统筹规划、科学经营

西南林业大学给校园周边商业场所带来了大量的消费者,但是由于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性很强,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家进行消费,所以,并不是所有经营项目都是有利可图的。经营者在进行经营项目选择时,应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实地考察校园周边商业类型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对周边环境、交通、街道设施进行详细评估,同时要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摸准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做好前期规划,明确投资方向。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了解同类竞争店铺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模式,确定自己的经营特色。由于校园周边经济面对的是一群稳定的大学生消费者,大学生比较喜欢新颖的事物,商家的经营方式应当要注意特色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一些特色服务。此外,经营者必须注重商业道德,贴近消费者,一切为消费者着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尤其要重视诚信经营、合法经营,以商品质量为主,形成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注释:

{1}伍琴.成都市高校周边经济发展调查及对策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03):109-112

{2}周力.基于大学生消费观的高校及周边经济关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5(07):70-71

{3}龚剑峰.南昌市高校周边商业场所研究[D].南昌大学,2006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76

{5}张权,李白茹.成都温江大学城对周边经济发展影响的调研分析[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15):112

{6}盛裕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6):18-21

{7}张志超,李飞,李红冠等.高校周边商业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秦皇岛市高校的调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14-16

(作者单位: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2.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楚雄 675000)

[作者简介:1.刘晓东(1983—)男,汉族,云南丽江人,泰国西那瓦大学管理科学专业博士在读,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王艺龙(1994—)男,汉族,云南富源县人,本科,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经济管理。]

(责编:若佳)

作者:刘晓东 王艺龙

第二篇:西南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方式,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现实评价、重要性分析等情况。结果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不尽理想、活动参与程度不高,存在主题不明、氛围淡薄、保障不足等问题。应从氛围营造、兴趣激发、特色凸显、制度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有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认知;策略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先后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愈发重视,同时也明确了文化融入育人尤其大学生教育之中。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现实评价、举措建议等,并进行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概论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积淀,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传统的文化积淀。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表征,也是物质层面的体现;既是宏观层面上地域性、種族性的文明智慧,也是狭义层面中系统性、完整性的传承经典;包括了抽象地思想、理念和文化,亦包括了具体地活动、符号和仪式等。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一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内容导航、理念承载;二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提升给出了内容支撑、文化依据;三者,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民族认同赋予了内心共鸣、凝聚之力。鉴于此,及时、客观、准确地掌握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背后原因,给出解决策略和办法既是时代的诉求,更对大学生培养教育影响深远。

二、研究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开展研究,调查问卷从认知情况、现实评价、举措建议三个维度设置32个问题,以西南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67份,回收率96.7%。其中,参与调查男同学401人,女同学566人;调查对象所述专业学科领域包括农林类233人(24.1%)、理工类312人(32.3%)、文法类376人(38.9%)、艺术类46人(4.7%)。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认知情况

1.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1)关于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问题,文科同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和认同程度高于农林、理工科同学,被调查的376名文法类学生有279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高,并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基础等的夯实有帮助。

女同学(502人认为传统文化很重要,值得认真学习)的认同程度普遍高于男同学(291人认为传统文化重要,值得学习和研究),这也和性别不同、思维模式不一、兴趣爱好倾向不同的现象相对应。

(2)关于在大学生中间是否有必要的问题,总体来看,被调查同学普遍认为很有必要(90%),说明大学生普遍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认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前提。

2.传统文化传播兴趣点

该问题的设置意在弄清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或传承的兴趣点问题,便于从兴趣点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更愿意(82%)参加一些体验式的传统文化相关实践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间工艺等,仅有18%的受访者愿意参加理论或文本的学习。

对喜欢或感兴趣优秀传统文化是啥的问题,不同的同学给出了不同的选择和倾向。概括来看,56%的受访者对诗词、小说、、棋、国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5%的受访者对陶瓷、玉器等感兴趣;19%的受访者对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感兴趣。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相对集中,在具体施策的过程中应加以倾斜。

(二)现实评价

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传播现状及传播成效的评价上。31%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开展活动丰富,自己参与的积极性挺好。而有超过46%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不够,活动比较单一,更多是完成上级部门、学校或者学院的任务,活动更多的流于形式,活动未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总体来看,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中存在有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够、影响力不深的问题或不足,值得思考和深挖背后的成因。

(三)举措建议

对于改进或完善大学生学习、传播、接受传统文化的方式上,被调查者思维活跃,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及意见。7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活动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的知识学习、推动校活动的丰富性和校外实践的联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传统文化的新内容和新发展结合其中推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4%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着力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毕竟文化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蕴含在生活中的文化才是经久不息的,因此要将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具体为鲜活的活动,便于接受。

77%的受访者认为要适时的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传承创新,毕竟时代在进步和发展,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有新内容、新形势的出现才能经久不衰,才能留存经典、与时俱进,才能为人接受和认可。

四、困境

(一)主题不明确

传统文化认知效果的好坏和文化传播主题有着明显的关系,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中的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缺乏明确的主题,大多数高校都会组织一些诵读、学习、竞赛等活动,同时开设一些相应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但比较松散,没有焦点和特色,经常会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活动成效不佳,达不到预期的活动目的。

(二)氛围不浓厚

文化育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的是广泛的关注和参与。而从实际来看,家庭文化氛围淡薄,家长忙于生计,更多把文化培育寄托在学校;学校文化氛围,有相应活动,但比较单一,没有行程影响力和被接受力,使得大学生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内驱力不强;社会文化氛围,受到经济发展、文化理念的碰撞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一般,并且整个社会文化层面会受到国内一些文化内容的影响,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受阻;学校文化氛围,活动安排更多的是在学生管理部门或宣传部门,活动内容看似丰厚但实际参与人数及积极性不高,加之校内其他部门的关注度有限,导致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不高。

(三)保障不充分

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而在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经费有限、师资欠缺、政策不明晰的窘境。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精彩因为经费有限导致最后草草收场,对于传统文化沿袭讲解的专职教师数量有限,关于传统文化及其相关领域发展前景、实施过程、奖惩机制等的政策并不明确,这都使得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更多是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缺乏有力的措施保障,不利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间的传播。

(四)认知不全面

从学校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一来是参加各级各类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这些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二是通过课程学习以选修课和通识课为主,课程类别及其相关活动较少且不成体系。加之教师重视程度不高,林业院校文科本就弱势,专职文科类教师少,其他学科教师科研任务重,关注传统文化的少,对文化一知半解,不能领会精髓,使得整个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到位、实际活动效果不佳。这些因素都导致各层面、各领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系统、不全面,使得活动的开展、文化内容的撷取、文化传播的体系出现问题及缺陷。

五、建议及措施

(一)举全民之力造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沿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十分重要。在当下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背景之下,应进一步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尤其大学生中的重要性,统领引导全民关注,采取积极有效行动方略,激发家庭层面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知并积极参与到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同时各高校应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课程开展、师资的培训、经费的保障等。总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二)促内外兼修激文化兴趣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受到诸多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兴趣点的激发则是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如何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兴趣,是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关键,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凝练有质量、有内涵的文化主题和文化活动,和文化育人的目标相一致,营造传统文化兴趣激发的基础;同时,应结合在校大学生00后的性格特征,开展活动多样、手段丰富的课程或活动,尤其加入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等以此来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热爱传统文化的可能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文化的传播、传承以及育人目的的实现才有可能性。

(三)宜因地制宜融文化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庞杂,大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基本的国学文化等,到大学阶段拢拢总总10余年的时间会接触到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形式或活动,但大都缺乏鲜明的主线或特色,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心理疲倦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和效果不佳。因此,各高等院校应依托自身的区域、学科、专业等凸显院校特色,明确主题,这样不但能一贯到底开展系列活动和研学内容,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成效。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以突出林业院校大和同的生态观主题,依托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绿色底色,结合云南丰富是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尤其民族竹文化及民族茶文化,突出重点和特色,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开设、活动的开展,提升文化的影响力。

(四)需建章立制显文化风采

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通力配合、适时调整以实现最终的目标。在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馆认识上,从国家层面需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高度上肯定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力;各高校应在传统文化的传习上制定和出台系列政策保障,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尤其奖惩机制的完善。这既是提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播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和完善的重要依据。

总之,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情况的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大学生人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客观评价,也再次印证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凸显特色、建章立制等措施来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实现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培育的目标之中。

作者简介:

李法營(1985.-),男,山东费县人,讲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生态旅游、生态语言学研究。

项目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J0429),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449),西南林业大学校级人文项目(2019- XJQN009)。

作者:李法营 宋琴 张候祥

第三篇:南京林业大学2010届毕业生资源表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毕业

人数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毕业

人数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林学 63 木材工业学院 木材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 125

林学(树木与观赏植物保护) 24 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装备与过程自动化) 56

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 30 包装工程 57

林学(植物资源利用) 28 热能与动力工程 60

林学(观赏园艺) 24 环境工程(木材工业环境工程) 25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22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 62

环境科学 32 农林经济管理 63

食品科学与工程 29 工商管理 60

生态学 3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6

生物技术 23 市场营销 61

生物科学 27 电子商务 61

化学工程学院 林产化工 23 国际经济与贸易 51

生物工程 52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法) 24

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35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 86

环境工程 55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94

化学工程与工艺 28 土木工程(给水排水) 59

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 68 森林工程 24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过程与控制) 31 工程管理 59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资源化学与工程) 58 测绘工程 5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高分子材料) 31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86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9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58 应用技术学院 轻化工程 3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5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9

自动化 61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58

测控技术与仪器 5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64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59 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26

广告学 54 工业设计(产品艺术设计) 36

旅游管理 60 工业设计(家具设计) 84

风景园林学院 城市规划 37 工业设计(建筑工业产品艺术设计) 28

园林 100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艺) 61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72 轻化工程(制浆造纸装备与控制) 53

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44 印刷工程 57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47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设计) 31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35 交通运输 89

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 35 交通工程 56

动画(数码影视) 34 外国语学院 英语 6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大学论文范文05-08

林业论文范文05-08

生态林业论文范文05-09

林业法论文范文05-09

林业企业论文范文05-10

林业产业论文范文05-10

林业科技论文范文05-10

大学德育论文范文05-10

大学金融论文范文05-10

大学历史论文范文05-10

上一篇:财务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依法行政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