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林业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多不利影响。为了留住美好的大河山川,我国相继出台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政策,随着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林业资源储备逐年上涨,现有的林业格局也有所改变,从以前管理难到如今对资源实现可分配、精细化管理。

第一篇:林业法论文范文

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创新探究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林业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了林业发展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我国目前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充分结合近年来林业发展的特点,思考在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的创新方向,以求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发展。

关键词: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林业技术创新

在我国,林业产业包含丰富的内容,果树种植、树种开发等是关键性内容。林业产业对新药的研究及生态系统的维护、旅游項目的设置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如何能够创新林业技术,是相关专业方面需要去重点研究的问题,能够帮助提高我国的林业发展水平,构建和谐的环境。

1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意识不强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国林业系统已经较丰富,但受到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影响,林业方面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平台及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环境的客观需求,需要重视林业技术的创新。目前,相关方面的专业工作人员创新意识并不强烈,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较深远,导致林业技术的创新价值更加无法体现,影响到林业生产方面的综合效益,难以使其产生重要的价值,因此值得重视。

1.2   缺乏创新资金

整体来看,我国在林业技术的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由于受到客观经济的发展限制,用于林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仍然不够充分,只能依靠政府方面的投资来进行,因此整体的创新工作体现得不够明显,投入的资金不足以用于聘用专业的研究人才,也难以充分地引进现代先进设备[1]。

1.3   创新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林业方面的发展体现出落后性的特点,在社会中没有建立更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体系,导致整体的社会产业结构不够健全,很容易对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造成影响。

具体来说,在对树种的改良及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初步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优质树种,在此基础上对树种的自主研发及二次创新能力仍然不高,相对应的培育和种植技术都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对林业发展产生了限制。

1.4   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率不高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产生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率不如一些发达国家高,而林业方面的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率要比农业方面的更低。与此同时,我国在林业技术方面的科研人才储备相对来说较缺乏,且相关的专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思想,导致总体上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量较少,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生产综合技术水平的提升[2]。

2   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价值

2.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首先,目前我国的一些林业产品还在沿用传统的种植理念,同时在林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传统林业的生产周期相对来说较长,还存在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求林业工作专业人员能够及时地培育出符合现代林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品种,以求能够解决民众的客观需求,减少林业生产的周期,同时提高林业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林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新产品的研发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进一步增加林业方面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完善林业产业结构,有效地解决传统方面的一些生产问题,并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林业生产技术理念,完善林业结构,优化林业生产的具体环境,从而为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到林业产品的加工项目,最大化地控制林业生产方面的成本支出,合理地利用现代电子商务平台和技术,扩大林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林业产品的快速销售,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而有效地促进林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3]。

2.2   引导林业持续运行

在我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种植存活率低及植物光合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在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中,所采取的管理方式难以对具体的林业作物产生温度及日照时间等方面的详细管理。在此基础上,要求工作人员能够重视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从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逐渐进行转变,突破传统管理意识的制约和束缚,也为现代林业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功能。基于现代创新管理形式,面对作为特殊培育目标的林业树木品种,要求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结合现代化机械设备对农作物在具体生长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和及时的监管,以求能够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可控可调,进而通过监测获得的相关数据分析及调节不同的行为,保障林木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充分运用林业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促进管理的数字化,还能够保障林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系统的修复方面,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已经在实现林业生产技术理念的同时进行研发和创新,让林业生产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和自然环境完美地结合,以求促进林业生产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具体要求[4]。

2.3   完善林业产业人员的总体结构

在传统的林业产业人员结构方面,主要是基于劳动力数量优化林业生产的效益,现代林业生产如果沿用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模式来进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效益,影响到林业生产方面的快速发展。基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引进更加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林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配备合理的人员,防止其出现高强度的劳动,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相关方面的经济成本支出,并提高实践工作的具体效率。

与此同时,应当了解到,在聘用优质的林业生产管理人员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培训,结合林业生产方面的客观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的综合要求[5]。

3   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应用

3.1   提升林业技术创新的观念水平

基于现代林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林业技术的创新效率在不断地提升,并已经初步构建了一套林业技术推广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各部门的研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突破传统林业技术理念的限制,并构建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创新观念,重视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关注,结合市场的需求持续增加林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投资,以求解决林业产业结构和客观需求不对等的问题,保障林业技术创新服务管理的效率[6]。

3.2   增加用于林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

林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充分的技术研发资金作为基础,因此在林业技术创新方面需要增加投资,从而为林业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除了各地政府增加投资外,还需要林业部门适当增加自身的投入,从而为风险的防控等问题提供良好的帮助,并构建有效的林业技术研发环境,有效地解决林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问题。除此之外,针对林业技术的创新,还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实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为现代林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支持,充分调动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其中的积极性[7]。

3.3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人员的专业性水平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中,人才体现出重要的价值,需要对林业技术创新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将林业教育看作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内容,优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養,从而引导林业工作人员积累更加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有效地满足新时代发展对于人才方面产生的客观需求,并组建一支更专业的具有林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8]。

4   结语

总体来说,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林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林业生产不但能够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还能够保障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应当重视基层林业站在林业发展方面林业技术的创新,以求促进林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促使林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曹春艳.探究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2019,39(3):80-81.

[ 2 ] 王颖.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河南农业,2019(14):34-35.

[ 3 ] 常幼平.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析[J].南方农业,2019,13(15):54,56.

[ 4 ] 杨帆.探究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9):35-36.

[ 5 ] 柴守安.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提升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6):137,139.

[ 6 ] 杨连和.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析[J].种子科技,2017,35(3):22,25.

[ 7 ] 刘云计.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发展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17,35(6):19-20.

[ 8 ] 赵晓姝.分析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种子科技,2018,36(11):26,31.

(编辑:李俊慧)

作者:胡立明

第二篇:探讨林业资源中林业造林养护法的应用探析构建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多不利影响。为了留住美好的大河山川,我国相继出台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政策,随着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林业资源储备逐年上涨,现有的林业格局也有所改变,从以前管理难到如今对资源实现可分配、精细化管理。但对于林业资源保护并不是一日所能建成的,需要几代人坚守和不断地改良造林技术。

关键词:林业资源;养护方法;造林技术

引言

对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林业管理与建设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造林属于最关键的工程,具有复杂程度较高、周期较长等特殊性,同时还涉及树种的育苗、森林的规划以及养护等多项内容。一个树从一个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大型树木,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在此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对后续的林区建设与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1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和特点

首先,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其次,林木可以抵挡风沙,当沙尘暴遇上防护林后,会大幅度降低沙石所带来的破坏性;再次,林业资源内含丰富,可以极大丰富我国生态系统,每年可以提供大量木材与药材;最后,植树造林不仅保护我国林木资源、生态系统,更是在守护我国的经济命脉。综上所述,保护林业资源就要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这些保护措施不但对于林业资源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经济具有决定意义。

2主要质量问题

2.1管理体系问题

造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除了前期规划外,还需要严格管理和规范造林工期,以获得良好的林业工程效益。但从目前的林业管理体制来看,一些质量管理体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还不完善,管理制度还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造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他们既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又疏于管理,因此不能保证整个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如在幼林管理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将直接影响种子生长的正常与否。只有加强森林管理,才能保证林业工程质量和效益。

2.2种苗培育不够规范

目前國内造林工程在种苗培育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树种单一,未能充分结合所在地的环境条件,而多采用杉木、松木,树种资源发展不平衡。工业化苗圃数量有限,主要是山地、农田等场所培育树苗,种苗培育的成活率达不到预期目标。多采用大密度种植方法,造林密度不合理,且存在有种就育、有苗就栽的现象,缺乏严格的管控手段。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种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影响造林质量。

2.3规划不合理

对于工程量大且较为复杂的造林工程,应当在工程实施前,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造林工程在实施前并没有开展完善的前期规划工作,这主要是因参与造林工程的林业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前期规划的重要性,仅将其当作普通的工作进行处理,使得各个流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过于注重追求扩大造林的面积,但是对林区质量的管控不到位。虽然这样,也有少部分的林木能存活,但大部分树木都无法成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林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3探讨林业资源的造林技术与养护

3.1播种法与植苗法造林技术

播种法对于易发芽、颗粒大的树种更适合,因为这种方法是将树种播到土里,操作方便,所以对于种子难以获得、发芽较难的树种则很难采取这类方法播种。另外,播种法对于生长条件极为苛刻,除了要保证土壤、水分等基本条件外,肥力、是否播种成功等客观因素也对播种法结果有着重要影响。总体来说,播种法操作简单,对于技术一般的造林人来说,种子和各项条件基本符合后,这样的方法可以实行,只要时刻注意培养和栽种的树苗就行。植苗造林技术是将种子先初步培养成树苗后,再在树苗阶段进行栽种。与播种法相比,树苗比种子生命力更顽强,且生长苛刻条件少,这样的方法适合较多树种,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方法可以互补,共同维护树木生长。

3.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森林培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林业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使用石灰、水和盐的混合溶液涂白林茎,去除茎表面的病原体,并防止其他病原体或害虫附着。这种方法成本低、应用范围广。除了上述防治方法外,还可以预测森林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法。例如,可以繁殖害虫天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害虫。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林区的检查,及时发现病株并进行处理,防止病虫害在林区蔓延。

3.3树木施肥

林业工程中的树木养护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性活动,需要养护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做到全面化和细致化。在树木肥料施加方面,要对不同树种的需求特点有详细把握,提高施肥的合理性和精准性。例如,对于乔木类树种,要考虑到其根系脆弱性,对于肥料的吸收转换效果较差,大部分肥料吸收只限于固定区域内,因此,养护管理人员在肥料施加时,就要立足于整体,认真分析乔木类树种的生长习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养分的吸收转化率,为乔木类树种健康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在肥料施加过程中,还要对不同肥料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施肥效果最大化,也可以防止出现单一施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有机肥施加前要对其进行腐熟处理,要选择在晴朗的白天进行,阴雨天气不可进行施肥,以免降低肥效,在具体施肥过程中,要做到严谨细致,不可接触到树叶以免烧伤。除此之外,在特殊树种的肥料施加上,可以采用注射营养液的方式,保证肥料全部吸收和利用,枝干注射前后要做好消毒工作。

3.4合理规划

当前,各地政府都逐渐意识到了造林工程建设的关键意义,并且不断的扩大了林区造林工程的建设规模,规划要求也随之提升。基于此,林区造林工程要从林区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角度入手,并且开展科学化的规划工作,促进造林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例如,要想提升林业工程的整体水平,则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开发防风固沙等一系列的水土保持项目。二是以美化环境为核心点,提出科学化的治理与林区改革策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是适当的增加幼苗种类,还要进行苗木的综合性配置工作,以此达到良好的管控效果。四是针对病虫害问题、火灾现象等,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方案,提出有效的防护手段,引入高科技设备,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

3.5健全管理机制

造林工程涉及气象、耕种、病虫害防治等众多方面的具体工作,需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条不紊的开展。应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优化补强。比如针对“特殊情况除外”类似条款,应明确地质条件等具体信息,做出规范和约束。同时,需要做好造林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并完善工作人员的奖惩机制,确保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升造林工程质量。

结语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林业造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构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亚军.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J].农村实用技术,2019(10):82.

[2] 范洁,霍瑞燕,史永波.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探析[J].河北农机,2021(10):114,116.

[3]李生辉.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17(19).

[4]邵德荣.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探析[J].农家科技,2019(11).

作者:令狐荣钢 吴丽云 蔡斌

第三篇: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

1998年“数字地球”概念提出后,国内外展开了数字化建设工作,我国也把“数字林业”建设提上了林业工作的日程。数字林业是指系统地获取、融合、分析和应用数字信息来支持林业发展,是应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把各种林业信息实现规范化采集与更新,实现数据充分共享的过程。数字林业的主要特征是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它的建成为林业建设提供一个更广泛、更形象化的信息处理环境及支撑系统,为智慧林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2009年初《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颁布实施和首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中国林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加快发展新阶段。5年来,经过顶层设计、动员部署、组建机构、项目建设、建立制度等5个环节,始终坚持把林业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提升效益的重要抓手、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各级林业部门按照“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总要求,坚持“融合、创新、服务、提升”的发展理念,全国林业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每年都取得10大突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林业信息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80%以上的省级林业部门设立了专门机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全国年均投入专项经费5亿多元;网站建设快速推进,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林业网站群;标准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20多项制度、50多项标准;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促进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示范建设成效显著,建设了13个示范省、25个示范市、50个示范县,推出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示范成果。林业信息化有效支撑了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信息化有效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信息化有效拓宽了生态文化传播渠道;林业信息化有效提升了林业行政服务水平。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林业工作全局的战略选择。

一、智慧林业的概念与背景

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智慧化发展的浪潮,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项目快速在各地创新发展。智慧林业,就是在数字林业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智能化、物联化手段,构建立体感知、管理协同、服务高效、有效支撑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林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智慧林业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林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统领未来林业工作、拓展林业技术应用、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增强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智慧林业与智慧地球、美丽中国紧密相连。智慧林业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林业高效高质发展。智慧林业的关键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服务规范,形成互动化、一体化、主动化的运行模式。智慧林业的目的是促进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等协同化推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智慧林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实现林业的智能、安全、生态、和谐。智慧林业包括基础性、应用性、本质性的特征体系,其中基础性特征包括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应用性特征包括一体化、协同化,本质性特征包括生态化、最优化,即智慧林业是基于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基础之上,实现一体化、协同化、生态化、最优化。

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在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的作用日趋突出。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并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近期,国务院又相继下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总目标,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林业的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这些都要依靠信息科技为支撑,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更高效的利用、更科学的决策,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林业各种资源要素和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加强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

智慧林业在发展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的双重历史机遇下应运而生。

二、智慧林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智慧林业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统一思想为前提,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力推进智慧林业建设,为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贡献。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打造智慧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阶段迈向智慧林业阶段,是林业系统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内在需要。数字林业阶段以林业各种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为主要特征,重点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等技术,实现林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智慧林业阶段将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慧地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方式,使林业实现智慧的结构、智慧的感知、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管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服务。

智慧林业的建设原则。建设智慧林业,要更加注重信息与林业各个环节、各种资源、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集约共享和协同推进,必须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等“五个统一”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五个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共享协同。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突破地域、级别、业务界限,充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化业务协同,提升全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和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二是融合创新,标准引领。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实施应用先行、国际同步的标准战略,抢占标准制高点。三是统筹协调,管理提升。统一顶层设计,推进协同运行,强化各级林业信息化部门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应用示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统筹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林业信息安全水平。四是服务为本,推动转型。面向各级林业部门和林农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低成本的信息服务,以信息化推动林业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型升级。五是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从组织管理、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示范工程等多维度切入,循序渐进,讲求实效,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实现重点突破。

智慧林业的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集成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决策、业务协同、便捷高效的政务体系,实现信息化与林业全面融合,为全面建成智慧林业奠定基础。到2020年,全面建成智慧林业,有力支撑林业改革发展。

三、智慧林业的总体架构和主要任务

智慧林业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涵盖智慧林业立体感知、智慧林业协同管理、智慧林业生态价值、智慧林业民生服务、智慧林业综合管理等五大体系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智慧林业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四横两纵”,四横即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两纵即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其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一个闭环的运营体系。

智慧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

加快建设智慧林业网络平台。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结合林业实际,加快推进林业宽带网络和感知网络建设,为智慧林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一是按照先进、适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架构,抓紧建设林业下一代互联网,满足林业物联网接入和大数据量传输等需求。二是积极推进重点林区无线网络建设,有效提高林区网络通信覆盖率,为拓展业务应用提供基础网络条件。三是大力推进林业物联网发展,提高林业生态智能感知、林业资源智能识别、林业灾害智能监测、林业信息智能推送的能力。四是完善以卫星、航空护林飞机等组成的“天网”系统,提高林业空天感知能力和监测效率。五是实施林业应急感知工程,建立全覆盖、多尺度无缝集成的应急地理信息平台,大力推动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沙尘暴监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等的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林业部门的互联互动。

切实加强智慧林业协同管理。加强信息资源融合,建立资源共享的林业信息系统,为各类林业工作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一是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大力推进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二是加快中国林业云示范建设,推进办公智慧化和协同化,规范办公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适应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形势,积极推进林业微门户、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以更加新颖、活泼、便捷的形式,服务林业、林农和公众。四是建立健全成果共享模式,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统一服务平台和信息发布工作,统一管理基础数据资源;各业务部门承担本单位业务信息的内容保障,供有关部门共享使用。

努力构建智慧林业生态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林业营造林管理系统。实现覆盖各级营造林规划计划、作业设计、进度控制、效果监测、统计上报等环节的一体化营造林管理系统,为营造林工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设智慧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集森林、湿地、荒漠、生物多样性监管于一体的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平台,提供多级林业资源分布和动态信息,支撑林业科学决策。三是建设智慧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通过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智能化管理,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四是建设智慧林业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平台。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实时跟踪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积极打造智慧林业民生服务体系。围绕全面建设民生林业的新要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面向企业、林农及新型林区建设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设智慧林业产业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与林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发展。二是建设智慧生态旅游工程。在智慧生态旅游物联网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加强相关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生态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建设智慧林业商务拓展工程。建立一批区域性的林权交易平台,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林业电子商务平台,为林企和林农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建设智慧林业社区工程。加大林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决林区信息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智慧林业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业务“一站式”办理。

四、智慧林业建设路线图

智慧林业是数字林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实现林业自然资源更丰富、林业生态系统更安全、林业绿色产业更繁荣、林业生态文明更先进。智慧林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依据各工程项目的紧迫性、基础性、复杂性、关联性等,建设智慧林业分基础建设、展开实施、深化应用三个阶段。

基础建设阶段。编写智慧林业规划,出台智慧林业建设的相关政策,安排扶持资金等,并局部开展智慧林业的探索实践工作。在现有林业信息化成果基础上,选择基础性较强的中国林业大数据工程、中国林业云建设工程、下一代互联网提升工程、林业应急感知系统、林业环境物联网和林区无线网等优先建设,为后续的智慧林业的全面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实施阶段。智慧林业建设全面展开,汇聚各方力量、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公众参与智慧林业建设。本阶段以智慧林业基础设施为基础,完成智慧林业营造林管理系统、智慧林业两化融合工程、林业“天网”系统、智慧商务建设工程、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工程、智慧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慧林业文化建设工程和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等工程建设。智慧林业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智慧林业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深化应用阶段。经过展开实施阶段,智慧林业建设有了量的积累,需要各个部分走向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实现质的飞跃。本阶段主要建设智慧林政管理平台、智慧林地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林业决策平台、智慧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智慧生态旅游建设工程和智慧林业重点工程监管工程等。智慧林业的应用效果和价值逐步显现,其竞争力、集聚力、辐射力明显增强。

作者:李世东

上一篇:环保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思想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