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2023-02-05

第一篇:浅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浅议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 王军华

(河南 郑州 451150)

【摘 要】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极为紧缺。旅游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三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 高职 教学方法 改革

一、我国高职教育旅游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设旅游类专业的积极性很高,旅游教育相当繁荣。 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教育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使旅游教育整体上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研究的主要课题。仅从我国高职旅游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来看,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水平较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书本为中心,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差

大部分旅游高职院校强调了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旅游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体现得不充分,其突出表现是旅游院校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分配比例不恰当。大多数学校理论课程多,实习机会少。一些学校关起门来办学,与旅游企业的联系很少,目前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的状况较为严重,所培养人才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以“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它是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的被动反应。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决定课堂的内容、进度,学生是知识灌 1 输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法尤以“灌输式”或“填鸭式”最为典型。这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忽视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以理论考试为中心,进行应试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这个概念,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的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相对立的。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就考试内容而言,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种方式,就考试方式上,考试有可分为笔试、口试和技能测试等方式,在高职院校,单一的理论考试或笔试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而是以教师和学校为本,仅仅是为了测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考试制度与高职教育“重在应用”的特色是背离的。

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旅游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借鉴:

(一)实践教学法

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加强了对学生旅游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建立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开设模拟导游等实训课程,但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基本层面(如宾馆前台、客房的服务工作,旅行社的导游工作等),还没有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锻炼。另外,有一些学校在学期的最后一年或半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但这样的时间安排又与某些学生准备专升本的时间或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学生的实习热情不高,实习效果不好。因此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实习期的长短,实习时间的安排,都要认真考虑。为此,我院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调整到第四学期,集中半年时间进新专业时间技能的训练,提前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组织联系实习单位。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现场熟悉、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说明实习目的与要求,宣布实习纪律。派出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检查、督促和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随时与实习单位有关领导和部门沟通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结 2 束时,组织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召开实习工作总结汇报会。这一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这一方法在教学中有以下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用性强,可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相关知识,扩展知识面;互动性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记忆深刻,等等。旅游专业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旅游专业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它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显然这种方法不适合旅游专业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打破案例教学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现状,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为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包括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使案例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就案例质量、教师点评、学生准备、教师组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法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预示着网络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媒体资源进行合理地组合设计。备课是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脚本,除了传统教学中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诸环节外,还必须注意: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的有效搜集与整合、教学操作的设计等问题。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利用心理学,现代教育学的原理,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富有特色。防止教学思路被网络媒体所左右,让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强化实践

要依据课程的特点,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对于旅游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的考核方式,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出勤等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对于旅游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加大实习课程的比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态度、实习内容的掌握和技能训练的熟练程度、技能考核成绩、实习报告、口试答辩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实习单位的考评、指导教师考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可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对不能参加集体实习的学生,应鼓励其自找单位实习,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总之,教学方式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考评方法的改革要跟上,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惠德.广告案例评析课教学实践研究.http://

[2]杨利军.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http:// [3]席琳琳.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的高职教学. http://

第二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浅议

环境意识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的必然产物。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组成门类 , 已走进现代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日益注重生存环境的今天 ,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顺应时代脉搏和市场需求而快速发展。 据统计 , 目前全国有近两百所院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其中高职院校就有一百多所 , 且呈上升趋势。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研究方向。 这两个方向的人才社会需求大 , 招生与就业形势好 二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能性和实践性强 , 符合高职教育特点 , 因此在院校选择设置专业时备受青睐。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势头良好的背后 , 也要看到其专业建设上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在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这种不足导致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学生毕业后在工作适应过程中的磨合期加长 , 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根据教育部大力提倡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对于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分别设置了课程设计、 专业实训、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它们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 , 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但据了解 , 大部分实践教学课基本上流于表面形式 , 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实践课程的代课教师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通常布置一套模拟的设计课题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 所有的实践教学全部在教室进行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非常密切 ,社会实践包含很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 , 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 , 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 这就出现了 “ 闭门造车、 纸上谈兵 ” 的情况。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侧重于艺术的表现 , 而不太重视实务性 、 应用性设计 。 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毕竟不只是表现图的绘制 ,它涉及很多具体的材料和施工方式以及与其他技术工种的衔接与配合 ,还要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等。 即使带学生参观装饰材料市场作为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也是不 够的。 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番 , 回来不是忘了材料的名称 ,就是在设计中不知怎样使用它们。 这种参观留下的片段式记忆使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很难形成主动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样的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下 ,学生仅凭感性思维对待设⋯ 计 任 务,设 计 作 品 经 常 犯 常 识 性 错 误 并 漏 洞 百出 , 到工作岗位后 ,需要几年时间的实际锻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实践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 ,必须对现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改革目标在

于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能力目标模式的实现 , 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 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 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 , 以行业和产业为依托 , 以技能· 和岗位能力为目标 , 打造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笔者认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为主 ,以教师、 课堂、 书本为中心 ,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老师教、 学生听的方式 , 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 , 无法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 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是从传授知识和技能出发 ,全面增强学生的行为能力的教学过程。 其目的是学生在从事实践活动时能系统地考虑问题 , 清楚自己所完成工作的意义明确工作步骤 ,具备独立计划、 实施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 , 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 , 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特别适合每

门专业课程的实训部分 ,以小组方式进行 ,一般 人一组 , 每小组有一位学生负责。 根据老 师给定的一个真实或模拟的设计项目,学生以组为单位制订小组整个工作计划。 一般分为市场调查、 方案产生、 项目实施、 检查、 成果的评价展示五个阶段。 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 , 与教师有效、 必要的指导相结合 , 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在一种开放而不失纲要、自由而不失约束、自主而又有指导的教学环境下接受教育 ,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各有所长 , 思维开阔 ,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强 , 能动手 , 更适 应社会需求。

2、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1)增加施工模拟操作环节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 在做中学 , 在学中做。 装饰施工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 ,在实践教学中增加施工模拟操作环节 ,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 在施工模拟操作试验室 ,学生能看到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装修构造、 节点、 做法等 , 了解水、电、 消防等隐蔽工程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关系 , 了解与装修构造相对应的材料常态样式 , 从而加深材料与应用、 装饰构造与工艺之间的认识。

施工模拟操作试验室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工作实际中。 在试验室备有装饰施工的常用器具 ,如开料锯、 四面刨、电钻、 钉枪类工具与五金辅料等。 学生在实验老师指导下 ,根据教材上的范例或自己绘制的施工图 , 使用施工工具亲自操作。 如顶面做轻钢龙骨、 木龙骨吊顶的施工 墙面做轻质隔墙、 大理石墙面施工 地面做实木地板、 地毯的铺装练习等 , 熟悉常规的施工工艺 , 从而推敲自己设计作品的合理性。 学生通过施工模拟操作环节的学习 ,能够把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为今后直接参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打下基础。

(2)以工作室为中心进行项目教学

目前 ,有些高职院校建有专业工作室作为校内实训基地 , 可以以工作室为平台 , 围绕某设计项目, 真题真做 ,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 这样既完成了实践教学和实体创收 , 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新开发的住宅小区考察户型 , 允许的条件下 , 让学生与业主进行接触 , 了解他们的设计要求 , 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研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设计方案。 针对设计方案学生再一次与业主沟通 ,并根据业主提出的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方案进行修改 ,直到业主满意为止 , 这其中包括装修预算。 然后工作室出面与业主签合同 , 组织装修施工队进场施工 , 学生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指导施工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学生经过了接单— 方案设计— 业主反馈— 施工图设计— 装修预算— 现场施工指导— 竣工这样一完整的项目设计过程 ,全面了解了室内设计流程。 在这个设计过程中 , 学生将完全脱离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而是变成教学体系中的主体 ,培养了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 充分发挥 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作意识 ,既激发了设计热情又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 , 毕业后即能上岗操作。 (3)安排学生走进企业参与实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 ,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 实训 ,如一些 “ 工程制图 ” 、 “ 装饰施工技术 ” 、 „ 装饰预算 ” 等专业课程。 按照装饰公司的规模 ,一般很难同时容纳一个班的学生 , 可把班级学生分散到几个相关公司 ,让他们跟随设计师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如用 绘图 ,或做预算报表 ,或其他。 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 ,学生不但能巩固专业知识 ,还能缩小课堂与社会的差距 。对干设计实训、 毕业设计这样一些综合实践课程 ,学生可以以实习的方式到产学合作单位或实习单位参与实际设计项目 , 以实际成果来完成毕业设计或设计实训。在这种模式的实践教学下 , 学生的应用 能力和动手能 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 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 , 为今后零距离就业打 下 基 础 。

(4)实践教学评价的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目前基本实行书面试卷评价方式。这种方式适合理论课程的考核 , 对于实践课程考核则过于单一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因此实践教学评价不要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 , 而是要更注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 还要参考企业专家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 在评价内容上 ,可以从态度、 能力和结果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态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设计项 目认知和兴趣程度 ,以及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的学习态度情况 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 , 评价因素是独立 、正确、协调、快速完成设计项目 结果评价主要看学生作品的合理性 、 新颖性和规范性。 这种系统的评价方法 ,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

作能加 勺 训练放在重要位置 ,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学生持久就业能力的养成具有现实意义。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一支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 、 懂得教育规律并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 ” 师资队伍 ,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俗话说 “ 名师出高徒 ” ,实践教学教师是否有实践教学的能力 ,是否有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是否有高水平驾驭实践教学课堂的能力 , 对于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至关重要。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小、实践经验少的问题。学校除了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外 ,教师自身也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 增强设计实践能力 , 从而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没有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即工作室但按专业发展趋势 , 建立工作室制是当务之急。 工作室架起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行业发展密切联系的桥梁 ,使实践教学得以更有效地与实际项目相结合。 校外实训基地着重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是实践教学的校外课堂。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直是高职专业建设的难点 ,不是基地数量太少就是校企没有实质性的合作。 因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3、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试验室 、 工作室 、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 ,运行过程中的情况以及运行后的效果如何 , 需要进行全面质量监控 , 以监控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和提高。 质量监控主要从教师、 学生两方面进行检查、 督导。一方面检查老师的教学情况 , 另一方面检查学生掌握实践能力情况。 采用多种形式反馈教学过程信息 、 , 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科学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工作。 通过实践教学质量检查 ,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 、结语

培养技术型、 应用型人才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发展的根本任务。 专业是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它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为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建立起一个相应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 是新时期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保障和迫切需要。

第三篇:高职高专毕业生分配就业浅议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赵志刚

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高职院校占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目前,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由“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转变,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而其中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状况令人堪忧。为了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亟需解决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如何有效指导大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成为所有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全国高职高专及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我国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然而高职高专教育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报到率不高、社会认可度低、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办学资源不足、难以跟上规模发展的要求。尤为严重的是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状况差。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高职毕业生待业人数累计已达48.5万人,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同时这些失业的年轻人也是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1.全国一项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表明:高职毕业生签约率领先本科生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签约率一路领先本科,并且其签约月薪与本科毕业生的差距逐渐缩小。昨日(3月31日),麦可思联合腾讯网公布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截至3月底签约率为39%,其中,本科生37%,高职高专学生41%。

2.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

回顾我国2008届、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08届本科毕业生薪资明显下降,而高职高专学生下降不大;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下降,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这些都肯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成功定位。

从薪资来看,当前本科毕业生的签约薪资为2338元,高职高专学生为2106元,较上届同期签约薪资(本科2007元、高职高专1750元)分别有所上升。但有关专家分析,这种薪资上升与全国物价上涨呈一致的现象,并非毕业生薪资购买力上升。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引起国家的重视,增加高职高专毕业学生就业率要从社会工作岗位群、国家政策支持、学校毕业推荐等各方面做好就业工作,同时改变就业观念,明确高技能人才也是社会急需的人才,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尤为重要。

二、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强化实践环节,开展顶岗实习,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灵活增减专业;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等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国家政策条件下积极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和选择。去年保定科技职业学院

的毕业生就业率97.6%,荣获2009年民办就业名校。

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在这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2 1教育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技能,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最后一年学生定岗实习。学校多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这也是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密不可分的。顶岗实习则可以进一步巩固技能,同时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难题,与老师交流讨论解决方案。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汽车专业2009年与河北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438人顶岗实习协议。2010年4月4日,常务副院长张爱莲、汽车工程系主任马立志、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建成到庞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学院决定在08级学生中,实行“庞大订单培训班”的教学管理方式。“订单培养”模式的开展,为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工作开创了一个崭新局面,使学院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0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8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由于出口的放缓,出口导向型企业人才需求急剧减少。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很多企业也面临生存危机,很多国内企业2010年人才引进计划会大大减少,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所以,保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工作部门要把大力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前与河北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培养”的契机,努力形成良好循环,形成行业就业优势,创造保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品牌。

总之,保定科技职业学院今年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开创一个繁荣的明天!

第四篇: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 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教材的编写、高职学风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高职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从而全方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师资队伍 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展阶段走向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非常能动的因素正确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高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究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师资队伍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 准入制度。无论高职实践还是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职业素质从而具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一是“双证书”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师能力”说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师素质”说教师是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是素质之师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具备这种素质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师结构”说就个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是“双师型”的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双师素质”就群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是一个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是工学互动的。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专业理论教学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实践课教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互动交流平台以专业标准和课程计划为主。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 团队。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其作用和功效来看就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 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石。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向的岗位定位,能科学地分析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而提炼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能科学合理地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制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师队伍能科学地分析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能正确地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均衡性能合理的谋划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能科学地提出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

中国高职教育研究 3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第五篇:浅议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教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

1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思想,重视知识积累,轻视能力培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轻视对学生质疑求新、发散求异的培养。这极大的阻碍和抑制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学要讲求适当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接受,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但不论是哪一种方法,要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探索创新的激情。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师的灵活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以激起自己本节课获取知识的激情,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根据教师灵活多变的教法学习到自己钻研教材、研究习题的创造性学习的激情,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2 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

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地思维。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温馨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上放松,在思维上积极,没有压抑感,能愉悦地敞开自己的心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和对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更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幽默大方的举止、生动准确的讲授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以引起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用问题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面前始终展示着众多的未知领域,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课堂教学就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多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着重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课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往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还他们一个创新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4 加强考试改革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中的是重要的环节。合理的考试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明确考试目的,深化考试内容、方式、管理改革,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情况,并及时反馈结果,便于教师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改进教学方式,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考试一方面是要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考核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应充分发挥考试的能力导向作用,大力构建全面综合的考试内容,以丰富的内容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学习、充实和发展。从考试范围看,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学大纲内容,应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一些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可尝试把相关内容综合成一门科目进行考核,以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融会贯通能力,提高考试效果。考试内容要有一定量的客观试题,考核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要有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观试题。单一的考试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应大力改革现有的考试形式。根据不同侧重点采取不同方式。考核基础知识可采用闭卷形式进行;考核综合分析、创新能力可采用开卷形式;考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则可采用实验、实践等形式进行。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5 积极鼓励,开设活动增强创新意识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对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起着调节作用,而且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影响着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开设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一篇:企业管理课程个人小结下一篇:企业领导检查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