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2022-12-31

统计信息化就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 实现在网络环境下从统计设计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分析和发布等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政务管理和协同办公,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 全方位改造统计工作方式和手段, 提高统计部门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促进统计体制和制度方法的创新。

1 制约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症结

(1) 统计制度方法滞后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现行的传统工作模式下设计的统计制度方法、业务流程, 制约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按专业设置统计机构, 分专业设计和实施统计制度, 造成统计指标的重复设置, 各专业应用软件由各自独立开发, 强化了专业分割, 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 更重要的是形成数据割裂, 影响了信息处理过程的资源整合和共享。

(2) 资金困难, 投入不足, 硬件建设滞后。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统计部门特别是县级统计部门的最突出问题。统计业务费用支出不断增加, 而上级主管部门划拨的统计事业费远远不够, 同时有的县市地方财政也十分困难。这使得县级统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很少或根本没有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 导致统计部门在整个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建设滞后。基层统计部门硬件设施一般比较差, 性能比较落后, 难于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严重制约了基层统计信息化的发展。

(3) 统计手段落后, 统计信息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统计方法制度的滞后, 多年来统计调查手段也基本没有变化, 现行统计报表制度的种类还是月报、季报、年报全面调查;操作方法也还是层层布置下去, 级级汇总上来。我们通过实行部分企业网上报送的试点, 遇到的阻力依然是落后的方法制度的制约, 重复交叉严重, 效率低下。在IT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 使用这种手段, 等于无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4) 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化发展越快、水平越高, 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就越复杂, 要求也越高。网络安全的突出问题有网上信息被泄露, 篡改和假冒, 黑客入侵, 计算机犯罪, 病毒蔓延和不良信息传播等等, 影响统计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 但总的来讲,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运行安全因素, 包括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或被电磁干扰、线路截获等。网络信息安全因素, 包括机密信息由于公网线路截获造成的信息泄露、由于非法用户的入侵或合法用户越权造成的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由于非法篡改、删除、插入造成的信息完整性被破坏等。管理控制的安全因素, 包括机房建设不规范、责权不明、管理混乱、安全制度不健全等。

(5) 统计信息人才的建设性问题。第一, 对信息化人才的重视相对不够。由于基层统计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 部分县级统计部门领导对信息化趋势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 形成了“重业务、轻信息化”的问题, 信息化工作得不到重视, 信息化人才价值得不到发挥、“隐性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第二, 信息化人才专业数量较少、素质偏低。基层统计信息化人才普遍较少, 而且其大多属于“半路出家”型, 甚至有些是稍微懂得些微机知识的其他统计业务人员兼任, 大都没有深厚的信息化理论基础, 工作中大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以及单位领导安排的日常性工作, 缺乏开创性地搞好信息化工作的能力和积极性, 不能切实地为统计工作服务。第三, 对信息化人才选调相对不稳。基层信息化人才普遍存在人员流动较频、不稳定等问题, 不利于基层信息化的长足发展, 有时由于人员衔接不上, 而造成统计资料、统计信息丢失等问题频频出现。大部分基层统计信息化人才除了本职工作外, 还兼有其它的统计业务工作, 这些都使信息化人员缺乏精力和劲头, 不能全身心投入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第四, 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相对不够。信息化产业发展迅速, 知识更替加快, 这些不只要求信息人才的数量有所增加, 而且迫切要求信息化人才不断学习, 不断充实自我, 否则就会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由于大部分基层信息化人才缺乏学习、培训机会, 致使知识更新速度过慢, 因而很难适应不断发展的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需求。

2 加强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目前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以上薄弱环节, 我认为, 应该在今后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集中力量加大对基层统计信息建设工作的投入,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进行统计制度改革要按照网络化信息采集的要求设计统计制度方法, 整合报表制度, 解决目前各专业统计报表之间指标不衔接, 标准不统一和重复、交叉等问题。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统一代码和统一计量单位, 使各部门能够做到数据相互交换, 信息资源共享。

(2) 加大设备投入, 夯实硬件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基层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统计缺乏专用电脑、设备落后的局面, 确保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在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中, 基层部分领导要认识到基层统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 基层统计部门应在现有的统计信息化硬件基础上克服困难, 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设施,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环节, 减少干扰, 提高质量, 优化工作流程, 推广网络报送系统的应用, 改变目前主要统计数据逐级汇总、上报的模式, 实行基层直报, 各级统计局同步获取数据, 各级汇总本地区数据的业务流程。

(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必须全面加强统计人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综合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学习, 努力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建设的骨干队伍。 (1) 要培养高质、多能的复合型统计信息人才, 营造良好的统计社会环境, 不断完善统计教育的形式。利用网络技术, 大力开展全民统计教育, 普及统计知识, 全面提高人们的统计意识和统计基础知识水平。 (2) 加强各级、各类统计专业人员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为培养掌握现代统计技术和手段, 懂经济、工程和统计分析的复合型人才, 特别是复合型应用型的统计人才, 应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各种统计分析软件包应用技术的能力。

今后, 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是:通过统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使统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 使统计部门在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走在前面, 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度。

摘要:国内整个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特别是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集中力量加大对基层统计信息建设工作的投入。

关键词:基层统计信息化统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逢源.加快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青海统计, 2007 (3) .

[2] 徐秋艳.网络经济时代关于统计信息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 2006 (9) .

[3] 林文宏.利用统计信息化平台提高报表上报及时性[J].浙江统计, 2007 (3) .

上一篇:“博弈论”视角下地方政府担保性债务的规制与担保程序建构思考——以武汉市为例下一篇:论风景油画色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