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平发展思想

2022-08-07

第一篇:邓小平和平发展思想

2013思想汇报:和平与发展问题

敬爱的党组织: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我国由受到外部封锁到走向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当中,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离开发展,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我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我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在每一阶段都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因此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了三座大山,解放了严重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党才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取得了执政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胜利完成了“三大改造”,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初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由于“左”倾错误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进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党和国家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历史证明,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即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当前,我们外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内部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迫切。同时,还存在着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做法和规定,因此,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途径,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

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党的十六大报告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目标和各项政策措施,体现了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把握了这些,就是把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有效地贯彻落实了这些,就是有效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当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党,党员是怎样一种人,它更让我感觉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与每一个华夏子民血脉相融;它让我洞悉到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蕴藏在我们民族背后,正孕育着无穷能量。党课中的每一个话题都让我兴致勃勃,甚至热血沸腾,仿佛在思辨中撞击,在顿悟中成长。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深深的体会到,我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入党已经成为我的需要,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共产党*、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我的全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崇高的无产阶级事业。

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并深知按党的要求,自己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进步。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绝不是为了光宗耀祖,绝不是为了凭借执政党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

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奋斗甚至意味着牺牲,我入党只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党*事业奋斗终生!理想是远大的,但还要从实处入手,我会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开始努力,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量缩小与党员标准之间的差距,如果我被党组织吸收,我会更加坚定共产党*理想信念,遵守党的章程。以合格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接受党的教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思想汇报:纪念邓小平

尊敬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变化有目共睹。十亿人口的神州大地上,正在掀起巨大的改革浪潮。每当人们为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而骄傲和喜悦的时候,都不会忘记那个伟大的名字———邓小平。

作为中国人我们想更多地了解中国,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作为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的邓小平,了解他的昨天和今天,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侧面。观看了电影《邓小平》我们了解了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在十年浩劫是怎样身处逆境仍殚精竭虑地探索着富民强国之路,也了解了为什么历史选择了这位伟人带领十亿中国人民走向富裕的新生活。

邓小平是位伟大的军事家、理论家、经济实务家,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非常杰出。从年轻时起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为中国人民做出过许多贡献。他是与前国家主席毛泽东齐名的现代中国巨人,具有非凡的魅力和威信。他以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建立的功勋,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智慧、魄力和威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而他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无疑是因为他引导中国迅速地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灾难中摆脱出来,稳步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轨道。

邓小平目光远大,意志坚强,反应敏锐,行动果断邓小平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有顺利的发展,也经受过严峻的考验。他曾多次因坚持正确的主张而受到错误的打击,却由此博得更多人的信赖和爱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他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把中国带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的一声令下,推动了中国的12亿人民,使中国的进程转向现代化。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是反对保守派,提倡改革,重视知识,提倡科学救国。尤其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邓小平做的极为突出。他高瞻远瞩,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他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概念,强调「致富就是光荣」、「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发展是个硬道理」。

邓小平不仅是一位胸襟开阔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和充满人情味的老人,他的情感不仅支撑着一个几口人的小家庭经历风浪,更引导着十亿人的大家庭追求幸福。

缅怀伟人业绩,聆听为人的教诲,鼓舞亿万中国人民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工作。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立足本职,奉献爱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汇报人:好范文

第三篇: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潘英杰2011301120122

摘要:面对今天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增多的现状,研究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内容是本论重点之一,从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关健、物质基础和政治保证五方面来讲述其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部分先富、先富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解决好农民富裕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的关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政治保证。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贫富差距扩大;共同富裕;对策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原理的一个支点,其理论来源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的影响,列宁、斯大林的共同富裕思想影响,并且是对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个人的贪欲,而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繁荣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同享有和支配。邓小平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两条原则:“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是共同富裕。

2、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进步的一种制度,一方面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物质财富不能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应该为大多数劳动人民占有,否则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无法体现。邓小平 说:“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为了改变目前的“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现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等到下个世纪

- 1 -

中叶,等到我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时,“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 共同富裕的基本内容

1、鼓励少部分先富起来

邓小平在总结经济建设经验教训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2、实现农民的富裕

农民富裕的重要性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农民有了积极性,农业就发展,农村就繁荣;什么时候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农业就萎缩,农村就凋敝。因此,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始终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农村改革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在经济上切实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3、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邓小平所采取的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产水平的提高,使我国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以我国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为例:199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7600亿元,提前5年实现了邓小平当年所提出的翻两翻目 标。200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95800亿元,这一系列的数字对比有力地证明: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在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后,我国确实发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令人可喜的变化。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年6月,邓小平在总结部分地区“大包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农村政策的核心,是尊重和扩大生产队、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建立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邓小平这一思想指导下,农村改革首先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

5、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认为,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1982年3月邓小平表示,我们落实了农村政策,农业形势很好,但靠政策只能解决一段时间的问题,农业还要靠科学,要加快解决肥料问题

6、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唯一出路和根本保证。早在1985年8月,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总的原则是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结

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使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在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及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无疑,这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的愿望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研究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研究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的表现、查找其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成为当前人们急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第四篇:思想汇报之纪念邓小平

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按照使命,从火中抢回属于自己的,国家的东西,思想汇报之纪念邓小平。

没有使命的人是盲目的,碌碌无为的,我们从出生就是接受使命的开始!

小时侯我的使命就是“好好学习,建设祖国”。但当我入党的那刻,我知道那是我背负使命的机会。

也许我在岗位中做的是微不足到的,但尽力完成我的使命,我问心无愧,思想汇报《思想汇报之纪念邓小平》。

去年镇江京口区人大代表选举,我作为公司唯一的女代表入围,我感到无比骄傲,不是因为这份荣誉,而是我有机会为人民行使最光荣的使命,当然我落选了,男同胞代替了我,但是结果并不重要,而在此过程中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了我的使命。

现在我只是公司的一员,背负起党的重任还不够,但我会尽忠于我的职业使命,培养儿女成为祖国未来的有用之才。

总之,还是那句话,我尽使命,我问心无愧。

第五篇: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发展,党的十五大运用邓小平理论,对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把依法治国提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的高度,作为发展人民民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要求,深刻地揭示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密不可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是党的治国方略成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实现法治国家是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特别是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一系列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有关依法治国理论,指明了在现阶段进行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原则有民主与人权原则;平等原则;维护法律的权威原则;权力监督原则;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原则。邓小平法治的思想为我国进行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共十五大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为实现法治的目标,明确规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民主本质问题是国家制度问题,现代民主的精髓是人民主权原则,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会,制定宪法、法律和法规,选举和决定国家公职人员,并通过他们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现代民主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公民的民主权利、国家的民主体制、政治运作的民主程序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民主工作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以后,我们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来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完善民主选举制度、监督制度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邓小平指出:“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6页)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化要求社会主义民主的各个方面、全部内容都要运作法律加以确认和保障,使其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邓小平讲:“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盛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8页)另外还指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

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提到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日程上来。邓小平还明确指出:“实现民主和法制,同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做法。就是说,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否则,只能助长**,只能妨碍四个现代化,也只能妨碍民主和法制。”《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7页)从此,在中国历史上结束了由人治而导向的个人迷信和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不稳定状态,并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党的领导是我国实现法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离不开党的领导。关键问题是如何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党和法的关系上,曾经存在着“以党治国”的观念,这是忽视民主的表现之一。为此,早在四十年代邓小平就提出:“党的领导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而不是包办,不是遇事,不是党权高于一切。”到了八十年代,他更明确地说:“全党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包括罚款、重税一类经济武器)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进行斗争。”另一方面,邓小平提出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逐步做到“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他强调,要理顺党组织、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理顺中央、地方与基层之间的关系,理顺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理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法治思想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十五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人权,而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在于领导人同,通过国家机关制定适应和社会发展和人民意愿的法律、法规,又领导人民监督、保证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各政党和人民群众依据已制定的、现行的法律、法规从事各项活动。党的政策和主张要来自由人民群众并要通过国家机关进一步集思广义,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检验而转化为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上升法律、法规,通过组织国家机关实施法律,并通过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将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也就是通过法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民方制度化、法律化,以实现共产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

总之,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的民主法制的思想,奠定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奠定了治国方略根本性转变的基石,对我们今天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汇报材料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履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