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语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2022-09-12

“人本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在“人本教育”语境下, 教师要明确使命,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是“人本教育”的必要条件。

一、“人本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古人云:“天地万物, 唯人为贵”, 这对人的重要性进行了诠释, 其实质表达了一种朴素的“以人为本”思想。具体说来, 是认为人是高于自然和社会的, 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 这也是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从教育方面, 更应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过去的教育常常只求结果, 而忽略了过程, 进行“填鸭式”教育, 只要“鸭子”变肥实, 便认为教学效果达成了。此时, 学生已经沦为知识的附庸, 是绝对的被塑造、被加工的物品, 早已失去了本来属于一个鲜活个体的灵气。反思一下, 这样的教育模式没有丝毫的人文关怀, 大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桎梏。于是, 当前形势迫切要求倡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其根本是要求教育理念的革新, 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核心的“人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实现, 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 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 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青年教师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履行“人本教育”的理念责无旁贷。如何践行这一思想呢?除了重新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角色定位外, 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自身入手,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只有具备了“专业化”的修养,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让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 实现其健康成长。

二、教师专业化是“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何为“教师专业化”?这一议题是在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上首先提出的。196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从概念上阐述,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 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 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 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 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1) 运用专门知识; (2) 提供专业服务; (3) 具有专业自主; (4) 接受专业教育; (5) 信守专业道德。

显然, 从教师的角色来讲, 专业的五大层面都有涉及, 而在教学实践中各有侧重。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修养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

那么, 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如何在“人本教育”的语境下体现呢?

第一, 教师专业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教育形态和教育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产物。以上各方面的变革与进步正是以“人”的最终发展为核心的, 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为了促使人类社会得到长足进步, 作为教师就不单纯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了, 而更应肩负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使命。那么, 教师的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 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虽然我国教师队伍日趋庞大, 层次日益提升, 但其整体素质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从教师的教育理念、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知识结构、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说存在很大差距, 因而教师专业化的建设亟待实践, 这是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另外, 从宏观角度来看, 教师专业化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走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 教师的使命更为重大, 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水平责无旁贷。

三、“人本教育”语境下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教师专业化是“人本教育”语境下的必然产物, 那么, 如何实施呢?这要求教师要经过专门教育和培训, 要有丰富的从事教师职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要有教育艺术和教学技能, 要有良好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体体现如下:

1、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前两个方面, 由各级各类的师范院校对教师进行“职前培训”, 而第三个层面则容易被人忽略, 或者进行一些零星的、不成系统的教育。笔者认为, 应该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可由学校内部承担, 也可由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承担。

知识结构的完善需要和教学实践密切结合, 可安排教学观摩、教育调查研究等活动, 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进步。在这过程中, 切勿“自说自话”, 而是与教学对象——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以学生的学习诉求为根本动力,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最终检验标准, 真正实现“人本教育”的理念。

2、要“读懂”学生。

“人本教育”是确立以人为目的的教育, 是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为根本目标的教育理念。基于此,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要了解学生、“读懂”学生。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储存器, 这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气。“人本教育”理念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担任知识传播与学习的主体角色, 应该教学相长,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教学过程中, 二者可以是“合作”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要尊重个体差异, 合理地、有效地“因材施教”。

上一篇:浅析大血管出血处理方法下一篇:新媒介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成长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