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2024-04-21

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精选11篇)

篇1: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

展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如教师人格的完善,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学风格的树立,教育境界的提升。

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势在必行。开展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第一,加强学习,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开展教育科研,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起初,发给每位教师一本专用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或教学心得,有课题的教师每月要有一份课题研究小结。为将学习落实到位,教务处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并安排每周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学习他人开展教科研的成功经验,撰写教育教学心得,加强教学反思的落实,定期交流学习体会,并最终行成于文,交教科室存档,作为业务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教师学习自觉性。

第二,开通网络,利用多媒体教学。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派专人负责接收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学校为老师配备了五十多台电脑,教师可随时上网查阅所需资料,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

第三,走出学校,开阔科研视野。学校应该经常性选派老师们到外调研、学习新理论。老师们带着问题与困惑走出去,带着启迪与思考归来。

第四,学校组织教师召开专题培训会。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科研培训,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评好一堂课等。要求每位教师作好笔记,并写学习心得,以此帮助教师成长。

二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我认为,教育科研的场域就在于在学科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之上帮助教师有机地实现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所谓的“研究热情”“研究步骤”“研究成果撰写”能力等等都隶属于教育科学素养。它们是教育的灵魂,因为惟有其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对学生心性的滋养。

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讲述了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故事”,其中包括和孩子在相处过程中的一些收获、用合作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爱心转化后进孩子等等。而在教师的教育随笔中,我们同样也看见了很多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了教育智慧的教育行为。很显然,这些教育素养更多的是教育

科研过程潜移默化带给老师的。

培养教师的反思力。要求教师每节课后都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堂课的闪光点在什么地方,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做好分析纪录,即教后记;每两周总结一次教学中的得失,写一篇反思纪录;每半学期在总结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件的基础上,写一篇叙事研究。使老师在反思中提高课堂效益,在反思中成长。

老师通过写作,促进了教师学习由阅读型学习、实践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向写作型学习的转变,发挥出促读、促思、促选择、促创新的综合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只有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面向未来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篇2: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改变教师的职业形象,使教师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早在60多年前,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就论证了教师研究对于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专业性的重要意义与联系,他认为: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认为教师从事研究能够增强他们的专业性。美国学者奥尔森指出研究需要倾听教师的意见,支持教师研究者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长期以来,从事实践的教师和进行理论研究的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形象,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形象的区别导致高度层级化的教育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教师总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教师只是被动地听从管理人员、课程论专家、教科书编纂者的指导,而他们自己的意见则无足轻重,他们的形象毫无专业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教育家霍林斯沃斯、米勒和拉泽则表现得更为激进。他们认为教师这个群体受到了压抑与控制,需要效法女权运动,像解放妇女那样解放教师。他们提出把教师研究作为解放教师的武器,指导他们工作,可以使他们从无效的知识中解放出来。教师研究对教师意味着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

这些对教师研究的重要性的评价是贴切的。如果仅仅依靠改善待遇与住房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地位与声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自己行动起来,树立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积极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才能改变职业形象,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尊敬与羡慕的职业。

二、实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括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念的转变。所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身上,因此,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使教育改革得以实施,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等待别的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定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与主体,不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和别人成果的消费者。如果不把教师放在这样一种地位上,任何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只能流于空谈。所以正像奥尔森等人所指出的那样,教师研究是使学校改革取得实效的最可靠的方法,是教育取得最后改革的最好的道路。

三、建设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教育学科

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们的研究与问题都是与他们自己的教学有关,教师可以获得第一手的鲜活的资料,教师的观察、文档和实验可以作为形成和检验更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所需要的材料。教育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研究可以丰富、充实教育学的发展,从而逐步使之成为既科学又生动的一门学科。

篇3: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2007年,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参照江苏省苏州市“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活动”设立“网络教研团队”赛项。赛项设立之初, 就得到了山东济南、淄博, 浙江苍南、海盐, 上海闵行等地教育相关机构的关注, 纷纷前往苏州考察“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活动”, 期望通过相关活动的举办促进当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什么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活动会引起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的广泛关注?从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来看, 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实际的促进作用。

创新教师工作方式

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活动, 充分考虑了发挥当代科技发展的两个优势, 即发挥W eb2.0时代网络主体大众化的优势和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这两种优势与教师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就可以提升教师的三种工作能力:网络环境下从事教学常规工作的能力、网络环境下从事教学反思的能力、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的能力。网络教学团队竞赛, 就是倡导和锻炼教师这三种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在参赛过程中, 教师比较容易感悟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工作方式的优越性, 如果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就会养成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的良好习惯, 这对于教师提升工作质量、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是极有意义的。因此, 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活动是创生新的教师工作方式的活动。

创新学校教研方式

网络教学团队竞赛创建了教学反思与网络研讨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方式, 贯穿教师从事备课、反思、交流、完善的整个“磨课”过程, 对于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是极有意义的, 尤其对新教师成长非常有利。这种竞赛方式本质上是学校教研活动在网络上的“集成”与发展, 其结果是促进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的转型, 有利于实现教师生命质量新的跃迁, 有利于构建通过网络实现自我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研方式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创新教学资源积淀方式

篇4: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师;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09-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教师教育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发达国家已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前提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与职后培训依然是各自为政。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核心,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还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状况,这直接阻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化为研究视角,探索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以促进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理论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包括: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而且由于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决定了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专业,更是一种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特殊专业。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前提,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培养专业化教师需要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专业化的方向、主题和核心内容。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其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方面的,既有知识的积累,也有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还有态度的转变等。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进而发展成为教育家的过程。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实现一体化,只有实施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才能使教师专业化发展顺利进行。

三、终身教育思想

篇5:谈谈对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论文

题目浅谈对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学生董文平

指导教师

年级2010级 专业化学

系别化学系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年6月

论文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梦成为现实,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践行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人才培养的好坏。故而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的素质、专业能力、情感态度、发展阶段、发展途径等等方面

浅谈对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董文平

摘要: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的素质、专业能力、情感态度、发展阶段、发展途径等等。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化学教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梦成为现实,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践行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人才培养的好坏。故而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据北京示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褚宏启教授介绍,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丰富的过程。而内在专业结构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意识等。教育部长袁贵仁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傅先庆在教育评论(2005年第2期)中: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化的基础,是课程改革和学生人品良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水准体现在敬业精神、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技艺等方面。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全面素质的主动发展过程与诸多

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教师向着现代教育实践的信息世界,实现最佳的开放与互动的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素质是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在构成上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种成分:从事教师职业的倾向性、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和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1]

1、教师素质的一般构成:教师职业的倾向性是决定教师职业态度和职业活动积极性、选择性的动力系统;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等几个方面;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即智力)、职业特殊能力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等三个方面。

2、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化学实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①、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如今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系统、扎实、广博而又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时时注意知识的更新和发展,与时俱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随着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们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应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部分。

②、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的思想、观点、方法、知识和技能等有这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分运用化学实验,以全面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二、化学教师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即专业技能主要是指专业化教师的能力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第一,要有理解他人和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第二,组织管理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要在班级等组织中进行,教师要发挥学生群体对个体的的教育作用,就需要具有管理班级、组织能力;第三,教师应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是教师工作富有创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教材分析重组的能力。“新课程”有一个流行说法,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具有对教材的解析能力,全面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提高运用教材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师要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并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教学实施中教学语言要精炼、生动,能够熟练运用板书,能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能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能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并且能够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3、具有承担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科研课题的能力。化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化学教学的普遍规律充分感触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改信息,具有科研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强弱以及科研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师“专业自主”的前提条件。

4、具有改革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动力,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一个高素质的化学教师要能够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

三、化学教师专业情感的发展

专业化教师的素养不仅包括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因素,而且包括以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为核心的情感因素。教师的师德、精神等情感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动机等,它们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直接影响。

1、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古德森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专业道德是教师言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专业化的教师,要以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好的认识,有强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热心教育改革和创新。

专业精神还突出表现为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师德师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更新观念,努力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2、高度负责的参与精神:新课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参与精神,力争对每个工作都做到最好,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多些鼓励,而且要关注国家发展,发扬民族文化,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大致为3个阶段)

教学适应阶段。初任教师,约3年左右。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熟悉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熟悉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向有经验的高水平的教师学习,听课,请教,集体备课等;学习备课、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功;熟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技术;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目标奋斗阶段。积累更多、更全面地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阶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艺水平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特别关注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目标的达成,期望专业职称的晋升,争取更多的外部评价。发展的重点的有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深入理解与体会;独立备课与设设计教学,对教学进行反思;与校内外同行交流教学体验,研讨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拓宽知识视野,并对教学中的某些方面进行创新的尝试或改革的实践。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教师形成风格和特色的奠基时期。

自我实现阶段教师的发展经过目标关注、职称晋升、外部认可,进入到形成风格、追求特色、自我超越的新阶段。主要表现:知识结构趋于合理,知识面较宽广,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丰富,全面关注学生发展,对课程标准、教科书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能结合实际灵活使用教科书,形成个人风格和特色。

五、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学实践与反思是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对常规进行批判性的接受。研究表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的知识。[2]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推动实践前进。新课改鼓励并倡导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实践着,以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其进一步解读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

篇6: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学诊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在于:

1.教学诊断使教师专业有自身独特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学科知识的社会公共性,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缺陷,使得教师专业长期以来缺乏独特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每每被说成是“准专业”。教学诊断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发展的,是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成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有一套教育教学自己的话语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掌握、运用教学诊断的理论和技能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教学诊断理论、技能的形成、发展、运用对维护教师职业的“专业边界”,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教学诊断使教师职业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一种职业成为专业,其内在要素是这种职业具有独特的社会不可缺少的功能。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社会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材,而人材标准又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当今的时代,学习化社会已初露端倪,学习型组织已初见雏形,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思考、创新”是社会发展对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客观要求。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特点。基础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就应懂得如何检测障碍,采取什么方式克服障碍,就必须掌握、运用教学诊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总体上讲,人材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开展教学诊断不是也不会形成单一的同一类的人材,而是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部分智力健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某些学习障碍的存在而使学业困难的情况,如何促进这些学生的转化和进步;还有,有些学业很好的学生是否也存在某些影响将来发展的问题。金洪源先生在开展教学诊断的专著中所举的许多例子很好地予以了回答,证实了开展教学诊断成效显著。如此,基础教育对社会将是多大的贡献,教师的专业地位怎么会不被社会所认可呢。

3.教学诊断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平淡和厌倦。教学工作如果长期重复地“教知识”,难免教师产生职业厌倦,发展动力不足。一般职业和专业的重要区别在于:一般职业是简单重复操作,容易产生厌倦,职业目的以谋生为主,从业者不可能忘我投入;专业是以创造性劳动为内容的,不是工作的简单重复,从业者可以为事业而乐于奉献。教学诊断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教师要经常记录、观察自身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每天面对的都是发展中的学生,面对着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可以说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本文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取向的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单独的某一个取向不可能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足够的知识基础、实践一一反思、合作发展”的统一体。而教学诊断恰恰是这个统一体中的核心:一方面,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关于教学诊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反思,以检验、丰富、发展理论,在总结、分析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行为模式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教学诊断能力提高的过程。再一方面,教学诊断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教师个体的努力之外,还必须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诊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整平台和载体。

4.教学诊断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团体内的自主、自律和合作。教学诊断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诊断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诊断。对教师教学的 诊断又有教师的自我诊断和合作诊断。无论那一种诊断形式首先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就是专业性的体现。同时,自主还应有自律,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自主和自律是教师专业化的统一体,两者互为前提,互相制约,共同促进。由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复杂性,学习科目的多样性和关连性,单靠个别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予以诊断、指导,必须有教师群体的参与。而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自我诊断,难免会有疏忽,也应借助同行的力量来进行教学诊断,教学诊断应有类似于医务界的“会诊制”。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专业团体的交流研究平台,有利于克服我国教师文化中的保守倾向,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精神。

三、提高教学诊断能力的途径和方式

教学诊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内在的规定性。教师是开展教学诊断的主力军。事实上,一些中小学已经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教学诊断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学诊断的意识还不强;教学诊断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学诊断还很少,有的教学诊断活动操作还不够规范,还处在一种自在状态这些都影响了教学诊断的健康开展。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诊断的能力。

1.加强教学诊断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教学诊断理论上的薄弱是教学诊断的最大问题。一方面关于教学诊断的论文和专著非常少见,另一方面中 小学教师提供的这方面的事例也不多。建议全国有关教科所、重点师范大学、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合作,联合攻关,加强教学诊断的理论建设。按照曾荣光关于“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门专门学科”的观点,要把“教学诊断学”纳入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中,在师范院校中开设“教学诊断学”课程,并加强这方面的学科建设。目前,许多师范院校已经改变了过 去教育教学理论只讲“两学一法”(教育学、心理学、中教法)的情况,开设了诸如“学生学习评价”、“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论”、“课程论”等课程。为“教学诊断学”的开设打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要加强对被认定人的教学诊断理论、知识的考核,把好“专业边界”。

2.加强教学诊断的实践探索。教学诊断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应用性很强。一方面,教学诊断的实践是教学诊断理论的源泉。教学诊断理论需要大量的教学诊断的实例,来夯实基础,构建框架;另一方面,教学诊断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应用、检验和发展。作为教学诊断实践主体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努力学习理论的同时,认真观察、记录、分析、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思维品质、思维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教学会诊活动。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大力提倡叙事式研究,讲述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展现教学活动的原生状态,揭示教育教学的真谛。3.加强组织管理和政策引导。中小学是开展教学诊断的主阵地,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学诊断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规范管理。虽然现在学生就学高峰已过,班额在减少,但仍要稳定和充实教师队伍,以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诊断中去。要精心组织学科教研组、年段组、全校性的教学诊断,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家庭、社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完善教师考评的机制、内容和方法,不能只以学生的分数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要把教师的教学诊断的能力提高,教学诊断的成果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要把教学诊断的学习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改变原来校本培训只是培训地点转换的状况,真正使校本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落实在学校。

篇7: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教师自我反思,紧扣一个“写”字。

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等。反思失误之处,即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通过对这些成功失误之处的回顾、梳理,并做出深刻反思。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2、教师对话反思,应紧扣一个“细”字。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要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同事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大家畅所欲言,产生思维碰撞,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这里教师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详细记录所见、所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话、讨论,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3、录像反思,要紧扣一个“悟”字。

教师在自我反思和对话反思的基础上,经过了两翻头脑深沉洗礼,再来看自己的课例录像进行再现反思。想想同伴和专家的分析是否在理,即思考、领悟,并写出反思性教学案例,通过反思的反馈结果,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样的一个再反思对教师的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获得新的教学体验很有帮助。

4、教学案例反思,突出一个“学”字。

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领域内倍受青睐,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为教师的“实践 反思”提供多种机会:首先,它展示的是真实的课堂情景,这是反思的基础;其次,它拥有不同层次的案例问题和多元的观点,这可以成为反思的“导火线”;此外,它嵌入了相关理论,这有助于提高反思的深度;最后,它还构建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库,从而为教师的拓展研究提供方便。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不断超越、在反思中不断创新。这样教师专业化发展大有希望,教学质量才真正具有深层次的内涵。

篇8: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一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和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波斯纳(Posner,1989)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 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还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剖析和研究,对通常无意识的身处其中的日常教学生活和文化进行反省,对日常教学世界中一些想当然的假设进行深入思考。只有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不断地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教育家式的教师的角色定位。体育教师如何进行反思呢? 一是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一种对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它不仅仅记录、罗列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事件,而是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师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二是建立档案袋。档案袋记录教师的发展历程,记录自己的少年、青年时代的变化,以及做教师后的成长状况。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对自己成长的积累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三是对话。由于教师工作主要是一种封闭性的角色工作,缺乏有意识的反思与对话。打破教师教学自我封闭的藩篱需要同事间的对话,尤其是批判性对话,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与同事间的合作与帮助,是体育教师走向自由自觉的具体策略之一。

二、在学习中实现更新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所着力思考的命题。在以往一段时间的培训中可以发现,以往的培训偏向于理论学习,都是以集中学习为主,然后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觉得学不到什么真正利于教学的内容,这样的培训可以看出效率低下,老师也比较排斥,因此我觉得在培训上也应该改变,要能够开设多种不同式样的培训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利用问询、问卷、小组头脑风暴等方法了解教师需求,然后分类再决定培训内容。

现实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知识上捉襟见肘的现象经常发生,即使是优秀体育教师也有这样的经历。因此,现有在职体育教师应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更新。学习对于教师的自我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体育教师可以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包括正式的专业学习和非正式的专业学习等在内的专业发展机会时,就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非正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的日常工作密切联系,而且在量上比正式的专业学习要多。教师更偏爱非正式的专业学习,它与教师的工作和自己学生的需要密切联系。正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一般是事先确定的,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包括专题讨论会、在职进修、出席会议等形式。正式的专业发展方式给教师提供了学习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原理的机会,但并不能保证这些知识和原理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得以恰当运用。非正式的专业发展是自发的,由教师发起和引导的,它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如,体育教师集体备课,就是一个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非正式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自己决定需要学习什么,以何种最为方便灵活的方式来学习,学习多少,为这种学习投入多大精力。

三、在探究中形成个性

影响教学个性的形成因素很多,如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心理特点、环境、学校管理、主观的追求及意志力等等。在诸多因素中,教学能力是前提,心理因素是基础,动机和需要是核心,教学实践是途径。体育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必须把握住最关键的问题,即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形成教学个性的桥梁。实现教学个性化需要体育教师从几个方面努力。一要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体育学科的特点,认真分析自己的心理倾向性,发掘自身潜能,确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逐步加以培植,使之健康发展。二要总结经验,大胆实践。从教学个性化的角度进行总结和回顾,对自己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估,对自己教学个性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作风、教学效果能够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只有当体育教师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艺术与追求中探索,体育教师的主体个性在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教学作风中完美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来的成熟的、科学的、较为稳定的风貌特征的时候,才可以说体育教师的教学达到了稳定的个性化。

篇9: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意义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21世纪注定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未来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因此,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迫切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基础教育,而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在维普资讯网检索出2000年至2009年期间公开发表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题的论文有3598篇,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己引起了广泛关注。加入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或“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只检索出11余篇论文,占研究论文总数不足1%的比例。在中国知网检索出2000年至2009年期间公开发表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题的论文有6554篇,其中职业教育160篇,占论文总数的2%多点。由此观之,我国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多停留在呼吁层面,缺乏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性来研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缺乏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方面的深度挖掘。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策略,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职教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进一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职业地位。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

二、提高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基础。在现代高职教育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如何办好高职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许多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大家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许多共同的认识,比如: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教师特性中非常强调“双师型”等。这些理论上的认识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高职院校以这些理论为指导,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关注高职教育及高职院校的发展的时候,并没有给予其主体——高职院校教师以应有的重视。很多人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还不能作出全面的理解,包括教师个体在实践中也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自主性。教师专业化思想还没有被更多的高职院校所认识,大家对“双师型”教师讨论较多,但何谓“双师型”?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什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等,还是很模糊的。很多高职院校从企业里聘请的所谓“双师型”教师甚至对教师专业发展一无所知,而在他们看来,只要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就可以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工作,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都是这样做的。而这么做是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之,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不断丰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多的是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而对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要少。有人认为,高校教师不需要专业继续教育,他们已经达到了专业发展的自觉境界。因为高校教师给人印象就是,他们都是知识非常渊博、理论水平很高的专家、学者。但我们认为,高校教师同样存在专业发展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师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型在专业发展上既有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也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在内容、方法、途径、目标取向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原在专科、中专学校、职工大学、技工学校从教的老中年教师;一类是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另一类是行业与综合性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的自我完善、改进学校文化氛围、达成学校发展目标,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可以说,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成长和发展方式、专业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取向、教育研究与学术知识等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地研究,而这些研究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研究成果又必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研究的中心。

四、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一般较短,在对教师特点的认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发展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可供直接借鉴的经验,并且他们在实践中所能凭借的理论很少,指导他们工作的主要是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文件,真正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上去认识教师的较少。所以,教师专业化在高职院校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以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何飞跃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浅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2]潘冬玲,刘义军,张群生.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期

篇10: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以前我对写教学反思的认识不够,这正是受习惯性思维和教学低期望的阻抗,还有传统的教学习惯等的制约。现在逐渐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便加强理论学习,掌握了一定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和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反思才会有发展,有反思才会有改革,有反思才会有提高。当然,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的意义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教学反思及其意义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扣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说法和论述,这说明早在古代,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事实上,反思一词本身就含有“反省”“内省”之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事物的本质。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是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参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反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也可以反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反思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指五个方面:1.指向教学,即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2.指向学生发展,即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3.指向教师发展,即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4.指向教育改革,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实效性等;5.指向人际关系,如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改进,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受到美国总统布什接见的2006年美国教师凯慕柏莉&S226;奥立佛说:“我意识到,好教师不必是那些上出成功的课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级的教师。好教师是那些有能力去反思一堂课、理解什么对了或什么错了、寻找策略让下次更好的教师。” 她的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她看来,所谓好教师应该具有专业反思能力,以养成自身的教学智慧。我渐渐地意识到,教学反思的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获得的经验,而应该对经验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就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教学水准上,而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有学者认为,“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引领与各级培训固然必不可少,但教师开展自我的行动性研究却是内在的、自发的行为,而诱发教师行为研究的“催化剂”则是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中引动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直觉反思是平时养成的反思习惯的基础。在此前提下,不断拓展教学反思的领域,逐步形成理性的认识和批判性的观点。通过这样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的反思,逐渐使自己不但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探索者,还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这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实。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通过培训、落实和实践,已取得了应有的成效,教师也意识到改革带来的作用。但在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些倡导的理念为何转化不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仍依赖过去传统的教学经验,而新的知识理念又没有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走那条早已熟悉的老路。怎样才能使这些倡导的理论真正成为教师实践中采用的知识理论呢?

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经常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更要自觉研究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创新,优化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掘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学生个性健康的促进者,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使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许多途径,比如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开展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教学反思,这也是借鉴和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内化为自己教学行为的中介,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即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无情地解剖,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与优秀教师对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努力超越现实、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力地推动自己的成长、发展和成熟。

教学反思其实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明确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反思意识,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策略,最终实现自我的发展和提高。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等,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其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关于教学反思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以此和大家共勉。

(一)教师要自觉提高教学反思意识,培养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

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对反思还不够重视,很多人认为出现了问题才要反思,平常没有必要进行反思,认为反思的内容是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反映了反思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还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和重视。学校的要求或做总结的需要,只能造成教师一时的反思行为,而教师是要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变外在的反思压力成内在的反思兴趣与态度,提高他们自觉反思的意识。

(二)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理论学习可以增强教师反思意识的觉醒,提高反思的能力,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反思,才能探究到问题的根源。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

教师要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应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快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反思中用学术的眼光看教学,用学术的思维做教学,将教育教学视为科学和艺术。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和教学风格,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掌握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

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的基本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地反思。学校可以组织多种活动,教给教师进行反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如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门讲座、教师同伴进行互相辅导、利用在职培训、校本研修等进行反思技能的训练等。当前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教学札记反思、学生反馈反思、经验观摩反思、教学反思日记、观察课堂录像、教学叙事、教学档案反思等。尽管教学反思的方法不同,但都有一些基本的程序或策略,我们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掌握这些方法,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反思。

(四)学校要拓宽教师教学反思的交流空间。

学校要努力拓宽教师教学反思的交流空间,从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积极引导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有利交流的空间。比如,可以尝试使用校园网、教研组等方式,将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在网上公布,或在教研组内讨论传阅,使教学反思“公开化”。这样一方面对每位教师是一个督促,无形中也是一种压力,可促使教师努力将教学反思写得更好。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是一件省时高效的事情,每个教师都能学习、借鉴和应用同行的心得体会。

还可以建立教学反思网络交流,开展教学反思沙龙活动,给教师提供广阔的空间,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为教师们进行交流、自主探讨、教学积累提供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会使教师真正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育教学活动迸发出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

篇11: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为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业务素质,制定一个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目标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目标和计划才能把握好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才能避免走弯路,也才会有积极学习、探索的动力。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在专业理论、运动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发展的总目标,依据总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专业成长计划,围绕目标和计划努力学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把专业成长的目标再进行细化,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成长。

二、狠抓专业素质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全新的知识结构。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自主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为体育教师制造专业化发展的机会。以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与高等师范院校联合举办各种层次的学历培训班,狠抓体育教师的学历提高培训;以教师培训机构为基地,分层开展体育教学创新基本功竞赛和专项测试,狠抓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基本技能培训;倡导体育教师立足岗位,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自主钻研教材教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狠抓体育教师的岗位提高培训。通过定期举办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统一考试,核定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作为教师专业素质考核、职称评定和选聘使用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体育教师自觉实现自我“充电”,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教研活动,真正将教科研根植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力与价值,才能有效地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即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 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时间, 进行研讨、交流,促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做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培养教学创新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明显标志。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课改理论学习与新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利用专家名师讲座、现场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参与体验等多种学习培训方式,引导教师解读新课标、解析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体育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通过开展“我与新课程同行”

系列体育教学竞赛活动,给体育教师提供展示教学创新能力的平台,让教师尝试成功的体验,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实现“小成功→大成功→再成功”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时代为广大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无数的体育一线教师在其中获得了专业的觉醒与发展。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博客圈、体育教学杂志论坛、体育与健康课程网论坛等在线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 为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无疑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让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有很多发展空间。

六、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在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列出自己专业结构发展的时间序列表以及内容,提出实事求是的可评、可测、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后,学校应积极创设专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机构,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学校教科处,负责学校教师发展规划、专业引领与措施落实,通过教研活动、定期交流个人发展规划、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与阶段性的验收等路径,强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使教师自觉地进入专业发展的状态。

七、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践证明,教师全部自觉自愿地接受继续教育,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不现实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关教育的立法工作进展很快,《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与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关于教师终身学习的法规还很不明确,特别缺乏教育行政部门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职责和义务。教师的继续教育仅仅成为教师的个人行为,由此也造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由于历史上“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对体育及体育教师的偏见,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加强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的规范管理,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建立科学、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制,是提高体育学科地位和体育教师质量的客观需要,从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保障。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解决的课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实施体育新课程革改,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建设者,不要做课程改革的旁观者。中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丰富知识、勤于思考、勇于探

上一篇:同饮塔河水共谱团结曲下一篇:全国考证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