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2022-11-08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人的心理是个很微人的东西,有时让人无法感知,从而心理健康也难免成为人们一大关注的问题。

经过了四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

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对于大学生而言,对此时期的我们,接触的事情多了,各种不良的情绪也难免产生。对于我们,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许这是帮助我们以后解决好复杂的问题,立足社会的关键所在,毕竟有好的人际关系,就如我们多了一队左膀右臂,多了一顶可以遮风避雨的帐篷。 趋于成熟的我们,对恋爱的欲望也在也在不断增强,对恋爱中的问题或解决失恋问题时,心理健康或许是解决和处理问题必不可少的。 而对自己,也应该理性的认识和判断,这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 心理健康课我得情绪自控能力得到了增强。虽然有时在外界的刺激下情绪难免会有些波动。但相比之前遇事冲动,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容易感情用事,在面对一些问题总是存在偏执,不肯自己

去“ 低头”,去理性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在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课后,当老师提及情绪的内容时,以一些举证和理性的话去展示。 渐渐地发现, 对于处在这个年龄的我应有成人的深思熟虑,善于克制忍让,心胸宽广, 敢于卑躬屈膝,这才是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这才是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课让我认识了以前一直没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客观评价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能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更实际的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确地评估 个人的价值。为什么要认识自我呢?因为只有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做到自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摆好心态。

对于大学生恋爱我一直处于中立态度,但我们也要有良好的心态。找男女朋友最好做到顺其自然,一切随缘,不可强求。当两人之间发生问题后,要正视问题直面问题,积极的解决,不可偏激,任性。爱情本来就是双向的,需要大家共同付出,恋爱这个复杂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对此我就这些感悟吧。

在素质教育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已俨然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 或缺的环节。通过这门课,不仅利于己,其实也利于社会的建设,毕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文明和 进步。

对于处在大学的我们,我们接受的不应单是知识的素质教育而且还应当接受心理健康课的教育。通过开展这门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加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多事情都 可以通过老师的心理教育的课我们剖析得更加彻底。只有健康的心理 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的因素的相互作用, 大学生有所成就就会附加一定的内在素质。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经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现实,心理素质课让我们得到了很多收获,很感谢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是你让我们在生活心理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也许对我们的帮助是长远的,甚至一生。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作业)

大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

魏朝鑫

听了郭老师的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课后,受益良多,尤其实在情绪 的调节上,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结合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及课本,以及我们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心得与体会,和大家分享。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强调自我意识,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孤芳自赏,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合作能力差,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那么该如何进行情绪调节呢?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看电影,听听笑话,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下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坏事变好事 ”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进行适度的宣泄,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通过写日记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等。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要有一定的自制力,不能随便发泄,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要把握 “放松自我,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人生一世,喜怒哀乐,在所难免,但部分人在激情状态,如狂喜、痛苦、绝望、恐惧、暴怒时,往往会失去理智的控制,不考虑后果,做出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即所谓“感情用事”,其结果不仅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而且也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虽然激情暴发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神经类型有一定关系,但激情多数表现在意志力薄弱、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身上。只有意志坚强、有文化思想修养、对自己行为表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用理智的力量去抑制感情的冲动,不做情绪的奴隶,而做情绪的主人。

因此,过于急躁的人,要学会自制、沉着、冷静;性格孤僻的人要学会善于与人共处,培养合群、活泼、开朗的性格;过于忧郁的人,要少回忆不愉快的过去,多体验现实的幸福,多瞻望美好的未来。总之,要善于寻找乐趣,不要自寻烦恼。

此外,还要培养幽默感。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风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的事情,用幽默的态度去应付,往往使人变得轻松起来。学会合理调控情绪,我们会生活得更好。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河南理工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班级:信管110

3姓名:柴旺

学号:31110903031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总是青春飞扬,活力四射!是的,我们如鲜花般绚烂,但同时我们也是脆弱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则就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 对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全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心理功能状态。

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的相对性包含两层含义:意识个体的心理与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二是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级,是一种相对关系,并不是一种非彼即此的关系。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

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来源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调查表明,当代人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

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目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决大学生地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短缺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还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可以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

5、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可以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但如果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怀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就一定会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快乐!所以我们应该铭记:年轻时多一分磨砺,少一分安逸,在今后的岁月里就会少一分懦弱与无能,多一点坚强与自信。“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此,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绪论

1.2 走进心理学

1.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百花齐放 )的局面。

2.心理学是在(通约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3.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4.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1.3 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感觉、(

行为)、情绪、意识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2.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美国人养大狗,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这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多选)

3.主观是由我们的感知和觉知之间构成的现实。 4.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1.4 心理学讨论什么

1.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2.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3.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4.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1.5 古典心理学

1.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苏格拉底

)

2.下面哪句话可以说是促进了古典心理学的长足发展。 感觉到的是真实的吗

3.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的是 中前提

4.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唯物学说创始人之一

5.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的关系可以解释世界的存在 1.6 古典到现代

1.被称为“天使博士”的是(阿奎那 )。 2.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3.西方伦理学倡导在不影响别人前提下的自由意志。 1.7 现代心理学

1.皮亚杰认为依恋来自于(温暖)

2.美国行为学派大量的理论基于(动物)实验 3.“客体永恒性”是哪位心理学家的实验 皮亚杰

4.()第一个提出生命周期的理论。 埃里克森

5.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在于创立了心理学的一套词汇和言语系统,并且由于他的贡献使得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被社会重视,能够生存下去。

二、90后与心理学

2.1 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期

1.在新生刚入学缓冲期发生的适应性问题可以用(坚持作息 )来改变。 2.新生进入大学一年进入(稳定期 ),如果仍存在不适应感,焦虑、抑郁、人际恐惧等问题,那么需要预约学校的心理老师,获得正式的心里面谈。

3.大学中的人际环境中的两个因素是寝室里的同学关系和学校里的人际氛围。 4.新生进入大学前三个月属于缓冲期,可能存在一种自我晕轮效应。 2.2 90后同学的心理特征

1.《同一性危机》作者是? 艾瑞克森

2.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最需要哪种情感? 尊重

3.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 物质需求

4.“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这句话出自(科胡特 ) 5.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大于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2.3 90后与父母和老师的比较

1.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物质匮乏)的局面。 2.关注自己本身每天的进步,比较容易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3.六七十年代的人从小被教育向榜样学习,成为别人;而90年代的人从小在思想中根植了要“成为自己”的想法。

4.六七十年代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容易有逆反情绪,是因为在童年阶段他们的自恋需求被很大程度的压抑过。 2.4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1.大学生在成年早期的阶段需要完成(人格成熟 )。

2.成年早期是人个性成熟,自我能力,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信仰,科学兴趣,政治抱负,生活观念,价值观与审美情趣基本形成的阶段。

3.大学生需要有社会意识,应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

2.5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

1.存在主义的四大生命命题:自由、孤独、(焦虑 )、存在的价值。

2.利他与利己的平衡通常需要做到(自己获得的不要大于自己给予的 )

3.12-16岁是人友情发展阶段,人的知心朋友大多是这个阶段获得的,这些友谊会维持终身。

4.你选择自由,代价是必须承受得起孤独。 2.6 如何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在大学有效的学习的四个要素: 努力发展人际关系

2.大学之前的学习侧重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 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1.国际心理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体现在(4 )个方面。 2.通俗地说,心理健康是指在同等环境下、(活得更久 )的人。 3. 4. 3.2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1.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的(7 )个标准。 2.哪一项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周期节律性 ) 3.在郭念锋教授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标准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暗示性 ) 4. 3.3 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1.异常心理是指具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2.“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之内。 3.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对立的双方。×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状态。 5.心理不健康等于心理不正常。×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含“接纳自我”。× 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交往。

3.个体处于心理健康维度图的浅灰状态时,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加以解决。× 4.好学乐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5.个体处于心理健康维度图的纯黑状态时,必须求助于精神科医生。 3.5 大学生环境的变化

1. 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大学生常遇到的问题。 3.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容易造成心理困惑。

4.大学生不需要学会适应角色定位而产生的心理偏差。× 3.6 按例分析

1.大学生必须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2.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认识没有变化。× 3.大学生需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 4.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适应自我认识的变化。 3.7 压力的定义

1.压力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情感性,防御性)的应对过程。(多选) 2.压力也叫应激

3.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4.压力感不可控制× 3.8 身体与压力的关系

1.詹姆斯·林奇在《我的哭声无人听见》一书中提出:“孤独是致命的毒药,(对话)是生命的良药。”

2.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3. 4. 5.承受压力不一定总是坏事 3.9 积极面对压力

1.压力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 2.如果产生压力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3.压力永远都是个问题。× 3.10 应对压力小技巧

1.一个人和家人的关系越好,朋友越多,(社会支持,情感支持 )就越多。(多选) 2.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效。 3.一个人如果只有

一、两个知心朋友,必定有心理问题。× 4.我们无法通过心理测试检验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大学生学习心理及问题应对 4.1 认识我们的大脑

1.在边缘系统中,与记忆有关的是 海马

2.下列与大脑右半球活动有关的是 空间关系,欣赏音乐,艺术,情绪 3.人类大脑主要由水构成。

4.把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主要是胼胝体)割断的手术称为“割裂脑”手术。 4.2 记忆的概念

1.记忆就是记忆力。×

2.能拥有超凡的记忆力,是因为这样的人掌握了非常科学的记忆方法。 3.记忆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 4.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4.3 记忆的基本过程

1.短时记忆的容量为(5-9)组块

2.按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不同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3.按记忆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可分为(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 4.内隐记忆也需要有意识的回忆。×

5.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提取-识记的过程。× 4.4 遗忘

1.关于遗忘的规律是由(艾宾浩斯)发现的。 2.创伤性失忆术语神经心理学病例。

3.短时记忆遗忘不属于神经心理学病例。× 4.遗忘在任何记忆过程之中都有可能发生。

5.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遗忘速度会缓慢下来。 4.5 如何提高记忆力

1.如何提高记忆力(合理组织知识,复习,逐个击破,重复记忆)?(多选) 2.将知识进行组块有助于提高记忆。

3.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对知识要进行及时复习。

4.记忆时着重记忆中间的知识点,是利用了艾宾浩斯的记忆原理。× 4.6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理论

1.下列属于联结理论的是(尝试-错误学习,条件反射学说,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多选) 2.下列属于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的是(托尔曼认知目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多选)

3.带来行为改变的一定是学习。×

4.“尝试-错误”学习是由斯金纳提出来的。× 5.科勒提出的学习顿悟说属于学习的认知理论。 4.7 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

1.影响学习的非认知因素有(学习动机,归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情绪和情感,性格)(多选)

2.关于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属于内归因的是(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多选) 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 4.8 培养创造力

1.下列属于“脑力激荡法”的原则是(严禁批评,自由奔放,追求数量,融合改善)(多选) 2.“脑力激荡法”强调延缓评价,即发言者提出想法时其他人当时不予以评价。 3.奥斯本1957年提出的 “脑力激荡法”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4.9 大学阶段的学习

1.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的学习(明确任务,合理定位,掌握方法,保持积极心态)(多选) 2.大学阶段的学习考虑的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全面素质。 3.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

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5.1 人际交往的概念

1.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这一心理效应属于(接近)效应

2.下列属于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有(自我价值寻找的需要,安全感确立的需要,交往需要,独处需要)(多选)

3.人际沟通就是人际交往。×

4.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5.2 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1.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赫伦)设计实施的。

2.下列属于人际交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的是(个性及社会发展,信息获取,身心健康,安全感,自我价值寻求)(多选)

3.感觉剥夺实验表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必要的。 5.3 人际交往的工具及条件

1.社交距离应该保持在(1.22-3.66米) 2.个人距离应该保持在(46-122厘米)

3.语言符号系统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多选)

4.下列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是(目光,表情,动作、姿态,触摸,副语言)(多选) 5.4 人际交往的形式及过程分析

1.在人际交往的形式中,与口头交往相对应的是(书面交往)

2.人际交往的形式有(正式交往,非正式交往,直接交往,间接交往)

3.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有(信息来源,信息,信息渠道,反馈,译码和编码 ) 4.干扰存在于人际沟通的各个阶段中。 5.文化背景对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 5.5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社会角色差异)(多选)

2.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主要是指(层次过多造成的信息失真,网络复杂造成的失真)(多选)

3.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主要指(知觉的选择需要偏差造成的交往障碍,情绪失控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多选) 5.6 人际交往中的印象管理

1.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的其他一些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是(光环效应)的心理效应。

2.印象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3.光环效应是一种简单地根据原有经验进行判断的特殊社会推理模式。× 4.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5.7 人际交往的技巧

1.下列属于人际交往的原则的有(真诚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多选)

2.下列属于人际交往的技巧的有(正确认识自我,以诚相待,学会倾听,交往中的语言艺术,同理心)(多选) 3.下列属于人际交往中的交往障碍的有(自我封闭,自我否定,腼腆害羞,盛气凌人)(多选)

4.在人际交往中要设身处地地聆听,用心和脑来倾听并做出反应,以理解讲话的内容、目的和情感。

六、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性心理 6.1 体味爱情

1.“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是(不成熟)的爱。 2.“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是(成熟)的爱。 3.每个人对爱情都有自己的理解。 6.2 爱情三角形

1.只有承诺是(空洞)的爱情 2.亲密+承诺是(同伴)的爱情 3.激情+承诺是(愚昧)的爱情 4.“爱情三角形”包括:(亲密,激情,承诺)(多选) 6.3 恋爱心理的常见类型

1.一见钟情属于(激情式)爱情

2.占有式爱情中的“占有”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心态。 3.逻辑式爱情是指选择一位与自己背景相似的人相爱。

4.爱情需要全身心投入,不需要有底线、有原则、有自我。× 6.4 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1.我们需要学会用(沟通)化解恋爱中的问题

2.我们解决恋爱问题的方式与原生家庭完全无关。× 3.视频中的案例表明恋爱双方解决冲突的方式是不同的。 4.恋爱关系中出现问题就分手。× 6.5 倾听与表达

1.“我信息”的表达顺序是:(行为-感觉-愿望) 2.倾听需要听:(对方的问题,对方的看法,对方的感受)(多选) 3.沟通不畅与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有关。 4. 6.6 在恋爱与分手中成长

1.为了让分手更多平静,更少伤害,当事人应该做到:(尊重情感,态度明朗,场合适宜,言辞坦诚)(多选)

2.被抛弃与被抛弃感是一回事。×

3.主动提出分手的一方一定没有被抛弃感。×

4.真诚的态度对于减少分手所造成的伤害尤为重要。 6.7 性别角色及角色认同

1.哪些因素可以促成性别角色认同? 家庭教养方式,成长环境,重要他人的评价

2.性别角色认同就是把自己看成男性或女性。

3.性别角色认同是潜意识活动。

4.男女性别角色无法互为参照。×

5.男女性别角色并非相对存在。× 6.8 健康的性心理

1.健康的性心理包括:(健康的性动机,健康的性意识,健康的性情感,正确的性观念

)

2.健康的性心理包括:(

正确的性别认同,正确的性对象,正确的性行为意识)

3.性心理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

4.互爱并非唯一健康的性动机或性需求。× 6.9 性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1.自慰的罪恶感不属于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2.青春期的性态度影响以后的性态度,进而影响未来的生活。

3.遗精恐惧和经期烦恼都是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4.青春期是性的印刻期。 6.10 性行为不当的影响及应对

1.性行为紊乱实质上只是一般心理的紊乱状态在性行为方面的表现。

2.性心理障碍患者需要接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3.性行为失调并非偶尔发生。×

4.婚前性行为有可能导致性罪错感。

5.性行为不当可能带来身体健康的问题。

七、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7.1 情绪的定义

1.下列属于情绪的是(考试得满分高兴,遭到别人攻击愤怒,失去亲人而悲伤,面临危险而恐惧)

2.喜怒哀乐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3.表情传达情绪。

4.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7.2 情绪的组成要素

1.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多选)

2.情绪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3.外在的情绪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 7.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下列属于情绪的成分的是(身体变化,行动潜能,有意识的体验,认知成分 )

2.情绪涉及的认知的成分包括(注意、知觉、记忆,刺激的意义,情绪信息在大脑中的解释,情绪的认知表态 )

3.情绪和情感都与人的先天生理需要相联系。×

4.情感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5.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属于高级心理现象。 7.4 心境、激情与应激

1.下列属于基本情绪的是(兴趣,惊奇,悲伤,害羞,厌恶)

2.下列属于情绪的状态的是(心境,激情,应激)

3.复合情绪是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

4.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7.5 情绪的功能

1.情绪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属于情绪的(动力功能)功能

2.下列属于情绪的功能的是(自我防御功能,社会适应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信号功能)

3.情绪的信号功能主要通过表情传递的。 7.6 情绪的基本理论

1.情绪的认知理论包括(阿诺德“评定-兴奋”说,沙赫特两因素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多选)

2.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是由詹姆斯提出来的。×

3.情绪的外周理论是指坎农—巴德学说。×

4.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是坎农-巴德学说的观点。

7.7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及特点

1.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有(抑郁,焦虑,自卑,自负,愤怒)(多选)

2.影响青少年情绪的主观因素有(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依赖性与自主性的矛盾,期望值偏高和现实中的矛盾,恋爱问题,生命中的丧失)(多选)

3.下列属于青少年的情绪特点的是(丰富性与复杂性,波动性与两极性,冲动性与爆发性,外显性与内隐性)(多选)

4.人际交往受挫对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有重要的影响。 7.8 理性情绪疗法

1.理性情绪疗法也称为ABC疗法,其中B指的是(对诱发事件的态度、解释)

2.理性情绪疗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

3.理性情绪疗法强调以来访者为中心。×

4.理性情绪疗法属于认知疗法。 7.9 不合理信念及情绪疗法

1.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2.不合理信念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3.合理信念是主观的、没有事实依据的。

4.一些固有的不合理信念无法转化为合理信念。×

5.合理信念就是积极化的想法。× 7.10 应对负面情绪培养积极情绪

1.下列属于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的有(爱和温暖,感恩,好奇心,毅力,热情)

2.付出和给予是培养积极情绪的重要方法。

八、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8.1 何为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包括哪些层次:(知,情,意)(多选)

2.存在状态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多选)

3.除了人之外,没有任何动物具有自我意识。×

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8.2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1.“我认为,我爸爸觉得我是个守信用的人。”这是:(镜我)

2.婴儿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是在:(1岁左右 )

3.人格中最核心的成分是:(自我意识,自我觉知,自我认识,自我概念)(多选)

4.我们的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

5.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源于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 8.3 自我认同感的获得

1.自不知,且他不知的“我”,属于(未知的我 )

2.自我认同感有(4 )种状态。

3.自我认同感的发展始于:(婴幼儿时期)

4.我父母都是老师,所以我也想当老师”,属于:(认同感早闭 )

5.乔哈瑞窗的纵坐标是:(他知,他不知 ) 8.4 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及其本质

1.人格是一个人成长历史的缩影。

2.人格是本质是差异。

3.运用人的投射心理,可以编制人格测验。

4.人格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8.5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超我强或以超我为主导人格的人,要看:(父母的教育)

2.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3.(自我)强的人,遵循现实原则,懂得如何适应现实环境。

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多选) 8.6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1.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创立个体心理学。

2.阿德勒从小就受到自卑感的困扰。

3.阿德勒认为,并非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自卑感。×

4.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 8.7 气质、性格和自我探索

1.健全的自我意识包括:(接纳,行动,情感,成就 )

2.“自己眼中的我”不属于自我探索的内容。×

3.“老师眼中的我”和“朋友眼中的我”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4.“父亲眼中的我”和“母亲眼中的我”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5.“自己理想中的我”不属于自我探索的内容。×

九、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应对 9.1 变态人格

1.“变态”这个词来源于(生物学)。

2.当你认为身体出了状况,应该立刻上网搜索相关病症或立刻就医。×

3.人类的变态现象主要发生在精神,性格、情志与行为 9.2 心理学的识别方法

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心理学问题的识别 医院就医

2.下列哪一条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困扰的标准? 他的过去是否有阴影

3.心理学把情绪分为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具有正当性,取决于(内心对情绪的接纳度)。

4.受制于观察者的动机,经验,拥有的知识系统,爱憎所影响,没有人可以做到客观的观察

5.当头脑中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是不会被这些想法控制,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9.3 变态心理学理论

1.案例中,导致小张现在心理状态的原因不可能是以下哪一项(过于内向)?

2.“家庭内部形成一种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行为模式,个体习得性的形成相应的行为与情绪。”叫做(家庭系统理论)。

3.社会结构理论:一个社会如果对个体压力太大,会增进个体心理障碍的风险。

4.心理障碍的社会学理论认为:“人是个体的人,不是社会的人”× 9.4 变态人格的分类与识别

1.有意无意的赞美她,凡事征求她的意见,让她感觉被需要,感觉自己重要。这样有利于与(抑郁型)人格的人交往。

2.“自我评价过高,强调客观理由,拒绝接受批评,受到质疑好争论,好斗,甚至有冲动攻击行为。”属于哪类人格。 偏执型

3.“表面服从,暗地敷衍、拖延、不予合作。在强烈的依从与敌意的双向冲突中,难以平衡。”可能是(攻击型)人格。

4.与(分裂型)人格的人交流时比较困难,由于他经常陷入沉思,你对他说话常常答非所问,有时还会被你侵扰而出现惊吓。

5.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认为心理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是人体基本体液失衡所致。

9.5 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

1.下列哪一项不是大学校园常见的精神分裂症 纠结型分裂症

2.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3.进食障碍属于大学校园常见的心理疾病。 9.6 大学的危机干预与识别

1.当发现你的室友,同学长久处在情绪痛苦中,甚至有自伤行为,这时你可以适度的帮助她处理一些人际与生活需要,避免遭受其他同学的不良对待

2.一个具有人性关怀的大学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和谐取代分歧、协作取代竞争、团结取代隔离。

9.7 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

1.下列哪项不属于预防自杀的关键点 关怀家庭氛围

2.和谐的人际,关怀弱势人群与受困同学是每个人的意识与自觉责任。

3.对于想轻生的人,外界预先干预也没有多大用。× 9.8 自杀预兆的识别与应对

1.下列哪项不属于危机干预的要点? 给有可能自杀行为的人私人空间,使之保持冷静

2.危机事件后的处理原则:关心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对逝去生命的告慰。

3.当学校发生自杀事件时,预防维特效应的发生,学校应当及时给与确切的信息,不让自杀信息被误传与夸大。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单选题】(3分)

西方的心理健康观念,以重视个人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关系,把自我实现看做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B A. 对

B. 错 2 【单选题】(3分)

心境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A A. 对

B. 错 3 【单选题】(3分)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A A. 对

B. 错 4 【单选题】(3分)

常模是某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平均标准。A A. 对

B. 错 5 【单选题】(3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工作效率与情绪唤起水平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关系。C A. 正比

B. 反比

C. 倒U型

D. 正U型 6 【单选题】(3分)

内在修复期指的是交往双方在经历了( )期以后,都要在自己的观念、评价和情感上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向着修复两人关系的积极方向发展。D A. 接触期

B. 涉入期

C. 亲密期

D. 恶化期 7 【单选题】(3分)

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吼叫,不会令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但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这是( )不同对印象形成的影响。D A. 行动者

B. 知觉者

C. 观察者

D. 交往情景 8 【单选题】(3分)

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标志是( )的出现。B A. 互惠行为 B. 自我暴露

C. 有效沟通途径

D. 协作关系 9 【单选题】(3分)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毕业前夕做一份求职就业的计划。A A. 对

B. 错 10 【单选题】(3分)

为了保证自己的行动能与努力的目标一致,就需要制定计划,用具体的行动方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A A. 对

B. 错 11 【单选题】(3分)

决定着个体性心理活动范围的大小的性心理构成要素是:C A. 性意识

B. 性情感

C. 性知识

D. 性经验 12 【单选题】(3分)

把自己的构想和任务方案存入计算机文件,或者在床上等可看得见的地方挂着,是督促自己采取积极行动的有效方法之一。A A. 对

B. 错 13 【单选题】(3分)

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率大约是( )。A A. 23/10万

B. 2-3/10万

C. 10/10万

D. 1/10万 14 【单选题】(3分)

求_________是性心理的目的性追求。C A. 互补

B. 交流

C. 愉悦

D. 新奇 15 【单选题】(3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工作效率与情绪唤起水平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关系。C A. 正比

B. 反比

C. 倒U型

D. 正U型 16 【单选题】(3分)

根据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遗忘的规律是A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快中有慢

D. 以上都对 17 【单选题】(3分)

大学生心中最大的“三道坎” 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男女情感困惑?A A. 对

B. 错 18 【单选题】(3分)

不论是直接宣泄还是间接宣泄,情绪宣泄都应以合理为原则 ?A A. 对

B. 错 19 【单选题】(3分)

我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实现的。A A. 对

B. 错 20 【单选题】(3分)

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是缺乏或没有满意的人际关系造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A A. 对

B. 错 21 【单选题】(3分)

精加工策略的要旨在于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 A A. 对

B. 错 22 【单选题】(3分)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状况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A A. 对

B. 错 23 【单选题】(3分)

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人际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都需要建立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A A. 对

B. 错 24 【单选题】(3分)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A A. 对

B. 错 25 【单选题】(3分)

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的三种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A A. 对

B. 错 26 【多选题】(5分)

自我意识的心理构成包括( )ABC A. 自我认识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享受 27 【多选题】(5分)

失恋者常见的不良心理:BCD A. 悲哀心理

B. 自卑心理

C. 报复心理

D. 渺茫心理 28 【多选题】(5分)

精神分析疗法最主要的技术有:ABCDE A. 自由联想法

B. 梦境分析法

C. 移情分析法

D. 阻抗分析法

E. 阐释法 29 【多选题】(5分)

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激性事件包括( )。ABCDE A. 躯体疾病

B. 恋爱关系破裂

C. 亲人死亡

D. 重要考试失败

E. 评优失败 30 【多选题】(5分)

心理危机如果对它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下述( )三类。 ABC A. 成长性危机

B. 境遇性危机

C. 存在性危机

D. 青春期危机

上一篇:大学生应该做的几件事下一篇:大学生月消费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