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4-04-09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选6篇)

篇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管理机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实施途径;危机干预;管理制度;交流与研讨

六、大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与教育

弗洛伊德的道德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超我就代表着个人内化了的道德标准,超我是在后天的培养中发展起来的,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良心是超我的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它知道人们应该怎样活动,当做了违背良心的事情,就会产生犯罪感。良心概念是道德发展观的核心。在精神分析看来,自居作用、自我惩罚、内疚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强大动力。道德的形成导致了儿童内在的双重性,一方是超我的力量,一方是本能需要。

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吉利根认为女性关怀道德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水平和两个时期:水平一,自我生存定向。自我是关心的唯一目标,自我生存的观念是最为重要的,道德是对自己强加的约束力;第一个过渡时期:从自私向责任感转变。水平二,善良即自我牺牲。这是女性作为照顾者和保护者在习俗水平上的观点。第二个过渡时期从善良转向真实。水平三,非暴力道德。个体利用非暴力原则解决自私和负责之间的冲突。

拉斯思的道德价值观发展理论:拉斯思归纳和总结了儿童道德价值观的发展过程,认为这一完成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大的阶段,分别是选择、赞赏和行动,具体又可划分为七个步骤:1完全自由的选择;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选择;3对每一可选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进行选择;4喜爱做出自我的选择并感到满足;5愿意向别人公布自己的选择;6按自己做出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十、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性心理发展与教育

1恋爱心理从产生、发展到成熟,一般经历哪四个阶段:始恋;依恋;爱恋;相恋。

2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说:(1)口唇期: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口唇舌是主要的动情区(2)肛门期:1-3岁的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3)前生殖器期,约在3-8岁,儿童进入前生殖器期,这个阶段儿童的性生活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所不同的是没有生殖器未成熟,没有稳固的组织性。他所谓的性生活则主要表现为男孩的恋母情结,女孩的恋父情结。(4)潜伏期:发生在七岁到青春期,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其性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阶段,男孩和女孩之间对谁都没有兴趣。(5)青春期:女孩大概11岁,男孩大概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表现为强烈的性欲

3大学生常见的恋爱心理:好奇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功利心理;游戏人生心理。

4大学生常见恋爱心理问题:恋爱动机不端正;单相思,恋爱错觉和三角恋;择偶标准不实际;不能正确对待失恋;表达方式缺乏修养。

调式:树立正确恋爱观;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做好恋爱心理咨询工作。

5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恋爱:

十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发展与教育

1谈谈你对职业生涯的理解:职业就是个人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其精神需要。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同时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对于职业生涯的内涵来说,从广义上我们认为它等同于生涯的含义;从狭义上,可以把它作为生涯的一部分,可以看作生涯中与职业发展有关的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多数情况下,对生涯与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做区分,职业生涯即生涯。

2简述生涯发展的主要理论:(1)特质因素理论:是最早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个人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匹配关系。代表人物帕森斯(2)类型学理论:个体所选择的职业须符合这种个体的人格倾向,只有那些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职业角色才对个体有吸引力。霍兰德提出的。(3)生涯发展理论:发展性理论是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进行生涯选择的历程,其基本假设为:生涯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应该依据个人在一生中各阶段的需要而设计。代表人物:金斯伯格和舒伯。(4)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它是以社会学习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生涯选择的行为,特别强调社会因素和学习经验对生涯选择的影响,他认为有四类因素会影响到一个人生涯的决定:遗传和特殊能力;环境条件和事件;学习经验以及任务取向技能。

3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发展的特点:职业生涯认知;职业自我概念;职业人格 4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心理因素:气质类型;性格特点;个人能力;早期经验

5什么是生涯辅导:生涯辅导指一套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价并整合运用有关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

生涯辅导和职业辅导的联系和区别:生涯辅导的前身为职业辅导。传统的职业辅导注重人与职业的匹配,而生涯辅导则以人生命历程中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生涯辅导包括职业辅导,职业辅导知识生涯辅导中的一个环节。区别:目标不同;实施对象和时间不同;内容有差异;功能不同;实施人员不同 6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教育与辅导的实施策略:(1)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认知(2)科学开展职业心理测验,促进职业自我定位(3)开展职业生涯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生涯发展和求职过程所遇到的心理困惑(4)提供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增强自信心锻炼(5)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辅导要结合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步骤:指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估;确定职业目标;认识和分析相关的环境因素;职业定位;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评估与调整

十三、大学生群体心理发展与教育

1群体对个体活动的影响有哪些: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堕化作用;从众;去个性化。

2大学生正式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

3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1)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自信意识的确立(2)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自立精神的培养(3)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自强意识和敬业精神的陶冶(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恋爱观及性道德观教育。

篇2: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理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 要求,也应该是社会的规范。诚信就像一个路标,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诚信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一份承诺,一份责任都是一种诚信。而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讲诚信就是要说真话,求真知,做真人。如何做一个有诚信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追寻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日常 为人处世之中,真待人、严格自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你愿意做一个诚信的人吗?你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值的信赖的人吗?

2.引导学生以别人为镜子进行自我鞭策、自我鼓励,达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

3.除了国家政治生活,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4.在法制社会里更讲究道德,没有诚信寸步难行.5.任何本领都不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受人欢迎:生活是期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的光明磊落:天下没有一种广告,比诚实更能取的他人的相信.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以别人为镜子进行自我鞭策、自我鼓励,达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

2.任何本领都不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受人欢迎:生活是期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的光明磊落:天下没有一种广告,比诚实更能取的他人的相信.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开课题。

师:今天,老师先给你们看一个小故事。(课件演示)在古时候的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着叫着,也要跟着妈妈上街。妈妈骗孩子说:“你先回去,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吧。”妻子从街 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急忙阻止他:“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吗?我原是说着哄哄孩子的。”曾子说:“我们怎么可以说谎话呢?”于 是,他们就杀了那头猪。

师:同学们,老师不理解曾子为何要这么做呢?如果你是曾子家的孩子,妈妈失信于你,你会怎么想呢?

小组讨论: 做人要有诚信。

师:那你们知道做人为什么一定要讲诚信呢?怎么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板书课题)《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1).议一议:实际生活中你遇到此类事情怎么办?(出示课件)

事例1:周兵和宋杰是好朋友,他们曾经许诺,不管谁遇到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这天周兵想抄宋杰的作业,宋杰没同意,他生气的说:“这点忙都不帮,真不讲信用。”

2、讨论: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事例2:李三看见同学花钱大方,他很羡慕。有一天,他趁他的同桌不注意,便拿了同学的10元钱。张老师调查时,他怎么也不承认。后来,张老师说:“如果你信任我,就把真相告诉我,我保证不对任何人说。”听了张老师的话,他很快就把事情告诉了张老师。

3、讨论:你知道为什么吗?

4、学生交流并汇报:

(1)、给好朋友抄作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害了自己的好朋友,也是不诚信的一种表现;虽然李三拿其他同学钱是不对的,但他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其实是一种诚信的表现。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呢?以上的事例要求我们,要养成诚信的优良品质,我们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2).说一说:你愿意和谁交朋友?(课件出示)

A、当面说好话,背后说坏话。

B、直言不讳,大胆说自己的看法。

C、没有把握不轻易答应,一旦答应就要尽力而为。

D、对别人的要求满口答应,但过后就忘,不能兑现。

(3)、生讨论地很激烈。师:夸一夸:我们周围哪些事例是属于诚实守信的?

二.培养诚信观念,制作“诚信卡”

1.教师引导:

师:好好想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诚信卡”,内容写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诚信的人?从哪些事可以体现出来?有过不诚信的经历吗?你今天学习了诚信之后,你以后又会怎么去做呢?

2.每个人分发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在上面写上自己在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

3.写完后,要求学生叠好后交给老师。

评析:通过诚信卡,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诚实守信的人,应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应感到不安和歉疚。三.挖掘诚信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教师小结)师:当代少年身系国家未来,肩负历史的使命。我们的国家能否发达,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我们这一代有没有崇高的理想,有没有有诚信。当我们扬 起知识的风帆,荡起勤奋的双桨,就要启航向人生之海时,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告诉我们:“一定要用诚信去导航!”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做到:守信 如节,言而有信。同学们不仅对同学守信,对家长守信,对老师守信,也对自己守信!最后希望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能自觉保持诚信的品质。

四.提出倡议,让世界充满诚信与爱

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学具准备:小学生跳楼事件的报道材料.教学过程:

一、用实例引导思考

1、老师带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讲述两个小故事。

a本市某小学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头天下午放学时,告诉老师有人欺负他。老师说“知道了”,没当场解决。第二天该生便在自家跳楼身亡。事后,家长、老师在日记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别人欺负想不开而寻短见。

B一所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因长期完不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放学回家用红领巾把自己系在门柄上勒死。

2、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1)、两名学生的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

(2)、他们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3)、如果你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时会不会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

(4)、两名自杀的学生都有一种怎样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二、拿镜子照自己

1、教师引导学生用下列情形对照自己

(1)当家长批评或者责骂自己时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2)当老师对你的态度稍微有一点冷漠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3)当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压力或困难时,你有怎样的表现?

2、学生交流

3、点拨

三、看录象激起兴趣

1、播放录象

2、学生阅读材料

3、学生讨论

四、揭短会经受磨难

学生自愿上台接受揭短,其他学生从长相、穿衣、习惯、为人处事、学习、纪律等方面揭他们的短。

老师指导

五、写感受

课题: 学会控制情绪

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步骤

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

(高兴、紧张、害怕、快乐„„)

步骤

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

步骤

三、认识情绪

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2、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他的情绪怎样(高兴)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步骤

四、体验、表现情绪

1、游戏一:摸礼物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盒子一:小鸭盒子二:空的)

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

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

手触摸到礼物时“疑惑、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兴奋的情绪

拿出礼物时“高兴或害怕”的情绪

边进行教师边采访,此时的情绪怎样他们在取礼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各种情绪。

步骤

五、情景表演

1、课件出示提示内容: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

(1)当你的妈妈来学校看你的时候

(2)当你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没有同意的时候

(3)当你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的时候

(4)当你考试考砸了,父母批评你的时候

(5)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

表演完后,老师对同学们进一步引导,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的情绪,抛弃不好的情绪。

步骤六:引导

情绪原来有许许多多,那么,哪一种情绪你希望经常拥有它呢(快乐、高兴等)我们也来谈一谈快乐的事吧!

老师先举例自己的一些快乐事情:如收到小礼物,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买了一本好书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

步骤

七、小结:

是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对,如何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

篇3: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

考虑到1—3年级学生在理解题意和答题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本研究以4—9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重庆市范围内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5 000份,获有效问卷9 665份。有效样本基本构成为:四年级2 128人,五年级2 141人,六年级1 882人,七年级1 201人,八年级1 160人,九年级1 153人;男生4 505人,女生5 134人,性别缺失26人;独生子女4 332人,非独生子女5 258人,缺失75人;农村学生4 600人,城市学生4 951人,来源缺失114人;普通中小学学生5 627人,重点中小学学生3 829人,学校类型缺失209人。

2. 调查工具

自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全卷由学习、品行、情感、人格、人际、社会适应六个维度构成,涵盖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压力过大、目标模糊、意志力薄弱、感恩缺失、反社会行为、早恋、网瘾、不良习惯、激惹、焦虑、抑郁、敏感脆弱、孤独、性困扰、自卑、孤僻、自私、嫉妒、高傲、退缩、自虐、亲子关系障碍、师生关系障碍、同伴关系障碍、异性关系障碍、生活技能差、自我调节障碍、耐挫力差、交际能力弱、合作能力差、独立能力差等34类具体问题。每一具体问题以3~4个题目来反映。问卷由117个题目组成(含1道测谎题),采用5级计分,从1(很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各分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处于0.761~0.863之间,信度良好,见表1。

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问卷题目以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描述方式呈现,采用5级评分,1~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理论上3分为组中值,得分超过3分则说明存在问题。

二、调查结果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社会适应方面,25%左右的学生交际能力弱,20%左右存在自我调节障碍。在社会适应方面,中小学生在六个具体问题上“符合”的比例介于14.0%~26.4%之间。问题呈现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交际能力弱>自我调节障碍>生活技能缺乏>耐挫能力差>缺乏独立能力>合作能力缺失,且全部6个问题都高于14%,需要高度重视。其中交际能力弱检出率最高,说明它是中小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最普遍的问题,25.8%的学生“在陌生人面前,自己常常无话可说,以致感到尴尬”。

(2)学习方面,25%左右的学生意志力薄弱。调查发现,在学习方面,中小学生对相关6个具体问题的所有题目选择“符合”答案的比例介于11.7%~26.4%之间。问题呈现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意志力薄弱>考试焦虑>学习障碍>压力过大>目标模糊>厌学,比较而言,厌学、压力过大等问题在本调查中不甚突出。意志力薄弱是中小学生在学习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28.9%的学生“给自己安排了学习计划,但总是半途而废”。

(3)情绪方面,敏感脆弱、情绪激惹学生均超过两成。在情绪方面,中小学生对6个情绪问题回答“符合”的比例介于12.3%~24.7%之间。问题呈现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敏感脆弱>激惹>性困扰>孤独>焦虑>抑郁,且全部6个具体问题都高于10%,值得重视。其中敏感脆弱问题检出率最高,25.1%学生总会“被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表情)所伤害”。

(4)人格方面,两成学生明显表现出自卑。在人格方面,7个具体问题呈现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自卑>退缩>嫉妒>孤僻>自虐>自私>高傲,自卑问题检出率最高,为20.3%,高傲的最少(6.8%),可以互证。退缩、嫉妒等问题也需要重视,在与他人相比时,15.7%的学生“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5)品行方面,感恩缺失问题较突出。在品行方面,除感恩缺失问题达到15.4%外,其他四个具体问题均在10%以内。问题呈现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感恩缺失>反社会行为>网瘾>早恋>不良习惯,比较而言,不良习惯、早恋、网瘾等问题在本调查中不甚突出。

在感恩问题的调查中,对“经常会帮助父母或老师干活”这一问题,10.5%的中小学生回答“很不符合”,11.6%回答“较不符合”,这一部分学生感恩行为存在不足。

(6)人际方面,异性交往问题较为突出。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小学生符合四个具体问题的比例介于12.93%~18.57%之间,显示中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整体较重,呈现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异性交往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其中以异性交往问题最突出。19.2%的学生不能够“与异性朋友自如交往”,13.0%的学生存在交往困难。

2. 差异分析

(1)男生、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以及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七年级是问题增长敏感期。为了考察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在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来源四个变量上的差异性,我们以被试在各方面问题得分的均分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2)家教不良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为考察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比较了三种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心理问题得分。检验发现,三种教育方式下的各种心理问题得分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事后检验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的家长教养方式依次是:放任忽视型>严厉强硬型>民主尊重型,显示放任忽视型家教方式较之严厉强硬型、民主尊重型更易导致子女心理问题,民主尊重型家教方式在促进子女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家教方式,见表3。

(3)学校心育工作与学生心理问题显著负相关。学校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我们从课程开设、咨询室建立、心理教师配备、开展途径多样性以及学生受教频率五个方面考察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状况。由于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设计均有优劣之分,其选项也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此本研究将每个题项上的选择按由劣到优的顺序分别从1开始由低到高赋分,再把每个被试在这几个方面所有题项上的得分相加表示心育状况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越好。然后对心育得分与六大心理问题得分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育状况与各类心理问题得分均呈及其显著的负相关(P<0.001,见表4),即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得分较低,心理更健康。

三、分析与讨论

1. 中小学生在社会适应、学习以及情绪三方面问题出现较多

调查发现,总体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社会适应、学习以及情绪三方面心理问题较多。在社会适应方面:一是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化加剧,学习功利化越来越严重,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越来越少,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交际能力发展不足;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养尊处优,父母、长辈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抗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比较差[1];三是中小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不够落实,缺乏实效[2],导致中小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学习方面,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龙”迫切,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外在压力太大;另一方面,现行考试制度导致学校、教师和家长过度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片面强调分数,忽略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培养,学生学习缺少内在动力和需求,引发多种学习心理问题。情绪方面,现在孩子过多地受家庭的保护,心理承受能力较低[3],随着他们进入青春期,极易产生情绪问题。

2.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同中有异

在性别上,男生问题表现更多,这与高屹等人[4](2008)的调查结果一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男生的身心发展较之女生存在明显的滞后与劣势有关[5];也可能与中小学女教师比男教师多,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男性教师明显比女性教师少[6],导致男生缺乏认同对象,男生比女生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家长、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来源上,农村中小学生问题更严重,导致这一问题的既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不利处境,也有农村和城市之间文化、教育资源的差距。相比农村孩子而言,城市孩子既有来自亲人的关爱,也占有文化、教育资源的先天优势,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辅导和文化、教育的机会,其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关注、控制和疏导。

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非独生子女可能不像独生子女那样备受关注,其心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且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多地来自农村,接触心理教育资源较少,所以导致非独生子女心理与行为问题更严重。开放二胎后,对潜在和新产生的非独生子女心理与行为问题应引起更多重视。

年级变量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可能与学习压力、环境适应以及心理发展时期有关。[7]小学生身心发展平稳,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因此心理问题较少出现。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多变且复杂,学业压力逐渐增大,青春期烦恼问题等接踵而至,而初中阶段的教师由于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业绩,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关注[8],可能导致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较之小学生明显增多。

3. 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心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会有不同的影响。在放任忽视型家庭中,父母要么对孩子过于关心、宠爱,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关心宠爱过度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私、依赖、任性等不良性格和感恩缺失、情感脆弱等心理问题;放任自流的孩子容易形成攻击、冷漠、情绪不安等心理问题。在严厉强硬型家庭中,父母总爱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做事情,经常采用强制、惩罚、打骂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软弱、退缩、意志力差和蛮横粗暴等心理问题。在民主尊重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爱而不惯、严而不苛、民主平等,鼓励孩子、尊重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性格开朗、自信、情感丰富、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与他人相处融洽。无疑,民主尊重的家庭教育方式最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9]

四、结论与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介于4.7%~26.4%之间,其中1/5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超过20%,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学习以及情绪三个方面,以意志力薄弱、交际能力缺乏、敏感脆弱等问题最为普遍,另外三方面(人格、品行、人际)又分别以自卑、感恩缺失和异性交往问题较为突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中小学校要转变单纯心理健康教育观和孤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要结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结合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教学方法等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要落实学生为本理念。以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选择上,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精心选择学生最实用、最需要的内容;在方法选择上,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多采用游戏、活动等开放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往、自我调控等社会适应能力,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获取知识、获得成长;在活动评价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反省和多元观察与思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综合性是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科的整合和融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心理学理论与技术运用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具体包括学科教学渗透、班主任工作渗透、教育活动渗透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不仅仅是在学科中的渗透,更非单纯地在学科内容中寻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而是要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开放、尊重、理解、关注、信任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学理念,在学校日常工作中践行这些理念,积极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

2.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义务和职责,也是家庭、社区的义务和责任。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与学校的文化以及教育、教学和管理有关,也同家庭、社区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式方法有关。在全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家庭、社区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彻底转变以往“学校管教,父母管养”的错误观念,要主动承担起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注意:重视孩子早期人格的培养,不能溺爱孩子,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各种困难,培养其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和良好的品德习惯;正视“代沟”冲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尊重和理解孩子,不强迫孩子,与孩子做朋友;转变“学习唯分数”的错误教育观,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正确看待孩子成绩,不给孩子过大压力;注重和谐健康家庭氛围的营造,父母以身作则,尊老爱幼,家庭温馨和睦,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社区是中小学生成长中除学校、家庭两个大环境以外的第三个大环境,其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政府行政部门应加大对社会文化市场(广场、公园、网吧等)的管理,惩治邪恶,弘扬正气,要创建文化资源,加强社区图书馆、文化宫的建设等,优化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政府执法部门要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和监控,消除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净化社会环境,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会是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事半功倍。

3. 统筹城乡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通常多而复杂,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生活地域的文化、教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双轨制的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差异,难免导致城乡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差异。

4. 全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中小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将全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根据调查结果,中小学生在社会适应、学习及情感方面普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特别注意关注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以体验式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和生活,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心理健康集中教育的同时,也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依据本调查结果提示,要特别关注小学、初中衔接阶段学生,他们可能更希望得到适应、人际及学习等方面的辅导;关注男生、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非独生子女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必要时为他们提供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摘要:为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15 000名4—9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社会适应、学习以及情绪三个方面较为突出,意志力薄弱、交际能力缺乏、敏感脆弱问题较普遍;男生、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增长,心理问题增多;家庭因素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显著影响。建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学校教育要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全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统筹城乡文化、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经美,刘宝欣.浅谈中小学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1):80-81.

[2]王纬虹,等.减负提质需深化改革与多元互动:基于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的调查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3-10-21(05).

[3]钱家荣.中小学生情感教育论[J].教育科学,2008(1):24-25.

[4]高屹,于新红,张瑞凯.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35-42.

[5]王婷婷.中小衔接阶段学生学校适应压力源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42-45.

[6]王纬虹,李星,雷晓燕.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5):17-19.

[7]杨碧秀,程灶火.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70-272.

[8]吕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J].上海教育科研,2012(4):50-51.

篇4:彭彧华:健康人格教育的4点诠释

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启蒙教育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它包括性别角色认同教育、责任意识建立、意志力培养和爱的教育。

性别角色认同,从出生就开始的教育

性别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顺其自然,即顺应性别的自然。

所谓顺应性别的自然,就是指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你是男孩子,男孩子一般穿什么样的衣服,玩什么样的玩具;你是女孩子,女孩子和男孩子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做可帮助孩子认识到,男女是有区别的。

有的家长由于孩子的性别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比如喜欢女孩,却生了一个男孩,出于好玩,把儿子当小姑娘打扮,穿红色的、粉色的衣服,或者扎小辫,这会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甚至使孩子出现性别认同的混乱。

当男孩表现有些懦弱、有些女性化时,父母要想到,这和我们对他的培养有关,也可以通过培养让他有所改变。比如可以给他一些机会,让他勇于尝试,让他有一些担当,从小培养责任感意识。责任感,意味着不轻言。

当然,让孩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不是绝对认为男孩必须粗线条,女孩就一定要细腻。男性也有很多种不同的

类型,你可以是文质彬彬的,也可以是相对粗犷的。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更勇敢,更有担当。女孩子也一样,可以是开朗、大方的,也可以文静、温和的。但无论如何,但是有一点,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女性;第二,你要做母亲,要有母性;第三是柔性。具备这三点,你的魅力才能真正地展现出来。

责任感,帮孩子寻找到生命的价值

一个没有责任感、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重要性,他会感到迷茫,而失去创造的动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很有可能遇到坎坷和困难,是什么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它,那就是责任感,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负责;成家以后要对家庭负责任;在工作中,你要对你工作的岗位负责任,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品质。

对于男孩子,你要培养他从小有一种保护他人的勇气和意识。比如我儿子小时候,有时候我先生出差,我就会对他说:“儿子,爸爸出差不在,就咱娘俩了,你是个小小男子汉,你要保护妈妈。”于是,晚上我就会领着他去看看门有没有插好,窗帘有没有拉上。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会对妻子负责,对家庭负责。

而对于女孩子,我觉得更多地让她自重、自爱,在精神上独立,不能将来成为依附在男人身上的一根藤,要成为和男性并肩而立的一棵树。

抵制诱惑,意志力不可或缺

一个人如果没有意志力,即使再有才华,也很难成就大事。在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里,意志力可以让孩子抵制各种纷繁出现的诱惑。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的诱惑,比如说他爱吃糖果,无论吃多少都不够;到商场里,到处是玩具都想要等等。从小长到大,诱惑每天在身边出现,而且不止一个、两个,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对待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妈妈带你去看玩具,但是今天只能给你买一件玩具,价钱大概多少。为什么?因为好的东西有很多,但不是妈妈都能买得起的,妈妈和爸爸的能力只能买这样一个。同时,你也可以给他定一个小目标,说如果你哪方面做得好一些,我们可以给你再奖励一个。这样孩子就有可能会学会节制,同时也学会为下一个目标去奋斗。

其实,在这个问题面前,考量的不只是孩子的意志力,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当孩子眨着大眼睛,或者挂着泪珠渴望地看着你的时候,我们要坚定地说“不”。

意志力的培养在学习上同样重要。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比如最初我教儿子写字的时候,规定一天就写一个字,这个横怎么写,这个捺为什么写得好,写好了再写下一个。目标的制定要合理,不可过高,但制定后就要遵守。

爱的教育,从生活的点滴延展

只有爱爸爸、爱妈妈,爱家人的孩子,才可能真正地拥有大爱。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爱集体、爱国家,爱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的人。但实际上,这种爱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做起。比如说买回好吃的东西,我会对孩子说:“给妈妈先吃一口。”做好饭,我会让孩子去请爷爷、奶奶先吃,有长辈在,孩子不能先上桌,动第一筷。上幼儿园以后,我会时不时地帮助他给老师选个小礼物。上小学的时候,我鼓励他多承担些班里的工作、义务。

篇5: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4

三年级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爱看爱情小说的原因,讨论爱情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待爱情小说,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消除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一个学生的实例----“琼瑶迷”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少年爱看爱情小说的原因。

原因一:青春期是充满幻想希望,充满爱的时期,但现实却是枯燥平淡的,朦胧的初中生漫无目标的爱往往受到压抑,爱情小说是他们寻求感情寄托的好去处。

原因二:青春期是一个渴望理解的时期,渴望理解别人,渴望被别人理解,渴望理解人生,渴望理解生命,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很难得到满足,而成人则对少年的性渴望,要么粗心地忽视了,要么冷漠地加以禁锢,要么粗暴地加以制止。少年难在成人世界中得到理解,于是转向在小说中寻找感情滋润。

原因三:在小说中寻找自我,他们希望和小说中的人物相互映照,逐渐形成自己对爱情的稳定看法,找到合适自己的爱情位置。

活动二: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地阅读有关爱情的书刊,先询问学生课外书的主要来源,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看一些有益的、高尚的书刊,要坚决杜绝下流淫秽的书籍。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要请求老师或父母帮助。

活动三:引导学生千万注意:不要沉迷于爱情小说而荒废了学习引导学生千万注意:在人的生命旅程中,爱情决非生命的全部内容,家庭与社会都期盼你,家庭与社会都看你快快长大,去探索人生与自然的更多奥秘。

篇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随笔4则

有感一堂“我说你画”的集体辅导游戏课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实施这几年来,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得以了体现充分,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本学期,我在课外拓展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征对五年级班委会学生在班上管理纪律不到位的情况,我设计了一堂“我说你画”的集体辅导游戏课,这个活动通过“传达者”与“倾听者”的交流,让学生懂得:理解、表述、质疑、回应都是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体会沟通过程中单向与双向、封闭与开放、盲目与探索的区别;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确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向沟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自己与同学的表述、沟通方式。同学们在这个游戏都体会到了平时工作和学习中的不足,并说出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

由此可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改善,调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学效果。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人生观,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教育随笔2:

要真诚的爱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生活和教学中,我们常把一些学生说成是“刀枪不入”,甚至说是“滚刀肉”。我想:即使是“黑熊”,也会有它的弱点,关键是找到刀枪能入的突破口。这不但需要教师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体察入微的爱心。在同学们讨厌他时帮他一把,在他难堪时为他解围,在他最需要你帮助时你不显山不露水地拉他一把。在他默默无闻的时候,张扬他的长处,让他自信的在同学中做人。

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用心交流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就会有教育的良机。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进步,哪怕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做错了事或做不好一些事情时,父母和老师决不能粗暴地制止或责骂。

对孩子的斥责实际上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扼杀。

家长和老师应该以爱护、支持、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任何创造、做法,相信孩子是会成功的。如我班学生吕某,性格内向,少言寡语,长期学习后进,很少抬头和人交谈,由此可见,她对自己的学习也缺乏了信心,家长也很少露面。根据她的个性,我采用评语暗示,帮助她疏导心理障碍。第一次我写的评语是:“每次看到你紧锁的双眉,我知道,为了学习,你有多着急;每当你漠视成绩,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当我看到你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时,我更高兴。让我分担你的心事,帮你战胜困难好吗?只要你有勇气,你会看到更大的进步。”

经过多次疏导后,她像换了个人似的,课间常看到她和同学交谈的身影。

上课常能见到她举手发言的情景。作业不再拖拉了,成绩也提高了。可见,通过老师和他的心的沟通,使他提高了认识,了解了自我,消除了心理障碍。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随笔3:

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 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 议。

教育随笔4: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在自己的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学生完成3分钟热身活动。

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球星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我和学生是相互沟通进步的。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每一个课题,我都会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事先准备,比如讲《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

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上一篇:被谁所左右的人生哲理散文下一篇:写圣诞的优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