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2023-05-27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一

走进心理学

课题:走进心理学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首先端正态度,准确认识心理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自我介绍:大家好!从今天开始,就由我来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对大家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家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咱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同学们一定要问了

(1)咱们这门课有作业吗?(2)学习这门课需要预习和复习吗?(同学们大笑)

师:好!我看到同学们笑了,是的,咱们这门课呢不需要你上课作笔记也不需要你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也不参加高考。(同学们一片欢呼)既然不参加高考,那是不是就说明咱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呢?

生:(不是)

师: 这里首先向大家说明一点,很多人一提到心理学,或者说谁在心理上有什么困惑,可能就会让许多人产生误解,人们通常认为找心理老师咨询,那说明这个人肯定有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不健康。(同学们笑)老师要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做个解释。医生对应着什么? 生:病人

师:那老师对应着什么呢?

生:学生

师: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假如说你有什么心理上的困惑可以找心理老师咨询,也就是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对心理咨询产生误解。

二、讲授课程

师:好!既然心理学对大家来说是一门生疏的课程,那么咱们就做的小试验来看一看,心理学是什么?它研究什么内容,又是通过什么来研究的呢?

1.试验:将学生分成两组。同时进行。

A 1)时间:90s2)预备:一张纸3)要求:用形容词来形容自己4)注重:你无需过多地思索,尽快写,独立完成,不得与别人商量。

B 1)时间:90s2)准备:一张纸3)要求:用形容词来形容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人(这个人可以是最喜欢的也可以是最讨厌的)4)留意:你无需过多地思考,尽快写,独立完成,不得与别人商量。

2.实验结果

两组比较:B>A。

让大家反思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

生:因为时间短,因为思考时间太长等等

3.实验分析

师:大家对测验地结果有了很多的解释,现在你认真的想一想结果差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从心里,内部进行思考。(老师将重点放在对自我评价上,因为结果很明显是对别人的评价词语明显多于对自我的评价。) 主要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性因素: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社会赞许现象。在我们描述自己时,潜意识中提醒我们这个词符不符合社会要求,社会认可度直接影响我们对词的选择。例如:你可能觉得自己很美丽,可是你会顾虑:别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吗?所以你可能不会写,或者要考虑很长时

间才写,也有肯能你常常撒谎,但是你也不会明说,你可能会换个说法,你可以想一想,你所写的词是不是大多数是家长和老师比较认可的词呢?

(2) 隐私。这个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使老师不说,你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说白了就是虚荣心作怪,你不敢正视自己的特点,在写的过程中会考虑,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也可能你学习好,但你或许不会写上你学习好,你也许心里喜欢某个人,或许有某种怪僻,但也不会写上。

(3) 自我评价水平。自我评价水平是衡量一个人成熟度的指标。自我评价水平较高的人,对于自己的特点能正确掌握,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特点,可能你的学习不好,也可能你会因此而自卑觉得自己很笨。这就是说明你并没有认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是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嘛!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词语来形容自己而写不出来,说明你的自我评价水平并没有达到成熟水平。另外,可以将自我评价水平分开来讲,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与尊重别人2)关注个性成长。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3)逻辑思维发展。你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怀疑。

4.总结

通过这些分析,回想你写作的过程,是不是具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当你完全抛开这些“杂念”时,对你所爱或所恨极的人却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测验,认识自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啊!

通过测验,我们从结果来分析原因,这也就是心理学。心理支配着行为,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并不神秘,从以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

补充:

三、学生调查

1. 你希望心理老师给你提供哪方面的帮助?

2. 咱们的课程应涉及哪些方面?

3. 邮箱联系方式

教案二

课题:交往?(自我关系的点检)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如何做到理解他人,协调人际

3)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微笑、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这节课咱们来聊一聊交往。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沟通不好的情况,容易导致隔阂和误解。如: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亲子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甚至,有些人在和别人相处时发表感触:简直是对牛弹琴!鉴于此呢,同学们你们渴望不渴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生:(举例说明良好人际的好处)

师:好!大家都看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好处,美国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3%靠的是你个人的学识和能力87%靠的就是你的良好的人际。

二、 剪纸游戏

下面呢咱们来做一个很简朴的小游戏——剪纸游戏。

规则:1请按照老师说的去做2.同学们之间不得交流

师:你们同桌之间对照一下,是否所剪的图案完全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大家注意了,我给的指导语一样吗?那既然指导语一样的情况下,大家为什么给出的图案却不一样呢 ?是的,很明显,因为每个人对指导语的理解不同,而老师又不让你们询问,你们几乎师擦测着完成的。这样,结果就会千姿百态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尚且因为理解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要是我们的人际交往也是如此,那后果又会怎样呢?

生:„„„„

师:那是不是沟通了就能获得好的人际呢?像刚才的剪纸游戏中,我和你们有没有沟通啊?有!但这只是单方向的,那么我们怎样做到良好的沟通呢?对!应该师双向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沟通时要学会相互理解。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很好的相互理解呢?

三、情景对话(找出倾听方式的错误)

下面我们来看三个场景:

1) 学生甲一副愁眉苦脸的神情,沮丧着走着,碰到乙诉苦:“我最近很烦啊。数学考试又不及格,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而且„„”,乙一边打着呵欠,一边东张西望的,一副不感爱好的样子。

2) 学生甲很不甘心啊,他又碰到了眪。丙正在做作业,一副不耐烦的神情:“别烦我,没看到我正在忙着吗?别打扰我啦。走开走开!”

3) 又找到丁,甲说:“我最近很烦,我的„„”丁插嘴:“怎么啦?你烦什么啊?”甲:“我的数学„„”丁:“数学作业没交吗?不会做还是没听课?”甲:“不是,不是,是„„”丁:“是不是作弊被抓了啊?还是老爸把你的游戏盘给没收了啊?”

让学生分别讨论,找出各自的倾听方式的错误。教师总结:1.漠不关心,不感兴趣2.因忙碌而推搪,拒之门外3.不断插嘴,以致于没有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

师:西方有句名言说:上帝分配给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说我们不仅要多听,要多思考一下别人的观点和看法,而且要学会用耳朵和嘴巴来交流,不能只会表达而不倾听。

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要做到哪几点呢?

生:„„

师可以简单做个小结:

1)诚心:要抱着谦虚的态度听,可举例说明如苏东坡与佛印的关系2)用心:要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

3)专心:捕获对方话语中地含义或言外之意

4)耐心:不要轻易地插嘴

师: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你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会与更多地人结成朋友,你的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好。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在处理问题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最多的是什么的利益和需要,却总是很少关心他人的需要,更别说是从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了。就这样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我们寻常总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别人,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造成的。 小故事,屠格涅夫与乞丐的故事。屠格涅夫说:”兄弟啊真是对不起啊,我没带吃的东西,钱包也忘在家里了。”乞丐反应:“谢谢你啊!我本想找点东西吃然后去自杀的,没想到你竟然称我为兄弟!还向我道歉,您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啊”(中间老师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思考,让他们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情况)

小结:师:尽管每个人的需要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只要你懂得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对方的感受,也就做到了理解他人的第一步!(老师可结合三个场景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实换位思考不仅用于人际交往,在经济学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密切联系。

举例:你的一个朋友要开服装店,于是他考察了当地的一条街,发现:在这条南北走向的街上,人流最多的地方在南边,但是人来了都是往北走,请为你的朋友想一想:把服装店放在哪里最好呢?

生:„„„„„„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你是用下面哪种方式来对待别人的呢?

1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小肚鸡肠

2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自作多情

3. 用希望别人对他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将心比心

4.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善解人意

记住: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少投资是:微笑。你要学会善用这个武器,这样就为我们赢得良好的人际。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你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

你许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刻展现笑脸。

你不能企图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的把握自己。

你不能全然的预知明但天,但你可以充分的利用今天。

你不能要求事事都顺心,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中学生考试焦虑》

教学重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关于自我意识方面的知识。 2.导入新课。

由谜语引入“虑”字,再引出课题。——“中学生考试焦虑” 谜语:有心的老虎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北京孔庙都有大量考生敬香,专家分析,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其对考试的焦虑。有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焦虑,考了一会就交卷出来了,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上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可见没有焦虑也是不行的。焦虑必须有,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

过度的考试焦虑,会有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失眠,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在行为上,表现得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等。 3.讲授新课。

1)关于考试焦虑的成因:

A、 内部因素:

a复习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b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 c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d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e 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B、外部因素:a 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

b 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c 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 2)如何进行调控。

A、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

B、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C、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D、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习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生活学习的精彩。

E、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F、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

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

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制) 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 系统脱敏: G、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引出下次课题: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4.总结:教给学生考试答题的基本要领: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 会做的题慢慢做,保证全对,中档题可以上手,很多科都按步计分,做一步给一步分,中档题能做一步就做一步,舍去全不会是指难题,不是说一看不会就舍去,要认真看认真思考,确实不会再舍去。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就(九4)

急救知识与方法

九年级四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2012.3.16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急救技巧。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助人于危难之时。 教学重点: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急救知识与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或遇上各种意外事件,来不及就医,需要立即处理,这就要我们学一点急救知识、方法来自救或互救。

一、急救的基本知识

1、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高热。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次,温度上升1℃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60—100次/分,一般人在70次/分。(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20次/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舒=100—120mmHg/60—80mmHg收>140mmHg舒>90mmHg

二、急救中心: 电话号码:120 求救注意事项:①在电话中说明病人或伤员人数、病情、伤势,有利医生准备。

1、说清病员或伤员的详细地点,附近明显建筑物,联系人电话、姓名。

2、有条件的派人到路口引路,及时清除路碍

3、求助

及时向身边的人员求助,邻居、心理善良的热心人在危难时,都能伸出帮助之手。

二、常用的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

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8%,50kg的人血液为4000mL,失血1/3时会有生命危险。 (1)出血特点: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皮下出血(困跌、撞、挤、挫伤) (2)止血方法:

a、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的靠近心脏的一端,使血管压在骨骼上,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桡动脉上臂中段,肱二头肌肉外侧沟处。(学生动手) b、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消毒纱布,垫在伤口,再加棉花、纱布、毛巾等放在伤口处,再紧紧包扎,常用于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止血带有:橡胶管、布条、绷带、三角巾,每隔30—60分钟松解2—3分钟。

d、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腘窝、使肘、膝关节尽量屈曲,并作“8”字型包扎。

2、人工呼吸

人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人工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①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确认病人呼吸已停止或极微弱时才能施行。 ②保持气道通畅:仰卧、颈下垫高,头向后仰、清除病人口内异物、松开衣扣、裤带③实施人工呼吸:16—20次

3、心脏按摩

让病人仰卧地上,抢救者站在左侧、双手重叠、手掌平放在病人的胸骨下处,用掌跟用力向下挤压,每分钟60~80次,并随时观察病人的颈动脉,颈动脉有博动时,证明有效。

4、触电的急救方法

首先切断电源[关闭开关或用木棒、竹竿等绝缘体把电线挑开],触电后会出现心悸、头晕、局部皮肤灼痛、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需用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来抢救,同时打“120”,千万不可随便移动病人、有条件的可用湿沙盖四肢。

5、溺水的急救方法

俗语说:“欺山莫欺水”,参加游泳不能大意,万一有人溺水。 a、救人出水面的方法

b、排水法:(单膝,跪地法、单肩法、横背法、儿童倒提法) 控水时间不要太长。严重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同时送医院。

6、煤气中毒的急救方法

也叫一氧化碳中毒,人体细胞需要的O2是由红细胞中的血蛋白来运输的,O2与血红蛋易结合也易分离;但CO与血红蛋的结合的能力是O2的200倍,并且极不容易分离。

发现煤气中毒,首先开窗,把病人移到通过风的地方,松衣,解带,保暖,晕迷的可针刺人中穴、人工呼吸、心脏按摩,迅速送医院。

7、中暑的急救

长时间的高温下作业或运动较剧烈、排汗机能出现障碍,出现面色苍白、潮红、口渴、恶心、烦燥、头痛、头晕、疲乏、气粗、虚汗、高热,严重的出现抽筋、昏迷。

a、在阴凉通过风处休息,可冷敷帮助降温,喝凉开水或淡盐水,可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

b、如晕倒,掐人中、合谷、送医院。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1、主要因素:(由学生回答)①思想麻痹、认识不足②准备活动不充分 ③心理状态不佳,犹豫不决,过分紧张④运动技术不高⑤运动量过大(局部),时间过长⑥场地设备不好

2、运动损伤的处理 (1)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a、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轻度擦伤: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后涂2% 红汞。面积大的擦伤:彻底清洗、抗感染处理。撕伤、切伤:先止血、再缝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b、闭合性软给予组织损伤的处理

关节韧带、肌肉、肌腱、滑囊的损伤、无裂口与外界相通、处理原则:止血、防肿、镇痛。(千万不可按摩、揉捏) 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制动和抬高伤肢 (2)骨折的处理

骨折后要及时、正确地对骨折进行临时固定,这样可避免锐利的骨折端刺破皮肤、周围组织、神经、血管,以减轻痛苦,防止休克和避免搬运过程中加重伤情。 固定原则:不无故搬动伤员、不做现复位;开放性骨折禁止用水冲洗、不涂药物;外露的断骨为要送回伤口内,骨折固定要用木制夹板;四肢固定要先绑扎止端,后绑下端;夹板要挟整个伤肢:固定后、上肢呈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迅速、安全地送医院。

(3)运动中不良反应的处理

a、肌肉酸痛②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筋)b、运动中腹痛(多在胃部、右上腹、左上腹、脐周围)④运动性昏厥⑤低血糖症

总之,急救之前应把握对体温、脉博、呼吸、血压、瞳孔等重要生命体征的特点,安排合理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方法包括止血法、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法,中暑的预防以及多种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等,无法自己解决时,应速拔打“120”。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研究与探讨。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还有一些因其

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

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和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如何减轻中学生的这种压力?

首先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

中学教育的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为什么会有过分自律、内心冲动或压抑,甚至会有突发伤人或自伤行为等不健康的反应呢?

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强调“个人价值”,于是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在这种每个人都在“创造”的氛围中,没有标准,没有模板,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个人的选择。于是父母就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些具有理想主义、且要求甚高的父母,常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完美理想的机器,使孩子承受重负,“抹杀”了孩子的童年快乐,使孩子过着一种规律而秩序化的生活。当以苛刻的外部行为作标准时,焦虑和压力会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

社会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影响,就说社会存在贫富差距、一些官员腐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仔细想想,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不和谐,而中学生的心理人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还十分脆弱,哪经得起如此大的冲击?

他们的内心冲动、压抑、突发伤人、自伤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与婴儿时期形成的焦虑有关。认为自己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靠、无力回天,这种感觉,最容易产生在童年时期,那时如果父母因某种原因,未能给予孩子所必须的温暖、关怀与真诚的爱,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就慢慢地产生“被遗弃、不需要”的感觉。父母无条件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是一切儿童正常身心发展的先决条件,若这些儿童得不到这种赖以生存的爱,心中就开始觉得这个世界可怕、无情、不可靠、不公平等;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孩子们长大后,会变成仇视、反抗、暴力或怯懦、胆小、自卑。有些同学常因处理不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也有些学生因朋友越来越少,就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

有这种感觉的孩子不仅会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受任何人的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就成为他们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他们依恋和被关注的感觉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包括对自己的不信任。

五、几种常见的神经症案例分析

(一)强迫症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作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患者能意识到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中学生存在强迫症状的人较多,强迫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不良影响。

1、症状

(1)强迫观念,这是强迫症状在认知方面的表现,是强迫症的原发症状。根据其在时间上的顺逆可分为回顾性和前瞻性二类。回顾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强

迫怀疑,如脑内反复回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等,属强迫回忆;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等,属强迫怀疑。前瞻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担心与焦虑,唯恐发生某件不幸事件。如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得精神病等。另外,强迫观念还可能是强迫联想和强迫性穷思竭虑。如看到小刀回想到割破手,属强迫联想,而强迫性穷思竭虑则表现为脑中总是表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

(2)强迫冲动是强迫症的继发症状,往往是患者为缓解或对抗强迫观念的苦恼而产生的。强迫冲动有称强迫意向,如某学生为回避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在考试时总觉得要大小便,但并不想去上厕所;有的学生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大声辱骂、吵闹或打架,表面上却顺从平静,这些无法克制的冲动是出于对担心受到批评、责骂的对抗。

2、强迫症案例及分析

案例(略)分析(略)

(二)抑郁症

1、症状

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抑郁症程度较轻,没有重性抑郁的精神症状,患者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病情较长。研究表明习得无助现象是抑郁症的核心。

习得无助: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好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赛力格曼的实验(把狗分为三组进行电击实验)略。生活中的失败也会导致习得无助。

九种症状:

1、有抑郁的情绪,情绪上不满意,不开心,不愉快。

2、对日常的活动失去兴趣。

3、没胃口。

4、失眠。

5、心理运动迟缓(思维或动作迟缓)。

6、精力不足。

7、感到无价值和内疚。

8、思维能力降低,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9、自杀的想法或行动。有五种现象,而且持续两周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判定患有抑郁症倾向。

2、抑郁症案例及分析(略)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直辖市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能力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面对学生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我们看到,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我们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以上是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粗浅的探讨,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应该在各个在中小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2、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4、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孩子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上一篇:中学体育学情分析免费下一篇: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