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师德建设在素质教育中地位

2022-09-11

自教育改革以来, 关于素质教育, 谈论最多的是怎样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意识、提高教育对象的多种能力等话题。然而,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才是成败的关键, 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 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教师, 其最根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既要做人类知识的传授者, 又要做言传身教的教育者。前者, 需要教师有“一桶水”, 后者则需要教师有献身于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 即有高尚的师德。因而“教育者”和“传授者”这二者的关系实则为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只有具备高水准的“育人”水平, 才能更好地“教书”, 正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师德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靠教师的高尚道德,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水平, 只有靠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必须遵守的“德”即职业道德, 它是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中“热爱学生”可以说是师德之本、而加强师德建设乃素质教育之魂!因为在“教师。”这一特殊职业领域中, 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受教育对象——青少年学生, 教师需要对受教育对象实施最无私的教育爱, 并为之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树立起高尚的人格形象,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进而树立起在教育对象中的威信,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终达到实施素质教育之目的。反之, 师德的缺损, 则会严重破坏师生关系, 以致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教育实践中, 就不乏这样的经验教训——有这么一位初中班主任、语文教师, 他班里有个经常破坏课堂纪律、令各位老师头疼的顽劣学生。一次, 因这个学生上课时与同学吵架, 这位班主任要他写了书面检查, 检讨书写好后, 这位班主任一方面晓之以理, 严厉批评了该学生的错误行为, 另一方面又表扬了该学生写的检讨书较深刻, 而且文笔不错, 同时又指出了检讨书中的一些语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要求该学生重新写一份。于是, 这个学生很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并按班主任的要求反复修改了检讨书。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从此, 这个令各位老师头疼的顽劣学生对语文发生了莫大的兴趣, 语文成绩日益提高, 课堂纪律也大大好转了, 俨然换了一个人。更出人意料之外的是, 这个学生走向社会后, 在文学方面竟小有建树。而又有谁能相信, 他的文学之路竟是从一份检讨书起步的呢?

与上述事例正相反, 还有那么一位班主任、初中数学老师, 也遇上一个上课不遵守纪律、自制力较差的调皮学生, 然而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一次上课时, 这个学生说话影响了他讲课, 因此他怒不可遏地训斥了他, 又由于这个学生的辩解, 这位数学老师干脆给了他一记耳光。于是, 可怕的后果出现了——这个学生从此不愿再听他的课了, 数学成绩直线下降, 以至于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当然, 有这样的结局, 这个学生自身难脱其责, 但这位数学老师难道就没有责任吗?且不说他这一记打在学生脸上的耳光是否违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与《教师法》, 单就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 无疑是丧失了教育法律法规的正义性与人道性, 严重损害了教育对象的人格尊严, 同时也毁掉了那位数学老师在受教育对象中的自身威信, 破坏了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而且, 更令人痛心的是, 他摧残了一颗本可以在数学领域里栽培成材的幼苗!与前所述的那位循循善诱、把一个顽劣学生领上文学之路的语文教师相比, 这位数学老师的差距就在于他没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丢失了对受教育对象的教育爱!而这种教育爱恰恰正是师德的根本, 这种“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 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前苏联教育家柏林斯基语) 。那位语文教师正是由于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因而才出于对受教育对象的热爱之心, 在学生犯错误之际依旧尊重他的权利与尊严, 关心他、热爱他, 而不是歧视他、体罚他, 从而与受教育对象之间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位数学教师呢, 恰恰正是由于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丧失了教育爱, 才毫不留情地采用非人道手段体罚学生, 因而激化了本可以化解的师生矛盾, 破坏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导致了无可挽回的恶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秘诀, 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 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十分娇嫩和脆弱的, 教师必须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地真心诚意地爱护、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并引导他们自尊、自强, 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何况, 当今的青少年尽管个性飞扬、朝气蓬勃, 主观能动性较强, 但由于他们尚未涉世, 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最后确立, 因而对于是非曲直、美丑优劣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深切的体验, 他们往往从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思想、观念与言谈举止中加以模仿, 学习鉴别是非曲直及美丑优劣的方式方法。鉴于此, 作为教师, 在对教育对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既要努力追求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更要加强道德修养, 自我规范、自我管理, 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与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身为塑造人的灵魂的教师更需要以高尚的师德化为神圣伟大的爱、严慈相济的爱去感化教育对象, 无论是对优秀的、还是顽劣的教育对象, 聪颖的、还是愚笨的教育对象, 都应做到一视同仁、爱无差等, 即给予他们同等的关心与热爱、理解与尊重, 从而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严肃性与人道性, 体现出社会伦理道德在师生关系上的平等性与公正性这一道德实质。唯有如此, 才不至于在我们教师的冷眼中与拳脚下失去一个个“瓦特”、毁掉一个个“牛顿”、埋没一个个“爱迪生”, 更不至于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摘要:自教育改革以来, 关于素质教育, 谈论最多的是怎样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意识、提高教育对象的多种能力等话题, 本文则从教育者这一角度, 阐述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怎样提高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了教师对有缺点的教育对象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阐述了师德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师德建设,亲生爱生

上一篇:机电动力变速理论向恒功率理论发展的先进性与实用价值下一篇:对企业后勤事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