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2024-04-27

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精选8篇)

篇1: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的质量受到更多的关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更加重要。但现实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学生的话语权常被忽视,学生仍处于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的地位,这与市场经济中高等教育服务职能的加强是不符的。因此,本文指出,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应有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也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主体。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 消费 话语权

多数学者已经认同,我国的高等教育现在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不应再采用原来的精英教育的标准,而是要多元化。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在实际进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无论是已成为一种制度的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定期开展的高校评估还是社会组织进行的高校评价,都很少关注学生的立场。学生往往还是作为一个“被教育者”而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处于“局外人”的身份,没有相应的话语权。这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多样化需求的现实是不相符的。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服务意识开始加强,学生不再仅仅是个被教育者,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消费者,其教育消费者的观念和利益已经受到关注。因此,高等教育质量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话语权,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应注重学生的立场。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的质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甚至是质疑,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价,就要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个明确的认识。英国学者约翰·斯泽(JohnSizer)和迪纳·格林(DianaGreen)曾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并通过一套多维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一所高校的表现,在本质上是满足个人、群体和社会各方面需要能力的总和,往往通过受教育者、教育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标准、成就和水平等一系列绩效指标体系表现出来。[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质量的界定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顾客是指“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相关方是指“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2]高等教育也是一种服务,那么这种教育服务的固有特性是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利益。通过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使顾客和提供服务的学校相互沟通,最终就有了确定质量标准的客观依据。高等教育的“顾客”主要是指在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及其家长,“相关方”主要指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及社会组织等。我国现在实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较多关注的是“相关方”的利益,因为评级主体主要是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组织等,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制定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我们知道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3]高等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个体”主要是指受教育者自身,也就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顾客-学生。而且,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无疑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较有利的地位,获得更好的发展。于是,教育与个人的利益联系越来越紧密。因为个人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而且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只有在学生毕业工作后才能获得,因而,个人承担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也不断增大。在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过程中,学生既是一种投入也是一种产出。大学生作为高校一种有自我认知能力的“产品”,衡量这种“产品”好与不好,或者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学校做得如何?其运作过程是否合理?对此,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但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却很少关注学生的话语。所以,有必要改变这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只注重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评价主体及权利只属于国家和社会,学生只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在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作为一个评价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受到重视。

一、学生的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介定

从字面上看,话语权中的权有两种含义——权利与权力,这也就决定了话语权有两种意义,即话语权利与话语权力.在福柯看来,话语是各种机构通过一种介定和排斥的过程运用其权力的手段,话语权中的权利是指说话的资格,这种资格取决于说话者在社会上的地位,同时又反作用于其他的社会地位.话语权利的保障是要通过话语权力的运作来完成的。

因此,话语权不仅体现为说话的权利,同时应当保证每一个个体都能真正平等地接受和传播信息时拥有一种说话有效的社会环境和机制.所以,学生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话语权是指:学生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主体,站在自身的角度,从学生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出发,对其能够感知到的高等教育质量发表意见和建议,而且这种意见和建议应该作为评判高等教育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学生的话语权在高校的教学评价中有所体现,但在已经开展的学生评教中,尽管学生参与了评估,但却往往成为他人的代言人。在各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中,普遍运用的是调查问卷或量表。在调查问卷或量表的设计中,很多高校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将学生放进去,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者往往是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为学生设计评估内容,毫无疑问,这几个方面都是基于教师的立场提出来的,是以教师为本位的。[4]而且,评教结果往往成为教师评价的一部分,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师生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

二、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学生话语权的意蕴

因此,在制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利益,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设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归还学生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的要求

《教育大辞典》把教育质量界定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水平,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水平,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因此,受教育者的一般质量水平,亦即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是由教育需求主体国家(含社会经济各部门)所决定的;而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水平、人才培养是否合格则主要取决于学生及其家长等的评价。[5]所以,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不仅仅是国家及社会组织,还应包括学生自己,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需要学生的话语权,学生能够对自身感知到的教育质量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从而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依据。

(二)高等教育市场意识的需要

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其市场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高等教育质量主要是指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的体验质量与预期质量的对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学生及家长将由被动地接受教育者过渡到教育服务的选择者,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将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平等的供求关系。一方面,它要求市场供给主体(高等教育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以维护市场需求主体(受教育者)的主体权益;另一方面,通过维护市场需求主体的主体权益,达到约束市场供给主体行为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因而,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需要学生的话语权,从学生的立场对高等教育的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促使高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管理,提高教育服务质量,这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

(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在传统教育的历史时期教师中心主义和教师权威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21世纪中国教育的今天,杜威的“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得到发扬,在高校教学中,民主性已经得到了显著增强,尤其是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知识的生成表达方式与获取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在教学过程中获取人类已知的知识。传统的教师中心地位和权威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学生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研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提倡就是学生地位得到提升、学生的作用得到更多关注的重要表现。[4]在高等教育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全面而自由的发展”[6]。因此,“现实的教育是否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出发点,对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最有发言权。

因此,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话语权,从学生作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及高等教育消费者的角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从而为改进或提高各高校的教育质量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能为即将报考高校的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有实践意义的参考。我们应该尽快改变上文提出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没有学生的话语权,把学生作为一个“局外人”的现状。学生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应该有相应的话语权,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应该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DinanaGreen.WhatisQualityinHigherEducation1TheSocietyforResearchintoHigherEducation[M].1994:3-211.[2]蒋鸿章.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3]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西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4]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2):77-83.[5]刘俊学,唐仁春,王增新,等.试论“双重性”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51-53.[6]马克思.资本论(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83.

篇2: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若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革新教育方式,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的参与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果、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学生的发展使教育改革的目的、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等方面,全面探究了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希望以此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生;教育改革;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随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若要顺应时代形势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社会各个职能部门在教育改革中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改革更是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若要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关注学生的重要地位。

一、学生的参与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果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教学改革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在改革过程中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在制定改革措施时,根本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也没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这导致学生与改革严重脱节,教育改革缺乏针对性,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率。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当将学生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采取多样化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评判者,引导学生为教育改革出谋划策,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及时调整改革措施,进而增强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二、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

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社会和教育的桥梁,社会的接纳与认可程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而教育部门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基础。虽然社会各界的用人需求也会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最终仍需通过学生来检验改革成果。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明确学生的“原动力”地位。

三、学生的发展使教育改革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若教育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及时进行改革。可见,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更好发展。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只是为了这一最终目的服务的。因此,教育改革的目标、措施、理念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将教育思想和模式的调整作为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这导致教育改革未能取得显著成果。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

四、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对象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的改革,范围十分广泛。但无论在哪个层面进行改革,最终都要作用于学生身上,学生都是最终的对象。若教育改革不与学生结合在一起,改革进程就无法顺利完成。由于学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对象,因此,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步骤都要考虑学生的消化和接受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应当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否则就会导致教育改革的主客体之间相互脱节和排斥。此外,学生作为教育改革的最终对象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改革的成果也具备最终发言权,因此,学生在教育改革中应当处于主动地位,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改革措施。教育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主动地位,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产生改革合力,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学生素质是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篇3: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课程论文是指本科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后, 在教师指导下, 就给定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写出的小论文。

课程论文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中有着十分重要和突出地位。尤其在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下, 重视对本科生课程论文的要求和指导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对中文专业本科生课程论文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中的地位、作用及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近年来, 随着大学本科生就业压力的加大, 一些大四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把主要精力用在找工作上, 而严重忽视了毕业论文这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甚至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可以取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这个教学环节。这一极其错误的提法受到绝大多数高校的反对。在众多高校积极准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 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共识。

但是, 就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一般局限在大四第一、二学期指导毕业论文这个环节上, 虽然学校、院系大会小会动员和导师的一再强调, 仍然有相当多的应届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 抄袭、造假行为比较严重

不少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查询资料“组装”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部分不是自己亲自翻译, 而是通过网络上相关软件进行翻译, 其翻译质量得不到保证。论文最后的列出参考文献部分也有不少学生是从网上下载的, 他们自己并没有认真阅读过这些文献。还有一些学生花钱请人代写、找本校或其他学校往届生的论文来应付。

(二) 格式混乱、文理不通

尽管相关院系及论文指导教师都对毕业论文的格式提出具体的要求, 并提供了论文格式的文本, 但毕业生向指导教师提交的毕业论文仍有相当一部分格式混乱, 文理不通。因为这些学生并没有严格按照论文的格式去撰写, 只图省事, “组装”之后也不认真斟酌就一交了事。

(三) 缺乏创新性、学术性和科学性

因为靠网上查询资料“组装”论文, 没有经过撰写者对相关课题进行认真研究, 使得相当多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缺乏应有的创新性、学术性和科学性。没有能够通过课题的研究与撰写对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的整合, 从而全面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评审不严格、答辩走过场

毕业论文在答辩前本应认真评审, 答辩也应该认真规范。但由于相当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院系领导和指导教师心里也很清楚, 如严格评审, 认真组织答辩, 将会有相当多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通过答辩, 也就不能毕业, 这对学生不利、对导师不利, 对学校也不利, 因此评审不严格、答辩走过场也就顺理成章。

论其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 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 严重影响了选题的研究与毕业论文的撰写, 这是客观事实。在大学生就业状况得不到根本好转之前, 这一状况还会继续下去;另一方面, 从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上看, 都是大四的第二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在这之前, 多数学生对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几乎一无所知, 更没有系统地进行过规范的学术论文撰写的练习, 一切要从头开始, 而同时又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 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保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二、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培

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的途径

笔者认为通过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是提高毕业文质量的重要、有效的途径。具体地讲, 就是从大一下学期起, 中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结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一) 可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规范的学术论文格式与要求, 以及学术论文撰写的全过程

通过任课教师的指导, 学生可以从选题开始, 到资料的查询、课题的研究、论文提纲的起草与行文等, 进行一系列的实践, 为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中文专业本科生在高中阶段一般都学的是文科, 作文写作水平较好, 但作为规范的学术论文几乎没有涉及过, 缺乏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知识, 对学术论文的类型、结构、格式要求了解得很少, 更谈不上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水平了, 通过撰写课程论文, 进行基本训练, 能够有效地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处理利用能力

如何检索、处理与利用文献, 是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 文献的检索、处理与利用的过程, 这本身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 面对大量的信息, 往往措手不及, 要写文章时, 通常随便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东拼西凑成文就了事了。相当多的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 也是草草下载一些资料。而结合课程论文的写作, 在教师指导下, 可以掌握文献检索与处理利用的基本技能, 这对他们的撰写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继续从事科学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 可以让学生将撰写课程论文与相关课程的学习

和理解以及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一方面拓展了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与深化。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术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使他们开拓学术视野, 学会捕捉学科前沿动态,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有选择地找到自己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并不断跟踪这个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对日后撰写毕业论文以及走向社会之后从事科学研究无疑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程论文的指导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路、对策与方法

(一) 提高教师对指导课程论文意义与作用的认识

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在高校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并不是一项规范性的教学任务, 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地做过, 也有些教师让学生完成一篇课程作业作为某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但按照规范的学术论文的要求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也可以说是任课教师的份外的工作, 势必要用上相当多的精力。因此, 要通过指导学生的课程论文的写作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首先要提高任课教师的认识, 只有提高了任课教师的认识, 才能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要让任课教师认识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任课教师的使命与职责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表面看来是份外事, 实际上也是份内事。其目的除了可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外, 也是提高相关课程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兴趣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与教师的使命与职责是密不可分的。

2、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众多教学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 已经有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同时,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或者说,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众多教学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切实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3、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既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每一位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通常, 每一位专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都有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就为学生日后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基础。将来在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就会事半功倍。从表面看, 是多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 而实质上会在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少花很多精力而提高效率。

(二) 中文专业系科或教研室统筹协调与安排

1、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统筹协调与安排

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个体性质的创造性的劳动, 但对学生的培养又是通过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劳动来完成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以及每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总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专业系的教师在从事任何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的同时, 都需要了解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已经讲授过哪些相关的知识, 只有这样, 任何一位教师在自己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也需要统筹协调与安排

结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同样也需要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就像安排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 安排相关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专业系或相关教研室统筹协调一样, 结合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同样需要专业系或相关教研室统筹协调。只有这样, 才能确定由经验丰富、敬业的任课教师在不同的学期,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与科研兴趣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课程论文撰写水平不断提高, 最终提高日后的毕业论文质量。

(三) 具体思路、对策与方法:

1、关于课程论文指导的统筹协调者与具体实施者

其一, 统筹协调者应该是专业系的系主任或者相关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是否重视这项工作, 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

其二, 具体实施者。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根据任课教师各自的特点与特长以及指导本专业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经验, 同时还要考虑到具体任课教师的意愿, 确定哪些教师在哪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根据时间先后顺序, 实施课程论文指导的各位教师分工合作、各有重点。不一定每一位教师的每一门课都要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其三, 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数量。一个班级的学生, 一学期中撰写课程论文以一至两篇为宜, 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2、关于课程论文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合作

一般来说, 最先从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师, 从时间先后看, 通常是在整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前面, 因而, 最先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教师, 着重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和相关基础知识, 以及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的全过程。为了提高效率, 让学生少走弯路, 一目了然, 可以印发一篇五千字左右的学术论文的范文, 让学生全面、完整、形象地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与要求。任课教师还可以举办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的知识讲座。其他任课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各有侧重要进行指导。从时间顺序看, 每一位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教师对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质量与要求要提出从低到高不同的要求。

3、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与课程论文的撰写, 使两者有机结合

鉴于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课程科目增加、课时减少, 每门课的课时总是有限的, 任课教师在从事课程教学过程中, 增加指导学生按照规范的学术论文的要求撰写课程论文, 必然会带来有限的课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解决好这个冲突, 是有效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关键所在。从总体上说, 就是要将课程教学与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有机结合起来, 如果结合得到位, 不但没有冲突, 两者还可以相互促进。主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 让学生对所学课程相关的学科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与撰写课程论文的文献检索有机结合起来。在通常情况下, 要求学生为了某门课程的预习、学习去大量进行文献检索, 有一定难度, 但让学生对所学课程相关的学科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与撰写课程论文的文献检索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就有了动力, 两者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二, 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钻研、理解、掌握与课程论文选题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任课教师在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学研究经验基础上列出的课程论文的选题, 本身就与学生所学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也是书本知识的升华与创新, 学生选择课程论文的选题并进行研究的过程, 也是对所学课程相关学科进行研究、深化、理解的过程。当然, 学生在了解了课程内容与课程论文要求的基础上, 也可以在任课教师提出的选题的启发下, 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新的适合自己的选题。

其三, 在任课教师从事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确定之后, 新学期到来之前, 任课教师与学生见面, 布置学生利用假期较为充裕的时间, 在预习相关课程的内容的基础上, 初步确定各自课程论文的选题, 查询相关资料, 做好相关的准备。在现实生活中,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假期中将主要精力用在会同学、朋友, 上网聊天甚至网络游戏上面, 任课教师在开课前与学生见面, 布置具体任务, 并将布置的任务与下一学期将要学习的课程及其成绩考核有机结合, 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其四, 将对学生相关课程学习的考核与课程论文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常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 学生为了应对开卷或闭卷考试, 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 而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撰写课程论文的过程, 也是对课程相关知识消化、理解、升华以及知识创新的过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课程考试或课程作业问题上, 更看重课程作业, 在这样的基础上, 将课程作业上升到课程论文的高度并加以引导, 具有可操作性, 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支配上也就少了冲突。

其五,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确定组长和副组长, 每人一个选题。在这样的一个个小组中, 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各自的课程论文又可以相互交流与帮助, 从而培养学生科研合作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 也有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撰写课程论文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对课程论文的交流、评价与开发利用

课程论文除了作为学期课程的成绩之外, 任课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对课程论文进行交流以及全面的评价, 这也是促进学生的学术论文撰写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可以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既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课程论文, 也可以让部分写有一定质量的课程论文的同学交流。同时, 让同学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由任课教师点评。每次这样的交流与评价都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帮助与提高。

中文专业系科还可以进行相关奖项的评选, 通过评奖, 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热情与积极性。

还可以将优良的课程论文进行开发利用。对有基础的课程论文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向相关学术期刊投稿。这不仅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科研、学术论文撰写水平与能力, 这对学生日后的就业与发展等都会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摘要:指导大学本科生撰写课程论文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中文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通过课程论文的指导而提高课程论文质量的思路、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课程论文,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思路,对策,方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第3卷) [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2]靳玉乐, 李森.现代教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3]邱荣祖, 胡春燕.课程论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功能与实施模式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10) .

篇4: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一、 实践教学的概述

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以专业为主体、以课程为单元建立,实践教学安排往往取决于理论课的需求,对每门基础课配以一定学时的实验,对每门专业课再配以一定学时的实习、课程设计等,均体现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原则,缺乏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几年里,进行的均是一些为某门理论课而设置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学生所做的实验多以验证理论为主,对本专业所要求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得不到系统的培养与训练。这种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应用到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环中就有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环节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有着最为本质的区别,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职业教育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其人才培养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需要按照社会职业岗位对专门人才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全过程十分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操作培训,以满足职业和岗位的需要。在学时方面,职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应在1∶1左右;在教学模式方面,职业教育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要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职校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工作现场学习到书本理论知识涉及不到的一些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水平。

二、 实践教学的特点

职校实践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最大区别就是在工作现场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是在学校课堂上进行的班组教学。其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开放性,实践教学不是在封闭的教室中进行的,而是在一个工作现场进行的,学生就像一名真正的工人一样,与外界具有紧密的联系。二是分散性,一个班组的学生分散在各自的工作车间,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再是集中的进行教学和管理,学生要同工人一样,根据工厂的作息制度上班或休息,学生不只是在学习,也是在工作,而且是做流动性的工作。

三、 实践教学评估的必要性

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整个职校教学计划中占到大约40%-5O%的课时份额,它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形式之一。实践教学环节是否落实是职业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实践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职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作用表现如下:①实践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在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问搭起桥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测试、分析、比较、操作,增强对生产对象、环境和条件的认识,获得从事实际生产的基础知识,并巩固了理论知识。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总结经验、训练技巧,掌握技术环节,学会更多工作方法,培养交往、学习、研究、信息传播等能力,达到培养目标要求。②实践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然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品质受到检验、陶冶和升华,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个性等,这是学校实施品德教育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方式。③实践教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具有突出的社会服务性,它能够将教育、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学校人才、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优势,向社会提供咨询指导、信息搜集、成果转让等多项服务,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学生的生产实践还可以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在的问题就是其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管理模式等根本没有摆脱普通高校的那种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束缚,没有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尤其是没有把实践教学放到重要位置,在实践教学内容、手段及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与当今科技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体现在:①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而不是为专业技术服务的应用性实验,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智力。②许多实验课仍然以灌输为主,学生基本上按照详细的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与步骤进行,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③缺乏完整的和具体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严格而周密的教学管理,尤其是校外实习、实训和综合实践活动有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计划性。④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健全,缺少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⑤仪器设备不足,实习实训基地不健全。⑥缺乏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完成培养目标,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而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主观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清,或由于客观上资金及场地缺乏,许多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及基地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所以,有必要构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通过对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估,促进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式,办出职教特色。

3.实践教学评估的内容

实践教学评估既要重视对学校教学条件的综合评估,也要注重发挥学校及教师的能动性,并充分注重实际效果;既要重视学校当前的教学现状,又要注重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其评估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实践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等)、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

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载体,它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对实践教学评估首先应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评估。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中,技术能力的训练占有主导地位,对实践训练的场所就有特殊的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综合的实践环境和相关岗位群的各种训练条件,给学生在系统、规范训练的同时留下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空间,如同身临实际工作岗位,使学生能达到所需要的各项能力目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按此要求,进行目标设计,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正在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评估有利于规范实践基地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投资效益,改善实践教学手段,使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实践教学过程是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规范而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最主要是认真抓好学生平时实验和模拟实习管理,学生每次实验后,教师都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评分,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及实习和实训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校内的实验要量化考核标准,并有专门的考核机构定期组织考核;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要加强监控力度,进行过程评价,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放任自流的状态。

实践教学效果是实践教学的最终体现,是评价职业教育特色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主要是对技能进行考核,有效的技能考核是对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与检验,是职校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一方而,加大技能考试比重,建立独立的实践技能考核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订不同的考核方案,可以分为实验课考核和实习实训考核两大模块。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可以单列,也可以占该课程的适当权重。实习实训考核成绩要单列,其成绩的评定能量化的就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给予综合评分。评价组织应以参与指导实习、实训的教师和技术员、有关专家为主体,学生的自评成绩可占一定权重。实践考核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现场操作式、抽签作答式、模拟答辩式、设计方案评估式、单项技能或综合技能达标等。另一方面,实践技能考核要尽量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职业院校可以组织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就业。在新生入学时,就必须在教学大纲中对于学生要达到等级做出明确要求,以使学生明确技能培养目标,使实践教学内容包含专业技术考级考证内容和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以便于学生顺利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或直接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这对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吴祝平.高职实践教学观[J] .职教论坛,2005,(07 下)

[2]孙克辉. 专业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工程教育研究,2003,2

[3]李明武. 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19)

[4]孙怡然.加强管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3)

篇5: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摘 要:教育不仅是传递学科性知识的工具,教育更要追求人的发展和内在和谐,体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期望真正的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注重其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美国教育家、素质教育倡导者詹姆斯·多姆生认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因而,我们的教育当下更要注重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价值、学会互补技能、正视竞争、尊重原则以及学生体魄健康等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快乐而健康的、能够从事各项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态的天才。社会发展趋势证明:一切发展只有建立在人的发展之上,才是有意义的,才是符合”人性“的。人的发展是与环境协调一致、与人和谐相处、情感丰满的和谐过程。所以,教育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摆脱片面素质追求的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均衡、和谐的发展。完整的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应变能力、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竞争能力及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对于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想象、思维、创造力等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功能,也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发展所证实。

据美国《时代》周刊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只有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并做出成绩。有关研究也表明,孩子未来成功20%取决于孩子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有情商。据此,笔者认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优化。而非智力因素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全部功能,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情感的发展是个体成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征,情感智力是决定其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忽视或低估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想和行为,都难免会给教育实践带来极大的妨害。

来自新西兰的一个研究表明:如今孩子的智商是提高了,高于前半个世纪20个百分点。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同时,情感和社会技能却在急剧下降。在精神健康等方面,今天的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上一代。据美国近的统计,儿童和少年的忧郁症增加了近千倍,来自保护儿童基金会的一组统计数字呈现出:美国平均每天有3名25岁以下的青年死于爱滋病;平均每天有25人感染爱滋病;每天有6名儿童自杀;有342名18岁以下的少年犯暴利罪被捕;每天有1407个少年母亲生下婴儿;有2833名儿童退学;每天有6042个孩子犯非暴利罪被捕;有135000儿童携枪上学。……,鉴于年轻一代的道德面貌与科学文化发展相背离日益严重的现象,当代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家们,都在极力探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问题。他们强调指出:”发展智力绝不能以牺牲儿童的社会性情感为代价,一个健康的社会决不可能由缺乏良好社会情感的高智能群体组成。“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识(理性)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师生间关系疏远,感情淡漠;另一方面,社会、家庭有意无意将升学作为教育和生活的目标,将结果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据一项全国 2 2省市的调查也表明,近13%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方面的问题。清华学生硫酸伤熊、马家爵残杀数位同学……众多青少年暴力事件,不能不引发我们深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是否存在情感教育的缺失?

关于情感教学就有如下一些研究结论:

(1)情感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教学理论发展和创新的突破口。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

(2)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应以人为中心,联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枢纽不仅是人类的历史经验,也包括人的情感;

(3)教学活动需要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教学不仅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也是享乐和愉快的发现。

(4)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

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情感教育不仅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全域、全程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而且情感影响每个个体身心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的精神、个人的经验世界,不能发挥大脑的完整功能,不能保持道德的追求,也不能反映人类的人文文化世界。

当今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价值重估与重塑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正经受着全方位、深层次的震荡,)人们必须做出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适应生存方式的急剧嬗变。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必然冲击到各方面都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据调查,目前在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经常受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严重的还发展成为心理障碍。20XX年9月1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国家有关机构公布的数字另人触目惊心: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青少年自杀人数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尤其中国青少年女性的自杀率已为世界之冠。更令人担心的是,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呈逐年增长之势。由于素质教育在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分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不能不令人担忧。

教育不仅是传递学科性知识的工具,教育也要追求人的发展与内在和谐,体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期望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但能使人去充实、愉快地生活,而且还能使人充满激情地领略生活的乐趣。期望学生通过素质教育,学会一种健全、丰富、自主的生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期待“情感教育”能被更多的地方所重视,更期望“情感教育”能被列入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战略,这将给一代又一代的受教育者带来心灵的启蒙。

参考文献:

[1]宋学成,胡愈乔:论情感教育[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1)。

篇6: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3开设民间美术课程的意义

民间美术课程是民族艺术的一种传承,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来源。民间文化融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深入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之中,包括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这种深远的影响需要传承下去,并保持其原有的风格。民间美术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就需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传承下去,通过民间美术课程教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民间文化,以便让民间美术更多的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民间美术课程为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起到了借鉴的作用。我国民间艺术较为稳定,有着较强的包容性,其题材与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本身,这些优点使得民间美术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组织一些民俗活动、民间美术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上丰富民间美术课程教学。

4结语

篇7: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1.1民间游戏活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幼儿发展阶段,民间游戏活动可以训练幼儿的跑、跳、躲、跨越、翻滚等能力,锻炼幼儿的体能,在幼儿运动中开启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灵敏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在幼儿成长的发展阶段之中,还要注重对幼儿的人格培育,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而民间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的游戏情绪,并在不同的民间游戏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民间游戏活动之中,幼儿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感知、体验、角色扮演和模仿等方式,在民间游戏活动中生成团结互助、合作分享、谦让顽强等良好的品质,并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调控能力,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1.2科学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科学游戏可以使幼儿成为科学的主人,幼儿在科学游戏情境之中,能够拥有自由而愉悦的心态,在科学游戏的规则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意识,并在新颖有趣的科学游戏材料运用之中,感受和体验到科学知识的有趣性和实用性,在重复的、尝试性的各种科学游戏操作之中,轻松地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生成幼儿科学探索的充分“张力”。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2.1基于幼儿的成长需要,营造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

民间游戏活动是一种蕴含和积淀了社会文化和习俗的游戏内容,可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游戏活动形式,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化的特征,随着一些游戏的年代久远,现代孩童已经不再熟悉曾经的乐趣,这就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营造一种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使幼儿沉浸和融入到丰富多样的民间游戏之中,主动地参与其中,体悟其中的社会文化内容。

(1)创设民间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需要有一个体验过程,要使幼儿逐渐由不熟悉到认可和接受,最后积极主动地融入和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在这个反复体验和尝试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民间游戏情境,以消除幼儿反复尝试的枯燥感和乏力感。教师要将幼儿活动区域加以合理的划分,对于采用轻器械的游戏区域而言,设计一些橡皮筋、跳绳、沙包、毽子等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对于较高难度的民间游戏挑战区域,则可以设计梅花桩、高桥、钻网、平衡木等民间游戏场景;室内游戏区域可以设计泥巴屋、剪纸屋等游戏场景;班级活动区域则可以设计翻花绳、挑棍、翻四角板等游戏情境,从而使幼儿在不同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百玩不厌。

(2)多元互动的游戏体验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可以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探索者,为了引领幼儿不断深入游戏情境,教师要采用有效的及时介入手段,不断创新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幼儿产生全新的游戏体验,而不是对游戏浅尝辄止。为了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深入体验,教师还可以建立“同伴互助引领小组”,吸纳家庭、社区成员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创设多元互动的三位一体式的民间游戏互动平台,使家长、社区代表以玩伴的身份进入到幼儿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通过家园亲子游戏、社区健身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幼儿不断深入到民间游戏之中。

2.2优化建构幼儿民间游戏教育课程

民间游戏教育内容极其丰富而有趣,可以较好地培育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和引领,挖掘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体现出民间游戏教育课程的价值。

(1)合理选取民间游戏教育课程内容。要基于幼儿的不同成长阶段,挖掘和选取与幼儿成长阶段相适应的民间游戏教育课程,摒弃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对于一些危害幼儿成长的民间游戏课程要适当排除,如:“两人抬轿”、“打石头仗”等游戏,要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筛选和改编新奇好玩而有趣味性的民间游戏,使之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充分链接和融合。

(2)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民间游戏课程。在幼儿进行民间游戏活动之中,要注重民间游戏活动安排和组织的层次化、结构化,注重与幼儿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深入挖掘民间游戏的主题内容,组织和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游戏课程。如:以“丰收的秋天”为主题的民间游戏课程之中,就可以分层设计“踩草垛”、“送粮食”、“推小车”等游戏。在“过年了”的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抬花轿”、“舞龙”等表演游戏形式;在“我的家乡”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花喜鹊”等民间童谣说唱游戏。

2.3开展丰富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

(1)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世界在幼儿的眼中是精彩纷呈的,也是陌生而期待的,他们缺少足够的生活经验,经常会出现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景。例如:幼儿的“健康诊所”角色扮演游戏,这些“小医生们”身穿白大褂,给“小病人”听诊、量体温,煞有介事地说某位“小病人”的体温有100度,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向幼儿讲述人体体温的常识。还如:“上菜市场买菜”的主题游戏之中,某一位“卖菜小老板”居然高喊“青菜十元一棵”的“天价”,遭到了其他一些“买菜者”的.质疑和不满,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幼儿在周末随同妈妈到市场去体验一下生活。

(2)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要通过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提升和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形成幼儿的社会化。例如:在“小超市”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要与“导购员”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获悉不同商品的价格,并进行适当的购买。

3游戏教育内容在幼儿教育中的注意内容

3.1注重对游戏教育内容的科学合理的选取

由于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源自于生活,涉及诸多的内容,教师要注意选取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民间游戏内容,对于缺乏实用价值的民间游戏活动要进行筛选和舍弃,并对一些民间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改良和更新,更好地辅助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

3.2注重利用园内外的资源

在将游戏融入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园内外的资源,根据场地资源、材料资源、器材资源等不同条件,合理开展对幼儿的民间游戏教育,还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幼儿实现对民间游戏活动的创新,可以让幼儿在开放的游戏场和辅助材料的前提下,更好地融入到民间游戏教育内容之中。

3.3注重将民间游戏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幼儿教育课程相辅相成,只有将民间游戏活动课程内容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充分衔接和渗透,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促进幼儿的社会化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融入游戏内容,使之成为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才能更好地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更好地吸纳民间游戏活动中的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幼儿游戏教育中,使幼儿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刘莎.浅论“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03):23.

[2]王静.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08):6-8.

[3]李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J].才智,(11):84.

[4]李磊.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4):106.

篇8:学生话语权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地位论文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就是评价体系的片面性与功利性。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乃至领导部门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效果如何, 评价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如何, 评价一个学生学习好坏, 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考试成绩。分数可以决定一个教师职务、工资的升降;分数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一生命运;分数还可以决定一个学校能否生存下去。所以, 不少学校“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造成了中国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的高分低能现象。

一、形成性评价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

1. 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检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被评价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 用以调节活动进程, 并通过反馈保证教育目标顺利实现而进行的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确保教学与学习尽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并明确是否要进行修正。

按照评价的范围来分, 形成性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宏观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及宏观决策方面的教育现象、措施为对象的教育评价。微观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对象的教育评价。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以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微观评价。

2.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其意义

实践性和交际性是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形成性评价要求学生注意言语实践, 鼓励所有学生合作学习, 提倡在学习中培养性格, 反映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它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 更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多种表现的形式和机会, 使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华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素质基础上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评估活动, 建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 使素质教育“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个个成材”的口号真正得到落实。

二、正确运用形成性评价,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布鲁纳认为:评价能起到质量控制手段的作用。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都经过它判断是否有效, 如果无效, 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对策, 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下面, 笔者将对各种评价手段进行简要的说明和描述。

1. 教师观察

教师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教师可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的多方面, 如观察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做出反应, 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如何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独特见解, 通过观察收集关于学生使用语言情况的信息, 分析哪些策略对学生有帮助, 学生喜欢哪些活动等, 进而制订出更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计划。

2、访谈、座谈

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访谈或座谈,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及需求。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必要时可以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 尽可能地创设丰富而贴近生活的语言教学情境,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英语学习讨论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交谈的问题可根据学生个人所需而定。

3. 自我、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 且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其自信心。通过相互评价, 学生可以得知自己未能发现的优缺点, 好的可以继续发扬, 不好的可及时改正。

4. 建立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又称成长记录袋, 主要收集能证明学生努力程度、进步和成绩的有效信息。以此为依据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情况。学习档案的意义不在于成绩的简单记录, 而在于给学生提供对自己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和反思的依据, 使学生成为学习评价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主体。这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 以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上一篇:生产企业月度工作计划怎么制定下一篇:摸人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