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023-01-07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课程, 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 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贴近现实, 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 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1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是指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并能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会里, 知识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长, 要想让学生将这些知识都掌握是不可能的, 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这些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 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所以, 信息素养是2 1世纪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技术基础。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使用这样的一些技能:操作平台型软件的使用如:个人操作系统、网络基本原理信息检索软件如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载工具的使用。信息加工和发布软件如字处理软件、多媒体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等。

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信息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能够调整教学观念, 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提出问题, 给出得到信息途径, 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确良方法, 如果是在多媒体网络机房里,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根据所要解决地问题去寻找这些资料, 并且分析、过滤、重组这些资料, 并和小组其它成员一起将自己的观点汇总, 从而得到正确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需要监控整个过程, 在学生检索、分析、评估这些资料出现困难时, 给予适时的帮助。

2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为知识的快速增长和更新,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 自学能力便成为2 1世纪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一个拥有良好自学能力的人, 能够在走出校门以后, 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进行学习, 他们知道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并能在短时间里获取知识。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我觉得要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例如利用一些辅助学习型软件来进行个别化学习, 这些软件大多图文并茂, 人机交互较强, 能够寓教于乐,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要以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 让学生容易根据实慰情况进行个别化调整。在这种学习模式下, 不仅实现了一对一的交流学习方式, 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独自面对问题, 根据电脑的提示来解决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获得帮助, 有助于其自学能力的培养。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面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 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远程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模式, 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且通过网络获得帮助, 这些资源可以是老师预先设置好的, 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icternet上搜索的, 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 所以学习可以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相对于课本来说, 信息量更大, 角度更多, 知识更新更快, 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 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 不知不觉锻炼了其自学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可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其进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特点以及网络资源容量大、门类多、即时性强的特点, 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有了对问题的兴趣, 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 一个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首先会确定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资源, 然后根据现有信息技术环境来得到这些资源, 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是问题求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 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在互联网上, 我们不仅可以搜索到我们需要的专业化网站, 而且还可以提出问题, 求得其它人的直接帮助,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 这种帮助和启发是必要的。

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 协助他们取得成功。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 学生不得不去观察、去思考, 同时, 由于信息化资料具有超文本结构岢以启发学生去联想, 去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问题进行探究。

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是支持教育下永恒的主题, 信息技术和资源只是一种客观环境, 它只有通过我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才能发挥上述作用, 总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强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 让人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的霞光, 也让严重脱离现实的基础教育找到了贴近现实的支撑点, 同时也为一贯注重思维品质培养的中小学生教育奉送了一道美味佳肴。

摘要:本文指出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并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J].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2] 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

上一篇:河南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困难和紧迫性探索——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一篇:关于中等卫生学校生物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