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09-12

义务教育阶段新的化学课程,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 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因此, 新的化学课程体现了启蒙性和基础性, 这样, 对课程的要求,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逐步达到, 但对学习感到“吃不饱”的学生, 应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兼顾呢?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初高中的知识衔接, 促进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列举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 伸长教师思维的深度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面向每一所学校、每—位学生, 其实机会均等的大众教育思想是不言而喻的。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 在做到使每一位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 养成科学态度的同时, 要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以展, 使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得以真正地实现。因此, 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 在课堂教学中, 应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转变以往为完成课程目标, 将知识传承的触角任意掐断, 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狭小的空间中的教学模式, 应力图在教学中将斩钉截铁的句号转化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

二、加强专业学习,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 以必修课程 (Al、A2) 为例, A1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主题:主题l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A2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主题:主题l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3化学与生活。这些课程模块中的教学内容都是初中化学五大课题中内容的延伸, 现将其对比整理如下: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A1、A2)

科学探究化学  实验基础

身边的化学物质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故而, 在钻研课程教法的同时, 若能够深入研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 对于进行初中化学教学以及发展初中化学的教学生长点, 确实很有必要。

三、改变教学模式, 丰富课堂教学的外延

新课标中, 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而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使他们通过探究实践, 初步体会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探究, 什么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的初高中知识衔接, 并不是要求教师增加教学内容, 将高中的知识生搬到初中的课堂中来教学, 而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 在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的教学, 对于第一部分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的教学,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投影) 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提出问题) 从上述图中, 你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展开讨论, 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将达到共识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1、每一纵行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每一横行的电子层数相同。3、在原子中,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每一横行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8, 呈周期性变化。5、稀有气体元素 (氦除外, 为2个)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 有一部分学生将1、2两点与上一个课题中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和族联系在一起又得到:6、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7、元素原子层数决定了元素所在的周期。

由于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结构决定性质等知识, 我引导学生得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并分析得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会得到电子以达到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会失去电子以达到稳定结构。从而总结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在此情况下, 很快又有学生将其与1、6整合为: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由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很快又有一些学生进一步得出:对于金属元素而言, 由上而下, 失电子能力在增加;对于非金属元素而言, 由上而下, 得电子能力在减弱。

在这一节课中, 我所做的事情很少, 尽量让学生讨论、自主评价, 这样, 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本课题所要求的目标, 而且将思维的触角伸得更长, 很好地达到了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分层布置作业, 提升学生思维的力度

仅将知识的传承放在课堂45min中,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是不够的, 所以在作业中开辟一块地方, 让学生的思维尽情驰聘, 更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我将课后的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 (基础题) 面向全体学生, 内容为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C (提高题) 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在C中, 将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高中知识化解为信息题、探究题, 使学生思维的触角能得到尽可能的伸展。例如, 在学生过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后, 我安排了如下一道习题:

在化学反应中,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反应前后, Na、C1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根据上面的分析和推理, 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作出概括:置换反应____, 化合反应____, 分解反应____, 复分解反应____。

通过本题的解答, 学生们对初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局限性有了了解, 更对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期待。

摘要:初中阶段是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 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 它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以及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关键词:启蒙性,持续学习能力

上一篇: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的体现下一篇: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下房地产服务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