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司法公开建设的发展与问题

2022-09-11

一、从审判公开中探讨司法公开

法庭的审理主要分三个过程, 即举证、质证和认证。因此审理案件要公开, 就应该保证审理过程的公开, 公正的程序决定了公正的审判结果。有效实行审判公开, 可以有效的避免司法权力滥用。“不管给被告在公开场合下审判的权利保障是否会给社会带来其他好处, 这项权利一般被认为是防止把法庭变成指控的工具的有力保障。每一次刑事审判都要在公开的法庭上受到现场的监督, 是防止司法权滥用的非常有效的手段。”[1]

但是还要考虑究竟是形式公开还是实质公开的问题。在当代法律体系下, 甚至是古代诉讼, 审理公开还有审判结果的公布都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两者中间的阶段是否公开, 所谓公开, 无非是保证公民的知情权, 这也不是一次提到了, 虽然司法公开的目的不但要保证知情权和审判的公正, 司法的权威, 还应该想到公民的参与权是不是同样的得到了保障。“从某方面言之, 判决书之公开, 实比审理公开更为重要。与农村社会不同, 于现代人口众多之工商社会, 一方面民众无闲旁听审判, 另一方面法庭亦无法容纳众多民众之旁听。于此情形, 民众虽可依赖大众传播机关获悉审判之情形, 但大众传播机关之报导, 必不能对案件之审判为详尽、传真之报导, 故民众欲了解审判是否公平、公正, 则以事后阅读、检讨判决书为最确实且方便之方法。”[2]

二、从司法公开存在的问题上深化司法公开建设

首先司法公开概念并没有全面的落实, 从法官到普通老百姓, 对于司法公开的概念和意义还很模糊, 甚至对于司法是否公开并不关心。法官只知道埋头于案件的审理中去, 并不愿意司法公开, 认为是多余的, 妨碍了正常案件的审理, 忽略公民的合法权益。更多的老百姓对于司法公开也并非想象中那么拥护, 总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无所谓。

其次, 司法公开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合理的职务分配, 正因为司法公开的职责部门划分不清, 各个管理部门就互相推诿, 这对于全面开展司法公开十分不利, 无法按照既定规章落实, 那么, 司法公开就变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 司法工作也必将滞后, 效果不佳。

再者, 司法公开措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推动, 虽说网络是司法公开的一个平台, 裁判文书网上公开也强调了很久, 但是实际上呢, 网上的裁判文书的数量十分有限, 根本达不到真正的司法公开的水平, 还是停留在纸上、嘴上。归根到底是没有得到更好的落实。

最后, 就要考虑到专业人才的问题, 尤其在信息领域中, 许多司法公开信息平台的开展的技术含量较高, 但是在法院中,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高技术的操作, 造成很多司法公开平台资源浪费。

在不断的加强增进公民对于司法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打造“阳光司法”, 深化司法公开, 对于法院, 人民陪审员制度就存在一定的弊端, 多表现为人民陪审员不积极, 一切审理都由法官来完成, 所以这就导致人民陪审员制度名存实亡,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制度上的差异无关紧要, 都是在不断摸索中寻求最佳的方式, 但是, 对比美国的陪审员制度, 有效的遏制了法官的司法专权, 司法权的滥用, 不能说陪审员的充分参与就能保证案件的绝对公正性, 只能说保证了其公开性, 不断完善的进步着。反之再观我国的司法制度, 首先, 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脱节, 很多的案件审理多偏向于司法解释的权威性, 对于法律条文的解读偏少。这就无法构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诚然, 我国正在朝着司法建设方向发展, 但是, 还是有许多问题的。再看民众方面, 公民对司法的关注存在着极端, 一是如前文提到的司法观念不深入, 二是对司法审判抱着过分的怀疑态度和个人主义, 这也是司法公开建设不可调和的一个问题, 一旦司法充分公开, 就要面对舆论压力, 毕竟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 比如人们主观上会对妇女、儿童、老人、伤残人士以及受害人先入为主的同情。比如, 2011年邓玉娇案件, 舆论上普遍对邓玉娇表示同情, 但是会忽略本案的真正受害人, 三名公职人员, 一人死亡, 两人的前途尽毁。从精神病理学角度上讲, 每个人都有犯罪的冲动, 就像我们看水浒时, 英雄好汉在除恶惩奸的时候都是兴奋地, 但他们其实和恶人一样, 都是在杀人, 都是在犯罪。只是时代背景, 个人情绪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因此, 在司法公开的时候, 全面的司法教育必不可少, 不单单要公民了解什么样是犯罪, 什么样不犯法, 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构建, 什么是法律, 对待法律事务必然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结论

今后, 人民法院在解决纠纷、调解矛盾, 综合协调社会秩序, 使工作更加合理, 更加贴近人心。当然, 有些司法公开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有些地方为了响应号召, 这是制定一些规定, 并没有规范的执行, 这样就不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 同时也会打消公众参与法律生活的积极性。

摘要:日前, 我国正在全面加强现代化法治建设,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重推进深化改革, 其中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部分特别提出, 要“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而这两点, 恰恰是司法公开的重中之重。完善司法公开, 对于中国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法律监督,知情权,人权,司法建设

参考文献

[1] 左卫民, 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12 (12) :112-114.

[2] 黄东熊.刑事诉讼法论[N].河南法制日报, 2012, 1 (1) :235-236.

上一篇:浅析小学英语学科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下一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