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3-03-26

第一篇: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县教育信息化培训计划

2012年-----县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

信息化培训方案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切实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信息技术在我县得到普及,特提出如下培训方案:

一、 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让85%的教师接受不少于30学时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培训,以提高全县教师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2、开展网络知识普及,使教师能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

3、使大部分中青年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并能以此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

4、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普及率应达到70%以上,不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培训对象

所有在职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都必须参加培训。

三、培训科目

1.WORD培训

2.PowerPoint培训

3.Excel培训

4.农远资源的使用培训

5.网络应用与技巧

6、班班通应用与管理

四、培训地点

----教师进修学校、各中心学校。

五、培训原则

1、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培训内容

1、Windows系统的操作。如:正确开关机步骤;组合键的使用方法;英文字母的输入、中文汉字的输入;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复制、剪切;U盘的正确使用等。

2、word2003文字处理。使用word进行文字排版,制一份满意的试卷等。

3、PowerPoint2003幻灯片课件制作,如: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4、Excel2003电子表格制作。讲述文字及表格的格式化 、数据的录入及相应的设置、数据的处理,如: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图表的制作及函数的运用和打印等。

5、网络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及多媒体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应用。

6、农远资源的应用与管理。

7、多媒体班班通应用与维护。

七、培训方式和方法

由于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等各不同,使得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相同。按照有组织、有层次、有指导的原则,采用交流互动,学用结合的办法,来提高培训效果,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先期进行县级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

教育局先组成专家培训组,对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其它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县级培训,使之成为各学区中心校的辅助培训教师;各学区的辅助培训教师在县专家培训组对乡镇的其他教师进行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的培训时,开展辅助教学工作,并开展专家培训组离开后的培训教学工作。

(二)基于校园的自主培训方式

在骨干教师指导下,开展校园专题讲座,积极探索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另外,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

八、培训要求

1、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将信息技术意识

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培训中,要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努力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让人人都过关,对培训结束后经测试达不到要求的教师,给予通报,并在两年内不得评优晋级。

3、学校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和纪侓要求。

4、学校均要制定培训方案,并按时对教师进行培训。

第二篇: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本站推荐]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县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所行动计划(2015-2017)》、中共马山县委员会 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马发〔2015〕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振兴马山教育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坚持应用驱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振兴马山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二、 建设目标

(一)“三通”基本实现覆盖。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到2017年底,全县基本实现各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满足教育教学应用需求,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2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4M,村级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达到100%。稳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基本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级课堂教学全覆盖。试点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

设,逐步使所有老师及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

(二)“两平台”初步建成使用。自治区建成广西教育资公共服务平台,并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后;我县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同时利用自治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更新基础数据,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实践不断深入。

三、 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

1.实施宽带网络提升工程。结合“宽带广西”、“村村通”工程实施,着力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没有接入互联网的光明山学校等4所村级小学要尽快完成宽带网络接入,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要对现有接入进行宽带提速升级,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是2M,建设和改善校园无线网络。

2.实施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工程。逐步将信息化基础设施纳入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办学条件。将宽带网络接入信息化建设纳入“全面改薄”计划,为我县中小学校普通教室接入网络、备配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配备教学专用电脑;建设计算机教室,提高生机比。

(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马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马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向上与上级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形成面向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教育教学服务、网络学习支撑等在线学习和交流服务功能的一体化网络支持环境,支撑“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结合本县实际,争取2017年完成本县平台建设,并与自治区级、南宁市级平台无缝对接。

(三)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

1.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教育部“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广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马山县管理信息系统,如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办学条件管理等支撑教育改革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全县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数据伴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建设适应我县教育管理的通用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2.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应用。做好本县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动态更新工作,充分利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教育基础数据应用于人财物事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建设一支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从各学区、学校选出一些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或有一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成立县级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通过集中培训,使这支队伍成为我县各学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中坚力量。

2.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贯彻

落实教育部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政策与精神,每学期举办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研修等不低于一次,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测评,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3.建立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将教师自信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建立老师课堂教学信息化激励机制,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普遍化。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微课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1.多渠道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常态化、普遍化应用,使实现“校校通”的学校的绝大部分班级能够使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学校通过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晒课等多种形式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应用。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形成教师生成性个性化资源洪和共享机制,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讲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总结、展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更新、改进并适时推送满足教学点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增强对教

学点教师的业务指导,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2.试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选择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试点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在各学校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探索探索利用空间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活动,积极推进课和改革。

3.开展区域和学校信息化试点示范。2016年,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重点在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开展试点。通过试点,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模式,进行推广示范。

四、 保障措施

(一)成立马山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机构 组

黄汉仕

马山县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蒙姣燕

马山县教育局副局长

教研室、人事股、基建计财股、电教站等业务股室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电教站,办公室主任由蒙姣燕同志兼任。

(二)落实经费保障

县政府要把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信息化运行维护、教育资

源建设、教师培训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各中小学校也要将一定比例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信息化运行维护、教育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各环节,满足于学校宽带租用、信息化运行维护、资源建设等基本需要。

(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通过岗位设置,充实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提升人员层次;县级电教站作为全县信息技术管理和指导部门,要建立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能指导全县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队伍;各中小学校也要建设一支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能够正常开展各类教育教学需要。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方案,按需求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

第三篇:文章标题:县科学技术局十五信息化工作及十一五规划

信息化目前被公认为是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不断提高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水平,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这既是加速推进工业化的紧迫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__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

__县科学技术局于“十五”期间(2002年底)建成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秉承统

一、实用、高效的原则,为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优质、快捷、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该平台的建设完成,可以完成各类科技项目的网上申报、审核、立项、成果鉴定、实施跟踪等过程的信息化。同时,该平台还可以作为我县科技数据中心、对外宣传我县科技的窗口和对外业务的入口。

局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了公文流转无纸化,工作任务智能督办,多人、多部门协同工作。科技信息数据库的启动,实现了我县科技内部资源与外网资源的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作到了科技局内部信息与科技信息网站数据集成和联动,对于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和质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存在的问题有四。其

一、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数据采集不够及时,存在科技信息传递的延时;其

二、和各企事业单位双向沟通的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各企事业单位的动向;其

三、对信息服务、业务拓展的力度不够。其

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滞后。

二、信息化领导与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为信息化加强领导,健全信息化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办公室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其他各科室协助作好科技信息化工作。为了落实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具体要求,安全运行和数据录入的管理,全局上下齐抓共管,具体分工如下:

1、办公室

⑴全面负责管理并录入『科技新闻』、『科技__』、『政策法规』、『科技镜像』、『科技信息』、『科技论坛』的相关信息;

⑵负责『成果奖励』、『县内人才档案』、『高新技术人才库』三个数据库的管理和信息录入;

⑶负责主站的安全并维护主站的日常运转;

⑷负责主站全部数据的备份;

⑸负责处理用户留言和相关邮件的回复。

2、社会发展科

⑴负责录入与本科室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科技型企业数据库』、『高新技术项目数据库』、『其他推荐项目』三个数据库的管理和信息录入;

⑶负责『高新企业』栏目的管理和录入工作。

3、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⑴负责录入与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管理『技贸机构数据库』的管理和数据录入。

4、生产力促进中心

⑴负责录入专题栏目中“生促中心”和“科技信息”的相关信息;

⑵负责『供求信息』栏目的用户数据处理。

5、专利局

⑴负责录入与专利局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专利数据库』的管理和录入工作。

6、地震局

⑴负责录入与地震局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防震减灾专题栏目信息的录入。

三、对信息化的总体需求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具体表现为通过Internet传达国家、省、市的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即时公开政务,为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集成信息发布、相关下载、数据查询、网上申报、网上办公、技术咨询和网上交流的平台,力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__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十一五”信息化的目标、任务

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带动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把科技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科技信息平台促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探索加快社会发展新路径。

大力扶持区内信息产业,加强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从而保证应用的升级和服务的及时。同时,通过不断构筑区域内的信息基础网络,为网络化应用创造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信息化应用,构造良好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环境。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先行,进而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战略。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与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储备人才资源和队伍,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下大力气加强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不断提升其数据库性能,并应用到专业信息化管理领域中,为用户的信息资源提供自动采集、数据分析、加工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以及全方位检索功能。完善的科技信息平台将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强大的信息采集和

第四篇:Xx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切实保障全县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师资等办学资源,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力争在3至5年时间内解决县城区域内的择校问题,实现全县中小学校相对均衡,进一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并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处于比较均衡的状态。

三、主要措施

1、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及时足额拨付,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对各项教育经

费的统筹地,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

2、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大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力度。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近期工作方案和长远实施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分步解决。把学校布局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有机结合,撤并部分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薄弱学校,力争5-10年年完成县域内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任务,实现县城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3、加快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利用各类资金,进一步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薄弱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建设全部到位,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达到省规定的基本标准。

4、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每年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任期考核,实行校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交流制度,为薄弱学校选派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同时选派城镇学校优秀校长或校长后备人选到对口帮扶的薄弱学校挂职支教,并选调部分农村学校校长到县城内挂职锻炼,进一步强化薄弱学校的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5、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度。县教育局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提高教师队伍的

整体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新增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教师的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薄弱学校实行按需设岗,择优聘任,合同管理,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每年都面向社会选聘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到薄弱学校任教,鼓励城镇学校超编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吸引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到薄弱学校去工作。

6、建立教师支教制度,开展对口支援教育帮扶行动。 县教育局每年安排城镇部分学校和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县城中小学和各类示范学校对口支援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从领导、管理、经费、师资、教研等方面给予帮助扶持。今后,选拨拔尖人才、评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星必须具备在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7、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杜绝各类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举办的重点校、重点班,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比例。

8、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中小学必须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注重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并达到教育基本要求。对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缺少专业教师,要以中心学校为龙头,采取巡回教学制。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组织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对一些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帮助这些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教研部门联系薄弱学校和

送教下乡巡回教学制度,每学期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开展教学互助,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9、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改变以考生中考文化课程课考试分数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实行中考文化课成绩、等第、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同时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逐步将省、市示范高中部分招生指标分解到各初中学校的录取办法,培育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10、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教师熟练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建立示范学校薄弱学校网上互动机制,开展网上培训以及网上其他形式的远程教育活动,扩大优质资源的共享面,全面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1、保障每一个孩子享有相同的义务教育权利。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设立亲情电话,开展结对关爱,协调有关部门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门组织,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权利,落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定点学校,实行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孩子享受同等待遇;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把残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12、加强督查,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由政府督导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事、规划等部门共同参与,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监测机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实施评估考核,县督导室把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均衡化水平、优质资源共享水平即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责,按照均衡发展的进程组织人员分年验收,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度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力度,同时对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严重影响均衡发展规划实施的,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二〇〇九年三月五日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惠民县石庙镇第二中学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 摘要 】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突出应用 逐步完善 ”

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4、在完善更新学校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

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5、建设网站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6、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7、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学校近期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四、学校中、远期计划

(一) 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只有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懂得校园网络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充分体现校园网络的价值。对教师的培训要注重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应做到:

(1) 应先易后难。由于教师一般都没有计算机基础,按照先易后难,以初级为重点,逐步加深分层次的原则,初级班可开设 Windows xp 、 Word 、 IE 、 电子邮件的使用等课程;提高班可开设 Excel 、 FrontPage 、 PowerPoint ;课件制作班可进行 Authorware、flash等的学习;

(2) 培训要有计划分期分批,保证重点。

(3)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学用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实物投影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

2、利用购买和学校自建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丰富以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主的学校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和延续学校无价的教学资源财富。教师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出现教师集体开发课件,共享课件的好现象。

3、积极倡导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

五、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开展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2008年9月12日

上一篇:学雷锋标兵评选推荐表下一篇: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