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义务教育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2024-04-19

县义务教育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通用6篇)

篇1:县义务教育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完善机制

强化保障 奋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XX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2015年9月28日)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XX县地处横断山东部,幅员面积676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64个村(居委会),常驻人口6.7万。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427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4217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54.9元。

我县历来有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有效地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资源配置的调控机制、队伍建设的引领机制、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奋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XX教育基本情况

XX县实有中小学、幼儿园共35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片区寄宿制学校1所、乡(镇)中心校17所,完全小学5所,村小5所,幼儿园3所。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班288个,在校学生11075人(初中63个教学班3618人,小学225个教学班7457人);幼儿园(乡镇中心校学前班)3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942人;高中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14人。目前,全县共有寄宿制学校27所,寄宿制学生规模达8095人(其中:义教阶段6581人,高中1514人)。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共1263人,其中教师860人,管理人员1人,工勤人员56人,生活管理员180人,学校炊事员166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100%。

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残疾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2%;全县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9.16%,辍学率为0.63%。中小学毕业率均为100%。学前三年入园率24.85%,学前一年入学率41.1%。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

(一)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教兴县”的战略思想,将教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发展,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

1.切实履行教育职责。XX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 2

展战略,将教育作为“一号工程”,每年专题研究教育不少于两次。组织召开了XX县教育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争创全州一流教育大县的决定》,围绕“全域XX儿女上好学”和“突特色、创品牌、争一流”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布局优化调整,促进均衡发展,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方向,细化了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2.认真落实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后,我县结合实际,迅速制定了《XX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XX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并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县政府制定了《XX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会、推进会、联席会、培训会等,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机构、工作职责和工作措施,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3.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县委、县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工作的“四个必须”制度:一是每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必须有教育的议题;二是必须优先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三是教师的工资待遇必须符合上级政策规定;四是县级领导下乡必须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近年来,为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先后制定了《XX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制度》、《XX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责制度》、《县级领导和部门 3

联系学校制度》《县政府重点项目督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4.严格履职情况考核。县政府坚持教育考核制度。年初向乡镇和相关部门下达目标任务,明确考核细则,年终组织力量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镇乡和部门年终目标奖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同时,县政府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督查和指导。

(二)完善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

县委、县政府将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重要体现。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XX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县政府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各项经费政策,确保教育投入到位。

1.依法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县政府切实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2012年至2014年,同期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的增长比例分别为21.95%、13.15%、16.94%,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水平。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基本达到增长要求。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1.59%、12.03%、14.8%。

2.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按比例用于义务教育。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按比例用于义务教育。2012年至2014年全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每年为 4

108万元,其中用于教育逐年为52万元、45万元、64万元,使用比例为48%、42%、59%。

3.确保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2012年、2013年、2014年我县两项附加分别征收878万元、1145万元、914万元,全部及时安排给教育,并按规定使用。

4.确保将土地出让收益按比例用于教育。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县无土地出让收益。

多渠道教育经费的投入,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地域差别大,山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多年以来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校际间差异较大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认真进行调查摸底、科学分析,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倾斜农村”的思路,抓住一些关键要素,构建资源配置的合理机制,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合理调整学校规划布局。遵循就近入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适度适用的原则,我县不断优化校点布局规划方案,打造“县城教育园区化、片区教育重点化、乡镇教育精品化”的教育发展格局;改扩建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撤并办学质量差的小学校点,以集中办学的模式,努力让我县的每一名学生“上好学”。一个乡镇做到原则上有一 5

所中心小学,一个片区原则上建一所片区寄宿制学校,乡镇建“3+3”(或6+3”)“精品小学,片区集中规模优质办学。加快呷尔镇、烟袋乡、湾坝乡3所片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建部分乡中心校(完小)为精品学校,乃渠中心校、乌拉溪中心校、踏卡中心校、子耳中心校已建成“3+3”模式学校。呷尔镇片区寄宿制学校已建成,于2015年9月已招生。湾坝片区寄宿制学校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二期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于2016年9月将全面建成并交付使用。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

2.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将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藏区专项等项目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012年至2014年全县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7235万元,新建或改扩建学校面积达7.4091万平方米。其中改造薄弱学校25所,面积达3.9324万平方米,建成寄宿制学校2所;购置仪器设备1000万元,其中用于薄弱学校购置仪器设备435万元。

3.全面落实免费教育政策。2012年至2014年,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为贫困寄宿制学生提供了生活动补助,实现了教育公平。

4.全力保障特殊群体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两为主”的规定,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安排到城区中小学就读,与当地学生享受同城待遇。二是建立关爱农村留 6

守儿童工作体系,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合力构建了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村(社区)管护网络、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爱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和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的关爱体系。全县18个乡镇建成18个“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201名。三是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保障制度。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供了政策和经费保障。目前,全县应入学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46人,实际入学46人,入学率达100% 5.着力解决大班额和择校难题。我县采取改扩建优质学校校舍、新建片区寄宿制学校、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平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等办法,妥善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和择校问题。目前各校班级人数,每班不超过53人,有效遏制了择校现象。

6.建立和实施教师交流制度。县教育、人事等部门制发了《XX县人事管理暂行办法》和《XX县教师交流实施方案》,力推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近年来,我县采取考核调配、校际互派、薄弱学校教师分流、新教师和农村教师进城跟岗进修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问题。三年来共交流校长21人,教师148人。补充新教师242名,全部安排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完善队伍建设的引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骨干教师评选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XX县关于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育工作者”“十佳功勋教师”的实施细则 》等一系列文件,为我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教师待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我县把师德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认真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行为的有关规定。将整顿教育行风、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通过学习教育、集中培训、专题讨论、树立典型、风采展示等形式,引领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考核评价、督导评估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通过查处违纪典型,严肃职业纪律、规范职业行为。

2.扎实开展教研活动。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优化课堂结构,突出能力培养”、“打造高效课堂”等主题,开展骨干教师送课、献课、赛课活动,重点开展了以通研教材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法改进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教研活动。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广泛开展。坚持常规教研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主题研讨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教研与师训相结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每年开展专题研讨会2次,培训教师200余人次,其中农村教师130余人次。在着力教师发展的同时,还特别关注薄弱学校的发展。每年都在全县中、8

小学选派学科骨干教师,集中组织2次以上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借班献课、课例分析、专题座谈等,从理论到操作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引领,有效促进了校际间教师的交流,有效促进了薄弱学校的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3.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立足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影响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真问题、小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全县共有15个课题在省州立项,其中省级课题7项、州级课题8项,已经结题12项,在研3项,获省级一等奖1项,获省级三等奖2项。其中XX县沙坪中学申报的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民族地区中学校园暴力行为成因及预防策略研究》荣获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成果一等奖。该课题是甘孜州在这一奖项中获得的第一个一等奖。该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州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对全县教育科研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4.全面实施教师培训。一是组织校长、教师参加各项国培计划的远程培训和学科远程培训,三年来共培训教师672人次,校长26人次,参培人员全部合格,有效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二是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学技能培训。开展了村小英语、小学科学、初中音乐、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教材培训。三是开展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完成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参培教师达281余人次。四是全面落实培训经费,三年来,全县共投入教师培训费909 9

万元。

5.不断完善激励政策。一是实施教师奖补政策。认真落实上级政策规定,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兑现了农村教师临时补贴。根据不同海拔区域,每月分别给予农村教师 400元、600元、800元的补贴。二是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按照地域差异,每月分别给予农村教师400元、450元、500元的补助。三是实行优秀人才奖励制度。给予县级骨干教师每人每月中学800元、小学600元的补助。四是建立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县财政每年投入50万元务用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奖励。目前,全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6%和100%。全县有特级教师2人,州级骨干教师172人,县级骨干教师100人。近三年,有512名教师获县级以上各种奖励。

(五)完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以艺体教育为切入点”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使我县素质教育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1.办学行为规范化。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减负提质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学生课外作业量、考试和检测次数,保证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严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给学生补课。严格执行省有关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征订和使用规定。规范办班行为,小学、初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不以学生成绩排名次 10

和座次,坚持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

2.德育工作主题化。县委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立德树人原则,学校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爱国守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做到每学年一个大主题,每月一个小主题。

3.教学管理科学化。强化素质教育观念,规范教学管理。严格要求学校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和科普活动。

4.艺体活动多样化。各校将每年举行一次艺术节和举行两次运动会制度化。学校科技、艺体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兴趣活动和作品充满美感和智慧。学生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省、州、县奖励,其中我县学生李鑫湉在2013年获得“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活动中,荣获全国第二名。2014年全县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8.23%,初中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8.52 %。

5.评估工作常态化。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与激励、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与激励、学生素质教育提高的评估与激励三个方面,我们分期分批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同时,坚持每年对学校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与学校评优评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等挂钩,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质弱且不稳定。一是整体素质低。针对多年来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近年来通过公招、双选、特岗、考调等方式,补充了教师,基本保障了数量上的需求,但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素质低、能力差,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二是学科不配套。中小学学科不配套的矛盾突出,艺体、信息技术师资紧缺,绝大多数学校无专职艺体教师。三是后勤编制紧缺。工勤人员、炊事员、生活管理员、安保人员、校医等后勤人员严重不足。四是队伍不够稳定。民族地区,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差,福利待遇低,工作清苦,导致优秀教师引进难、留不住,年轻教师想方设法调离教师队伍或调往内地,每年均有教师辞职现象。五是职称评聘矛盾突出。中高级评聘难的矛盾突出,有的教师工龄达25年还未评上中高级职称。教师职称评聘存在不合理现象。岗位定级死板,在现有岗位上限时晋级,有岗不能聘,浪费了岗位资源。教师正常流动实行高职低聘,评聘严重脱节,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损害了教师的切身利益。

(二)硬件建设资金缺口大。一是历史硬件建设缺口大。由于我县“普九”验收早,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县切实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超前的实施了部分硬件建设,导致硬件建设资金缺口特别大。据不完全统计,仅XX高级中学、呷尔镇重点片区寄宿制学校已建项目缺口资金就达5176.5万元(其中XX高级中学缺口3976.5万元,呷尔镇重点片区寄宿制学校缺口1200万元)。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新增缺口。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达标要求,我 12

县共需要资金6836.1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836.18万元(县自筹2000万元,上级下达800余万元),缺口资金4000万元(其中设施设备缺口资金3000万元;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校园文化打造缺口资金1000万元)。

(三)新建项目建设难度大。一是项目单价过低。我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各类建材运距远,建设成本高,又加之2015年定额出台后,项目建设的单位造价更是大幅提升。而以往编制可研时的预算单价过低,下达的项目资金根本不能完成相关建设任务,从而造成项目建设新缺口;二是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由于项目资金下达迟、工程建设程序繁琐、施工工期短等原因,导致我县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四)学校办学条件达标难度大。我县主要以高山峡谷的地形为主,学校占地面积普遍偏小,部分学校生均教学辅助用房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严重不达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解决教师队伍质弱且不稳定的问题。我县将按照省州的相关政策要求,积极制定和争取教师待遇优惠政策,补充教师编制,多措并举,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实施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表彰奖励、培训、补助等机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着力解决硬件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问题。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通过“义务教育薄改项目、行动计划项目、藏区专项等项目,进一步投资学校建设,全面改造我县 13

学校校舍;二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足额配套各项资金,有计划的逐年增加全县各学校的设施设备装备;三是努力争取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三)着力解决学校办学条件难达标的问题。一是通过实行“3+3”办学模式分流学生,保障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运动场馆等方面的生均使用面积;二是加快对湾坝、烟袋片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缓解乡镇中心校的压力;三是对现有学校加大改造力度,新建和改扩建学生教学和辅助用房。

今后,我们将立足教育惠民,充分彰显教育公平。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打造教育整体形象;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效益”,努力实现XX教育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创建藏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

篇2:县义务教育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汇 报

近年来,我们在中、省、市教育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先贤遗风,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奋斗目标,按照“优化布局、均衡发展,强基固本、全面提升,注重质量、争创一流”的思路,突出内涵发展和管理创新“两个重点”,坚持“项目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办校、教研强校”四大战略,始终怀揣“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山区县办强教育”的教育梦想,攻坚克难,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向内部管理的大强化转变、由城乡硬件设施的大均衡向教学质量的同提升转变、由办学条件的大投入向教育内涵的大发展转变,思路的大调整,为千阳教育拓宽了特色发展的新路子;布局的大优化,为千阳教育夯实了均衡发展的新基础:教育的大投入,为千阳教育打造了一座座全新靓丽的魅力校园;队伍的大加强,为千阳教育铸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师资大军;改革的大深化,为千阳教育增添了一股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管理的大提升,为千阳教育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全县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呈现出“五大均衡”:

一、高定位,学校布局大均衡

一是高点谋划。面对全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等问题,从2009年开始,创新理念,重新确立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方针和重点任务,突出均衡发展主题,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全县“十二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全县2011—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决定》等5个文件,提出“一年实现布局突破,三年学校建设到位,五年教育发展均衡”的思路,促进义务教育跨越发展。二是科学布点。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追求规模效益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2010年至今,撤并中小学6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原来的90所减少到23所,完成了6个镇“一镇一校”格局,彻底改变了“多(数量多)、散(布点散)、小(规模小)、缺(功能缺)、低(质量低)”的现状,基本实现了学校规模调大、布局调优、功能调全、环境调美的目标,规模办学、特色办学、品牌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三是创强拔高。坚持“大步快走、创强拔高、特色发展”的路子,以创建促发展。2011年,我们对照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验收标准和“双高双普”县创建标准,多方筹资,为全县2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校舍、配设施、优环境,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现代化。2013年11月,成功荣获省级“双高双普”县称号。全县建成省级教育强镇4个,市级教育强镇7个。

二、大投入,办学条件大均衡 一是项目带动抓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均衡布点、项目叠加、资金捆绑、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实施教育灾后重建、教育民生八大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小学校园安全工程等建设项目。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3.8亿元,其中义务教育1.34亿元,实施新建教学楼、公寓楼、食堂餐厅和运动场等教育项目159个,新建及维修校舍18.5万平方米,所有中小学全部供暖,义务教育学校操场实现了弹性化。基础设施的大改善,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设施优教强基础。2011年以来,县上采取财政支持、借款融资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4480余万元,高质量、高标准完善初中24室1部、小学18室1部,配齐教学器材和仪器设备。配备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地理观测室、理化生实验室和电子钢琴音乐室等特色实验部室。今年,计划投资2644万元,全面实施“校 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管理监控平台和信息资源平台”的“三通两平台”校园网络系统,部分学校已安装到位,今年9月份将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三是“五化”并举优环境。按照“净化先行、绿化为主、美化增色、亮化添彩、文化提质”的思路,先后共投资1680万元,实施学校绿化文化建设项目54个,着力建设舒适优美、靓丽多彩的校园。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人文主题,凸显地方特色,建成校园文化广场38个,新建文化长廊和墙壁186个,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校园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三、重创新,教育质量大均衡

一是以人为本,深化素质教育。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积极实施“德润魅力千阳,书香燕伋故里”德育行动,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体音美薄弱学科建设,积极开展阳光体育1小时和体育艺术“2+1”活动,创建体育、艺术特色项目校,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中小学运动会,举办一届中小学科技艺术节,通过文艺表演、歌咏比赛、书画展览和小发明、小制作,激发学生特长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潜质,促进了中小学生全面发展。近年全县中小学有28件科技小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近70件作品在省市创新大赛获奖。先后有倪媛媛、倪文娟、倪婕获得全国竞走冠军。二是以点带面,力推课堂改革。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深化内涵、整体推进”的思路,采取行政推、培训引、教研导、典型促等措施,举办高效课堂评选、高效课堂论坛、课堂观摩研讨等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高效课堂”这朵教改奇葩,迅速在千阳开花结果。目前,实验科目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已建成高效课堂示范校5星级1所,4星级2所,3星级4所。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初中升学率达到 93.6%,小学毕业合格率达到100%。连续三年,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均高出全市平均成绩。2013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775人,上线率84.6%,文科本科上线率位居全市县区第1位,综合评比二本上线率居全市县区第2位。三是以强带弱,狠抓教学研究。按照“校际互动,以强带弱,共同提高”的思路,走出去,请进来,强化校本研修,通过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形式,达到联片共享、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目的。积极实施”名校孵化“带动战略,搭建“问题引领,课题带动”孵化合作平台,破难题、提内涵、促均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大力倡导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四个到课堂”的教研模式,加强课题管理、规范立项、过程研究与结题鉴定等工作,全县上报市级课题34个,确定县级课题115个,做到了以研促教,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四、抓队伍,师资力量大均衡

一是注重选拔优结构。针对全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我县大力招聘高层次教师、薄弱学科教师,优化教师结构。2011-—2013年我县共招聘教师188人,招聘的新任教师主要补充到农村基层学校,缓解了我县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细化教师管理,通过名师培养、评优树模、民主测评、绩效考核、竞聘上岗等措施,对教师进行严格监管考核,形成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设立偏远农村教师特殊补贴,按自然条件,将农村中小学津贴分为三类,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大培训强素质。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和“阳光师训”等培训项目,组织开办千阳大讲堂,确保每位教师年均接受1-2次培训。按照“立足教学、面向全体、体现特色、注重效果”的思路,结合师德教育、教师技能竞赛、课堂教学观摩、名师示范引领和教学能手评选,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一赛”(普通话、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教学基本功竞赛)、“三课”(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四个一”(订读一份教学期刊、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辅导一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活动,提高教师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县涌现出省、市级教学能手103名,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8名,市级学科带头人 5 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教师 418人次。三是双向交流增活力。创新教师交流模式,突破单向支教的局限,实行深度交流,通过县际、城乡对口交流,形成了双向互动、城乡联动、团队帮扶,整体推动的教师交流长效机制。三年来,县际、城乡交流教师264名,为农村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为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任教提供了条件,带动了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改方法、管理手段的全面提升,激发了教师创新实干的热情和活力,推动了师资力量的大均衡。

五、优服务,教育保障大均衡

一是关注难点重资助。贫困生资助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按照“政策主导、多方行动、扶贫助学”的原则,积极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多方争取社会各界的爱心救助,全面建成“应助尽助,应免尽免”的无缝隙、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2011-2013年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一补”和“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发放专项资金1206.97万元,受益学生1.76万人次,占学生总数的49%。接受慈善协会、红十字协会和儿童救助中心等社会各界救助资金136万元,确保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关注盲点补短板。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和随迁子女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容易让社会忽视的盲点。我们对全县中小学留守儿童、特殊儿童、随迁子女进行全面摸底,分类建档、重点关爱。落实留守儿童档案、寄宿制管理、关爱帮扶、心理疏导和分类指导五项措施,实行“代理妈妈”、心语表白和“网络连心桥”等关爱行动;关心扶持特殊儿童,热心关注随迁 子女,使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4年,全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66名,留守儿童1005名,残疾儿童7人,全部随班就读。三是关注焦点强监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重检查,强监管,有效杜绝了乱定教辅资料,乱设重点班,乱补课等现象,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严格按照中小学作息时间,保证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2012年,全县全面启动电子学籍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划定招生范围,引导学生就近入学,解决了“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篇3:县义务教育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 三十四中作为一所老优质学校, 如何示范性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化解择校问题是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

做做法法一一: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

指标到校政策就是为了遏制热点校的择校热, 我们34中在保持和发扬老牌优质学校优势的同时, 始终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最初, 我们对指标到校并不理解和欢迎, 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流失很多优质学苗, 原本在教学质量上的天然优势也会受到影响。四年来, 因为指标生比例逐年上升, 从30%到60%、70%, 直至今年增至75%。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从695人到580人、550人, 今年降至520人。学校学区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经由86.2%、91.5%、94.8%升至目前的96.4%。随着指标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来我校的择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渐渐地, 家长们对待择校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意识也在增强, 挤破头来择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家长们开始认识到了指标到校对自己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诸多益处。优质生源从起初依靠硬性技术手段调控到如今业已形成的自觉调控, 指标到校在化解择校问题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日益显著, 政策干预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做做法法二二:保持自身持续优质发展

老优质学校受指标到校政策的直接影响巨大,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我认为, 持续优质发展是老优质学校自身生命力的体现。坚持十二年之久的“双三我”活动是我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是指在师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和“我做现代教师 (现代中学生) ”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 富有思想, 充满活力, 形成独特的风格。记得刁淑艳老师在我校“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 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工作了仅三年、只有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像刁淑艳这样在学校“百家讲坛”中做过讲座和发表个人研究成果的老师已经超过学校教师总数的80%。还有我们每周都要组织一场学生辩论赛,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辩论队, 班级、年级之间互相挑战。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 远远超过书本和课堂。“双三我”活动已经成为师生主动发展, 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力量, 成就了三十四中这一优质品牌。

做做法法三三:发挥“片区+校群”节点作用

作为老优质学校, 我们正处在区域“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关键节点上,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时时“独善其身”, 还要能够处处“兼济天下”。

纵向上, 我们带动片区内的九年一贯制有序衔接。我们在片区开展了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 按学科梳理九年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研讨中, 小学的科学老师说他们的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现象, 可又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学校的冯静老师就建议他们用初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配合讲解, 还可以以校本课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还定期轮流到片区内的三所小学做现场辅导, 保证实验指导的效果。我们片区中小学教学也在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中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横向上, 我们示范和引领校群中更多的学校走上“规范+特色”的优质发展道路。我校以活动育人见长, 打造出了“双三我”活动汇报会、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读书交流会等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在一次校长例会的间歇, 西岗中学的校长向我询问正在筹备的开学典礼有什么新点子。和她的这次交谈促使校群中的共享资源多了一项新内容。从那时起, 每次我校的这些活动都面向校群全程开放。很多做法已经被推广成为校群同类活动的“规定动作”, 为每个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片区+校群”管理中, 各校的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使得择校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的“刚性需求”。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化解择校问题是老优质学校的时代使命, 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我们心向往之, 也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此。

片区管理助推均衡发展

2008年以来, 在先后历经了“名校长工作室”与区内名校五四路小学的结对和“教育协作片”与市内名校三十七中学的组团发展后, 西岗区九三小学顺利实现了与名校的优势共赢, 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所谓“片区+校群”是我们区在总结提炼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协作片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管理模式, 纵向上实施以中学牵动小学, 按学区片开展中小学片区管理, 横向上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 同类型的学校组成校群。

片区管理强化中小衔接中的学科交流研讨, 为学生九年培养规划提供课程保障。例如, 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 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了中学常用的话题式教学, 这一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用中学的方式教小学生, 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中小衔接中应该和而不群, 既要尊重差异又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 作为校长, 我们很欣慰, 研究中这种争论越多, 说明教师的思考越深入。中小衔接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定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等活动, 纵向上, 强化了中小学同学科相互渗透;横向上, 打破了学科界限, 强化了学科整合。片区管理使片区学生教育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 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深入的教学研究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 我们更是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我们片区内两所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且特色鲜明, 而中学重点发展项目是足球,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 在升入初中后能出现“断层”吗?实现片区管理之后, 我们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 片区中学随之将篮球特色确立为学校重点项目。我们九三小学的体育教师付英杰, 是本校篮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 实施片区管理以后, 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片区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 按片区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按照片区大课表, 付老师每周需要定时去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 带领工作室成员, 借鉴音乐考级方式, 制定了篮球等级规则, 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 自愿报考不同级别的篮球等级。一位初中生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一项篮球的技能, 还给了我一个终生爱好、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片区大课表还确定了每月一个篮球主题活动, 如“三对三”篮球赛, “篮球文化艺术节”等, 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 保障片区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

片区管理让教师资源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工作仅一年的班主任, 班上的一年级“小不点”使她忙得焦头烂额, 大同小学的省级优秀班主任付承葳, 有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追求“慢教育”。我们通过“连心班主任工作坊”把他们连接起来, 由坊主付老师带动和指导三所学校工作五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 工作坊采取了“影随”的机制, 每天八小时内付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 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 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 看似“影随”和“观察”, 实质是在开展微型团队学习和研究, 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除了“影随”之外, 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方式解决教育困惑、交流学习心得, 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都是工作坊成员研究的内容。连心工作坊成了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靠山, 同时, 也再一次赋予了付老师工作的激情与活力, 可谓是双赢。

为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 片区内的硬件教育资源也统筹配置, 中学配备的是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室、小学配备动漫实验室, 例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 我们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 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眼前。片区有统一的专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围绕专业教室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 编制了片区“大课表”。教研引领、特色牵动、共享资源激发了我们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在“片长”的带动下, 我们的片区管理不断制度化、系统化, 学生小学毕业后, 进入片区中学, 按照设定的科学成长路线, 又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继续发展, 择校回流现象比比皆是, 整个片区已成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松散型”九年一贯制大学校。

用智慧打造班级文化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我校毗邻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过去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薄弱校。很多家长对于将孩子送到我校有顾虑, 择校导致生源流失严重。2008年, 我校成为西岗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试点校, 也是西岗区“优先薄弱、交替发展”的薄弱改造理念的受益者, 区域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对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充满了信心。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如果每个班级都好起来了, 整个学校就好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呀!”怎样才能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现代班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应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我校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新的机制和手段、新的评价方式, 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在我班, 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方式, 老师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才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这种主导首先就体现在班级小名的诞生过程中, 我班的班级小名叫青泽轩, 是同学们在班会讨论之后, 从自己起的十几个小名中确定的, 他们说:青——青春, 要张扬青春的活力;泽——聚水的地方, 寓意着带着不同家乡文化的我们汇聚在一起;青泽轩就是我们张扬青春活力, 互助、融合、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地方。班级小名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们班级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 因为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的规划,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珍惜这个名字, 青、泽, 已经成为我班文化的关键词, 也是我帮助同学发展自己个性, 评价自我的依据。

新的班级机制体现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 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 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就拿我班于海泉同学来说吧, 他是我班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一位, 性格内向, 家境贫寒。这样的孩子怎样参与班级管理呢?区里倡导同学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博览馆, 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电脑, 于是就让他做了电脑管理员, 主要是想让他融入集体。在老师的指导下, 一个学期后, 一个关于旅游的数字博览馆初具雏形。看着他等待评价的眼神, 我笑了, 他也笑了, 可以说, 这个数字博览馆敲响了他新生活开场的钟声。他涉猎了更多的知识, 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机会, 获得了自信, 缩小了与城里孩子心理上的差距。

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 和于海泉不同, 我们班也有同学原本就个性张扬, 特长鲜明, 怎样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呢?区里给每个班配发了相机。学校组织师生校园生活摄影大赛, 我知道赵芮对摄影感兴趣, 就让她作为活动的组织和培训者。她很兴奋, 还主动地给我的参赛作品提建议。我把相机交给她, 还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 抓拍班级每个同学的笑脸和精彩瞬间。一个月后, 她上交了一份出人意料的作品, 一次以笑脸为主题的摄影展, 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的笑脸展示在回音壁上, 她主动为同学们讲解, 连其他班级的同学都被吸引了。现在她带起了一个摄影小组并成为班级文化讲解员, 多次接待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她的特长不仅没有被埋没, 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舞台。于海泉和赵芮的故事只是我们班级30个孩子的成长缩影。只要班级建设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人人都可以拥有一片梦想的天空。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我们班摒弃了原有的仅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方式, 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扉页主要是学生的个性介绍, 包括人生的梦想、阶段性目标、兴趣爱好和电子照片。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间在学校生活中的大事, 从第一张开学典礼新生合影的青涩到毕业典礼师生拥抱的感动, 按照时间顺序呈现, 后记是每个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的寄语, 电子档案改变了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扬了学生个性。

“青泽轩”的班级文化由学生做主学生做, 同学们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 智慧在这里升华, “青泽轩”给予了他们乐观、自信、阳光的品质,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使原本差距很大的城市和乡村的孩子获得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差异发展, 并从差异发展逐渐提升为彰显个人特色的优质发展, 最终赢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在优质控择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 更有切身的感受:好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之一, 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培训, 而西岗区为好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还记得在从教十年左右的时候, 我常常陷入不知该如何继续发展的困惑中, 与周围的老师们交流, 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职业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必须提高, 而我们的渴望却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徘徊。机会从2008年5月开始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区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钱守旺、华应龙、刘德武、柏继明、吴正宪、李烈等小学数学大师集体来到我区, 大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强大的气场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热忱, 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真想像他们一样, 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师, 但是, 差距之大, 谈何容易!然而,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就在这年夏季, 我就成为刘德武老师的十名徒弟之一, 当时的我真是兴奋极了。局长亲自带我们到北京拜师, 当天就开始了第一次学习, 之后, 北京——大连之间就成了我们师徒的热线, 师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深见解、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教材深度的理解和钻研、风趣幽默的谈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记得那年国庆黄金周, 我们四名徒弟深夜来到北京, 师傅亲自开车到机场迎接, 几天的“磨课”常常进行到深夜, 师傅不知疲倦, 师母还捧出热腾腾的炸酱面, 这份感动让我们暗下决心, 一定不辜负师傅的期望和教育局的信任, 也做一个像师傅那样“爱上课”的老师, 在与名师的切磋交流和反复的课堂教学研讨中, 我们不断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真谛, 教学的感觉越来越好。

在教育局组织的“三级拜名师工程”中, 我既是全国名师刘德武的徒弟, 也是区内来自不同学校的三名新教师的师傅, 我把从名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徒弟, 并且经常跟他们交流、切磋, 看着徒弟们一天天成熟起来, 我的心里充满自豪和幸福感。现在我的徒弟们也已经在区内崭露头角, 被派往上海挂职研修、派往陕西师大参加国培, 我也多次被派出参加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讨活动, 今年春季还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感受现代教育的发展。良好的氛围、优质的资源、恰当的培训, 给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成长平台, 也坚定了我勇立潮头的信心, 研讨课、视频切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学术交流等等活动中, 常常活跃着我们师徒的身影, 我们也在与别的师徒团队的较量与合作中获得提高。现在, 我带的新教师已经成为刘德武老师的第二批徒弟, 我拉手的学科教学薄弱教师已经成为片区的学科教学法特色教师, 我自己也成为大连市的品牌教师, 而且, 在教师“圆桌式交流”和全员培训的共同作用下, 区内各校都有特色教师, 都有学科带头人, 都有学科专家组, 我区各学科入选的大连市品牌教师数量都位列各县区之首。现在, 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 我们在专研本学科发展的同时, 也常常与区内其他学科的专家组、特色教师团队交流, 互相学习借鉴, 创建区域“学习共同体”。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为现实。

2011年9月, 作为“对口帮扶工程”中的一名支教教师, 我来到大连市最北端的一所山区小学,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大山里的教师对乡村教育坚守的那份信念和责任、大山里的孩子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渴望深深打动着我, 于是, 一年里, 我尽全力, 以领路课、讲座、案例式教研、带徒等方式将西岗的经验与做法传给山区的师生。每个忙碌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灵都在付出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我也在与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磨合中得到历练和提高。一年的时间可能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可以成为一颗火种, 点亮学生的心灵, 照亮周围更大的空间。

从教17年, 我先后作为优质教师资源被交流到三所薄弱学校。如果说, 过去的交流和培训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现在的我就需要不断客观地看待“过去的我”, 正视“现在的我”, 在主动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 用不断的提高和奉献, 去追求一份持久的热诚和激情, 去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做一名像师傅那样“爱上课”、学生又喜欢的老师。

711中学给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是大连市西岗区一个普通中学的学生家长。我儿子叫应明豪, 是71中初二的一名学生, 他本是个内向寡言的孩子。初一军训刚结束, 回到家他就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爸, 知道吗?我是我们小组的副组长!”“管多少人?”“除了我自己, 还有三个。”我和他妈妈没敢笑, 也没当回事。但半学期下来, 原本不爱说话的他几乎天天晚饭的时候都要讲讲今天班级的什么什么课上, 哪个哪个小组的比赛啦, 趣事啦, 后来我和他妈知道他们的四人小组每人都有职务, 每人能管别人也归别人管, 是叫“合作学习”。于是我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些小班化课堂上的新名词, 像“小白板”、“两只红笔进课堂”、“全员参与式总结”等等。而应明豪自己也爱跟我们说学校里的事了, 爱吃早饭了, 爱上学了。他在班级担任数学科代表, 还负责间操时关闭教室荧光灯的工作, 每一样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看到孩子脸上有那么多的快乐, 我们家长的心里也有那么多的幸福!

很愧疚地说, 应明豪小时候的学习习惯, 我们给他培养的并不多。小学时不管作业多么少, 他都不愿写;初一有一次考试过后, 他忽然郑重其事地说:“请你们放心, 我争取不在家写作业!”猛一听吓了我们一跳。原来, 每科老师在学校都针对学生当天的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当天所学谁能通过“日日清”检测, 谁今天的家庭作业就相应减少甚至没有, 这个“作业政策”一下子刺激到他, 为了少得到一点儿作业, 他课堂里用心, 自习课用心, “日日清”抽测时用心。一个小环节带动一大片。应明豪以前几乎从不预习, 可是现在, 他天天做预习, 还为自己制定一周的预习计划。看到孩子的变化, 我们感到孩子会学习了, 那份感激, 不知道该对老师说什么好。

去年国庆节前, 儿子回来说他们的男生鼓队要到俄罗斯演出, 全家惊喜得不得了。他当初报名参加学校“男生鼓队”的时候, 我们觉得报就报吧, 锻炼锻炼身体也好, 可忽然要出国演出了, 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鼓队多么受重视, 儿子所在的学校多受重视, 因为71中的学生, 80%是外来务工的孩子。孩子离开家前倒是没什么,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可他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儿子说, 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因为他们而升起,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 他肩上也挑着沉甸甸的使命。他跟我说:“爸爸, 坐飞机什么感觉?就是‘城市在我的脚下, 世界在我的心中’的感觉!”说实话, 我们家长的感动是什么?就是看见孩子的长大和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身体不好, 行动不便, 有时也想去学校看看儿子的上课状态, 我老婆说:“不用, 你在操场外看看整齐划一的晨读, 去看看大课间热火朝天的花样跳绳就知道咱儿子咋样了。”儿子也说:“爸爸, 如果你到我们学校, 你一定去四楼走廊里看看, 那里有一大幅墙板, 学校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照片按照不同的省份, 分组展示, 配上各自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介绍, 从甘肃到福建, 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那里, 真的, 站在那幅大地图下, 爸爸, 你一定特感动……”

“在母亲的眼里, 他们都是孩子;在老师的心里, 他们都是伟人。”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 我都会看着学校正厅这句题词, 在这面巨幅照片墙下, 站立好久。我的心里总会生出一个个热切的愿望, 每一次都设想着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得到这些关注、爱护, 得到这些欣赏和期待, 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我的水平有限, 不能一下子将孩子所有的变化一一说出, 但我有足够的理由, 再说一次我心中的感激: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 是我们孩子, 也是我们全家的福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 孩子是我的关注和牵挂。一转眼, 孩子就到了该入学的年龄,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成了全家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舍近求远选择一所大家公认的好学校, 我也非常纠结, 因为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可所谓的“好”学校都离家很远, 孩子的接送都是问题, 于是我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学区内的长春路小学上。

从孩子入学前大半年, 在长春路小学的校门口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位特殊的家长 (就是我) , 站在校门口看学校升旗仪式、体育课、各种大型活动。我特别关注学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孩子的脸上是不是洋溢着笑容, 每天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能不能保证, 尤其是孩子调皮时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等。而且还听在校外接孩子的家长们说, 学校有自己的食堂, 孩子们吃得饱, 吃得好。就这样, 出于综合条件考虑, 我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接受教育。

尽管知道长春路小学是西岗区首批小班化学校, 但像我女儿这样聪明而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 能不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注, 我还是有些担心。在刚送孩子上学的那段时间, 我每天人在单位, 心却在学校, 孩子的表情更是我们家的晴雨表。令我欣喜的是, 入学以来, 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孩子快乐地奔向我的怀抱;每次询问她一天的校园生活时, 她都仰起小脸告诉我这也好, 那也好。当我再追问时, 她就会稚气地告诉我:“老师把我的画挂到墙上了, 小朋友和我一起玩篮球了, 学校的饭菜真好吃, 今天老师给我们大家照相了……”这些话都让我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快乐, 孩子快乐, 我们当家长的就更快乐。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快乐活泼, 能和同学友善相处, 懂感恩的小学生了。两年里, 孩子在成长, 我更感觉到自己也在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家长培训, 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我参加了学校的混龄运动会, 与孩子在赛场上一同拼搏;我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开放日, 与孩子共同聆听老师的讲课, 也第一次了解了教学一体机;我参与了学校食堂菜谱的制定, 中午和孩子共同用餐;我参观过学校学生自发自建的实物博物馆, 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来北京的前几天, 我陪孩子去参加大连市的合唱比赛, 看着她落落大方、自信从容, 听着那悠扬婉转的歌声, 我在场外感慨万千。说实话, 在孩子入学前, 我并不是十分清楚孩子的艺体潜能, 但是现在, 孩子既在合唱和象棋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才华, 又能把篮球玩得灵活。这都得益于学校为孩子提供的“4+2”项目和课外艺体课程, 钢琴、舞蹈、乒乓球, 羽毛球、版画等各门各类, 应有尽有。更加难得的是, 学校很多课外艺体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省、市甚至国家知名的大师。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完成的, 学校不仅不用家长花一分钱, 更把我们家长从周末奔波于各类校外学习培训班的折磨中解放出来。在我们西岗区, 不仅丰富多彩的课外艺体课程是免费的, 就连身上穿着的漂亮制服, 都是政府为孩子们专门免费定制的。

篇4:县义务教育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本次督导检查期间,国家督导检查组对2县进行了实地检查。检查组认真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发放、回收满意度调查问卷,并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多方面征求公众意见。检查组还实地抽查了1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检查组认为,2县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且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综上,2县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

1月9日召开的反馈会上,国家督导检查组就本次督导检查进行了反馈,肯定了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并就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吴建新在反馈会上作了表态发言。他指出,近年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区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区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人口多、底子薄,我区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仍十分艰巨。这次国家督导组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脉问诊”,为我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送来了“及时雨”。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根据督导组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因地制宜、补齐短板、软硬建设结合、增量提质并重”的工作思路。截至目前,我区共计投入244亿多元,深入实施 “课桌椅更新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各类建设项目,加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自2013年梧州市蒙山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来宾合山市3县(市)通过国家认定后,我区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取得了新的成绩。目前,我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的县(市)共有5个,分别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梧州市蒙山县、来宾合山市、桂林市灵川县、柳州市鹿寨县。

(责编 蒙秀溪)

篇5:县义务教育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督察组成员:

大家好!

今天,市教育督查组到我校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省级评估后的整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这是对我校教育工作又一次新的全面的检验,也是一个有力的鞭策和推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学校接受省级教育督导后教育工作发展情况和教育督导评估整改情况向各位作个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学,创办于1968年,地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占地面积34111平方米,建筑面积12582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教师85人,师资力量雄厚,中、高级教师70名,省、市、县级骨干教师36名。

学校历经40余年的发展,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是一所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社会认同的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或县“办好初中先进校、达标校”、“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校”、“ 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信得过”学校”。体育、书法、艺术教育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省级书法比赛和县艺术节上荣获佳绩。

二、评估后学校发展情况

1.办学条件有新改善。

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三化”建设(校

园道路的硬化、教学设备现代化、校园环境的绿化)进一步推进。自评估以来,学校不断对道路的硬化及校园环境的绿化,下一步要完成的目标是塑胶跑道建设。

2.队伍建设有新加强。

一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校教师中深入开展了日常行为规范主题教育,在全校开展了以“知党史、颂党恩”为主题的“唱红歌、讲革命故事”活动,充分的激发了广大教师爱国爱校爱岗情怀。二是抓好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暑假期间,组织了对名新聘任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入门和提高培训,提高了中小学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

3.教育内涵有新提升。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着力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制,基本实现了责任事故为零的目标,保持了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继续坚持特色立校,丰富办学内涵,加强学校发展性特色项目的引领和指导,强化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各学校在创建文明学校、体艺教育学校、家教示范学校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深入开展了以“四化四突出”(即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突出育人功能、突出办学品位、突出校本特色、突出时代特征)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校从校园环境的布置、课余活动的开展、特色项目的创建都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了系列,充分彰显了学校精神内涵。

4.教育质量有新提高。积极开展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及教师的优质课竞赛,大兴学习之风、教研之风、教改之风,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督导评估整改情况

评估后,针对不足,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相关会议,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按照“明确整改项目,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的要求,制定了整改方案,建立“目标倒逼任务、任务倒逼时间、时间倒逼责任”的倒逼工作机制,细化分解整改工作任务,实时

监控整改工作进度,有效推动了整改工作的落实。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班额。学校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648名(七年级5个班,八年级4个班,九年级6个班,平均每班学生43.2人)。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

2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按户籍和居住地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实施划片招生,起始年级班级规模不出现大班额,严格执行学生转学的有关规定,严把转学入口关,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班额上限的班级,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学学生。

3、校园安防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了学校安保机构,配备2名专职安保人员的标准,学校配备了警用装备,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学校安全防范能力大大增强。

4、师生安全知识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把安全知识纳入校本课程,严格落实计划、课时、教材和师资,并充分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学校安全教育每周一个课时使安全教育更具针对性和经常性,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5、学校食堂管理。针对食堂管理的整改意见,学校规定:学校食堂必须持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才能上岗;食堂出售的食品、饭菜必须确保安全;食堂必须做到食品熟食留样,并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6.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学校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规定:接送学生车辆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做到证照齐全、持证运营;严禁“三无”机动车辆为学生从事非法营运,教师驾驶摩托车、学生乘坐摩托车必须佩带安全帽。

7、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装备应用水平。一方面,通过多类型、多

形式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教育技术能手,并通过教育技术能手的引领示范带动大批教师能用、会用。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软件大赛、实验优质课竞赛、实验论文评比、自制教具评比等系列活动,鼓励引导教师整合各种装备及信息资源,着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8、提高教育装备使用率。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每项工作有计划、有人员、有考核、有奖惩;设备器材使用有记载、有账册,做到了“帐、卡、柜、物”相符,日清月结。健全各种考核评价制度,将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应用纳入了学校工作目标考核。

9、加快特色学校创建。启动了“龙山中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年活动”,要求各学校进一步丰富特色学校创建内涵,提升特色学校创建质量,开展“同读一本书”、“三个一工程”等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架构新型校园文化体系,重点抓好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寝室文化的建设,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激励和熏陶广大师生。目前,全区校园文化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1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要求,制订了符合学校教育实际的“课堂教学管理意见”和“课堂教学评价表”。同时推行教育质量过程管理,关注课堂教学的全程性、全员性和全面性,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测试等常规环节,注意总结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研究和分析主要问题与矛盾,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篇6:县义务教育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查湾中心学校始办于1952年,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青山河畔,地处马鞍山与芜湖交界处,学校现辖查湾中心学校、查湾中心幼儿园、查湾联合小学、查湾联合小学附属幼儿园,在职教师63名,学生541名。

一、查湾中心学校本部基本情况

查湾中心学校目前在校学生322名,在职教师39名(其中幼儿园6名);学校占地面积13260 m2,其中校舍面积2850 m2,运动场4000 m2。二、十项基本条件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我校于2013年8月在园区文教局大力支持下搬迁至原查湾初中,一举改善了学校校舍面积和生均运动场面积不足的难题。现学校占地面积13260 m2,校舍面积2850 m2,(其中教学楼1600 m2,综合楼800 m2,厕所60 m2,食堂200 m2,保安值班室60 m2,综合教辅用房130 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8.85m2。

2、生均运动场地面积

学校在校学生322名,运动场4000 m2,生均12.42 m2。其中塑胶运动场1500 m2(包含150米环形跑道、50米直线跑道,2个标准羽毛球场),1个塑胶篮球场480 m2,以及其他学生运动场地2020 m2。

3、生均图书册数

图书室1间,书架12个,藏书7345册,生均22.81册,兼职图书管理员1名(王国利)。图书室制度健全,学校采取班级统一借阅,班级内部交流的借阅模式。

4、生机比

学校目前共有学生计算机59台,生机比5.46:1。(其中计算机教室45台,班班通11台,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广播室各1台),另学校计算机教室制度健全,使用记录完备,配有1名兼职管理员(林吉忠)。

究决定。

5、绩效工资制度情况

学校有经全体教师表决通过的《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和《教职工绩效考核细则》,并严格对照落实。另学校还建立了学校绩效考核细则,每两年对教职工反映比较集中的条款修订一次的正常完善机制。

6、小学科教师配备情况

学校在2013年由园区文教局统一招聘了3名音、体、美专职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但由于教学任务重,其他小学科为兼职。

7、教师校长交流情况

学校建立了正常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每年选派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0%的教师交流。

8、教师培训经费及参加培训情况

学校每年选派大量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每年的培训经费不少于学校公用经费的5%。

9、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情况

2013-2014学年度,全校343名学生参加了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优秀110名,良好152名,及格人数65名,不合格人数16名,合计合格人数327名,合格率为95.34%。

10、学生择校情况 无学生择校情况,就近入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平等待遇。

11、学生课业负担情况

学校严格落实办学行为规范,坚持“一教一辅”,无违规征订教辅情况,学生课业负担适中。

12、学生安全工作

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制度预案健全,历年来都获得“平安校园”称号,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13、重点班情况

学校历年来未开设重点班,所有平行班均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均衡分班。

三、办学特色

1、校刊、校报

上一篇:小学生日记 养花下一篇:我家乡的树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