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22-09-10

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年龄普遍在12—18岁之间的青少年, 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朝气蓬勃, 充满活力。但是, 很多留守学生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 性格孤僻, 任性、自私, 心理抑郁, 交友困难或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留守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 稳定性、轻松性和自律性方面显著不如其他儿童, 他们更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偏向和学业偏向, 极易产生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畸形, 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 影响社会的稳定。人的不良言行最终缘于不良心理。只有加强留守学生心理教育, 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 他们的行为才能得到基本改变。农村中学加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开展自信心教育

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 是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 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信心是人的能力催化剂, 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 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卑、自闭、焦虑等心理问题就根本上归于自尊心受伤害, 自己没有信心, 都来自于自己的不接纳, 自暴自弃。帮助留守学生增强自信, 健康成长是每位教师的天职。为此, 我们需要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 有的放矢地给予学习的机会, 为留守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让自信如同蓓蕾在留守学生的心中尽情绽放。要重视自信心教育, 特别是这部分“问题学生”自制力弱、学习较差、自信心差, 让他们在教师的尊重下, 树立自尊心, 让学生自己接受自己, 让自信如同蓓蕾在他们的心中尽情绽放。

二、以师爱弥补亲情

在中学阶段, 父母和教师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引路人”。在这种情况下, 谁跟他关系亲切, 谁更使他信赖, 谁的影响就大。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 父母对他们的成长本应起着重要作用而得到削弱。所以, 在一般情况下, 留守学生对教师的亲密程度较高,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信赖与需求向教师转移。如果教师热情关心他们, 常常有意无意地接近他们, 尊重他们,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给予激励, 就可以弥补在家庭中较少的交流感情。教师要对留守学生的这种心理依赖与需求、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予细致的关爱, 使他们的亲情饥渴之类的心理需求能在教师身上得到缓解。

三、重视心理咨询

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咨询, 教育留守学生正确对待寄居生活, 静下心来, 克服困难, 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变被动为主动。同时, 学校可建立“知心信箱”, 有的留守学生面子观念强, 有些事情也不便当面对老师讲, 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向老师倾诉。“知心信箱”坚持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等原则, 组织专人负责开展“人人谈”知心活动, 专人负责给学生回信。通过回信、谈心缩短师生距离, 做知心朋友,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等问题, 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及时得到疏通引导。还可开通留守学生心理咨询热线, 如校长热线、班主任热线。通过联络, 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 与他们随时保持心灵沟通。

四、建立留守学生监护人培训制度

为提高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教育水平, 让监护人接受一些现代教育观念, 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学校可通过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咨询机构, 开辟家教专刊, 举办专题家教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培训班, 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 进行科学育人的方法和技巧指导, 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避免因教育不当或不一致而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位。通过培训, 让监护人认识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认识到留守学生的情感需求, 认识到自己在的某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错误, 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 使留守学生的监护人提高文化水平, 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 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

五、强化以集体温暖的感召效应

学生远离父母, 时常会有孤独感, 会有莫名奇妙的烦恼, 会有伤心的热泪。为改变留守学生孤僻、压抑、自我封闭的不良心理状态, 可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让他们与同学交友, 感受班集体关爱, 建立友谊, 消除自卑感。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 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 团结集体中的每个成员, 感受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是连在一起。班级可建立留守学生生日档案, 在留守学生生日当天送去一张生日卡片, 以示祝贺。当学生取得成绩之后, 学校向父母和代理监护人送去一封报喜信。虽然这些礼物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 但是可以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悟得到淡化或抑制。同时, 还可开展相应活动, 如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编在同一组或同桌, 开展“手拉手”结对子, 或开展爱好、特长展示活动等, 让全体同学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 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到集体的关爱。

六、组建假日活动小组

节假日是留守学生最空虚、孤独、难过的日子。学校可牵头组建学生假日活动小组, 开放学校功能室, 开展以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兴趣小组, 如小制作、参观、实践活动等, 不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且减轻“留守学生”在假日的孤独感, 帮助留守学生度过有意义的假日。

农村外出务工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个不容受教育群体, 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学校应不断积极探索教育策略, 让他们都能笑看明天。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下一篇:高职院校艺术氛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