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社会保障体制

2023-01-10

奥地利福利国家模式的发展的渊源以及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 二战后1945年到1980年代早期, 是奥地利福利国家的快速扩张时期, 从1980年代中期至今是奥地利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的时期。通常奥地利的社会福利模式被看成是统合主义模式, 保守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模式或保险模式。本文将从制度结构、保障原则及其国际环境方面对奥地利社会政策进行分析。

1 奥地利社会保障的组织体系

奥地利联邦宪法规定奥地利属于社会福利国家。其社会政策机构是指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决策或执行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各种机构, 这些机构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空间。奥地利社会保障政策机构体系相当复杂, 各级政府、社会伙伴组织、社会保险机构、以及各种私人组织和非正式机构对奥地利的社会政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各级政府的决策体系

奥地利社会保障政策决策由奥地利各级政府,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负责。首先, 各级政府负责制订各种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以及法规的具体实施细则。其次, 各级政府还通过预算拨款弥补社会保险融资的不足部份, 承担起对社会保障政策一定的融资责任。再次, 各级政府还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当然从奥地利社会总支出比例来看, 三级政府中, 联邦政府是最主要的服务提供者, 其次是州和地方政府。

联邦宪法赋予奥地利各级政府作为社会保障政策机构的权力。联邦政府在社会保障政策领域的权限很广, 如社会保险立法, 劳动市场政策和家庭负担均衡政策的制定等等;社会政策的其他领域, 如健康和残疾人服务领域, 社会救助方面, 则属于各州的权限。联邦一级的社会保障政策职能主要由联邦社会保障、代际平衡与消费者保障部和联邦经济与劳工部负责。涉及融资问题时, 则还必须有联邦财政部的参与。在州一级政府, 社会保障政策决策职能由多个部门承担。多数州除了设有社会部外, 还设有负责卫生事务的咨询委员会。该级的社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本州金融咨询委员的影响。宪法规定各级行政机构具有对社会法规的制定 (立法) 和实施 (行政) 两方面职能。

各级政府的社会政策行为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政治党派共同参与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决策, 共同决定政策方向。政策执行机构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 政治决策机构在政策准备和政策咨询时都需要其业务主管人员参与, 其对立法决定的实际影响巨大, 这种影响直接实现奥地利社会保障政策的连续性。

1.2 作为社会政策独立机构的社会伙伴

社会伙伴在奥地利社会保障政策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其对联邦和州政府的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的立法过程。奥地利经济和社会伙伴关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全面的社会伙伴制度具有重要而独立的运作空间, 它涉及社会福利政策的各个领域。奥地利集体合同受到劳动法的保护。法律还确保社会伙伴参与很多机构的活动, 如在劳动保护领域对员工的劳动保护和对员工自主性的保护, 在劳动与社会法庭, 仲裁部门, 劳动监督部门, 劳动保护咨询委员会等等都有社会伙伴的参与。根据其服务的特征, 社会伙伴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与劳动有关的各个方面, 属于部分社会保障政策领域的内容。

1.3 社会保险的作用

社会保险是奥地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内容, 为公民在面对疾病、事故、老年以及失业风险时提供保险服务。社会保险无论在公共部门还是在私人部门都被赋予了仅次于国家财政的功能, 承担公共支出并拥有自己的融资渠道。奥地利社会保险的实际实施中受一定限制, 社会保险缴费率与法定福利给付水平由联邦通过立法规定。部分领域由政府直接向社会保险机构转移支付, 包括联邦对养老保险基金和各州与地方政府对当地的医疗机构的拨款。其他领域, 如疾病保险机构没有这样的规定, 当社会保险在可预见的重大融资困难时向决策机构求助。

奥地利社会保险机构包括事故保险、疾病保险和养老保险。奥地利社会保险在不同地区, 建立不同的社会保险机构, 如各州有自己的疾病保险机构, 此外还有9个独立的企业疾病保险基金。在奥地利社会保险机构联合会作为协调各种保险机构的领导机构。它负责协调各个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和保障社会保险机构的共同利益外, 同时它还承担其他服务功能, 包括收集奥地利社会保险数据和保存奥地利社会保险法的各种文献。

1.4 私人组织的作用

在社会服务产品的提供方面, 私人非赢利组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传统的奥地利福利组织由教会和党派建立, 分别承担着一顶的社会保障责任。各种组织团体的大量存在, 往往能在为地方一级提供一些专门的服务。非赢利组织在英美福利国家模式中有相当高比例的自我融资 (通过捐赠、募捐或通过当时然的金融服务) , 但在奥地利, 这类的非赢利组织主要通过公共手段直接或间接获得融资。该类机构的引入不仅仅承担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它们在实践中还利用它们与各政党的紧密关系, 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

1.5 非正式服务体制

奥地利社会保障制度也隐含着家庭和其他非正式机构所承担的作用。当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都不能提供充分的风险覆盖, 以及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的责任界定不明确时, 家庭和非正式组织便需要承担起它们的保障职能了。家庭和非正式机构的作用还体现为与法定社会保险等制度化机构不同的辅助性原则和团结原则。它们与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价值观一致, 特别强调其所提供服务对于整个社会安全保障的意义。

2 奥地利社会保障政策的组织原则

2.1 社会保险原则和就业导向

奥地利社会福利国家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保险原则。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与其紧密联系的是奥地利社会保障制度的就业导向原则, 该原则到目前为止仍然有效, 虽然在20世纪其服务种类不管是服务范围和还是受社会保险制度保护的个人的数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扩张。

2.2 供给原则和“第二”保障网

除社会保险原则与就业导向原则以外, 奥地利社会政策根据供给原则组织起来的保障网络, 根据不同的标准确定受益人。该供给原则与公务员的社会保险有关, 当然, 如今的养老金法的改革正逐步制止这种原则的实施。此外, 奥地利社会政策还推行普救式的不与收入挂钩的现金服务, 特别是在家庭补助和护理金发放方面。

由于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 而此时如果完全根据社会保险原则受困个人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保障。在所有这种情况下, 被称为公共社会保障的“第二张网络”——即社会救助承担起了责任。这张保护网并不是针对收入进行保障, 也不是实现一定的生活水平而提供的保障, 而是为了满足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保障水平。因此, 个人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家计调查, 满足条件方可获得这类社会救助。

3 奥地利社会保障现状

奥地利社会保险覆盖全体公民, 法律规定每个公民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以确保被保险人之间的社会平衡。健康保险同时还附带覆盖了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 因此, 社会健康保险几乎为全体国民提供了完全的健康保障。奥地利社会保障可以笼统地分为以下几类:

3.1 为全体国民服务的普遍保障制度

全体国民满足一定条件, 几乎都可享有以下四项最重要的福利保障:家庭补贴 (包括税收优惠福利) 、儿童护理保障、长期护理保障、健康保险。

3.2 与收入挂钩的福利

与收入挂钩最低保障同时附属于其他社会保险体系。国民在困难时期能够申请的主要保障还有长期失业人员的失业救助, 住房补贴和学生资助。个别家庭保障也含有与收入挂钩的最低收入保障因素。

3.3 特殊制度安排

在奥地利, 现金收入资助体系承担了为战争受害人员和兵役受伤人员, 受法西斯迫害人员和犯罪活动受害人员以及由于接种疫苗而导致的残疾的人员提供专门社会保障服务。该服务以抚恤金形式发放, 由国家财政从一般税收收入进行融资。

3.4 私人和半私人形式的社会保障

与其他国家相比, 补充职业养老保险计划之类的第二支柱的社会保障项目, 奥地利只占很小的比例。只有约10%个人享有此类如公司年金, 约2%的退休人员除了领取国家养老金之外, 还领取了公司年金。另外, 私人养老保险公司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定标准才能提供此类服务, 如国家就对其资本的投资方面做出一定的规定。

3.5 劳动法规定的保障

劳动法的规定保障项目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其中有疾病保障, 父母权益, 裁员保障, 解雇通知期, 以及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相关规定。另外, 法律保障集体合同的权利, 确保了多数雇员的最低收入水平, 虽然在奥地利不存在法定最低工资水平。联邦经济与劳工部负责对遵守劳动法规和雇员保护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 并有劳工与社会法院审理有关违反劳动法规的诉讼案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奥地利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情况。作者首先介绍了奥地利社会保障的组织体系, 然后分析了奥地利社会保障的保障原则, 最后作者对奥地利社会保障的现状作了介绍。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介绍, 作者试图让读者对发达社会福利国家奥地利的社会保障体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社会保障,保险原则,福利国家

参考文献

[1] Tálos, E.Staatliche Sozialpolitik in sterreich[J].Rekonstruktion und Analyse, Wien, 11980.

[2] Tálos, E.2005.Vom Siegeszug zum Rückzug—Sozialstaat sterreich1945-2005.Studien Verlag.

[3] Esping-Andersen, G.1990.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4] Kohl, J.1993.Der Wohlfartsstaat in vergleichender Perspektive“, in:Zeitschrift für Sozialreform, 39.Jg., Heft2, S.67~82.

[5] Schmidt, T.G.1988.Sozialpolitik.Historische Entwicklung undinternationaler Vergleich, Opladen.

[6] Karlhoffer, F.Tálos, E. (Hrsg.) .1999.Zukunft der Sozialpartnerschaft, Wien.

[7] Federal Ministry of Social Security, Generations and Consumer Protection.Social Protection in Austria, 2006.

上一篇:论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与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下一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