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统筹下我国社会保障财政体制的改革

2022-09-10

1 传统社会保障财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资源分配不平衡

根据《2016城乡社会保障白皮书》公布数据, 2016年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支出5447.16亿元, 占总支出保障比重的93%, 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2490元, 社会保障水平37%;农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79元, 保障水平7%, 城乡差距超过30倍。从数据来看, 超过90%的财政资源倾斜给了城市居民, 因此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投入严重失衡。

1.2 社会保障财务权责不明晰

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情况, 决定在个别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 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而由于分税制改革的原因, 很大一部分乡村社会保障的财政压力, 落在了地方政府的肩上, 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地方政府在对乡村社会保障配套资金的投入不足, 则会进一步加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差距。

1.3 各级政府分担机制不合理

21世纪初确定的财务分税改革, 使得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离。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确定了财政来源的同时, 却未对社会保障的财务来源做出明确的划分。因此社会保障体系的财务供给在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前提下, 就容易造成责任的模糊, 中央政府强调“低起步”“保基本”, 地方政府面临“高浮动”“多波动”, 两者的冲突使得社会保障制度在执行层面的功效大打折扣。

2 城乡社会保障财政体制改革原则

2.1 兼顾原则

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兼顾城乡发展的系统化工程, 想要推进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 就不能只顾城市奋进, 而放弃乡村发展。因此要面对现今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现状, 从财政投入方面, 应有以下三个方案:首先, 乡村方面, 增加对乡村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提高基础补助水平, 缩小城乡差距;其次, 城乡方面, 增加乡村养老、医疗和社会救助基建的财政投入;再次, 财政方面, 优化财政结构, 注重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和支出公平。

2.2 可持续原则

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基础还是政府的财政收入, 因此要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平稳发展, 就是要保证政府财政的持续支持。与此同时, 各级政府也当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减少杂项支出, 提高绩效考核标准, 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 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集中原则

忽略城市与乡村各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个性”,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在民生建设方面有着统一的“共性”。民生保障领域的建设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统一方向, 因此当集中财政资源, 首先发展民生保障领域如医疗、养老、社会救助基建等领域。

3 城乡社会保障财政体制改革建议

(1) 增加乡村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差距, 本质上就是财政投入不均衡导致。因此要对城乡社会保障财政体制改革, 首先就是要改变城乡的财政投入比例。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总量的同时, 增加对乡村的财政投入, 使得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由自给自足像政府主导转变, 逐步增加政府在乡村保障财政体系中的比例, 形成固定的财政拨款和补贴增长机制。同时设立对贫困地区的专项扶持机制, 缩小城乡差距。

(2) 事权与财权分离。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本质是政府财政的投入, 因此要想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就必须要使社会保障财政责任与分税制财政分级负责制相统一起来, 明确地将城乡社会保障财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两大模块:首先, 由中央政府负责。自然灾害救助、社会救助、民政福利、社会安抚的财政拨款与组织实施;其次由地方政府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地方性公共基建项目建设项目的财政拨款与建设。

(3) 优化分工, 保证效果。社会保障体系由于体量大, 范围广, 其财政支出结构存在明显的混乱。不同项目支出之间的界限不明, 财务杂糅, 使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要合理界定不同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项目分工, 优化社会保障财力的投向。对不同保障对象和功能重新划分, 对同一性质的财务支出项目统一整合。集中财力投入城乡居民的民生保障领域, 加大对养老、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并调整结构, 增加对贫困地区和弱势人群的财政投入, 减小城乡差距。

(4) 优化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是要建议独立的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将社会保障资金、社会保障项目从政府的财政预算中独立出来, 其体系的收支全部优化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与政府的其他预算严格分离, 由独立部门进行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从而提高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

4 结语

综合上诉, 城乡统筹下我国社会保障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是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增加对社会保障建设的管理, 从而提高人民的社会质量。所以在此基础上, 要建立完善的财政体制,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 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职能, 合理利用资金,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结合我国财政体制的特点和状况的前提下, 建设有效的社会保障财政体制。

摘要:城乡统筹下社会保障体制的稳定, 需要依靠财政的资源投入。但由于我国特殊的二元化国情,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程度严重失衡。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下, 财政“先城市后农村”与“轻农村重城市”的差别化投入, 更加重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差距。因此, 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想要稳定而快速地发展, 就不能缺少社会保障公共财政投入的重新分配以及从支出结构与各级政府的财政分担机制的重新调整, 从而通过财政投入的调整, 来重新协调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平稳同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协调发展,财政投入分配,支出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 孙殿明.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 2014.

[2] 杨润星.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思考[J].南方论刊, 2014 (4) .

[3] 温树忠.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研究——“民生财政”的框架构建[D].内蒙古大学, 2015.

[4] 叶响裙.社会保障建设与公共财政转型[J].中国国情国力, 2014 (8) .

[5] 宋昭.中国体制转型下社会保障建设——基于政府责任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4 (5) .

上一篇: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足下垂的护理措施探讨下一篇:高职和普高教育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