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2022-07-28

第一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

汪成明

肩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重任,作为省委机关报的属性决定了浙江日报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办报宗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如果党报仅仅依靠先天的政治优势,是无法成为读者依赖的报纸。近年来,浙江日报正视竞争,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创新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方式,不仅使报纸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并反过来影响网络媒体,成为党报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的典范。

紧盯网络热点形成良性互动

相对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新优势外,网络媒体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容易造成公众的误解并引发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渴望。与网络相比,作为党报的浙江日报在传播手段,信息量、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虽落后于网络,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肩负着引领舆论的重要职责,有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优秀新闻人才和实力强大的采编队伍,并且在长期舆论监督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尤其是作为时政报道的政治新闻部的记者。对当下网络舆论中哪些要大声疾呼,哪些要淡化处理,哪些要跟进“加热”,哪些要及时“降温”,都会迅速全盘考虑,精心策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推进舆论监督的效果。

2009年12月初,一条有关路桥农民工讨薪不成反被无良老板雇凶刺伤生殖器的恶性事件,事发在年关之际,加上无良老板被网友人肉搜索后的疑似较强的社会背景,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疯狂跟贴。在看到相关信息后,本报即指派我赴路桥调查此事,并于当天就刊发了《台州路桥星座美食城门口上演不该发生的一幕:讨薪起争执出门遭刀捅》的连续报道,对整个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当地警方也迅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于次日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百姓称快,网友直呼给力,不仅平息了网上的怒火,也显示了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原事实真相引领舆论导向

充分尊重读者的知情权,确保读者对信息的掌握,是党报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封锁突发事件等“负面信息”已成为不可能。以往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报道的一些“惯例”,在舆论语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不仅伤害了读者的知情权,而且伤害了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如瓮安事件,因为读者不能从正常的、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就难免猜测、打听小道消息,各种流言到处传扬,甚至引起社会恐慌。群众不满,党报的舆论引导力、舆论监督更无从谈起。信息时代,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刻决不能失语,要把信息及时传给读者,让读者知道真相,要把握“话语权”,把握舆论主动权,制止不良传闻,疏导读者情绪,在工作上赢得主动。

前不久,法国一家电视台记者找到我,要求采访两年前轰动全国的杭州富家子弟胡斌飙车案引发的“70码”事件,虽然我婉言谢绝了此次采访,但对于远在法国的同

行,在此案两周年之际,千里迢迢专程来采访我感到不可理解,而他们的解释是,在两年前的舆论旋涡中,作为浙江最权威媒体的浙报发声,不仅有力而且一针见血,客观、公正的报道,迅速推动舆论的转向,并让整个事件朝着有利于公正、公平解决的途径演进。

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党报不仅要敢于发声,而且要善于发声,引导舆论,平息社会对事件公平公正解决的心理期盼,这不但满足了读者的知情权,也充分发挥了党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避免了谣言和虚假信息。

监督推动发展帮忙决不添乱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虽然重要,但有时也很无奈。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因此,要想舆论监督报道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在选好内容,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导重视正要着手解决或可以解决的结合点上做文章,注重用事实说话,做到无懈可击,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

一直以来,温台两地传统的丧葬风俗浓厚,厚葬风俗日盛,并成为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而随着一条高速公路的开路,温台两地沿高速的青山白化现象已经成为一道难题,如果没有外力推动,当地干部对动百姓祖坟的事,轻易谁也不敢动手。2005年9月8日本报二版头条位置刊发我采写的《温州公路沿线“青山白化”触目》一文,立即引起了温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天即对此事做出重要批示,并把本报报道以明传电报形式下发到温州各市(县、区),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启动。事隔多年后,温州有识之士对于本报报道所引发的巨大效力,仍表示由衷的钦佩,并称本报是推动当地文明殡葬重要推手。

党报要搞好舆论监督需要政府支持,政府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也需要借助党报舆论监督来推动。党报发挥好这个优势,既能确保舆论监督不出偏差,又能较快得到领导和政府的重视,有效地解决问题。对解决好的,还可以跟进正面报道。本报此后还对透过宁海县乱坟岗冶理的先进经验,对我省十年“治”坟,从乱坟岗“刨”出八万亩“黄金地” 进行了全面解读,使整个系列报道成为指导我省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的重要推手,不全面推动了该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但对解决不到位的,促其加大力度尽快解决,对能解决而不解决的,继续跟踪报道促其解决问题。例如,读者举报仙居干部大面积涉赌,记者对此进行了明察暗访,在当地解决不力的情况下,以内参形式刊发了此稿,并引起省领导的重视,当地迅速处理了此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现当今,我省不少地方领导已经善于将浙报的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改进工作、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其开明的姿态,反映了新形势下我省基层官员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正在得到不断提升。

现场亲历亲为客观把握尺度

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给政府给社会出难题,而是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究方法、充满善意、出于公心,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坚决把好关,把好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切实做到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 做到帮忙不添乱,曝光不炒作,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

无论是我们报道的永嘉《入党标准量化之争》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批示,还是被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批示的诸暨《村民入党先“捐款”》等涉及基层党组织曲解党章程,违规发展农村党员的报道,都是在记者亲历现场,深入采访后得出的结果,因为贴近,所以真实。见报后能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打造高素质队伍自觉接受监督

党报记者用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保证读者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鼓与呼。然而新闻队伍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有极少数人违背闻职业道德,唯利是图,以舆论监督为名敲诈勒索、收“红包”、收“封口费”。

党报是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工具,浙报政治新闻部在着力打造强势舆论监督品牌的同时,更注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报新闻工作者队伍,通过思想教育和领导的身体力行,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侵蚀,无论是否在进行批评报道,始终都应该处在社会的监督中,尤其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更摆正记者的位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媒体是社会的良知,而良知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血液。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压力前所未有,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其作用也更加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上曾经强调,媒体要在搞好舆论监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而此前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更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上述的一切,都为作为党报的浙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使我们在监督时,腰杆变得更真、更有劲。

(作者单位:浙江老年报专刊部主任、原浙江日报政治新闻部主任记者)

舆论监督报道

戴着镣铐跳舞。加强舆论监督类报道,做到事实准确、监督有力,效果明显,提高党报的战斗力,抓住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建设性地监督,推动那些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二篇:政府和媒体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今天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借助网络,尽管很多人坚信,目前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是,大家更坚信,无论个体通过麦克风发出的声音如何嘹亮,他也无法替代新闻媒体的价值。毕竟,新闻媒体兼具汇集舆论和引导舆论的能力,而这一点,是任何个体都不能实现的。尤其是在引导舆论方面,无论从权威性还是专业性,新闻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介都无法替代的。

作为X网,毫无疑问,我们的权威性绝不仅仅停留在“ ”这一口号上。在引导舆论方面,X网不仅在政治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专业素养上,也能够始终保持严谨练达,坦荡慎独。也正因如此,X网能够在舆论引导方面能坚守大局,又能赢得网友信赖,在很多新闻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价值。概括起来,在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先发制人,争取信息的第一发布权,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从传播心理学来看,受众对新闻的知情权上,存在“第一印象”效应,即先入为主效应,对事件的第一个报道往往最具影响力。因为无论什么声音当它第一时间占据了人们的脑海,不管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后面想再用新的声音去覆盖它都是非常难的事情。

而且,在多次采访报道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一点,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是主动与被动的分界线。无论是从早前“杞县钴60辐射谣言造成恐慌”汲取的教训,还是从新近“郑东新区为何不是鬼城”报道中积累的经验,我们都深刻的体会到,新闻媒体一定要抢占第一落点,树立“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理念。

然而,有些时候很多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没有形成热点之前,由于媒体不具备了解事实的强制力。所以,媒体通常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了解详细情况,这就要求各宣传部门也应强化主动意识,能够起到第一时间建立沟通协调的应急机制,甚至迅速担当起信息发布人的责任。一旦信息公开不及时,政府的声音就不能主动在第一时间传播,让谣传跑到真实信息前面,致使后果难难以控制。

其次,未雨绸缪,要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奠定引导舆论的基础。

一般来说,重大突发事件通常都会形成热点问题,而相关的信息也会在很短时间内呈几何速度增长,舆论的关注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散射状,即由最初的单一表象议题向多点的深层的议题扩张。

当一起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在最初阶段不分主次地把所有的问题都呈现出来,不分阶段地加以引导,最终将造成局面的不可控性。另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重大影响不难预料,而“小事件”的破坏力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事件处置主体和新闻媒体容易思想麻痹,反映迟钝,举措失当。因此,要加强从事件

主体、事件性质、舆论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研判。这就需要政府和媒体全面监测舆情,研究分析热点问题发展演化的可能趋势和特点,寻找合理的对策和疏导办法,从而有效化解负面公共舆论影响。

同时,政府和媒体还要掌控舆论引导的重点和节奏,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既要稳妥有序,又要对公众进行动态引导。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突发事件形成热点问题后,通常就是考验政府和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虽然它不能决定人们对事件的意见和具体看法,但是通过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确实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关注那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政府和媒体除了需要全面监测舆情,掌握境内外各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事件以及处置工作的反应,实施高密度舆情监测外,平时就要组建一个包括资深新闻人士在内的舆情分析团队。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集合力量,共同进行舆情研判,并准确把握媒体和公众的疑问,确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内容、时机和节奏,使每次新闻发布能够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疑问,形成政府与受众良性互动的局面。对舆情收集和研判要伴随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始终,根据舆情制定新闻发布策略,通过新闻发布引导舆论,进而改变舆情。

最后,以人为本,政府和媒体要多一些人文关怀,树立舆论引导的权威。

舆论一定程度上是民意、民心的“晴雨表”。社会舆论充分反映了民声、民意、民智,对此绝不可因其不“悦耳”而低估、漠视、抵触。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多一些人文关怀,尊重公众的智商和情感,而不能满足于对公众进行生硬的灌输式传播,甚至习惯于通过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封”、“堵”、“压”等)对付公众舆论,殊不知如此做法有时会适得其反。

当然,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一味顺从。政府和媒体在舆论引导的主旨上,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在报道此类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客观、准确、充分、到位,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迎合流言,一味挑逗公众的情绪,这才是真的以人为本。

在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有些媒体为了自身利益和所谓的新闻性,有意形成一些对立矛盾,以吸引更多的眼球,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期的。

突发性事件和热点问题是对媒体道德操守的一种检验。通常突发事件会伴随一些灾难性的后果,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但在报道的出发点上,用彰显人文关怀的新闻导向来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一定会与以善意为出发点的社会舆论导向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公众舆论氛围,促使公共舆论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促使事件的处理向民心所向的方向转化,而政府和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将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得到提升。

第三篇:浅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11传媒学院 新闻二班 赵敏 2011415436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各阶层实现了网上平等对话。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

新媒体日益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公众通过网络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就社会热点问题、公共话题发表评论和意见,有力地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与存在方式,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传播对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应积极回应,迅速澄清事件真相,稳定网民情绪。网络舆论热点,特别是公共突发事件形成后,必须密切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在官方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公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不给虚假不实之词有可乘之机。

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可以更容易“群”聚,聚集到专门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所建的网上虚拟社区。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的各种社群也建立了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社群。这些社群通过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互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公众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因而能够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从而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而这些也要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遵从新闻事件的本质,积极贯彻正确的思想,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深层次意义,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此外,要在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搭建政府与网民迅速、高效沟通的有效平台。这样不但使公民高效参政议政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尽快向网民公布政府信息,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

建设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加强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建设,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要发挥好新闻舆论在反映和表达民意,以及进行社会监督和社会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应当将网上舆论引导与整个社会舆论引导立体的结合起来,增强营造和改善舆论环境的能力,提高舆论宣传的艺术和水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舆论主动仗。面对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通过正确引导,才有利于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不仅为党和政府提升了执政能力,同时也成为我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社会治理环境,将成为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为此随着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面对新媒体时代引发的信息风暴和舆论危机,不管在任何传播环境下,作为治理者,都要承担起最重要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角色。都要从多角度去引导舆论的传播,让事实抵制谣言,让群众掌握真理,让社会变得更加健康、和谐。

第四篇: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路径探析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从“我们听你说”转向“我们都在说”, 公民的话语权有了极为广阔的释放空间,社会舆论空前繁盛。加之新媒体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开放性强等新特点,舆论形态显得十分复杂。正确把握舆论态势和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舆论氛围,是新闻媒体承载的重要使命。

广播电视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成为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播媒介多、信息传播快、舆论影响广、突发事件多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应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根据新形势、新需要,积极调整战略,有力地表达和反映舆论,有效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一、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及现状分析

广电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舆论引导的排头兵作用。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已经形成以时政新闻节目、舆论监督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为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舆论引导格局。其中,时政新闻节目是形成主流舆论导向的主体。河北电视台的《河北新闻联播》、河北电台的《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北方快车》等综合性新闻和深度报道节目是重要新闻的集散地,是广电媒体中最权威的信息源,强大的公信力使其成为主流舆论的风向标。在此基础上,舆论监督类节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聚焦重大新闻事件和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多面切入、深刻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通达社情民意,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等舆论监督类节目已经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节目。此外,民生新闻节目是近些年风生水起的新闻节目形态,它顺应了广大群众的需求,也是新闻媒体汇聚民意、凝聚舆论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北电视台的《“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小吴帮忙》等节目关注百姓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已经成为很多群众的知心朋友,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影响力。

总体来看,河北省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现状表现为:

(一)一些品牌节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的品牌新闻节目越来越多,这些节目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如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等,这些龙头节目在舆论引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重大新闻报道迅速及时,导向正确

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广播电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做到了迅速、公开、透明,应对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河北省广电媒体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传播中,也积极应对,不断总结探索新经验。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暴雪事件以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事件和主题报道中,广电媒体深入一线挖真相,通过大量真实、生动、权威的报道有效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需进一步重视舆论引导规律,提高舆论引导效果

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接收终端等新媒体的发展,社会语境的开放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范围的国际性和舆论环境的复杂性等变化随之而来,这对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个中不足也愈加凸显。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广电新闻节目(栏目)忽视新闻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和受众的主体性,引导方式单

一、呆板、缺乏引导艺术;广电媒体在重视开发新闻节目(栏目)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忽略非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舆论引导效果有待提高。

二、制约舆论引导实效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忽视新闻舆论引导规律,舆论引导模式化、单一化

当前,媒体处在一个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需求日益多元。河北省广电媒体也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改版。河北卫视继2007年推出“快乐家+家”的全新频道定位后,2010年又再度升级,以“和谐社会,快乐家庭”为主旨,推出我国第一个“快乐家庭频道”,并打出“品牌全国化”的口号,节目更加时尚、品牌栏目更加突出。

虽然广播电视媒体都在精办节目,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但仍存在忽视舆论引导规律的问题,表现为新闻报道模式僵化,尤其是时政新闻、会议新闻还难逃窠臼,面孔生硬,亲和力不足,难以吸引受众。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认识上的误区。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舆论形成、运动的规律。有的媒体误将新闻舆论引导等同于宣传,将舆论引导的主体片面化为政府与媒体一方,而忽略了广大受众。殊不知舆论作为一种公众意见的集合,是公众对特定事态的公开评价及其多数人的一致性的意见。舆论的形成绝不是单靠意识和观念的灌输,而是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以呈现的。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如果新闻媒体与公众舆论是“两张皮”,对于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媒体“顾左右而言他”,不主动触及,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

(二)舆论监督力度弱化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转型期种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日渐突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进入新世纪,网络等新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自2007年以来,重庆“最牛钉子户”、厦门PX项目、山西娄烦矿难、深圳“高官涉嫌酒店猥亵女童”等影响中国宪政进程的重大事件,无一不是源起于网络媒体。与此相反,传统媒体却在后面扮演着亦步亦趋的跟随者。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主体地位缺失以及监督阻力大等问题,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范围窄、力度小、数量少的弱化趋势。

河北广播电视媒体一贯重视舆论监督,以《阳光热线》为代表的一批舆论监督节目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同类节目的领跑者。但是,不可否认,近年来,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弱化。河北卫视现有四档新闻类节目,却没有一个是专门的舆论监督类节目。河北电台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也仅有《阳光热线》一枝独秀。除了舆论监督类节目(栏目)数量较少以外,还存在回避敏感问题,批评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三)传播模式缺乏互动,引导方式及平台亟待创新优化

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舆论引导方式是否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新闻传媒,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利于形成集中统一的舆论环境。但在当前思想观念解放、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公民参政意识普遍增强的氛围下,有些旧有的传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广大受众的需求。由此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是,公众难以以平等的地位,多元、公开而理性地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舆论引导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此外,舆论引导媒介平台有待融合。目前,新媒体迅速占领了舆论传播的新阵地,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河北广电媒体在建设舆论引导传统平台的同时,对新媒体传播平台重视不够。虽然很多电台和电视台都已经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开辟了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网络广播、户外屏媒体等传播平台,但其舆论影响力还较弱。导致广电传统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的“两张皮”,使受众舆论与政府、媒介舆论无法顺利对接。因此,增强河北省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一步融合新媒体,打造新旧媒体联合互动的平台。

三、新形势下提高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必需牢固坚守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责。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传播生态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传统的办台理念受到很大冲击。巩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必须更新理念,树立舆论引导的全局观念,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热点主动引导,针对热点深入引导。

(二)尊重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规律,扬长避短,改进舆论引导方式

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在新时期呈现出三个新规律:第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具有较强的舆论传播力。在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中,广电媒体以独有的传播优势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主力作用。第二,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趋势使舆论传播形态、舆论引导方式多元化。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进入实质攻坚阶段,广播电视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都成立了广播电视台,河北省石家庄、邢台、衡水、唐山等市也组建了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使节目形态更加丰富,舆论引导内容和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变化。第三,新媒体加速了媒介融合,改变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目前,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受众对信息可以进行选择性订制和接收,并自主便捷地互动参与。

受众群体广泛是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先天优势。电视长期以来占据第一媒体的强势地位,广播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后,以分众化传播为契机,目前也已经走向复兴。通俗化、现场感强不仅是广播电视最大的传播特点,也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大众娱乐化的文化诉求。因此,提高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关键在于充分把握自身的新闻传播规律,扬长避短,突出广播电视直观、生动、富于表现力的传播优势,在增强互动性、提高服务性、打造亲和力上做足功课。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受众市场的不断细分,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已经逐步形成了小众化、专业化的传播格局。相应地,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也应适应传播模式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宣传引导。

(三)以全面、及时、准确、公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增强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

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决定着舆论引导效果。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一些媒体心态浮躁,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新闻报道只求哄动效应,忽视真实性,造成假新闻层出不穷。加之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传播源的信息传播,由于传播过程的开放性和强大传播影响力,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信息传播强势,造成舆论失控的局面。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利用自身完善的传播结构,严格把关,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信息传播中做到全面、有序,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提升舆论影响力。

(四)以品牌新闻节目(栏目)为龙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舆论引导高地

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品牌节目的传播优势。目前,河北已有一些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广电节目,它们是提升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龙头和抓手。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节目在资金、人才、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将节目办精办细。第一,注重选题策划,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专题做深做实。重要政策和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聚焦点,集中体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广电媒体应加强此类报道的策划,关注百姓的利益诉求,以本土化、贴近性为目标,解读大政方针,真实、全面、公正地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使舆论导向深入人心。第二,深入实际,洞察社会舆情。当前,我国正进入群众言论勃兴时期,公众舆论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关注群众言论,根据社会舆情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第三,以亲民报道革新时政新闻。在时政新闻报中要增加民生新闻的比重,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变严肃、呆板、生硬的“播”新闻为活动、生动、平和的“说”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五)以优质非新闻节目为补充,丰富舆论引导内涵

舆论引导不仅是政治引导,还包含思想引导、价值引导、行为引导、文化引导等。在新闻传播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不仅新闻、社教类节目承载着舆论引导重任,综艺、娱乐等非新闻节目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如果新闻节目里刚刚宣传了主流价值观,而在综艺节目中却大大鼓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仅自相矛盾,形不成舆论引导合力,更有损媒体形象。从低俗化的娱乐选秀节目、张悟本事件,到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娱乐节目屡屡暴出的不和谐音广受诟病,如何在娱乐节目中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媒体必须直面的严肃课题。

发挥非新闻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河北广电节目中有大量综艺娱乐节目,比如《综艺传奇》、《激情大冲关》、《大地欢歌》等,提高节目的舆论引导力除了注重形式上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外,还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重视节目中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取向;二是注入文化内涵——文化是综艺娱乐节目的长久生命力,文化的浸润性不仅能提高节目品位,彰显地方特色,还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舆论引导作用;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学习借鉴优秀节目成功经验的同时,要根据本地受众需求进行“嫁接”,同类节目要有差异化定位,切忌盲目模仿。

(六)以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依托,增强舆论引导的创造力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目前,河北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偏低、高端人才较少、复合型创新人才稀缺等问题。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培养专家型、学者型和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方向。优化广播电视新闻队伍的关键在于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新闻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舆论引导的多维传播与互动

1.广电区域内及跨区域整合资源,构建多维舆论引导格局。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为区域内的广电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集中人才、资金,充分发挥品牌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优质节目的社会效益。除了区域内的合作,不同地区间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可以形成合作联盟,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报道中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实现集约化的信息传播。目前,河北已经成立了河北广播联盟,遍布全省的记者网络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提供新鲜、生动的现场报道,有效提升了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广播与电视应在机构整合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完善合作机制,实现全方位的多维传播格局。

2.加强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传播时效强、内容生动、便于互动等特点与新媒体有着极强的融合力。广播电视向网络等新媒体领域扩展,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这是提高广播电视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渠道。河北广电媒体目前已经开始了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河北电台的新媒体广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开创了与户外屏媒体合作,发展可视广播的先河。河北移动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目前新旧媒体的融合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应根据不同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传播特点,对新闻内容进行精细化加工,通过融合共通的全媒体传播,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优组合。

本文章由内蒙古牛皮癣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五篇: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的舆论引导

由于时效性的要求,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方面优势凸显。湖州在线新闻网通过数起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对网络媒体如何在“第一时间”开展舆论引导进行了探索。 “第一时间”是互联网时代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做好新闻报道的要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出,发生公共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的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湖州在线新闻网的实践表明,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开展舆论引导,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时间报道事件

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是突发性、无法事先预知、无法事先准备。而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最希望第一时间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进展情况怎样。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时效性显得十分重要。强调在第一时间发布经过认定的准确信息,已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各类媒体视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共同取向。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着重把握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时间接近信源。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首先是事发现场。接近信源,深入现场,是获取真实信息的前提。经过多年筹划建设,湖州在线已通过加入湖州市110社会救助联动机制、聘请100多名社会网络观察员和网络通讯员等办法建立了几乎覆盖所有突发事件领域的线索的资源网。正是因为编织了这张强大的信息网,才使得在线具备了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在2005年“10·8”特大交通事故,2006年“9·14”和“10·21”两次火灾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接近突发现场,作出反应。

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真相。回顾湖州在线的实践,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网民知情权的同时,都比较成功地抢占了舆论先机,掌握了网上话语权,及时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今年2月21日,网民报料:凌晨3时41分南浔一民房发生火灾。湖州在线上午迅速刊发《南浔区练市镇一民房发生火灾事故》,随后又刊发了《南浔区练市镇民房火灾事故最新进展》的跟踪报道,尤其对死伤人数做了准确报道。此后,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等都采用了此稿件。次日,香港星岛日报、联合早报网、多维新闻网等转载此稿或以此稿为素材做了客观报道,并未加以炒作。由于报道及时,湖州当地的论坛虽在事发当天就有些议论,但整体舆情比较平稳,且很快趋于平复。

统揽全局,把握报道时机。在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并不等于对所有突发事件的报道都无条件地追求时效,而应当从全局利益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慎重对待。2006年2月10日,有人反映,湖州红欧新型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违法排污,污水流入城北自来水厂取水流域。我们当天就联系市环保部门取水样进行污染情况监测。考虑到水样监测需要数天的时间,过早发布化工排污信息,可能引起市民恐慌。在了解到污水没有直接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湖州在线没有抢发消息。直到14日,一位网民在湖州论坛发布“湖州饮用水水质出现问题”的帖子,城北水厂供水区凤凰街道出现部分居民上超市抢购桶装饮用水时,湖州在线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迅速发出《我市查处一起违法排污事件——市环保局负责人就此事答记者问》、《市区自来水水质安全 供水正常 市民可放心饮用》等稿件,并通过湖州论坛发布市环保部门的水样监测结果,以事实回应流言。 第一时间引导舆论

在突发事件中,舆论导向显得尤为重要。在突发事件中要及时澄清谣言,引导舆论,使网民的言论更加理性。

启动应对机制,保障媒体公信力。突发事件一旦成为网络关注焦点,对其的报道往往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度大等特点。网络媒体要想起“社会安全阀”作用,就要在事件发生后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做到以快制胜。

每当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湖州在线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成员立即到位,由总编辑直接领导,分管副总编辑协助指挥。根据事态情况,或者集中到单位办公,或者建立网络工作联系方式。具体做到五个迅速到位:一是记者迅速赶到突发现场。二是编辑迅速整合本地化资讯,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网友之间信息的互相畅通,获取最新情况。三是迅速联系各类媒体,一旦核实,立即发出消息,保证资讯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四是迅速搭建“专题”报道架构,有条件的做成网页专题,没条件的也要做成专题新闻集纳,方便网友集中便捷查阅。五是技术必须配合,尤其是应对因访问量突增而出现的服务器、数据库宕机事件。

监控网上舆情,对舆论因势利导。湖州在线在第一时间监控网络舆情时,始终坚持分类处理、堵疏并重的原则。分类处理,就是对网民的正确舆论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对网民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而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流言、传闻,及时予以澄清。在内容把握上,分成“有益”、“无害”、“有害”三个层次,区别对待,分层管理。这样做,既为网民提供了网上言论的必要空间,又对重要、敏感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堵疏并重,首先是疏,就是组织网络评论员队伍用网络语言,与一些认识模糊而言辞诚恳的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帮助网民形成正确认识,营造和谐网络舆论。比如2008年6月21日,网民发帖《中考成绩出现大问题了》,不少网民反映中考查分成绩前后不一致,中考查分系统甚至一度关闭,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一时间,网上各种猜测、臆想纷至沓来。我们立即联系了市教育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在论坛公布了事情经过:是中考总分成绩计算过程中计算机在汇总时出现了失误。平息了网民们的焦虑情绪。

抢占舆论制高点,准确客观发布新闻。突发事件中,最怕的就是发表的随意性。对突发事件的评论一般不是空穴来风,不能忽视,更不能无视。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只有用事实真相说话,用有效的信息去引导,才能更好地解决好突发公共事件。2006年9月14日、10月21日,吴兴区织里镇先后发生两次重特大火灾事故,湖州在线都在第一时间率先发布火灾快讯。“10·21”火灾后,湖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织里童装生产、仓储、住宿“三合一”企业进行彻底整治。湖州在线又派出骨干记者积极参与整治宣传报道小组,与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一同在织里镇政府大楼内办公,了解整治进展、掌握领导意图,率先发布了《吴兴区委、区政府关于对织里“三合一”企业停业整治的通告》、《织里童装企业全面停业整改》等权威信息,先后发布消息、评论100多条,为引导网上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时间提供服务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舆论不是单单我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

做好交流沟通。在突发事件中使用互动功能,第一时间为网民提供、搭建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发地震。灾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湖州市民牵挂灾民,湖州的帐篷企业更是加足马力生产,积极支援灾区。湖州在线发挥互动优势,通过论坛、留言版等形式把广大网民的爱心传递出去。湖州在线启动论坛置顶功能,组织志愿者开展“紧急行动 支援灾区帐篷生产第一线”、“献出爱心 捐赠善款”、“自愿哀悼大平台”等活动,掀起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网络舆论高潮。

搭建“爱的桥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服务工作,体现出搭建“爱的桥梁”的作用。2008年初连续发生的强降雪,在湖州市形成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雪灾,其持续时间之长、雪量之大、危害之重,均创50年之最,这也使湖州成为浙江省受灾情况最严重的地方。湖州在线开辟互动专题、开设互动专栏,及时疏导网民的情绪。同时,积极为群众送温暖,组织 “真情满人间——温暖冬日”捐衣送温暖等活动发动网友捐衣,组织网站员工和广大网友为车站滞留旅客送姜茶。在网上发出“各家自扫门前雪,携手清扫无主雪”的倡议,积极开展 “我为阿婆带把菜”关爱老人活动,号召广大网民参与“爱心黄手帕”私家车带人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爱心接力”的力量。面对灾害天气,许多网民在留言板提供的好建议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基础。■

上一篇:资料安化黑茶起源下一篇:租赁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