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引导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新闻舆论引导范文

新闻播音——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播音主持之新闻稿件播读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合肥播音主持培训——安徽艺术人生艺考培训中心提醒大家在艺考中的指定稿件播读,即新闻稿件播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广播电视宣传争分夺秒,播音员拿到稿件后,要十分关注稿件传达的新闻事实,一边了解所发生的事,一边立即对它进行分析、判断,随之产生自己对它的看法和评价,然后迅速调动自己的情感,确立情感基调。这里的"情"是指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代表党和政府的思想感情,不能过于情感丰富,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

(二)适度把握情感的运用节奏

针对不同稿件,用真心、动真情。不管稿件属于什么类型,播音员都应有发自内心的或喜悦或悲伤,或热诚或气愤的情感,只不过这些情感在表达时寓于对事实本来面目的叙述之中,是含蓄概括的。情感一定要运用得恰当、正确、有分寸,要在客观、公正的基调下表露出来。

协调个体与总体的关系,适度用"情".一条新闻的基调必须融合在整个新闻节目中,局部必须服从于整体,而不能使感情基调飘忽不定。播音员的"情"应是在规定的基调下有所变化,而不是大起大落。

——改编自中国播音网

第二篇:党报记者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摘要】2月19日,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党报工作者要从工作全局出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大群体,转作风改文风,察实情说实话;同时,不断开拓大视野,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推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党报;记者;舆论引导

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精准有力地明确了新闻工作的导向、定位、作用和要求。

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将这些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握大方向、贴近大群体、开拓大视野。从工作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工作定位,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把握大方向从全局出发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把握大方向,就是要有工作全局视角,牢牢把握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好党的政策,是党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对“双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码。随着创业创新政策环境的优化,我省创新主体不断涌现,全社会创新创业蔚然成风。为了宣传好“双创”工作,2015年7月底,记者冒着酷暑奔赴我省经济活力旺盛的皖江地区,深入马鞍山、芜湖、安庆、潜山等地多家创新型企业,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在采访了3个沿江城市的6家初创企业之后,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获取了第一手、最新鲜的创客故事。2015年8月10日,《安徽日报》9版刊登了《“创客”是怎么炼成的》一稿。稿件以动态的视角观察马鞍山、芜湖等地城乡创业者从初创到企业走上正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展现创客群体“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互联网+”时代下迸发的创意和锐意进取。报道生动反映出创客们完整清晰的创业路径,并展现了我省“双创”工作的政策亮点以及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2016年年初,《安徽日报》推出“聚焦2016年经济工作”系列报道。围绕着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布局、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8个方面的2016年我省经济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解读。报道通过采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并结合实际,对我省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站位高、内容实,充分体现了党报服务大局的意识。

从全局出发做好新闻报道,不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锤炼文字,增强报道的吸引力,讲好安徽故事。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城镇化战略部署,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省,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何生动形象的展示城镇化给进城农民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也显现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精心谋划,在2015年3月2日头版刊发《三代农民工的城市梦》,后陆续推出“农民工进城”系列报道。在当时我省刚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的大背景下,这组报道踩准了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再返城的节点,派出记者深入到合肥、宿州等几十个工地、厂区采访,反映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系列报道折射出我省城镇化波澜壮阔的进程,生动反映农业人口在融入城市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同时,还就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贴近大群体转作风改文风倾听群众心声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新闻的思想、温度、品质的背后,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情怀。有情怀的记者才能写有温度的新闻,讲出有灵魂的故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要求新闻工作者转作风改文风。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既要把党的政策传达给群众,也要将群众的工作生活状态,特别是社会中有代表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出来,传达社情民意。安徽日报的“记者走江淮”栏目,就是一个接地气的好栏目,传导着暖人的新闻温度。栏目的稿件都是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的鲜活故事,“视角”下移,现场感强,带着泥土的清香和写作者的情感,读来亲切、感人。写作《良种加良法调优结构降成本》一稿时,记者在春耕生产前夕奔赴庐江县,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多家种粮大户和企业,及时反映了今年春耕生产的新动态。

调研式报道,主要是聚焦当前社会热点、难题问题,通过扎实深入地采访,挖掘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舆论,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2016年2月23日《安徽日报》刊登的《渴望城市能接纳我们》,就是记者连续几天奔波于多家人才市场,最终成功采写的稿件。采访中,记者走近不同诉求的求职者,坦承地与他们深度交流,有时遭到拒绝也不气馁,采访数十人,终于提炼出跳槽提升自身技能、返乡就业却专业不对口、看重薪酬更看重生活品质、积累工作经验后再创业等不同类型的求职故事,从而立体地呈现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新鲜形象,升华了主题:他们比父辈们有着更宏大而执着的职业梦想,期待更广阔的“新世界”,渴望城市的接纳。稿件中呈现出的求职者细腻情感、纠结心态,真实动人。这一切都与贴近群众、扎实采访分不开。

开拓大视野立意高远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还需要记者不断开拓视野。好的新闻作品,可以从小切口切入主题,但要立意高远,以小见大。虽然报道的是平凡人的小故事,但主旨却在于服务安徽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新闻报道记录时代风云、烘托时代背景;通过采写小故事展现时代大气象,引领人们在鲜活的故事中感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向心力和奋斗的动力。

《安徽日报》2015年12月24日见报的《带田入股,收获“红利”――全省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调查》,就是记者抓住了我省启动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这一新闻,走访了六安市、肥西县多家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与社员、合作社负责人“唠家常”而写成的。听农民盘点带田入股的一年分红、在合作社如何有了话语权,也记录下他们“入股万一经营亏损了咋办”的担忧。稿件虽然从小处落笔、描写了很多细节,叙述了一些农家“小事”,但却剖析了农户带田入股的“重要现象”,主旨宏大。为了回应采访中遇到一些问题,记者还采访了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三农”问题专家,使稿件更加丰满,视角更加多元。

《安徽日报》3月21日见报的《“菜花经济”如何延伸产业链》也是一篇以小见大的稿件。记者前往绩溪县采访,将目光对准了春季盛开的油菜花。在农村随处可见的油菜花,并不是什么奇花异草,如果不是因为连片生长带来的观赏效应,恐怕也不甚起眼。然而,就从皖南农村常见的小小油菜花中,记者却看到了长长的产业链。在绩溪县,油菜花带动了休闲旅游,当地也围绕油菜花进行了一系列深加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访。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油菜花带动了旅游业,但花期短暂,当地基础设施仍有待加强;从经济价值来看,当地围绕油菜花开发蜂蜜、有机菜籽油等相关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种植情况来看,尽管油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由于种植起来颇费人工,农村人手也不够,种植面积自然减少。记者不仅记录下油菜花产业的现状、追问缘由,并采访当地有关部门人士,为延长菜花产业链“出谋划策”。由此可见,小切口的稿件通常更“接地气”,行文活泼,细节丰富,但更重要的是从现象中挖掘、提炼出更深刻的意义,这就需要记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思考、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振武.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3-21.

第三篇: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新闻舆论引导和新闻舆

论监督的关系

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新闻作用中两个不同的概念,辨清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能更有利于我们正确掌握和运用舆论监督的职能。

舆论引导是指媒体运用发表的新闻事实及言论,影响改变公众的思想行为,从而达到促使他们朝媒体所期望的方向进行自我调整的目的。舆论引导是我国媒体的基本任务之一。

舆论监督,一般是指公众通过媒体,对某一错误事件(行为)进行批评,以达到公正的处理和得到改正的目的。

两者在新闻真实性方面有着颇为严格的相同之处;对舆情的调查、分析是舆论引导的起点,也是舆论监督的起点;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必须善待作为引导对象的媒体受众(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的身份,尊重其知情权等民主权利,实施舆论监督,则必须善待作为监督行为的主体的受众(人民群众);两者在体现党的意志方面有着一致性。 这一点在2009年中沸沸扬扬的大事——三鹿奶粉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随后各地相继出现相应症状的患婴,这件事在引起卫生部高度重视的同时也使得许多主流媒体开始进行披露和报道。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9月1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带领有关司局领导及专家飞抵兰州,针对我省有关三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展开专题调研。

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

在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合理发挥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三鹿奶粉事件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极大程度上尊重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使具有监督权利的人民群众在此事件中的权利得到合理发挥,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发展,人民群众也在不断的了解到更进一步的信息,媒体正确的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职责。

在三鹿事件的尾声阶段,新闻媒体一方面在继续履行着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新闻媒体更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在事件过程中,新闻媒体至始至终都把人民群众放在一个国家主人的位置,在事件处理中,不仅仅对于那些违反犯罪的生产销售商予以法律上的制裁,对于那些受害家属,新闻舆论发挥了其引导的作用。

在新闻舆论引导的作用下,社会方方面面在帮助受害者家属拿回其应有的补偿,2008年12月25日,记者收到三鹿奶粉事件受害者援助律师声明:“我们呼吁,应当立即接受我们已经提起的受害者损害赔偿诉讼程序,并最终在政府的统筹主导下,建立全国性的奶粉受害者赔偿援助公募基金,逐步解决本次奶粉受害者赔偿及善后事宜。 ”

据该律师团律师介绍,24日,在媒体报道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获得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民事裁定书,正在启动破产清算程序后,该律师团再次呼吁维护广大奶粉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上述律师说:“考虑到广大婴幼儿受害者的长久善后及复杂漫长的赔偿程序,结合三鹿集团强大的产能和市场渠道优势等重组再造潜力,我们反对以破产清算消灭赔偿义务主体的方式对三鹿集团进行重组,而应保留赔偿义务主体以股权收购的方式对三鹿集团进行重组。”

在媒体倡议引导下,国家对《食品安全法》也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将三聚氰胺纳入了严禁向食品里添加的化学工业品。

一系列的行动是新闻媒体履行监督作业在曝光抨击三鹿奶粉的同时,也利用其舆论引导的作用将奶粉事件合理处理,不仅仅惩治了违法犯罪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将人民群众始终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规范了奶粉市场的行为,构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

从三鹿奶粉事件中可见,新闻舆论引导和新闻舆论监督是离不开的两把利刃,在披露社会问题的同时又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相辅相成的,相互统一,缺一不可,两者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新闻舆论的职能。

第四篇:如何做好新时期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郭卫民

(据听课笔记和录音整理)

郭卫民: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局局长。2008年7月8日,作为北京奥运会四位新闻发言人之一首次与媒体见面。

授课内容:

概要:发生灾难或突发事件后,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做好媒体采访的服务管理,有效引导舆论,显得至关重要。

在新形势下,大到5·

12、7·23等事件,小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灾难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不止政府部门和部门的专职新闻发言人要做好随时应对的准备,就是一般领导干部都有可能随时会成为本系统本行业的新闻发言人,所以说,如何做好新时期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互联网传播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一、积极主动做好媒体采访服务管理工作

(一)要正确认识媒体不要“敌视”或轻视他们

记者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既不是学生也不是部下,而是“挑战者”,要学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和善管媒体”。

1 注意三点:一是要正确对待负面报道。对于歪曲事实、恶意攻击的,要及时澄清和反击;二是对属于“带有色眼镜”的报道,可加强正面引导;三是对属于我们本身存在缺点和问题的,要积极改进,并及时向外界说明。

(二)要积极回应媒体不要漠视他们的要求

要积极受理媒体的采访申请,积极为媒体的采访提供帮助,要主动“喂料”。当接受媒体问询或采访申请时,尽可能了解、核实情况予以答复或安排采访;如果没有明确的口径予以答复或不能接受采访,应及时告知媒体。

不要回避,更不可“无可奉告”,那样只能适得其反,还会被认为背后掩藏了什么,通过外围去挖掘背后的线索、答案,那样做出来的报道更可怕。

尽量避免与媒体发生冲突。不轻易公开去批评、职责媒体;当媒体对你不恭时,尽可能妥善处理。

(三)要认真做好发布和接受采访的准备,不要草率上阵 在接受媒体采访或出席发布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1)要清晰掌控谈话内容。

一定要明确你要表达那些主要观点和意见; 一定要清楚媒体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

(2)要认真准备答问口径。编写口径要了解事实,掌握政策,妥善应答。

(3)没有把握的内容不说。不去谈论超出你职责范围的事情;不去谈论不确定的内容;不去谈论没有准备好的观点。

(4)要准确表达。不要反复谈消极面的东西;不要去说“个人意

2 见”、“个人看法”。

从始至终保持警觉。你说的每句话都可能被报道。 在出席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会时: 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姿态; 要把控发言的原则和内容; 要注意学习去倾听和沟通。

对于食品、医疗、交通等个别事故,不要简单以总体安全来应对; 对于就政府部门工作的批评,要及时表明态度,但不要急于解释; 对于干涉及政府部门工作责任时,不要急于去转移、推卸,要有一种担当的勇气和自信。

(四)要积极应对敏感问题不要被激怒和被牵着走

随时准备面对敏感问题。无论在发布会还是在采访中,记者很可能问及一些敏感问题。

积极坦然应对敏感问题。不要紧张,也不要被激怒,可把它看作一个阐释我们政策的良好时机。镇定自若会赢得好感。

回答是也可以先作一个表态。采取“过桥法”等阐释一段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方针政策。

(五)要充分表现诚信不要编造内容

发言人的诚信至关重要。“诚信是发言人唯一的最重要的财富”。发言人代表还展示着政府的信誉。

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先不要发布。 发现错误随时纠正。

发布信息要“自圆其说”;要“留有余地”。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

3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具有权威、直接和互动的特点,为媒体所欢迎。

(二)举办背景吹风会

背景吹风会也是新闻发布工作中常常运用的一种形式,所提供的信息能影响和引导记者有关这类题材的报道。

(三)组织集体采访

集体采访同新闻发布会相比,气氛会轻松些,答问也能稍详尽些。缺点是,记者可能会在某一问题上被追问和纠缠。

(四)安排专访

专访一般来说是记者更愿意采取的独家采访的形式,这样可以获得其他媒体没有的独家新闻。专访的报道能比较充分、全面。可以事先要求媒体提供采访问题,要求其准确、可观进行报道。

(五)接受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也是一种重要的新闻发布形式。接受电话问询或采访时一定要谨慎,要注意方法,同时,发布信息要得到授权,重要的问题回复要有书面稿。

(六)提供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一种简便的方式,可根据特定的环境、媒体的要求和可供发布信息的具体情况,提供书面采访稿。

(七)通过互联网发布

互联网发布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在新闻网站发布信息,或在网上接受访谈等。

三、做好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一)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响应机制

4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启动新闻发布工作,在负责处置事件的指挥部下设立专门的新闻发布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新闻发布工作。根据需要设立新闻中心。

(二)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机制

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要求,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 (1)突发事件新闻发布要坚持及时、准确、有利的原则。 一要及时。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要注意时效,争取先声夺人,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只有及时地报道,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避免和减少猜测性、歪曲性报道,争取主动权。

不要回避、观望,由于拖延时间带来的损失,将会付出加倍的代价。

及时地报道也能使我们占领道义的制高点,表达政府的高度关注,使政府、媒体和公众站在同一“战线”上。

二要准确。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一定要准确,权威可靠。快速的时效,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

三要有利。新闻发布要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有利于我们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2)新闻发布要得到授权

发布的内容要按程序报批。无新闻发布任务的部门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对外就突发事件及其处置工作接受记者采访和发言谈话,以避免说法不一造成信息混乱。

必要时可持续举行发布会,向外界发出一种明确、强烈的信息,我们是开放的、不回避问题、随时回应社会舆论的关注。

要善于安排第三者、专家学者、舆论领袖、权威人士发表意见;

5 或通过国际组织、权威机构进行解释、论证;也可以通过民间人士或事件其他有关方得观点来引导舆论。

(4)要注意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组织新闻发布。 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其报道特点是不同的。

(三)实施突发公共事件中外记者采访服务管理机制

及时受理中外记者的采访申请,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做到“有序开放、有效管理”。

(1)要设立新闻中心。一方面迅速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机构、指挥体系;另一方面并提供电话、传真、上网以及电视信号传输等服务,为记者的采访提供方便。

(2)要通过提供服务等尽可能使前来采访的记者纳入到我们视线中;要主动向记者提供事件有关信息,使记者有正式的渠道获得官方权威的信息,避免根据猜测和传闻去作报道。

(3)要加强对现场采访组织、管理工作。在不影响事故抢险和记者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安排一些记者进入现场,或安排可以拍摄现场的区域进行采访。

(四)实施突发事件舆情研判机制

要密切关注境内外媒体的报道,向上级和有关部门通报,并研究组织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工作。

(五)实施突发公共事件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和特殊的媒体,具有传播快,影响大,互动性强,管理困难的特点。、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时传达各种正面信息,主动引导舆论;同时,利用其信息汇聚的特点,作为了解搜集舆

6 情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要警惕并及时删除各种歪曲事实,煽动矛盾,影响突发事件处置的有害信息,对境内外一些采取恶意攻击和敌视态度的网站要及时封堵。

四、新闻发言人的方法和技巧

政府或部门的新闻发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灾难事件的新闻发布更是如此。在确定主题、统一口径之后,新闻发布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更多的是无数的细节。由于当今媒体强大的影响力,一旦哪个细节处理不好,预期的传播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回答记者提问时,几乎没怎么回答记者的问题,反而大段阐述此前准备的材料;阐述事前准备的材料与回答记者提问方面缺乏连贯性,显得生搬硬拼。

一、如何发布信息

这里的“发布信息”是指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记者提问前主动公开的信息。根据我国新闻发布会尤其是灾难性新闻发布会的现状,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信息方面应注意以下三点。

1、发布的信息要精短

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对信息速度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灾难发生的初期,更应该简短、快速地将信息传递出去,那种具有浓厚做工作报告味道的消息只能让本人或部门的形象大打折扣。

2、不要闷着头念稿子

原因:一是生怕脱稿之后说错了话,担当不起责任。二是对新闻发布的工作还不适应,甚至有点心理紧张。但不管哪一种原因,这种比较僵化的方式肯定不受记者和公众欢迎。

念稿子本身没有什么错,但一直闷着头念,会产生很多负面效果。

7

3、要注意语速、语气和重音

哪些信息需要强调,哪些信息信息可以一笔带过。而那些需要强调的信息,可以通过语速、语气和重音等表达出来。

4、重视表达态度

尤其是在灾难性事件初期,新闻发言人掌握的信息往往十分有限,但在这种情况下又不得不发布信息。此时,除了将所知的信息传达给记者外,最重要的就是立即表明政府的态度,通过媒体告诉公众,政府对灾难事件非常重视,对遇难者家属非常关切,并正在采取措施或将要采取哪些措施。“布什在„9·11‟事件后,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前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是谁干的,不知道到底事情情况如何,死伤多少损失多大……他的第一句是„今天早上,自由本身受到了攻击,自由终将被捍卫‟„我要向美国人民保证,联邦政府所有资源都将被利用起来……来拯救生命,来帮助受难者,绝不会出现任何差错,美国人一定会惩罚那些要为这件事负责人的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希光认为,高层领导人的表态将对公众心理产生重要影响,“领导人早表态=早参与=关心,领导人晚表态=晚参与=冷漠,领导人不表态=不参与=不关心”。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及时将高层领导人的表态发布出来,满足媒体的报道需求,也让公众尤其是灾难事件的当事人和家属获得心理上的宽慰。

二、如何回答记者提问

1、回答要简短

发布的信息越繁琐,被媒体删去的内容也越多。这样,发布的信息就可能会被断章取义甚至歪曲。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就为此提出过一个30秒原则,即:“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归纳要点

8 在30秒内说完。

简明扼要的信息还利于媒体制作标题。无论是阅读纸质媒体还是上网,标题是否能够吸引眼球越来越影响受众的阅读。简洁、生动、可读性强,很有可能被编辑选为标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2、永远不要说“无可奉告”

无法回答记者的提问原因:一是记者提问的问题超出了该发言人所能回答的范围;二是涉及机密,无法公开;三是记者提问的信息,虽然应该公开,但政府目前还没有掌握到。

对策:一是向记者承诺将联系可以回答记者问题的部门并将信息尽快公布,或者告知具体是由哪个部门负责,方便记者去获得他想要的信息。对于第二种情况,新闻发言人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记者的提问涉及到了机密并因此不能公开,而不能仅仅一句“涉及机密信息,不便公开”就将记者的提问打发了,这同样会引发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对于第三种情况,新闻发言人应该承诺一旦有最新消息将及时公布。

3、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充分运用到回答记者的提问中

把想说的话尽可能借助记者的提问说出去。从整个发布会来考虑,在信息发布阶段,一般不把事前准备的全部信息都发布出去,这保留下的部分信息就是供回答记者提问时使用。

在具体的操作中,借助一些“转折”和“递进”的语句,就不难实现上述要求。比如记者提问救灾伤亡,新闻发言人就可以借该问题先把救灾者的英勇表现叙述出来。在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后,还可以通过“不过我更想强调的是……”和“你所说的只是一个方面,其实……”等表述把新闻发言人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让整个信息的发布进入自己的

9 轨道。

4、回答具体信息

新闻不是工作报告,更不是思想汇报,媒体和公众想获得是事实,是具体信息。有时,越是具体的信息,信息量越大,可信度越高。在新闻媒体眼中,概括性的信息往往难以打动受众,说服力也不足,有细节的故事才最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在国务院新闻办为5·12汶川地震举行的第21次新闻发布会中,中国新闻社的记者就向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儒沛明确提问,“灾区发生地震之后,海内外侨胞积极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您能否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呢?”。

在灾难事件中,媒体和读者都非常关注政府是如何惩治救灾不力者的。此时,新闻发言人不仅要表明政府鲜明的态度,告诉记者政府已经“做出了严厉惩罚”,还应介绍其中一两个典型,他们到底如何救灾不力,又如何惩罚的。在介绍救灾者非常英勇时,也应点出他们中一些人的具体表现。对此,新闻发言人应该充分准备这方面的素材。

5、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这里的表达方式,是指语言、数字、图片、示意图、地图、视频、声音等。新闻发布会主要是依靠语言来发布信息和回答记者提问,但为了产生更好地传播效果,其他表达方式也应适当采用。

与语言相比,上面列举的其他表达方式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传播信息;二是信息的说服力往往更强,“一张有说服力的图片胜过一千句话”,这进而可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另外,从新闻媒体的角度看,数字、图片、示意图、地图、视频、声音等也往往会受到媒体格外的重视,甚至在报道中直接使用新闻发言人提供的这些资料,这对于舆论引导是极为有利的。在国务院新闻办为

10 5·12地震举行的第6次新闻发布会中,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马健空军少将就出示了一张关于军队在震区部署的示意图,将部队救灾的情况很直观的展现在记者面前。

当然,与文字性资料相比,整理数字,搜集图片、视频、声音等表达形式的信息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制作示意图、地图标示和便于展示的视频类资料也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灾难性事件,突发性强,新闻发布准备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更依赖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表述。但新闻发言人或政府部门信息搜集和整理的人员,最好还是尽可能地多一些其他形式的表达。

6、使用多种逻辑方式

新闻发言人在进行信息发布和回答记者提问时,一个非常基础的要求是,要把问题讲得通俗易懂,“让六年级的学生也能听得懂”

五、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1、以主流媒体为主

在灾难性事件中,不同媒体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要重视主流媒体的沟通,因为,主流媒体的特点:风格严肃、严谨、理性;以社会主流人群为核心受众;内容以公共新闻为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很大影响力。另外,因为主流媒体的受众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其往往就是所在社区的舆论领袖,他们对灾难信息的了解和判断也影响着社区内的其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门户网站、一些向主流化转型的都市类报纸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商业网站,依靠其数量众多的网民、灵活的新闻发布机制和博客、论坛、微博等传播渠道,正在灾难性事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7月18日济南降临

11 特大暴雨,造成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网友迅速在网络中发起寻亲活动,引发广泛影响;网友“红钻帝国”在论坛发布了关于此次暴雨造成死伤的情况,受到强烈关注。为此,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网络发言人,还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微博,以加强与商业网站和广大网民的信息沟通,及时发布消息,以正视听。

2、尊重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

截稿时间是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早出的日报而言,最晚的截稿日期是在凌晨;24小时播放的电台、电视台中不同的新闻节目也有截稿日期;而且电台、电视台与报纸相比,有黄金时间,重要新闻一旦错过这个时间,传播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3、懂得记者在想什么

对于大多数记者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记者而言,他们最渴望得到的还是事实信息,尤其是独家信息。

在灾难性事件中,受关注的几类:一是发生了什么,造成了多大损失;原因是什么;政府正在采取哪些措施;坊间流传的一些说法,官方有何评价。

六、灾难或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职责

1、搜集信息

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是记者”时代迅速到来。灾难性事件公众的关注度极大,在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和目击者通过文字、图片和手机视频等手段可以很快将有关信息发布在网上。

2、启动突发事件发布预案,统一口径

灾难或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要迅速成立专门的新闻发布小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一部分成员对搜索到的最新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12 还有一部分成员与政府决策层、参与救灾的部门进行沟通,结合搜集的信息,共同确定新闻发布的内容和主题,尤其是确保各个部门口径一致。

3、开展新闻发布

4、进行效果评估

七、灾难或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素质

1、快速判断,明确媒体和公众最关注什么信息

2、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尽可能完善的知识结构

3、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压场”的气质

4、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新闻发言人个性的结合

13

第五篇:加强策划增强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力

——以安徽大学新闻网为例

陈 欣 张 魁

2013-3-15 16:08:08来源:2013年03月14日13:17 今传媒

摘 要:进入数字时代后,网络逐渐成了校园内的主流新闻媒体,而网络的广泛性、及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又使它成为最集中的“意见的公开市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如何增强高校网络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力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课题。而网络新闻通过议程设置、议题策划,有选择地发布积极信息,或树立先进典型,或干预危机事件,弱化消极因素等途径,引导舆论导向、影响受众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和校园舆论环境。

关键词:校园新闻;策划;网络新闻宣传;舆论引导

一、网络新闻是舆论引导的“急先锋”

网络媒体是校园信息的主要发源地,在舆论引导方面它是毋庸置疑的“急先锋”。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新闻媒体写稿、投稿、编稿和发稿的程序,新闻可以实现实时发布。当校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危机事件时,这种即时性可以最快速度发布信息,在最短时间形成主流舆论场,体现舆论的导向性。

2009年12月10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突遇大范围停电,校园BBS论坛上很快出现针对停电的帖子。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出现校园公共危机事件,新闻网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把停电的原因、学校采取的措施以及结果告知公众,把握主动权,抢占舆论先机,取得了良好效果。再如,2011年9月5日,百姓缘大药房赞助1000辆自助自行车投放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供学生免费使用。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在车辆使用管理方面的疏忽,舆论一片质疑声和批评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在学校及时更正工作中不足的同时,安徽大学新闻网也发挥了快速有效传播的功能,推出网络时评《我们欣喜地看到„„》,从自行车的管理规定、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积极引导正面舆论。

网络传播互动性强,可以使传播者迅速掌握舆情“焦点”,调整报道方式。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受众是被“大喇叭”喊话的沉默的大多数,再加

上校报、广播、电视等校园媒体不受市场经济杠杆的调控,受众的话语权长期被剥夺,而这些媒体也处于一种自话自说的尴尬状态,传受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而自从网络媒体在校园内兴起后,“麦克风”时代到来了,受众在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提升。师生们可以通过校园BBS论坛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可以通过点击率间接传达自己的喜好。网站访问分析统计软件可以统计每天的访问流量和各栏目、各篇新闻的点击次数。访问量及受众来源的精准把握使得受众走上传播天平的另一端。

2012年安徽大学网络新闻点击率排行前3位的分别是:《安徽大学隆重举行201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强化综合统筹 提升内涵质量——安徽大学召开2012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三十年拳拳母校情 三十年铮铮报国心——安徽大学隆重举行7

7、78级校友毕业30周年纪念大会》这些相对较高的点击率是校园舆论形成的隐性变量。事实证明,这些新闻后来确实在师生中和BBS论坛上引发热议。

二、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走向方面来看,具体分析有三个走向:第一是分散性,分散性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学生关心的热点在减少,没有集中的热点,即便有热点也是一时的,不是长期的,是局部的,不是全部的。二是对同一个问题和热点,学生没有统一看法,舆论一律的情况比较少。[1]”

较之于80年代的大学生,今天学生关注的热点从国际、国家大事转移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上。安徽大学新闻网作为学校党委和师生员工的“喉舌”,理应立足校园的视角,密切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及时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及指导思想,担负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任。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宣传十八大精神,安徽大学新闻网策划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系列报道,通过消息报道、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让师生了解十八大。

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国内舆论一片哗然,甚至一些城市发生了涉日游行事件,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就变得十分迫切。在九一八事变81周年当天,安徽大学新闻网推出策划的专题报道,在报道中,师生们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的角度来分析中日关系,理性看待这次冲突。积极的引导,理性的表达,使得安大师生表现出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性、有热情的一面。

三、挖掘校园热点,增强舆论引导的“贴近性”

从大学生的思想走向来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向性。“内向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想动态往往是一种潜流,不直接浮现出来,但不等于分散中没有集中的趋势,内向中没有外在表露。[2]”因此,校园舆论引导的落脚点应该在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上,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关注我们的校园新闻,在贴近中引导,在引导中贴近。

2009年4月份,安青在线BBS论坛上出现了一篇帖子,学生反映安徽大学一名保安坚持6年追逐大学梦,帖子很快在网上被炒红,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舆论力量。在得知这一线索后,安徽大学新闻网很快策划一篇题为《齐永章:一名追逐大学梦的保安》的人物通讯,叙述了一个大学保安在艰苦的环境下执着追求知识,寻找梦想,决心用8年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大学梦的故事。对于当时网上褒贬不一的评论,这篇策划的新闻稿起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为了更好的在大学生中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安徽大学新闻网特策划了《实践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心灵》系列报道。七篇报道从学校、院系、学生组织、学生个人等各个层面反映雷锋精神在今天这一主题,引导校园舆论,塑造良好风气。

“新闻宣传要深深扎根于师生之中,要牢固树立师生群众观点,多联系广大师生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广大师生群众的切身感受,多运用广大师生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广大师生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师生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宣传信急,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3]”

四、设置校园话题,扩大舆论引导的“互动性”

舆论形成与发展途径问题,我国学者多认为有两条,其一是自上而下的发展途径;其二为自下而上的发展途径。“所谓的自上而下是指群体中的权威机构发起而播行于一般成员之中,反之,便是自下而上。前者通常体现权威的意志,它可能与群体中多数意志划一,也可能发生冲突。[3]”当权威机构的意志与公众的意志产生共鸣时,上、下情便奏出和谐的乐章。

除了自上而下的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舆论之外,更要关注网络中存在的“隐性”舆情,有策划地、主动地设置舆论话题,开展讨论,将“隐性”舆情转化为“显性”舆情,自下而上的引导校园舆论,帮助大学生们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在2009年安徽大学新闻网点击率的排行统计中,《“90后”大学生救人壮举感动安徽大学师生》以3万多次点击率高居第一。2009年10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3名大一新生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事件一出,网络上很快出现各种声音,有积极肯定这种行为的,但也有很多消极否定的意见。作为学校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安徽大学新闻网很快策划组织上篇报道,围绕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什么是大爱、如何看待“90后”等内容展开讨论,从学校层面的高度引导校园舆论,并且通过3万多次的点击率也可以看出,学生“被教育”的模式正在转向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接受信息中所隐藏的观点。

俗话说“劳动最光荣”。在90后的校园里,青年大学生的劳动观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劳动?2012年五一劳动节当天,安徽大学新闻网推出《劳动节里话劳动》专题报道,让大学生自己谈对劳动的认识,有的说劳动是智慧、有的说劳动是美德、有的说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有的说体力劳动不容轻视„„

通过设置话题新闻的形式,安徽大学新闻网及时掌握校园舆情,左右校园中心议题,找准“上情”与“下情”之间的共鸣点,扩大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高校舆论环境的变化,网络媒体要充分发挥其实时性、互动性、广泛性、多媒体兼容性的特点,主动策划新闻、精心设置议程、主导校

园舆论导向,不仅在校内营造好的舆论氛围,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需要在社会上乃至国际上建立舆论大环境,为学校发展做好氛围营造。

(作者简介:陈欣,女,安徽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宣传办公室网络编辑,副主任科员,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张魁,男,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邢晓莉.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课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2]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3] 张音宇.加强高校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上一篇:信托基本常识范文下一篇:写事作文经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