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引导案例

2022-07-18

第一篇:网络舆论引导案例

网络舆论引导方案

关于印发《兴庆区加强网络舆情

监测引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委各部位,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党组(党委)、总支、支部,各人民团体:

现将《兴庆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兴庆区党委办公室

兴庆区政府办公室

2011年5月28日

兴庆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的意见

随着各种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的又一阵地,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意义重大。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及蔓延,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推动兴庆区辖区内的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形成,为兴庆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

一、健全组织

(一)建立兴庆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宣传部分管副部长为副组长,以兴庆区党办、政办、宣传部、信息中心、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信访局、教育局、卫生局、城管南北局、拆迁办、安监局和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舆情监测引导联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部),负责日常各单位舆情监测引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兴庆区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各单位,尤其是成员单位平时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核查、处置、反馈,对重要舆

情动向要及时向舆情引导监测联络办公室报告,在兴庆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做好舆情引导应对工作。

(二)健全网络舆情引导监测队伍。每个单位可根据不同行业、专业确定一到多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网络操作水平的工作人员作为网络监测信息员,负责监测、整理、分析、反馈有关网络舆情信息。网络监测信息员除负责对网络舆情做出监测外,在必要时和单位领导或上级部门沟通后,按一定的口径在网络发布信息,或跟贴,发表评论,做好有关网贴的回复及信息报送工作。

二、做好监测引导

网络舆论引导要快速反应、组织有力、机动灵活、覆盖全面、适应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各单位要在设施配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方面下功夫,锁定重点监测对象,把握好重点监测内容,注意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保证将监测引导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网络浏览监测

各单位要每天浏览监测兴庆区舆情有关的信息,经常关注区内外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等。门户网站主要关注新浪、网易、腾讯、百度、宁夏信息港等网站;新闻网站重点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宁夏新闻网、宁夏网、银川新闻网等;论坛、博客主要关注网

易社区、宁夏网虫、宁夏时光、蔓草社区(宁夏新闻网)、百度贴吧(百度)、天涯论坛等;微博类主要关注新浪、网易、滕讯等。

在网页监测浏览中,要注意和兴庆区有关的敏感的话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和效能建设、行政执法、拆迁安置、卫生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城乡一体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管理、村级财务公开、劳动保障、环境保护、民政和信访有关的问题反映、诉求建议和信息报道。

(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各单位除要重视做好日常监测外,还要会用、善用网络传播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要主动介入,建立好网络表达的实体,通过论坛、QQ、博客、微博参与交流,发布信息。网络舆情引导监测信息员要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收集、分析、跟踪舆情动态。要对网民提出的问题,以及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大范围影响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甄别、筛选。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重点话题,要主动开展正面宣传,积极发帖、回帖、跟帖,宣传区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作部署和有关政策,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以强化网上主流舆论。

三、 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

作,要把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本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要明确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员的职责,建立网络舆情值班监测制度,确定舆情监测人员的责任职责。兴庆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联络办公室负责对各单位的舆情监测引导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考核工作,及时通报各单位舆情监测引导工作落实情况。

(二)认真抓好落实。各单位要加强舆情信息防控工作的沟通、汇报,每天至少1次对相关指定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在本地或本单位已经有敏感事件发生时,对舆情产生的相关网站、论坛进行高频度的浏览和搜索,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形成网络舆情大监测引导格局。在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收集时,要善于选择关键词,锁定掌握敏感信息发布的源头,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分析相关信息的传播走向和舆论的走势演化,积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不断提升舆情监测引导工作水平。

各单位、各部门要及时向舆情监测引导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网络舆情信息。特别是主要的敏感信息和重要信息要第一时间搜集,并向区委宣传部报送舆情信息。各单位、各部门每周至少报送1条有价值的网络舆情信息。

(三)严格落实奖惩。对于不重视网络舆情引导监测工作,未及时发现网民提出的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问题,

或发现后未及时处理、处理不当而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单位和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分管领导和网络舆情信息员的责任。对于领导重视,网络舆情监测、报送、应对、引导工作成绩突出,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比较积极的单位将在考核中加分,并结合宣传工作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篇:宿迁:引导网络舆论实践

[南方周末 2005/5/19]

□本报记者 曹筠武

宿迁的“网络宣传队伍”

从2005年4月28日起,江苏省宿迁市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马志春又多了一项职务:宿迁市网上评论员。

这一天,宿迁市第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成立。

在宿迁市新区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7楼的对外宣传办公室内,马志春有些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网上评论员聘书”。聘书檀色木质,看起来挺精致。 4月28日,在宿迁市网上评论员队伍成立大会上,马志春从宿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枫林手中接过了这本聘书,正式成为了宿迁市首批网上评论员之一,任期两年。

在马志春成为网上评论员的同时,另外25本聘书也各归其主。

这支“新闻宣传队伍”本身脱胎于宿迁市宣传系统。马志春介绍,26名网上评论员,分别来自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市各区县宣传部门和市直属大机关,而市直属大机关的人选基本为机关新闻科长或新闻发言人。

据介绍,网上评论员由内部推荐,宣传部筛选聘用,而非此前某媒体所报道的向社会公开招聘。今年年初,根据宿迁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市宣传系统和直属机关共推荐了60余名人选。

“懂政策,有理论,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通是选取标准,”马志春说,“另外就是熟悉网络,喜欢从网上获取信息,懂技术更好。”说完,大概马志春意识到自己也“符合标准”,有些不好意思。他把聘书收到抽屉里,笑着说,其实也不特别严格,自己不知道怎么就被选上了。

但看看马志春的简历,应该的确符合“网上评论员”的标准,不到40岁,大学文化,任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之前,是宿迁日报社编委。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马志春养成了上网浏览新闻的习惯。如今见到来宿迁采访的记者,交换名片后,他会回去在网上搜索记者写过的新闻,再见面的时候,马志春会很乐意和记者探讨他看到的那些报道。

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陆如超是市委宣传部内部的另一名网上评论员。陆如超警察出身,今年刚24岁,他喜欢在网上聊天,“比如说网上的宿迁聊天室我就常去,”陆如超说,“聊天室本身就是舆情集中的地方,很值得我们评论员关注。”他补充道。

根据“宿迁市网上评论工作实施意见”,市委宣传部将成立“网评管理办公室”和“网络新闻管理处”,对网上评论员队伍进行日常协调管理,并定期召开新闻选题通气会,还将在每年年终对网评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作为年终表彰奖励的参考。

市委宣传部还将对网评员进行系统培训,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宣传方针政策,网络传播 1

知识,国内外网络媒体发展动态等。

“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网上评论实施工作意见中的这句话,堪称网评员们的16字总纲。在网上评论员成立大会上,宿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枫林讲道:“面对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如何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如何占领网上舆论的制高点,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对此,马志春和陆如超的理解很一致:“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其实,在网上评论员队伍成立之前,马志春和他的宣传部同事们就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主动权”的重要性。

从2004年7月开始,宿迁市启动了“勤廉公示”活动。公示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公示对象述职述廉内容由其所在单位干部职工进行点题,廉政报告由市勤廉公示办公室请各界代表进行书面评议,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在这场公示风暴中,宿迁共有2476名干部参与了前后两批勤廉公示,其中受到通报批评的领导干部10人,提醒谈话的248人,诫勉谈话的61人,免职或调整岗位的12人;勤政方面被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17人,廉政方面被评定为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16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7人。

宿迁一时间“巷议汹汹”,宿迁市工商局一名干部回忆说,下班回家,路上都能听见市民谈论,“但是说的很多都不好听,意思是干部们都不干净”。与此类似的“巷议”很快反映到了网上。

根据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的研究指示,当时还没有“网上评论员”头衔的马志春等人,针对网上出现的“消极言论”,进行了“及时的解释说明”,同时,宣传系统的工作人员还陆续在网上发表了系列关于廉勤公示的评论文章。

“最终我们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还扩大了影响,有利于工作开展。”马志春认为。

在类似的“工业突破”、“公推公选”等宿迁市大政方针执行期间,马志帮和宣传干部们针对网见,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共组织了网上讨论十多次。“我们的网上阅评和网上评论工作对于舆论引导是很有效的,”马志春说,“连海外网民也跟帖参与。”根据外宣办统计,仅2005年1月,“网上宿迁”上,就有3000多人次海外网民对马志春们发起的讨论跟帖。

“网评员都是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引导舆论,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有效的方法。”马志春着重指出。根据网上评论实施工作意见,只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网评员才会有选择的以政府发言人的身份,对事实真相进行澄清。

年轻的陆如超则在网络聊天室里执行了“舆论引导”的工作。前不久,陆如超在聊天室中注意到,有网民抱怨,宿迁的警察太威风,大街上开警车,拉着警报声音能传半个宿迁。在许多跟帖中,网民们的讨论逐渐演变为对警察队伍的批评。

陆如超迅速就这个问题发了跟帖,他解释说,拉警报肯定是因为有任务,不能因为这个骂警察。“我们干的是刀枪前面的活儿,他们怎么能这么骂我们,我当然要给他们把这个舆论扭转一下。”陆如超的情绪有点激动。

马志春则感叹,外地媒体对宿迁总是特别注意,根据美国权威的ALEXA世界网站排名系统,“网上宿迁”在全球上亿网站中排名第16022位,在江苏省直辖市中仅次于无锡。

“这说明宿迁关注度很高,但说实话,美誉度不高,”马志春认为,“网评员的任务就是对内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对外努力树立宿迁形象。”

根据“网上评论实施工作意见”,宿迁市网上评论员队伍将“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有组织开展网上宣传,有针对开展网上评论,有目的开展网上引导”;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必须避免“盲目炒作,混淆视听,推波助澜,扰乱人心,恶化局势”。

“全国一盘棋”

正在向记者介绍网评员工作时,马志春接到了苏州同行的电话。“他们也是来了解我们这个网评员工作的,苏州也要筹办网评员队伍。”放下电话,马志春告诉记者。

其实,宿迁并非第一个开展网上评论工作。据介绍,在江苏省内,南京和无锡,已在去年就形成了各自的网上评论工作制度。

而今年1月底,江苏省已经召开了互联网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我省互联网的管理工作,旗帜鲜明地处置有害信息,增强占领网上舆论制高点,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马志春参与了这次会议,他说,会上传达了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市、地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就是在会议上提出的。“所以网评工作哪是我们创造的?”马志春介绍说,这是“全国一盘棋”。

和省里其他地区不同,宿迁的网上评论员队伍本身由宣传系统人员组成。马志春认为,相比其他地区向社会招聘的网评员,宿迁的网评队伍显然更加容易管理和统一部署,而且网评员们出身宣传系统,“政治可靠,平时各自的工作放心,有利于大家各自发挥能力”。

在网上进行相关内容搜索,的确能够感受到马志春说的“全国一盘棋”。

根据搜索内容,江西省大江网于今年年初开始招聘网络评论员队伍,并于4月初组建完成。“一批政治素质高,有较深文字功底,同时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的网友,担当起发表新闻时评、引导舆论导向的重任”。

而福建省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晚报社、泉州电信公司也于近日联合向社会招聘20名“网络新闻评论员”。几天之内,已有60多人报名;网络评论员的相关工作制度,正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

“越来越多的地方会开始招聘网评员,还有很多地方已经操作了,只是外界不知道而已。”宿迁市委宣传部的另一位干部评价说。

而据有关报道,去年年底,来自各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的127名网络评论员已经在北京完成了培训。中央纪委监察部今年成立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网络宣传工作专门机构,建立了有中 宣部、中央外宣办等中央有关单位的职能部门和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参加的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在宿迁市网上评论员队伍成立大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枫林也向网评员们传达说,“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及时引导好互联网„„主动开展网上评论,有效引导网上舆论„„让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张枫林强调说,工作的目的是“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旋律相适应的网上舆论环境”。

“做网络评论工作,我们肯定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马志春最后说。

网上舆论之路

有专家指出,在我国,网络新闻和舆论的价值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不仅成为党政官员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正在成为舆论监督的良好载体。

据有关统计,中国目前上网人群已超过1亿,而这1亿人,正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他们也更为了解和关注国家动态和社会热点。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闵大洪研究员认为,中国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证明,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闵大洪还认为,网络论坛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而网络言论之活跃之规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也曾于2004年底刊载评论指出,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决定了互联网愈益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对于“网络评论员”,一位传播学学者评价说,由于中国国情决定,网络舆论的确不能直接等同于民情,需要进行一些调控;类似于“网络评论员”的举措,在合理的调控下,有利于引导网络舆论进而引导,创造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网络环境。“但不能把网络言论看作和谐舆论环境的对立面,甚至以此为调控舆论的依据,”这名学者认为,“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不停地传递,传递过程本身可以成为对信息去伪存真的一个过程,真的有价值的信息得以被最终传递”。

这位学者认为,网络舆论引导是必要的,但应以保持自由传递的环境为限度。“政府的引导,可以考虑多采用实名即公开政府发言人的方式澄清事实,阐明立场”。

而网络评论员们也有着他们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接受聘书后,他们会在自己的名片上加印“网络评论员”这一头衔吗?在被问到这个问题后,宿迁市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想了想,笑一笑说,“应该不会”。

第三篇: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

——以“虐猫事件”为例

一、 “虐猫事件”始末

“虐猫事件”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第一次“民间缉凶”,也是第一场“人肉搜索”事件。

2006年2月26日晚,网民“碎玻璃渣子”在国内知名论坛“猫扑”发表了贴文“真是无法忍受了!NND,这还是女人,简直不是人养的”。帖子中的数幅视频截图显示在一风景秀丽的江边,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用脚上的高跟鞋,残忍踩杀了一只显然被麻醉过的幼猫。清晰的图片,连续剧般步步展示了温顺的小猫被踩踏至死的血腥过程。

帖子迅速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几个小时内,猫扑上的跟帖达70多页,数量达3000多条,点击量以数十万计。知名论坛天涯社区及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讨论。一时间,极端的愤怒、无情的谴责、巨大的声讨,潮水般涌向镜头里的踩猫女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组织策划团体。

很快,全国各地的网民自发组织起来,查找虐猫“凶手”。距视频截图初次发布仅6天,虐猫事件地点和三个“嫌疑人”已被网民从茫茫人海中精确地搜了出来。三人的姓名、照片、工作单位、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甚至身份证号和车牌号码等个人隐私也被悉数贴到网上。

在网民合力“缉凶”的过程中,大量传统媒体一直参与其中。《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纸媒,及《南方周末》、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等深度媒体栏目,纷纷在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发表报道、展开讨论,大大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在舆论压力下,2006年3月8日,黑龙江省萝北县政府召开紧急专题协调会议,当地多个部门介入调查,随后宣布对踩猫女王某、拍摄者李某停职调查。社会上广泛兴起关于动物保护的讨论,全国政协委员韩伟借此机会向“两会”提交了《关于立法发对虐待动物的建议》,呼吁尽快进行立法规范。

三个当事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踩猫女王某在再也没能回医院上班,其在校女儿也被迫停学回家,拍摄者李某丢掉了电视台编辑主任的官职和工作。这场轰 1

轰烈烈的网络“缉凶”行动最终画上了句号,但它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二、关于“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意指为了获得关于某些问题,网民们自发地提供线索、交流信息、辨别真伪、最终得出答案的过程。它主要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和相关技术进行,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大量信息在人们的互动中汇聚并逐渐去伪存真,最终达到机器所不能实现的精准、完备。因此,“人肉搜索”被戏称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搜索引擎”。

“人肉搜索”本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在很多时候,它也具有积极地作用,但是,当它被滥用时,却成为了网络暴力的一种手段。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对公民隐私权等个人权利的侵犯。目前,我国网络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几次“人肉搜索”事件均损及当事人的隐私、名誉权,是网络暴力的根源。

三、对“虐猫事件”的思考

互联网普及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融合了大量高新科技,便利了生活,也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因网上缺少身份约束所致的语言暴力、侵犯他人隐私等媒介伦理问题也清晰地浮出水面以“虐猫事件”等为代表的“人肉搜索”正是体现了网络的这种双刃剑特点。

通过这个事件,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隐匿在其背后的一些消极因素的思考。

在“虐猫事件”中,网民的网络缉凶行为无不出于正义,然而纵观整个事件,这项大规模的行动却因其肆意揭露隐私、运用暴力语言和极端的道德审判,最终让人争议不休。随着虐猫当事人一个个被“人肉”、被施以语言暴力,及至后来在媒体上声泪俱下地表示悔恨和恐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和强大的杀伤力。

学者指出,越是在高尚的目的掩饰下,人们越是容易放纵自己的暴力倾向;暴力越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行为也就越容易越过底线。虐猫事件中,网民的出发点是正义的,却使得当事人“赤裸裸”地成为全民审判的对象。无所畏惧的攻击性语言更对当事人及其家人施行了一场无形而严厉的“暴行”。 一场正义的声

讨,最终背离了他们宣称的正义,成为多数对个别人的专政独裁。

自“虐猫事件”开始,“人肉搜索”成为网络应用的新方式。其后,“铜须门”事件、华南虎事件、轻蔑汶川大地震的“辽宁女”事件等这些影响极大的事件中,通过利用愈加强大的搜索引擎,网民一次次发动声势浩大的“人肉搜索”,快速推动了事件的进展、有关事件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当事人也无一例外地受了由此带来的隐私外泄,生活巨变等种种不便和痛苦。

为了防止“人肉搜索”被滥用,限制其负面的社会影响,2009年1月,由国务院新闻办牵头、国家七部委联合开展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新加了一项整治内容:未经他人允许或利用“人肉搜索”恶意传播他人隐私信息。这是自“人肉搜索”出现以来,我国政府部门首次对其做出文明规定。但除了法律规范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网民的自律。

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或力量,对它如何使用完全取决于人,其作用也取决于个人的“自律”。在网络上,网民的道德自律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之外,对受众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也是必要的。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其他权利,谨慎使用“人肉搜索”以及其他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网络手段,也应成为网民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网络舆论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应该将理性、平等、宽容等精神作为高素质的网民乃至公民的重要要求来看待,在网民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中,也应该包含这些精神的培养。我们应该不断进行纠正,让网络舆论发挥更多健康的作用。

曾萍

10广本高100108117

第四篇:正确引导网络舆论84[大全]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来源:自采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也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舆论认为,中国网络舆论目前已非常活跃,网络舆论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正在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平台。

有专家说,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网民的意见也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年轻网民情绪容易走极端,导致“网络暴力”的频繁出现,当“网上谈兵”不足以发泄不满时,他们甚至将之转化为现实的暴力,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当事人进行骚扰、声讨和追打,这些 “网络暴力”现象反映出网民们的道德自律亟需加强。

有网友说,作为网络舆论的制造与传播者,一些资深网友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在一些复杂的辩论中,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左右网民的判断并最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由于这些“意见领袖”的身份林林总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其发表的言论并不都是客观公正的,这直接导致网络的舆论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政府应找到恰当的方式与这些“意见领袖”沟通,让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少一些破坏性意见。

有网友说,网络目前的议论话题依然极为庞杂,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点非常集中,网民的价值取向有时也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因此所形成的舆论压力十分强大,已经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大众媒介,其影响力不可低估,政府应对互联网舆情建立汇集与分析机制,及时回应与疏导。

第五篇: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

刚刚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总人数已达5.13亿人。如此巨大的网民规模,越发凸显了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如何在各种文化交流、交锋、交融已成常态的互联网上,引导和传播主流文化,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舆论生态格局也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网络成为各种社会舆论生成的最重要载体,甚至影响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2007年到2010年,中国网民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从51.1增加到57.6,互动参与指数从47.5提升到50.8,互联网应用水平稳步上升,参与性更强。依托于论坛、社区、社群网站(SNS)、微视频、微博客等,当下的互联网世界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全媒体传播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就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性网络媒体

改变舆论生态格局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网络媒体的成熟,使舆论渠道更加多样,舆论主体更加多元,加上商业利益渗透等因素,舆论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也给引导的有效性带来挑战。

舆论生成的主体和载体更加多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已增至38.3%。其中手机网民达3.56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博客用户达3.18亿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2.1%;微博客用户数近2.5亿人,比上一年暴涨近300%,成为引爆舆论的最重要平台。网络社群急剧膨胀,目前社交网站的网民使用率为47.6%。QQ群、开心网、人人网注册用户数量巨大。在网民总人数5亿多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媒体)、“自媒体”(微博等)和传统媒体等一起成为舆论生成的力量。网络等更具有社会性的媒体的成熟,使信息渠道和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不同舆论场更加分散;网络传播

快捷,覆盖地域广,且融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难度。

商业利益渗透并影响网络舆论公信力。自2010年以来,网络舆论生成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向,即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渗透。一些非法商业性公关公司,出于商业目的雇佣“网络水军”制造大量“舆论泡沫”,恶化了网络舆论环境,降低了网络舆论的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这也成为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亟待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网络的开放自由、价值分化挑战舆论引导机制。在当前全媒体传播条件下,舆论生态环境的巨变也冲击了传统舆论引导机制。传统的“把关人”缺失和“把关机制”失效,加大了虚拟社会管理中的舆情监测和引导难度,引导的有效性往往难以达到。网络空间里的传播对象——“受众”,不再是单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不仅可以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与经济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信息发布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特别是微博客在2011年爆炸性的增长和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使它成为舆论热点不断变化的重要推手,更使舆论引导环境复杂多变。

多管齐下

建设健康网络阵地

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网络空间因此成为了各种社会力量角力的场所,各种文化交流、交锋、交融已经成为常态。为了更好地在网络上传播主流文化,需要深入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努力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在体制机制上形成一整套的制度举措。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网络传播信息容量的无限,传播载体的无形,信息受传数量的海量,传播主体的多元,都使相关监管难度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引导和管理不能依靠传统的思维和管理模式,必须及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要建立网络管理联动机制,使内容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做到一体化协同配合,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提出引导和管理意见;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特定条件下媒体管理和信息沟通的机制。总之,网络虚拟社会的舆论引导必须遵循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才能

够管理有效。尤其是要熟悉了解新媒体传播的趋势规律,弥合传统舆论场与新兴舆论场的割裂状态,避免传播失灵、失效。努力实现“政府议题”、“媒体议题”和“群众议题”的统一,否则主流舆论的传播将会失去部分或者全部效果,传统主流媒体也难以发挥对舆论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反而会时常受到网络舆论的牵引,甚至会在无意中起到负传播效应。

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动叠加效应。网络是不同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发言空间,媒体间相互借力,能量互补,是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成的一个新动向。网络空间里可能被关注的舆论热点和影响性大的事件,从成为网民的关注点被不断跟帖、发帖、转帖开始,就加大了成为舆论热点事件的几率,而此时传统媒体凭借公信力强的优势适时加入报道,往往会促使网络舆论社会影响的生成。同样,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也可能因网络介入,在短时间内放大了舆论效果,产生强大的舆论效应。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要共同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方向,发挥传统主流媒体传播主流社会价值的主渠道作用。

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综合利用多个网络舆论引导载体,立体化多渠道展开舆论疏导工作,保证网络信息互动实现方式多样化、便利化。如可以直接借助于回复论坛、BBS、留言板上网民诉求,写作博客,发布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直接与民众沟通交流;借助移动传媒,以全新的理念抢占手机舆论阵地;也可以开通政府微博,把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的新平台。

壮大网络文化队伍,推进和加强网络评论。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基础在于网络内容的积极健康。而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内容中,网络评论无疑占据重中之重的位置,它的观点性、针对性、引导性强,受关注度高,往往会直接促成网络热点的出现,甚至带动整个网络舆论的走向。因此,应鼓励那些把文化责任熔铸在言论见解中的网络评论,针对网络事件发出公正理性声音,有效疏导网民情绪,消除不负责任的信息的消极影响。此外,还应发挥网络编辑、论坛管理者、版主在论坛管理中的合力作用,为网络评论的产生、交流、互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社区环境。

主动发声,扩大主流声音,积极引导以促生舆论共识。网络传播跨国界、跨时空、边界消弭、传播便捷迅速的特点,进一步加大了网络传播中的国家政治和

文化冲突。信息基础设施的落后进一步加大了“南北”信息鸿沟,弱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信息舆论宣传防御的能力。如,当前互联网流通的信息中,很大一部分网络信息和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中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占比很小,这种状况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确立和传播形成了冲击。因此,要充分发挥来自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力量,把网络空间的不同意见和讨论引向深入并汇集共识。同时,鼓励主流意见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传播方式,积极探索网友广泛接受的语言形式和传播路径。

总之,网上舆论空间是各种社会力量角力的场所,虚拟社会舆论管理已成为文化管理的一个新领域,主动引导网上舆论,要上升到政治高度,更要掌握网络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技巧,才能够取得建设健康网络文化的效果。

上一篇:物流运输工作报告下一篇:唯美爱情英语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