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媒体应对

2022-07-25

第一篇:舆论引导媒体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

文/伍晓阳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当前,随着传统媒体的深刻变革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新闻和信息发布变得愈加便捷和普及,尤其是网络媒体,凭借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其极易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可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干群沟通建立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如果舆论导向偏离,也可能混淆是非,误导群众,损坏公务员队伍形象,影响政府工作。能否正确运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政府工作发展全局。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社会舆论应对不力而导致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在解析这两起群体性事件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关部门在舆论处臵上犯了两个相反的错误:一是有关部门处理过慢。“瓮安事件”中,因官方未及时回应群众越来越激烈的请求,使矛盾越来越激化,直接导致发生严重暴力事件,后来才由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二是有关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时过快、过于草率。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也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干群对立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有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少数问题不假思索地“曝光”,降低了政府威信。尽管政府部门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缓解干群关系,但是此类事件愈演愈烈,使部分地区政府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舆论引导工作相对滞后。在舆论引导形式上呆板单一,依旧满足于在报纸上、电视上刊发些类似公文的消息,群众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在组织策划上,缺乏系统的宣传策划,宣传力量时强时弱;在时效上,断断续续,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宣传舆论攻势,从而导致了政府舆论宣传工作受众面小、传播范围窄,有“王婆卖瓜”之嫌,甚至受到群众的抵触和反感,宣传效果事倍功半。客观说,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工作,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迅捷多变的舆论监督的需要。

二、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面对新形势,舆论引导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一些媒体没有准确把握舆论引导发展趋势,观念陈旧,导致舆论导向偏差。当前,还存在一种观念:一提宣传首先想到的就是“夸”。个别领导认为宣传就是写给上级领导看的,轻视社会舆论宣传的力量,对媒体报道不能冷静对待,只能见好的,不能见坏的,见了正面报道就洋洋得意,见了负面报道就暴跳如雷,不是扪心自问自身行为中的不妥之处,而是指责媒体报道不实,给人以权压人的感觉,在公众中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单位和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仍停留在吃吃喝喝勾兑关系上面,不知道换位思考,不考虑媒体的生存规律和运作方式,未能策划出满足媒体需要,又对政府部门、人民群众有利的多赢的宣传舆论方案。一些宣传干部缺乏媒体应对能力,对受众的心理需求臵若罔闻,新闻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媒体的沟通中普遍缺乏应对的经验和技巧,忽略了媒体自身才是控制新闻的主角,往往有自吹自擂的味道,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与媒体沟通存在误区。“防火、防盗、防记者”,部分领导害怕承担责任,抱有说错还不如不说的想法,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就是“捂”、“遮”,封堵消息,或者以势压人,以权堵口。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公务员群体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没有得到传播,造成了政府形象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媒体没有得到客观、真实的信息资源,被迫捕风捉影,被谣言和猜测左右,个别案例被歪曲、炒作,有损于政府形象。

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当前媒体的发展。由于工作中没有针对性地制定媒体应急的工作规范,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应对媒体的基本常识和经验,没有把新闻舆论引导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缺乏基本的新闻敏感性。面对媒体反应迟缓,该说的不说,丧失话语主动权;或者是不该说的乱说,口无遮拦,在没有调查清楚情况前,没有向领导汇报的情况下,私自接受媒体的采访。同时,发生突发事件后,舆论引导工作也没有主动介入,没有在第一时间介入,对问题处理的立场和态度不能及时表明;或者滥用职权,封杀当地媒体,结果让外地甚至境外媒体曝光,失去了抢占舆论高地的最佳时间,也错过了澄清事实、扭转形象的时机,在社会舆论上显得被动、尴尬。

正确理解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政府和新闻媒体可以说是一对“欢喜冤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但有 时又会产生矛盾。政府工作需要通过媒体来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媒体也对政府部门丰富的新闻资源更欢迎。同时,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监督力量,有对政府部 门实施监督的义务。面对媒体有失客观的负面报道时,有些政府部门无疑会感到愤怒和委屈。其实,政府部门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只要从大局出发,把握住 了相互需求,相互体谅,努力实现双赢,很多方面会取得一致。如果我们只考虑自身需要,不考虑媒体和群众需要,强硬要求发布对自己有利的消息,不准发布不利 消息,不仅会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的反感,也违背了政府执政的基本原则。

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是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政府部门通过对外加强沟通合作,对内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媒体应对的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争取社 会舆论的主动权。对外沟通合作要求有关部门要善于和媒体搞好关系,要以交朋友的态度,以诚相待、主动沟通、加强联系,通过媒体来促进政府的工作,以新闻的 形式来达到宣传意图,有效扩大正面评价,及时化解或减弱负面评价,塑造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优化政府工作的外部环境。

常态工作中的媒 体应对。一是搭建与媒体的互动平台,定期发布消息,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实现双赢。建立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制度,主动、诚恳地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充分向媒体 提供政府工作信息,达到实现政务公开和占领舆论阵地的双重目的。同时,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根据工作的需要举办见面恳谈会、听证会等,及时向媒体通报情况, 倾听媒体的意见和建议,以赢得媒体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做好舆论引导的策划。在新政策、新规定以及工作推进中的新举措出台前,预先制定舆论引导的工作方案, 以保证舆论引导在前。根据政府工作进展,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舆论引导,既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又避免引起媒体的负面炒作。

突发事件状 态下的媒体应对策略。处理突发事件媒体舆论应对的策略主要在于,通过与媒体的合作,快速收集事件信息,发布官方信息,解疑释惑,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 播,化解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其中,在信息发布上主要体现三说原则,即抢先说、不断说、统一口径说。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启动舆论应急预案,主动联 系媒体,力求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信息,及时、坦诚表明官方的立场态度、处臵意见和工作进展,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引导受众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平息萌 芽中的受众非理性舆论压力。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恳谈会、听证会等互动形式,及时答复来自媒体的各种质询,有针对性地向媒体做好说明解释,不给媒 体进行炒作性报道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组织正面宣传,树立正面典型,引导媒体和公众更多地关注正面信息。对内强化自身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领导干部媒 体应对能力和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处理突发事件媒体舆论应对还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逐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应急 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定期联系制度,使政府与媒体之间形成“宣传策划—媒体报道—群众关注—群众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良好形 象;二是充分利用官方新闻资源,构建权威性的新闻发布平台,统一口径,统一新闻源,进行有效管理;三是加强干部培训,把“如何处臵群体性事件、如何面对媒 体”作为日常教育内容,加强与媒体记者的互动,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四是把培养高素质的行政人员队伍作为一项长远的工程来抓,建立完善选人、培训、管理、 激励机制,逐步提高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为舆论引导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篇:把握网络舆论引导力发展和网络舆情应对

党的十八大立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 唱响网上主旋律”等战略任务。

《现代汉语词典》对“引导”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为带领;二为指引,诱导。“引导力”:既指正面带领力,又指负面指引与诱导力。

“网络舆论引导力”是舆论引导者按照预期引导方向,传播一定的观点与信息,并对舆论运行过程进行协调与平衡,影响被引导者意见、态度、倾向的能力。主要包括引导力的方向、大小与着力点三个构成要素。

方向:唱响网上主旋律

方向决定未来,导向影响人心。网络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扩充了个体的话语张力、舆论场域的空间半径和舆论影响的时间长度,打破了原有舆论场域的动态平衡,激活了社会舆论的风险表达。

一、必须扩大网上传播的正能量。要改进网络正面宣传方式,提升网络议程设置能力和网络正面宣传的实力。

二、必须有序推进网络化的“协商民主”。要真正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要发挥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提升主流舆论的主导力。

大小:提高传播能力

大小决定势能,传播决定影响。没有传播的影响与没有影响的传播,都不是有效的传播。网络舆论引导力,不仅要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关键还要让看到的人能正确地看待并能正确地引导其他人的看法。

一、必须构筑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适应云时代互联网移动化、终端智能化、交互社交化和大数据化发展等趋势,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的数字化、社交化转型升级,抢占网上的先导权与第一入口权。

二、必须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遵循互联网商用为先、娱乐为王、交流为用、学习为优的传播规律,在发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应有作用的同时,要适时引导,放大网络多元运用与服务能力。

着力点: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管理必须规范,运行方能有序。信息革命正在改变权力版图。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以前的操作模式去划延长线的话,将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加强对关系资源新版图的认识和研究,迎接新的管理革命,以便构造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从而真正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提高全党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管网水平。

二、提高执政骨干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用网能力。

三、提高网民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网络素养。

只有提高引导力,唱响网上主旋律,才能凸显网络既作为公权力的延伸和补充,又作为公众代言者的双重角色。主动在“世道”与“人心”之间搭建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脚手架。

第三篇:浅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11传媒学院 新闻二班 赵敏 2011415436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各阶层实现了网上平等对话。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

新媒体日益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公众通过网络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就社会热点问题、公共话题发表评论和意见,有力地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与存在方式,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传播对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应积极回应,迅速澄清事件真相,稳定网民情绪。网络舆论热点,特别是公共突发事件形成后,必须密切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在官方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公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不给虚假不实之词有可乘之机。

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可以更容易“群”聚,聚集到专门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所建的网上虚拟社区。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的各种社群也建立了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社群。这些社群通过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互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公众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因而能够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从而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而这些也要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遵从新闻事件的本质,积极贯彻正确的思想,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深层次意义,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此外,要在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搭建政府与网民迅速、高效沟通的有效平台。这样不但使公民高效参政议政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尽快向网民公布政府信息,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

建设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加强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建设,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要发挥好新闻舆论在反映和表达民意,以及进行社会监督和社会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应当将网上舆论引导与整个社会舆论引导立体的结合起来,增强营造和改善舆论环境的能力,提高舆论宣传的艺术和水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舆论主动仗。面对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通过正确引导,才有利于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不仅为党和政府提升了执政能力,同时也成为我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社会治理环境,将成为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为此随着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面对新媒体时代引发的信息风暴和舆论危机,不管在任何传播环境下,作为治理者,都要承担起最重要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角色。都要从多角度去引导舆论的传播,让事实抵制谣言,让群众掌握真理,让社会变得更加健康、和谐。

第四篇: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路径探析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从“我们听你说”转向“我们都在说”, 公民的话语权有了极为广阔的释放空间,社会舆论空前繁盛。加之新媒体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开放性强等新特点,舆论形态显得十分复杂。正确把握舆论态势和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舆论氛围,是新闻媒体承载的重要使命。

广播电视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成为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播媒介多、信息传播快、舆论影响广、突发事件多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应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根据新形势、新需要,积极调整战略,有力地表达和反映舆论,有效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一、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及现状分析

广电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舆论引导的排头兵作用。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已经形成以时政新闻节目、舆论监督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为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舆论引导格局。其中,时政新闻节目是形成主流舆论导向的主体。河北电视台的《河北新闻联播》、河北电台的《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北方快车》等综合性新闻和深度报道节目是重要新闻的集散地,是广电媒体中最权威的信息源,强大的公信力使其成为主流舆论的风向标。在此基础上,舆论监督类节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聚焦重大新闻事件和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多面切入、深刻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通达社情民意,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等舆论监督类节目已经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节目。此外,民生新闻节目是近些年风生水起的新闻节目形态,它顺应了广大群众的需求,也是新闻媒体汇聚民意、凝聚舆论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北电视台的《“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小吴帮忙》等节目关注百姓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已经成为很多群众的知心朋友,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影响力。

总体来看,河北省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现状表现为:

(一)一些品牌节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的品牌新闻节目越来越多,这些节目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如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等,这些龙头节目在舆论引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重大新闻报道迅速及时,导向正确

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广播电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做到了迅速、公开、透明,应对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河北省广电媒体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传播中,也积极应对,不断总结探索新经验。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暴雪事件以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事件和主题报道中,广电媒体深入一线挖真相,通过大量真实、生动、权威的报道有效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需进一步重视舆论引导规律,提高舆论引导效果

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接收终端等新媒体的发展,社会语境的开放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范围的国际性和舆论环境的复杂性等变化随之而来,这对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个中不足也愈加凸显。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广电新闻节目(栏目)忽视新闻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和受众的主体性,引导方式单

一、呆板、缺乏引导艺术;广电媒体在重视开发新闻节目(栏目)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忽略非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舆论引导效果有待提高。

二、制约舆论引导实效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忽视新闻舆论引导规律,舆论引导模式化、单一化

当前,媒体处在一个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需求日益多元。河北省广电媒体也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改版。河北卫视继2007年推出“快乐家+家”的全新频道定位后,2010年又再度升级,以“和谐社会,快乐家庭”为主旨,推出我国第一个“快乐家庭频道”,并打出“品牌全国化”的口号,节目更加时尚、品牌栏目更加突出。

虽然广播电视媒体都在精办节目,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但仍存在忽视舆论引导规律的问题,表现为新闻报道模式僵化,尤其是时政新闻、会议新闻还难逃窠臼,面孔生硬,亲和力不足,难以吸引受众。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认识上的误区。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舆论形成、运动的规律。有的媒体误将新闻舆论引导等同于宣传,将舆论引导的主体片面化为政府与媒体一方,而忽略了广大受众。殊不知舆论作为一种公众意见的集合,是公众对特定事态的公开评价及其多数人的一致性的意见。舆论的形成绝不是单靠意识和观念的灌输,而是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以呈现的。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如果新闻媒体与公众舆论是“两张皮”,对于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媒体“顾左右而言他”,不主动触及,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

(二)舆论监督力度弱化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转型期种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日渐突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进入新世纪,网络等新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自2007年以来,重庆“最牛钉子户”、厦门PX项目、山西娄烦矿难、深圳“高官涉嫌酒店猥亵女童”等影响中国宪政进程的重大事件,无一不是源起于网络媒体。与此相反,传统媒体却在后面扮演着亦步亦趋的跟随者。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主体地位缺失以及监督阻力大等问题,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范围窄、力度小、数量少的弱化趋势。

河北广播电视媒体一贯重视舆论监督,以《阳光热线》为代表的一批舆论监督节目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同类节目的领跑者。但是,不可否认,近年来,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弱化。河北卫视现有四档新闻类节目,却没有一个是专门的舆论监督类节目。河北电台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也仅有《阳光热线》一枝独秀。除了舆论监督类节目(栏目)数量较少以外,还存在回避敏感问题,批评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三)传播模式缺乏互动,引导方式及平台亟待创新优化

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舆论引导方式是否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新闻传媒,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利于形成集中统一的舆论环境。但在当前思想观念解放、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公民参政意识普遍增强的氛围下,有些旧有的传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广大受众的需求。由此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是,公众难以以平等的地位,多元、公开而理性地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舆论引导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此外,舆论引导媒介平台有待融合。目前,新媒体迅速占领了舆论传播的新阵地,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河北广电媒体在建设舆论引导传统平台的同时,对新媒体传播平台重视不够。虽然很多电台和电视台都已经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开辟了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网络广播、户外屏媒体等传播平台,但其舆论影响力还较弱。导致广电传统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的“两张皮”,使受众舆论与政府、媒介舆论无法顺利对接。因此,增强河北省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一步融合新媒体,打造新旧媒体联合互动的平台。

三、新形势下提高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必需牢固坚守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责。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传播生态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传统的办台理念受到很大冲击。巩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必须更新理念,树立舆论引导的全局观念,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热点主动引导,针对热点深入引导。

(二)尊重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规律,扬长避短,改进舆论引导方式

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在新时期呈现出三个新规律:第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具有较强的舆论传播力。在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中,广电媒体以独有的传播优势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主力作用。第二,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趋势使舆论传播形态、舆论引导方式多元化。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进入实质攻坚阶段,广播电视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都成立了广播电视台,河北省石家庄、邢台、衡水、唐山等市也组建了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使节目形态更加丰富,舆论引导内容和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变化。第三,新媒体加速了媒介融合,改变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目前,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受众对信息可以进行选择性订制和接收,并自主便捷地互动参与。

受众群体广泛是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先天优势。电视长期以来占据第一媒体的强势地位,广播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后,以分众化传播为契机,目前也已经走向复兴。通俗化、现场感强不仅是广播电视最大的传播特点,也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大众娱乐化的文化诉求。因此,提高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关键在于充分把握自身的新闻传播规律,扬长避短,突出广播电视直观、生动、富于表现力的传播优势,在增强互动性、提高服务性、打造亲和力上做足功课。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受众市场的不断细分,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已经逐步形成了小众化、专业化的传播格局。相应地,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也应适应传播模式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宣传引导。

(三)以全面、及时、准确、公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增强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

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决定着舆论引导效果。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一些媒体心态浮躁,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新闻报道只求哄动效应,忽视真实性,造成假新闻层出不穷。加之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传播源的信息传播,由于传播过程的开放性和强大传播影响力,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信息传播强势,造成舆论失控的局面。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利用自身完善的传播结构,严格把关,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信息传播中做到全面、有序,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提升舆论影响力。

(四)以品牌新闻节目(栏目)为龙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舆论引导高地

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品牌节目的传播优势。目前,河北已有一些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广电节目,它们是提升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龙头和抓手。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节目在资金、人才、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将节目办精办细。第一,注重选题策划,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专题做深做实。重要政策和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聚焦点,集中体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广电媒体应加强此类报道的策划,关注百姓的利益诉求,以本土化、贴近性为目标,解读大政方针,真实、全面、公正地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使舆论导向深入人心。第二,深入实际,洞察社会舆情。当前,我国正进入群众言论勃兴时期,公众舆论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关注群众言论,根据社会舆情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第三,以亲民报道革新时政新闻。在时政新闻报中要增加民生新闻的比重,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变严肃、呆板、生硬的“播”新闻为活动、生动、平和的“说”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五)以优质非新闻节目为补充,丰富舆论引导内涵

舆论引导不仅是政治引导,还包含思想引导、价值引导、行为引导、文化引导等。在新闻传播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不仅新闻、社教类节目承载着舆论引导重任,综艺、娱乐等非新闻节目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如果新闻节目里刚刚宣传了主流价值观,而在综艺节目中却大大鼓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仅自相矛盾,形不成舆论引导合力,更有损媒体形象。从低俗化的娱乐选秀节目、张悟本事件,到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娱乐节目屡屡暴出的不和谐音广受诟病,如何在娱乐节目中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媒体必须直面的严肃课题。

发挥非新闻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河北广电节目中有大量综艺娱乐节目,比如《综艺传奇》、《激情大冲关》、《大地欢歌》等,提高节目的舆论引导力除了注重形式上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外,还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重视节目中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取向;二是注入文化内涵——文化是综艺娱乐节目的长久生命力,文化的浸润性不仅能提高节目品位,彰显地方特色,还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舆论引导作用;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学习借鉴优秀节目成功经验的同时,要根据本地受众需求进行“嫁接”,同类节目要有差异化定位,切忌盲目模仿。

(六)以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依托,增强舆论引导的创造力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目前,河北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偏低、高端人才较少、复合型创新人才稀缺等问题。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培养专家型、学者型和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方向。优化广播电视新闻队伍的关键在于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新闻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舆论引导的多维传播与互动

1.广电区域内及跨区域整合资源,构建多维舆论引导格局。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为区域内的广电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集中人才、资金,充分发挥品牌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优质节目的社会效益。除了区域内的合作,不同地区间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可以形成合作联盟,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报道中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实现集约化的信息传播。目前,河北已经成立了河北广播联盟,遍布全省的记者网络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提供新鲜、生动的现场报道,有效提升了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广播与电视应在机构整合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完善合作机制,实现全方位的多维传播格局。

2.加强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传播时效强、内容生动、便于互动等特点与新媒体有着极强的融合力。广播电视向网络等新媒体领域扩展,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这是提高广播电视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渠道。河北广电媒体目前已经开始了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河北电台的新媒体广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开创了与户外屏媒体合作,发展可视广播的先河。河北移动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目前新旧媒体的融合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应根据不同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传播特点,对新闻内容进行精细化加工,通过融合共通的全媒体传播,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优组合。

本文章由内蒙古牛皮癣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五篇: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的舆论引导

由于时效性的要求,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方面优势凸显。湖州在线新闻网通过数起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对网络媒体如何在“第一时间”开展舆论引导进行了探索。 “第一时间”是互联网时代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做好新闻报道的要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出,发生公共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的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湖州在线新闻网的实践表明,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开展舆论引导,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时间报道事件

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是突发性、无法事先预知、无法事先准备。而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最希望第一时间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进展情况怎样。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时效性显得十分重要。强调在第一时间发布经过认定的准确信息,已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各类媒体视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共同取向。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着重把握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时间接近信源。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首先是事发现场。接近信源,深入现场,是获取真实信息的前提。经过多年筹划建设,湖州在线已通过加入湖州市110社会救助联动机制、聘请100多名社会网络观察员和网络通讯员等办法建立了几乎覆盖所有突发事件领域的线索的资源网。正是因为编织了这张强大的信息网,才使得在线具备了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在2005年“10·8”特大交通事故,2006年“9·14”和“10·21”两次火灾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接近突发现场,作出反应。

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真相。回顾湖州在线的实践,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网民知情权的同时,都比较成功地抢占了舆论先机,掌握了网上话语权,及时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今年2月21日,网民报料:凌晨3时41分南浔一民房发生火灾。湖州在线上午迅速刊发《南浔区练市镇一民房发生火灾事故》,随后又刊发了《南浔区练市镇民房火灾事故最新进展》的跟踪报道,尤其对死伤人数做了准确报道。此后,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等都采用了此稿件。次日,香港星岛日报、联合早报网、多维新闻网等转载此稿或以此稿为素材做了客观报道,并未加以炒作。由于报道及时,湖州当地的论坛虽在事发当天就有些议论,但整体舆情比较平稳,且很快趋于平复。

统揽全局,把握报道时机。在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并不等于对所有突发事件的报道都无条件地追求时效,而应当从全局利益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慎重对待。2006年2月10日,有人反映,湖州红欧新型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违法排污,污水流入城北自来水厂取水流域。我们当天就联系市环保部门取水样进行污染情况监测。考虑到水样监测需要数天的时间,过早发布化工排污信息,可能引起市民恐慌。在了解到污水没有直接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湖州在线没有抢发消息。直到14日,一位网民在湖州论坛发布“湖州饮用水水质出现问题”的帖子,城北水厂供水区凤凰街道出现部分居民上超市抢购桶装饮用水时,湖州在线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迅速发出《我市查处一起违法排污事件——市环保局负责人就此事答记者问》、《市区自来水水质安全 供水正常 市民可放心饮用》等稿件,并通过湖州论坛发布市环保部门的水样监测结果,以事实回应流言。 第一时间引导舆论

在突发事件中,舆论导向显得尤为重要。在突发事件中要及时澄清谣言,引导舆论,使网民的言论更加理性。

启动应对机制,保障媒体公信力。突发事件一旦成为网络关注焦点,对其的报道往往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度大等特点。网络媒体要想起“社会安全阀”作用,就要在事件发生后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做到以快制胜。

每当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湖州在线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成员立即到位,由总编辑直接领导,分管副总编辑协助指挥。根据事态情况,或者集中到单位办公,或者建立网络工作联系方式。具体做到五个迅速到位:一是记者迅速赶到突发现场。二是编辑迅速整合本地化资讯,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网友之间信息的互相畅通,获取最新情况。三是迅速联系各类媒体,一旦核实,立即发出消息,保证资讯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四是迅速搭建“专题”报道架构,有条件的做成网页专题,没条件的也要做成专题新闻集纳,方便网友集中便捷查阅。五是技术必须配合,尤其是应对因访问量突增而出现的服务器、数据库宕机事件。

监控网上舆情,对舆论因势利导。湖州在线在第一时间监控网络舆情时,始终坚持分类处理、堵疏并重的原则。分类处理,就是对网民的正确舆论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对网民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而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流言、传闻,及时予以澄清。在内容把握上,分成“有益”、“无害”、“有害”三个层次,区别对待,分层管理。这样做,既为网民提供了网上言论的必要空间,又对重要、敏感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堵疏并重,首先是疏,就是组织网络评论员队伍用网络语言,与一些认识模糊而言辞诚恳的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帮助网民形成正确认识,营造和谐网络舆论。比如2008年6月21日,网民发帖《中考成绩出现大问题了》,不少网民反映中考查分成绩前后不一致,中考查分系统甚至一度关闭,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一时间,网上各种猜测、臆想纷至沓来。我们立即联系了市教育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在论坛公布了事情经过:是中考总分成绩计算过程中计算机在汇总时出现了失误。平息了网民们的焦虑情绪。

抢占舆论制高点,准确客观发布新闻。突发事件中,最怕的就是发表的随意性。对突发事件的评论一般不是空穴来风,不能忽视,更不能无视。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只有用事实真相说话,用有效的信息去引导,才能更好地解决好突发公共事件。2006年9月14日、10月21日,吴兴区织里镇先后发生两次重特大火灾事故,湖州在线都在第一时间率先发布火灾快讯。“10·21”火灾后,湖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织里童装生产、仓储、住宿“三合一”企业进行彻底整治。湖州在线又派出骨干记者积极参与整治宣传报道小组,与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一同在织里镇政府大楼内办公,了解整治进展、掌握领导意图,率先发布了《吴兴区委、区政府关于对织里“三合一”企业停业整治的通告》、《织里童装企业全面停业整改》等权威信息,先后发布消息、评论100多条,为引导网上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时间提供服务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舆论不是单单我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

做好交流沟通。在突发事件中使用互动功能,第一时间为网民提供、搭建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发地震。灾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湖州市民牵挂灾民,湖州的帐篷企业更是加足马力生产,积极支援灾区。湖州在线发挥互动优势,通过论坛、留言版等形式把广大网民的爱心传递出去。湖州在线启动论坛置顶功能,组织志愿者开展“紧急行动 支援灾区帐篷生产第一线”、“献出爱心 捐赠善款”、“自愿哀悼大平台”等活动,掀起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网络舆论高潮。

搭建“爱的桥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服务工作,体现出搭建“爱的桥梁”的作用。2008年初连续发生的强降雪,在湖州市形成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雪灾,其持续时间之长、雪量之大、危害之重,均创50年之最,这也使湖州成为浙江省受灾情况最严重的地方。湖州在线开辟互动专题、开设互动专栏,及时疏导网民的情绪。同时,积极为群众送温暖,组织 “真情满人间——温暖冬日”捐衣送温暖等活动发动网友捐衣,组织网站员工和广大网友为车站滞留旅客送姜茶。在网上发出“各家自扫门前雪,携手清扫无主雪”的倡议,积极开展 “我为阿婆带把菜”关爱老人活动,号召广大网民参与“爱心黄手帕”私家车带人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爱心接力”的力量。面对灾害天气,许多网民在留言板提供的好建议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基础。■

上一篇:医疗质控工作安排下一篇:一年级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