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汉语拼音的教学

2022-08-27

第一篇:谈谈汉语拼音的教学

谈谈一年级如何有效地进行拼音教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拼音,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一、表象入手,直观感知

在教学翘舌音zh、ch、sh、r时,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有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他们的名字很特别,叫的时候要把舌头翘起来。然后,我引导学生跟着我读zh、ch、sh、r。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轻松有趣地渡过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二、形式丰富,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儿童,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又比较好动,教师要顺应他们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教学方式要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尽量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运用讲故事、唱歌谣、做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学习拼音

在教学前鼻韵母Bn 、en、 in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猴子,名叫安安。我让学生和安安打招呼,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练习an的读音。然后,我引导学生把故事编下去:有一天,安安的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应该一个人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安安出发了。他看到一座小房子,想进去看看房子里有些什么,他要先做什么呢?我引导学生说出先摁门铃,从而引出en的学习。安安走进小房子后,听到了音乐,这又引出in的学习。学生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前鼻韵母an 、en、 in,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2.画一画

儿童比较喜欢色彩鲜明、生动直观的图画。如果把拼音符号转化为美丽的图案,就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图中观察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励其大胆地把字母画出来。如在“1”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发音后,我便启发他们:“‘l’像什么,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一根吸管”“一支铅笔”“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门的图案在学生们的笔下涌现。在学完韵母后,为了加强记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挑4种最喜欢的颜色,分别涂在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上,这样,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字母的字形,又分清了它们的细微差别。

3.在游戏中学拼音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拔河比赛”,学生分成两组读易混淆的拼音,把每组读对的拼音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组的卡片多,哪组就赢;“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拼音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但只要教师积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的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的儿童对拼音充满兴趣,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语文学习的快车道铺路搭桥。

网址提供:

汉语拼音教学系列课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5NzkyMDc2.html 韵母歌:(儿歌,联系生活十五去识记读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0OTEzNzg0.html 鼻韵母儿歌:(读法,写法都有,六一啊喔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3MjcwOTAw.html 汉语拼音歌曲:(声母、韵母、声调,共18分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5ODY2Nzg4.html

第二篇:谈谈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机智

荣丁中学————胡佳定

教学需要设计,精心设计才能使教学精彩,但设计尽管浸透教师的心血,也只是一种教学预案,实际教学中何时学生的智力因素受阻,何时非智力因素受到干扰,是很难预料的,即便教师精心地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预设于教案之中,也很难保证教学过程不受阻。所以,教师在关注教学生成这一环节上多投入些精力,认真面对意外发生的却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激发教学机智,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也必将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

教育智慧是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敏锐察觉、准确判断、及时应对、圆满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机智属于教育智慧,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靠头脑的机敏,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准确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难得机会所实施的智慧行动,带有急中生智的色彩。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施教不能一味将信息单向传输给学生,也要关注施教中学生的情绪、学习的状态、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等,从学生反馈给自己的问题信息中,获得信号,抓住时机,用教育智慧来化解疑难,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素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能激发教学机智的偶发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刻意追求反而不自然,也不符合特定环境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为表现教学机智而“作秀”更使不得,只能从教学真实情境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出发,依势而行,借机施教。这样表现出的教学机智才自然、和谐、巧妙,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异乎寻常的收获和喜悦。

教学机智不是搞笑,不能哗众取宠,而是抓住教育机会,从发展学生素质的目的出发实施的智慧行动。这种智慧行动的基础源于教师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有了生动感人素材的积累和丰富,又有了教学实践经验的厚实和完备,“急中生智”才有可能达成。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分几种实际情况,谈谈教学生成中教学机智被激发的过程。

一、关注非智力因素,激发教学机智

教学不仅是知识、能力的提高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所以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即培养习惯”。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度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习欠佳,非智力因素占主要成分。

例如,在课堂上,我特别希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回答一些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于是就用表扬的手段,夸奖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手段不灵了,学生主动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消退了。一次,在我提出一个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后,要求学生主动回答,但没有一个人举手。等待几分钟后,我脱口而出“若不回答,我就不讲下去了”,学生还是没有响应。在这种尴尬的局面前,我想到良好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就特别后悔说出刚才的话。如何解脱?急中生智,我想到了不久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报道的是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王永志同志的一段事迹,用在此处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真是再好不过的了。教学的窘境,引发出了教学智慧。我插入了下面的故事: 王永志年轻时在酒泉基地为祖国研制导弹。导弹研制初期总是打不中目标,原因是飞行距离短。为此基地召开讨论会,集思广益。王永志在听了大家的分析后,觉得自己的想法更合理,于是当场站起来说:“我认为要使导弹击中目标,必须将导弹燃料卸掉600公斤。”语惊四座,当时参加会议的有高级军官,也有知名专家,而王永志当时只是一名中尉。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会后,王永志左思右想,觉得不甘心,于是找到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钱学森,说出了自己的主张。钱学森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当即打电话,把基地负责人叫到办公室,当着王永志的面说:“就照这个年轻人的主意办。”果真在卸去600公斤燃料后,导弹击中了目标。以后钱学森对王永志关爱有加,在确定“神舟”五号总设计师时,钱学森亲自点名要王永志但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课堂教学中暴露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总用“要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口号来一遍遍地呼唤,而要借景生情,用感人的事例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学生感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上面的故事使学生不仅悟到“科学家不言放弃”的执着精神,也悟出“逆向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更悟出“只有敢于发表见解,才能获得更多人帮助的机会”的道理。

二、关注实验能力,激发教学机智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执教实验课时教师往往非常注意教学设计,特别是实验前的指导,诸如规定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都是必讲的,甚至还要讲一些注意事项,以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而对学生实验开始后,在实验中发生的具有启迪意义、教学价值的问题,往往缺乏关注意识。有无关注教学生成、激发教育智慧的意识,往往是教师从平庸迈身优秀的一个门槛。一次在做“酶的专一性”实验时,我发现学生做完试验后的试管中的颜色有三种,一种砖红色,一种砖红色较浅,一种没有砖红色。我立刻想到,这三种差别所反映出的学生知识掌握、科学态度、方法技能上的差别就不是三种了,于是走向三个学生,将他们的试管展示给全班学生看,一起来分析原因。分析得出: 第一种砖红色,反映做实验的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强,遵循实验步骤顺序,遵守实验所用时间,具有要做科学实验先做老实人的求实精神。理应表扬。

第二种砖红色较浅,原因是有的学生加酶后,保温时间短或水温没有达到60 °C。究其思想根源是急功近利,图快,图省事,而将“科学实验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准绳抛至脑后。

第三种情况没有砖红色,原来是学生看到实验桌摆放了沸水浴的装置,就不假思考地将加了酶的试管先放到沸水浴的装置中加热。这一错误是因为学生做实验的一个陋习──“只动手、不动脑”造成的。

用及时捕捉到的实验课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为情境进行剖析,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实验能力及情感态度的实际问题。

三、关注教材举例的普适性,激发教学机智

教材中所举的例子是针对全国学生的普遍情况而选取的,而对全国各地学生来讲,地域风貌的差异、学生经历的不同等,都将直接影响对教材中基本知识的感知和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一次在讲“条件反射”时,书中举的是“望梅止渴”这一条件反射的经典例子,当教师说到梅子时,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分泌唾液后的吞咽动作,看来以“梅”作为语言文字信号来加以刺激,对华北地区的众多学生只能是一种无关信号。创设情境不成功,就会影响概念的领会。如何处理?当时我被激发出的教学机智成全了这次“条件反射”知识的学习。我马上换成学生都吃过的红果(山楂),说道:“当你看到有人拿红果让你吃时,口腔中有什么感觉?”此话刚说出,不少学生不由自主地作出了吞咽口水的动作。实例选得对,条件反射的原理自然就悟出来了──“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的”。刚才第一个例子正是说明没有吃过梅子的人,望见梅子是不会产生流口水的条件反射的,而吃过红果的人,知其酸,听到“红果”才会出现不由自主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一反一正的教学过程,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又如,在学习高中课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时,教材中是用工业革命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黑色桦尺蛾与白色桦尺蛾的比例同工业革命后的比例相比来说明问题的。一个学生问我:“历时一百多年,谁能经这么长时间进行科学实验,这材料可靠吗?”尽管我极力解释说是以前人的记录与后人实验相对照,学生还是存在狐疑。面对学生的不信任,我想起了从前读过的南开大学编的《普通生物学》中的一个资料。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两地(伯明翰──工业污染区,多塞特──非工业污染区)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桦尺蛾数量调查和统计,结果如下: 当学生看到表中工业污染区黑色蛾的回收率53.2大于白色蛾的回收率25.0,又看到非工业污染区白色蛾的回收率13.7大于黑色蛾的回收率4.7时,被这一可信的实验、合理的数据折服了,从而认同了教材中给出的新观点──“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闪光点,激发教学机智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及课外实践来实现,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授课时数最多的必修课教学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新课程观念,扭转过去只重视结果的作法,而开始关注过程和方法,这无疑是一个教学的进步,因此许多教师经常将科学家们重大发现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讲得淋漓尽致。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师很少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简单但细想起来又很有见地的答案和做法。及时发掘学生创新精神的闪光点,作为活教材,不仅对发表见解的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在教学中多次发现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发表创新观点上有极强的意识和能力。

五、关注学生似是而非的回答,激发教学机智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从其正确程度上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回答正确、准确、到位、独特、新颖。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不要吝啬语言,应加以表扬、鼓励,为其喝彩──“你的想法和当年科学家的想法一样”。

另一种是回答错误。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可因人、依事,采用相宜的办法处理。例如:采用“转移对象法”──教师说:“听听同学的回答,受启发后再发表看法”;采用“保护自尊法”──“可能是你对这个问题不太熟悉吧”;采用“苦恼解脱法”──“俗话说:要想快快成功,就应快快失败,你第一个回答虽然不正确,却帮助了其他同学快快接近正确答案”。

再有一种是回答似是而非:说其正确,却含有不确切的成分;说其不正确,明明含有正确成分在其中。此时教师简单化的否定,会冷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心,而简单化的肯定,无疑又没有尽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如何智慧地解决呢?这里举个例子。

在执教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时,教师提问“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一个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凉造成的”。面对学生的既有正确内容又有不正确内容的回答,教师不能只做“对与错”的评判者,应当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此时教师应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客观态度:“菊花在秋季开放,你依据当时日照短了、气温凉了来思考和推测是理性的。”这样评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而不是压抑者。接着教师继续与学生对话:“有这样的一个实例,大家知道吗?有人想让菊花在夏天开放,于是找来不透光的铁桶,给菊花作短日照处理,菊花终于在夏天开放了。你们依据此实例再作推测,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学生依据夏天并不凉,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关键在于日照短。

2013-10-25

第三篇:谈谈对“国学教学“的认识

目录

1、 国学的含义以及其包含的内容

2、 古代国学的教学模式

3、 当今国学教学的发展态势

4、 国学进小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5、 在小学教学中合理进行国学教学的方式,以及其利弊

6、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大学期间为国学教学做准备的建议

一、国学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的代表和核心。从明代起,国学详细分为质测、通几、宰理三学,质是区分,测是测量,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通是通达,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等诸多方面。“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二、古代“国学”的教学模式

在奴隶社会中,“学在官府”是主要的教育特点。主要是教授“六艺”(六艺:礼、乐、书、术、御、射)。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春秋战国之际,官学逐渐衰败,私学兴起。在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中出现了书院和私塾两种教学场所的不同。书院是将学生集中起来一起教授相同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其特点是:

(一)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二者相得益彰;

(二)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

(三)书院的教学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提倡教学相长,采用师生论辩式教学模式;

(四)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五)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明确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把教学与科研置于适当的位置,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重视学术创新,鼓励学术交流;

(七)、注重学术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的培养。

私塾一般分为家塾、族塾、村塾(亦称社学)、义塾、散馆。前四者都是由组织者(如族长、约长)延请教师。唯散馆是教师自行开馆,接纳学生。就今天的私塾复兴来看,两者并非泾渭分明。许多私塾都是一位家长教子读经,周围邻里积极响应筹办,然后又对外招生,可谓由家塾而村塾而散馆。但总体而言,私塾的存在,不论是因为家长的责任感,还是民间团体的职责,还是教师自身的生存需要„„其产生皆来自民间。其教学模式为:

1、先令识字;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3、讲解大概。

三、当今国学的发展态势

当今国学教育等的学习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国学教育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1、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复兴、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学热是近年来国人耳熟能详的热点话题。这种“热”契合的是时代生活的精神需要,从现实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2、与时俱进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承和发展国学还要发扬传统文化自身演进中体现的海纳百川、融会新机的固有机制。传统文化并非一种先验的文化模式,并非是亘古如斯的凝固存在,或者某种一成不变的陈迹。相反,它也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学,也不等于汉文化,从远说它是先秦诸子百家、汉夷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从近说是儒释道融会贯通、中学西学碰撞化合的文化新生态。

四、国学进入小学课堂的影响

现今,国学在全国的部分省份学校已经正在实施。对于国学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向学生传播我国优良的传统;

我国经典的国学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它们的内容中有许多是约束人的行为,以儒家的人生观影响着学生。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于我国国民的约束力强大,例如孝道等。在学习《弟子规》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传播孝道,让学生知道孝顺的重要性。

2、 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国文字的精髓;

在国学中,许多启蒙教材都是很好的识字教材,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字词的写法,更可以学习到这些文字的文化内涵,就像《千字文》等,虽然是识字的教材,但是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在这些文字的背后蕴含着文化的精髓。

3、 使学生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国学的教材中,我们不妨可以发现其中蕴涵着许多我国文化的缩影。例如《诗经》、《论语》、《孟子》等等,这些著作中有包含文学的,还有民俗的。

4、学习国学可以为将来的学习奠定文化功底;

现今的语文教育,绝大部分是继承和改革我国古代的文学,都是以我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更好的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能更加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内涵。

五、在小学课堂中进行国学教学的方式及其利弊

在小学课堂进行国学教学,我们要注意针对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整个小学课堂进行国学教育,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法:

1、 认清楚学生的“本质”;

这里所说的学生的本质主要是指学生的一些特征,如年龄特征,包括需要了解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一些特殊性,在心理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了解这些后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2、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这是针对小学生的只是积累不够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所教授的内容。

3、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去阅读课外知识,扩长自己的积累量。

4、 共同解决问题法

这种方法是学生之间合作进行解决特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增强团队意识,更可以使学生接受和吸取所学的知识。

5、发现法

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可以更好的发现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必然会有它的一些长处和一些先天的不足,作为国学教育它有一下的长处与不足:

1、 优点 ①奠定道德根基

和谐常常是国学经典的精髓,这些作品对于一个和谐生命的塑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道德根基包括两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师,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 ②增强语言能力

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通过学诵读经典,孩子的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③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 ④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益”“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⑤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2、 弊端

① 传统的教育思想,重思辨内省,轻实证外求; ② 重求同顺从,轻求异创新;重整体综合,轻部分分析; ③ 重直觉领悟,轻逻辑推理;重目标结果,轻过程方法。

六、作为一名师范生,为国学教学作准备

作为一名师范生,对于国学教育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方法如下:

①多看好书,丰富自我 ②多提高自我内涵 ③提高自我口才 ④标准普通话

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分流发展。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我们要正视国学教学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影响,要弘扬国学精华。

第四篇:谈谈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摘要 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化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失控现象。本文主要对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偶发事情,提出随机应变的技巧。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机智 应变技巧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在教育实习或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信用应原馈反息教整调理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好计设教学化统系。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储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化握掌教堂课学变应的巧技。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第五篇:谈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见解

【摘要】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中,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关键字】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因此新的课改十分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然而“识字”由于其本身的机械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很难活跃他们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帮互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具体的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巧妙引趣,促进学生自主认字。

兴趣是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

能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可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1、看一看,直观识字: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运用实物、模型、形象化的语言等直观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既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能启发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直观演示识字、动作体验识字。如:在学习二年级的“拥抱”两个生字时,我首先伸出双手,稍停一会儿,再给学生一个拥抱,让学生说出我的动作可用上什么词,学生便说出“拥抱”,接着说:你们想知道“拥抱”是怎么写的吗?出示“拥抱”生字,让学生记住“拥抱”是手上的动作,有个提手旁,是个形声字,这样就帮助了学生记住生字和积累词语。又如“灭”字,教师可先点燃蜡烛,再用玻璃片等东西一盖,结果“火”就“灭”了,同时配以形象化的解说,“灭”字的字形和字义以及教学时的情景就牢记在学生的脑海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识字的兴趣,如“闪”字,制作成 “一个小孩进一个大门里,然后灯光开始闪耀”,从而帮助学生记住了:“人字进门金光闪”等等。也可以将形近字偏旁变换组合,让学生掌握汉字特点;笔顺较难的生字,还可以利用课件逐笔出示,对易错的笔画反复演示,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2、玩一玩,愉悦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因此,在识字过程中,我更注意把识字变成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寓识字于玩乐之中,倍受学生欢迎。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对口令、我说你猜、超级变变变等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例如:在教授《松鼠和松果》时,我把各种动物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让他们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做自我介绍。我扮成鸽子姐姐说“让我们到大森林去看望松鼠弟弟,快坐上火车出发吧。”在隆隆的火车声中师生出发了。在游戏方法上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开到哪儿?”“火车火车开到这儿!”,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小火车、大火车。于是,学生按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互相帮助,在浓浓的兴趣中学生愉快地识记了生字。

3、念一念,理解识字:

由于多元识字量较大,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儿歌和顺口溜进行教学,能更好更快地识记生字,如“心青情,弓长张,半个月亮就是胖”;爪子巴在墙上便是“爬”;颜色丰富就是“艳”;用力种田就是“男”……简单明了,琅琅上口。

汉字有很多形近字,这些字字形相近,字音相似但字义不同,对

低年级来说易混、难学、难记,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把它编成儿歌,帮他们记住音、形,理解字义。例如以“尧”为声旁的字可编为: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拂晓。 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变阻挠。 右边加羽尾巴翘,丰衣足食真富饶。

用顺口溜、儿歌等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去掌握生字,寓教于乐,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新潜能得以彻底释放,教学活动中就不能仅仅简单地把生字教给学生,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领者”,积极地为学生主动识字提供条件,引领学生主动寻找识字的一些规律,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

1、形近字比较识字法:

对于形近字,教师提示学生发现字形的相似处,比较相异点,以消除知觉定势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比比较法。如“已”和“己”,“拨”和“拔”,“爪”和“瓜”,“廷”和“延”等。其二是特征概况法。如“大”和“犬”,“乌”和“鸟”,“代”和“伐”等。

2、归类识字

从我们的汉这字的造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即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要认识的“钢、钉、钟、铃、铜”都是形声字,都带有“金”。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字都带有„金‟的字,都跟金属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认那些字带有“金”,然后进行了效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3、联想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生字“刮”,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刮‟我在我们学校的黑板报上见过,是刮风的刮”。有的说:“我也知道,„刮‟是爸爸的刮胡刀的„刮‟”,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我知道,是妈妈用的„刮刀‟的„刮‟”……孩子们在实践中会自己寻求认字方法,激活了思维,充满了信心,识字也就变得容易而且充满乐趣。

三、识字、说话结合起来,巧妙运用汉字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人们都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学”是为生活、学习、工作更好地服务的。在教、学、生字中,我注重学生将学到的新字组成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1、课堂中将与学生生活实际、体验较紧的生字,由学生自由地选择与生字有关的事物进行组词说话。如用“教室、学校”等亲眼目睹的事物、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自己能感受体验的“温暖的、高兴地”等词语来激发学生说话的冲动和欲望,有机地将识字与说话融为一体。

2、生活发现,说话巩固。每当学生学完一课生字后,就布臵他们去发现,去找一找。比如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字,要求学生用“我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字”,把人物、什么地方看到的说清楚,还能用它组个词结合生活说一句话。

3、走进心里,指导写悄悄话。即:学生运用学过的字来写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字写话。首先是激发写话的兴趣,我采用与学生交朋友,主动走进他们的心里的方法。如:把我自己小时候的事以及我不开心的、快乐的、高兴的事、看到听到的新鲜事和看到的儿童影视等都真心地告诉学生,为学生提供悄悄话范围,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的汉字目的。

四、课外实践,广开学生识字渠道

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

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抓住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时机,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拓展识字渠道。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

1、营造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例如每节课抽出3至5分钟,进行“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儿歌、一首古诗”的诵读活动,并评选出“识字大王”和“诵读小能手”,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与鼓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识字的其乐无穷。利用班会举办“我爱我家”、“今天我买菜”、“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等等识字活动,把个人收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课余,与学生做做一字开花、词语接龙的游戏,鼓励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及门牌上的字,让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

2、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积累生字:

我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如食品的包装袋、广告语、街头的招牌、随处可见的站台的路牌等,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学习库”,放手让他们自己积累,收集生字,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我的识字本”,定期举行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会,扩大识字量。学生在收集中识字,在剪字中识字,在贴字中识字,在交流中识字。最后评比出“识字小明星”,使枯燥的

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总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灵活多样的手段中认识的字记忆较深刻,再加上平时将所学的生字进行多次的运用,学生对生字的回生率就低了,避免了以往重复机械的抄写生字才能记住生字的方法,是学生乐于识字,有主动识字地愿望,从而达到较好地识字、说话训练的效果。这样既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3、《听读游戏识字游戏80例》

4、《识字教学可以这样精彩》

阳煤集团洪城河小学 刘 琴

5、《在识字教学中的尝试》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学” 马齐君

上一篇:谈生命名师课堂实录下一篇:团日活动策划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