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22-09-11

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同时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尤其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那么,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应对自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使之更能切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要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 教师职能和角色的转变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合要求教师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整合”的核心要求教师从自身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来。“整合”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意味着,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学习对象、学习工具与教学工具的三大功能统一起来, 用于系统处理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各个方面。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融入进了现代信息技术, 使得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动态性, 教学时空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学方式具有交互性和合作性, 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和多元性等特点, 这将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 转换自己的角色。

第一, 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便捷迅速地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 教师不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传播的中介, 而是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他们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 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新型模式下,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 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 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 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 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提高网络时代本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第三, 从品德培养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 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渗透现代道德理念, 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 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2 在学习内容选择上必须重新审视效率原则

提高效率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传统的效率原则为工业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代表工业时代的效率原则已经在根本上发生了动摇, 传统的效率观在信息时代已成为教学创新的桎梏。它主要表现为两个误区:一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让学生熟记教材来完成考试, 只教给学生与课本相关的简单的基本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只关注了显性的课本, 而完全忽视了教学的隐性功能, 没有让学生进行元认知的思维, 即没有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有关知识从具体场景中剥离出来, 简化知识的呈现方式, 把知识呆滞化了, 只强调单个的学习者和思维者, 而不强调情感、情景、文化和历史的影响。结果是学生没办法从真正意义上去掌握所学知识。这两个误区导致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 学生可能相对高效地被灌输了知识, 但这个知识只是呆滞的, 与日后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之间有很大脱节。

因此,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学习过程时, 必须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本质目的, 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最终是为了在今后社会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性的, 学习本身就是生活。知识不是可以输入、堆积和存储在大脑中的单元, 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组;学生不是一个等待注水的容器, 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所以, 要辨证地看待效率原则。在工业时代,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呆滞知识“高效率地”灌输给了学生, 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却无法很好运用这些知识, 最终得到的低效率的教学结果。而在信息时代, 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新的教学思想, 要求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 设计复杂的学习环境, 提供结构不佳的知识, 让学生在更接近真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这样当然不如灌输来得痛快。单从上课效率而言, 无疑不能算高, 但学生掌握的是内化了的知识, 是与真实更接近的知识, 是容易运用并发生迁移的知识。从社会效果看, 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3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进入了“多媒体教育时代”, 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带来的种种缺陷, 大大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首先,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整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之中, 在创设教学情景中担任重要角色, 这反映出学生与外界互动形式的新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分担了学生的认知表征和计算负担;其次, 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情境性的学习任务中, 运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发展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第三, 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不是把技术仅仅当作显示定义和答案的工具, 而是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构建。可以说, 真实性的活动架起了呆滞知识通向文化实践的桥梁。

但是,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 也给它带来了诸多的不足。1) 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情感距离越来越疏远。教师在教学中很可能由于过分依赖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而忽略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造成师生关系的某种断层或不畅通。学生也越来越多地面对没有生命的机器, 与之“交流”、“对话”, 会距离真实的人际环境越来越远, 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情感距离越来越疏远。2) 容易陷入“机灌式”教学的泥淖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课堂教学容量也大为增加。这时, 教师在教学中稍不注意, 很容易只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程序化地、千变一律地展示给学生, 这样教师就成为了“放映员”, 学生就成为了彻底的“观众”, 由传统教学的“人灌”转变为时下的“机灌”, 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的主次颠倒, 人机错位, 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3) 容易对媒体信息呈现审美疲劳。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分关注画面的细节和音乐的旋律而忽略对问题的提出、思考、追寻的思维活动, 以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 而排斥深入思考的“想”。按照丹尼尔·贝尔的观点, 网络所营造的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深邃模式, “在体材上, 产生出一种距离的销蚀现象, 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和煽动感。审美距离一旦销蚀, 思考回味也没了余地, 观众被投入经验的覆盖之下。”长此, 学生认知倦怠、思维迟钝、阻碍认知, 不利于逻辑能力的良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采用的对策。第一,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抓紧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师资队伍现代信息技术素养, 增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生健康成才的理论和规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使之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新局面。要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 熟练掌握包括多媒体在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引导, (1) 是变单向式说教为双向式交流, 在互动交流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是变灌输式为引导式。引导学生在信息海洋中选择正面的、正确的信息,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二, 交叉使用多面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 取长补短, 弥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第三, 强化教师的“导学”作用, 增强对课堂的控制力,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教学内容而非教学载体上。第四, 有效的组织与编排教学信息, 围绕重点, 摒弃不重要的信息, 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五, 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提高自控力, 使学生在获取所需信息后, 不沉溺于信息的海洋之中无法自拔。第六, 加大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的比重, 让学生们多想、多说、多做, 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树立团体意识, 培养团队精神。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所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职能, 重新审视效率原则, 面对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采用各种积极的应对之策, 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转变,对策

参考文献

[1]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2) .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8, 9) .

[3] 章剑卫, 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8) .

[4] 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划时代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对提高市场营销大赛质量的思考下一篇:企业金融经济效益发展风险及其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