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探究题型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中语文探究题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普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等各项需要,高中语文课改是大势所趋。考试是检验高中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对其语言运用能力、文学素养知识等方面进行考查,以查缺补漏、发现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一篇:高中语文探究题型论文

以数列题型为例探究高中数学竞赛与数学课堂的联系

【摘要】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中的数学教育不仅局限在数学成绩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竞赛的设置给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打开了全新的时代,拓宽了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视野,高中数学教师从基础知识教学的角度带领学生探究数学竞赛的真谛,使得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教学原理,探索数学竞赛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数列题型的角度分析了高中数学竞赛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联系,以此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数学课堂上的贯彻落实,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题技巧,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竞赛;新课程改革;联系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竞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很多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机会以及学习氛围,其中数学教学引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数学竞赛,数学竞赛与日常的数学教学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数学竞赛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内容,使得高中生能够在中学阶段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在数学领域的学习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宣导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之中积极主动探索,挖掘自己的数学学习潜力,激发自身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文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应用数学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成长.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规划数学竞赛与日常教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竞赛在高中阶段是对数学知识的延伸、升华、综合以及提升,从长远的角度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高中生自小就拥有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但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夯实学生的基础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其在未来的高考之中取得优先选择的优势.基于此,如何衡量基础数学教学与非常规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高中的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常规的数学教学指的是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的引导方式,常规的数学教学目的是让高中生掌握系统性以及结构性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对于现有的知识结构拥有应用实践的能力,常规的数学知识教学让高中生对整个学科有全面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得高中生具备基础的数学素养,为今后参与数学竞赛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数学竞赛的学习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支持.

而数学竞赛常常是在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补充和提高高中生的知识能力,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从传统的数学学习之中解放出来,在数学竞赛引用的时候,高中生真正地应用自己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由于数学竞赛在考查学生的时候角度多变、题型丰富,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优秀的高中生来说,数学竞赛是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能够真正地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贯彻数学竞赛的思路,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带领学生从解决竞赛问题的思路出发: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以及运算求解,在这条思路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演绎、反思论证等等方法,让高中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更加完整,同时夯实高中生的数学基础能力以及数学竞赛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数学竞赛与高考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自己的高考成绩,纵观高考数学这几年的出题趋势,数学竞赛题所占比例以及所占的分数都大大提高,一旦得到了高考中数学竞赛题目的分数,高中生就能够在高考数学考试之中脱颖而出.高校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对于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考量的标准,不单单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从更多的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而高考数学题目中竞赛题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应用性以及综合性,全面且综合地考量了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为此,高中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还要活跃学生的思维,借助新课程改革的趋势让高中生能够灵活地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创新,提高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竞赛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高考对于学生的考核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旦学生在数学竞赛之中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数学素养,在应对高考的时候也能够更加从容自信.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出发最终落实到竞赛能力的锻炼上,起点低、坡度大、跨度大,让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与数学竞赛相辅相成,从竞赛中提升高考的解题能力,尤其是在高三复习的阶段渗透竞赛知识,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让高中生在三年的学习之中获得双赢的成长.

二、以数列特性为例探究高中数学竞赛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联系

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数列知识,数学竞赛中对于数列内容的规定也是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内容,只是在解题方法上有所拔高.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可以适当向学生渗透一部分竞赛学习的信息,教授一些解题的信息和技巧,帮助学生对数学竞赛产生正确的认知,树立起自信的应答态度.

例如,数学教材中关于数列讲解的时候必然会引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研究规律,通过三角形数的构建让学生认识到递推关系式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个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知识迭代的规律,进而推算出数列的发展规律,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列知识探究思路,为高难度的数学竞赛题解答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做这道题的时候,高中的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顺基础知识,利用通项公式这一常见的方法得出题目的答案,但是本道题没有明确地指出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所以在解答本道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通过通项公式得出最终的答案,只能使用迭代方法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竞赛的题干并不是十分复杂,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并不能通过基础公式的应用得出最终的结果,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最根本的方法解决竞赛题目,并且多数的数学竞赛题目在设计的时候从基础知识出发,对题干进行轉换设计,使得学生在初次阅读题目的时候迷茫且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往往使得高中生对于数学竞赛题目有很强的畏难心理.

在求解这道题的时候,学生往往被已知条件中的等比数列迷惑,在等比数列基础知识的引导下探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此时学生如果转换下思路,从数列的从属关系入手写出,在这样的形式化简下学生能够将等比数列的解题思路转化成等差数列的解题思路,借助计算化简的方式让本道题的解答变得顺利.

通过数列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高考对于数列的考查难度大大降低,多是在客观题设置的时候设计一点难度,大题方面数列知识的考查难度并不是很高,在数学竞赛题目设计的时候发现很多数列问题的设计,竞赛问题看似难度提高,但都从数列的基础知识出发,重点考查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高中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只要正确地抓住题目考查的是等差数列知识还是等比数列知识,就可以顺利地找到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列的竞赛题目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帮助学生克服竞赛题目解答的畏难情绪,夯实学生数列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让学生在遇到数列问题的时候能够沉着稳定地分析而不是盲目地展开计算,顺利地利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将数学问题的“特殊化”问题转化成“一般性”的问题,掌握数列问题解答的技巧,使得高中生在遇到类似的数列问题的时候能够提高数列题目的解答效率,也让高中生的解题技巧以及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借助数列知识的学习以及解题应用,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竞赛问题,让数学竞赛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之中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领域,也不让高中生认为数学竞赛是学优生的天堂,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挑战数学竞赛题目,让高中生学会正确地利用数学竞赛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水平,通过数学竞赛问题的研究,高中生检查自己日常学习之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基础的同时对自我的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和联想,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以及锻炼自己面对数学高难度问题的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地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让高中生在高考的时候掌握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沉着地解决具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拿到较高的数学考试分数,提高自己的高中数学成绩,实现双赢的目标.

三、总 结

在高中数学学习的阶段,最直接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得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上述目标并不冲突,高中的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的时候渗透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高中生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思考得更加全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提高自身的数学问题解题效率,从而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高中生的数学高考成绩,实现互助双赢的局面.本文以数列例题入手探究了数学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竞赛教育模式,让高中生从基础的数列知识出发,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降低对于数学竞赛的畏难情绪,在日常学习的时候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自己,为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诚理.新课程下开展高中数学竞赛的实践和认识[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2]汤燕.对新课程下开展高中数学竞赛的实践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10):124.

[3]魏丹丹.从高中数学课堂走向数学竞赛——以数列题型为例探究高中数学竞赛与数学课堂的联系[J].新课程(上),2011(10):177-178.

[4]黄炳锋.竞赛促学,研究促教——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竞赛的价值探微[J].福建教育(中学版),2010(10):39-41.

作者:石琳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改对高考题型研究分析的影响探讨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普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等各项需要,高中语文课改是大势所趋。考试是检验高中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对其语言运用能力、文学素养知识等方面进行考查,以查缺补漏、发现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改;高考题型;研究分析影响

不难看出,当前高中语文课改正在朝着现代化、特色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力图挖掘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潜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应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中筆者首先解析高考语文课改对高考题型产生的影响,之后论述高考语文课改趋势下有效的高考语文专题教学模式,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课改形式下高考语文的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改对高考题型的影响

(一)课改内容去陈旧,高考题型更具时代性

高考语文的主观题占比较重,很多高中生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就在于不懂如何处理主观题,学生在这方面的分差比较明显。在文学阅读占比越来越重的改革过程中,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考查也得到了更多重视。比如词语填空题、病句题、排序题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语感和语用,与文学文化熏陶同等重要的语言文字应用,不似文章阅读那般“主观臆断”,更能考验出高中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以学生作文来做个对比,不少高中生平时摘抄作文素材,只顾着他人优秀作文和真伪交杂的名言警句,却不肯自己动脑筋思考其语言运用是否有误。中国的文学文化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语言文字的基本应用能力即“说正确的话”更能体现时代发展的需求,语文素养也正体现在这相关的积累之中。

(二)课改内容开视野,高考题型更显综合化

当前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高考语文课改也渐渐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向着更远更宽的道路不断前进。高中语文课程一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也有的学校落实了必须选修这一项,高中语文选修课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是对于补充学生的语文知识、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是很有帮助的,如《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传记选读》等等,这些选修教材及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课业要求较低,但对于学生延伸阅读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一共有18个,关键词就是“阅读”,课改所明确的阅读包括阅读与鉴赏、个性化阅读、多种材料阅读等方向,既注重文学性,也考虑实用性。可供成为高考语文试题的文章素材数不胜数,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不可控性,因此扩大阅读量、扩展语文知识面、注重长期文学积累成为高中生攻克阅读难题的基本路径。

(三)课改内容重文化,题型内容映射文化热

前面提到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不断去掉陈旧的部分,更新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但并不是说要大力否定过去尤其是古代的文学作品教学。诚然古代的某些作品存在佶屈聱牙、观念落后的现象,这在高中语文课改的过程中不断被删除,但是优秀的古代文学文化作品仍然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主流。例如课改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让学生认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近十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的题型内容设置来看,对于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比如2015年的宋代信用文化、2016年的甲骨文发现、2018年出现的诸子之学、2019年的传统表演艺术等等,取自中国历代的文学艺术与社会文化,命题的意图与高考语文课改的方向息息相关。

二、高中语文课改趋势下高考语文专题教学策略分析

(一)强化语言文学知识的积累

高考语文成绩的优秀来源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就目前来看,高中语文课改的方向基本稳定,步伐不至于太快,语文教师有着充足的时间来运筹语文教学如何更加契合课改方向。2018年全国卷在语言文字运用这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动,原本分别考查成语运用、病句修改、语句排序或填空的17至19小题改为了综合题,即从同一文本中延伸出三个小题,考查的内容也有所变化,比如更加侧重语用表达是否得体,这就看学生平常的语言积累是否扎实了。还有古诗文阅读,其中文言字词的翻译、诗词炼字题的考查体现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否扎实。由于诗词题的字数本就不多,一般赏析某句、分析手法等要围绕着诗词中的某个字词来着重谈一谈。比如2017年考查的“‘下笔春蚕食叶声’一句的精妙之处”,“食”这个字就用得非常巧妙。对比分析也是教师要注意的动向,比如2015年《发临眺将赴北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景物描写对比、2019年全国一卷《插田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之语言风格对比。可以见得,其是同一诗人不同作品在各个方面的比较。不可否认古文阅读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一字多义、非常用字等问题困扰着学生,一股脑儿地乱记往往也收效甚微。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把控学生对课内文言文本的掌握情况,比如文言文的背诵、课下注释是否记住了等。此外,文学阅读的积累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教有余力、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把握必修选修教材的篇目,结合名著阅读要求展开阅读活动,设置自由阅读课程,奠定高中生的文学阅读基础,这有助于他们应对高考文学类文本的解题。

(二)重视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往往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尤其是在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中,在符合题意的范围内有条理地作答、言之成理便可酌情打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综合的阅读训练,论述类文本要怎样把握中心、文学类文本如何把握六要素、实用类本文如何排除干扰选项也同样重要。从2017年开始,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发生了较大改变,传记类阅读改为实用类文本,题型也从简答题变为了选择题,与论述类文本类似。在这种改革的动向下,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课改开始重视学生批判阅读思维的培养,要能够从阅读中获取实用类的信息。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也要深化语文阅读的形式,在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思考,平常就要注重这种思维模式的训练。

(三)增添多样文化元素的熏陶

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非常强调感悟的作用,也就是人所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根据前面的分析,高考语文近年来比较重视对传统文化以及时代文化的考察,而且很注重两者之间的结合,就以受关注程度最高的高考语文作文来说,通常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需要学生结合其中的传统文化渊源和时下的社会热点综合性地加以思考。例如2015年关于法与情的探讨,还有2016年、2019年全国一卷的漫画分析,都在从各个角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亲情伦理、师生情等等,是中国社会文化中经久不衰的话题。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这种文化的熏陶,注重拓展延伸,在班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角、在课堂上播放相关文化纪录片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举办文化知识班级竞赛等。

三、结语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一直是比较稳健的,既照顾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也在不断寻求着创新。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遵循高中语文课改的具体内容和精神,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备考提供可靠的方向与有效的指导,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立体化、专业化。

作者:漆晓林

第三篇:解决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类题型的一般方法

摘 要: 对于高中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从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到学习实验设计的思路,最终形成科学严谨的科学实验思想,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这一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设计方案 一般方法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是通过不断实验探究而一步步接近并掌握事实真相的。纵观生物科学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发现中,实验都是获取真理的至关重要的手段。因此,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单纯地铺叙前人总结发现的结论,而是更侧重介绍他们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探究历程,由此不难发现,科学发展史是实验方法和技术不断进步的发展史。

而对于高中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从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到学习实验设计的思路,最终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思想,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这一点在近年的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实验设计题”由于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成为高考生物中的的“压轴题目”。但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因为毕竟所谓实验要亲身体验,而不是纸上谈兵,可惜现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参与其中,且一个人的探究能力与其从小所受教育方式和个人成长经历,思考方式均有关系,故本文仅从实验设计原则和一般的思路方法角度,对高考中出现的实验设计类题型作出一些归纳和总结,找到解题思路,并规范答题。

一、对实验理论的理解

“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实验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并最终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一个过程,这点理解对设计实验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假设、实验预期、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推论、交流等。因此在设计一个实验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并遵循以下原则。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生物实验设计中,第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即明确生物实验目的、使用正确的实验原理,选择科学的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实验方案要符合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一般设计实验是建立在观察到的一些客观世界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一些已知的知识储备探究未知或验证推论的过程。

第二是可行性,设计的实验要人为操控并付诸实施。

第三是严谨性,这一点是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容易疏漏的地方,即设计实验应该尽量没有漏洞,保持实验的准确性。

第四是简便性,材料的选取,实验操作在满足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简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第五是可重复性,即实验结果不应该是偶然的,应该可以多次重复体现。

第六是随机性,主要体现在取样上要排除主观影响,尽量随机取材,保证实验的精确性,减少实验误差。

第七是实验条件前后要保持一致性,即在实验过程中,除主控因素外,不应随意变换条件。

第八是单一变量性,在高中生物課本中提到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所谓单一变量指的是人为操控的变量即“自变量”,在一次实验中可以涉及多个“自变量”。这通常是为了探究更多问题,但是在实验中,一个自变量的变化只能对应观测它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控制自变量,观察因变量是实验过程中获取结论的主要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自变量应紧扣实验题目与目的,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个实验题目中,自变量应该是“光照强度”,而“光质”和“光照时间”则为无关变量,应该排除,答题时应该注意,不应笼统地说“光照”,遵循严谨性原则。

第九要设置对照组,以对照得出结论并排除无关变量带来的未知的影响。一般高中生物中涉及的有空白对照,条件对照,以及自身对照(实验前后个体自身对照,如切除法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大鼠代谢的影响实验),等等,无论哪种对照,都不改变实验涉及的自变量。而是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对,获取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的区别,对比试验没有对照组,而是通过各实验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结论,如“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实验中各组均为实验组,是对比实验;而“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则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是对照实验,两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设计实验流程

在掌握以上原则以后应用到具体的实验设计中,设计实验的思路简单如下:

首先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并确定实验的标题,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实验设计都要围绕它进行,而实验的题目是因实验目的而确定的,无论是观察类提取类实验,还是验证性探究性实验,都要在实验的标题中得到体现,如“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等。从题目可以看出实验目的,并且最终结论要体现出这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而做好记录,分析讨论,总结。

其次,明确实验中涉及的各种变量,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变量关系,即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布。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一实验中,呼吸方式即有氧和无氧呼吸,这是原理,那么氧气就是我们要控制的自变量,而这一变量变化带来的结果是产物的不同,这就是因变量,要注意因变量不是唯一的,如酒精的有无,二氧化碳的产量,这都是因变量。而与之无关的其他会影响实验的因素,则是无关变量,如温度、光照与葡萄糖溶液的浓度等,则必须设法排除干扰,保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致。

然后就是根据以上分析,具体设计出实验步骤,这是大部分学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其实只要很好地完成前两步,接下来就可以遵从前面所说基本的实验原则,将实验步骤写出来。如一个对照实验,可以按以下步骤设计。

第一步,遵从随机性原则取材,并分组,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如“选取大小长势相同的叶片若干,分为A,B,C三组”,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编号。在语言描述时要注意规范文字,不要用口头语,而应用科学准确的实验用语,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尽量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第二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做不同处理,突出实验组中自变量的变化,这一步仍要注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如加入液体引起体积的变化、发生反应引起温度的变化等。在对操作的描述过程中,用语要简洁准确,避免画蛇添足,并根据已知的实验原理,合理控制实验时间等条件。

第三步,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即因变量的不同变化。

第四步,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因变量变化与自变量改变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在確定了实验目的,设计了实验步骤之后,要对实验过程进行预测,这是近年来经常考查学生的内容。在预测实验结果时,简单说就是一定要“点题”。我们的预测结果一定要体现出实验的标题和目的,并规范用语,注意实验中控制的条件范围等,如“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我们使用的生长素是什么样的浓度范围之间的,要在结论和预测中体现出来,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的生根有促进作用”。如果是验证类实验,则结论中应该体现出所验证理论的准确性。同时在实验结果预测或结论中,要注意各种可能性分析全面,如在“促进”“抑制”的同时,不应忽略“既不促进,又不抑制”这一种结果等。

以上几点,是设计实验的一般原则和思路,在具体设计实验或是解决实验类问题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具体处理。实验科学是一门剖析自然规律的科学,其本身是一门科学,相信通过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的学习和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训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完善严谨科学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从书本上获取现成的理论,而是自己发现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的课程改革所希望实现的目标之一,本文只就应试作答稍作总结,具体问题还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适当训练,摸清规律,从而形成成熟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史华波.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陈清霞.例析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解题方法.

作者:蔡炜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论文下一篇:煤矿通风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