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2024-04-15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共8篇)

篇1: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高质且有效的戏剧教学能够令学生拥有理解戏剧和编制戏剧的思维,在语文课程中,完成戏剧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第一目标,文章将简单分析当前语文课程戏剧教学进程中出现的误差现象,而后将根据现状分析具体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可选策略。望文中研究结论可为教学人员提供些许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类内容;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文中存在一些以戏剧为主的内容,这些课文的选定是为了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需求。学生们需要接触各种文化背景、各种题材的课文,这样才能开拓他们的视野,令他们可提前了解大多数的文学体裁。虽然在教材中加入课文属于可行举措,但如何通过调整教法来提升戏剧内容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令学生理解戏剧、看重戏剧,则仍然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语文背景下戏剧教学的特征

1.与传统课文题材不相同

高中课文中,节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内容比较常见。虽然文学作品具有阅读和分析的价值,但高中生接触碎片化文学作品多年,他们的心理层面上明显对不不同题材的课文有着更加强烈的阅读渴求性。戏剧作品与常规课文不同,戏剧作品的人物形象定位将更加清晰,会令高中生更加具有参与兴趣和个人代入感。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行为即为,令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进入到作者视角中,以理解作为踏板,深刻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所用技巧。而既然学生对于戏剧类内容拥有更强烈的参与诉求,那么当教师开展戏剧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所学所得必然会优于其他时间。

2.具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在高中教学环境中,校方必然会强调“学生主位”等教学元素。而教师要实现这一点,就会在课堂中加入大量的师生互动环节。传统的课文题材中,教师若要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基本只能够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而大多数的高中生对于提问都比较抵触。因此如若教师可以变换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便可持续提升。戏剧类课文本身就以戏剧为前身,通过阅读学生们即可获得一种参与感。而教师设计课堂活动也将更加自由,发挥空间将无限增大。故综合上述两点,戏剧类课程内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提升学生语文理解实力,增强教师教法有效性的综合作用。

二.当下高中语文戏剧类课程内容教学中的误差现象

1.戏剧类课程教学定位偏移

戏剧类课程内容与其他课文有明显区别,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区别,才令教师在开展戏剧教学时,需要格外注重对学生进行科普。科普重点在于传递戏剧形式要点、戏剧成型概念等等,令学生能够在内心的历史时间线中记忆不同的戏剧产出时间,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学文化。但当前多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都未能做好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准备,他们认为直接为学生分解课文中的技巧才是唯一的核心重点。也不会在课堂中设置较多的课堂活动,仅有的活动中仍旧在以提问作为主要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定位与其他课文无疑,基本无法令学生产生对戏剧学习的兴趣。甚至对于一些本身就拥有丰富兴趣的学生而言,这种定位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加大课堂走神现象的出现概率。

2.教师所选教法落后且低效

在当前的高中课堂中,学生们因时代发展因素导致他们对于一些偏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没有过多的反应。高中生小时候即接触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如若在日常教学进程中教师仅用书本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转移。而当下高中教师中,年级较大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多。这些教师因教学习惯原因,往往不会过多的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于是他们即使使用戏剧类教学内容,也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戏剧教学的核心重点应在在于学生的“演出”行为,而这些教师也基本不会在课堂中安排类似的情节,学生们在课前的演出性期待往往无法得到回应,参与积极性自然会持续下降。

3.教学并为培养学生戏剧审美

当前国内的电影电视剧领域中,乌烟瘴气现象明显,影视作品无论质量和题材都能够进入到展出层面内,从而导致高中生所接触的戏剧基本都不具有观赏价值,直接影响了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戏剧审美观。针对此,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师责任感便应该被调动,教师应该承担起重新塑造学生正确戏剧审美观的责任。而当下多数教师在开展戏剧教学课程时,都会将传授技巧作为核心,不会注重于从心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干预。或者是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对,进而令学生仍旧对一些无质量的戏剧拥有极大的兴趣,无法理解中国传统文学戏剧作品的价值。

三.高中语文戏剧类课程内容的教学策略

1.重塑定位、将教学方向彻底归正

教学定位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因此校方和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审查当前所选定的教学定位,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直至令戏剧类课程的教学定位能够满足国家教育部所提出的教学要求。首先,教师应该自行学习与中国戏剧、世界戏剧相关的理论概念,争取以精炼的语句和熟练的时间线叙述技能,为学生高效的科普戏剧类理论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重新审视校方提供给教师的教学素材。教师择选教学课文时,不要只将眼光放置在必修课本中,对于一些以阅读为核心的选修课本,教师也应该进行查看,而后根据理解和表演的难易度选择不同的课文实践时间。尽量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戏剧、参与戏剧,进而对真正有价值的戏剧艺术产生深刻的理解。

2.以阅读为主,感知戏剧文学文化内涵

高中生在语文文学技巧方面的能力实际上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便无需一字一句的为学生传授理解性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堂中要求学生阅读课文,重点在于要求学生鉴赏戏剧课文的句子美感。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铺设一些阅读类的问题,例如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罗列出可定位主人公性格和形象的语句。或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所有带有“隐喻”意味的语句。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就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阅读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动,进而令学生逐渐将自己与戏剧角色融合,理解角色所想,“经历”作者的心路历程。如此,学生便可深刻的感知和理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使用现代技术,加强学生参与意识

实际上,当学生完成阅读后,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想要扮演书中的角色。但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不是语文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戏剧课文对应的音像素材,提升学生对于戏剧的观感体会,继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情绪。在播放影片后,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心中自行表演书中内容,进而减少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应该先以自己为主,邀请一个性格相对外向的学生与自己一同表演,为其他的学生做出示范。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字正腔圆,语句正确,如此便能培养学生对于戏剧作品的尊重性。

4.使用课内外同步策略,培养学生戏剧理解能力

课本中的戏剧课文虽然具有专业性和绝对的文学价值,但毕竟课文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剧本类和小说类的戏剧素材,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观看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分割开一部分,即单独罗列出几节课程,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自己在课下阅读的戏剧内容加以呈现。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充分揣摩主人公心态,进而深刻理解课文内涵。这种方法实际上也能够被应用到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在课堂中讲解课文,而直接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准备,在课堂呈现出完整的表演。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综上,文章以高中语文教学作为背景,选择语文教学范畴中的戏剧类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戏剧教学的教学定位,并且需要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课内课外阅读同步处理,这样才能做到高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教学进程中,教师若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直接精细筛选教学素材即可。综合而言戏剧教学具有多样性优势,应在语文教学体系中被着重处理。

参考文献

[1]张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探讨[D].贵州师范大学,2017.[2]李敏.浅议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7(50):122.[3]王静.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篇2: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阅读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之中阅读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之中,阅读训练不仅是提升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也是通过阅读的积淀实现情感表达、思想传达方面的提高。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训练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大纲的安排进行阅读题材和文本的设置,结合语文教材实现阅读教学的最大效果,也因此,在进行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时,也需要结合教材进行探讨。

1、体会文字的音韵美

汉字作为全世界最为特殊的语言文字符号,具有独特的表音、表意相结合的特质,这赋予了汉字形象生动的字符的同时也使得汉语具有独特的音韵美感,这在中国的古诗词、现代诗歌之中都有体现,优秀的外国诗歌也能够通过出色的翻译工作传达出诗歌的美感。在中国的语文教学之中,诗歌体裁作为音韵美的最佳载体,长期以来都是语文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对象,诗歌作品广泛分布于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的语文教育之中。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诗歌作品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其中既包括了闻一多的《发现》、艾青的《北方》和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等出色的现代诗,也包括了作为中国诗歌个人创作源头的《离骚》。其中的《离骚》难度特别高,虽然仅是以节选的形式选入高中课本,但是《离骚》的创作时间久远,诗歌语言与现代口语变化较大,且选用楚地方言创作带来了很多生僻的词汇和表达,这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也因此,在进行《离骚》等难度较大的古诗教学时,教师应该尤为重视其中音韵美的传达,以汉语的音韵美感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播放朗诵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分段落的诗歌朗诵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感。

2、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流传一时,还能够传诵千古,这得益于文字之中盛载的真挚感情。在进行语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字里行间氤氲的感情的领悟和理解是学习的重要部分,同时,学习教材文本中传达情绪和思想的高超技巧也是语文学习的本来要求。在高中语文教材之中有着大量在传情达意方面尤为出色的作品,其激烈真挚的感情、中正平和的表达以及细腻入微的阐述是流传时最为打动人的。

例如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前者是文天祥在国破家亡的紧要关头,秉持着毁家纾难的理想,对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国难时颠沛流离的轨迹所做的总结和回顾,以一种坦然而又心酸的笔调书写了国家破灭的悲剧和个人在动荡时代苦难,既充溢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与眷恋,也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的特殊心境。考虑到宋元鼎革之际对特殊时代背景,教师在进行文章教授的过程之中需要特别补充一些相关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从当时人民死伤惨重、颠沛流离的时代背景之中去理解文天祥寄予文字的感情。后者是对明末党争黑暗政治的记录,以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行为讴歌了黑暗重压下仍然闪烁的人性闪光,以普通人所做的不普通事为切入点,作者对黑暗政治的满腔悲愤和对悲壮牺牲的痛苦无奈溢于言表。同样,教师在将《五人墓碑记》的情感表达作为教授重点时,也需要结合明末的政治黑暗格局来进行讲解,以当时阉党、东林党的血腥斗争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情感。

3、结合时事进行阅读训练 对语文阅读的训练不仅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经历,教师还需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进行解读。在《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中,作者陈炎探讨了东西方文化在文化方面的冲突和融合,特别是双方的文化资源在整合和利用中的矛盾和不同。对于这一类教材之中的文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尤为突出语文阅读与当下结合、与实时结合的特质,在教学之中突出时代性和新颖性,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还需要对其背后的相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和有据可依的探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打开国门之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就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和传媒关注的重点,这在千禧年达到了顶峰,其背后蕴含的初开国门之后中国人对国外的新奇、向往、好奇和关注是这类文字所共有的。在当下的语境之中,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已不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格局,国人的自信心给予了中国文化更好的表达途径,也提供了看待西方文化更为冷静客观的态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把握机会,不仅局限于教材本身,还应该联系当下留学热、电影之中的中国热等特殊现象,鼓励学生挑选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和分享。不仅是时文共赏析,积淀的文学作品之中也具有现代内涵,可以结合当下时事进行新的解读。《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著名演讲词,其中重点阐述了蕴涵着公正、和平、拼搏等优秀人类品质的奥林匹克精神,而这在当今中国应该激起新的反响。作为奥运的举办国之一,中国人对于奥运精神应该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北京奥运之后中国体育的发展和国人精神面貌的改变应该有着独有理解,而这也可以纳入语文阅读训练之中,鼓励学生在课后交流相关文章的同时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提供独到的视角。

结语:

篇3: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析

学生可利用一节课整理复习戏剧的定义、分类、矛盾冲突、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等文体知识,概略了解中外著名的悲、喜剧作品。教师还可印发一些讲义、补充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评论文章(例如《〈雷雨〉导读》 ,提供几个较有影响的教育网站,教给学生查找、处理网上信息的方法。利用中午的时间,播放《雷雨》、《茶馆》 的话剧录像,初步感受“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的演技。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学生一般缺乏自信,所以教师需精当地介绍课本剧的特点和表演要领,播放《祝福》、《项链》 等课本剧片段,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表演并非高不可攀,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在智慧和创造才能。在语文科代表统计了导演自荐者的人数、姓名之后,利用半节课精心组织一场公开招聘会。由自荐者书面或口头阐述“创作意图”,“意图”侧重于对剧本的整体把握和创新构思。这时有意过一把“导演瘾”的学生就会主动、认真地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请教老师……

在老师的共同参与下, 科代表召开第一次导演工作会议,明确各自将排演的剧目,提出奋斗目标,落实具体职责,强调在进行演员组阁、成员分工和确定排练时间、场地等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发放各种颜色的招贴纸,着手准备演出海报的设计。自此像模像样的课本剧表演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二、排练阶段

剧本选定之后是更加忙碌的场面。首先是各剧组导演忙着“招兵买马”:擅长表演的当演员;擅长丹青的搞布景或化妆;做事细心的就负责服装道具的筹集、保管。负责广告宣传的更是大显身手,短短的时间就贴出了语言生动活泼、绘图醒目清新又颇具广告效应的海报。这时你会惊叹:学生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感兴趣,乐意做,何愁不会迸发耀眼的火花。

“大牌”们忙 ,忙着攻下一段段的台词 ,忙着琢磨台词的潜在含义,忙着和其他“大牌”磨合;道具师忙,忙着绞尽脑汁,忙着翻箱倒柜,忙着东奔西跑。忙中之忙的要数那些身兼数戏,背负着几个剧组希望的演员了。他们不仅忙着排戏,而且还要忙着赶场,有时还要忙着聆听导演的“责问”,真恨不得立刻变成会分身的孙猴子! 导演从剧本整体构思、人物形象塑造、舞美效果、服装道具等各方面进行悉心的辅导。在一次次的指导下,演员们不断地排练,反复地修改,受益匪浅。应该说,在活动中学生的投入是多方位的,既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又必须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力。排练和演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又能充分发挥想像,培养感情,锻炼能力。

三、演出

由各剧组导演抽签决定上场顺序,依次表演。每一场演出时先由导演向观众(学生)简述创作意图。当演员们忙着表演时,台下的观众并不闲着,忙着大笑,忙着感动,忙着鼓掌。大家神情专注,结合自己对戏剧选段内容的理解,准备着对演出的评价。不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在一刹那明白了许多“: 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在此刻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曾经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付出,它比你收获的更绚丽、灿烂。”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引导学生结合戏剧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激化的过程 ,人物的潜台词挖掘,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等),对各剧组在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鉴赏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最后教师发放表格,为每个演员的演技和剧组的综合水平打分,并评选出“最有创意导演、最有表现力男女演员、最具综合实力剧组、最佳效果海报设计、最佳道德风尚”等奖项。表格由学生自主填写,由非演员学生汇总统计,按得分高低确定,张榜公布评比结果。

四、创作

在对戏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作品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我要求学生分成创作小组尝试编写戏剧。在内容上要力求选择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要注意按照戏剧文学的要求来写作:比如说设置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对话的形式完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适当安排舞台提示等。作品完成后将初稿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由老师指导改正后再定稿, 各小组可以组织人马将自己的作品搬上舞台。尽管这工作艰苦异常,但是看到学生们虽有些稚气,但有模有样的剧本,我的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搬上舞台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在创作和排演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掌握了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感受到了艺术的美感,更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

篇4: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内容更加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学生评价体系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老师台上讲,几十个学生台下听,显然是不适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

1.对戏剧篇目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戏剧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向学生传递了一定的语文知識和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语文技能,却忽略了戏剧本身的意义,对戏剧的概念以及戏剧的发展都没有重视起来,这样就导致我们的戏剧教学从定位上就没有和其他科目的教学区别开来,定位模糊,不够准确。学生对戏剧缺乏系统的理解与认识,不了解戏剧的文学形式以及这种形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与高中语文对戏剧教学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2.戏剧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戏剧是一门非常有意思、有品位的艺术形式,可是在现代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却未能很好地把戏剧的艺术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讲解分析法,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也比较低。现代语文教学需要很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而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就无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主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了。

3.教学目标要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高中语文的戏剧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接触戏剧文学来提高学生对戏剧的认识水平,让高中生能够对这种传统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并能欣赏戏剧艺术。可是,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忽略了这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戏剧教学中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对戏剧知识一带而过,学生根本无法通过课堂学习理解和认识戏剧艺术,自然学生的戏剧审美素质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改进措施

1.准确定位戏剧篇目,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戏剧篇目,大多数都是经典之作,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来认识戏剧这门舞台艺术。

第一,在选择教学素材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戏剧的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还要涉及一些戏剧的创作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在赏析戏剧时才能有基本的入手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下戏剧的艺术特点、结构特色、语言特点以及情节发展等等,逐步提高学生对戏剧的认识水平。

第二,在戏剧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篇目来了解不同的戏剧风格和戏剧流派。并且还可以从感情基调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喜剧和悲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只有做到了定位准确、素材合适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戏剧的认识水平和赏析能力。

2.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应该针对高中生的特点,积极地改进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戏剧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多做一些尝试,真正发挥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一些戏剧的影像或者图片,增强视觉冲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先观看电影,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谈一谈对这部戏剧的认识与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评价一下演员的演技等,最后再结合课文中的剧本来讲解《雷雨》的戏剧特色。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组织课外戏剧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戏剧实践中

课外戏剧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往往能够收到极佳的效果。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戏剧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戏剧实践中,这对提高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戏剧资料大多都是节选,并且数量不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剧,满足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要求,教师就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对课本中的戏剧进行改编和排练表演,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戏剧。这样的做法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语文教师有责任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戏剧教学中,从而推动戏剧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冒建华.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10(11).

[2]舒丽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探析[J].青春岁月,2011(18).

篇5: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关键词:语文 写作 思路

无论教育如何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调整和改革,对高中语文教育而言,作文始终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年来最受人们关注的部分,成为每年高考最受关注的焦点。这也说明作文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对语文教师而言,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只有保证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教学新思路,将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注意材料分析,明确写作方向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学生进行写作的第一步都是要审题。而从近十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大部分都采用了话题作文,可以说高中的高考作文已经走进“话题时代”,从实际效果来看,高考话题作文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效果,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进行提升。学生只有在正确审题,正确分析和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把“降低学生的审题难度”、“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文采”、“重视学生想象”等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

做好材料分析,就等于打好地基,如果教师能够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那么,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在材料分析上的专注力,让学生注意审题、选材,还要学会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材料。

当学生面对一些独词式的话题作文时,如“尊严”、“自由”等,学生就必须要在这短短的两个字的“材料”中,寻找写作的方向。材料越短,对学生的考验就越大,这是呈反比关系的。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着手。尽管对“尊严”、“自由”这样的词有所了解,但那是抽象的,是概念上的了解,对写作应该选择的方向,并没有确定的目标。这就影响了学生写作的开展。而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按照通常的方法,学生在分析这一简单的材料信息时,可以采用“词组式”的模式,扩大材料的量,如采用偏正式的组词“自由的选择”,并列式如“自由与责任”,动宾式如“感悟尊严”等,通过确定话题的结构,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命题的方向和写作的方向。

二、灵活转换,正确选择切入点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文,都需要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材料中和话题中提出关键点,进而转换为写作的切入点。而我们都知道材料从生活积累中来,材料从阅读积累中来。由于作文的材料来源广泛,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模式”,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毕竟这样的模式教学,会造成学生的作文产生类型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那学生在审题中如何才能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材料,写自己擅长的作文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大题小做。

高中作文的形式和材料,以及方向是多样的,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根据这些变化进行不断的变化,唯此才能找到正确的切入点。而很多题目给的材料或者话题,往往是“大”的。所谓“大”指的是材料涉及内容、话题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比较大,可写的人、情、事、理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表现多个主题。这无疑是给了学生很大空间,但是也往往会给学生带来难题。

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以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教师就应该针对此情况,教会学生“大题小做”,用“切割话题”、“限制话题”、“设问构思”等方法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比如以“不满”为话题,学生就可以采用限制话题的方法在此前加修饰语,例如:“我的不满”、“老师的不满”等。

(二)小题大做。

高中作文的出题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具体的,有的是抽象的。面对抽象的题目我们采取的是“大题小做”,而面对较为具体和范围较小的材料或者话题,则可以采用“小题大做”的方式,将所引材料进行思维发散,从小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宽思路。如根据下面一节话以“蝉”为话题写作:

一只鸣蝉被放进一个玻璃瓶里,它迅速地扇动翅膀,想从瓶口飞出,由于瓶口太小总是飞不出来,待它筋疲力尽时,却徐徐地从瓶口爬了出来。

这就是典型的“小题大做”型,学生在面对这种话题时,只要从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去切入,从哲学深度去切入,就能将主题升华,提升作文的内涵和深度。

三、结束语

总之,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正确地把握作文的材料和话题,在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思路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执行,并根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实现知识的转换,将个人情感融入作文中,增强作文的思想内涵。参考文献:

篇6: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 实施策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把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流程:

一、自由朗读,自由感知。

读了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学生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总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固然好,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再说学生平时课外阅读时,难道有人给他们布置整体感知的问题?阅读教学有时应该返朴归真,追求本色。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就作品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进行的对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二、欣赏品味,合作探究。

全班分若干个六人学习小组,小组可以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第二流程的问题可这样设计: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在写作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怎么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观点你赞成吗,为什么?学生也可不按上述问题思考,可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这个流程很注重开掘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往的教学是“传授―接受”式,即使有启发,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给学生钻,得出的结论也大同小异,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学生的思想是教师给的,这等于剥夺了学生对课文独特感受的权利。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对不同的年级的学生、不同特点的文章,引导探究的角度是不同的。以下是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常用的几种方法:

1、对于关键词句的探究。作家都善锤炼语言,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作家锤炼语言时多在三类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这三类词是语言中最富表现力的。古典诗歌中的佳句就多是挂在这三类词上,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皆是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现代作品里也是如此,如朱自清《背影》中的:“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拣定”一词表明,父亲在为儿子安排座位时,是细心斟酌了一番,最后才选择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为什么要选这张椅子呢?因为儿子带的行李多,又是一个人,父爱的深厚通过“拣定”一词表现了出来。这样层层深究,学生能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对主题的多元思考和深化延伸。对文章的主题,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探究文章的主题时,不但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而且有的文章还可以作深化延伸的探究。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充分表达了苏东坡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既想出世又想入世;既积极进取,又退让无为。因此,我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代文人不仅苏东坡,像李白、欧阳修、范仲淹等都具有这样的人格两重性,造成这种人格的根源是什么?学生在课外查资料,写探究性小论文,有一部分学生在小论文中提到,中国古代文人很明显受到两种思想的影响,一是儒家思想,二是道家思想,人生仕途得意时,儒家进取思想处于支配地位,失意时,道家思想使他们自我麻醉,中国古代的文人很多都是这样的。这种见解很有见地。

3、对课文大胆质疑。作家的见解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他们的思想提出质疑。注意从多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对课文进行再评诂分析,这种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比如学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有学生提出愚公的做法真的可行吗?有的学生认为搬家会更好,还有学生提出既不必挖山也不必搬家,而应该对太行、王屋二山进行开发利用,让它们造福于子孙后代。我想这些问题肯定会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独自品味探究后,教师请每位学生在小组内宣讲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听后可以修改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发言,阐述自己或本小组对课文探究的结果。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首先鼓励其他同学修正他人的观点。如果有的学生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那么教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要予以纠正;有的思想是表面的、肤浅的,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如果学生没有触及课文的重难点,这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四、总结评价,补充深化。

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基础上,教师用精当的语言,对学生的探究与宣讲过程作总结性、指导性评价,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做点评。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生应涉及而未涉及的地方作提示补充,从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有时候还可归纳出一些方法性的东西,供学生以后运用;对有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提供研究背景而不做出结论,留下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研究之热情。这一环节有时也可完全由学生来完成,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以上几个流程始终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原则。相信随着学生探究性阅读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篇7:探究式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合理的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不断地遇到教师设置的问题时,通过探索、讨论以及解决的过程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解《最后一片叶子》(苏教版)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老贝尔曼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向学生提出贝尔曼为何四十年都没有创作出他理想中的那幅杰作这个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贝尔曼只是一个失败的画家,那么文章又为何对他有如此多的描述?尤其是文章反复提出那幅尚未创作的杰作其意图如何?”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激发,为解开心中的疑问而不断地进行探究,从而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优秀人才,就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例如,在学习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节选课文时,学生虽然可以理解一名盲人对光明的渴求,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却可能并不了解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搜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对这篇课文进行简要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的增强,在了解了海伦的对生命的礼赞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后,学生可以通过对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的领悟更加地珍惜生命,找寻到精神的激励。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我的生活》《老师》等文章的拓展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使知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在这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中,各组学生都能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也会在集体荣誉感的激励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搜集资料时更加积极认真,一方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图形、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发挥各种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增强。例如,在教授沈从文的《边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湘西地区的美好风景以及赛龙舟等视频,给学生展示故事展开的环境、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地人善良淳朴的性格,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美好爱情。

二、总结

篇8:语文戏剧化体验教学策略的探究

(一) 激发学生的本位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的学习中是先决条件, 更是语文戏剧化体验教学能否实施和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课文影像资料激趣

在课文的教学中, 如《空城计》、《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日出》、《钦差大臣》、《放下你的鞭子》、《茶馆》、《陈毅市长》、《开国大典》等课文本身就配有相应的课件资料, 其中的影像表演可以在课堂上用特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看, 用生动的影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铺垫是必不可少的, 初中生的模仿欲望从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调动, 我们经常在上课的过程中, 特别实在播放影像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生的激情和活力, 甚至在观看影像资料的精彩表演环节上, 还会听到他们的哄然大笑, 这种笑声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这表明学生进入了情景之中, 心灵得到释放, 也表明他们是在快乐地进行学习。

2. 剧团表演激趣

本人曾经是漳州师院芗涛剧社的主要负责人兼演员, 拥有比较丰富的戏剧理论和实践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剧本素材和音像资料, 并且与芗涛剧社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芗涛剧社经常排演大型和小型的戏剧小品在中小学校园内演出,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我们漳州八中也有专场的英语节晚会表演, 两者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3. 角色体验激趣

先让学生在芗涛剧社提供的小型戏剧小品剧目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再到漳州八中英语节晚会的节目的编排与表演, 让学生在真实的角色体验中感受不一样的激情, 这就好比让学生亲自下水游泳一样, 刚开始可能会比较没有经验, 表演也会比较不够自然, 但是没有关系, 正是这种不够自然的表演表明学生是通过自己的角色理解进行角色体验活动, 对于这种初次尝试, 我们要十分重视并鼓励, 注意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以激发他们持续的学习热情。

(二) 戏剧化的改编与创作实践

1、课本剧的创作与实践

(l) 确定方向与目标

将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首先要注意选取合适的课文篇目, 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合作完成, 改编出精彩的课本剧。一般来讲, 所要改编课文的选择应该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有比较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 情节生动曲折, 有矛盾冲突在, 人物形象鲜明, 具有感染力, 能够发人深省。有了这些条件, 学生改编课本剧就会比较容易, 舞台表演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现代小说、文言小说、叙事散文以及诗词曲等, 只要具有被改编成戏剧的可能, 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乐趣, 都可以纳入到课本剧的改编范围之中。另外, 还可以指导学生将中国戏曲改编成现代话剧, 让学生切身体会两种戏剧形式的不同, 也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戏曲主题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 中学课本适合改编的篇目筛选

笔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积累, 在实践中不断地留意一些具有各种戏剧化情节结构成分的课文篇目, 在此进行总结梳理, 主要有以下的一些可供参考:

这些课文的共同特征是:情节结构清楚, 人物性格鲜明, 课文篇幅适中, 适合进行改编。

(3) 指导学生合理编剧。

这是在课本剧改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 首先必须处理好课本和课本剧之间的关系, 课本剧是以课本为依据改编的戏剧, 它不是课本的翻版, 而是艺术的创造。艺术创造离不开典型化, 而典型化又少不了艺术虚构, 但是课本剧是紧密配合教学, 直接为教学服务的, 因此必然要受到课本的制约, 于是怎样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 是课本剧改编的重要问题。要让学生注意戏剧文体在情节结构安排、戏剧冲突设置、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等方面的写作特点, 在紧凑连贯的故事情节中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 通过人物对话或独白展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合理创设戏剧情境、不拘泥于课文内容, 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合理的创造, 这样才能丰富课本剧的内容, 使剧情合理曲折、矛盾冲突尽显, 取得良好的改编效果。

(三) 戏剧化角色诵读与表演

1. 诵读戏剧化角色台词

台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诵读戏剧化角色台词显得格外重要, 戏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 话剧则是语言的艺术。

(1) 教师带读, 学生跟读。即教师先带头读一段, 学生跟读。这种方法适合在初次教较长的文章使用, 如《捕蛇者说》。学生因为有教师的带领, 不至于在篇幅较长的课本剧中迷失方向降低诵读兴趣。当然,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范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要求老师在课外要花大量时间再次理清全文的思路并不停地诵读回顾, 而且还要求在句子停顿、节奏和语调的高低起伏有自己的见解, 这也最考究教师的功底。因此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课外备课准备应该更为充足, 做到胸有成竹, 真可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2) 优生诵读, 全班评判。由诵读功底较深的学生之间当场进行诵读比赛, 让其他学生来做裁判, 规定普通话30%, 节奏语音高低30%, 诵读情感20%, 神态表情20%, 这样一来, 每个学生都会跃跃欲试的, 积极参与的。最后再由老师来点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短小精悍的诗文, 如《细柳营》。篇幅短小, 语文版初中教材适合改编成课本剧的课文篇目一览表效率较高, 易于评判, 也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3) 形式多样, 尽显精彩。诵读的形式当然不会只拘于一两种, 我们还可以男女生分开诵读、分角色诵读, 比如《扁鹊见蔡桓公》就可以分角色诵读, 选一个学生当扁鹊, 另一个来当蔡桓公, 当然来个角色反串也不错, 相信学生会很有兴趣的。除此, 我们还可以在班级组织诵读比赛, 谁先背完谁先举手, 不但要背完还要背得好。

2. 体验戏剧化角色的性格

学生演戏过程中, 就必须先理解戏中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从而体验戏剧化角色的性格。例如《范进中举》范进的性格是复杂的。首先是清高和自卑。懦弱猥琐, 甘受屈辱, 自卑自贱。他惧怕胡屠夫, 无端遭受辱骂, 却连连说道:“岳父见教的是”。其次是迂腐和圆滑。范进的这一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与张乡绅的交往中。当范进中举之后, 张乡绅前来攀附, 说了这么一番话:“适才看见题名录, 贵房师高要县汤公, 就是先祖的门生, 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的回答是:“晚生侥幸, 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 可为欣喜。”其实范进明智张乡绅的攀附之词是无稽之谈, 却以一句“幸得出老先生门下”给予了认同。这正是范进世故圆滑的表现。这在范进以后的行事中仍然随处可见。再次是善良和虚伪。当范进在胡屠夫受银假作谦让时, 明知从此再不会要他接济, 却说了这么一句话:“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 若用完了, 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这就充分说明范进是虚伪的、狡诈的。

3. 进行戏剧化真实表演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表演以增强其对戏文的体悟。表演戏剧可以用两种形式开展活动, 一种是课堂表演, 另一种是课外总结性的表演。课堂教学中, 时间短任务重, 忌讳随意指定几个学生去表演全篇课文, 适宜的做法是把课文分成多个表演片段, 或把学生分成多个表演小组, 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每个小组的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其他小组的评委, 对于重要的片断有时甚至要多个小组来表演。课外总结性的演出活动可以让学生演整篇课文, 选定篇目之后, 让学生自行选定导演、演员, 选定服装、道具, 按照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做学生的顾问, 帮助学生解决在排演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 也可以把整本的教材中适合改编的课文集中统一分配给班级里的学生, 争取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以上的角色扮演的机会, 在课外时间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排练, 在每篇课文教学中进行现场表演,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利用一个特定的时间把本册所有的表演集中进行展示。

参考文献

[1][德]曼弗雷德·普菲斯特著.周靖波、李安定译.《戏剧理论与戏剧分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第l版

[2][美) 约翰·霍华德劳逊著.邵牧君、齐宙译.《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89年8月第1版

[3]谭需生著.《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4]惠柱著.《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结构》「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上一篇:镇商会会员代表大会讲话稿下一篇:号线竣工验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