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2023-05-30

第一篇: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说明

专业代码:160100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基本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前教育的教学或辅导人员

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中心、学前班,从事幼儿艺术类、幼儿保育、保教等教学或辅导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热爱学前教育事业,遵守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

2.能观察分析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独立完成幼儿园保育工作;

3.掌握幼儿心理特征,研究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并组织实施;

4.能组织完成学龄前儿童体、音、美、舞等艺术活动和辅导幼儿英语教学;

5.能进行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和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

6.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操作,并能制作教学课件;

7.具有与家长沟通和与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健康、科学、语言、社会、艺术)、幼儿 、键盘基础、幼儿歌曲弹唱、舞蹈、美术(绘画、手工)英语、音乐基础(乐理、视唱、声乐、欣赏) 、幼儿教学课件制作、幼儿园环境管理等。 在校内外进行幼儿园保育实训、幼儿园教育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

专业(技能)方向: 幼儿园保育员、幼儿园教师

对应职业(岗位):保育员、幼儿教师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保育员、幼儿园教师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专科:学前教育 本科:学前教育 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指导性计划表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报告

大学生涯是人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大学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而课程设置是否得当、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激清、学习效率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了使同学们获得一定的知识、职业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并能在其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品格。也为了更好地推进和优化高校的课程改革以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从大学课程中获益、做好人生规划,学前教育系就此方面进行此次问卷调查,并在科学统计的基础上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最终写成这份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对04级、05级、06级以及07级的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共回收4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大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学生乃至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希望这份调查统计报告或多或少地能够为我系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和技能提升课的开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问卷统计资料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状况,主要包括:学生对已开设课程、强烈需求开设的课程的实用价值及技能的提升价值的评价。

1、 对专业必修课的评价

同学们对我系已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中专业性较强、技能操作性强的课作出的价值评价为“高”的比例大于“中”、“低”,而像历史、地理、生物这样的课评价为“中”和“低”,这类课程在初、高中都已开设,有一定的知识重复性和专业的实用性。从调查中显示,同学们对声乐、乐理视唱、口语、美术、舞蹈的兴趣比较浓,认为实用性强,他们的评价也很高。

2、 对专业任选课的价值评价

同学们对我系现已开设的任选课持有肯定的态度,多数认为实用价值为“高”和“中”,在做调查表之前我们在同学中做了一些访问,我们把他们建议开设的课也列到了评价表中,如蒙式教育、幼儿园“双语”课、声乐演唱,同学们的评价为“高”“中”各占一半,这些课可以放在专业任选中开设,这样既可以满足想学这些课的同学,也不勉强不想学的同学。而像中外儿童文学史、中外美术简史与欣赏、中外音乐简史与欣赏这些课,同学对其评价不高。

3、 对公共基础课的价值评价

同学们认为有必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也有必要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故对这两门课的实用价值评价不低。而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这样理论性较强的课评价不

高,从平常上课状态看,他们对这些课不太感兴趣,认为太深奥,难理解、记不住。

4、 对公共任选课的价值评价

我们在调查表中列出的多数是在访问时同学们建议开设的课,但一些与我们专业无关或是联系不是很紧密的课被否定了,例如,调酒、烹饪、茶花、茶艺等,在访问中许多同学都希望在公共任选中开设,而对价值的评价不高,可能只是他们喜欢或是希望扩充自己的才能而希望开设。但对体育舞蹈、简笔画、职业礼仪、营养与健康、现代舞的价值评价偏“高”和“中”。

5、 对技能的提升

同学们对列表中的提升课的评价很高,这些课操作性强、实用,也容易出效果,希望开设。

6、同学们对课程整合没有提出任何意见。

三、小结与讨论

综合分析此次调查、访谈活动,我们发现同学们对我们学前系的课程设置还是相对认可的,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目前的学习状况和课程安排。但可能由于社会的需求及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一张英语二级证书、一张计算机一级证书或是一张专科毕业文凭,他们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进行一系列的考证。但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是迷茫的,也许在此过程中正因为没有学校或老师及时的、正确的引导而走了不少弯路,白费了不少力气。所以很多同学希望学校能在技能

及其他的考证方面为我们能多做些辅导,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完成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当然了,在我们问卷及访谈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在选课及一些课程安排方面还存在一些疑问:

①学校实行的网上选课,有很多同学由于限选人数与我系学生人数不一致以及院系的问题而选不到自己想选的课程;

②同时很多同学认为在网上选课时,希望学校能够注明任课老师一些简单的情况资料,将网上选课真正方便化、透明化;

③ 很多同学认为我们的教材应该要能跟上时代,跟上社会需求,不要用很多年前的教材,我们现在手中有的一些教材就是实用性不大,上课几乎用不到。

通过这份简单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统计报告,希望对学前系课程改革有用,切实的使学生从课程改革中获益,同时提高课程价值,使学生的发展与学校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协调平衡!

负责人:刘宇红童艳芳武艳菊

学前教育系党总支

2009年4月19日

第三篇: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表

附件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

(一)专科

专业代码:A04010

1(二)独立本科段(专升本)

专业代码:B040102说明:

1.本专业专科要求选考不低于26学分、独立本科段要求选考不低于21学分的选考课程,考生可从推荐的选考课程中选考,也可以从已开考的自考专业中选考未考过的课程。

2.专科已通过“学前卫生学”和“幼儿园课程”的,报考独立本科段时,须从开考的自考专业中另外选考未考过的学分相当的课程。

3.报考独立本科段的考生申请免考英语

(二),须从已开考的自考专业中选考不少于14学分的课程,不考外语的不能申请学士学位。

第四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探析论文

一、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1.职业教育专业名称设置不够规范。

专业名称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一种情况是某些专业在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就业方向等多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然而,其专业名称却不相同。这些专业没有必要单独开设,只需进行合理的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即可。第二种情况则与之相反,虽然有着相同的专业名称,但其教学内容差别却很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误选,未来的就业也会受到误导而增大难度。第三种情况则是专业名称设置模糊,只是看专业名称,并不清楚其教学目标、所针对的行业、岗位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2.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变化,总体来说,第一类产业比重下降,而第

二、三类产业比重上升。并且,许多由农村来的学生都期望在未来能够走出农村,步入城市工作。这就使得许多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方面,大大地抑制了第一类产业相关专业的比例。然而实际情况则是,我国依旧是个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化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这项工作。而职业院校所输出的人才中,极少有农业相关专业。这就造成了学生步入社会参与工作时,

二、三类产业的岗位竞争压力过大,而一类专业人才匮乏。既不利于职业院校就业率的提升,也不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够超前。

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向社会所输送的人才状况来看,一些常见的普通专业人才较多,然而一些涉及到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如计算机专业人才、高级护理人才、数控自动化人才等较为缺乏,虽然职业院校中设置了一些与此相关的专业,然而却缺乏足够的超前性,一是这一类专业设置较少,满足不了社会上对于这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二是高新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较为落后,依旧采用一些陈旧的教学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这种专业设置与教育环境之下,是无法培养出能够走在社会前沿的人才的。

4.职业教育中某些专业规模太小。

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容易受到“大众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某个时期内,对于某一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那么,职业院校就会大批量地开展某个专业的教育,而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或是根本不占用专门的课程进行教学,或是专业规模设置过小,在教学资源的分配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该类专业的学生也不受重视,导致了教学质量差。久而久之,对该类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便不再报考该院校,这不仅造成了职业院校专业不平衡,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效益增长,对于社会人才的平衡发展也非常不利。

5.职业教育中某些专业过于频繁替换。

在现如今的教育形式之下,高职院校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招生、教育,学生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来作为缓冲,在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良好的衔接,才能保证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会出现断层,才能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在职业院校中,许多专业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过渡过程中未能实现良好的衔接,一些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专业,到了高职教育中却没有开设,导致了学生无法继续接受教育。

7.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没有企业的参与。

职业教育对于其他形式来说,在培养人才方面更为直接,通常是运用更为直白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有着清楚的了解,要想让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更为合理,就需要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而企业参与专业设置也是实现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意见,进行专业的设置,能够使专业的设置更为符合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有利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训活动。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许多职业院校自主设置专业,与企业基本没有沟通交流,造成专业设置偏离企业需求。

二、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优化策略

1.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根据。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结构为基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依据,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根据,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使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能够符合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通过对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与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之间关系的考察与总结,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专业的设置应当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二是要根据企业中具体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三是要设置一些专门的技术培养方面的专业。

2.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职业教育中专业设置不规范,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未来的毕业就业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专业设置进行严格的规范。其一,是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聘请相关教育专家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研究,并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工作;其二,严格约束职业院校的招生工作,避免职业院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而降低办学条件的要求;其三,对职业院校中的专业名称进行规范,使专业名称与其教育内容、所针对的岗位进行统一;其四,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保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能够有序进行。

3.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顾及好一些特殊专业。

职业教育的进行,就是为了给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人才的培养方向取决于专业的设置。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需要一些较为特殊的专业人才,如一些岗位急需相关专业人才,一些高新技术需要新型专业人才,某些企业需要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都要依靠职业院校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才能够实现。因此,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应当充分考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一些特殊的专业也能够具备足够的规模,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4.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陈旧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培养出具有超前性的人才。通常情况下来讲,职业院校培养人才需要较长的一段周期,在这个期间,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令人难以预料,要想让学生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时依旧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职业院校的教育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职业院校应当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洞察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从而设置具有超前性的教育专业,使其能够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5.做好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衔接工作。

注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专业的衔接工作,不仅能够使中高职教育工作在课程的教学、技术的培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实现顺利、科学的过渡,还能够防止出现中高职教育出现专业、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重复或断层,减少了职业院校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又保证了学生能够连续地接受同一专业的教育,实现学生能力的增长。做好专业衔接工作,既能够保证职业教育的长久发展,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院校的招生、就业竞争力,为职业院校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校企合作实现专业设置针对性。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交流,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捷径。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工作中,能够使职业院校更为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使专业的设置更具有针对性,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为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工作,不仅能够为职业院校提供人才需求方面的指导,更能够方便于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培训的场所。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专业设置,才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培养人才。

7.建立合理的专业设置评估体系。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否能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标准的体系来进行评估。职业院校应当结合社会各界、合作企业、学生等多个方面的意见,设定一个专业设置评估标准,对专业进行合理、科学、公平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使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更为合理,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更快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一、核心课程

1.学前心理学:3学分,51课时,第2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为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而设置的基本理论课。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幼儿期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运用《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幼儿行为,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2.学前教育学:3学分,51课时,第3学期开设

本课程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3.婴幼儿卫生保健:3学分,45课时,第1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2学分,32课时,第4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专门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一门学科。它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尽快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掌握相关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2学分,34课时,第3学期开设

本课程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各类活动的内涵、特征、教育目标、主要类型、以及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要点, 侧重培养师范生在幼儿园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等语言领域活动方面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3学分,51课时,第3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基本内容与要求,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原则及方法,具备组织和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读学前儿童科学行为的能力及生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7.学前儿童健康教育:3学分,48课时,第4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健康观,进一步明确健康领域教育的特殊意义,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8.学前儿童艺术教育:3学分,51课时,第3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进一步领会幼儿园美术、音乐教育、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动态与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9.其他课程: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 学前心理学 学前教育学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婴幼儿游戏

婴幼儿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 学前儿童文学 钢琴与即兴伴奏 乐理视唱练耳 学前美术

幼儿舞蹈与创编 幼儿教师口语 木偶表演

现代教育技术 幼儿园英语教育等

上一篇:自由落体实验教学反思下一篇:怎样教小学生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