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近况

2022-09-12

作为一组以慢性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而产生的, 而糖尿病中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也是诱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因之一。有关调查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在我国有30%~40%的DN患病率,2型糖尿病有15%~20%的患病率。若不积极治疗DN,到最后可发展成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1]。据文献报道 ,美国因DN产生了40%的ESRD病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主要是因DN所致,2型糖尿病患者中DN致死的仅次于大血管并发症。对此,内分泌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将是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DN[2]。控制血糖、血压和对症治疗等是现代医学治疗DN的主要手段,满意的防治方法目前还没有。所以对如何发挥中医优势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 为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药物以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目前在研究和防治该病上有了一些进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的“消渴”、“关格”、“虚劳”、“水肿”等是DN所属范畴《灵枢·五变》载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表明内在病因是五脏虚弱。《素问·通评虚实论》载:“凡治消瘅……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表示外在因素是后天失养。如此看来,DN的基本病因有饮食失节、劳欲过度、情志失调及禀赋不足等。肾是病位所在,多发生在消渴的中、后期,辨证以虚实夹杂为主,本虚标实是病机关键。气血、五脏、阴阳之虚是本虚;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为标实。冯建春等[3]提出DN主要以脾、胃、肾三脏受累,病延日久,不仅阴伤,气亦暗耗,临床多表现为气阴两虚。抓住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进行标本同治。吕仁和[4]认为DN之本为肾虚,早期DN多是在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艰涩,血液运行不畅而瘀阻经络。强调气阴虚损的同时,更重视瘀结。

总的来说,以气阴虚损、精微下注为本是当前对该病较为认同的病因病机,肾虚血瘀贯穿始终,血瘀为标;对病机分期认识对疾病动态发展中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加以明确,以利于辩证论治。

2 辨证分型

2.1 燥 热阴虚型

多见于糖尿病肾病I期。

主症:多饮、多食、多尿,伴有头晕、头痛、胀闷不爽。

次症:耳鸣耳聋,视物昏花,溲赤便秘。

舌脉:舌质嫩红,舌体瘦、有裂纹,苔少,或薄黄或黄腻,脉细略数、或细弦等。

2.2 气 阴亏虚型

此型相当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即微量蛋白尿期。

主症:纳差、恶心、疲倦乏力、气短多汗,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频繁、小便清长、大便稀搪。

舌脉:舌质淡、胖嫩,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

2.3 脾 肾气(阳)虚 型

多见于临床糖尿病肾病,即持续蛋白尿期。

主症: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次症:食少,腹部胀,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面浮肢肿,小便频数。

舌脉:舌质淡,舌体胖嫩,苔薄白水滑,脉沉细无力等。

2.4 阳衰浊毒瘀阻型

此型相当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即尿毒症期。

主症:胸痛、背痛,固定部位刺痛,肢体麻木,夜间痛甚,手足畏寒,腰膝酸软。

次症:面色咣白无华或黧黑,爪甲不荣,纳差、恶心、呕吐,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暗淡或舌体细瘦,有裂纹,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或细弱、结代等。

3 治法治则

①专方及中成药应用。迟继明等[5]研究表示,参芪肾消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DN患者尿CRP、MIF的含量降低, 对DN炎症有干预作用,进而推迟病情发展;李霞、于梅、裴裕等[6]研究发现,含有黄芪、土茯苓、枸杞子、党参、薏苡仁、山药、女贞子、熟地黄、菟丝子、益母草、芡实、白茅根的肾炎消白颗粒,能使早期DN大鼠肾组织细胞因子CTGF的表达降低, 排除的尿蛋白减少,使大鼠早期DN进展延迟。张绪生[7]用温肾固精汤治疗30例老年性DN,16例显效 ,12例有效 ,2例无效 ,达到93.33%的总有效率。

②单味药及提取物治疗。杨芳等[8]对54例DN进行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达到92.5%的总有效率,而对照组只为76.0%。杨氏[9]用葛根素400 mg加人生理盐水中注入静脉,1次/d,1个疗程是4周,同时进行其他降糖医治。治疗后,50例患者的血糖、尿蛋白排泄量、肌酐、纤维蛋白原、尿素氮明显下降(P<0.05)。积雪草[10]能使纤维细胞增殖得到抑制,防止发生粘连,缓解形成粘连,使尿蛋白、血脂降低,肾脏病理损害减轻,防止肾小球硬化,还能使肾脏指数降低,促进肾脏高滤过状态的改善。

③中药保留灌肠。谭京海等[11]使用黄芪、茯苓、大黄、牡蛎等基础药物并辨证施治,兼有虚热浊毒,再加黄柏、蒲公英、金银花等;加萆薢、苍术、益母草等,说明兼有痰湿血瘀;加附子、干姜、肉桂等,则兼有脾肾阳虚。结果表明,患者BUN等明显下降,降低了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较前改善。

④足浴法。史耀勋等[12]认为,该治疗法是根据经络传导学说内病外治及西医学的皮肤黏膜吸收与物理刺激原理, 足浴药液用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的中药配成,通过药物刺激和渗透足底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理阴阳、通络化瘀来治疗DN。

4 结语及展望

当前,中医药治疗DN主要在专方及中成药应用、单味药及提取物治疗、辨证论治、中药保留灌肠及足浴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成果也证明,治疗DN有确切疗效的就是中药注射剂、中药汤剂及提取物等,特别是在症状改善、尿蛋白降低、肾功能保护、病情进展延缓及控制等方面优势显著。

然而, 目前DN治疗标准和系统的疗效评定标准尚未统一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我国中医药低毒性、低反应性、稳效性等优势[13],结合现代医学 ,使基础性研究和规范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使症状更有效地得到改善,推延病情恶化,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摘要: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其是引起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治则等方面研究,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阻止或延缓肾衰的进程。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消渴

上一篇:泡沫水泥固井装备及技术配套研究下一篇:A级考试阅读部分在高职教学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