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9-11

近些年,作为糖尿病的合并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糖尿病肾病多数病情发展迅速,应进行长期的终身治疗。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仍没有定论,大部分研究认为其主要病因是糖异常代谢从而引发了蛋白质与脂肪的代谢紊乱[1,2]。伴随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先后会出现肾小球的滤过增加及肾脏肥大、白蛋白尿、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出现大量的白蛋白尿和最后的肾脏严重器官衰竭。其中高血压常出现在糖尿病肾病中,同时高血压也是使病情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控制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标准之一[3,4]。该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经诊治为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同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经诊治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8例,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8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ADA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因运动量过大过强、发热和感染等引起的蛋白尿,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减退及肾衰的患者。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8~72岁,平均(49.6±8.6)岁,病程1~13年,平均(7.1±2.1)年。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40~73岁,平均(50.7±9.7)岁,病程1~15年,平均(7.8±2.6)年。两组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注:▲表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表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分别进行常规检查,并采用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使患者的空腹血糖不超过7.5 mmol/L,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不大于10.5 mmol/L。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批号:国药准字H20030638)80 mg/d,1次/d。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同时服用培哚普利(批号:国药准H20034053)4 mg/d,1次/d。一个治疗疗程是12周,两组都治疗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随时观察患者的血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肌酐(BUN)、尿素氮(Sc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BP)和血清电解质(K+)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并记录,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恢复正常或者降至一半以上,尿素氮(Scr)降至30%以上,肾功能表现正常者为显效;临床症状出现好转,尿蛋白排泄率(UAER)稍降低,未达到显效,尿素氮(Scr)下降不到30%,肾功能正常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或者发展,实验指标没有恢复到正常反而升高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总和[5]。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指标对比

68例患者均按照治疗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未见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BUN和K+没有明显的变化,治疗后两组的UAER、Scr和BP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UAER和Scr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0.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6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中出现3例咳嗽患者,观察组中出现1例咳嗽患者。两组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在高血糖的长时间作用下及众多因素共同参与所引发的疾病,一旦在治疗中忽视或者延误,很快会发展到肾衰竭,一方面由于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合并症,另一方面基于其发病的不同阶段的分期情况,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从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低蛋白饮食,调节紊乱的脂肪代谢和终末期的治疗等几个方面采取治疗措施,实行治疗方案[6,7]。其中稳定血压的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多选用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研究发现,内分泌激素会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进而会激活RAS系统,特别是在肾脏局部分布的RAS系统[8,9]。因此糖尿病肾病会基于与RAS相关的作用机制进行治疗。

缬沙坦是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可抑制AT1受体所介导的肾上腺球细胞释放醛固醇,同时不抑制钾所产生的释放,缬沙坦是AT1的高选择拮抗剂,因为AT与AT1受体结合后可升高肾内跨膜压力,从而增加蛋白的滤过,导致蛋白聚积,出现尿蛋白,损伤肾脏[10,11]。缬沙坦通过强抑制AT1受体,可减少尿蛋白的出现,避免肾脏的损伤。培哚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强且持久,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维持心输出量和心率在稳定水平。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均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近而抑制肾小球内的高血压、滤过性高,另外还可以扩张出球小动脉,改善肾小球的通透性和滤过率,降低肾小球内的高血压,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12,13]。

该研究采用缬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使用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并与单独应用缬沙坦的治疗方案进行各项主要指标的对比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加,并且重要指标的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用药临床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用药比较安全,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14,15]。

综上所述,临床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可以重点考虑联合用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而且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同时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增加降压效果,起效快,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得以改善,尿蛋白排泄减少。缬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使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缬沙坦的单独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安全性高,可以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用药中进行相关方面的联合用药,同时也为临床中糖尿病肾病的其它联合用药的研究起到了一个方向的指导。

摘要:目的 考察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该院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单独给药。观察组采用缬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给药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对比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前后血肌酐(BUN)、尿素氮(Sc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BP)和血清电解质(K+)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前后BUN和K+没有明显的变化,治疗后两组的UAER、Scr和BP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观察组的UAER和Scr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可采用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给药,临床疗效较单一用药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缬沙坦,培哚普利,糖尿病肾病

参考文献

[1] 卢蓉,王砾,张敏.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7):1379-1380.

[2] 李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2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24-26.

[3] Hurot JM,Cueherat M,Haugh M,et al.Effects of Alprostadil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Danshen Injection on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5(21):205-206.

[4] 张哲,于德民,赵伟,等.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18(5):276-279.

[5] 佟红雨,马春,骆宇彤.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30(3):14-15.

[6] 何明伍.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159-161.

[7] 刘碧坚.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91-92.

[8] 夏迎春.1767例住院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回顾性调查[J].中国药师,2014(9):1541-1543.

[9] 于湘英.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1995.

[10] 丁雪梅.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2014,26(3):30-32

[1 1]吴启北.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中药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6):651-653.

[12] 纪信寿,徐晓兰,郑小波,等.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98-99.

[13] 宋海燕,张莉,李雪,等.贝那普利联合胰激肽原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6):812-815.

[14] 李锦山,王家赐.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47-48.

[15] 吴雪怡,李航.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7):564-569.

上一篇:科幻小说推广中的整合营销传播——以《三体》为例下一篇: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