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2023-04-07

第一篇: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微课”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邓文勇

(山海关区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200)

摘要:微课的概念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却由来已久。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利用微课学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帮助加深理解、课后查漏补缺。微课辅助教学创新了教学模式,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辅助教学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内涵;学生端;开展;意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内涵

微课程(也叫微型视频课程),以下简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微课是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微课要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

微课制作的基本要求是3-5分钟左右的长度、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样长的时间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

学习特点。

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由来已久。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师职称评聘时的计算机能力考试、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考、信息技术中考及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等各方面都在广泛应用着微课,微课应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最早是作为教学专题网站的一个栏目使用。

二、微课使用的设备——学生端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微课前期应用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把微课视频复制到学生的移动存储设备上或放在教师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网站上的链接题目可以叫“学习一点通”、“友情提示”、“视频教程”、“微课”、“微课程”等,最主要的应用设备在学校是信息技术教室的学生机;在家是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家庭电脑、数码电视机等。学生在电子书包上不仅能看文字资源、还能看微课资源。老师为新课的学习制作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从教师处下载。

三、开展翻转课堂学习的有效资源

现在风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课前完成导学

案,但缺乏教师的点拨。学生若能在平板电脑或专题学习网上观看微课,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导学案。看一遍微课不懂,可以多看几遍。利用微课更加完善了高校课堂,学生利用微课预习,有视频刺激,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知识,弥补了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自学阶段缺乏教师精讲点拨的不足。

河北省已建成河北省云端教学平台,并在河北石家庄鹿泉一中等学校试点推广,广东等省也在推广。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也叫云端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能实现“云端互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课前老师将微课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实现了一对一教学,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云端教学必须的一个支持系统就是学习分析系统,教师能够通过这个系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云端教学是为了“人人通”。“云”是服务、是架构,“端”是学生机、是基础,有了基础,云才落地。云端教学要求教师要学会微课的设计制作,信息技术教学最常用的制作软件就是屏幕录像软件。教师将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等讲解过程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时自主选择。学生利用微课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上加深理解、课后查漏补缺。

四、微课能有效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一)微课辅助教学创新了课堂模式,利于自主学习 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

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教师课上不必要的讲解。“先学”还生成新的问题,对教师的“后教”产生了期待,学生上课参与和听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教师的“后教”奠定基础。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适当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很有必要。扩展知识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准备、个人兴趣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或全部学习,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继续观看微课,在拓展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为信息技术爱好者的特长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微课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信息技术教室里学生人手一机,每个学生机就是一个学生端,再配以耳机,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学习微课。微课在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学生在网上观看不同教师对某一问题的不同制作方法,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增长经验、获得知识,也会在知识点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微课辅助教学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或制作一件作品,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分别制作不同操作方法的微课,供学生选择使用。知道一件任务可以有多种方法,方法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用多种方法完成的任务进行对比学习,开阔思路,让他们的思维更开放,创新能力更强。

微课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微课助力信息技术教学,能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有着促进作用,微课助力信息技术教学是促进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微课助力信息技术教学,使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教师借鉴国外翻转课堂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前预习、先学后教的实施,将为创设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展示提升等教学模式奠定基础,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李玲.浅谈云端教学平台下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5. [2]邓文勇. 利用协作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 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小学电教,2012,04.

[3] 李龙波.面向未来 促进共享 推进融合 引领创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评价.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5.

作者简介:

邓文勇:中学高级教师、区信息技术教研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员,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研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dwy999@126.com)。

第二篇:应用信息技术 助力语文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通讯、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找、收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周末时间,布置本单元课文需上网查找的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如:写人的文章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主要的写作手法等;写景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自主收集各种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养,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语文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而且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现在,小学中高级很多班级已经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许多学生已经有自己的QQ,微信,甚至博客、论坛,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网络预习,群预习等方式,通过QQ班级群,微信群,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传送到网络平台上来共享,再通过网络平台,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这样,利用现代信息这样丰富的预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

二、运用现代技术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声形并茂,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如《詹天佑》一课的教学,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上山难的问题。课文是这样叙述: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段话如果让学生“读”,再让学生“悟”,或者老师连比带划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如果使用FLASH制作,演示火车怎样推怎样拉,化静为动,学生就轻而易己地理解掌握了,进而,兴趣盎然地探索课文的其他内容。 再如,阅读教学注重词句理解和文章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形象、逼真入情的情境,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执教《山雨》时,设计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下载相关资料、图片,使用FLASH动画制成雨景及实景拍摄的山雨图,让学生醉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让学生看着,听着,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资料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如《藏戏》的教学,教师把藏戏的三个特点,制作成适合学生实际的课件,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再如,执教《和田的维吾尔》,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维吾尔的民俗风情,可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维吾尔族神奇美丽。出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事实证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图文并茂、声形并举,多样互动,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在中年级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展”“我知道的名人(伟人)成长的故事”“我喜欢的童话”,高年级开展“我的生活启示录”“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学生可以上网自己查找资料,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查找收集资料,作好活动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如高年级学生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活动前,学生要围绕主题,查找资料(诗歌、故事、演讲稿等)选择材料或者自创材料。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查找收集、分析处理的信息能力及自我创新发挥能力都得到锻炼。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自我创新的欲望。在综合性学习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自选主持人,模拟电视节目,进行有关汉字知识的问答。当主持人要求大家猜一猜字谜、讲有趣的汉字故事、讲解汉字的演变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把事先准备好的汉字故事、汉字的演变等,用电脑中的播放器或其他软件播放展示。每当此时,学生们无不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种渴望表现,那种学习的激情溢于言表!学生们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利用HiclassSW平台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互相之间质疑问难,大家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高涨,学生们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给自己带来学习语文的快乐的同时,自己的实践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自我探索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去进行适时的教育,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树立“大语文”观,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十月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抓落实

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抓落实?

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学习的情况,关键在于落到实处。无论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如果学生不听、不练习、不去理解掌握,那么我们老师就是白费力气,做无用功。语数英这些文化学科的落实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等来实现,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堂该如何落实呢?

反思十月份的教学工作,以及学习其他学科的精品课堂,我意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落实还不够。每节课四十分钟,我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讲解的内容尽量压缩,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己练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学了也练习了,到底知识内容有没有落到实处呢?这一点我却要质问自己。

反思自己以前的工作,结合学生的情况,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今后信息技术课堂的落实。首先,在备课中充分准备,课堂内容安排上讲讲练练停停,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给足落实的时间。在课堂上,讲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即让学生去练习,并且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组内互评,记录结果。课堂结束前五分钟,抽查未完成的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记载仍未落实的学生。在整个课堂上我要做到随时抽查落实情况,让学生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并主动提高学习的状态和效率。最后,主动帮助学生总结和复习,具体实施为,每节课后对本节课主干内容进行简单总结,每节课初对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复习,并尽量能够对学生进行抽查或者教师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教学都是想通的,信息技术课堂也要落到实处,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更好地创新,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大概就是做老师的愿望吧。

李德兵 2012年10月25日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探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

探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下降很快,导致上课效率不高,如何提高并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保持长期的兴趣?本文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阐述,回答了如何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理解的理论部分往往比较抽象,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对于这种问题一般都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来解决,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抽象理论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如此。所以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 在多媒体教室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一方面,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奉行“拿来主义政策”,选择一些现成的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如市场上有《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等软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搜集素材,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整理制作相应的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现成的CAI教学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难免和我们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各种能搜集到的素材,通过Authorware、Flash、 Powerpoint及“课件大师”等软件合成符合我们需要的课件。

2、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苏亚星”、“红蜘蛛”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机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这时我们可以配合英语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讲授《从WWW上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本上介绍的名胜古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

用心爱心专心 1

总之,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2、韩保来.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58

3、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93-94

4、《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 郭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年6月

5、《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何克抗

6、《建构主义棗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

3、4期。

二、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兴趣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组织不成功的上机操作,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逐步冷却,最后感觉索然无味,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使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

首先要明确上机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上机目的不明确,学生只是凭着新鲜好玩的心理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形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没有一点课堂效果可言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之前,要通过屏幕广播把学习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强调一遍,使每个学生都知道今天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还要把这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广播通知,口头提示,帮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学生。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操作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无数实践证明:由学习者自己不断探索、甚至经历过失败而获得的知识经验最不容易忘记。教师应该彻底撇弃以往满堂灌、填鸭子式的教学传统,在讲授知识点时切忌大包大揽,越俎代庖,这样势必扼杀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由学生自主地用探索法、发现法去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文件的搜索》这节课时,有位教师在讲解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和基本的搜索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以下 “寻宝行动”的任务:

寻宝行动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线索搜索一个宝藏,宝藏的名称分布在下面五条线索中,每条线索都给出宝藏的一部份名称。请同学们按顺序完成搜索每条线索,然后把每条线索提供的信息拼在

一起,这就是宝藏的名称,最后就可以通过搜索宝藏的名称就可以找到这个宝藏了。(请在右边单元格内记录你所搜索到的信息)

线索

1、文件名为Asia.doc,存放在C盘。

线索

2、文件名是以E开头,主文件名为6个字符组成的文件类型为gif(扩展名)格式。线索

3、搜索在d盘的,文件名的第2个字符为f的文件

线索

4、只知道文件是在2005年10月25日建立和存放在D盘上。

线索

5、只知道大小至少为85KB的,扩展名为doc的文件,存放在d盘的文件。

当然,宝藏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但教师选定的宝藏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例如一段好看的动画或者是一个好玩的小游戏等。线索的数量和内容取决于教学内容,线索的顺序安排尽量做到一环扣一环,使学生欲罢不能,不断地去寻找新的线索内容,维持较长时间的探索兴趣,从而完成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完成线索

2、线索3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使用通配符。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全场巡视,个别指导,及时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以便统一讲解。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这时我们可以配合英语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讲授《从WWW上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本上介绍的名胜古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

总之,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通过网络研修学习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认为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节,增强教学效果。就此,谈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主题画面,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第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解决重点、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上一篇:学校交通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信息技术提升培训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