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2022-12-25

第一篇: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相继独立,在探索自己发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数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 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有的甚至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也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与多边贸易关系的宗旨并行不悖。只要不出现排他性趋势,区域集团化也会从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2]

[1]

二、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向,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从而分析利弊,正确理解。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三、为什么要我们要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资本和产品能够实现全球性的流动,有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这能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来,所以说以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象我国就是这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既无可反对,也无法回避。这跟我们无法阻止地球自转和抱怨恶劣的天气毫无用处一样。我国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只能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在此进程中趋利避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市场体系扩大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优势,包括新技术的控制,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维持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多边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进程来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希望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些好处,而考虑更多的是风险防范问题,如维护经济主权、经济安全,同时又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在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所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从另一方面来说,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它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化的合作,经济全球化是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这点在我国也有体现,所以理解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有助于理解与更好的解决这些新的特点与矛盾。

参考文献

[1]王逸舟.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冯芸,吴部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崛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何建春,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0 [5]樊纲.全球化中的不平等问题[J].新华文摘,1999.(7):51-54

第二篇: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

而且缩小了各国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发展中国家的

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个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社会群体,我们的思维方式、

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

争日益加剧和空前复杂,经济全球化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大学生既带来了利,也带来了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人,大量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方式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

道德生活,主流意识受到冲击最后甚至可能被同化。西方文化产品诸如麦当劳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这些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观音乐、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将可能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另外,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不

仅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生活,也引发了人们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强化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同时可能淡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现代市场经济所包含的个体本位、优胜劣汰等原则,往往会使一些学生对个人利益的要求更加强烈。

因此,无论是企事业主体还是个人主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的自主性、独立性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自我的觉醒,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日益强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增强了大学生的主动性,但同时可能淡

化大学生的协作意识。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能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竞争协作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及政治辨别

能力等,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经济全球化意味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发展自己。我们大学生要肩负起 21 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

予当代大学生的神圣使命,把握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经得起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第三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怎样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题目: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怎样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怎样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当今时代是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关系也深刻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中国,开始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些文化的碰撞,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对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中国的文化经济要适时的融入世界,吸收国际上优秀文明成果,对中国将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国际关系

中国

经济全球化

机遇和挑战

内容:

一、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概述和分析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中国1949年成立来,尤其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三,占世界经济的7.3%。外汇储备2.4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钢、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五位。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已经由世界低收入国家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在60年之内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仍实现增长8.7%,GDP约合4.92万亿美元,并已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理由为国家的快速发展感到骄傲。

大家已经看到了,在介绍中国时数字往往都比较大,这是因为中国是拥有超过13亿人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的经济不是简单地几个数字就可以说明的,中国经济发展还存在着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和环境代价过高等结构和体制问题。中国人民的生活虽然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反贫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和不平衡的小康。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还有不少困难。城镇就业压力日益加剧,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地区差距将会长期存

在,发展不平衡仍是突出矛盾。

通过上述概述和分析,大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经济强国。尽管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中国人口多、基础差、资源匮乏等因素决定了国家全面发展仍面临众多复杂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属性将长期不会改变。

中国总理温家宝曾经形象地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现实。这一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同时我也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也将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义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和谐,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一)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 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从广义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 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1,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3,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4,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5,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综合起来说,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就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搞好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则会遭到挫折和损害。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 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的步伐的步

伐的步伐。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事实上,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对外经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然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最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世界资源、发

挥“后发优势”、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30年,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是少数几个赢家之一。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整个世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各国优势在全球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有利于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克服国内资源和市场的约束,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并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子公司,使得中国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企业规模和水平的发展,并为在中国建立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促进其他国家市场更加开放,有利于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增加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直接好处。 (4)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和数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优秀人员出国深造,学习别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天都发生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通过这种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在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中国,如果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某些类似的隐患,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国内出现。

近年,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尽管整个地区局势趋于平稳与缓和,但一些国家出现了局部动荡。经济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快,亚洲经济继续发挥着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作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以其深刻的影响作用于各国经济,我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速经济改革,占领技术至高点

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加强技术改革,占领技术的最高点,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包括贸易依存度和投资开放度,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为微观经济主体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宏观环境。

2.加强和扩大对外交流

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中央提出来要“走出去”的战略。到国外投资,扩大对外交流,需要做大量工作,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文化、历史,还要在当地建立关系网。我国现企业第一步是找代理,第二步是设立销售办事处,第三步是设立生产企业。真正实现跨国经营的公司还是很少,所谓实现跨国经营的跨国公司,就是从全球的角度制定它的战略,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它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现在有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国外的企业,这个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模式,但并购的时候应该重视市场和文化的差异。 3.健全机制,提高风险意识

随着参与全球化的加深,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领域都将有相当规模的交流,我国将更多地融入越来越自由化的国际金融市场,但由于我国金融体制还不健全,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始终注意风险的防范和危机处理。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全球化进程,使各成员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都受到挑战,面对较为频繁的外部制度的影响,内部制度冲突的机率与风险不断加大,存在着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这在短时期内是必然的,要注意形势研究及时提出对策。 4.适时开放,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变得越来越快,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深刻而频繁。适时开放市场,只有市场开放了,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同时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还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

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还处在劣势,因此在准入领域和准入时间上一定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相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企业是做了很大贡献,我们要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专家学者要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这些应是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应具有的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要想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只有积极融入而不是回避和拒绝经济全球化,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国际组织应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自身也应当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参考文献:

[1]肖秀荣主编. 《2012考研政治理论命题人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核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 赵大朋,庄绪策. 如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新社会》.华南师范大学,2007. [3].申知非,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1 [4] 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周灯君 .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与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蚌埠党校学报》2004

第四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怎么样把握和对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和挑战的策略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的历史性巨大变动之中,世界经济不断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势在必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世界经济而言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所以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首先讨论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实质,接着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提出了我国应该如何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

一、 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一)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1985年由T.莱维最早提出“经济全球化”这个词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以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第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第二,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第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企业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以上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六个方面的特征,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经济生活的全面概括。现实的经济运行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这几个特点而发展变化着,并且它们各自都发挥其独立的作用,又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从广义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

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空间先进方式,而且开辟了人类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道路。就经济全球化本质而言,它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是严峻,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在不断的加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一下机遇:

第一,我国可以更好的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自主创新,扩大对外投资。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其表现在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第二,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能够进一步得以发挥,而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得到弥补,将使我国自由主要被动接受国外投资,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

第三,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经济结构。国家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现代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变革,而不仅表现在其经济总量的增长。我国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一行动,就可以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更多更好的机遇,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经济,直接利用最新或较先进的科技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不走传统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减少曲折,发挥“后发优势”,使我国更好的优化经济结构从而不断加快建立现代经济结构的步伐。

(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时我国应该将经济安全和风险摆到重要位置。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该把一下几点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国家的经济安全监督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能力,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更加重视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以下三点是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具体挑战细节:

第一,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会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增强,这可能会带来更多其的负面效应。国际市场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中国市场对外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也不断地加大,从供需两个方面对国际市场构成影响。在这种国际市场变动形势下,我国将面临更多的经济问题,例如部分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非贸易壁垒限制加大、反倾销案件增多;竞争对手纷纷将经济、文化等问题泛政治化,使得国与国之间连接关系摩擦增多等。

第二,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国内外经济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世界经济波动将更多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可能性影响。在某些方面夫人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以石油、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国际市场上,随着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的加大,这必然会传导到我国内,动荡我国的经济并且会推动国内物品价格上涨。世界经济从2002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已持续了5个年头的快速增长,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周期史上较长的一次长周期扩张。在经历一个增长周期后,全球经济有可能减速并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增大,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可能性增加。

第三,其挑战表现在国际政治中,恐怖主义、民族、宗教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于现在而言许多的这些问题都无所解决。从地缘政治看出,近年来和平崛起的中国改变了旧的世界政治格局,增强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为增加全球性的稳定性因素提供了一些辅助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瓶颈:某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故意歪曲、夸大中国的发展,制造中国威胁论,使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实行和睦相处的外交政策增加了回旋难度和复杂性。

三、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趋势下,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的策略总得几句话来说: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为了使我国经济能够更快更好的而发展,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一下措施: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强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经济法制改革等。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所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战略选择:

首先,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地同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且融入其中,抓住机遇发展我国。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深刻革命,也是时代的潮流,如果有任一国家消极回避或抗拒这一潮流,最终受损的只能是自己,况且这种行为既不现实也无可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面对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潮流时,惟一的也是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积极参与,依靠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享用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好处和提供的有利条件,摆脱自身不利的条件和所处的边缘化地位,使我国尽快走向世界经济的前沿。为了应对经济

全球化,我国应该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集体地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团结起来,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力量不足,声音微弱的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不足以推动不利于自身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只有敢于、善于对现存的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进行有理、有利和有力的斗争,迫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削减发展中国家债务,使世界资源(市场和技术)充分的使用,这样才能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其次,在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前提下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全球经济竞争也一定意义上说是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国家经济主权是否稳固和国家经济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所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增强综合国力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加速我国科技进步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产业垂直分工结构。

二、坚持扩大开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圈,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我国还应进一步积极参加国际性经济组织或参与它们的活动,争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否则,没有发言权,就不能争取和捍卫自身经济利益,也就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四、最主要的一点是发展中国家应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并且要注意防范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消除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

再次,我国应大力对国内经济结构的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根本上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调整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发达国家间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另一种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控制某一产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而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劳动和资源密集的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但发展中国家两大历史任务--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和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处理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时,必须注意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只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解决产业结构审计的问题:第

一、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第

二、充分利用经济全

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最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的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其有效途径包括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前,首先应该具备较为实际、较为稳妥的做法及着眼于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由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民族国家为核心,因而具备包括利益分配在内的明确的游戏规则,有较完善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能得到相对较好的保证。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有利条件,还为我国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巩固的大后方。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选择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地区经济合作既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家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初始或过渡阶段,也可以用来抵御发达国家的经济冲击。从实践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利用集体力量一致对外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目前,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一些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如东南亚的东盟,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非洲的“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非加太集团,南美的“共同市场”等,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面向全球化竞争,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有力手段。

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其机遇包括一下:

一、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二、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三、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四、它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它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国民产业的发展,并且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和我国政治稳定提出了挑战。

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许多的学者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经济的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第一遥测要诀就是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发展中国家 的我国要通过包括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等以上措施来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可以考虑以下方法来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与风险:建立新的经济金融秩序与制度,防止或降低世界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冲击;在地区范围内,考虑创建地区性货币基金组织等。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主要做法之一是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国际组织应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勇军.《全球化浪潮——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抉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余斌,魏加宁主编.走向富强社会——30年宏观经济回顾.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4]王东,丰子义,聂锦芳。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5]翟芳玲,王珺.经济全球化及对我国的影响.《发展论坛》2008年第8期

[6]吕洪坤.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辽宁经济》2009年10月

第五篇:关于城镇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调查

2012—2013学年寒假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题目:关于城镇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调查

实践人:XXX

系别:XXXXXX系

专业:XXXXXXX

学号:20124420XXX

家庭住址:福建省福鼎市龙安开发区

指导老师:XXXX

几年的时间,我亲眼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发展总会伴随众多利益和弊处,利益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提高地域的扩张。弊处在于发展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对此我就环境问题做了相应调查:五六年的时间,我所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座座的山峰被挖土机一次又一次的刨开,被夷为平地。建房要土地,发展也要土地。发展的最终结果总是大地域高层楼。有利必有弊,想要一个好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人们就要担起改善环境的责任。为发展,我们破坏了环境,为了生活,我们要改善环境。想来早有人已经知道,却没人在乎,或是无能为力。现在提倡的不再是又快又好,而是又好又快。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不可忘却,环境是我们应该保护的依赖之所。

一个地方的发展首要是经济,经济提升上来了,就会不断的开山,

扩大土地面积,然后就不断的建房,人口数量就会不断的增多,也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我的家就再一个不断发展的地区——龙安开发区。从我第一次到龙安开发区,以及之后的几年,它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最开始的时候,龙安可以说是两面靠山,一面临江,还有一面是通向外面的车道。如今它的变化非常明显,一块块原来荒废的土地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机械装置,那是用于打地基的装置。也许用不了多久,就可看到许多工人开始建房了。农民工的伟大之处就在人们的亲眼见证下完成了。另外工厂的建成带来了就业机会,使一些无业人士有了机会赚取钱财,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这就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并且增大了环境压力,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这个地区本有一条干净的小溪,但是几年后那早已是垃圾盖底,清水也早已成了浑浊的污水,让人见了只会感到恶心与心寒。据我观察,溪水污染大部分来自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还有农贸市场上造成的或遗留的垃圾。一条溪流就这样成了一条垃圾堆放处了。想要保护环境不是个人嘴上说说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政府和环保人士大力宣传,大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不在破坏环境,而是保护环境。现今的垃圾处理机构还不完善,无法妥善的处理好垃圾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危害到人们的利益。像在山里露天焚烧垃圾就是非常错误的处理方式。焚烧所产生的气体都是有害气体,对空气是一大污染,垃圾所遗留的废渣也是对土地的破坏。露天焚烧垃圾的危害很大,不应该采取这种垃圾处理方法。这次回家看见了一个公示牌,是关于小溪的,上面说的是要清理小溪,让小溪两

旁的摆摊早日自行撤离。看来政府已经准备开始处理了,只是不知是单处理小溪,还是全面处理,但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好消息,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呢?

总的来说,环境可以说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的共同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的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例如,对生态系统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仅取用满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类对水的利用则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态系统所有的水都不够用。另外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机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利用价值。一些疾病与人体接触水污染有关,包括腹水、腹泻、钩虫病、血吸病、沙眼及线虫病等。改善供水卫生条件可以极大地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同时也可以减少幼儿园因腹泻而导致的死亡。还有一些其他的疾病也可能与水污染有关——如皮肤病、肝癌和胃癌、先天残疾、自然流产等。

工厂是一个无人制造机,工厂造成的污染远比人们要来的严重。

一座工厂的污染是持续性的,所谓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工厂的污染危害远比人们来的可怕。化工厂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有/无机物的污染,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设备泄漏污染大气,通过风向四周传播;还可以通过污水排放污染河流和地下水,长时间得不到净化,被动植物吸收或直接被人引用,直接毒害人体,危及健康;还可以通过渗透作用长期浸润土壤,造成土壤吸附有毒物质,在降水及植物生长作用下,扩散传播。化工厂的毒物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化工厂特征污染物不同,有的排放含氧含硫的废物,也有含有苯、醛、醚类物质的化学特性不同,危害程度不同。控制污染的关键是密闭和治理,防止泄漏、渗漏、溢散、扩散,并通过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降低、消灭污染。控制化工厂的环境污染,监管非常重要,提高违法成本是目前需要切实加强的首要工作,群众监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一环。工厂排放污染的情况政府应该严格控制,以免造成生态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破坏,给动物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以废气为例,如果化工厂不对这些废气进行回收处理,那废气就会随着空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如果遇到天气不好,如逆温的状态,污染不容易扩散,在化工厂周围污染物的浓度很高,可能造成化工厂周边居民直接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如果是废气物,在干燥的天气下,短期内可能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但长期暴露在一堆化学物质中,可能会产生慢性的影响;遇到暴雨这类天气,这些污染物可能会污染河流,污染物质被流水稀释,可能影响人们的饮用水情况,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总而言之,化工厂如果环保措辞执行较好,则周边污染可能很小,但也存在

偶发事件等潜在的危险,因此,一般化工厂周边一定范围内不住人比较好。

资料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保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吧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利用生物净化来消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等。而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当前环境污染的状况。要使人民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事,而应当成为每个

人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由于人们的旧思想、旧习惯不能适应城市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往往保护城市环境缺乏自觉的认识,从而作出一些不利于保护环境的行为。例如:不重视污染治理,损害市容和环境卫生,焚烧树叶垃圾,破坏树木花草,捕捉鸟类、青蛙,损坏文物古迹和建筑物等,有的城市甚至发生破坏公用电话亭,偷盗污水井铁盖,堵塞污水管道等愚昧的事件。这些现象都说明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及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史何等重要。

造成环境状况不好的原因,有领导者和管理者管理措施不力的原因,但人民的环境意识薄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人口密集和社会活动频繁多样,要求人们在思想上要达成一种共识,在行动上要遵守统一种规范,否则就无法保证人们生活的正常秩序。这种“共识”和“规范”也就要求市民要树立一种“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要求每个人,都要自觉保护环境,既要搞好公共场所卫生,又要搞好单位和个人卫生;既要防止和治理污染,又要净化、绿化、美化环境。

培育和加强环保意识,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工程。

上一篇:基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下一篇:纪检监察干部要做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