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分析论文

2024-05-06

形势政策分析论文(通用8篇)

篇1:形势政策分析论文

形势与政策

纵观中国最近几年周边形势,大多是与日本,与菲律宾之间的领海主权和岛礁主权的争议问题,与印度之间的领土争议问题,具体表现在钓鱼岛、黄岩岛、与印度的西南边界之争,其中争斗比较激烈的是中印边境问题,两国还曾为此发生战争,中国的周边形势可谓不容乐观,近来以领海争端比较突出。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中国的周围国家都会感到一丝的不安,尤其是日本,在美国的撑腰下,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言谈,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此,中国政府还曾多次警告。其实,我觉得,中国有没有对世界的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并没有在任何时候去侵略一个国家。相反的是日本,近几年来不停地参拜靖国神社,其行径严重伤害亚洲人民的感情,我们都知道,靖国神社是用来祭拜在二战中牺牲的日本军官,对于这样一个侵略行径,日本不仅到现在还没有彻底醒悟过来,反而鼓动全日本对这样的所谓“英雄”祭拜,二战之后,日本一直都没有反省他们自己所犯的罪行。如今,当钓鱼岛问题再次被提出来之后,日本政府却又否认了搁置论,我个人是比较赞同当时在7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论,当时是从中国的国民情况考虑的,中国还没有实力去和一个海上强国去抗衡,但是在现在,中国完全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国家主权不受到侵害,我们的海上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拥有了自己的航母,建立了自己庞大的海军战队,对于一切侵略行径,我们有能力去阻止,不仅是日本,对于南海的岛礁,南亚好多国家已经窥探好久,如果我们再不出手的话,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南海国家卷进来,到时候南海问题将会更加的复杂化,是时候去做一件杀鸡儆猴的事情去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对于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黄岩岛问题,可以说是菲律宾自己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来黄岩岛就没有任何的争议,上世纪九十年代菲还承认黄岩岛是中国的领土,09年菲才通过立法加紧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其目的非常的明显,黄岩岛附近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国际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远远大于岛礁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其实在黄岩岛问题上可以说菲是丑态百出,几年前的菲律宾国家地图中并没有将黄岩岛划归自己的国家,现在又说黄岩岛属于自己国家,这纯粹是子虚乌有,最近又发生了菲政府官员枪击中国渔民事件,其目的就是给中国政府发出警告,但是又自认为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只得在渔民身上出出气,之后又向中国政府赔礼道歉,其蓄意挑衅行为是完全无视中国政府,还有很多中间人士,比如马英九,认为可以对中日争议区域的资源实现共享,这点我是完全不赞同的,实现资源共享,这完全就是弃国家主权于不顾,如果中国要与其他国家去资源共享,实际上就是间接承认了这些岛礁存在争议问题,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否定任何关于分裂国家的主张。要想实际控制中国的南海区域,我觉得最切实的办法还是加大南海资源开发战略,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形成实际的管控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示主权,并不是今天把自己的国旗插在这块土地上,这块土地就是自己的,或许这种方法只有在拿破仑时代才会有用。还要加强南海的军事力量,这无疑是最好的威慑方法,如果可以再南海的岛礁上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就能有效及时的控制南海局面。

在我们保卫国家领土不受侵犯的时候,就会发现,为何所有与中国有关的事情都会有美国去插手,事实上,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再加上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要想继续维持自己的大国地位,就要不断地找机会削弱中国的力量,而钓鱼岛、黄岩岛正是这样的机会,众所周知,日本自从二战之后,就一直依附于美国,并且经济在此前也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但是,论军事实力,日本并不是中国的对手,所以他必须借助于外来的强大势力,想必菲律宾也是如此。实际上,通过中国的形势分析就可以发现,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处在美国的三面甚至是四面环围之中,东有日韩,南有各南海诸国,西有印度、阿富汗,北有外蒙古,美国已在这些国家建立了不少的军事基地,其战略就是遏制中国、俄罗斯,再有印度,一直以来就将中国视为对手,中印边境问题也是相对比较突出,前两天就发生了两军在边境对峙的事情,而且又有不少的国际反华势力不断地挑拨国内分裂势力,中国可以说是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形势不容乐观,再有调查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一直在下滑,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是持久存在的,中国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要积极发展周边关系,贯彻落实“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应该制定妥善的战略,强大国防力量,对于周边的不确定因素,要联合周边国家力量去削弱,扩大自身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作用,进而逆转中国的周边不利形势。但是对于那些严重侵害中国主权的行径,中国政府应该积极予以还击,保卫国家主权完整。

中国只有彻底的恢复自己的区域强国地位,才能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利于不败之地,为此,积极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尤其是海军建设,才能有效的控制中国的周边局面。

篇2:形势政策分析论文

刘康2010-06-0

1摘 要: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总体而言,2010年整个世界经济整

体上要好于2009年,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完全结束的金融危机,再加上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潜在的金融风险,将是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障碍。预计2010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在3-3.5%之间,实现低水平的缓慢复苏。这种背景下,中国不能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寄予过高的期望。而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国内市场的拓展上,积极培育新战略性新型产业。

关键词: 实体经济,经济复苏,大宗商品,贸易保护,货币政策,金融危机

2009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先分析一下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年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影响

2008年9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经济刺激政策对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如何继续维持强大的政策支持,来确保经济进一步复苏;如何随着经济复苏的逐步巩固,使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平稳有序地退出,将是2010年世界各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通胀预期及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影响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根据货币和经济景气决定通胀高低的一般规律,经济低谷时期的过剩货币供给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而在后期宏观景气回升的时候就释放为通胀压力。因此,2011年下半年全球通胀风险加剧的可能性非常大,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不确定。各国央行为缓解信贷紧缩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缺乏退出机制和有效的工具,很难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支出与央行的货币刺激,经济复苏将不可持续,反而会埋下通胀隐患,如果不通过结构改革来改变困境,世界经济有可能再现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

(三)美国金融生态与房地产动向及其影响

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干预程度也达到了空前规模。美国政府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而美国房价企稳是判断本轮金融危机见底时机的重要依据。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居民住房市场复苏的迹象较为明显。9月份,美国房地产建筑商信心指数攀升至19%,但此后两个月连续下滑至17%,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的购房免税和信贷优惠的政策将在11月30日结束。美国国会通过投票决定将该政策延长至2010年4月份,明年该政策退出后会怎么样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四)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可能性及其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救市所迅速积累的财政赤字与美联储实施的“定量宽松政策”影响到市场主体对于美元的信心。随着美元的贬值预期加深,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随时会面临缩水风险。而且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提供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制衡机制,美国仍然可以按照“我的美元、你的问题”的逻辑我行我素,让全世界分摊其救市成本。同时,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反映一个主权国利益的美联储手中,因而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三、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我们对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

预估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在3-3.5%之间,实现低水平的缓慢复苏。但是,估计今年世界经济恢复的速度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那么快,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高失业率的影响。我们从去年失业率预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那些欧美国家是相当高的,像去年1月份美国有7.6%的失业率,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0.2%。这不仅超过了10%这一重要的心里关口,而且也超过了以前专家们的预计,使人们对今后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担忧。去年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做了一番预测,预计今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都要高于去年,像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特别是欧元区要达到11.7%。

二是主要由政府的政策刺激等短期的因素推动了当前经济复苏的缘故,并不是由企业和市场推动的结果。去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大约有3%的增速,在补库存方面就贡献了2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了60%,这表明企业投资和企业投资居民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是很小。另外近几个月增加失业保险福利等等政策也刺激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因此,虽然美国的经济已见底了,但是今年出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三是不断积累的通胀风险是由公共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从去年10月份IMF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国家去年的财政赤字占世界GDP的百分比平均为6.7%,比前年增加了4.7%,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8.9%,高于前年5.4个百分点;公共债务占GDP的百分比也非常大,去年世界各国平均为68.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平均高达91.9%。如此高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不仅使下一步的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政策面临资金不足的硬性限制,而且使潜在的通胀风险不断积累。

(二)对国际贸易走势的预测

从去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复苏从年中开始出现的,但是全年减少的贸易额还是很大,整年减少了11.9%。我们预估今年的贸易额会有所增加,预估的增加量将在2.5%左右。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改善的状况下,去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连续几个月的出口降幅远远低于进口降幅,是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好转的状况下,因此我们说贸易状况正在不断改善。

国际贸易好转主要表现为:

一是大宗商品贸易慢慢恢复。从路透社商品价格指数来看,去年7月份到去年11月份的商品价格由2000美元增加到2250美元,4个月的时间已经增加了12.5%的幅度;波罗的海的综合运价指数也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直增加,但是总不能稳定下来,起起伏伏的,到去年6月份开始回落,但是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又再次上升,从2000美元增加到4000美元,从去年10月份到去年11月底,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增加到两倍。

二是外需持续萎缩局面出现了改观,去年5-8月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被美国出口环比给扭转了,去年6月份和去年7月份欧元区环比的增长幅度分别是0.9%和4.1%连续增长了两个月,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也从去年年初的下降趋势转而开始回升。

三是对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预测。估计今年整个经济复苏将会促使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保持波动向上。但是在美元持续疲软的强烈预期下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国际资金追逐大宗商品,这大大地推动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指标数据分析来看,国际原油价格总体向上增长的趋势不变,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来看,去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是每桶61.5美元,今年将增加到每桶76.5美元,增加24.4个百分点。黄金价格也将不断上升,虽然前年发生了金融危机,黄金价格有所下降,但价格下降幅度不是很大,黄金价格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冲破了1000美元大关,在去年11月底又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165美元。

四是对国际直接投资趋势的预测。去年下降的国际直接投资是非常多的,下降率也是相当大的,由前年14%的下降率到去年又继续下降30-40%,今年将会有缓慢的增加,估计会增加16%,到明年的时候直接投资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总之,今年整个世界经济整体上要好于去年,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那些没有完全结束的金融危机,再加上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潜在的金融风险,将是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不能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

由负转正寄予过高的期望。而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国内市场的拓展上,积极培育新战略性新型产业。

作者:刘康

出处:中国经贸导刊

经济类别:国际形势

篇3:形势·政策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撰文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不温不火的情景。具体来讲,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10年接近10%的增长,通货膨胀约为2.5%。中国经济在2010年面临着两个类型的不确定性。一个不确定性是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我们外部环境,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的复苏,是有复苏,复苏的力度有多大,这个是有不确定性的。摩根士丹利判断复苏是比较稳定,是比较乏力的复苏。我们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能,他们的复苏非常的强劲。这是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一个不确定性是中国的政策环境。从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政策环境趋于中性。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能,中国在某个时点,会出现比较强烈的紧缩。所以我们现在是有两种不确定性。两种不确定性叠加在一起,就有四种可能。这种可能就是我们说的不温不火的。这个时候中国可能就会出现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不是问题。从目前来看,短期内最大的风险,是另外一种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中国政策力度会加大,会紧缩。可能会出现我们叫做冬天的情况。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我们强调这种不温不火的情况,很可能是2010年的机会,并不是中国经济必然会出现长久性的不温不火的状态。(摘自:中国证券网2009年12月4日)

谢国忠:通胀或将引发第二次金融危机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称,2010年全球将开始出现通胀,届时,全球各国中央银行会开始加息,但是加息的速度将不及通胀的速度,各国央行更倾向于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来帮助本国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通胀的进一步恶化,预计到2012年通胀的恶化程度将会引发公众恐慌,届时,各国央行将被迫在短时间内加息,而第二次金融危机将随之而来。谢国忠认为,通胀将最终导致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他指出,由于劳动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导致严重依赖密集劳动力以及原材料的企业利润下降,房地产的迅速上涨将吸引更多的资本从生产转向房产,而这将是压倒房产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假如在2012年美联储提升利率至4%以对付通胀,中国也必然会随之调高利率以防止资金大量流出,这种情况下,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不可避免。(摘自:《证券时报》2010年1月4日)

余永定:2010年将是贸易冲突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在经济发展前景趋势不明朗的前提下,2010年将是贸易冲突年,美国政府将加大贸易保护力度。所以,中国不要寄希望于外部经济的回暖,而应进一步抓紧对经济的结构调整,必须要把希望寄托于内需的改善。短期内 (一两年内)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可能进一步扩大,美国国内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现在对于美国来说,实现平衡增长 (既实现经济增长,又不增加经常项目逆差,同时不过度增加财政赤字) 的唯一出路,在于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方法遏制进口、增加出口。贸易冲突必将是未来美中经济关系的焦点。(摘自:中国证券网2009年11月28日)

鲁政委:2010年物价回升将保持温和态势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发表文章指出,2010年物价将继续回升,但仍会处在较为温和的水平上。鲁政委表示,中国通胀是全球通胀的一部分。正如2008年之前我们所深刻体验到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国内物价水平具有强大的渗透和传染能力。从全球范围来讲,如果2010年全球经济增速仍然低于潜在增长水平,则全球物价压力也将有限。而根据目前各方的预期,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仍将是相当疲弱的。由此,全球增长对全球物价水平所形成的支撑力就会极为有限。而与此同时,美元已提前出现了我们此前预言的“否极泰来后的中期反弹”前奏,这样其势必形成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压制。这种情况的出现,进一步支持了今年CPI水平将保持温和的判断。(摘自:《中国证券报》2010年1月4日)

王东京:2010年财政政策重点是减税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王东京发表文章指出,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并不单指财政扩张 (赤字预算) ,同时也包括减税。积极财政政策的确应包含发债与减税两方面,发债扩大政府投资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支持民间投资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王东京表示,2010年的国债规模会小于2009年。依据是,按国务院年前的部署,2009、2010年两年扩需总共投资4万亿,而其中安排国债 (新增投资) 是1万亿。而2009年已发国债7500亿,这样2010年国债最多是2500亿至3000亿。国债规模大幅缩减,表明扩张财政政策开始淡出,可中央却说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不变,由此看,所谓积极财政政策不变,绝不是指财政的发债规模不变,而是政府刺激投资的取向不变,说得更明白些,是减税推动投资的政策不变。财政发债是增加政府投资;减税是增加企业投资。若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是减税,那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定是利好的消息。财政部估计,2009年实施结构性减税 (加上停征部分行政收费) ,政府能为企业让利5000亿,到底有没有5000亿尚未可知,但3000亿肯定有。若2010年继续执行结构性减税,政府让利的额度会更大。(摘自:《经济参考报》2009年12月24日)

巴曙松:2010年年中是加息敏感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表示,2010年我国可能呈现经济增长平稳、物价也不太高的局面。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空间有限,2010年年中将是调整利率的一个敏感时刻。巴曙松认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的改善是流动性支持的。2010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叠加上国际流动性的支持,这至少会支持宽货币的格局。对监管当局来说,信贷可以管,货币环境宽松很难管,这需要重启对冲流动性。未来货币政策的微调最有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其次是存款准备金率,价格型工具将稍微靠后一些。利率调整有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是CPI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差额。我国历史上的利率调整既要考虑宏观经济周期,还要考虑居民存款利率的正利率水平。如果2010年利率调整,最有可能出现在二季度末。基于同比因素原因,2010年物价的翘尾因素在二季度末达到峰值。届时翘尾因素可能会达到2%,推动物价达到一个高点,但届时物价上涨应该是短期的。国家提出要管理通胀预期,这是一个新命题,本质上就是应对潜在的通胀压力。(摘自:《中国证券报》2009年12月26日)

华生:政策转变不可避免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认为,中国是受金融海啸直接冲击最小的国家之一,而且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复苏当中的一大亮点。但是,我国采取的经济刺激力度甚至超过了受金融海啸冲击最严重的美国,信贷扩张的速度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因此,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或者调整,应该先于美欧主要国家。华生表示,如果说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的特点是,刺激政策的推出带来经济快速复苏,那么,标志着2010年最大的经济进程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持续,退出和转向只是时间问题。国内将面临投资冲动,再加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胀将不可避免。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资产泡沫和通胀是我们在新一年面临的最大威胁,政府必然会坚决采取应对措施。2009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在不动声色地进行比较大幅度的调整,财政政策也开始发生变化。分析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后更有利于抑制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而且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宏观经济转向会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2月28日)

王建:2010年政策明松暗紧

篇4:新形势下金融改革政策分析

关键词: 改革;政策;意义

一、民营银行运营风险问题

一直备受关注的民营银行终于有了新的进展,自担风险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已经出炉。市场和广大民众关心的是其存在的运营风险问题,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储户存款的保险制度和法律,同时银行破产法也不够完善。因此经济学家和学者更为关注的是民营银行的运营风险问题。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当出台与民营银行同时运行的风险对策与补偿措施。金融机构应当事先拟订并向监管机构提交当其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快速有序的处理流程。同时笔者认为如果民营银行出现了破产情况,那么应当由民营银行的发起人来补填储户的存款。同时建议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用以防范民营银行出现破产给储户和发起人带来的经济损失。民营资本发起的银行破产,要由发起人个人把储户的存款补上去,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会补偿一部分。民营银行的股东,发起人和实际控制人都应当承担民营银行的运营风险。笔者认为虽然民营银行由个人来经营,但是民营银行需要具备更为严格的资质审查和监管。民营银行的股权是属于个人的,但是民营银行的活动却是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业的正常运行。因此笔者认为民营银行的运营应当由国家规定的具体部门予以监督,同时应当有相关法律予以监督和完善,因此民营银行的运行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管。

二、及早放开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问题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因此手中的余钱越来越多,如何理财,选择哪家银行成为了很多人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家规定了统一的存款利率,不允许银行私自上调存款利率。规定统一的存款利率对于稳定金融市场,笔者认为金融市场的竞争可以给广大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2012年6月7日,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笔者认为这预示着放开存款利率是市场竞争的需求。一旦放开存款利率会带动其他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同时利率会在不同程度下上升。笔者认为这对于活跃市场经济,为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是十分有利的,也会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家银行会采取诸多措施来迎接这一变化,因此也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笔者认为相关金融机构应当提前采取相关战略来面对存款利率开放这一问题。

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存在着贷款难、贷款利息高的问题,也成为了小微企业发展的障碍。小微贷款利息高是因为银行为其设置的利息是与其他大型企业利息不一致造成的。同时还有些担保费,中间费和杂费。这样就阻碍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快速的发展,小微企业本来就存在规模小,资金少,再加上贷款贵这样的负担就更加无法与其他大型企业进行竞争。笔者认为应当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可以建立小微企业的信息平台,为银行获得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提供便利。银行应当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优惠措施,鼓励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这样无论是对于银行的业务发展还是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都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国家的相关金融部门,例如银监会等部分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贷款的快捷和便利。同时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当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例如税务部门应当为小微企业减免税收,在一些费用收取方面也应当给予优惠。其中贷款问题还是最为亟需解决的。因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和银行方面应当共同努力,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四、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目前的巨灾救助主要是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和国家的帮助,没有相关的保险制度予以保障。因此在重大灾害来临时会给当地政府和国家都带啦巨大的损失。笔者认为保监会应当从制度设计、试点以及立法三个方面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通常来讲巨灾保险价格往往很高,超出了广大群众的购买能力。但是如果保险费用价格过低,巨灾发生以后保险公司又无法赔付。因此建立怎样的保险制度来平衡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利益是亟需解决的。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当出台具体措施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其中的农业保险笔者认为是最亟需解决的。农业保险需要足额提取大灾风险准备金,同时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还有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目前还存在一些地方保险机构通过虚假承保或者虚假理赔骗取中央财政补贴的现象,笔者建议应当严厉惩处此类现象。相关部门机构应当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进一步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笔者认为在进行金融改革的同时应当注意平衡改革力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不应当脱离实际进行金融改革。金融改革需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进行,面对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关金融部门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方案。

参考文献:

[1]程惠芳,《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丁一兵,《汇率制度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陈健樑主编,《新编国际金融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陈雨露,国际金融(第二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

[6]陈彪如,马之騆主编,《国际金融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P. R. Krugman, M.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8]S. Copeland, Exchange Rat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Pearson Education, 2000

篇5:形势政策分析论文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中国就业形势现状.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

二解剖中国就业问题

总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了低谷,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

2高校扩招影响:2008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7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三关于提高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1政府: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政府可从不同角度如供给,需求等方面发展我国创业投资金的思路.,可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

2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让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对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高校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再次,要变单纯的精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专业教育。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应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

3用人单位:

⑴企业应善于创新,强强联手,延伸优势,吸收更多人才.⑵不应过分关注文凭。不应存在性别歧视和生源地域歧视等。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应该能找到能与自己企业工作能力相称的人才.另外许多优秀女生的做事能力并不比男生差,能为企业争取较大的利润。⑶不要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应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4大学生:

⑴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另外还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⑵应多元化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去外企工作,做一个白领,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在目前岗位需求总量萎缩的形势下,大学生们的择业思路需要转换,期望值需要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也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另外大学生应该放低心态从低层做起.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⑷放远目光,提早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行业的现状,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各种渠道途径,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搜集就业信息,规代好末来.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

⑸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⑹继续深造,重组知识。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大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深造,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参考文献:

王林萍 田美玉 国际金融.-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祁型丙 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包晓间,刘昆山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日韩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刘苍劲,谈方 形势与政策(学习指导).-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篇6:形势政策分析论文

分析与见解

(2017年6月)

中国.郑州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大学生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

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近几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2017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94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陈宝生说,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种种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17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

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陈宝生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

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

不要仅仅把就业教育的对象锁定为大

三、大四的学生,更要注重对大

一、大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观越早形成越好。

其次,改变单方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现在的大学课堂与初、高中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既死板又缺乏效益。所以,应该使学生参与教学,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时,可采用角色扮演,使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中,并即时进行应对;对于有歧义的知识点,开展辩论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使课堂的内容更便于记忆。

最后,课程安排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一直是学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会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更贴近社会的需求,创立一些实践课,比如模拟公司流程,使同学们处于不同的岗位,应对不同的挑战,熟悉公司的基本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篇7:形势政策分析论文

文保军

国际经贸学院 07国际商务班 20070464045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式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永生, 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 陕西教育 2010 年3月

篇8:全区金融形势分析

(一)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壮大

截至2013年末,我区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大型银行5家,全国股份制银行7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外资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93家,村镇银行61家,贷款公司1家,资金互助社2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家,信托公司2家,资产管理公司3家。各银行共有营业网点5346个,同比增加112个,新引进渤海银行正在筹建,伊利财务公司和鄂尔多斯财务公司已获得批准筹建。2013年引进太平财产保险公司,全区省级保险机构达到37家,营业网点2024个,同比增加116个。证券公司2家,证券期货营业部76家,同比增加5家,筹备12家。

(二)金融业已成为服务业中的重 要产业之一

2013年以来,我区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经济拉动金融、金融促进经济的良好局面。2013年,我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63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1.3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快3.2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2%。金融业实现税收共计357.3亿元。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4%,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7.9%,金融从业人员近20万人。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3600多人。

(三)存款保持平稳增长

2013年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205.69亿元,比年初新增1588.04亿元,同比多增38.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各项存款分别新增922.98亿元、157.74亿元、203.46亿元和303.86亿元,占全部新增的58.12%、9.93%、12.81% 和19.13%,四季度开始出现回升。从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一升两降”的特点,“一升”是全年新增单位存款661.53亿元,同比多增258.3亿元。两降是:新增个人存款999.62亿元,同比少增225.93亿元;新增财政存款 -99.01亿元,同比少增59.5亿元。个人存款持续分流,今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信托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规模迅速增加,收益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居民把部分储蓄存款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信托产品等。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四)贷款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2013年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944.17亿元,比年初新增贷款1635.59亿元,同比多增93.8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4.71%, 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6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五盟市贷款增多,2013年新增东部五盟市贷款460.1亿元,同比多增45.68亿元,新增额占全区新增贷款的28.13%,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707.87亿元,占比下降8.71个百分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新增贷款540.52亿元,占比上升5.86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在全国经济下行和贷款规模从紧的影响下,我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增加信贷投放,实现了“四个超过”:贷款增速超过全国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速、超过全区GDP增速,贷款新增额超过存款新增额,余额存贷比达到85%, 比全国高16.25个百分点,新增额存贷比达到103%,为全国最高,比全国同期高32.21个百分点。

(五)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 增长较快

2013年全年直接融资562.67亿元, 其中, 债券融资413.3亿元, 占全部直接 融资额的73.4%。直接融资总额比去年减少42.37亿元,主要原因:一是去年证监会IPO停发,我区没有新上市企业,较上年上市融资少66亿元;二是国家在2013年中期开展政府性债务审计,部分城投公司企业债发行计划暂停,较上年减少69亿元。剔除以上因素,直接融资实现较快增长。

(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服 务经济的能力增强

2013年,各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收购、金融租赁、发债等方式共投放资金总额290亿元。各家信托投资公司信托规模达到1701亿元,新增信托项目金额为380.2亿元。全区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387.6亿元,有力的支持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带动就业人数12万人。全区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余额340.9亿元,新增担保额277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有力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增信服务,提高了贷款可获得性,为解决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 断增强

2013年末,全区保险业资产584.92亿元,同比增长17.56%。全区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274.69亿元,同比增长10.88%。全区保险公司累计赔付支出100.56亿元, 同比增长17.81%。农业保险收入27.84亿元,同比增长44.96%。保险创新方面成效显著,内蒙古银行和华安保险公司在包头青山区开展了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 ;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和邮储银行在乌兰察布市开展了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已累计向300多户农牧民发放了小额贷款1300多万元。

(八)银行卡在拉动需求方面发挥 积极作用

2013年末,全区累计发卡量达到8696万张,较年初增长28%;POS机具25.2万台,ATM机具9884台,分别较年初增长76.4%、36.4%。2013年全年银行卡在刺激消费、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用银行卡消费金额达到3547亿元,同比增长60.1%, 银行卡渗 透率达到45.1%,较2012年提高约3.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GDP增长约55亿元。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存款趋势下降明显

2013年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1.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2.1个百分点,存款增速全国排25位,尤其受居民理财意识增强的影响,个人存款下降较快。目前我区的余额存贷比和新增额存贷比远高于全国,存款增长低于贷款增长的信贷投放模式将会制约贷款投放。

(二)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双升

201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上升。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进入2013年,全区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建材等相当一批企业受市场持续低迷影响,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不良贷款出现上升。二是部分地方法人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内控机制不健全。三是民间借贷风险向正规金融机构传导,形成不良贷款。

(三)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型金融机 构影响较大

2014年国家将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金融机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型金融机构受网点少、品牌知名度低、收入渠道窄、议价能力弱等因素制约,利率市场化对其影响更大,如吸收存款难度加大、经营管理压力增加等。面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型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强化金融产品创新。

三、2014 年金融形势研判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仍将 持续

2013年全国经济增长7.7%,我区经济增长9%,均已下降到本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国内外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低增幅。从国内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对2014年经济工作做出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依然是明年工作的重点。中国社科院报告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长7.5% 左右,将继续保持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从我区来看,我区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和结构性矛盾表现突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煤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利润空间可能继续收窄;投资的动力源、增长点、接续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特征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的产业增长点不多。但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发令起跑,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同时,“8337”发展思路正在全面深入落实,将进一步强化发展的引领和支撑。

(二)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上一篇:初三议论文作文下一篇:国家安全法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