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形势政策论文

2024-05-02

朝鲜半岛形势政策论文(精选6篇)

篇1:朝鲜半岛形势政策论文

朝鲜半岛局势及其走势

摘要:2010年朝鲜半岛局势可谓云变幻,3月份的天安号事件、11月的朝韩炮击事件是的朝鲜半岛局势陷入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而充斥全年的军事演习更是为本就紧张万分的居室平添许多火药味。除此之外,在朝核六方会谈之后,朝鲜核问题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的大背景下,朝鲜半岛的局势日益紧张,而在未来,朝鲜半岛又将呈现出怎样的走势?作为邻国的中国,将应该怎样面对朝鲜问题?然而,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每个国家、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朝鲜半岛

天安号事件

炮轰事件

核问题

紧张局势

未来走势

朝美关系

利益冲突

中国安全

和平统一

2010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黄海朝韩两国争议海域白翎岛和大青岛之间巡逻,在川味发生不明原因爆炸后与21点45分沉没,造成46名船员遇难,仅有58名船员获救。此次事件发生之后,各方反应不一。然而,在2010年末,朝鲜半岛又发生了一件影响力不亚于天安号时间的朝韩炮轰时间。11月23日,来自遭到炮击的延坪岛的游客抵达韩国仁川港。韩国歌朝鲜当日下午再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与此之外,朝鲜核问题也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朝鲜核试验正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朝鲜半岛局势一直都扑朔迷离,错综复杂,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朝鲜半岛局势一方面是由半岛内部南北关系的因素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半岛外部因素(美、日、中、俄几个大国)的影响,总体来说,在诸多力量及因素的作用力下朝鲜半岛当前局势呈现出“多重转型交织”的特征。然而,在此特征之下朝鲜半岛的局势又呈现怎样的走向?本文拟对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及未来走向作一简要的分析。然而同时,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在保持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减少摩擦,但不意味着退缩和放弃我国利益,我们应该在保证我国权益的情况下追求和平。

一.朝鲜半岛局势特点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周边四大国(美、中、日、俄)或因地缘政治或因全球战略都与其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朝鲜半岛成为冷战前线主要是由外部因素所决定,当前半岛向后冷战过渡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半岛南北作为两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对周边大国关系时又不完全是被动的,朝鲜和韩国的国内政治也对它们的外交政策发生着重要影响。上述诸种因素及其作用力的交叉使半岛当前局势呈现出“多重转型交织”的特征。

(一)在世界格局大转换的背景下,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正在经历着由冷战结构向后冷战结构的转型,其实质是:基于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力量态势,重新调整和确立美、中、日、俄四大国及半岛南北双方的力量平衡。显然,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对世界格局的构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只要东北亚地区尚未完成结构转型,旧格局下的冷战就很难说已经结束,新的世界格局也难以最终确立。

(二)在地区结构转型的推动下,朝鲜半岛维持稳定的体制和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即:由稳定程度较低的停战体制转变为稳定程度较高的和平体制。到目前为止,半岛仍处于敌对双方的“停战”状态,三八线至今是一条临时军事分界线。这种体制的不稳定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由于签订停战协定的双方是当时参战的朝中方面和“联合国军”方面,中、美等国也被涉入其中,这种“敌对关系”继续延续下去显然与世界格局和地区格局的变化相悖,而且势必影响和阻碍地区结构的转型。所以,由停战体制转向和平体制,形成长期稳定的协调、约束机制,不仅事关半岛南北双方,更是周边大国的利益所在。

(三)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半岛内部的政治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就朝鲜而言,1994年金日成的逝世标志着领导层代际交替的开始,随着新一代领导人的全面主政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其经济体制和政治、社会体制的转型乃势所必然,尽管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朝鲜的改革将十分艰难,但顺应世界潮流,向现代社会迈进,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领导者巩固权力基础的必要选择,那么,朝鲜势必要重新考虑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重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由此也将对地区格局和半岛战略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四)处于另一种社会转型期的韩国,也面临着完成社会转型的历史使命。韩国的现代化起步于60年代,在专制主义的政治架构中培育、发展外向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取得成功,成为颇具经济实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然而,韩国的社会转型存在着政治滞后的严重缺陷,直至90年代初才结束军人专制统治,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目前,韩国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转型期特点,初创的民主架构很不成熟,影响着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因此,韩国的政局在总体稳定的大势中呈现出经常性的局部动荡,这种状态使韩国对半岛和地区格局变动的影响力受到很大制约,也增加了南北关系及其与周边大国关系的不确定性。

二.朝鲜半岛未来走势

朝鲜半岛形势错综复杂,朝美历史积怨和制度歧见积重难返,双方围绕核问题展开的政治外交手段一度将朝鲜半岛推向战争边缘。朝鲜半岛问题事关中国重大安全利益,中国应未雨绸缪,增强危机意识,及早准备应对方案。

(一)朝鲜半岛形势走向的基本评估

美国“暂时”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剔除,使朝核问题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积极动向。但朝核问题近二十年的发展进程表明,朝核问题涉及朝鲜半岛安全机制、朝美关系、相关大国利益平衡等诸多复杂问题,从目前来看,彻底解决朝核问题的各方面条件仍不具备,朝核问题未来的发展可能仍然会一波三折。只要朝核问题不解决,美国会以此为由继续对朝保持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高压;但核问题即使解决,美国可能仍然不会给朝鲜提供安全保证或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相反,仍会借口反恐及人权等问题,对朝进行政治经济外交打压。

在美国对朝坚持敌视性政策的情况下,朝鲜希望借核问题重建半岛安全稳定架构,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为经济发展争取国际环境和融入国际社会的愿望可能难以实现。因为朝鲜要改善国际环境,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朝日朝美关系正常化才能实现。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等相关国家能够斡旋的余地不大。但如果朝鲜弃核仍然无法实现改善国际环境的目的,则只能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继续保持激进政策,以求继续拖住韩国,或吸引周边大国的关注和帮助。

因此,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朝鲜半岛内紧张和敏感的局势将难以根本扭转,任何偶然或突发性的事件都可能导致形势突变。而一旦朝鲜半岛形势突变,半岛内北南双方悬殊的实力对比及强烈的统一愿望可能会导致半岛迅速而剧烈地走向统一。从朝鲜半岛形势发展看,突变式统一的可能性仍然大于和平渐进式统一的可能性,统一可能比人们希望和预想的时间表更早。这种突变式统一,既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甚至可能对朝韩来说也是迫不得已的。

(二)未来朝鲜半岛局势预测:

1、韩美日结成同盟态势形成,对朝强硬思路出现并达成一致;韩美对朝强硬思路欲达到的目标有二:一是显示不惜展开先发制人之核攻击以警告朝鲜,切莫发起战争,寻衅滋事;二是若朝鲜主动发起战争,则借此一举而彻底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在此背景下,欲一举解决之的意愿颇为明显,故行动上转攻为守,刺激,挑衅朝鲜,逼其出手。韩美日三方的战争意愿日趋明显。战争动机日趋强烈。

2、中国目前在朝韩局势之处境:

一、美日韩已确定抛开中俄六方商谈之模式,采取独自解决之方式,逼中俄出局,但因朝韩局势乃属于自家大门口之事,事关自身利益,故中国转为被动,为防止战争,一方面必然压制朝鲜使其不得妄动,一方面不得不找美日韩商谈,缓和局势。目前胡主席应邀访美,名为应邀,实乃去找。但美日韩思路一变,会谈结果自然是要求中国逼迫朝鲜接受美日韩之废核武之条件。中国则会要求不要对朝动武,想和美国签订和平解决朝鲜局势之声明估计会有大大的困难。问题仍会在原地打转。

二、无论在何种形势下的战争爆发,中国亦不会与美撕破脸面,彻底决裂,更不可能出兵助朝。即使眼睁睁看着朝鲜被解决,中国也不会出兵的。若朝被动攻击,武器援助的可能性很大。

3、朝鲜方面,朝鲜信奉只有核武器才会有站起来的资本,才能保卫自己,因此,彻底废核必然不可能。朝鲜可能采取动作有二:一是转变姿态,以忍辱和平状继续忍辱,不给敌方以战争借口;同时不断抛出橄榄枝,高举和平大旗,表现出一定的让步和诚意;这样的话则会缓解局势,利于和平;二是实行策略忍辱,必要时仍然采取一些动作以改变被动,鼓舞自己士气。对抗思维依然浓厚。如此,就会有给对方借口的机会。

三.中国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长远方案和设想

统一是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共同愿望和目标,是一种客观趋势,中国缺乏限 制这一进程的理由。半岛统一的客观性使得中国只能把维持半岛现有格局的稳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把长远目标定位于与统一的朝鲜半岛国家建立长期和平友好稳定的双边关系。

鉴于此,中国关于朝鲜半岛的危机处理方案,既要为应对可能的半岛形势突 变做准备,同时也必须为应对突变导致的统一做准备。前者是如何维护半岛现有格局,维护中国在半岛的政治遗产和安全利益问题;后者则是如何维护和扩大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利益,防止外来大国借半岛统一国家或者半岛统一国家本身威胁中国安全的问题。显然,解决前一个问题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问题,解决后一个问题则是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预先讨论确定长远方案,即首先明确朝鲜半岛统一后中国面临的安全态势,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安全目标以及实现利益和目标的战略筹划。在确立长远方案后,再明确应对半岛形势突 变的现实处理原则。

总之,如果朝鲜半岛形势发生突变,除非中国有一定程度的力量介入,否则 无法保证自身安全利益的维护。这种力量介入,既是维护自身在朝鲜半岛安全利益的决心展示,也可以为实施应对半岛统一的单向安全保证方案创造条件。一定程度的力量介入并不意味着与美国再战朝鲜,也不意味着阻碍半岛统一,与朝鲜半岛国家为敌。中国的力量介入,既可以为保证朝鲜人民生命财产免遭重大损失,支持朝鲜政府稳定半岛形势的努力,又可以在半岛原有格局难以恢复的情况下,提醒半岛国家在推进统一进程中必须兼顾多国利益,防止美国单独控制和主导一后的半岛事务。中国主动及时提出单向安全保证,倡导一切外国力量全部撤出半岛,最符合朝鲜半岛人民独立自主、和平统一的愿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朝鲜半岛国家的利益。只要朝鲜半岛国家和人民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美国就没有理由单独开战,半岛的和平统一就可能实现,中国的安全利益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东北亚研究》

李昶、安军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朝鲜半岛统一的机遇和隐忧》

王亚明

浙江师大学报 《美国核政策与朝鲜核问题》

叶继海

《中国周边安全与和谐发展战略研究》

熊贤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篇2:朝鲜半岛形势政策论文

这一学期的形势政策我们讲的其中一个是关于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存在至今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朝鲜问题是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和存在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朝鲜半岛是打开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钥匙”,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不但关乎东北亚、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近年来,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让我们首先关注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原因。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后期日本对朝鲜的占领。1868年,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通过大肆向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日本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

(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大国就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在开罗会议和菠茨坦会议上都提到关于朝鲜独立的问题,并提出由四国托管建立临时民主政府的主张。但最终由于美苏两国只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这上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上产生严重分歧,使得朝鲜独立的提议遭到搁浅。而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美苏两国加紧了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的争夺。

(三)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积怨很深,互不信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又相互对立,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再加上各大国在朝鲜半岛追求各自利益,又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复杂性。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国际问题,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建立新的和平保障机制,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近年来,由俄罗斯提出,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参加的六方会谈,不失为一个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二.中国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爆发,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中国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朝鲜半岛现状。我们不希望朝鲜进攻韩国,但也绝不容许韩美方面进攻朝鲜。中国要支持朝鲜迅速从“核危机国家”转型为“和平发展国家”,阻止美日韩利用朝鲜半岛的任何冲突事件,把战火播撒到中国东北境内。朝鲜的稳定是中国东北亚战略的重要基石。无论朝鲜国内是何种制度,何人掌权,朝鲜都是中国的一级核心利益国家,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友好邻邦。对朝鲜半岛的安全与和平,中国必须全面重新审视、慎重对待和精心维护,确保这些国家不发生战事。

我国可以重启六方会谈,动用软实力,加强与美国各国的沟通,这些必然有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

三、当前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也必须采取好应对措施。但就当前而言,战争并没有发生。所以,中国在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战争准备的同时,更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的爆发。

当前比起担心美韩方面挑起战争,有可能更应该担心朝鲜挑起战争。美韩方面虽然在日本海、黄海举行军演,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虚张声势。毕竟局势还未发展到非要出手的地步,而且美韩方面对于中国是否出兵、战争胜算都无把握,绝不敢轻举妄动。而朝鲜方面则不一样,内部的不稳定性、前途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使朝鲜挺而走险。所以朝鲜挑起战争这一步不得不防。今天的朝鲜之所没有沦为东德一样的命运的重要原因在于朝鲜政权的稳定及自身地封闭性。所以,无论朝鲜出于何种原因发动战争都无异于是饮鸩止渴。发动战争的代价将会比不发动战争的代价更为高昂。如果中国能让朝鲜人明白这些,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朝鲜挑起战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朝鲜半岛的未来如何发展。中国都应该力求做到两点:其一,试着使朝鲜半岛引向我们所希望的发展轨道;其二,未雨绸缪,做好一切应对朝鲜半岛事态发展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四.结 语

篇3:朝鲜半岛形势政策论文

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 决定了它在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地缘角度看, 朝鲜半岛北部与中国交界, 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 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遥遥相望, 南濒太平洋, 西面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 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冲, 具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战略地位, 素有“亚洲的巴尔干半岛”之称。这种位于大陆边缘和几个大国之间的地理位置, 使其具有边缘国、桥梁国、缓冲国的地缘战略意义。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体系形成之后, 朝鲜半岛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一直是大国势力渗透和争夺的目标。19世纪末、20世纪初, 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东北亚势力范围的几场战争, 都是围绕着朝鲜半岛周边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朝鲜分裂为南北两个对立的政治实体, 那里的对立和冲突一直有着国际关系对立的大背景, 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 使朝鲜半岛再次成为全球冷战的热点地区之一, 第一场在东西方冷战对抗格局下爆发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就发生在朝鲜半岛。朝鲜战争的爆发, 更使朝鲜-苏联-中国的北方三角同盟与韩国-美国-日本的南方三角联盟之间的泾渭分明。朝鲜战争结束后, 朝鲜南北双方隔着“三八线”剑拔弩张、重兵对峙, 不仅造成了朝鲜半岛局势的持续紧张, 也成为东北亚地区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对抗的前线。冷战时代, 欧洲在大国操纵下筑起了“柏林墙”, 在东北亚朝鲜半岛修造了“三八线”。20世纪80年代末, “柏林墙”坍塌, 也已预示世界冷战格局的瓦解, 而在东北亚, “三八线”却岿然不动。当人们期盼“柏林墙事件”能在东北亚出现时, 事实却并未发生。同样是冷战时代大国争夺的产物, 但结果却迥然不同。

冷战结束后, 大国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冷战思维”理应遭到唾弃, 但是在东北亚还没有被遗弃, 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并没有弥合, 半岛仍未从冷战体制的脚镣中解脱。目前, “三八线”恐怕是世界上紧张程度最高的边境线之一。“三八线”两侧的双方军事人员总是持枪荷弹, 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美国在韩国驻扎有3.7万名军队, 使之成为除日本之外美国在海外驻军最多的地方。进入21世纪, 由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新的变数, 第二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更加增添了东北亚地区发生重大冲突的危险性。朝核问题不仅是东北亚的热点, 而且也是牵动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变化的关键。在朝核问题上, 美、朝、日、韩、俄以及中国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和各自的利害冲突, 为了在新的地区战略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 掌握战略主动权, 目前各大国正在围绕着朝核问题展开新的角逐和竞争, 各大国之间的关系, 自然也会受到朝核问题的影响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一言以蔽之, 几百年来大国在朝鲜半岛的争夺和角逐, 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所具有的战略地位。正因为如此, 朝鲜半岛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关系盘根错节的地方, 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处和相互争夺的焦点, 现在和将来一个时期仍将是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

二、“南北并重”是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基点

对于中国来说, 朝鲜问题、台湾问题都与美国相关。因此, 中国对朝外交是中国对美外交大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不可能无视美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存在, 另一方面不能以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态度为标准。对于中国来说, 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中国对朝鲜影响的削弱, 有可能使得朝鲜孤注一掷, 采取极端行动挑起朝鲜半岛危机, 从而将中美两国直接拖入冲突之中。对此, 我国应如何应对呢?为了避免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卷入与美国的冲突, 中国必须加大对朝鲜的援助, 这种力度不至于使朝鲜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崩溃为限度, 也不致促使朝鲜强大到使用武力去追求统一的目标。中国不应该禁止朝鲜给美国造成一定程度的麻烦, 从而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干扰和破坏, 但是这种麻烦不能妨碍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以及损害中国的外交战略的行动自由。同时也要尽力维持朝鲜国家独立和外交自主, 以避免伤害朝鲜脆弱的自尊心和毁灭朝鲜民族的希望。中国目前的根本利益就在于经济发展。因此中国在世界范围内, 必须收缩外交战线, 借重三角联盟外交来扩大自身的利益。在朝鲜半岛外交格局中, 中国应该以坚持中、俄、美、日四大国与朝鲜半岛两个政权, 进行六方对话, 保持接触的势头, 维持朝鲜半岛目前的格局。在中俄美大三角关系客观存在的前提下, 中国尤其要注意与俄国充分合作共同斡旋朝鲜核危机, 以有效地凸显和维护中俄战略联盟的关系。并且要尽力避免如下格局的出现———朝鲜大幅度地摆脱中国的控制和影响并且在中俄之间玩弄平衡之术, 利用中俄之间的猜忌和竞争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在新世纪, 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将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精神。今后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将突出以下三大特点:

(一) 支持南北方进行对话和增进交流, 自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朝鲜半岛分裂近半个世纪, 南北双方的社会制度、思想体系、经济体制、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均已产生相当大的差异。在此情况下, 要想实行统一, 就应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沟通感情、克服冷战意识, 变不信为信赖, 变对立为对话, 通过对话和往来改善关系已是南北双方的共识。自70年代开始, 南北双方举行过多次红十字、经济、体育、国会及总理级等形式的会谈, 达成了一些协议。2000年4月10号, 朝鲜和韩国同时宣布, 韩国总统金大中将于6月12日至14日访问平壤, 与金正日举行首次南北首脑会晤。中国为了尊重朝鲜的自主权, 早在1958年就从朝鲜撤走了自己的军队。1994年12月接受朝方的建议召回了驻板门店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代表, 今后中国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时, 将首先考虑南北朝鲜人民意志。

(二) 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和平解决半岛核危机。

朝鲜核危机爆发后, 中国积极作出反应。主张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 同时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安全关切, 通过对话和和谈, 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2003年8月, 六方会谈在北京召开, 会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在此问题上任命戴秉国为朝鲜问题的特使, 显示了中国的诚意。

(三) 坚持在巩固与增进中朝传统友谊的同时发展中韩友好关系。

中国与朝鲜的交往历史悠久, 中国与韩国在1992年建交。中朝和中韩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的国家关系。朝韩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也积极支持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各方还做到了互不干涉内政。在经济上, “相互间能够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做到互通有无。在军事上, 也做到了不以武力相威胁。这些作法已成为中国巩固、增进中朝传统友谊和发展中韩友好关系的坚实基础, 朝鲜半岛对于中国的安全影响深远。中国应利用地缘政治上的优势以及在半岛的影响力, 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 力争在今后朝鲜半岛的安全事务中争取赢得更多的主导权, 为我国的安全外交开辟更大的回旋余地, 开创更理想的安全环境。

摘要:素有“亚洲的巴尔干半岛”之称的朝鲜半岛, 具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战略地位, 是世界上大国利益最为密集、大国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朝鲜半岛与中国唇齿相依, 中国与半岛国家的关系源远流长, 地缘政治的原因使得朝鲜半岛局势的安危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本文通过对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的探讨, 以分析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基点。

关键词: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对外政策

参考文献

[1].姜龙范等著.朝鲜半岛的将来与国际合作[J].日本笹川和平財団,2002

[2].陈峰君, 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金质等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篇4:朝鲜半岛形势政策论文

【关键词】朝鲜半岛 权力交替 无核化 战略利益

【作者简介】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中图分类法】D8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2)03-094-105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由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国家全面进入权力过渡阶段而充满不确定性。在朝鲜政权交替的敏感时期,各方为恢复六方会谈、重启半岛无核化进程进行的积极努力受此影响而放缓。朝核危机既是朝鲜半岛南北对立、朝美间的冲突所铸安全困境之果,也是引发东北亚地区更大范围动荡的诱因,并且由于朝鲜权力交替相伴随的潜在风险,核危机对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的威胁有所加剧。中国是东北亚地区的大国,也是半岛南北方的友好邻邦,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和中国利益攸关。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发挥着稳定地区局势、推动半岛无核化的积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既符合各方的长远利益,也符合各方的眼前利益。鉴于金正日在去世前已经就恢复六方会谈作出了一系列的表态和试探,为了缓解国际孤立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在政权基础得到稳固后,重开对话和谈判对于朝鲜新的领导班子来说顺理成章。本文在梳理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基础上,对去核化进程中的争议焦点进行分析,然后从中国在半岛的战略利益出发,对中国近年来的半岛政策调整进行分析解读,并评估当前形势下中国的政策走势和半岛无核化的前景。

一、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演进

从某种程度上说,朝鲜半岛无核武器化进程始于冷战结束前后。1991年9月美国宣布单方面撤回部署在海外的所有海基、陆基战术核武器,其中部署在韩国的有100枚。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朝鲜于1992年初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了《全面保障监督协定》,同意把自己的核设施和核开发活动置于IAEA的保障监督之下。IAEA在核实朝鲜提交的申报资料过程中对朝鲜的两处核设施提出特别视察的要求遭到朝鲜拒绝,1993年2月朝鲜驱逐了IAEA的视察员,并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朝鲜半岛核危机升温。此轮危机以美朝经过三轮双边会谈后于1994年10月达成“冻结换援助”《核框架协议》而暂告平息。金正日执掌政权后,朝美对履约责任问题一直存在激烈争议, 2002年年底《核框架协议》停止执行。朝鲜于2003年初再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重新启动了封存八年的宁边核设施,半岛核危机再度激化。

经过各方努力,以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为目标的六方会谈机制逐渐形成。经过六轮谈判,六方会谈达成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包括2005年的“9·19共同声明”以及2007年的两份落实“9·19声明”的共同文件,两份文件规划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具体步骤:在起步阶段,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以换取紧急能源援助以及朝美启动双边谈判以解决悬而未决的双边关系问题等;第二阶段:朝鲜完成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自己的核计划进行全面申报,换取进一步的经济能源援助以及美方解除对朝经济制裁等。在启动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后,朝鲜对美方没有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原则及时启动解除对朝经济制裁的程序深感不满,去功能化时断时续。2008年10月,美方称与朝方就验证机制达成口头谅解, 正式把朝鲜从美国国务院的支恐名单中除名,但当年年底举行的六方代表团团长会仍然因为验证方式和时间存在激烈争议无果而终。次年4月,因为安理会对朝鲜的“发射”活动发表谴责声明,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着手逆转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 IAEA的视察员再次被驱逐出朝鲜,朝鲜的核活动重新回到无国际保障监督的状态。

随着朝鲜公开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以及2010年朝鲜半岛发生“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半岛安全局势严重激化,游走在战争边缘的危险迫使各方认真考虑重新坐下来恢复对话。2010年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权威报告《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报告提出的对朝政策建议包括:防止朝鲜核扩散(包括横向扩散,如核出口和对外核合作;纵向扩散,如停止核试验和远程导弹试验,防止核装置弹头化与远程导弹结合);继续寻求与朝鲜的外交接触,通过多边会谈方式,制订计划在5年内实现去核化;为朝鲜不稳定准备预案等。该报告排除了默认朝鲜核武器国家地位和公开推动朝鲜政权更迭的选项。 2011年3月,朝鲜呼吁不设前提条件地恢复六方会谈。8月,朝鲜承诺愿意在复谈的情况下暂停核武器和导弹的生产和试验。 美朝于2011年7月和10月先后进行了两轮双边会谈,具体会谈情况没有对外公布。2011年12月14—15日美朝官员在北京讨论了粮食援助问题,据韩联社报道,朝鲜同意采取去核化的初步行动包括暂时冻结铀浓缩计划,以换取美方的粮食援助。 但是落实该项共识的新一轮美朝会谈由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而被搁置。美国放缓了与朝鲜政府的接触,对朝鲜新政权的稳定性和政策方向持观望态度。

2012年2月,美朝官员在北京举行了第三轮会谈,这是金正恩接班后美朝之间进行的首次正式接触,此次会谈后,美方声明将向朝鲜提供24万吨营养食品援助以及基于需要提供更多援助的可能,重申不对朝鲜抱有敌意等。 朝方发表声明称,在美方的要求下以及考虑到保持朝美高层对话的积极氛围,朝方同意在持续进行建设性对话时暂停核试验和远程导弹发射以及宁边的铀浓缩活动,并允许IAEA对暂停铀浓缩活动进行监督。 尽管美朝只是同步发表了单方面声明,但双方都在各自的声明中再度确认了对“9·19共同声明”的承诺。此次会谈成果为停滞三年之久的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在当前的新态势下重新恢复势头带来了一丝希望。然而,由于美朝多年来一直在无核化问题上严重对立,据参与了北京会谈的美国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格林·戴维斯所言,朝方的谈判班底和以前一样,朝方的立场与以前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 而六方会谈重启还面临着朝韩关系僵局仍未打破等因素的制约,再加上美国2012大选年的政治影响,笔者估计很可能像美方把美朝对话描述为“试探性”一样,朝鲜今年在无核化方面将要迈出的步伐也只是“试探性”的。

二、朝鲜半岛无核化的争议焦点

1.铀浓缩设施和朝鲜和平利用核能的问题

2010年11月,朝鲜邀请了三名美国核科学家访朝,并向他们展示了一座用于发电、正在初期建设的试验用轻水反应堆和一座包括2000台离心机的铀浓缩设施(可用于轻水反应堆的燃料加工),据美国科学家赫克(Hecker)观察,朝鲜宁边5兆瓦石墨反应堆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朝鲜的钚项目仍处于冻结状态。 赫克认为朝鲜从一开始对钚项目和铀项目的开发就采用双重用途模式,既可用于核弹也可用于发电。他推测很可能在朝鲜的其他地方还有一处相对应的能生产高浓铀的秘密设施。

nlc202309031358

到目前为止,六方会谈就朝鲜半岛无核化达成的重要共识是2005年的“9·19”共同声明。声明要求朝鲜必须“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铀浓缩问题可能成为美朝解读“9·19”共同声明涵盖范围的一个主要争议问题。朝鲜在2009年以前从未正式承认存在铀浓缩设施。由于2007年“10·3”共同文件已经要求朝方对一切现有核设施(宁边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以及赫克访朝确认朝鲜钚项目仍处于冻结状态,朝鲜未来核开发计划的重心可能会逐渐转到发展铀浓缩能力和建设轻水堆上来。

“9·19”共同声明第一款提到:“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提供轻水堆问题。”共同声明发布后第二天,美朝就对此款作出了相反的解读,给六方会谈蒙上了一层阴影。朝鲜在对最近朝美会谈发表的声明中再次提出:一旦六方会谈复会,应重点讨论取消对朝制裁和提供轻水反应堆的问题。 从防核扩散角度来看,轻水堆相比石墨反应堆而言有两个特点:其乏燃料虽然产钚更多,但更难分离;另一方面,轻水堆的燃料需要对天然铀进行浓缩后获得。 1994年《美朝核框架协议》同意向朝鲜提供两座轻水堆用于满足朝鲜的电力需求,是因为当时朝鲜不具备铀浓缩能力,必须依赖进口低浓铀燃料。现在朝鲜正在自行建造轻水堆,并主动展示了自己的铀浓缩设施,还同意在六方会谈中讨论铀浓缩问题,印证了美国情报界长期的猜疑。笔者判断,朝方愿意讨论铀浓缩问题,是为新一轮谈判准备筹码,并根据不同的去核程度进行讨价还价。

一方面,朝鲜可以沿着过去的谈判路径——先“冻结”、再申报、验证以至于去功能化——的“小步走”方式,每走一步换取国际社会提供价值可观的“补偿”。然而,这条路径最终会通向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朝鲜能否一直坚持走下去取决于其去核决心究竟有多大(即朝鲜是不是愿意彻底放弃所有的核项目)。回顾几年前半岛无核化进程的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08年底朝美就核申报的验证机制谈判破裂,问题的根源是朝鲜方面无法接受美国通过核查全面掌握朝鲜核开发的进度、核材料的储备情况并可能探查出朝鲜境内其他的秘密核设施。美国一直指责朝方把同一个让步(以前是宁边钚设施)反复出售并且要价越来越高, 而铀浓缩问题过去一直没有出现在朝鲜的交易菜单中。美国要让朝鲜心甘情愿地、可验证地放弃“一切”核计划,实现自己所期望的朝鲜彻底弃核(不管是核武器还是民用核项目),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一种情形可能性更大:即使美朝都愿意回到“9·19”共同声明,真正通过“行动对行动”履行各自的义务,解决声明所涵盖的朝鲜核武器和石墨反应堆及后处理设施问题。朝鲜仍可能坚持不放弃可军民两用的铀浓缩能力,并要求美国接受朝鲜在返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后继续享有和其他无核武器国家一样的和平利用核能权利,即继续保留民用核项目。2011年11月30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表示和平利用核能“属于朝鲜主权和发展权的生死存亡问题,丝毫不能让步,任何东西也无法交换”。 从现有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来看,《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支持那些接受IAEA保障监督的无核武器国家和平地利用核能。IAEA正筹划建立多边核燃料库,对自愿参加该计划的国家,确保对它们的核燃料供应(提供包括核燃料循环前端的铀浓缩服务、终端的后处理服务以及乏燃料处置和储存);接受国在供应合同期限内必须放弃建造和运行敏感的燃料循环设施,并接受最严格的保障监督,包括实施全面的保障监督和《附加议定书》。 对于坚持自主进行核燃料循环的国家,IAEA只有通过强化保障监督措施来防范它们把这些敏感的核活动转为军用。朝鲜可以复制伊朗追求铀浓缩能力的道路,分化国际社会对朝鲜制造钚弹的舆论压力。在美国看来,朝鲜的铀浓缩设施既可以为计划中的核电站提供核燃料,也可以生产用于制造更多核武器的高浓铀,为朝鲜将来进行核弹头小型化试验储备核材料。鉴于以前朝鲜屡次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抱以不合作态度,而美国又根本不信任朝鲜,朝鲜也不会轻易接受额外的核查,美国势必不会接受朝鲜继续以和平利用核能的名义积累和改进自己的核能力,忍受朝鲜借此形成对美国长期的潜在核威慑。

美朝对于去核化的立场底线差距巨大,且双方在核活动的验证和核查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技术性分歧,去核化进程仍然荆棘密布,任重道远。

2.核武器、朝鲜的安全关切与朝美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核危机是朝鲜半岛长期分裂敌对、美国军事介入半岛局势长期化以及东北亚地区各国间在安全上缺乏互信的集中反映。朝鲜自始至终坚称核问题因美国的对朝敌对政策和军事威胁而起。朝鲜的目标是:以敏感的核开发计划为战略杠杆,撬动冷战结束以来朝鲜面临的安全、外交以及经济困局。朝方曾明确声称,不会为了换取与美国外交关系正常化和经济援助而放弃核武器。 而美国则指出:朝鲜不应幻想美国会和一个核武装的朝鲜发展正常且不加制裁的关系。 朝鲜希望与美国正式签订《和平条约》,把美国在“9·19”共同声明作出的“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的安全保证法律化,并要美国撤出驻韩美军。美国则主张在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后再启动和平条约的谈判。

2009年朝方在《重申朝鲜对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立场》中称,绝不会把核武器拿出来,除非美国逆转敌视朝鲜的政策,并且朝鲜要彻底免于美国的核威胁。 朝鲜定义的美国核威胁包括驻韩美军的构成和在韩国与朝鲜半岛附近的重大行动以及美国对韩国提供的核保护伞。而过去各届美国政府都拒绝就驻韩美军问题与朝鲜进行谈判。 朝中社2012年发表元旦社论,再次要求美军撤出朝鲜半岛。而美国一直坚称《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和驻韩美军是美国与韩国之间的双边议题。美韩在2009年的《美韩同盟共同愿景声明》中再次确认,《共同防御条约》仍是美韩安全关系的基石,美国将继续为韩国提供核保护伞,声明还提出同盟要适应21世纪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 最近两年来半岛安全局势的恶化则进一步加深了韩国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并强化了美韩军事同盟的动力。

如果说美朝在和平利用核能问题上还有讨价还价的空间,那么对于如何化解半岛安全困境、打破“以核制核”(即朝鲜以核威慑对抗美国的核威胁)恶性循环,双方过去从未有过任何交集,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有。

三、中国在半岛的利益关切和政策走向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朝鲜半岛核危机爆发以来,对于半岛核问题,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推动半岛无核化、通过和平对话解决核问题这三大原则。在1993—1994年朝核危机首次激化时,由于中韩建交导致中朝关系冷却,中国支持朝美通过双边对话解决核问题。针对2003年以来半岛核危机再度激化,中国开始谋求发挥更积极的调解作用,主办了六方会谈。中国的半岛政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5年敦促朝鲜参加六方会谈,通过谈判缓解紧张局势,和平解决核问题;2006—2008年,针对朝鲜公开进行核试验,协同国际社会加大了对朝鲜在核问题上的压力,支持安理会通过制裁朝鲜核武器计划的决议,积极推动半岛的去核化进程。2009年至今,鉴于朝鲜半岛总体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且时有激化,中国加强了与朝鲜的战略沟通和双边合作,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的半岛政策走势备受瞩目。笔者认为,中国仍将保持以前政策的延续性,目前的外交目标是:为朝鲜国内顺利实现权力过渡向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继续维持半岛和东北亚局势的相对稳定,积极推动六方会谈复谈。

nlc202309031358

中国在半岛的利益关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半岛政策的根本宗旨。过去的谈判历程表明,一步到位解决核问题难度很大,半岛核问题与更大范围内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的重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东北亚安全秩序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有着延续性。苏联解体后,超级大国对抗从东北亚退出,但美国并未选择从该地区抽身。在某种程度上,东北亚地区仍处于冲突状态,俄罗斯和日本在二战结束后一直未签署和平协议,朝韩美中之间也没有就朝鲜战争签署这样的协议。东北亚地区各国发展变化很快,地区秩序正步入紊乱时期,一方面表现在半岛南北双方实力对比越来越失衡,另一方面更大范围的实力对比也在发生变化,日中此消彼长,美国介入加深,俄罗斯试图重新恢复对半岛的影响力。美国希望以美国在亚洲的双边同盟为基础来安排未来的东亚秩序,美韩、美日同盟不断加固且有三边化的趋势。美国在东亚的过度优势,引发了中俄朝的不安全感。中俄朝三国彼此相邻,在一定程度上都不愿意美国在东亚继续扩展势力。就半岛战略格局而言,美韩同盟的基础牢固且日趋多元化:从反朝的安全同盟向基于共同价值观、双边自贸区和安全合作一体化的全方位同盟转变。与此相对,客观地讲,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在安全利益和外交政策的价值取向上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疏离。

从某种意义上,渐进变化相当稳定,激变则伴随着动荡(带有突然性和暴力性)。防止地区格局的突然坍塌,对于东北亚地区所有国家而言都是一种代价较小的理性选择。中国虽然无法主导东北亚地区格局的重塑,但可以努力促使这个过程渐进而平稳。作为东北亚地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自变量,在安全、经济和国内权力更替等多重压力下,朝鲜政权的稳定性面临极大挑战。中国在朝鲜政权处境最为艰难的时期会加大对朝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并加大外交努力推动各方恢复对话,维护半岛局势的稳定。另一方面,核武器虽然使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稳定化,但不一定适用于21世纪的美朝关系,核危机引发了过去10年间东北亚地区局势的持续紧张和动荡。朝鲜在国家安全上的脆弱感在权力交替的不稳定时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并可能引发半岛局势的恶化。大国不允许它的伙伴把它拖入不想卷入的冲突,中国也是如此。对坏形势本身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在半岛紧张局势可能失控时,中国刻意保持一种“战略模糊”,意在威慑各方都不要采取破坏地区稳定的行动。 在同朝鲜打交道时,中国会规劝朝方如果其鲁莽行事,就不会支持它。同时中国向另一方表明,如果战争爆发,中国将无法置身事外。

其次,无核化与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相互关联” 。半岛无核化进程尽管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是由于美朝互不信任被逆转。最终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的重构都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达到目标没有直截了当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办法达到目标。半岛无核化是各方共同利益的最小公约数,如果各方在短时期内不能实现相互信任,那么至少要寻求达成互利的交易。中国希望美国更多采用谈判和对话而不是制裁和孤立与朝鲜进行“沟通”,支持美朝继续通过利益交换来缓解各自的安全关切,通过多轮互动和谈判,积累信任,实现半岛和地区安全局势的改善。

核武器并不能成为改变半岛战略力量对比的结构性因素。中国虽然同情和理解朝鲜的安全关切,支持朝鲜重返NPT后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坚决反对半岛保留核武器。朝鲜不应幻想会得到类似于印度的核计划被美国加以区别对待的优待, 也不应期待中国最终会放弃反对的立场。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可能引发地区(如东北亚、中东)核扩散浪潮,对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都会造成严重冲击,可能构成对中国安全利益的战略性挑战。“正因为着眼朝鲜半岛的持久和平与稳定,我们要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 中国会一如既往地和其他国家一道认真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874号决议对阻止朝鲜的敏感技术和武器出口活动的要求,遏制核扩散的进一步蔓延。

最后,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两国共同利益基础上维护中朝传统友好邻邦关系。中国尊重朝鲜的国家政治权力安排,愿意和朝鲜继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着手加强了与朝方的党际、部际以及军方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与朝鲜高层的战略沟通,对稳定双边关系和地区局势产生了积极效果。中朝边境地区经贸合作也取得了较快发展。2011年1—7月,中朝双边贸易达31亿美元,同比增长87.6%。 加强中朝经贸合作,一方面符合双方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朝鲜边境地区经济的造血功能,减少非法经济移民对中国造成的社会和安全影响。中国也一直反对国际社会对朝鲜的核导弹计划施加的制裁影响到朝鲜正常的经济活动。

在大国和小国组成的同盟中,小国会特别注意维护自身的独立性。较小邻国的挑战(甚至是核威胁)也不会被大国看得很严重。面对小国的挑战,大国损失的只是一点面子,而小国如被迫就范,其失去的可能是政策自主性。朝鲜要图发展,必须缓解安全压力。中国无法单方面说服朝鲜弃核,更不能通过高压迫使朝鲜弃核。从过往的核扩散案例来看,一国追求核武器无法通过外力施压而放弃,历史上也从未有过成功先例(如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乌克兰同意放弃苏联解体遗留下的核武库是在美俄共同提供安全保证的情况下实现的,巴西和阿根廷是通过相互给予安全保证而同时弃核。推动半岛无核化也必须沿着循序渐进地改善地区安全环境的路径前进。

总的来说,近年来中国半岛政策的调整有助于东北亚地区安全系统重新恢复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应继续用理性指导对朝政策:既不囿于老一辈的怀旧情感,又不被新一代的急躁情绪所支配。在客观分析地区形势的基础上,审慎地、平衡地处理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与无核化这两大战略目标,既是中国半岛外交实践的宗旨,也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四、结 语

一个新政权最初可能对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但如果它要生存,就不得不退回到惯常行为方式中。 金正日去世后,国际社会对朝鲜新一代领导人改弦更张的期待有可能落空。2011年12月24日朝鲜《劳动新闻》发表了继续走“先军政治”道路的社论。朝鲜拥核政策短时间内难以动摇。朝鲜最近作出暂停铀浓缩活动的承诺,显示出朝鲜新一代领导人有意延续以前的核谈判策略,半岛去核化进程重启后仍很可能出现反复。从国际社会的视角看,真正弃核有助于缓解朝鲜的国际生存困境,改革开放则有助于增强朝鲜经济复苏的自动力和解决粮食短缺等问题,从而有助于朝鲜政权的长期稳定。然而面对弃核和改革开放这两大战略抉择,无论作出哪种抉择,朝鲜政府都需要巨大的决心,同时也需要外部世界给予积极的回应,并保持更大的耐心。这是延续近20年的半岛核危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朝鲜半岛的和平十分脆弱,需要东北亚地区各国付出长期的努力,更需要从根基上加以稳固。

篇5: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战略形势

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国家相互争夺的地缘政治焦点,成为东北亚局势流变动荡的关键性诱因。对此,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有时几近亡国。朝鲜半岛的地缘价值是毋庸多言的,人们惯以“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来形容。如果回顾一百多年来由朝鲜半岛引发的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某些个别事件上,中国的政策和处理方式确实值得商榷和反思。即便时至今日,也不能确切的说中国已经有了明确的之于朝鲜半岛国家的大战略。王先生在文中也未对此展开具体的论述,或许是因为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过于广泛,不是十分具体和集中,这种利益的散溢特征导致了某种权益的模糊性,反倒使中国难以明确其国家利益的关键方面。这样的后果便是缺乏对于朝鲜半岛问题的战略性看法和维度,而只能就半岛发生的某一些特定的事件采取应急性策略,缺乏长远规划的做法掣肘了中国在此类地区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的发挥。笔者以为,中国必须厘定之于朝鲜半岛国家的大战略,有张有弛,让其他国家知晓、明晰中国在半岛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外交底线之所在,而不是采取所谓的“孤立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抑或所谓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性对抗的消逝,使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关系具有了一个基于双边利益的关系框架,但限制和支持相互关系发展的因素长期同时存在。总体来说,这种框架是相对稳定的,处于非敌非友的态势。但是,朝核危机还是折射出了中国与半岛国家尤其是与朝鲜之间存在着相当分歧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互不信任,反映出中朝关系尚存在一定问题的客观现状。潜在的重要性和问题的复杂性,历史原因被附加的过多象征意义,以及地缘政治强力和国家利益散溢,都应然地要求中国在保持与朝鲜半岛国家正常关系的前提和维度上,建构一种系统性的国家战略,即大战略;追求整体安全目标,即朝鲜半岛的长治久安。

作为世界上惟一与朝鲜半岛北南双边都维持友好关系的国家,中国无疑掌握着极具价值的战略资源。但是,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达到一种战略目标,而更像是朝鲜半岛事务中一个被动的旁观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现行的半岛政策是一种似乎没有更好选择下的妥协,这种政策源于对统一后朝鲜半岛国家政治走向的担忧,特别是出于对中国安全环境的考虑。然而,朝鲜半岛的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对此中国不可能一直采取被动观望的态度。更何况,中国掌握的战略资源并没有长期的增值保证,甚至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和贬值。

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和解与统一进程呈现出加速化的趋向,这为塑造一个稳定和平的地区环境提供了可能,同时意味着东北亚长期以来的现状有可能被打破。这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大国不得不应势而动,重新调整半岛政策,而这些调整并不必然地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必须尽早制订出一个能为地区带来持久和平与稳定的战略合作框架,避免朝鲜半岛重新成为大国实力的竞技场。四大国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应该以促成一个中立、统一的朝鲜半岛为目的和契机,建构一个长期稳定和有效的合作安全框架;而半岛北南双边则应该以建立一个中立、统一的国家为目标,说服中美两国消除疑虑,支持与促成半岛的自主和平统一。中立、统一的朝鲜半岛不仅应是半岛统一的目标,更应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7

在统一后朝鲜半岛的战略走向还存在着太多变数的时候,中美两国对彼此的担忧使它们都不可能完全热衷于支持半岛的统一,而更多的是满足于维持现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美国最关心的不是半岛能否和平统一,而是如何维持在韩国的驻军,从而达到防范中国和俄罗斯,维持其战略优势的目的。相反,如果半岛的统一意味着美军的撤离,那么,美国只能是尽力拖延甚至阻止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事实上,早在数年之前,美国军方的分析家就已经指出,虽然朝鲜半岛的最终统一还是未知之数,但朝韩两国有可能在2015年前后达成某种政治上的妥协,若此,朝鲜的威胁将不复存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结构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为此,美国有必要从长远的国家利益出发,为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奠定必要的基础。在美国看来,一个脱离了美国控制的朝鲜半岛是难以想象和不可接受的,因为撤军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力量真空的出现,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国家之间的不稳定性则会引发新的军备竞赛,这对地区稳定和全球经济都是有害的,并将打乱美国在东亚的战略部署。中国之于半岛统一的犹豫不决,则源于对统一后美军继续留驻半岛的担忧,这可能比半岛分治的现状还要糟糕。

朝鲜半岛之于中美两国的战略重要性,以及两国对彼此持有的战略意图的深刻疑虑,最为重要的是两国对于半岛统一后可能带来的战略利益再分配中的各自揣度,引出了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相对得失”问题,在“零和心态”和“最坏结局心态”下对半岛统一的测度,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大大降低甚至失去合作的可能性。维持朝鲜半岛的分治现状则成了最为“合理”的选择。

篇6:朝鲜半岛的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近期,我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美韩、美日的联合军演以及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因素等严重影响这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尤其是朝鲜半岛的新形势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及影响。因此,我国也采取了一些策略针对这一形势。

朝鲜半岛的新形势集中表现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为此有关各方已经在北京召开了六轮的六方会谈,并且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如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正在稳步推进,是落实六方会谈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重要内容。但是,先弃核还是先提供援助以及具体的步骤如何,这些问题仍然是会谈的主要分歧所在。而分歧的根本在于,美朝双方各自对对方的不信任。朝鲜希望通过核武器这张牌,来促使美国解除对其经济制裁,并最终签订和约,确保其国家安全,这也是朝鲜日益被国际社会边缘化的无奈之举;而美国更多的考虑的是,朝鲜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有可能对美国在东亚的前沿驻军、战略利益以及盟国安全构成的重大“威胁”,是对美国后冷战时代亚太安全主导能力的一种挑战。

当前的朝鲜半岛问题,已经远不像冷战时代那样,刻画着深刻的意识形态上的烙印,而更多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多层次的领域。新时代背景下的朝鲜半岛局势,是对中国外交战略的一次全新考验,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对中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历史上以中俄为代表的陆权大国与以日美为代表的海权大国都曾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进行过激烈的斗争,而这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中国的邻邦,朝鲜半岛一旦被其他大国掌控,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方向和地区必将直接处于其他大国的压力之下,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势必被大大压缩,一旦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关注点,势必牵连中国对台湾问题、东南沿海领土权益等其他重大问题的战略考虑,中国对外战略将因此变得处处被动、时时受限。从军事安全上看,维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对于维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朝鲜半岛的任何一方拥有核武器必然会引起另一方以及周边国家(日本)的恐惧,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必然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甚至于引发新的地区性冲突,这将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的和平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充分重视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确保朝鲜半岛的事态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首先,重点发展与美国的关系,这是处理好朝鲜半岛问题的“重中之重”,尽可能维持和增进同美国的交往,包括中美高层之间的互动,以及建立起双方就朝鲜半岛问题沟通和对话的长效机制等。我们可以以朝核问题的解决为契机,加大与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合作,通过在美朝之间斡旋,不仅可以使半岛的局势走向缓和,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局面,而且,还可以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在朝鲜半岛上与美国展开竞争博弈。通过加强与美国在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还有利于启动两国在地区安全上的对话进程,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其次,绝对不能忽视朝鲜的利益诉求。虽然朝鲜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或者非理性行为,甚至偶尔也会触犯中国在对朝关系中的底线,例如事先不通知中国,就进行核试验。但是,不可否认,朝鲜始终还是中国的重要战略盟友,中朝传统友谊值得珍惜。在朝鲜放弃核计划和核讹诈政策的前提下,我们应大力加快中朝在经贸方面的合作,帮助朝鲜振兴国内经济,从而推动整个东北亚经济的一体化建设。国际合作理论认为,合作具有“外溢”的扩展逻辑,一个领域内的一体化会促进其他领域内合作的实现。冷战后,经济安全、经济利益成为一国对外战略追求的重要目标,中朝之间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不仅能促进两国经济利益的实现,也有利于消除朝鲜对中国的一些误解,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为实现安全领域内的政策对话和战略协调提供有利基础。

最后,两个原则必须得到长期的坚持。我们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策略,虽然是灵活

上一篇:八年级关于困难的作文600字作文记叙文下一篇:土桥学区尹王中心小学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