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2024-04-25

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精选9篇)

篇1: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外国语学院11级英语1班赵琼英20111801310025

仿佛是转眼之间,自己就成为了大四毕业在即的学生,也像其他千千万万的应届别业生一样面临着择业、就业的境况。如果稍稍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得益于在过去的三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积淀和成长,我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不足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把握和挖掘。而我也因此在无论是职业选择还是职业规划中比其他人都少了一份迷茫,多了一份坚定。

长在外国语学院,出身于英语专业,然而在院学生会外联部两年的学生干部经历却把我真真正正领进了未来职业生涯的大门,那就是会展策划师。以下我将结合会展策划师这个职业以及个人的自身条件来进行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一、会展策划师及会展业

会展策划师:从事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进行项目立项、招商、招展、预算与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项目销售以及现场运营管理的专业人员。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

(1)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市场调研;

(2)会展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

(3)会展项目的销售;

(4)会展的现场运营管理。

(5)展会活动的全程策划协调。

以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所谓会展,是指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怀着各自相同或是不同的目的需要以及可能需要在同一地点或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相互活动。这样定义会展的概念就使它涵盖面更加广泛了,更加接近生活,让人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会展,以及会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会展业作为一种独立行业的发展趋势。他不仅局限与展览、展销、会议、招商会等方面。他还延伸到各种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以及民间婚礼、丧礼及各种酒席等。还有学校里的同学聚会、生日庆祝等等。总之,只要是有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参加的公同活动,就会必须要有组织者、服务者以及为需求者提供场所、提供设施等。朝

着这种趋势发展,会展业将更加庞大,更加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系列服务体系。

二、会展策划师技能要求

据会展业内专家介绍,首先要有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基本展位布置、展架设计能力的设计人员。其次,熟悉会展的基本流程,能独立完成设计,了解基本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基本流程大致为三部,即调研、策划和营销。调研是策划的前提和基础。在策划一个会展项目之前,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调研,以掌握大量的信息,否则会展策划只能是闭门造车,无法满足主办方的实际需求。其次是策划。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场馆的选择、会展主题的确定、展会的布置

会展策划包含了方方面面诸多要素。接着就是会展营销,如果不能招来众多参展商,那么之前的策划准备皆为空谈。调研、策划和营销是举办一个展会的前期工作,在展会正式开始以后,会展策划人员要将更多的精力投人会展运营管理工作以确保展会顺利进行,这是会展策划工作的关键所在。最后,对品牌和客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独特的创意能力及团队 合作精神。

另外,好的会展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会展策划人员一点点地积累,也需要他们灵感的积聚和爆发。展览市场不同的需求,决定了不同的策划主题,作为会展策划人,拥有一双“慧眼”至关重要,只有做到与众不同,才能真正吸引众人的目光。会展策划人也会遭遇一些风险因素,如出现政策调控、执行风险或者选题撞车等等,要学会规避风险。

当然我也看到过一些新闻,上面讲,有些会展公司宁愿招收一些IT,广告,外语,电工类的,也不愿找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从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我们要学好计算机等专业,还有要靠一张驾驶执照,这都是非常有用的。毕竟经验是可以累积的。

三、个人职业能力分析

(一)个人就业优势

1、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它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能扩大工作面,建立广泛的工作关系,扩展自己的工作范围,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为了解决问题与外界交涉,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我通过对和我交往的人的情况和对自己的分析可以得出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能够把握的恰到好处的,但是在察言观色,与人促膝谈心,把握住其思想脉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方面还稍有欠缺。

2、外语交际能力。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成绩名列班级前茅,我对自己的口语也是相当自信。多次作为国际活动的志愿者经历更是为我的英语口语和外语交际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另外,由于学生会外联部学生干部、校外广告传媒公司兼职等经历,自身已经基本具备一位合格的会展策划师所应该具备的组织策划能力和对会展行业的基本认识;而校内各种大型赛事的参加首先使我对各种小型比赛的流程和准备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作为参赛选手也在舞台上锻炼了自己的自信和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同时,由于本人自身对会展行业的深深热爱为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动力。最后,在今年刚刚考取的机动车驾驶执照又是另一重要优势。

(二)个人就业劣势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我作为一名大三本科在读的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会展行业的专业知识显示是相当不足的。除了营销、策划等主观性较强的工作内容之外,对于广告设计、计算机制图、数据分析等的学习还是有漫漫需要走。

2、文字表达。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都离不开文字,文字是我们表达自己意愿和预备人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我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发现到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其实是很一般的,这可能与在中学时的学习方式有关吧,只记得在中学时,老师曾说过在写作时只要不跑题可以多写点,多写是不扣分的。虽然不跑题,但也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所以说这对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3、危机化解能力。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都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果没有较强的危机化解能力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我由于是在校生,工作机会还是相对较少,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远远不够,这样一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应急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能力不足。

四、自我改进与努力方向

(一)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会展策划师的专业知识。学好专业基础理论,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为了提高我的会展策划能力,则应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坚持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努力培养专业兴趣,积极学习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光环涉猎专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过硬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每个人的危机化解能力可能不尽相同:一方面是先天的因素,如多血质的人比黏液质的人应变能力高些;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因素,需要必要的知识、出色的智慧、敏捷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如长期从事紧张工作的人比工作安逸的人危机化解能力强。因此应变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正常情况下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不怕跌倒,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举一反三,不断积累,活学活用几种。

(三)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因此要好好借助社会实践平台,来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篇2: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外国语学院11级英语1班陈议庭20111801310004 大三以后,我决定考研。专业是MTI(翻译硕士)。虽然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但我的内心对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和渴望。我综合各方面了解了一下。总结出了要做一名合格的翻译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再结合自身,列出了许多不满足此专业的地方。希望今后能有针对性地不断改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很多人以为翻译职业就只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而已,对翻译职业存在诸多误解。其实,具备一门外语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才的基础,需要在此之上拥有一定的翻译技能和素质。以英语为例,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学过英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成为好的翻译人才。

除熟练掌握了一门外语外,还需要以下几个基本素质:

一、双语基础好:客观忠实地翻译原文或源语的内容。没有经过专业翻译训练的人在翻译时,往往在描述所翻译的内容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包含了个人的观念和意思。但是合格的翻译人才,必须要忠实讲话者的讲话意图,以便给予听者正确的判断信息。即使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把讲话者的意图客观复述,不得添加自

己意见。

就这一点,我已有一定的中英文语言基础。但欠缺的还有很多。以后将会尽量加大双语阅读量。

二、知识面要广:翻译其实是一个“杂家”,需要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柴明介绍,在翻译过程中会涉及多个领域,如果对此一窍不通,碰到专业术语等专业领域外语将很难翻译,给翻译工作带来不必要麻烦。翻译人员需要是个有心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扩大知识面。

就这一点,凭着我乐于求知的性格,我想我会不断积累。

三、逻辑思维能力强: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辨析能力,每一个人的讲话都有其一定的逻辑,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对语言的逻辑要掌握,并经过合理组合,将信息通过目标语言传递给听者。有的人在翻译时出现误解、错译或漏译并不是因为语言能力差,而是逻辑思维能力差,原文中存在的一些逻辑上的关系,译者未能从字里行间、上下文关系上悟出来,所以出现差错。

就这一点,我十分不足。表现在听老师或他人说话时容易走神。以后我将把生活中的每一次倾听都作为一次小练习。过后在大脑中复述一遍。不管中英文。

四、反应灵敏:一名合格的翻译还需要具备反应灵敏、口齿清晰等素质。如果连最基本的翻译素质都达不到,那么也就没成为一名合格翻译的潜力。

这点我会通过练习自己集中注意力来锻炼。

篇3: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效果

当前, 高中生弃考、在校大学生弃学呈上升态势, 这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一个学子十几年寒窗苦读拿到学历文凭, 结果社会地位谈不上, 就业成问题, 连吃饭生存都受到威胁……人们对此产生了疑问:上学读书用处何在?上大学究竟能学到什么?虽然新的读书无用论产生的根源有很多方面, 包括个人内在因素、社会外在因素, 如高校盲目扩招, 大学门槛降低、学历含金量下降、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泛滥、分配变成了推荐就业、分配不公等等, 但作为教育者, 更应该反思的是在社会经济, 尤其是升学就业方面的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学校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

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日渐回归到其本来面目。诸多事实证明, 现代社会日渐回归能力本位,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 只有“能力才能改变命运”。本文将对职业核心能力, 尤其是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做了深入的分析。

1 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实社会中在职场上获得最大成功的人, 并不是那些文凭和证书最高最多的人, 而是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人。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重理性、轻感性, 重结论、轻过程, 丧失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功能。

人的职业能力结构有如人的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结构有三个互相支持的层次, 即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应的人的职业能力结构也有三个互相支持的层次, 即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与专业相关, 可统称为专业特定能力, 属专业教育的范畴。职业核心能力是所有职业共有的, 是支撑整个职业能力的基础, 属素质教育的范畴, 是职业能力结构中最深层次的一种行为表现, 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社会能力, 以及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创新等职业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能力, 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对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的现实要求。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技术突破都教给学生, 所以他们学会如何继续学习比毕业时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培养青年人的学习能力对他们整个职业发展都有好处[1]。

麦可思HR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报告》显示, 在与工作能力紧密相关的各项技能中, 无论属于何种性质、何种规模、何种行业的单位, 最重视的职业技能都是“理解与交流技能”;“在实现成功就业的大学生中近30%会在一年内离职, 这表明我国应届大学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对市场适应能力的不足。”

“读书无用论”其实质是教学中传授的知识与需求不相适应, 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脱节。应该清醒地看到, 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掌握好核心能力, 可帮助劳动者适应就业需要, 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2 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

自我学习能力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内外的比较看, 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 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比较缺乏。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 而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要求, 笔者所在单位开展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笔者负责2008级通信技术专业2个班级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开班方式:模块课程单独开课方式。本模块课程共30学时, 计2学分。

教学方法:完全按项目教学法的OPTAE五步教学法 (即目标、准备、任务、活动和评估) 操作。

项目载体:通过市场调研, 找到手机充电器的缺陷或不足;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对其加以改进, 完成电路的设计及制作。该选题与学生专业结合。

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能力。

组织方式:分组。全班分为5~6组, 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学习过程。

评价方式: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占20%, 课堂考核占40% (其中含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 期末考核占40%。

学习特点:自学为主, 教师指导;课外为主, 课堂为辅。

3 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各项能力提高较快。通过对同一个班级在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前后、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同学的调研对比, 开展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能力等各项能力提高快, 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3) 学生获得了新的认知, 体验和体现了作为教学主体的价值, 为综合素质教育增强了活力。

4) 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拓展了学生视野。借助与专业相关的项目载体, 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时, 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了在课堂上可能永远接触不到的领域。

5) 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和上课过程中, 考虑较多的是教师如何教, 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 研究的重点也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 难点在何处等。这种一厢情愿式的思维模式, 使学生一直处于“要我学”的被动局面, 自我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 不但提升了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中由“重结论、轻过程, 重学会、轻会学”向“重过程、轻结论, 重会学、轻学会”转变。

6) 存在的困惑于不足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 教师角色必须由教学的主宰者转为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 但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学制度, 实施中难度较大。不仅每个教师需要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各级管理者更需转变观念、创造条件。

高等教育在内涵发展过程中, 必须坚持能力本位教育, 坚持以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特定能力培养为目标, 促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 职业能力与社会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篇4: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一个为就业服务的职业能力体系,这一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和大力支持,现已完成“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7个模块培训测评标准的编制,并在职业院校推广、实施。

二 、研究内容

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在“自我学习”能力部分,按职业活动分为三个要素: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实施学习计划、反馈与评估学习效果。自我学习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一种核心能力。它是指在活动要素中,根据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善于调整学习目标和计划,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能力。

1.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1)明确动机、确定目标。动机是行为的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高级工的考核要求,让学生明确: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点——认知需要;掌握专业实操技能——自我提高需要;在各类技能大赛获奖——获得赞许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动机、目标就基本确立,学习的激情就会高涨,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

(2)计划时间、合理利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任务,而要完成人生中不同阶段的任务,首要的是对一生中有限的时间制定有效的计划。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一样,只要肯去挤,总能挤出一点来。在这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大量的名言警句,来告诫学生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同时,利用身边成功人士的典型案例,介绍他们学习的时间计划,让学生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切勿虚度年华。

2.实施学习计划

(1)恪守时间、落实任务。有了学习的计划、目标,具体到计划执行上,就是全身心地向着自己预定的目标,严格按计划向前推进自己的工作。在本章节教学目标中要着重解决中职学生的上课迟到的陋习,改正时间观念淡薄的坏毛病,凡事要恪守时间,这也是今后走向社会最基本的素质。言必信,行必果。有了计划,就必须按部就班地去落实任务,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任务。

(2)选择方式、学会学习。有位文人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是未来学习的基本技能,掌握了学习方法,总能事半功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阅读的方法、摘要的方法、笔记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和自我提问的方法。并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各课程的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利用网络、高效学习。在信息时代,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知识的海洋,学会使用信息化的工具帮助自己工作和学习,是现代人的必备技能。在实际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效率,切勿沉迷于网络游戏。只有科学地使用网络,把它作为一种求知的辅助手段,才能真正体现网络的价值。

3.反馈与评估学习效果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省”就是反省、评估自己。孔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道德品行,严格要求自己,终于成为一代圣人。一个人要使自己进步,需要不断自我评估,改正缺点,发扬成绩。自我学习也是一样,我们要学会自己评估自己,对照目标,看看自己的进步,了解达到目标的途径是否正确,方法是否科学有效。评估学习效果主要有两种方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估;终结性评估是对学习结束后的评估,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评价。

三、研究意义

《英国核心能力指南》中写道:“核心能力能使人找到工作,资格证只能使人获得面试的机会。”自我学习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终身学习,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必需,成了现代社会任何团队、企业、地区乃至国家竞争制胜的必然因素。因此, “学习化生存”、“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一种社会生态。学会学习、学会认知、高效学习,自然也就成了现代人的重要技能。

注: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80009)系列论文之一。

篇5: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二、自我优缺点盘点

1)有创造力,动力十足,独立性强;擅于思考,热心并愿意帮助他人,易于察觉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

2)能从全局考虑问题,对某些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此充满了激情;

3)极富创意。情感强烈、原则性强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善于独立进行创造性思考。

4)即使面对怀疑,对自己的观点仍坚信不疑。看问题常常更能入木三分。

5)做事不够谨慎,在细微问题上容易出现错误。

6)个人身体素质差,没有一个坚强的体魄,以后再工作中很难应付繁重的工作。

7)由于性格比较随和,导致自己缺乏主见,很容易被他人的话语所动摇。

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

1)在大学四年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们都说:“优秀的人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些良好的习惯而已”。可见,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更能使我们的学习和事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为了配合专业学习和丰富生活,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应当积极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锻炼。

3)在大学,不仅要好好学习,有必要的话最好去尝试做兼职,你所换来的不仅仅是几十元、几百元。最重要的是你尝试到了这个社会有多么的残酷,想赚钱是多么的幸苦,在这

种环境中来改变自己意志不强的短处。

4)良好的体魄也是成功的需要,为了使自己能更好的适会计这份工作,坚持每周到学校操场跑跑步,并积极参加学校与此有关的体育项目,相信大学毕业时我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各个阶段具体行动计划:

大学期间:

1)在大二,扎实学习专业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校外购书城及网络信息,开拓视野,扩展知识范围,以此,激发、开拓思路,尝试设计开展学术创新、科技创新。多做些兼职,多接触社会实践,让自己多点了解社会,为毕业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开始准备一些资格证的考试,目标英语过级、计算机一级等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2)在大三,大三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开始准备考研,目标是考取对外经贸大学或者中央财经大学的会计学研究生,进入会计专项更系统深入的学习。在此期间也要着重学

好经济法、税法等考证科目,并且力争过英语六级。

3)在大四,主要目标为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接本。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多总结经验,尽快为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努力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除次之外,我们还需要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因为用人单位,不仅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大学生的可塑性和一些潜在素质能力。多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训练。对自我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和职业价值观的科学测评等内容。总的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挫折应对能力,培养自身意志力与塑造良好的个性。

4)研究生期间:专攻《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为考证作好准备,以考取ACCA(英国特许公会会计师认证)或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为目标。有精力的话会争取一下实习机会,积累实际经验,让自己能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学业得到硕士证书。

5)毕业后先找单位实习一段时间,锻炼自己,同时开始考

证,等考到中级或高级会计师时,就会报名参加AIA或ACCA的考试。经过几年的磨砺,我能够拥有会计证和实际工作经验,此时就会着手找一份满意的会计师工作,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八、结束语

篇6: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自我发展管理能力作为通用管理能力的一个基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却对职业群体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构建起到了基石性作用。所谓通用管理能力即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与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而管理自我的能力是管理者乃至每个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最基础的一项就是自我规划,包括个人的自我认知、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职业活动中,具备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有效地设计达到目标的步骤,规划自我活动和团队活动,控制自我行为与调控团队行为,组织和协调各类可控制资源。

职业教育是在理性指导下地实践,其教育量大面广,是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主力军。面对国家越来越现代化的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一个必然走向。职业教育要现代化,就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劳动技术大军。我国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长期把工作重心集中于职业特定技能,为数以百计的职业(或工种)制订了国家标准,在近千个职业(或工种)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有重大的影响意义。

但是,一直以来,整个社会对通用管理能力尤其是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事实上,新时代除了技术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更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归宿。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对加速人的现代化的作用主要在于为个人得到职业满足和获得成就创造条件,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有效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也要提高人的社会化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往往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主要模式,高就业率是其稳固立足、不断发展的重要秘诀。也正是由于其直接面向就业岗位,更加需要有效合理地进行自我发展管理能力培养,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对象的现实特点呼唤学校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所面向的对象往往是16——20岁的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形成阶段。从心理成熟性来说,这一年龄层渴望独立又缺乏阅历、往往情绪动荡且草率,为增加自身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拉帮结派,从而形成一种团团伙伙的形式。从价值观成型性来说,青少年尤其是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价值观模糊、道德观淡漠,这些学生不是比谁成绩好,而是比谁消费高,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和表现欲。从文化素质水平来说,职业教育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往往会造成自身信心不足、目标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人生观来说,职业学校所面向的对象往往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更由于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能认真地进行自我规划和人生设计。

因此,在职业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能正确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人生、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和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和团队、组织的沟通技巧。面对青春期阶段和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阶段的学生,职业教育学校要给予其行之有效的引导,纠正其偏离正轨的社会心态。使学生在步入职业轨道之前,已经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赢在起跑点。

社会对职业教育理解的误区迫使学校培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它带有浓烈的专业性特点。只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对口性很强的一线从业者,这类教育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职业教育生产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学生乃至家长往往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社会需求性,认为职业教育只关注就业,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其毕业之后社会上急需的技能、技术。同时职业教育教师也往往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就业代表一切的社会误区一直存在。

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同时也承担着学生人格养成和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素质本身就相对较低,就更需要大力培养其自我发展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反思,每一个进入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其首要目的都是能获得一份一线技术工人的工作,而往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但是有了一份一线技术工人的工作之后的发展呢?能否快速适应一线生产工人的角色转变?难道一辈子都在某一个岗位作一线工人?难道不管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作一线工人?这些问题往往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和社会在学生职业教育阶段并未深入思考。同是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一线工人,如果在教育阶段就能培养其良好的自我发展管理能力,使其能在教育阶段就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必然大大加强了其就业之后的工作适应性和升职空间。面对社会对职业教育理解的误区,必须大力加强自身规划、认识和管理能力才能使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完全胜任一线的生产工作,也有足够的心理建设胜任管理工作。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要求学校培养自我发展管理能力

1、个人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成为了人才的竞争。大多数从业者的工作不再是重复的机械劳动,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发明与创造。管理者开始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从业人群也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他人沟通合作。深入分析面向21世纪的七种人才特质——融会贯通者、创新实践者、跨领域融合者、三高(IQ+EQ+SQ)兼高者、沟通合作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乐观者,更多的是要求从业者的通用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样会以最为基本的个体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基础,只不过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也更丰富,审视人才的视角也从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合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决定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可能性。随着社会效率化和多样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转变为以综合性能力素质为基础。这需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化能力培养才能养成,且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职业领域。

2、企业需要

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淘汰也更加残酷。如何使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管理层必须具备的管理和领导能力,却也关系着每一个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如今的企业管理往往不仅仅依靠管理层的直接领导,同时也强调每一个员工自身和团队的管理能力。国内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机构大大加强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拥有通用管理能力尤其是个人和团队管理能力的职工,更有终身从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基础,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对于直接面向就业一线的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的同时附带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赢在就业的起跑点。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也更适应于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

3、政府需要

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与人事部整合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级课题“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人的能力分成了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以及核心能力。目前通用管理能力成为国内第一个以管理能力水平为导向的国家级认证体系,强调了我国企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系统化、实用化。政府对通用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更加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自身管理能力的加强。

因此,职业教育中引入和加强自我发展管理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青少年正确、积极社会心态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只面向就业、只重视技术的思维定式的重要因素,是适应国家和现实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篇7: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能力内涵

国内外学者从多维度对职业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如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专业技能;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专业知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职业道德;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职业能力即情境性的综合能力。英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发展中对职业能力的诠释各有不同。国内学者在改革开放后着力职业能力理论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和立足国内实际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和丰富了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是胜任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身体能力的整合,包含多个层次和构成要素、是动态发展的。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能力,它的形成、发展、作用是通过个体在岗位上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能量和本领,包括满足岗位需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社会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和思想观念、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组织与指导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2.1准确定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在于目标的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才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人才培养类型和模式,最终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2]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清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施行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专才培养与通识教育兼行、理论与实践共进,专注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促成学生全面丰富的知识基础,提高其思维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着重在实践过程中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是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课程设置围绕“三点一心”,即学生发展、学科体系、社会需要“三点”和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个核心”,设立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者之间的权重比控制在2.5:5:2.5,强调课程的全面性和实用性。普通教育课程能够解放学生精神与思想,摆脱“无知、偏见与狭隘”,避免狭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学科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涵盖体育专业理论技术和技能,兼顾术科与讲授的比例。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等,为胜任教师职业做准备。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的培养包括制定授课计划、撰写教案、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对学生的了解等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包含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能力、课程总结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方法使用能力的提升。教育实习实践是学生将专业理论技能与实习学校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教育见习贯穿于大学一、二、三年级,教育实习集中在大四学年,使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周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专注于教学的过程及对教学评价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师生沟通互动、求教同行、积累教学经验等。

2.3基于美国NASPE初始体育教师标准和英美德澳整合能力观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美国NASPE初始体育教师标准(2008)强调通才培养,重视体育教师和准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英美德澳注重对通用能力(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社会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在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校内外实践活动等中体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客观认知自我,科学制定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好就业准备。学生首先通过与同学交往和老师交流中对性格、优劣势有客观了解;参加各类就业培训、讲座、个人辅导等认识到就业规划的重要性和积累经验;关注就业市场和职位信息,明确就业单位的用人标准,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3]依托学校培训平台,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体育院校承办的国职级健身教练、游泳救生与教练、保健按摩师、公共营养师、体育场地工、各运动项目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培训。全面提升训练理论、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营养、体育比赛组织与训练、体育资源统筹与运用能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会或班集体工作,提升交际能力、团结协作和学习能力。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能够增进与同学、同伴的沟通与协作,对于今后一线教学与管理、与同行与领导的相处发挥正迁移作用。积极参与大型体育活动,如省运会、单项锦标赛大师赛相关工作、人民体质监测活动等,塑造服务他人的能力;投身社区居民的健身指导活动,升华自身的交际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对于今后胜任体育教师岗位具有深远的意义。[4]

参考文献:

篇8: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标, 掌握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学院培养, 由系、专业教研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二是学生自我培养, 由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符合个人特点的职业能力自我培养方案。只有学院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然而, 目前的高职教育在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研、教改中, 仅从学院、系、专业教研室、教师即培养者的角度研究如何对高职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而忽略了对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第二个途径即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研究。因此, 对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研究学院培养模式, 又要研究高职生自我培养模式。

通过2004~2007年连续对高职院校学生针对“专业教育要把我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 并对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不容乐观, 多数高职生处在“迷茫”的学习状态, 55%的高职生不知道“专业教育要把我培养成什么人”。多数高职生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学,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更谈不上进行自我培养, 直接影响了学习质量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 (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 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如果单靠学院培养, 高职生并不明确专业教育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人, 很难实现培养目标。如果高职生入校后首先解决了如何围绕“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进行自我培养的问题, 就会变“迷茫”的学习状态为“明确”的学习状态, 将会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地根据个人的优势与劣势,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自我培养, 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生进行自我培养有利于个性发展。高职院校实现“合格的职业人”的培养目标要通过学院培养与高职生自我培养, 学院培养是一种共性培养, 不利于高职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每个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不同, 兴趣、爱好、特长不一样, 学生需要发展个性。因此, 高职生职业能力要靠高职生自我培养, 高职生的个性发展更要靠高职生自我培养。

高职生的就业难度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已从昔日的“严重短缺”变为今天的“相对过剩”, 其职业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就业的关键。高职生必须明确21世纪被淘汰的不是没有知识的人, 而是缺乏能力的人。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要靠自己在明确本专业应该具备哪些专业能力的基础上, 积极地朝着这个方向进行“闻、见、练、战”, 即进行自我培养, 以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更好更快地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这样的高职生企业才会欢迎。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内容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内容是:以“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为中心,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依托, 以“闻、见、练、战”四个层次相结合的手段为保证, 以成功心理激励为关键, 结合学院培养, 成为一个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一)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思路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职业能力自我培养 (1) 专业培养职业岗位的定位。高职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自我培养, 首先要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定位, 必须明确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后能够从事哪些职业岗位工作, 这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基点。 (2) 职业能力的定位。高职生在明确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基础上, 要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即通过专业学习应该培养自己哪些专业能力, 这是高职生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方向。

围绕专业课学习进行职业能力自我培养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是依靠以模块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的, 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是通过各门专业课学习目标的实现而形成的。所以, 高职生在学习每门专业课时, 必须明确本专业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即通过专业课学习要培养自己哪些职业能力, 包括“是什么”和“如何做”。“是什么”即知识学习目标, “如何做”即能力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专业课的学习目标, 才能解决专业课学习与自我培养的方向问题, 才能保证专业课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

明确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点和方向, 高职生如何进行职业能力自我培养, 实现专业课学习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呢?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 我看到的能记住, 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所以,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要靠高职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

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个人特长高职生要运用SWOT法进行自我分析。SWOT法是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 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成长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在此基础上, 明确综合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重点培养职业道德、交往与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业与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这是企业对高职生的第一要求, 也是高职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生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 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 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根据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的理论, 大学期间是高职生职业发展的准备期和探索期。高职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学习生涯, 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 积累职业能力, 用一个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不断尝试, 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 达到“准职业人”的标准, 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生各阶段的任务是:大学一年级, 学会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培养,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探索职业兴趣, 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大学二年级, 围绕职业目标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重点培养解决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塑造创新品质, 奠定职业发展基础。大学三年级, 强化职业能力, 到企业实习, 主动择业, 争取获得理想的职业岗位。

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维模式, 重点掌握“是什么、如何做”这两个环节, 运用“闻、见、练、战”相结合的立体化职业能力自我培养模式, 培养职业能力 (1) 解决“是什么”的方法。“闻”是解决“是什么”的方法, 同时可解决认识专业的问题。“闻”即高职生的专业理论学习, 要按照“理论够用”的原则, 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 为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 解决“如何做”的方法。“见、练、战”是解决“如何做”的方法, 同时可解决体验专业、实践专业的问题。“见、练、战”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自我实践的途径和方式。“见”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专业自我实践的初级层次。“见”即见习, 是高职生专业体验的方式, 通过见习, 增强对专业的认识。“见”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从专业的角度, 第一学期主动到企业参观、座谈, 增强对专业的体验;二是从专业课的角度, 积极参加与专业课相关的实践活动, 增强对专业课的认识。“练”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专业自我实践的中级层次,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练”是高职生专业实践的方式。“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第二、第三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学习, 进行专业课的自我实践训练, 自我培养不同专业课的应用能力;二是综合专业实践。第四、第五学期通过自我培养将专业课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职业能力, 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 校内与校外结合,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结合, 网上与网下结合, 团队与项目结合;三是高职生利用假期参加实践活动, 体验专业、体验社会, 提升人际沟通与自我生存的能力。“战”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专业自我实践的高级层次, 既是关键点又是难点。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练, 百练不如一战。“战”即通过工学结合, 在企业、市场、顶岗实习岗位、创业实践等职业环境中提升职业能力。“战”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在学习期间自己进行创业实践;二是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中形成和提升职业能力, 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掌握职业人成长的途径, 具备成功心理, 按照职业人成长方式进行自我奋斗,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1) 掌握职业人成长途径。首先要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信息量越来越多, 每天都有新发现, 每天都有新感觉, 每天都有新问题, 每天都有新探索, 只有通过学习, 才能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 不断前进, 不断发展, 不断提高, 不断完善。所以, 职业人要坚持学习, 学习先进理念, 学习专业知识。要向成功人士学习, 向师傅学习, 在学习中发现自己、联系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其次要行动, 如果没有一定的行动, 任何目标都不过是泡影。行动是成功的必然途径, 行动的快与慢更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 只能永远等待下去。所以, 学了就要用, 有50%的把握就要行动。再次要冲锋, 人在职业生涯中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障碍, 必须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冲锋可以战胜犹豫与恐惧, 可以创造人间奇迹。最后要提高, 总结是提高之母。一天过去了, 一项任务完成了, 要进行反省与总结, 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使自己掌握工作规律, 更快地成长起来, 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 (2) 掌握成功心理激励训练方式。要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要进行职业能力自我培养, 必须具备成功心理, 每天坚持进行自我成功心理激励。成功心理激励训练的内容是朗诵:我年轻!我快乐!我能干!我能胜!我年轻、我快乐、我能干是成功的条件。我年轻强调的是职业人的心理年龄, 职业人的心理年龄保持年轻化, 才有旺盛的精力去工作;我快乐强调的是职业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心态, 快乐的心态能够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与质量;我能干是对职业人的基本要求, 只有具备了某种职业能力, 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通过不断努力由合格的职业人成长为优秀的职业人。我能胜是我年轻、我快乐、我能干的目标与结果, 能胜就是要有强烈的成功自信与动力。

参考文献

[1]罗双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企业文明杂志, 2008, (4) .

[2]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篇9:形势政策论文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关键词】职业能力 自我评价 行动导向

从示范性建设开设,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多种类型的课程中都有实施案例。对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也并不一致。赞成者认为在完整行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锻炼、培养了多种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反对者称完整行为模式步骤固定,引发学生反感,有时简单问题复杂化。课程评价多从教师本人或同行给出,学生评价多为感性的语言,如“提高了学习兴趣”(正面评价)或者“开始还很感兴趣,后来就疲倦了”(负面评价)等。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课程的实施为案例,结合三届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自我评价的数据,对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过程

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已经成为共识。将课程目标分解为这三个维度,而不是单一的某项技能是现在的高职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课程开发时,结合笔者在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培训时的收获,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指标。

专业能力评价指标:1.1能预见工作的结果,知道如何分析;1.2能够应用信息分析工作任务,明确目的和要求;1.3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标;1.4能够与他人就专业内容进行交流;1.5能够读懂专业相关资料。

方法能力评价指标:2.1 能够有创造性的展示;2.2能够有条理的表达思想;2.3在工作中注意细节;2.4能够从教材以外的资料中获取信息;2.5能够对现有工作方案进行计划,合理安排。

社会能力评价指标:3.1 重视团队成果;3.2能够理性面对不同意见;3.3能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3.4能够对自己的工作部分负责;3.5能够和团队中其他成员友好相处。

个人能力评价指标:4.1 有环保意识,注意废物的抛弃;4.2有成本意识,注意节约;4.3注重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和总结;4.4处理信息能够集中注意力,效率高;4.5不需要外界监督,能够自觉进行学习;4.6守时守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课程从2009年开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每轮课程结束后,请学生依据职业能力的指标进行自我评价。表1展示了三轮学生上课后自我评价结果。

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自我评价数据分析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由于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不尽相同,在当前的教学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一教学目标难度很大,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班教学是个普遍现象,每个学生对于课程和老师的反馈不同,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有差异很大的评价。但是接受教育之后,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上的提升,并形成更好的学习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对其职业能力提升的自我评价比单纯看是否达到某一具体能力目标更值得关注,可以作为教师对教学改革成绩的评价标准。

首轮教学的设计方案是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全部以项目带动。期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资源中提取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八个项目涵盖多种技术手段,将单元技能训练融合于综合实训中。项目实施划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阶段。第一次实施这样的课程模式时,学生给出了正面的评价,一个班(39名同学)绝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是有进步的(见表1)。

仔细分析分项数据,首轮受训学生认为专业能力中一般的学习过程和态度,自己表现尚可;对于学习的成果及应用,学生只是中等水平。方法能力上学生整体的评价表现一般;社会能力主要评价团队合作能力与态度,学生自我评价较好;个人能力中一些个人意识、习惯及一般的社会行为等,学生自我评价高,而针对学习方面的意识,学生自我评价中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凡是有关学习的考察指标(不论分属于哪种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都不高,如4.3、4.4和4.5项指标。可以把这些学生进步较少(或表现欠佳)的指标归结为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但也不可忽视,课程设计中与传统学习完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带来的冲击。老师更多的作为一个“设计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多,自我组织能力强,这种良好的愿望恐怕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轮实施过程采用“单元操作训练+综合实训”。课程形式上好像回到了课改前,但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行动导向,教师作为“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对任务的细化,如设计工作页,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计划与安排;设计单元操作训练,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等,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自我评价有进步的比例有所提高。第三轮实施按照第二轮的方案继续,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微调,例如在成果展示阶段不用ppt,而改成各小组同一时间将实验报告展示,尽管表面上少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但是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大多数学生认为有进步的结果,坚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延伸

以完整行为模式为指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时甚至被简称为六步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在实践教学中。经过我们的几轮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训课程中确实是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但是如果只在综合实训阶段应用,则大量的在校学习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人认为简单学一个理论,如果也进行完整6步的话,有小题大作、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嫌疑。但从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体会来看,如果不能深刻领悟这六步中每一步与职业能力培养有何关系的话,那实施六步确实费时费劲。行动导向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方式,促使信息流动,构建学习环(图1)。学生应该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提取信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信息交换)来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断(有效还是无效),再通过各种方式汇总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展示出来。其他人可以再次从被展示的信息中获得新的学习内容。

图1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习环的构建

学习环不仅适合于实践教学,同样适合于理论的学习。构建学习环的过程就是一次综合运用职业能力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信息的流动,构建学习环。

尽管关于职业教育研究有很多理论热点还需讨论,但是微观的课程是直接面向学生的,真正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出发点的各种教学方法都值得推广。高职课程开发,路还正长。我们正在从事的是一件极富意义,也极富发展空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喆,卢洪胜.《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学习领域课程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36-39.

[2]尹喆.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培养——给予高职生物分离课程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2):181.endprint

【摘 要】大量的行动导向教学案例多从老师的角度讨论课程设计,并肯定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这种教学模式在各种类型课程中的推广,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本文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自我评价的角度出发,讨论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并对组织教学过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能力 自我评价 行动导向

从示范性建设开设,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多种类型的课程中都有实施案例。对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也并不一致。赞成者认为在完整行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锻炼、培养了多种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反对者称完整行为模式步骤固定,引发学生反感,有时简单问题复杂化。课程评价多从教师本人或同行给出,学生评价多为感性的语言,如“提高了学习兴趣”(正面评价)或者“开始还很感兴趣,后来就疲倦了”(负面评价)等。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课程的实施为案例,结合三届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自我评价的数据,对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过程

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已经成为共识。将课程目标分解为这三个维度,而不是单一的某项技能是现在的高职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课程开发时,结合笔者在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培训时的收获,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指标。

专业能力评价指标:1.1能预见工作的结果,知道如何分析;1.2能够应用信息分析工作任务,明确目的和要求;1.3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标;1.4能够与他人就专业内容进行交流;1.5能够读懂专业相关资料。

方法能力评价指标:2.1 能够有创造性的展示;2.2能够有条理的表达思想;2.3在工作中注意细节;2.4能够从教材以外的资料中获取信息;2.5能够对现有工作方案进行计划,合理安排。

社会能力评价指标:3.1 重视团队成果;3.2能够理性面对不同意见;3.3能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3.4能够对自己的工作部分负责;3.5能够和团队中其他成员友好相处。

个人能力评价指标:4.1 有环保意识,注意废物的抛弃;4.2有成本意识,注意节约;4.3注重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和总结;4.4处理信息能够集中注意力,效率高;4.5不需要外界监督,能够自觉进行学习;4.6守时守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课程从2009年开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每轮课程结束后,请学生依据职业能力的指标进行自我评价。表1展示了三轮学生上课后自我评价结果。

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自我评价数据分析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由于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不尽相同,在当前的教学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一教学目标难度很大,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班教学是个普遍现象,每个学生对于课程和老师的反馈不同,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有差异很大的评价。但是接受教育之后,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上的提升,并形成更好的学习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对其职业能力提升的自我评价比单纯看是否达到某一具体能力目标更值得关注,可以作为教师对教学改革成绩的评价标准。

首轮教学的设计方案是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全部以项目带动。期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资源中提取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八个项目涵盖多种技术手段,将单元技能训练融合于综合实训中。项目实施划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阶段。第一次实施这样的课程模式时,学生给出了正面的评价,一个班(39名同学)绝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是有进步的(见表1)。

仔细分析分项数据,首轮受训学生认为专业能力中一般的学习过程和态度,自己表现尚可;对于学习的成果及应用,学生只是中等水平。方法能力上学生整体的评价表现一般;社会能力主要评价团队合作能力与态度,学生自我评价较好;个人能力中一些个人意识、习惯及一般的社会行为等,学生自我评价高,而针对学习方面的意识,学生自我评价中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凡是有关学习的考察指标(不论分属于哪种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都不高,如4.3、4.4和4.5项指标。可以把这些学生进步较少(或表现欠佳)的指标归结为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但也不可忽视,课程设计中与传统学习完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带来的冲击。老师更多的作为一个“设计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多,自我组织能力强,这种良好的愿望恐怕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轮实施过程采用“单元操作训练+综合实训”。课程形式上好像回到了课改前,但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行动导向,教师作为“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对任务的细化,如设计工作页,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计划与安排;设计单元操作训练,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等,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自我评价有进步的比例有所提高。第三轮实施按照第二轮的方案继续,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微调,例如在成果展示阶段不用ppt,而改成各小组同一时间将实验报告展示,尽管表面上少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但是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大多数学生认为有进步的结果,坚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延伸

以完整行为模式为指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时甚至被简称为六步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在实践教学中。经过我们的几轮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训课程中确实是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但是如果只在综合实训阶段应用,则大量的在校学习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人认为简单学一个理论,如果也进行完整6步的话,有小题大作、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嫌疑。但从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体会来看,如果不能深刻领悟这六步中每一步与职业能力培养有何关系的话,那实施六步确实费时费劲。行动导向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方式,促使信息流动,构建学习环(图1)。学生应该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提取信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信息交换)来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断(有效还是无效),再通过各种方式汇总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展示出来。其他人可以再次从被展示的信息中获得新的学习内容。

图1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习环的构建

学习环不仅适合于实践教学,同样适合于理论的学习。构建学习环的过程就是一次综合运用职业能力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信息的流动,构建学习环。

尽管关于职业教育研究有很多理论热点还需讨论,但是微观的课程是直接面向学生的,真正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出发点的各种教学方法都值得推广。高职课程开发,路还正长。我们正在从事的是一件极富意义,也极富发展空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喆,卢洪胜.《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学习领域课程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36-39.

[2]尹喆.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职业能力培养——给予高职生物分离课程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2):181.endprint

【摘 要】大量的行动导向教学案例多从老师的角度讨论课程设计,并肯定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这种教学模式在各种类型课程中的推广,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本文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自我评价的角度出发,讨论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并对组织教学过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能力 自我评价 行动导向

从示范性建设开设,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多种类型的课程中都有实施案例。对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也并不一致。赞成者认为在完整行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锻炼、培养了多种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反对者称完整行为模式步骤固定,引发学生反感,有时简单问题复杂化。课程评价多从教师本人或同行给出,学生评价多为感性的语言,如“提高了学习兴趣”(正面评价)或者“开始还很感兴趣,后来就疲倦了”(负面评价)等。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课程的实施为案例,结合三届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自我评价的数据,对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过程

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已经成为共识。将课程目标分解为这三个维度,而不是单一的某项技能是现在的高职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课程开发时,结合笔者在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培训时的收获,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指标。

专业能力评价指标:1.1能预见工作的结果,知道如何分析;1.2能够应用信息分析工作任务,明确目的和要求;1.3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标;1.4能够与他人就专业内容进行交流;1.5能够读懂专业相关资料。

方法能力评价指标:2.1 能够有创造性的展示;2.2能够有条理的表达思想;2.3在工作中注意细节;2.4能够从教材以外的资料中获取信息;2.5能够对现有工作方案进行计划,合理安排。

社会能力评价指标:3.1 重视团队成果;3.2能够理性面对不同意见;3.3能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3.4能够对自己的工作部分负责;3.5能够和团队中其他成员友好相处。

个人能力评价指标:4.1 有环保意识,注意废物的抛弃;4.2有成本意识,注意节约;4.3注重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和总结;4.4处理信息能够集中注意力,效率高;4.5不需要外界监督,能够自觉进行学习;4.6守时守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课程从2009年开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每轮课程结束后,请学生依据职业能力的指标进行自我评价。表1展示了三轮学生上课后自我评价结果。

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自我评价数据分析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由于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不尽相同,在当前的教学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一教学目标难度很大,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班教学是个普遍现象,每个学生对于课程和老师的反馈不同,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有差异很大的评价。但是接受教育之后,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上的提升,并形成更好的学习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对其职业能力提升的自我评价比单纯看是否达到某一具体能力目标更值得关注,可以作为教师对教学改革成绩的评价标准。

首轮教学的设计方案是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全部以项目带动。期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资源中提取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八个项目涵盖多种技术手段,将单元技能训练融合于综合实训中。项目实施划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阶段。第一次实施这样的课程模式时,学生给出了正面的评价,一个班(39名同学)绝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是有进步的(见表1)。

仔细分析分项数据,首轮受训学生认为专业能力中一般的学习过程和态度,自己表现尚可;对于学习的成果及应用,学生只是中等水平。方法能力上学生整体的评价表现一般;社会能力主要评价团队合作能力与态度,学生自我评价较好;个人能力中一些个人意识、习惯及一般的社会行为等,学生自我评价高,而针对学习方面的意识,学生自我评价中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凡是有关学习的考察指标(不论分属于哪种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都不高,如4.3、4.4和4.5项指标。可以把这些学生进步较少(或表现欠佳)的指标归结为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但也不可忽视,课程设计中与传统学习完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带来的冲击。老师更多的作为一个“设计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多,自我组织能力强,这种良好的愿望恐怕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轮实施过程采用“单元操作训练+综合实训”。课程形式上好像回到了课改前,但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行动导向,教师作为“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对任务的细化,如设计工作页,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计划与安排;设计单元操作训练,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等,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自我评价有进步的比例有所提高。第三轮实施按照第二轮的方案继续,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微调,例如在成果展示阶段不用ppt,而改成各小组同一时间将实验报告展示,尽管表面上少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但是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大多数学生认为有进步的结果,坚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延伸

以完整行为模式为指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时甚至被简称为六步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在实践教学中。经过我们的几轮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训课程中确实是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但是如果只在综合实训阶段应用,则大量的在校学习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人认为简单学一个理论,如果也进行完整6步的话,有小题大作、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嫌疑。但从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体会来看,如果不能深刻领悟这六步中每一步与职业能力培养有何关系的话,那实施六步确实费时费劲。行动导向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方式,促使信息流动,构建学习环(图1)。学生应该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提取信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信息交换)来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断(有效还是无效),再通过各种方式汇总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展示出来。其他人可以再次从被展示的信息中获得新的学习内容。

图1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习环的构建

学习环不仅适合于实践教学,同样适合于理论的学习。构建学习环的过程就是一次综合运用职业能力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信息的流动,构建学习环。

尽管关于职业教育研究有很多理论热点还需讨论,但是微观的课程是直接面向学生的,真正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出发点的各种教学方法都值得推广。高职课程开发,路还正长。我们正在从事的是一件极富意义,也极富发展空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喆,卢洪胜.《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学习领域课程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36-39.

上一篇:入职个人自传范文下一篇:注册资产评估师《建筑工程》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