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4

小编精心整理了《已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发表意识”,即十分重视学生作文的“发表”,把学生作文的“发表”作为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环节,力求做到“课标要求明确具体,发表形式多种多样,发表建议具体可行,发表活动落到实处”。

第一篇:已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

简论“发表式”作文教学及师生角色定位

摘 要: “发表式”作文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接受为主的作文教学,教师与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下,都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本文主要探讨“发表式”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关键词: “发表式”作文教学 基本过程 角色反应

传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教师布置作文题,提出写作要求,并从方法上略作指导——学生独立作文——教师批改打分,然后略作评讲。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文过程是被动完成教师任务的应付式活动,直接目的就是把教师所讲的一套写作方法复现出来,因而常常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式的训练使得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较低,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扼杀,创造天性被禁锢,更不必谈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了。面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作文教学所不可忽视的。满足青少年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是激活学生思维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发表式”作文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正是顺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他们创造发表的机会以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并让他们把这种热情高涨起来。因而,“发表式”作文教学必将是未来“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教育改革中的“有力支柱”。

一、“发表式”作文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教师根据教材单元训练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阅读课本上“引写”部分的内容,归纳本次写作要求,明确写作目标。

学生选择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话题(有时也可自定题目)独立完成写作提纲或写简短文稿(或打腹稿)。

全班口头交流写作材料,围绕教学目标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修改提纲,完成作文。

学生分小组轮流阅读作文,每小组推选两篇佳作,全班诵读,集体评价(以上两次交流讨论称之为一级发表)。

教师及时通览全班作文,集合小组推荐,选出8篇左右的佳作,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橱窗(这个过程为二级发表)。

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复印的手抄报送学校教研室,教研室经再次筛选,编辑《作文报》,四天内分发各班张贴(这是三级发表)。

教师及教研室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向正式出版读物推荐,争取更高级别的发表(即四级发表)。

上述过程可以看出,从对写作目标及要求的把握,到写作材料的选择、写作思路的确定,再到整个文章的修改和评价,以及筛选佳作、创办手抄报,每一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协作,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角色定位

(一)“发表式”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1.发表过程的情感支持引导者。

在“发表式”作文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江苏省实验班的师生就曾经历了一段复杂而又令人兴奋、难忘的教学历程。“发表式”作文课堂上,学生起初多不想发言,即使有个别自愿发言的也说得“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实际课堂效果与“发表式”作文所追求的效果相距甚远。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教师用自己富于情感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不断地引导启发学生。一有闪光点出现,教师便给予诚恳的鼓励,直至学生饶有发言的兴致,说得流畅且富有情感的流变。在此过程中,正是教师情感上的积极引导使得教学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使得师生共同体验了畅所欲言的兴奋和喜悦。

2.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发表式”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放手”,然而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没有原则,而是在宏观的更高意义上的更严格要求。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绝不能任由学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绝不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意味着教师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不点拨、不提问、不讲解。毋庸置疑,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极易因流于形式而毫无实效。教师应在学生疑惑不解、争论不休时发挥作用。因而,在把握作文评定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总结成败得失等方面无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为顺利地实现情感支持引导者和学习过程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应具有以下的能力:善于倾听,贴近学生的心灵;良好的信息意识;过硬的专业功底。

3.平等的参与者。

“发表式”作文教学采用“自主式”作文批改模式,把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教师再评、口头评、书面评的多层级、多形式的评价体系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认知、评判作文、探究修改、赏析过程,角色由传授者转换为参与者,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垄断。教师作为平等参与者,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利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缺点,为发展、完善作文教学提供确凿的感性材料。同时,在参与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师生相互促进,学习兴趣得以不断提高。

4.推荐发表过程的组织者。

教师的组织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推荐小组的分组安排,即在对学生基础能力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本着自愿为主,基础不同的学生适当搭配的原则,进行动态分组,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一级发表时,教师还必须精心安排,组织学生朗读、品析佳作,并组织学生动手动脑、群策群力、搞好手抄报的设计。对于佳作应及时推荐发表,对有缺点的作文,教师应组织推荐小组与作者,对照评分标准,共同修改,使之合格等等。

要成为合格的参与者及组织者,教师应具备:协调师生关系的能力;以“人人都会成功”为基本理念。

(二)“发表式”作文教学中学生角色。

1.主动的探究者。

“发表式”作文教学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写作目标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师生共同分组讨论、推荐上报优秀作品;作文指导借师生双向的讨论活动完成;佳作赏析、病作修改等由小组学生合作进行。“发表式”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学生可通过主动的参与、探究,加深了对写作目标的理解。那么,如何才能在发表式作文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者的地位呢?发表实际上也是学生一种厚积薄发的体现,没有一定的积累,即使提供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也无从表演起。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关注生活,体验情感,又要克服思维的惰性,敢于提出异议。

2.教师的客观促进者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学生的发表实际上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完善教师文化知识结构的机会,在与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获得提高。在“发表”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敏锐洞察力、探究能力、思考问题的新颖方式可能如火花般闪现,对教师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压力。但是,放弃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成为学生“思想的尾巴”,如果这样,发表式作文教学也便散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所谓的“师道尊严”不能靠传统的方式来维持,面对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只有坦诚面对自己思维或知识上的“盲区”,不断地充实自己,才是获得学生尊敬的最佳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表式”作文教学中,学生正是教师不断学习的客观促进者。

3.活动的参与者

在“发表式”作文教学中,学生不是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推选佳作,由学生分组进行,按照制定的标准,围绕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评后修改,互改、互读与自改、自读紧密结合。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近乎同等的水平上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取长补短、促进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可谓一举数得。

“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作为作文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极有利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主导地位的发挥和学生进行意义自主建构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发展,极为有利于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同时,“发表式”作文教学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全面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或许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斌.发表式作文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

[3]陈绪伟.从建构观看师生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2004.

[4]陈德胜.发表式作文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

[5]宾炎军,齐雄鹰.活动课中的师生角色定位[J].湖南教育,2005.

作者:陈芳丽

第二篇:美国写作教学中的“发表意识”评析

摘 要: 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发表意识”,即十分重视学生作文的“发表”,把学生作文的“发表”作为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环节,力求做到“课标要求明确具体,发表形式多种多样,发表建议具体可行,发表活动落到实处”。本文着重引述美国在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制、教学实施等层面的相关情况,并进行简要的评析。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写作教学 “发表意识”

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十分重视学生作文的“发表”,把学生作文的“发表”作为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环节,在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制、教学实施等各个层面对学生作文都体现出较强的“发表意识”,下面进行简要的述评。

一、从课程标准层面看,美国十分重视学生作文的“发表”环节,并对各个学段的作文“发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学习标准。

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准》,该标准的第5条写道:“最近几年许多学生从写作教学著名的‘过程写作法’中获利。该法关注不同写作活动都涉及的过程步骤,如为真实的读者写计划、拟草稿、编辑和发表。”近年来,过程写作法在美国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圈中尤其出名。过程写作法,是旨在管理写作行为的作文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一般要求学生在班上或小组内朗读或传阅彼此的作文定稿。为鼓励学生发表作文,还采取如下形式:(1)办班报。办班报并请学生做专栏作家。当学生的文章在班级报纸上发表后,他们对写作的自信也提高了。(2)出集子。包括出诗集、小故事集、个人作文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图书馆,把学生发表的各种作文集子放在里面。(3)跨年级分享。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分享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这样的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信心,使他们的作文因有真正的读者而价值倍增。

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普遍重视学生作文的发表。例如,《马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框架》(2001年6月版)的“普通写作标准”部分对写作过程进行了具体描述,把写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确立中心与制订计划、打草稿、评价与修改、评价与编辑、出版与评定。其中第五阶段“出版与评定”,就是我们说的“发表”。每个阶段,需要处理哪些写作策略,学生做些什么,都已经做了明确说明,而且这些步骤与过程,是同课程内容标准紧密联系的。这个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各年级作文学习标准,其中与作文发表有关的规定是:幼—4年级 “形成和解释自己对文章质量的评判标准,在教室里展示作文,同时将作文展示给家人看”。5—8年级“将作文展示在目标读者前,用指定的评分标准评判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背诵或表演”。

二、从教材编制层面看,美国十分重视学生作文的“发表”环节,语文教材中的作文发表形式多种多样,发表建议具体可行。

例如,美国斯科特·福斯曼公司出版的五年级《语言》教材,每次作文的最后一步都是“发表”。下面是该教材一部分作文任务及作文发表形式(展示形式)。第3部分,写短剧,展示形式:表演。第5部分,写商业信函,展示形式:寄出信件。第6部分,写散文,展示形式:考虑借助任何手段可以更有效地展示散文,如画插图或运用相关照片。第7部分,跨学科联系,展示形式:画一幅地图,标出世界上使用的语言及所使用的地区,并挂在教室的墙上。第9部分,写诗歌,展示形式:组织全班诗歌朗诵会。第11部分,写社论,展示形式:朗读社论,并讨论其中涉及的问题;或者把全班同学写的社论装订成册,送给图书馆保存。第12部分,写调查报告,展示形式:建议送给学校图书馆,这样可以让其他同学阅读。

又如,美国普兰蒂斯·霍尔公司出版的教材十年级《写作和语法:交流实践》,其中教材每次作文都编排“发表作品”环节。这一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作品集和作文自我评价。“作品集”部分介绍了各种和别人分享自己作品的方法,如向印刷媒体投稿、读给朋友或家人听、加入班级作品选集、朗读作文并录音然后将磁带放给家人或朋友听、在学校公告牌上展示作文、向校报投稿、向当地报纸投稿、在网上发表作品、用E-mail发给朋友或亲戚等。

再如,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的课本《语言艺术》五年级第六单元写作单元的内容《写一个故事》,本课共安排了“读例文、预写、收集资料、打草稿、修改、发表”六个环节,其中的“发表”环节是这样编排的:“为了让你的故事发表,你需要有个计划。下面的步骤可以帮助你完善作品,使之更为完整,以便发表。(1)以剧本的形式来写你的故事。(2)为主人公写对白。(3)为演员写舞台指导。(4)设计一个舞台背景并准备好戏装和道具。(5)排练,直到所有演员熟悉流程。” 这里的发表建议可谓比较具体。

此处宕开一笔,看看杜红梅介绍的加拿大的一例“发表建议”。杜红梅介绍的是加拿大的一个万能的写作指导模式,该模式分写前准备、起草、修改、校对和发表等五个环节。其中的“发表建议”是:“(1)用蓝色或黑色墨水书写。(2)标题写在中间。(3)右上角写上姓名、班级和日期。(4)段与段之间留一行空白。(5)单面书写。(6)文面干净,没有乱涂乱画。(7)标上页码。(8)如果要求反映写作的整个过程,按下列顺序上交:定稿、粗略文稿和预写。”这八条发表建議可以称得上具体细致,操作性很强——照此发表建议所写的作文,可以直接拿来张贴发表。

由上可知,美国学生作文的发表,发表的对象不限于批改作文的老师,而是可以发表给同学、家人、朋友、亲戚、公众等;发表的地方涉及班级宣传栏、班级图书角、学校公告栏、学校图书馆、作品集、校报、学校广播站、当地报纸、网络等,还可以送给低年级同学分享;发表的形式有张贴作品、出版作品集、朗读朗诵作品、制作录音磁带、表演作品、配图悬挂在校园内等。

三、从写作教学实施层面看,美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重视学生作文的“发表”,作文发表活动易于落到实处。

翻开美国中小学语文教材,走进他们的语文课堂,“写作过程”的字样会立即充斥你的眼帘,对写作过程的宣传与指导似乎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风景线。无论是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还是东海岸的纽约都是如此。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尔湾学区,无论是Northwood小学2、3年级教室的墙壁上,还是Portola中学7、8年级语文课堂里,白板上方多悬挂着这样的文字:Prewriting—Drafting—Revising—Proofreading/Editing—Publishing/Presenting(构思—写作—修改—校对/编辑—出版/递交)。这里把写作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出版/递交”,就是我们说的“发表”。这种强调“写作过程”的训练方法,已经成为全美作文教学的共识。“写作过程法”在全美的广泛应用,就意味着写作过程中的“发表”环节得到广泛的落实。另外,由于美国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发表学生作文的要求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因而发表学生作文的要求在写作教学实施中容易得到落实。

总之,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特别重视写作过程中的“发表”环节,在课程标准、教材编制、教学实施等各个层面都体现出较强的“发表意识”,可以说,美国在学生作文的“发表”方面力求做到“课标要求明确具体,发表形式多种多样,发表建议具体可行,发表活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母语教材研究(5)[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9.

[2]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母语教材研究(6)[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9.

[3]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

[4]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5]董蓓菲.美国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写作行为的作文教学法[J].语文建设,2010,(3).

[6]杜红梅.介绍一个加拿大的写作指导模式[J]. 语文建设,2008,(1).

作者:鲁先阁

第三篇: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功能和意义研究

摘 要: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形式单一,造成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因此,必须推进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构建新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应从其含义、特点以及功能入手,对其展开研究,这是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

引言

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方面效果不佳。为改变此现状,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一、“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内涵

从狭义的角度讲,“发表”指将文字材料刊登在一些杂志、刊物或者是网络上,使其公开化。《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发表”的概念的界定有两种:一种是向集体或社会表达意见,又叫宣布;另一种指在刊物、杂志上刊登。《辞海》对于“发表”的界定也有两个意义:一是向公众表达意见,主要指在刊物杂志上登载。另一个定义则是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讲。从以上工具书对于“发表”概念的界定不难发现,发表的形式不仅包含书面形式,也包含口头形式等其他形式,发表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本研究在借鉴对于“发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发表”是运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以及其它形式向公众表达意见,包括在刊物上登载。[1]

大学应用文写作面临的现状是学生应用写作难,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差,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进行应用写作的动机和动力。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动力性困难是当前大学学生应用写作的主要困难,其次才是能力型困难。动力性困难主要指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包括写作兴趣、写作积极主动性、写作热情等。[2]我国大学院校的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持畏惧态度且写作基础较为薄弱,这导致大学学生对于应用写作的“动力性困难”的进一步加深。

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行为的产生、维持、加强以及终止都是在一定个体动机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包括写作在内的个体行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体的动机情况。动机是指能够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从而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指行为的直接内在动力。动机的有效发挥与否直接关系有机体行为的最终结果的成败。因此,唤起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成为大学应用性写作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表为核心”的写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唤起学生对应用性写作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应用性写作的内驱动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克服应用性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

“以发表为核心”指在大学的应用性写作教学过程中,以发表为枢纽,通过培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优化学生的写作實践,注重对学生作品的批改和评价的途径,指向发表欲望—促成作品发表—提高发表质量这一活动效果,逐步形成激发发表欲望—巩固发表欲望—升华发表欲望这一心理链条,全面推进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3]

“以发表为核心”大学应用性写作教学,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即论文发表的欲望为主线,通过发表学生的应用性写作的作品,增强学生进行应用性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过程。“以发表为核心”大学应用性写作教学具有鼓舞性、互动性、便于操作性以及实践性的显著特点。[4]所谓鼓舞性,是指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增强其写作的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满怀信心,愿意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互动性是指在实施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不断地交流与沟通,通过彼此之间不断地鼓舞和借鉴提高学生对于应用写作的积极主动性。可操作性,是指学生以及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公布或发表出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践性指大学的应用写作是一种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实际情况和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状况而进行的写作活动,这种写作活动不同于中学阶段的应用性写作活动。大学的应用写作教学的内容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情况和职业实际需求状况,通过是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用性作为判断应用性写作教学效果的依据和标准。

二、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写作的方式,能够使人们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5]因此,做好写作的关键在于进行写作的人有没有感情需要抒发,若没有感情抒发,那么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因此,坚持以发表为核心,对大学的应用写作教学进行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抓住了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关键和核心,这对于有效解决其他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我国开展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不管是在写作还是在口头表达上,都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因此,我国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都开展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处于不同时段的学生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语文学习。以“作品发表”为主要目的,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写作教学改革

表现自我是人人都具有的欲望和需要。发表的欲望是人们表现自我的方式和途径之一。所谓发表欲望是一种心理的需求和欲望,指进行写作的人将其作品的发表作为其进行写作的主要目标,力求通过使其作品得到发表,让人们能够共享其思想和精神财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著名学者潘新和指出发表能够给进行写作的人带来一种成功和巅峰的体验,会影响写作者的写作兴趣和主动性。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的习作成为发表的作品、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和发展个性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写作教育就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进行写作的内在驱动力的重要途径。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作品的不断公开发表,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应用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在满足学生获取成功心理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最终有利于构建有种良性的内在驱动机制。

同时,构建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其功能主要表现在:

1. 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自信心和創造性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取得好的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等,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其成绩和成果得到认可;而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认可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著名经济学家俞明仁曾写道,他的处女座是一篇经济类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篇文章现在读起来觉得有些太过露骨,甚至有点后悔将其刊登出来,可正是那篇文章的发表给了他极大的鼓舞。由此可见,作品的发表,尤其是当作品能够获得较高的评价时,能够极大地提高创作者的创作欲、发表欲,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创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和兴趣。大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发表作品的欲望和热情,就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 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世事,练达人情

著名学者徐中玉指出“应用文字的写作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还必须熟悉世事、练达人情,对于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其它问题能够有深入的了解。”[6]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于世事的感悟,有助于其很快地融入丰富的生活。

3. 有利于增强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改革,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追求,是提高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施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首先,在实际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鼓励这些学生将其作品在班级或者是校际间进行发表,激发起较强的好胜心。其次,建立健全多层发表机制,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表机会。

除此以外,建立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情商的提升,尤其是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自觉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结束语

应用性写作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性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真正实现。因此,对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展开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陆斌.大学公共语文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9):9-11.

[2]程建英.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标准研究[J].语文学刊,2011(1):23-25.

[3]刘安华.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09(8):41-43.

[4]程晓华.论高职大学语文课堂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6-38.

[5]陈林丽.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之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9(4):56-59.

[6]叶淑媛.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学刊,2011(13):12-14.

作者:程颖

上一篇:英语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有关于识字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