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

2023-01-03

好的工作计划能为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拟定方向和实现路径,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成长,在新的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做好计划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交通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交通工程、信息工程和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交通工程领域从事交通系统分析和评价、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开发、交通咨询、交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数学、力学、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交通工程师、外语的基本训练,具备交通分析、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道路交通管理等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和外语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

2.掌握交通运输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系统工程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系统控制的基本技术;

4.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5.了解交通工程,特别是智能交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 专业特色

依托车辆工程、机电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的学科整体优势,建设以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道路交通控制、路网交通分析与管理运输物流规划与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技术的系统集成为手段的专业特色。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交通工程、系统工程、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数学、外语、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力学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子学、电工学、交通运输工程、交通系统分析、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工程、高速公路管理、车辆调度管理、运输物流工程、智能运输系统等。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毕业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道路交通科学研究院所、交通工程企业公司、交通院校等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公路交通、城市道路交通、高速公路和交通运输企业等部门和国家机关从事组织管理和系统控制等工作。

七、师资情况

教师总数1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

2009级本科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注:1.本专业学生除修满专业必修课程以外,还需选修通识教育选修课14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并取得相应学分,方能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2.课程名称带*号的课程为夏季学期开设的课程,

一、

三、

五、七分别包含夏、秋两个学期,

二、

四、

六、八为春季学期;

第二篇: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李美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在分析现有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应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等几方面着手,探索新的交通运输专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236-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同时,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的交通运输专业是2007年开设的新专业,目前,全国已有80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原则,以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为特色。

我院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比较系统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方案中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力争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互相交融、互相促进,构建了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

1 搭建坚实的专业平台、提高专业素质、拓宽专业视野,突出专业特色

搭建坚实的专业平台。基础教育以“必须、够用”为度,设置的课程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强化了专业的培养,加大了专业基础和专业的教学力度。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为专业平台课程,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2 优化、整合课程

通过课程的模块化和课程的整合、综合化,重组与优化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构建数理模块、计算机模块、机械基础模块、电工技术模块、管理基础模块、汽车技术模块、运输管理模块7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这里主要介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模块.

2.1 专业基础课具体分为机械基础模块、电工技术模块、管理基础模块

①机械基础模块包括《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②电工技术模块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③管理基础模块模块主要包括《运筹学》、《企业管理概论》、《运输技术经济学》等课程;

2.2 专业课具体分为汽车技术模块、运输管理模块

①汽车技术模块包括《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技术与设备》;②运输管理模块包括《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运输场站设计》、《交通工程学》、《物流工程》等课程;

2.3 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

我们在培养方案中注重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从课程单科学习与工程实际结合、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设施先进的校内实习基地,由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的辽宁益通机动车检测站公司,按照企业的方式运行,为实施工程教育提供了硬件环境保障,提升了教学效果。

学院建有汽车实训中心,有汽车拆装、汽车维修、汽车检测和汽车电气4个教学实验室,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了汽车服务中心,并对外提供汽车检测、维修、保养等服务,教师作为技术和管理人员完成汽车检测维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汽车检测、维修、保养。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将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置身于工程实际环境和氛围中来学习,使得原来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具体,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学生的专业素养、产品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训练。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习和设计两大类,为保证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触专业,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专业认识实习、汽车拆装实习、机动车性能检测实习、车工实习、汽车电器与电子实习、汽车保养与维护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等实习环节来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设置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运输场站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3)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面向学生开放了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在内的所有实验室,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学习阶段选择进入不同的科技技能社团。本专业的科技社团有:汽车协会、汽车维修俱乐部,从事汽车维修活动;每年9月份举办一次汽车文化节;定期邀请沈阳市、抚顺市汽车销售企业来学校办车展,既拓宽了学生视野,也加进了与汽车销售企业的联系,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每年举办汽车拆装比赛,评选出优秀参赛学生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强化了动手能力;

充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工程力学》采用启发式、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利用举例、提问、存疑等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及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4 培养方案的特点

(1)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汽车技术应用能力和交通管理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所培养的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具有基础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等特点;(2)根据社会需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本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基础到专业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3)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研究型、工程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色,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特别重视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比例的确定。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任重道远,作为我校刚刚起步的新专业,从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训基地的组建,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应该紧随社会发展动态,从不断实践中摸索适合我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文霞.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7.3.

[2] 刘建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3.

[3] 龚延生,胡如夫.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竞争能力培养[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4] 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司春亮,林丽华.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2.

[6] 余静,刘华.交通运输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5.

第三篇: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Traffic and Transpor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1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学科点是在原国家教委“运输管理工程”与“交通工程”两个硕士点合并后形成的,是198

7、2001连续两届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主要为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各相关领域培养高层次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与决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运输组织现代化

研究运输组织中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运输计划编制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综合交通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现代客货运输技术、运输过程的生产组织管理等。

(2)现代物流管理

研究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销链管理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配送、现代物流设施设备、企业物流资源整合与物流管理、现代物流技术及应用等。

(3)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研究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需求管理、城市交通GIS与ITS应用、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城市道路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4)交通运输信息技术

研究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与信息化工程,交通运输业电子商务,智能交通规划、智能调度平台设计、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综合交通智能化管理及智能交通有关理论与方法等。

(5)运输市场营销管理

研究运输市场调查、运输需求预测及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运输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运输产品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在运输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运输企业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等。

(6)交通运输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及模式。

其他研究方向还包括:

(1)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主要研究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枢纽总图设计,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调,各种港站设计、港站作业能力。

(2)交通安全工程

主要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安全特性,交通系统安全管理、设计、规划和评价,交通安全检测与事故诊断技术,交通事故模拟分析,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推广与应用,减灾与防灾的理论与方法等。

(3)现代货物运输技术与管理

主要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装载技术条件及加固技术,超限货物运行条件,鲜活货物运输条件及组织,危险货物运输技术与安全管理,集装箱运输技术与管理等。

(4)旅游管理

主要研究旅游交通行为理论,旅游市场需求分析,旅游文化、旅游运输企业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

游经济、旅游交通组织、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旅游交通运输集成管理系统等。

(5)智能交通系统

重点研究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各种交通系统的智能规划、智能调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智能交通安全系统、智能收费系统、综合交通智能化管理以及与智能交通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等。

(6)电子商务

主要研究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营销技术、企业内部网络设计与开发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技术等。

本学科可以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2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第四篇: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

作者:秦焕美 韩艳 严海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6期

摘 要: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和科研能力的构成出发,分析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建议。希望对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科研能力 学习能力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191-0

21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严格要求、激励创新、提高研究研究生培养质量,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创新精神,能应用交通、统计、信息、工程技术解决交通运输科学和实践中的问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适合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咨询和行政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交通安全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流理论与交通设计方法、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交通控制与信息处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交通理论方法方面的科学研究内容。

2 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成

学科、专业的不同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能力

硕士研究生学习不同于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本科生阶段的学生更多的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要继续巩固外语、数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外,研究生还必须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需要具有不断进取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新知识的良好习惯,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对自己从事的研究,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

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发现问题,并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习能力是研究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最基本要求。

(2)实践应用能力

实践应用能力是要将掌握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当中去,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硕士研究生经历了国家统考,已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重要的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硕士研究生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实际科研和论文研究中,不断探索,将所学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

(3)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对创新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中,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应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潜能。

(4)语言表达能力

硕士研究应该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的把自己的思想、学术研究成果等展现出来。同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步入社会参加实际工作也是必备的能力,要通过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等方式使其不断得到提高。

(5)团队合作能力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会接触到一些科研项目,每一个研究项目都是由一个研究小组(team)来完成,其中有小组组长(team leader)和成员(team member)构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并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项目。其中团队合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自己当成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积极参与进去,与他人合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1],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也倍受关注。另外,从社会需求方面看,目前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的行业逐渐多样化,有工程设计、科研、交通咨询、施工管理、行政管理等,毕业研究生并不一定都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但较强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生从事任何行业工作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2008年对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做的问卷调查表明,本专业研究生应具有的能力中,用人单位对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关注程度较高,其选择比例分别为63%和71%,其次是团队合作能力,占58%,创新能力占38%。因此,无论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发,还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加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同时也具有现实紧迫性。

4 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方面。

(1)查阅文献能力及文献阅读深度不够。

在展开一项研究之前,需要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做到即不要重复别人已做过的研究,又要借鉴其好的方面,为自己开展的研究奠定基础,而许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知道如何去检索相关文献,也不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主要数据库,尤其对于国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和阅读能力远远不够。一些研究生对于文献的阅读仅停留在文字或公式的表面上,不去深入思考作者的思路想法,缺乏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认为只要发表的文章就是对的,甚至照搬照抄。孰不知发表的文章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后续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

(2)缺乏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

许多硕士研究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只等着老师来安排怎么去做,而不是自己先思考如何做,遇到问题就找老师,或者抛到一边,不去开启自己的思维,这样对于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利的。

(3)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较差。

目前,在研究生开展科研时,一些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实际问题,要么生搬硬套,要么不知如何入手解决。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路不够开阔,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

(4)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

部分学生没有创新观念,创新能力不够,部分是由于缺乏自信,部分是由于缺乏刻苦钻研的干劲,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去,放松了对自己的高要求,应付毕业的观念左右自己,影响了个人的进步。

5 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1)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探求知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并将教师课堂讲授与课后自学形式相结合起来,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具体为以下三点:①加强基础课程设置:要保证数学、英语、计算机和社会知识这些工具技能型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②注重专业知识纵深性和宽广性培养: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加强研究生对专业知识学

习的广度,多开设交通安全、交通经济等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综合能力培养:通过设置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实践训练课程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2)加强实际科研课题训练。

研究生的科研课题训练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2]。依托目前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结合实际课题研究来培养硕士研究生系统的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同时,结合实际课题确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加强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活动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3~4]。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帮助研究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活跃科研思维,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学术动态,掌握学科发展趋势,从而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主要形式包括:①以导师及研究生为单位的定期小组学术讨论会,每次由一名研究生就近期科研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导师指导和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相结合来交流学术思想和学习科研方法。②积极听取学术报告。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专家学术讲座和报告,从中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领会专家的观点和有关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③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TRB(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会议等,加强对外交流,学校应给予研究生必要的资助和支持。

(4)加强导师的指导。

现在研究生学习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多年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方法,会使研究生受益匪浅。导师不仅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从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关心,还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对研究生论文撰写进行严格要求,严把论文质量关[5]。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只是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熊伟,曹菱红.谈研究生科研能力问题[J].文教资料,2008:181~183.

[2] 顾越桦.试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可行途径[J].陕西教育,2009:121~122.

[3] 邱夏,高刚毅.浅谈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2008(4):193~195.

[4] 刘珊珊,张永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2~24.

[5] 李宏祥,王燕妮.国外高校教师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58~61.

第五篇: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西交研„2004‟47号

关于印发《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院(部、直属系)、处及有关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已经主管校长批准,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西安交通大学

二○○四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研究生 专业学位 规章 印发 通知 抄送:有关校领导。

校长办公室 2004年7月5日印发

西安交通大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学位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的名称表示为“XX(需要时标注专业学位类型或领域)硕士(博士)专业学位”。 第二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两种。毕业后同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历学位教育研究生;仅取得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位教育研究生。 第三条 学历学位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历学位教育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管理均按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其他学历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籍管理和违纪处理按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方面管理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学校成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共性问题,为学校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

第五条 各学院须根据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并负责落实。各学院在研究生整个学习期间要切实做好培养过程管理,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落实德育教育计划。研究生院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监督、培养目标管理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凡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应严格履行职责,规范管理,做好单位之间的

2 协调合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 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按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取得学习资格。已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新生,逾期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 各学院应认真组织新生开学典礼活动,搞好研究生入学教育,落实培养计划等教学准备工作。各学院应安排所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点负责人,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第八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在所在学院注册。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学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办理注册手续。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不离岗的特性,其注册方式可由学院自定。各学院应在规定注册报到日期后的第三周将逾期未报到人员名单报研究生院。

第三章 学习与培养

第九条 各学院应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特点及学院情况,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交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审核,经批准后执行。各学院应按照批准的培养方案落实培养计划,并切实制订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培养计划须报研究生院备案。

1.学院制订的培养计划除送交研究生院备案之外,学院、指导教师、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及研究生本人要各存一份。 2.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一般应有两名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一名,研究生所在工作单位一名(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校外导师需填写“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联合指导教师简况表”,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 3.各学院负责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等工作。

第十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计算方法等学位课程由研究生院组织校级考核。其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生该课程在校学习成绩。校级考核每年上半年举行一次,各学院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参加校级考核研究生名单报研究生院。

第十一条 根据培养质量评估及社会评价要求,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将其他学位课程定为校级考核科目。

第十二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用弹性学制及异地教学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受理其休学、保留资格及转专业等申请。

第十三条 参加上半年入学考试并被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年9月份入学,并开始计算学制;参加下半年入学考试并被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年3月份入学,并开始计算学制。

第十四条 凡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按零分计,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全校通报以上处分。

第十五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学习资格:

1.课程考试请人代考或代他人考试者,或两次考试违纪者; 2.学位论文请人代写或抄袭者;

3.入学前报考过程中弄虚作假,不符合报考规定和条件者; 4.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或违反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处罚者; 5.逾期未取得学位者; 6.其它原因不能继续学习者。

第十六条 按规定被取消学习资格者,所在学院应提交书

4 面报告,并经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审批结果由所在学院及时通知研究生本人及研究生所在单位。

第十七条 被取消学习资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均不退还已交学费。其他事项按入学时签署的协议书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申请退学:

1.经过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精神病以及其它严重疾病不能继续学习者;

2.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者; 3.其它特殊原因。

第十九条 申请退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均应填写退学申请书。退学申请书在所属学院领取,按要求办理完相应手续后由学院上报研究生院审批。审批结果由所在学院及时通知研究生本人及研究生所在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退学后的相关事宜按入学时签署的协议书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取得学位或经学校正式批准终止继续学习者,应及时办理离校手续,离校手续参照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管理办法办理。

第二十一条 各专业学位的学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国家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如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学业,学校将终止其学习资格,并由所在学院通知研究生本人和研究生所在单位。

第四章 学位申请

第二十二条 各学院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切实做好返校学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及预答辩工作。返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学校规定的时间。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及预答辩时,研究生应分别在3至5人专

5 家小组(含一名生源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内做报告,由专家组考核确定是否通过。前一环节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每一环节均须有书面材料。

第二十三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德、智、体合格,准予按照学校有关学位申请程序和规定申请学位。各学位分委员会在受理学位申请时,研究生除提供正常学位申请所需材料外,还需提供返校学习证明、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报告和预答辩等书面材料和考核结果。

第二十四条 为了保证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必要时学校将组织或委托相关部门组织学位论文专家匿名评审,各院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将已通过正式答辩的参加匿名评审材料报送研究生院。

第二十五条 发现学位论文有抄袭现象时,已授学位的经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后,一律取消已授学位。未授学位的,停止其学位申请并取消学习资格。

第五章 纪律与考勤

第二十六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按学校、学院规定积极参加学校有关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并且应经所在学院批准。

第二十七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按学校、学院规定按期返校学习。专业学位研究生按规定返校学习期间的安排由所在学院负责组织和落实。

第六章 奖励和处分

第二十八条 各学院应对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表现突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九条 对在校学习期间违纪违规的研究生,可视其

6 情节,参照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十条 各学院应将受表彰奖励和纪律处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关情况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七章 其 它

第三十一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答辩之前缴纳完全部培养费用,否则,学校不受理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第三十二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徽及研究生证的管理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原始材料(试卷、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材料等)由学院集中保管,至少应保存至该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2年,以备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检查、评估。

第三十四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奖励、处分、成绩单、学位证明、入学证明材料、学位证书等材料由所属学院按协议书规定发放。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职教硕士、“两课”硕士、高教硕士等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学校原有相关规章同时废止。

上一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下一篇:集团一通三防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