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培养方案

2022-07-06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交通运输培养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交通运输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200323,交通运输工程

有关二级专业代码与名称: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一、学科优势与特色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物流工程都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和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技术等问题。通过对系统的规划、综合评价、运作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交通运输和物流现代化。

该两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且相互依托,互相促进,加上与经济、管理、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其具有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先进手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并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与国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交通运输业,特别是铁路行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在教学与科学研究方面,与本两学科相邻的学科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硕士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硕士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具有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交通运输规划和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正确地撰写论文摘要。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一)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

(二)物流工程专业

01交通运输营运管理及系统优化

02物流技术与管理

03交通运输技术经济

04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05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与交通流理论

06交通运输营运管理及信息系统

07货物运输技术与管理

08运输企业管理

09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10交通运输发展政策

11特种货物运输

12物流系统优化

13物流规划与设计

14物流管理

15物流经济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脱产的课程学习时间应在20周以上,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33学分以上。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分两阶段完成学业,在学的最长年限为5年。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修满的学位课必选课学分在17学分以上,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但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不超过9学分(不包括《学术研讨》)。

五、课程设置(表见下页)

六、学年总结和筛选考核

在第四学期,组织研究生对入校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

七、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40篇以上文献资料(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基础上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在6个月内补做。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应填写《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并严格执行。

八、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为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每年的10月份,由科研所(教研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检查考核。

九、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的要求

在学习期间,工程硕士生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刋物上(增刋例外)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方可申请授予学位。以上发表的论文必须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到要求者,可准予答辩,但必须等到达到以上要求后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取得1项科研成果或专利(排名前3位)等同1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十、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生的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也可以是研究论文,其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己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主要参加专家:)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第二篇: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

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主要为交通运输领域培养高层次的规划、设计、管理与决策的高级专业人才,掌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应用计算机,得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胜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实际工作,并具备专业研究方向上的开拓创新能力。 本专业学习年限为3年。

二、研究方向:

1、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研究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需求分析与管理、城市道路交通控制、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2、交通仿真

研究微观、中观尺度下交通路网、交通流模型及其与交通控制、事件等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利用仿真研究面向交通规划、交通工程的定量评价分析以及优化方法。

3、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GIS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交通安全规划中GIS相关理论与方法、交通应急救援、交通路网数据模型、交通管理设施建模与智能化分析等。

4、区域交通发展与规划

研究区域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区域交通运输的空间布局、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5、交通政策与交通安全规划

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及模式;交通安全的政策与法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

6、旅游交通规划

研究旅游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旅游景区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旅游线路的规划,旅游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最低学分数要求为32个,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和专业英语;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11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其它选修课3学分。课程安排如下:

1、 必修课(≥20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4学分 第一外国语(语)2学分 (1) 基础理论课(2) 专业课

39000200152专业英语3学分 39000200041高等运筹学3学分 39000200169 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3学分 39000200165交通运输工程模型与方法3学分 39000200166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

2、 选修课(≥ 12学分)

39000200167科学家及其思想2学分 39000200036高等数据结构与算法3学分 39000200011 城市交通网络分析3学分 39000200010 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3学分 39000200106 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3学分 39000200171 时间序列分析3学分 39000200177 现代交通运输地理3学分 39000200178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3学分 39000200038 高等系统动力学3学分 39000200179 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3学分 39000200180 道路数据模型与应用3学分 39000200076 交通工程项目管理3学分 39000200174 现代交通流理论3学分 39000200175 交通环境评估3学分 39000200082 交通政策与法规3学分 39000200033 高等决策分析3学分 39000200181 旅游规划与管理3学分 39000200170 数字图像分析3学分 39000200176 模式识别3学分

说明:每个学生应从上述课程中选修不少于9个学分的课程,经导师同意可选修其它院系开设的专业课程。

四、培养必修环节要求

除完成不少于32学分的课程学习外,本专业研究生还应完成以下内容,并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1) 前沿讲座。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科技比赛等;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作1次演讲;第二学年末提交总结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2) 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第二学年末要求有总结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3)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满足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要求。

学位论文不宜超过5万字,论文格式应满足学校对论文格式的要求。

六、必读和选读书目

由指导教师根据上述数目提出必读和选读数目,要求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提交书面读书报告,并做演示,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七、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1、质量要求

本专业立足为交通运输领域培养高层次的规划、设计、管理与决策的专业人才,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

(2) 较好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

(3) 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专业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 (4) 具备良好的科技论文和工程报告写作能力。

2、保障措施 (1)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的选择采用双向选择。新生入学前根据学生填报志愿确定临时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在第一学年可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意愿进行调整。

(2) 学术交流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国内或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培训、讲座等。每个学生在学期间用英语进行2次以上的演讲。

(3)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第一学年的夏季学期) 开始,并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学校规定时间前完成。

(4) 论文发表

以研究为主的学生在学期间原则上应至少在核心期刊以上等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在答辩之前接收即可);以工程项目为学位论文的学生可完成一份工程总结报告,报告必须由3名或以上除导师以外的本专业硕士导师审核通过;论文或研究报告必须与学位论文相关。未能发表论文或未完成工程总结报告的,原则上不能参加答辩,但本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同意、且经全体导师无记名投票后获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除外。

说明:根据工学院规定,申请发明专利申请等可等同核心期刊论文,论文级别、等同性等规定参照《工学院关于研究生论文发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篇:交通运输深化安全方案

为切实做好冬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按照市运管处《关于加强冬季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特制定我区加强冬季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是交通运输行业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冬季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精神,遵循“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以道路旅客运输、危险化学品储运、治超源头企业为重点,认真开展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保证全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主要工作

此次冬季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六检查、六落实”,即“检查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设置配备情况,落实安全职责;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执行情况,落实安全责任;检查车辆技术管理情况,落实技术状况;检查驾驶员、危货押运员和装卸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落实持证上岗;检查违法违规行为,落实行为规范;检查安全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专项整治重点为农村区域旅客运输、危险货物的运输、存储、货运站场、源头治超企业、机动车维修和检测企业。具体内容如下:

(一)严把交通运输经营者资质关

各企业要在部署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不断加强基础性工作,严把运输、物流、仓储、维修等企业经营者资质关。一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经营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各项基础工作。经营者要根据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车辆、装备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事宜。三是交通运输经营者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输车辆和设施设备技术档案,完善并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四是严格落实安全值班制度,要求各相关企业必须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通讯联络畅通。

(二)强化危险品运输、存储安全监管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危险品储运企业重点设备、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及安全保障系统等的监控和检查,特别要加大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设备的防冻、防火、防爆、防泄漏工作。二是督促企业做好运输过程中的防冻保暖工作,针对冬季低温、雪多、路滑、雾多、风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三是抓好危险品储运领域的“打非”行动,保持高压态势,坚决依法打击和取缔各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四是严格要求危险货物车辆要按照规定安装或者喷涂警示标志,配备通讯工具和消防设备。

(三)强化旅客运输管理。一是针对冬季气候特点和交通事故规律,结合我区旅客运输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车次和从业人员,严禁超速、超载、违法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开展定期、不定期地反疲劳、反超速、反超载等专项安全检查。二是督促客运企业按规定做好客运车辆安全例检和旅客违规携带危险品安全检查,严格配备各项防火、救生设备设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四)加强源头治超监管力度。一是各货运企业和源头治超企业要加强日常管理,严禁超限、超载货运车辆进出库场、站场。二是要结合区域内源头治超工作实际,统筹安排,采取定点巡查、联合检查、突击抽查的方式,对辖区内的搅拌站、沙石料场站、建筑工地、钢材生产、加工企业、相关运输企业等源头企业开展深入详实的排查检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力度,保持源头治超高压态势。

(五)加强营运车辆技术安全检查。一是道路客货运输车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周期和标准进行维护和等级评定,未按规定维护和等级评定或技术等级达不到相应要求的车辆以及未经年度审验合格的车辆,不得参加营运。二是加强对非法改装、改造车辆的市场监管。要严格按照《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审查,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一律不得准入道路运输市场从事经营活动。

(六)加强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一是道路运输经营者要严格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对招聘的驾驶员应严格上岗资格审查,切实把好从业人员素质关。新近聘用的从业人员应及时参加培训,持证上岗。二是督促危险货物运输、存储经营者建立健全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档案。三是严格要求经营者每月至少安排驾驶人员、危货押运员和装卸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教育学习,不断健全从业人员动态管理制度。

三、职责分工

(一)局运管科、物流科、各运管所协调配合对各交通运输企业,重点对危险货物储运企业的危险货物营运车辆、货运场站、仓储库区的安全救生、安全保障等设施设备进行冬季安全督导检查,同时要求各相关企业对所属车辆及其他设备设施组织一次全面的冬季维护。要求源头治超企业全面落实本单位治超责任制,严格履行治超职责,做到责任到人、严防死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整改要专人负责,整改合格后要签字登记,一定要确保经营状况良好和装备的齐全有效。

(二)局维管科要加强机动车安全检测的监督管理,严格营运车辆技术安全和装备检查。对营运车辆冬季检修维护和此次安全大检查情况进行登记,同时注明检修和安全检查的责任人员。

(三)局驾培科要加强对客运企业和驾驶员从业资格和行车安全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和安全责任意识,做到依法经营、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安全行车。二是营运车辆驾驶员配备要符合规定,驾驶员具备道路运输法规规定的从业资格。三是严格要求驾驶员坚持出车前、运行中、收车后的车辆“三检”,遵守各项行驶规定。四是督促企业根据气象信息状况,合理安排车辆运输和及时调整运行路线,并提前做好应对的各种准备。

(四)局稽查大队要加强冬季道路运输市场安全检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路面巡查力度,重点检查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客运车辆的营运手续、从业人员资质、超员超载及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等情况,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营造安全、和谐的市场经营环境。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自今年11月23日至今年11月28日,局各相关科室要结合行业实际和全局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督导检查工作计划,完成行业冬季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宣传、动员和部署工作。

(二)检查整改阶段:自今年11月29日至今年3月31日,对道路运输企业组织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要立即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措施和期限,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局冬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将在整治活动开展期间组织检查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成立冬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推动全局冬季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协调相关重大问题。李义柱局长任组长,王国华、赵寿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各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法制科,负责指导、协调、督导各相关部门冬季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落实,检查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汇总相关信息并整理上报等工作。

(二)突出监管重点,落实监管职责。严肃查处违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经营行为,加大对危险品、客运企业运输车辆的稽查力度,重点打击无资质运营、未按规定进行机动车定期检测、超范围运营、客货混装运输、危险品违规运输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辖区重点交通运输企业加强排查摸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明确责任、措施和联系方式,切实掌握企业现状。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一律监督整改落实。局各科室、所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责任倒查制度,确保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调部门协调,坚持齐抓共管。要与公安交警、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形成互动机制,坚持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扩大监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信息反馈,扩大宣传范围。局各职能部门要将此次冬季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迅速传达到辖区内所有的企业,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各相关科室和运管所要在每周五将整理汇总检查情况表及工作信息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局法制科)。同时要充分利用此次安全大检查的时机,认真总结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经验,确保冬季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见成效。

第四篇:交通运输四统一方案

娄底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实施道路运输

行政执法形象建设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娄底市交通运输局《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规范我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娄市交政法„2012‟176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工作,特制定《娄底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实施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经研究,市处成立以总支书记、处长李明辉为组长,周前明、石加强、谢卫国、王振非、阳文胜、梁莉、运政法规科、办公室、财务科为成员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运政法规科,龙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运管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此项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1、统一标准,提升形象

以《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规范》为标准,实行行政执法形象的“四个统一”:统一执法标志标识、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服饰、统一执法场所外观。做到执法标志醒目,执法标识一致,执法服饰统一。

2、强化管理,提高素质

通过加强形象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准入管理和执法风纪建设,提高执法严肃性和权威性,促进执法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行业规范、廉洁高效的道路运输执法队伍,提高新形势下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服务水平,增强道路运输行业公信力和凝聚力。

(二)主要内容

1、统一执法证件:包括统一尺寸、样式的IC卡式执法证和皮套。IC卡式执法证印有执法人员的身份信息,内置芯片储存有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年审记录等数据,与执法人员信息数据库配合,实现对执法队伍的动态管理。

2、统一执法标志标识:包括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徽标、肩徽、肩杠、肩章、领花、胸章、号牌、执法腰带、武装带、臂章、反光背心以及车辆的标志、标识、字体、颜色、示警灯式样、音调(电子发音器)、灯光等。

3、统一执法服饰:包括日常执法服饰和应急执法服饰两类,主要由不同季节穿着的执法标志服以及反光背心、帽子等组成。服饰式样沿用执法表示的基本元素和颜色。应急执法服饰为印有“省级行政区划地名+交通”字样的多功能服、作训服、反光背心等。

4、统一执法场所外观:执法场所的门楣、牌匾、竖式灯箱和立面色带,整体沿用深蓝绿色,风格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标识

相统一。配有黄、白辅助色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徽标、执法机构中英文名称,易于识别,方便与服务人民群众。[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指导方案的通知》(厅政法字„2011‟160号)附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规范三《交通执法机构场所外观标准》]。

(三)布置和计划

根据我处实际,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内按照交通运输部、省厅、市局的总体部署,实行行政执法形象的“四统一”工作。处运政法规科牵头,办公室、财务科等相关科室配合。处运政法规科具体负责执法证件、执法标志标识和执法服饰的规范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统一执法场所外观的规范管理,财务科具体负责专项经费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各县市区运管局要根据市局及省厅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加强执法形象建设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各部门分工职责和工作任务,并逐步实施。同时,做好规范执法形象建设的宣传、组织和动员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落实规范执法形象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确阶段性目标,确保政策统

一、标准一致、协调联动,确保在2013年底前基本实现道路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形象的统一。

三、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运政执法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保证按时限和高要求保质保量全部完成

任务。

2、加大投入,完善保障。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具体由财务部门报请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并予以解决,明确资金渠道,保障经费落实到位。

3、强化标准,确保统一。严格按照部里确定的各项标准规范组织实施,确保标准统

一、形象统

一、工作协调;要将加强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的措施计划纳入法制工作规划,做到统一部署、统一配置、统一行动、统一考核;加强执法评议考核、强化监督;评选执法形象建设示范单位、组织开展执法形象建设专项检查等形式推进工作开展。

市处将“四统一”工作纳入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范围,请各单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务必在9月30日前完成统一执法服饰和执法标志标识工作。

4、严格制度,规范管理。严格按照执法标识和执法服饰发放使用管理规定,执法公务及参加大型等活动时做到着装整齐统

一。切实加强运政执法队伍的作风建设,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服务,不断提升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良好社会形象。

第五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方案

为发挥好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作用,在推进现代交通三大建设的同时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部署和省政府“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及其“交通运输节能推进工程”的要求,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道路运输结构优化专项行动

(一)目标:

营运客货运输车辆单位能耗较2008年下降4%,节约燃油折合标准煤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2万吨。

(二)任务:

1.2009年至2012年厢式车辆从8万辆增加到12万辆,占营运车辆比重由18%提高到20%;重型车辆从4.4万辆增加到9万辆,占营运车辆比重由9.8%提高到15%;专用车辆从1.9万辆增加到4.8万辆,占营运车辆比重由4.2%提高到8%。

2.2009年至2012年全省淘汰高能耗货车8万辆,城际城乡道路客运淘汰老旧车辆2.15万辆。

3.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55%;2009年至2012年全省整合改造城际班线超过50条,改造农村客运班线超过200条。

(三)措施:

1.出台大物流建设资金补助管理办法,推进物流基地建设, 1 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完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提高运输物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2.调整运力结构,鼓励经营者购买低耗、高效、环保的货运车辆,增加重型车辆、厢式车辆、专用车辆在营运车辆中的比例,逐步淘汰普通敞蓬货车;积极推进甩挂、汽车列车运输技术和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单元在货物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3.推动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限值办法,不符合要求或达不到限值指标的车辆,不得从事营运;在车辆年审年检时,鼓励淘汰车况达不到一级的客运车辆;鼓励运输企业提前淘汰使用期限6年以上的老旧客车,效益较好的班线车辆鼓励5年淘汰。

4.加快农村客运班线公司化、公交化、区域化改造,在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和政策支持下,逐步实现农村班线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发班、统一服务;提高城乡公交集约化、规模化、公司化水平,加快城市公交共通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加快乡镇客运站和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加大农村公交客运政策支持力度。

5.根据《关于优化我省中长途客运班线网络体系的意见》精神,通过对各市交通局(委)的考核,推动全省中长途客运资源整合,重点对受铁路提速影响较大的城际班线进行整合,实现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竞争力。

二、水路运输结构优化专项行动

(一)目标:

2 内河货运船舶平均油耗比2008年下降6%,节约燃油3万吨,折合标准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万吨。沿海货运船舶平均油耗比2008年下降8%;节约燃油16万吨,折合标准煤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万吨。

(二)任务:

1.全省运力规模达到1600万载重吨,比2008年底增长24.4%;海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4000载重吨,比2008年底增长62%;内河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载重吨(杭嘉湖内河),比2008年增长48%。

2.沿海形成以100万载重吨以上的企业为龙头、20万载重吨以上的企业为骨干的企业结构,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内河实现公司化管理的水路运输企业达到150家左右,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提高内河运输组织化程度。

(三)措施:

1.按照《江苏省船舶运输发展规划》,引导和推进沿海运输船舶向现代化、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按照交通运输部标准船型改造的要求,发展内河特种运输船舶、标准型船舶。

2.组建航运联盟,鼓励航运企业联合经营,发挥规模优势,增强综合实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以京杭运河、钱塘江中上游等干线航道为重点,加快内河航道改造,构建内河水运网络,提高内河通航等级。

4.鼓励企业加强船舶节能技术改造,推广经济航速等节能

3 型航行技术,提高燃油利用效率;提升水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推进水路运输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船舶载重量利用率。

三、港口设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

(一)目标:

沿海港口万吨吞吐量综合生产能耗较2008年降低8%,节约标准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6万吨;内河港口万吨吞吐量综合生产能耗较2008年降低5%,节约标准煤0.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8万吨。

(二)任务:

1.沿海港口实施“油改电”技术改造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达80%以上。

2.大型专业化码头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推广率达90%以上;沿海5000吨级以上码头完成靠岸船舶岸电改造。

3.全省新建与改造的港口作业区节能灯具普及面达100%。

(三)措施:

1.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落实目标责任,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2.分类选取重点联系港口企业,跟踪和分析重点联系港口企业的能源消耗和减排情况,建立港口生产综合单耗指标体系。

3.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港口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与审查,将之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批中的刚性指标。

4 4.研究制定装机功率超过300千瓦港口机械的能耗限值标准。建立对重点耗能设备的抽查检测制度,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设备,提高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水平。研发和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

四、废旧沥青再生利用专项行动

(一)目标:

全省公路大中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里程四年累计达到240公里以上,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达到15万立方米以上。

(二)任务:

1.在国省道大中修工程中,确保废旧沥青再生利用里程达到大中修里程的10%以上,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率达到50%。

2.鼓励全省范围引进沥青再生机械设备,逐步建立起再生设备机械引进的激励机制。

3.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科研成果。

(三)措施:

1.积极引导公路大中修项目采用泡沫沥青、乳化沥青冷再生、半柔性冷拌、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温拌沥青等技术。

2.制定政策,鼓励各地引进再生机械,促进再生利用和预防性养护技术全面推广。

3.鼓励各地区建立废旧沥青回收中心,对路面废旧沥青作 5 回收再生利用,避免乱丢乱弃,减少环境污染。

4.加强对废旧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交流、培训,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延缓大中修时间,延长再生路面使用寿命。

五、隧道照明技术改造专项行动

(一)目标:

每千米隧道照明耗能比2008年下降30%,节约标准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万吨。

(二)任务:

1.按照“先国省道公路、后农村公路”的排序,从2010年起对营运五年以上隧道分批、分类实施照明设施技术改造。

2.全省国省道(包括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设施安装率达20%。

(三)措施:

1.制定隧道照明技术改造政策,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改造隧道照明设施,对收费公路的改造也给予适当补助。

2.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按照公路隧道的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本省隧道照明设施改造的指导意见。

3.在隧道新改建及维修改造中充分考虑使用照明节能减排设施;在列入计划实施维修改造和照明设施增设、更新的隧道项目中,同步实施改造。

4.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EMC)签订节能服务合同,获得相应的资金、技术和设备,EMC

6 从节能收益中按比例分成以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更好更快地推进隧道照明节能改造工作。

六、驾培设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

(一)目标:

汽车驾培行业降低油耗358万升/年、减少尾气排放13亿立方米/年。

(二)任务:

1.全省使用模拟器教学的驾培机构覆盖面达到75%,配备、使用模拟器超过1000台。

2.建成较完善的全省驾培行业节能减排体系,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三)措施

1.按照“机动车驾驶模拟器资金补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购置驾培模拟器的驾培机构给予资金补助。

2.严格执行《江苏省汽车驾驶员培训模拟器配置和教学管理规定》,明确驾培机构的模拟器配置和教学使用等要求。

3.将配置使用驾驶模拟器列入对各市运管部门的考核;每年组织至少一次对配置使用模拟器教学情况的专项检查。

4.构建全省驾培管理平台,全面升级IC卡计时管理系统并实现驾培模拟器教学与IC卡计时联网,网上签署培训记录。

上一篇:境外人士购房政策下一篇:精选保安自我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