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表现真我——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2023-02-04

中学生中有一句广泛流传的口头禅“作文难, 作文难, 提起作文心就烦。”害怕作文是中学生的普遍现象, 而作文缺乏个性又更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很多中学生的作文模式固定, 内容空洞, 虚情假意, 话题统一, 毫无个特色可言, 看不到真我之神采。这种没有个性色彩的作文, 决不是好文章, 是没有生命力的。

九年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切中中学生的利弊, 在第四学段 (7~9年级) 写作方面提出这样两个要求: (1)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2)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那么怎样才较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呢?为了使学生克服作文中缺乏个性, 迷失真我的通病, 让他们在作文中自学地张扬个性, 展现出鲜活的真我神采。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下面几点尝试和探索。

1 感受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真切的生活感受, 作文就象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写作文就象做房子一样在有牢固的地基, 决不能是空中楼阁, 而作文的“地基”就是生活就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我有一个学生在这方面有很深刻的体会。以前他完成作文任务靠的法宝是作文选, 每次作文都是靠作文选中的内容七拼八凑组成的。有一次作文写《我们的校园》, 他又如此照搬法宝, 老师看过他的作文真是又可气又可笑但没有批评他, 而是要他认认真真走校园一遍, 然后让他重写一篇。这个学生再也不马虎, 更不敢去搬法宝, 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真真实实地去描述, 写出了一篇好作文, 老师表扬了他。他由此悟到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情, 就是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 感受生活。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作文越写越好, 常在刊物上发表小习作, 成了作文尖子。

为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写出自己亲历的生活, 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 我常把那些写好自己亲历生活的好文章拿来朗读评析。有个学生在《我的成长》这篇文章中, 写到自己家庭贫困, 为给患病的弟弟治病, 自己小小年纪就和父亲挑着水稻种子到四乡八村去卖。让他倍偿成长的磨炼, 也懂得了对学习的珍惜。这样的文章感人之深, 同学们都深被打动。同时, 也触发了大家的深思, 我为何不去写亲历的生活?我还给合课文教学教育学生感受生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五十年代真可谓感动中国。这篇作品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跟他深入战火纷飞的前线, 深刻感受战士的战斗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他固此曾来访到期100多个生动的事例!最后在课文中仅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 真可是厚积薄发, 惑从中来。

总之, 为让学生感受生活, 我在生活、写作、教学等方面有意识去安排、引导、教育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取得了明显的写作效果。

2 巧选材料

有了生活的感受, 积累大量的素材, 并不等于就可以写好作文。只有巧选材料, 本能展现出作文的个性化, 体现出自己对生活深刻、独特的认识。上文提到魏巍深入前线来访到期100多个生动事例, 但最终只用了三个最为典型的事例, 却真实感人地表现出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这可以说有作者巧选材料的一大功劳。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往往发现, 我们的学生选材往往不鲜活不新款。写好人好事就离不开雷峰, 雨中让伞等;写教育子女就搬来岳母制字、严文慈母等;写爱国主义就少不了文天祥、林则徐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材料不好, 但再好的材料你用我用, 大家用, 也就会有“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的感觉。我在布置学生以“变”为话题作文时, 这些农村学生大多都有用房屋、家用电器、当作往昔对比变化去表现“变”。这虽未尝不可, 但却落入空白, 缺失新款。而有个学生平时多观察, 讲究材料选用。他独辟蹊径, 巧妙选材, 写到当地一些农民一变以粮为本的耕种传统, 在田地里种起了百合花, 卖到城市去赚钱。他这个“变”就让人耳目一新颇显新颖、深刻, 表现出农民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自觉地调整种植产业结构, 走上致富之路。

巧选材料最大特点就是要善于创新但创新决不是标新立异, 虚构编造, 无中生有。这一点又是我们的中学生易走的一个极端。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把握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感受、新体验、教育学生拓宽思维, 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 身边的新人新事, 最新的一些信息。在选材时匠心独运, 从而张扬出鲜明的写作个性。

3 表现真我

我认为一方面要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另一方面就是要写出真人真事。中学生的许多作文都有“失真”的特点, 象上文提到和敢写出家庭贫困, 弟弟患病、自己挑种子卖这样敢于表现真我的好文章真是风已麟角。我认为学生作文之所以“失真”, 主要是有两方面的主观因素, 一是害羞的心理, 二是受“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传统心理习惯的影响。而许多各篇佳作恰恰是用“真”取胜, 以“真”感人。朱自清先生在《背景》一文中, 毫不避忌地写到他母亲的去世、父亲的失业家境的惨炎, 悲凉的家庭背景做铺垫, 才使“背景”产生了感人至深的魅力。

所以, 我在作文教学中, 要求学生努力克服以上两种心理的影响, 作文时求真写实, 言为心声, 道出真情。学生写出了“真我”的好语文章, 我经常鼓励他们上讲台朗读。让学生在作文中养成敢于表现真我的好习惯。只有表现真我, 文章才有个性色彩, 才会感情真挚, 才能感人至深。

以上是我在个性化作文教学方面几点不成熟的尝试, 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更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因为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走过不少弯路, 甚至遭遇到失败和非议,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只要我们敢于做到“良药苦心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行”, 高扬教学改革的大旗, 以人为本, 坚持接照新深标的教育精神去探索、实践,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必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摘要:作文教学中, 要求学生努力克服以上两种心理的影响, 作文时求真写实, 言为心声, 道出真情。学生写出了“真我”的好语文章, 鼓励他们上讲台朗读。让学生在作文中养成敢于表现真我的好习惯。只有表现真我, 文章才有个性色彩, 才会感情真挚, 才能感人至深。

关键词:表现真我,作文教学,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1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2] 张育良.看日本——《菊与刀》读后感[G]“.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师生文集, 2006, 5.

[3] 梁燕云.把握今天[G]“.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师生文集, 2006, 5.

[4] 钱理群.自主鉴赏课[R].钱理群语录, 2005, 11.

上一篇:大学英语基础语言背景下文化渗透之管见下一篇:饮用水除砷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