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张扬da

2024-04-13

个性张扬da(精选8篇)

篇1:个性张扬da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

一、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这是个根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常常想着创新;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思维;要么词藻丰富,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借助特有的个性语言去吸引、打动、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有个性。教学如同写作,方式、方法没有不变的,应该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要别具一格,丰富多彩。一味跟潮流、随大流的作法是不足取的。只知道生搬硬套、亦步亦趋,只追求所谓“共性教育”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缺乏顽强生命力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长于诵读的,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内容,以情动人;善于表演的,可以形神兼备地演示课文内容,以情节感人;善于丹青的,可以绘制课文内容,以图形喻人;有一副好歌喉的,尽可以放歌一曲,让婉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的歌声打动学生的心。

4.教学的组织、实施要有个性。一堂课的思路、结构、过程等的设计和运作,只能根据活生生的文章、活生生的课堂来安排,对几“环节”几“步骤”等条条框框,如不假思索地“拿来”,其结果必然是钳制了自己的思想,套住了学生的手脚。那么,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的教学和演员的演戏有相似之处,每个演员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剧中的人物。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语文的同时,使他们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至于其他方面能进入角色就行了。

二、教学中,教师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选文及选文作者的个性,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去品味和感悟

古往今来,有个性的作家,用有个性的语言记载了有个性的文化,记载了有个性的历史,记载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有个性的认识和创造,也记载了作家自己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他们创造了璀璨夺目极具个性的作品。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屈原的个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个性;奇妙的构思,独到的观察是欧·亨利的个性。此外,还有: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柳永的凄婉……一位位作家,一篇篇文章,一条条个性的走廊,一朵朵个性的浪花。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学生只管去听、去想、去看、去说,去走进个性的天地。

三、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精髓所在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塑造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能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地去求真、去扬善、去审美、去探索、去创造,并且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他人、看社会、看人生,进而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发展这种美好的理性和感情,达到改造人、改造社会,也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教师要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要诱导和启发学生表现个性。先设法让学生产生表现的欲望和勇气,敢想,才敢说,才敢做;然后再千方百计让学生想别人没想的,说别人没说的,做别人没做的;最后,只要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哪怕有些想法看上去是离谱的。

语文课堂应是个性张扬的摇篮,是创新的基地。教师、教科书、学生要三位一体,多向交流,要主动、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惟此,不远的将来才有可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科研论文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

杨林中学

高巍

篇2:个性张扬da

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而事实上“阿西莫夫的狂妄自大”,带着直入人心的纯真和坦诚,具有巨大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名言

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俄罗斯)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拉丁美洲)

任何有活力的事物都会构成它自己的氛围(歌德)

一切都不曾重复,一切都独一无二(龚古尔兄弟)

若要人似我,除非两个我木头也有三分火性

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

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洛夫)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仍会被它牵着鼻子走----(索尔•贝娄)一个人就是一种典型(富尔曼诺夫)

例子

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世界之前曾经面对过一个死结——谁能解开它,世界就是谁的。亚历山大没有像其他的尝试者一样去苦苦地解结,而是拿出剑劈断了结。随后不久,世界就成了他的。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女环保专家,她在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向人们宣传并呼吁保护动物和环境,禁止使用农药DDT,但却遭到许多人尤其是化工资本家的围攻。她被孤立、嘲笑,甚至被人说成是“哗众取宠的疯子”,最后抑郁地死去。但其20年后,几乎全世界的人都钦佩她的远见卓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20位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人同列。

马拉多纳是一位伟大的球星,他曾给无数的球迷带来足球的快乐,演绎过无数个“世界波”式的精彩射门,救助过无数个贫困儿童,参加过很多次赈灾义赛,但是他也多次趁裁判不注意用他的“上帝之手”将足球挡入对方球门,也曾多次信口预测世界杯胜负,也曾多次吸毒戒毒,也曾用气枪向记者射击„„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

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摘抄整理

文1:http://zuowen.prcedu.com/414830

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因为没有路,便试探着走。虽很艰险,左跨右跳,竟也能找出一段路来,可好景不长,未走多远,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用脚试着踏去,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烂泥。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人脚印,想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可想而知的。

......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了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看不出个性,有时还可能会跌进陷阱,生活中亦是如此,在一些事上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突破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

当代青年作家韩寒,蒋方舟他们都是80后,90后。他们打破这成规死板的教育制度,敢于突破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作家道路上开辟自己独特的风景,成为我们这些80后或90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韩寒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第六大人物;蒋方舟则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们突破自己,张扬个性,这些成为了他们成功的一个得力助手。望天空云卷云舒,云儿忽变形状,彰显个性,映衬美丽。

观流水时静时激,流水忽激浪花,彰显个性,凸显壮观。

听森林时静时响,鸟儿忽唱美乐,彰显个性,展现美妙。

突破自己,张扬个性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性格。突破自己,张扬个性是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达观性格。突破自己,张扬个性是苏轼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超然性格。

在生命的长河中,墨守成规只会让你停滞不前,路途中的风景单调无趣,毫无生机。朋友,请你突破自己,张扬个性,让你的生命多一些色彩,少一些单调;多一些生机,少一些成规。

既然怀揣着个性,就带上你的智慧,双手,个性,用智慧点燃火种,用双手打开前方的道路,用个性筑起梦想的城堡。

文2:http://xihuyuren.com/xuesh/gexingzuowen.htm

个性在平淡中张扬

一个天气晴朗的中午。一个头戴高冠,身佩长剑,坐着虬龙怪车的老人,缓缓驰向汨罗江。最怪的是他的那身装饰:香花香草饰满全身。那姹紫嫣红的玫瑰,那香气扑鼻的玉兰,那鲜艳欲滴的芙蓉,那红白夹杂的辛夷„„随着龙车的驰进,上下乱颤。

不用猜,谁都知道他是谁。

正在汨罗江边打鱼的渔夫见了,也认出了他,说:“尊敬的三闾大夫,你怎么不在京城呆着,跑到我们乡下来干什么?”

香花香草满身的屈原回答:“举世混浊兮惟我独清,世人皆醉兮惟我独醒,世不容我兮我便独行。”

渔夫咋咋连声:“好个有个性的三闾大夫。——不过我总觉得,举世混浊,你也不妨随波逐流,世人皆醉,你也不妨哺糟啜鳢。”

屈原仰天长啸:“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啊!我绝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饰满香花香草的屈原,驾着他的虬龙怪车远去了。他的身影渐渐消逝,但他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

一个阴雨霏霏的傍晚。一个清瘦矍铄的文士,驾着一辆牛车,在乡间小道上漫无目的地向前向前„„他边欣赏四周的美景,边作诗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独吟独唱的他一会又自言自语道:“可爱的丘山啊,让我如痴如醉;可爱的丘山啊,为你抛却五斗米,值得,值得!”

老牛似乎也赞同人士的看法,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天已昏,路已尽。老牛站在路的尽头,回头看看文士,仿佛在问:“往哪儿走?——回头,还是停留?”

文士游兴尚浓,看着前无去路,不禁老泪纵横,放声痛哭。文人的行为大大出乎老牛的意料,使得老牛也忍不住想大声痛哭。

穷途末路乎?不!此路不通还有他途。只是我想哭就哭,何必在乎有路无路。

一个白雪皑皑的早晨。杭州西湖里的水都快结成了冰,一个公子带着仆人,驾着小船,向湖心亭驰去。

空中是雪,岸上是雪,连水里也覆盖着一层不曾融化的雪。

仆人道:“多冷的天啊,这个时候湖心亭连鬼都没有一个,你却偏偏要去湖心亭赏雪,你痴不痴啊!”公子丝毫不生气,说:“你看这天,你看这雪,你看这景色,你就不觉得这百年难得一遇?”

船到湖心亭,仆人意外地发现,亭里有两个人正在把酒行欢,仆人道:“呵呵,还有比我们公子更有个性的呢。我说公子痴,没想到他们比我们公子更痴。”

“他乡遇故知,痛快,痛快啊!”公子和那两位游人一起饮酒作诗,兴致高得没法言喻。

这就是个性,中国古代文人的个性。

个性不是刻意为之的行为,个性是人的本性的自然流露。

当然,我们不需要踩着古人的脚步,故作高雅地用香花香草装饰自己,也不必跑到路的尽头大哭一场,也不必赶大清早去湖心亭寻友赏雪,我们只要率性而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尽到自己应该尽的责任,不隐瞒,不虚伪,就这是个性的张扬。这种张扬尽管平淡,尽管朴素,但已经足够了。

文3:http://xihuyuren.com/xuesh/gexingzuowen.htm

我们需要的个性

屈原头戴“切云之崔巍”,身佩“长铗之陆离”,他用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当世人都混浊不醒时,他清醒自如,独立独行,“虽九死”而不改变自己。他是一个多么富有个性的人。当上级来视察工作,有人让身为县令的陶渊明整整衣服,掸掸帽子,对上司恭恭敬敬。陶渊明官服一脱,官帽一扔,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扬长而去。他是一个多么富有个性的人。

李白一心想“致君尧舜上”,好不容易得到一次做官的机会,可他让杨贵妃磨墨,让高力士脱鞋,从而被赶出官场。离开官场的他,也并不因此失意消沉,而是“白日放歌须纵酒”“会饮一次三百杯”。他是一个多么富有个性的人。

中国是一个崇尚个性的国度,富有这样的个性的人,历史上比比皆是。

现代的中国依然需要个性,但是,我们所说的个性是不是也像屈原那样,穿戴与众不同的衣帽?是不是也像陶渊明那样需要对别人恭敬的时候选择离去?是不是需要像李白那样整日与酒为伴举杯寻欢?当然不是,我们需要的个性应该是在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中体现出独特的人生价值。

这样的个性才是真正值得肯定的个性。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也存在着大量具有这样的个

性的人。

在别人都为自己修建花园的时候,范仲淹说:“京城的每一处花园我都可以去,京城的每一处花园都是我的花园。”范仲淹不为自己修建花园,他想的做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就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做法,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

当所有的读书人都削尖脑袋,专心于科举考试,希望“学而优则仕”时,龚自珍为天下读书人着想,为天下安危着想,以“病梅”为喻,对科举制度这一束缚人才的做法提出了大胆的置疑。他是一个提倡个性解放的人,他自己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人。

当别人都在酒吧、在歌舞厅灯红酒绿寻欢作乐,鲁迅说:“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写作,奋力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这也是一种个性,一种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类的个性。

我们需要的应该是这样的个性,只有大家都拥有这样的个性,我们的社会才会发展,我们的人类才可能前进。

文4:http://xihuyuren.com/xuesh/gexingzuowen.htm

个性未必都值得肯定

光光的后脑勺,一条小辫子拖在脑后。当他被别人打了,他会用“儿子打老子”来安慰自己,他会去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尼姑来求得心理平衡。他不准别人说“亮”说“光”,他不准小D把辫子盘在头上,他嗑虱子的声音力求比别人响亮。他当着众人的面大叫“我革命了,我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想要谁就是谁”。他被判了死刑,还想着怎样把圆画得更圆一些,还想着当着别人的面唱一曲什么歌曲„„一个多么富有个性的人物,一个找不出第二个来的独特的人物。他是阿Q。但是,似乎没有人觉得阿Q的个性有什么可取之处,没有人想要成为第二个阿Q。可见,并非所有的个性都值得肯定。

不被人肯定的个性还有顾城。顾城离开祖国,去南洋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是一个诗人,却打柴,种菜,浇地„„他是多么的有个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个性的人,却在生活陷入绝境之时,却在自己内心充满烦恼之时,举起砍刀,把自己心爱的妻子活活砍死。尽管有人对顾城颇为同情,尽管有人觉得顾城很有才气,但杀了人就是杀人犯,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有个性到了动手杀人的地步,谁还会觉得这样的个性值得肯定?当然不会有人。

再看看我们的周围,也有大量所谓的个性并不被人看好,如把自己打扮成不男不女的男人,把头发染成不中不洋的中国人,把别人的糟粕当成菁华而不自知的“盲”人„„太多太多了。可见个性并非都值得肯定。

篇3:解放学生,张扬个性

一、充分解放学生, 奏响个性化教育主旋律

放开学生的口。《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但是传统教学认为:课堂安静, 学生认真听讲, 不小声说话、不做小动作, 这就是好课堂。其实不然, 它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 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性思维。因此, 在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口, 加强说的训练, 多问为什么, 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精讲, 把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 并且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放开学生的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在小学阶段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语文教学中的动手, 要求学生不仅会写字, 还要把字写对、写美观。在其它方面, 动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只有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 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 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学生实验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可将演示实验化为学生探索实验。在实验中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安排步骤, 再引导其分析出可行性和优劣。要鼓励学生自己找原因, 自己排除故障。只有这样, 才能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创造力。

解放学生的脑。心理研究表明,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会尝到克服困难的满足与愉悦, 感受成功的快乐,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强求学生必须按自己的思维去想, 这样会束缚学生的大脑,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突出个性阅读

《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千个观众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如我在前不久的听课中, 一位教师教学清代诗人李峤《风》这首诗, 诗中有“解落三秋叶”一句, 应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有的同学说:“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 轻飘飘地, 要有种很轻的感觉”;有的说“树叶飘落了, 很感伤, 要读得很感伤”;有的说“树叶吹落了, 我拾了一片当书签, 很开心, 可以读得很高兴的语气”。每个人的看法都是深邃的, 有鲜活的生命力, 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 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

要让学生动情还要抓住易触动学生情感处, 让学生先入情入境。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再现文中的相关情境, 利用“角色”这一触动学生的情感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语言, 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 强化感受, 使学生对文本由“近”而“真”、由“真”而亲, 从而引发共鸣。学生在共鸣中动情, 情动而辞发, 升华体验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体验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解读。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时, 我创设了一个采访“霍金”的情景, 先以谈话引入话题:“2003年8月9日, 62岁的科学巨星霍金应浙江大学的邀请来到杭州进行学术报告。今天, 霍金已经来到了咱们的课堂, 我们请他到前台就坐好吗?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 坐在‘轮椅’上扮演霍金, 其他学生扮演记者采访霍金。) 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接着是学生采访, 采访活动完毕, 我又引导:“现在霍金正在校长室休息, 我们想在他走出校门之时, 看到我们送给他一幅标语或对联, 让他感受到全世界人们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享受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幸福。”同时给出示范:如“科学巨匠克难关人赞叹, 物理之子挑战命运史留名”;“悲惨命运何所惧, 坎坷人生不低头”;“霍金, 霍金, 感谢您给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黑洞不黑”;“挑战命运”等。这是给学生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 学生将课前积累的资料加上自己的感悟凝练成一句话, 既是对霍金的评价, 也是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诠释。充分发挥教师“导”的功能, 教师不是旁观者, 而是参与者, 教师恰到好处地示范, 给学生以榜样和力量。

三、丰富实践活动, 绽放个性光芒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 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 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 进而心情得以放松, 思维得以活跃, 能力得以培养, 个性得以发展, 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 重应用。

如在国庆前夕, 让学生自己动手, 编一份迎国庆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反映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的发展变化, 也可以反映学校的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稿件要短小活泼、形式多样, 尽量自己写。发挥创造性, 给小报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并注意书写工整, 版面设计美观大方。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得到了充分应用各种能力、大胆想象创造的机会, 设计出一幅幅富有个性的小报, 再现美、创造美, 享受成功的喜悦。

2. 重过程。

如在学习《荔枝》一文后, 学生皆能为作者的母亲对子孙那份深深的爱所感动, 同时也为作者的孝心所敬佩。为此, 我趁热打铁, 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 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 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 听妈妈说些什么, 然后写在日记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章内容的感染下, 用自己饱满的感情、真挚的心, 回报妈妈, 感受这样一个感人的过程, 并创造出一份份美好的东西。

3. 重体验。

学完《开国大典》一文后, 学生都为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典礼所感动, 都为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所自豪。课后, 我要求学生当一名摄影记者, 在国庆七天长假时, 深入社区, 去捕捉一些难忘的镜头, 并为每张照片配上说明文字,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如今的生活,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祖国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 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觉, 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感受生活的美好, 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4:实施个性教育,张扬学生个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个性化教育;营造氛围;自主学习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一节精彩的思品课,应是个性张扬的舞台,是彰显人性的天地。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思品教学实践,浅谈遵循个性化教育原则,尝试个性化教育,与同行商榷。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弘扬、发展和优化学生独特个性的教育。笔者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内在差别,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其找到自身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并且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1.营造宽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彰显个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且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个性化意识。

如:在讲“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时,我用严肃而又动情的语言讲述了“周总理出国访问时尊重飞机上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故事:一次周总理出访,下飞机时,他微笑地与飞机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致谢,当时机械师正在忙着修理飞机,周总理一边注视着他的工作,一边等待与机械师打招呼,当机械师忙完转过身来时,周总理紧紧握着机械师沾满油污的手,连声说:“您辛苦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问题提出后,教室里一片寂静,从学生的眼睛与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周总理的尊重与敬仰。实践表明: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深情的故事,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中,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个性化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展现个性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彰显个性,培养能力。

如:讲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可以精心设计学案,尤其自主学习部分,要难易适度,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中的小铭的故事,然后自己思考:小铭为什么会失败?失败之后的小铭有什么改变?进而引出自负和自卑,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负和自卑的共同点。这些问题迅速激起了同学们的探究热情,教师因势利导,到教材中寻找答案,再适当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充分谈论、探究、归纳。事实表明:教师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

3.组织多彩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个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利用小组谈论,发挥个人特长,组员取长补短,分享个人学习所得;利用游戏,创设情境,明确游戏目的,强化游戏实效;师生表演,共同合作,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于理解教材内容;开展有效辩论,开阔学生思维,凸显个性。

除了上述几点做法,笔者在教学中还注意创设教学情境,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尽可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使其身心更健康,知识更丰富,有更强的独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黄国万.让思想品德课堂个性张扬:谈初中生个性化学习的运用[J].教师,2011(11).

篇5:张扬个性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日记教学中的应用

李士峰

最近,布置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夸一夸自己的家乡,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显出极高的兴趣,但日记一交上来,就令人极度扫兴,因为每个孩子都根据老师的提示,寥寥数语写出了家乡的地理位置,芒山,上河城等景点。虽然每个孩子的说话水平高低不同,但内容却是千篇一律,无论见没见过土豆,去没去过芒山,知不知道何为“书法之乡”,每个孩子按着老师的提示都交上来了。看着毫无个性的日记,我陷入深思。

六年级孩子本该是好奇心,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为何对家乡的了解这么漠然,是我的错?如果老师课前不要提示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夸家乡,而是先让学生经过调查家乡,尽情的把自己的自豪之情抒发出来之后,老师再按照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点评与相应的指导,孩子们的日记可能就会有炊烟袅袅的农村生活,会有熙熙攘攘的村镇街道,还会有充满乐趣的游乐园了,就不会这么勉强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写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空间,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表达方式,畅所欲言,写自己所想,写自己所乐,写自己所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因此,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的精神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那么,对学生怎样进行个性化的日记教学呢?

一、内容要精彩纷呈,才能张扬个性

1、写真实日记,千姿百态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接触的层面不同,所体验到的生活也千差万别。因而,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所以,我要求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打开心灵的窗口,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体验旅游和游戏的乐趣,了解周围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乡村变化等。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写作的聚宝盆。(1)写自然景观

例如:校园里新栽的几棵银杏树的变化,门前的一棵茂盛的小树,公园里一朵漂亮的花,街道上穿梭的车辆,山上流下来的清亮亮的小溪,夜幕下闪烁的星星,春天飘下的绵绵细雨等,也就是说:雷电风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蔬菜禾苗,四季变化,建筑物游乐场所等都是可以捕捉的写作点。任意抓住其中的某个写作点,三言两语,或长或短,写出自己的认识,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感想就可以了。(2)写生活空间

例如:帮妈妈洗衣洗碗,拖地,买东西等家务劳动,以及学校运动会,歌咏比赛,假期旅游,手拉手等公益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点。写清楚过程,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其次也可以写自己的玩具天地(如给芭芘娃娃换装、百变金刚等),学习用品,家用电器等。可以从它们的外形,颜色,作用,玩法,功能等方面来描写。还可以评价这些物品的优劣,标新立异。(3)写人和动物

例如:“我的妈妈”,“爱哭的妹妹”,“我的同桌”“我的老师”等,也就是说老师、同学、亲朋、邻居、路人等都可以写。抓住他们的外貌、语言、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工作精神、道德品质等方面来写。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现在街上到处都是流浪猫,流浪狗之类的,有时也会到学校来,这正好成为写日记的资源。还有鱼、蚂蚁、蝴蝶、小鸟等,地上走的爬的,天空中飞的,水里游的那些可爱的自己熟悉的小动物,都可以写一写。

通过这样引导,丰富了他们的日记源头。日记的内容就广泛而鲜活了。学生就有话可写,不再写空话假话套话,不再无病呻吟了。

2、写特色日记,绚丽多彩

(1)想象日记: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是它的特点。远古时代,人们编织的神话故事,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许多想象中的神话已成为现实。所以,我抓住小孩子想像力丰富的特点,让他们把自己想像成孙悟空,想像成噢特曼,想像成白雪公主等等,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和创造潜能。可见,想象日记,为日记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摘抄日记: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收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所以,我一个星期只布置一到两篇日记。愿意自己写的就是自己,不愿意写的就摘抄。但一定不能整篇抄,只选某段精彩的部分抄。使日记成为以后写作时取之不尽的“宝库”。

(3)读写结合日记:读写结合是丁有宽研究的经久不衰的写作模式。而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这样。比如:学了“蜜蜂引路”后,让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学了“我为你骄傲”后,让学生写“我的留言条上写的是什么”等等。

二、注重激励性评价,突显学生个性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保证日记的个性化、时效性,我争取在第一时间对学生日记进行批改、点评。主要有以下两点做法:

1、激励性评价:认真看学生日记,对学生的日记写好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那怕一个词,一个句子写得好,也要作上记号和写上批语。切记轻易否定学生的日记,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人。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表达欲望。要让他们把日记当着是和老师作书面的心里交流。

篇6:张扬个性作文素材

【名言警句】

时髦的东西,总是在突出的个性之中包含了相当广泛的共性,了解时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一个社会和时代。

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俄罗斯)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拉丁美洲)

任何有活力的事物都会构成它自己的氛围(歌德)

一切都不曾重复,一切都独一无二(龚古尔兄弟)

若要人似我,除非两个我

木头也有三分火性

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

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洛夫)

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人会被它牵着鼻子走----(索尔?贝娄)

一个人就是一种典型(富尔曼诺夫)

【运用思路】

张扬自己的个性,突显自己的个性,是现在的热门话题,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个性张扬的时候,时刻应该注重共性,失去了共性和个性的相容,个性也就失去了意义。

【精彩素材1】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讲究追求个性,讲究与众不同已蔚然成风,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应该不错,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追求个性,那么是不是又都趋同了呢?比如阿西莫夫,是一位在一生中共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学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 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世界之前曾经面对过一个死结——谁能解开它,世界就是谁的。亚历山大没有像其他的尝试者一样去苦苦地解结,而是拿出剑劈断了结。随后不久,世界就成了他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女环保专家,她在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向人们宣传并呼吁保护动物和环境,禁止使用农药DDT,但却遭到许多人尤其是化工资本家的围攻。她被孤立、嘲笑,甚至被人说成是“哗众取宠的疯子”,最后抑郁地死去。但其20年后,几乎全世界的人都钦佩她的远见卓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20位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人同列。

【素材点拨】

这是一个富有辩证思维的话题,什么是与众不同,什么是个性,什么是平庸,什么又是雷同?从任意

角度入手都可以。关键在于这样的话题,与社会思潮关系密切,如何把历史的、当今的、中国的、外国的社会结合起来,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难做的一个话题,对学生的认识水平、现实关注程度都是一个检阅。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追求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话题非常宽泛。

【适用话题】

个性发展和共性的统一,张扬个性,个性才能创新,坚持个性和发展等。

【精彩素材2】

马拉多纳是一位伟大的球星,他曾给无数的球迷带来足球的快乐,演绎过无数个“世界波”式的精彩射门,救助过无数个贫困儿童,参加过很多次赈灾义赛,但是他也多次趁裁判不注意用他的“上帝之手”将足球挡入对方球门,也曾多次信口预测世界杯胜负,也曾多次吸毒戒毒,也曾用气枪向记者射击……

【素材点拨】

此题应辩证的谈,就是如何看待马拉多纳,理解什么是个性,怎样张扬我们的个性,所以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发展个性并且自我约束,张扬有度。

【适用话题】

个性发展和自我约束统一,个性张扬要有度等。

2、学会欣赏

【格言警句】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克雷尔特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品尝,它才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亢,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聆听,它才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欣赏,它才变得美丽。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运用思路】

学会欣赏,实际是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是生活的调味品,会在欣赏中发现生活的美,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精彩素材】

1、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

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2、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素材点拨】

因为赏识,托尔斯泰得到了成功;因为赏识,那块被人不耻的石头变成了雕塑。这个材料反应的就是赏识的问题,赏识是一种理解和信任,包含了肯定与欣赏,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悔过自新,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其实,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赏识,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赏识别人。

【适用话题】

篇7:我个性,我张扬

我个性,我张扬

我是一个性子辣辣的人,我当过副班长,谁要是欺负我们五年级二班的同学,我会赶忙冲上去,双腿一劈,扭扭脖子,动动手腕,说时迟,那时快,我一拳打过去,那个人当时鼻子就出血了,哈哈,我会开心的笑起来,让你欺负我们班的人,自不量里,走。说罢,扬长而去。跟我较劲。在班里考试,我次次第一,谁要是不听我的,那我会把它挤成棉花糖,打得鼻青脸肿,在学校,我是小花瓶。我个性我张扬。

五年级:cuiruirui

篇8:自主体验,张扬个性

一、在说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阐释,不同的读者与同一部作品对话,也有不同的收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不是由教师从课文中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作为读者去发现与创造的,这种发现与创造谁也不能替代,只能由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来完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并不是要学生按他定的调来“唱歌”,而是希望学生用自己的“音色”来唱,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允许“走调”,除非知识性的错误必须纠正之外,决不定出它正误的唯一标准。因为感觉没有标准,更没有唯一标准。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黄山奇松》一文时,在学生熟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当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特,可以引用课外书上的知识,可以加上自己的话语,可以融进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学生举着小黄旗,拿着喇叭,语言优美,态度自然,介绍得绘声绘色,一点儿不逊色。

二、在读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在个性化阅读中,朗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朗读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达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技巧。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船长》中有几段对话:

学生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将船长的沉着冷静、果断坚定、忠于职守的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替,将书中的画面转化为内心视像,将感悟自得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朗读深切地把握了言语的意味,增强了语感的敏锐性,同时受到了作品的感染,使自身心灵得到了美的浸润。

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动力。

1. 情境再现,发现问题。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之中,激活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不仅如此,创设的情境还要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究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时,严老师问:“暑假是最热的,这么热的天同学们都在家干什么呢?”“躲在空调里吃冷饮。”“去游泳馆游泳。”随后,严老师又利用多媒体展现了夏天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问:“看了这些画面,同学们有什么疑惑吗?”“这么热的天蚂蚁干吗这么辛苦?”“蚂蚁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蚂蚁们难道不觉得热吗?”真是一投石激起千尺浪,同学们兴趣盎然。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文本的兴趣。

三、在写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既可以采用说的形式表达,又可以采用写的方式抒发。“说”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容易对学生思维产生干扰,人云亦云。用“写”的形式来传达,能弥补“说”之不足,让学生全员参与,体现教育机会的均衡。一位优秀的教师必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身阅读的愿望与热情,洞见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跌入的陷阱,诱发学生的创造、发现。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让学生写一写读了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们认为老人清瘦、热情、豁达、开朗、自信、热爱生活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深浅不一。萨丕尔说:“可以把语言看作一架乐器,能奏出不同高度的心灵活动,语言的流动不只是和意识的内在内容相平行,并且是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和它平行的……语言只有外在的形式是不变的,它的内在意义,它的心灵价值或强度,随着注意或心灵选择的方向而自由变化,还会随着心灵的发展而发展。”要使阅读教学个性化,就不能只有一个答案、一条思路。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应当是流动跳跃的,发掘出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这样的教学才会呈现出开放的理想的境界。

四、在演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意味隽永的作品总是以其特有的情感力量撞击着读者的心扉,使其释放出所有的生命热量与作家热烈拥抱,并同时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正是作品本身的“潜在性”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船长》,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再加工与再创作,发挥小组优势,有的选音乐,有的带来道具手枪,有的化了妆,有的制作了背景,有的加入了自创的台词。因此,当学生置身于课本剧表演之际,以自己生命之躯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作品的角色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在自己饰演的角色上打下了鲜明个性的印痕。学生与课文的对话是富有

2. 情景再现,解决问题。

教师有意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番茄太阳》一文的主人公明明是一位盲童,为了让学生体会盲童生活的艰辛,我与学生进行了一番谈话:“在生活中我们认为最简单的事在盲童看来却成了最困难的事,如果他要喝水会遇到哪些麻烦呢?”有的说:“他不知道热水瓶在哪里,可能喝不到水。”“他还可能会被开水烫伤……”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盲童生活的不易,我创设了一系列生活情境,把同学们的生活与盲童明明进行对比。如:“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可是明明%%;雪过天晴之际,我们%%,可是明明%%。”想象是创造的原动力,同学们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放飞思维,感受盲童生活的艰辛。

总之,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流进课堂,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蓄学习语文的后劲,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持续提高。

落实差异性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朱明成

(涟水县蒋庵中心小学,江苏涟水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就是学生的差异性问题,智力因素、学习技术和学习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不一。教师应当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考核、教学拓展等多方面入手,落实差异性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和整体提高的良好氛围,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差异性教学分析研究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颇有微词,认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导致教学成效低下。实际上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能要求全部学生都保持统一的能力与水平,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自身的教学工作设计等方面下工夫,落实差异性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一、教学设计中体现差异性要求,保障学生各尽其能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一定要摒弃“一刀切”的要求,将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在内,从学生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基础等方面入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为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发挥有效的引领作用。笔者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三个层级,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将标准要求作为中等生的语文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或降低,改造成为优秀生与学困生的不同标准学习目标。经过优化设计之后的语文学习目标,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避免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状况。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开展分层设计,是立足学生学习基础开展的一项有效探究,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齐步走”的改进与优化,最大的优势在于为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的“量体裁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当高于学生的能力基础,有助于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教学提问中体现差异性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有效互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搜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有效途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提问的设计中偏向于难度较大的内容,结果成为了优秀生的盛宴,中等以下学生没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或者难以回答,出现了课堂上冷热不均的现象,制约了语文课堂教个性的,是生命底蕴的深层开放。这种独特的体验和解读,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丰富的、立体的、多维的、多向的特点,从而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一位特级教师在教苏教版第六册《小露珠》时这样设计。师: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露珠飞走了。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学习的结果。学生可以用朗读、背诵、写感想、绘画、唱歌、舞蹈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一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加达默尔语)。这位教师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了不同的演绎方式供学生选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五、在查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

学成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提问的难度进行了调整,不仅专门针对优秀生设计了难度较大的提问内容,而且相应设计了难度中等和难度一般的提问内容,在课堂互动之中对中等生和学困生提问,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参与空间与机会。实践证明,对课堂教学提问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满足每一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之中有发挥的机会与获得成功的感受。这样不仅优秀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了成功,而且中等生、学困生也具有相应的提问内容,符合他们的学习基础与能力,让所有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域获得了长足发展。

三、教学分组中体现差异性要求,提升相互帮助成效

为了更好地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关键,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其中合作小组的设置科学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教师在学习小组的设计中图方便,直接将原来的座位顺序作为设置小组的范畴,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容易出现优秀生扎堆或者学困生扎堆的现象,小组之间的实力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不利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小组整体推进。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对小组成员的编排进行了科学设计,体现差异性原则,即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编排中,既要有固定比例的优秀生,又要具有一定比例的中等生与学困生,始终保持每一个小组里面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均衡,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每一个学习小组里面的成员具有层次差异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帮助,弥补教师在时间与精力方面的不足,更加有利于整体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四、教学考核中体现差异性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考核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检查和反馈的作用,对其进行改进与优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作用也较为明显。部分教师忽略教学考核改革的作用,所有学生都是采取同一种标准与难度进行考核,导致班级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让学生在考核中获得积极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教师应当以差异性教学目标为指引,对照学生的分层体系,开展差异性的教学考核活动,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一种是采取AB卷的形式,优秀生采用难度较大的A卷考查知识点掌握情况,中等和学困生采取难度相对稍微降低的B卷进行学习成效考查,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它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目标,即为了探索、研究、解决某一个问题,广泛搜集相关材料,进行阅读。如:教《飞向月球》一课时,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全班学生自行组队,同一专题的组成一组,全班分成五组,从网上下载资料,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写一两句自己的感想,最后全班交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选择伙伴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这一课的尝试,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我以巨大的冲击,给我以很多启迪。

上一篇:客房服务感谢信下一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