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生态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就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管理项目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且应通过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旅游管理中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规范管理目的。

第一篇:生态管理论文范文

完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林业建设也越发重视,而当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森林生态工程;管理机制

1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的特点

林业生态工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保障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更好地为我国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固有的一些自然或经济上的规律,同时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对生态工程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予以管理,对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因素都要用统筹的观念去处理,从而实现总体的目标。

从某种程度上说,森林生态工程的复杂性相对较高,这样也就更需要在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中将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在管理当中也要设置一个更加科学的结构,此外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自我改正和自我完善,所以一定要对市场予以仔细的鉴别,管理好市场、企业和政府这三种角色。

2 我国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整体上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发展,但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工程自身缺少一个必要的规划,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很多部门和环节都不能充分地做好协调工作;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上去分析,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以及必要的资金便没有一个良好的保证;如果站在工程管理的角度上来分析,我国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规划上还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且林业生态工程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风险的类型也大不相同,这也使得管理的总体目标很难实现,工程建设和经营者在建设的过程中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励。

3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风沙危害不断加剧,已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缓解森林资源危机,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我国先后确立了以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六大森林生态工程。并且我国在生态工程中研究与处理的对象,不仅是自然或人为构造的生态系统,而更多的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可以分成为3个主要集合。具体见图1。

4 完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的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会在很多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它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4.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因为林业生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复杂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这就需要对林业工程建设予以严格的规划,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结合我国目前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出现的特征,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阶段应进行宏观调控和约束,采取直线型的职能结构,在国家和省、市、县设立专门的森林工程领导管理办事机构。

4.2 发挥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程的约束作用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为了能够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规范性,政府部门应该在审计和设计规划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方案以及建设的规模进行指导性管理。林业生态性建设对于资金的管理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管理,尤其是在国内和国外的资金注入方面进行监管。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确保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良性发展,对于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能够协调解决,不断加强政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可以有效推动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进程。

4.3 发挥市场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好地顺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充分的利用市场竞争的机制使得林业生态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因此,可以按照市场的招投标程序来对林业工程进行运作,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来优选林业工程的施工承包人和相关的工程监理单位,通过合同的管理方式共同去营造一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实现建设管理目标可靠性得以提高,同时也促进林业工程的施工单位、企业不断去改进管理机制,不断去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可以积极探索、推广“先建后补”的工程管理模式,即先由林农按工程设计进行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按工程投资标准给予补助。

5 结语

当前,我国更加重视的是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也成为了很多工作当中需要坚持的一个宗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来看,这项工作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促进其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林政.现代中国森林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4,(2):32-36.

[2]赵小华.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2011,(11):114-114.

作者简介:张禹,本科学历,毕节市林业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天然林资源保护及公益林管理。

作者:张禹

第二篇: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就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管理项目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且应通过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旅游管理中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规范管理目的。本文从生态旅游含义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旨在能推动当代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形成健康稳定发展状态。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管理环境,并实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有机结合。以下就是对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达到规范化管理目标。

一、生态旅游含义

对生态旅游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旅游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即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但其要求旅游者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秉承生态保护原则,即应避免环境破坏行为的出现影响生态环。第二,从旅游供给方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项旅游销售品,其可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的纪念商品,最终达成销售目的。为此,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应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继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达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此外,当代生态旅游发展对生态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鼓励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改善环境保护意识。

二、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

(一)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景观生态学中,不仅强调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二者异质性,且关注二者整体性。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应从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旅游开发者立足生态保护角度,在具体开发中,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对旅游者提出了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结合理论知识对旅游者进行思想教育,使旅游者能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对自身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重视对开发者及旅游者的监管,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逐渐构建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科学规划生态旅游

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科学规划生态旅游也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据发展现状来设定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并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设计其发展结构及发展特征,继而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遵从其设计内容,达到最佳的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目的。第二,在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功能与生态加以区分,继而有序开展旅游活动,并推动其旅游资源实现合理优化及配置。第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旅游管理对其结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来对其生态功能进行适当调整,以此达到科学化的生态规划管理目标。

(三)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实施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对策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景观生态学的稳定性及异质性展开深入研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析结果以结构上的动态变化展现出来,继而为相关工作人员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此外,为取得良好的资源管理效果,要求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整合自身资源的方式构建长期的旅游监测系统,继而全面掌控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且采集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信息,达到最佳的资源管理目的。此外,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制定生态风险分析计划也非常重要,因而应将其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当代旅游管理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且应通过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及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等途径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并达到科学化管理目标。此外,为保障生态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当代旅游行业应将景观生态理论化为自身理论基础,最终达到高水平发展目的。

作者:叶曼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生态伦理管理的对策探讨

[提 要]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与自然之间道德规范以及伦理价值判断存在着科学辩证的逻辑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价值取向为生态文明的建设乃至企业生态伦理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总结和归纳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基础上,较具体地从企业生态文化的建立、企业生态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生态品牌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企业生态伦理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生态伦理管理

[作者简介]程月明(1970—),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经济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竞争优势与企业发展理论;程 怡(1994—),女,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程 婷(1988—),女,江西科技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程 康(1988—),男,江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决策理论与应用。(江西南昌 330013)

[基金项目]江西教育厅科技项目课题(GJJ14576);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GL1317)

一.前言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201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蕴涵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建设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具有指导性的深厚理论和思想基础。实际上,从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四位一体,到党的十八大形成了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当今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也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这实际上违背了科学发展观。本文在总结和归纳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基础上,较具体地从企业生态文化的建立、企业生态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生态品牌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企业生态伦理管理的对策。

二、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分析

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时刻注意把握人与生态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1]。实际上,科学发展观既是“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这四种文明的共同发展,“生态文明”新增添至科学发展观中,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一大亮点,生态文明的添加使得科学发展观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更加富有内涵,同时该提法蕴意生态伦理,并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文明是指人类通过不断努力所创造的系列财富的总和,主要是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运转,人类开始不断加大对自然的征服力和破坏力,在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工业文明的极大摧毁和破坏下,全球生态面临严重危机,庞大的工业文明想要脱离生态环境的强有力的支撑而获得持续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使人类社会获得持续永久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创一个除工业文明以外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式,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观着重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并注重生态性,强调人类在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深知人类与生态自然环境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从属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处共融的和谐关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是为所欲为地去破坏生态环境。在改造世界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不论是铁器时代的农业文明,还是以人类征服自然和破坏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都不约而同地主张发展生产力来获得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爱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强调要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极力反对对自然生态所进行的一系列粗暴野蛮的破坏与掠夺行为,倡导人类积极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人类生存得以持续发展。因此,早期的农业文明被称为“黄色文明”,百年的工业文明称为“黑色文明”,而现在的生态文明被授予为“绿色文明”。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以及不断深入的生产实践中,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一种超越,人类开始认识这样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新的时代下,科学发展观一再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这也是对马克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科学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西方传统发展哲学观狭隘地认为,地球上仅有的主体是人类,而并非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和物质,人类可有价值地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和利用。因此,在西方,传统发展哲学观认为,在地球上,对人类要尊重和呵护,而对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和物质是无需讲道德的。西方传统发展哲学观是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下产生的,在工业文明时期,这种秉着“一切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成为地球人类掌控和统治自然界的哲学基础。与此同时,西方传统发展哲学观置自然生态利益不顾,通过过分地、极端地对生态平衡和自然生态进行破坏和摧毁来达到追求人类自身利益的目的。生态文明强调,世界的主体不仅仅包括人,同样也包括自然生态,自然同人类一样是有价值的,自然不是被动地等着人类来利用和改造,自然也是有主动性的。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和物质是和人类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因此,人类要充分尊重和维护自然生态整体利益,人与自然和谐地共享一个地球。科学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观,这是在充分继承人类与自然“和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认为,我们抛开传统发展哲学思想倡导的“人类中心说”,并不代表我们要摒弃“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理念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长远的生态意义,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坚决反对人类利用破坏自然生态来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更反对人类单纯地为保护自然生态而不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加速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以人的理性需求为中心,在尊重和呵护自然的基础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

(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中另一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同“生态文明”保持高度的趋同和一致,积极主张生态伦理思想。工业文明时期,工业化发展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是为解决生态问题和调整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平衡而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注重在尊重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严格要求在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矿产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尊重保护的前提下加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使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

传统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是在肆意挥霍生态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往往更多的是关心如何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严重地违背了生态伦理。当然,“自然无价值”观念在人类生产力水平较低下、大多数地球自然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的时期是不会带来严重后果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资源不断地被消耗利用,这种“人有价值、自然无价值”观念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大障碍。另外,传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是直接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和不合理的消耗利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极大污染和破坏的基础上的。就传统的发展观而言,自然环境只不过是一个可以存放垃圾并能消化吸收和排放的公共场所。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环境的自然价值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反,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忽视和破坏环境来获取社会经济效益,只会让人类社会付出越来越惨重的代价。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生态伦理管理分析

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都同企业活动有关,企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生态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科技、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还应该从伦理规范的角度来考虑生态问题,形成整个社会保护生态的伦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因此企业生态伦理管理意义重大。

(一)科学发展观对企业生态伦理管理的启示

从前面分析可知,科学发展观理论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然生态哲学观,这种哲学观体现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与自然之间道德规范以及伦理价值判断存在着科学辩证的逻辑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价值取向给我们企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伦理启示。科学发展观肯定了自然界具有自身内在价值,肯定人与自然万物协调统一和互为依存,认为人与自然界平等。

当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外部环境,一方面,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经营的一切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如人力、材料、能源、资金、技术、信息等,没有这些要素,企业就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外部环境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是一种具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它并不是只能被动地为环境所支配,而是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如果说消费者、企业员工、外部竞争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人为环境,那么大自然和生态是影响企业生存的自然环境,美国学者Archie B Carroll将自然环境也看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4]。企业应该遵从生态伦理思想,秉承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学会用系统的思维方式,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长远的发展问题。同时,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不能单纯考虑眼前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企业要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企业生态伦理的管理,并要立足长远发展,培养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对历史生态伦理思想的一种深化和发展,它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新路径的开辟和构建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富有生态伦理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处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生态伦理管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生态伦理管理对策

企业生态伦理管理就是企业生态伦理的管理活动内容,其实质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应主动考虑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规范,使其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发展战略、职能权限设置等符合生态伦理道德要求,处理好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而且受到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企业要实现持久发展,就应放弃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企业的生态伦理意识,重新安排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企业生态伦理管理模式。企业生态伦理管理要求用生态伦理理论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科学发展观中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为企业生态伦理的管理提供了科学有价值的实践和理论指导。因此企业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思想渗透到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制定以及企业的生态品牌构建中。

第一,建立企业生态文化。企业生态文化实际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制度、精神风貌等。企业文化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也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5]而企业生态文化则是指以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符合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生态文化,是培育企业良好的管理经营氛围、提高企业员工的生态伦理意识、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的内在的文化动力。不仅如此,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生态文化有助于企业树立难以模仿的独具吸引力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按照科学发展观中生态伦理思想的要求,企业应该为所有企业员工进行生态伦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者都要具备一定的生态伦理意识,这有利于建立企业生态文化。

第二,制定企业生态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不只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来获得,而是更需要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来实现。这符合科学发展观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把环境保护纳入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中。企业的生态经营发展战略是企业依据自身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理念,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企业的生态经营发展战略是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实施企业生态伦理管理的战略,是企业通过实施生态伦理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的前提,可以促使企业生态伦理管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企业应结合外部的变化形势和企业的内部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和长远上考虑企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企业实现企业生态经营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第三,构建企业生态品牌。当今企业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很大的关系。从短期来看,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忽视生态伦理意识和企业的生态伦理管理,可能不会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构成不利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忽视生态伦理管理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使企业品牌竞争力受损,因为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品牌生态学的理论认为,企业品牌生态管理主要是指对品牌进行生态预警、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由此而知,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品牌和企业生态伦理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企业生态品牌的构建非常重要,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而企业的生态营销其实质是构建企业生态品牌的重要途径。生态营销是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生态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生态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而创新出的一种新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按照品牌生态系统理论的解释,品牌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环境、供应商、顾客、政府、相关组织与群体等成员组成,[6]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却是利益相关者(Tom Duncan,1998)。所以企业的生态营销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制造和销售。这是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品牌生态理论。总之,企业要创新营销理念,建立生态品牌,生产与销售满足市场需要和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结语

从哲学的理论来解释,发展观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观,也就是一种观念,而作为观念上的价值诉求则会影响发展的实践,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诉求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和先进的理论,蕴含着深刻的自然生态哲学观,这种哲学观体现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为企业生态伦理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企业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思想渗透到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制定和企业生态品牌的构建中。总之,企业的经营管理既要有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义务,又要有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管理的任务不仅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关系,而且要兼顾企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承宗.科学发展观中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1).

[3]申玉铭,方创琳,毛汉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4]龚天平、窦有菊.与生态伦理交融:当代企业伦理发展的新逻辑[J].井冈山大学报2010,(4).

[5]程月明.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6]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初探[J].中外科技信息,2002,(2).

[责任编辑:上官涛]

作者:程月明 程怡 程婷 程康

上一篇:语文说课论文范文下一篇:学术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