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管理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态环境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进行森林抚育能够极大限度地降低温室效应造成的不良影响,营造更加适宜人们生存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概述森林抚育的重要性,并对目前森林抚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提高森林抚育工作开展成效。

第一篇:生态环境管理论文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对策

【摘要】我国城市的环境管理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有健全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系统为有力依托,必须加大对资金投入和新科技的支持,也需要坚持特定的基本原则,工作才能更加平稳有效的进行。本文将论述与研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和具体途径,并力求为政府有关工作提供依据,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进而为社会公众创造更舒心宜人的居住空间。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路径

一、城市生態环境管理原则

在现代城市的生态环保管理实施过程中,应当综合科学运用和化害为利的原则,充分运用先进科技、现代能源和资源手段来进行生态环保的管理,以降低城市化发展中对环境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影响。要遵循城市整体规划和科技合理布局的重要原则,在现代化城市中环保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应当综合考虑城市化规划工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有关内容,如此才可以有效提高都市生态环保计划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在现代都市生态环保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当与都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相统筹,不要一味谋求经济发展利益,而应当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相结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一定要实行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管理原则,从源头上优化城市内部环境品质,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管理的水准。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还应当遵循谁排污谁处理、谁开发谁维护的重要原则,明确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主要责任主体,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顺序贯彻落实。

二、城市生态环境管理路径分析

城市生态管理工作是新经济建设理念下的产物,还尚处于开发阶段,需要结合城市自身发展需要进行探索,下面简略介绍下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加强了对城市内生态环境管理的宣传工作力量。城市生态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并加强了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宣传活动。首先,借助新闻媒体对相关主题进行大力宣传;其次在中小学校开展相应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社会各行各业也应该围绕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开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强化资源节约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等意识,增强社会各界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建立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采取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共同配合的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组织。协调工作组,主要负责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实施指挥与协调工作,并对环境管理的具体实施状况进行监控,并对在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统筹解决。同时通过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协作组织,进一步发挥社区组织及其民间组织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要功能,以调动社会及公众参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此外,还在原设置的管理协调工作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办公室,重点负责城市生态建设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有关资金的统筹监督管理。

(三)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专项资金由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首先,将资金重点用到无害化、资源化的企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项目,以及环保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上;其次加大环保技术的创新和改革、环保产品以及环保规范推广项目等资金倾斜力度。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四)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管理法律法规。目前,国家并未出台相应完备的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立法,所以,在生态管理环境工作中,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本地的实际状况和我国有关法规制订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的立法,对有关立法加以补充和完善,同时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用来规范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实现有法可依。通过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管理法律法规,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法制化,从而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为城市的生态环境管理建立了科技保证。科技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有需要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相关的科技管理体系完善和对先进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加以重视。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也必须对于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技术投入予以高度重视与支持,既可以通过与各城市之间的协作来共同建立城市科技监测中心和技术平台,也可通过与科研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等单位之间的合作,来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科技实验室,并以此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科技保证。

三、结语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是中国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该项基本管理工作不但关系到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同时还关系到了中国城市规划中的政策法规、生活方法,以及价值观念。对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原则及其途径进行了剖析,对提升中国城市管理绩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在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原则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途径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杜健仪.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5):2145.

[2] 杨春祥. 浅议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 空中美语,2020(5):775.

[3] 张溢鹭,张旭鸿,程晓霏. 浅谈目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2):281-281.

[4] 吕纯开.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与路径探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4):62.

[5] 李元江.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问题与实现途径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9).

作者:钱敏莉

第二篇:森林生态环境与抚育管理探究

摘 要: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进行森林抚育能够极大限度地降低温室效应造成的不良影响,营造更加适宜人们 生存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概述森林抚育的重要性,并对目前森林抚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提高森林抚育工作开展成效。

关键词: 森林抚育;生态环境;技术指导;监测

引言: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在森林生态环 境创建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国家下大力气,通过借 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动用行政手段推进国家森林抚育工作的落地实 施,快速创建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加大森林抚育工作力度,为促进森林资 源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工业发展 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严苛,保护生态环境,恢复被破坏的土地、土 壤、森林、水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动植物生态平衡,受到了国家和 人民的高度重视。因此,森林抚育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促进国家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1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1.1 森林抚育对林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工作人员在森林抚育过程中,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方案来改善 土壤特性。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森林抚育工作能够严格管理和控制土壤中 的营养元素,显著提高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同时,还可以采用相关措 施,提升土壤中酶的活性,進而提高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和土壤肥力,以 改善土壤。

1.2 科学抚育、依规采伐,确保森林生态完整

针对树木细分区块,标注树木生长年限、品种、负责人等信息;制定 科学的采伐方法和规则,在确保森林生长状态良好的前提下对区域内树木 进行合理采伐,以避免区块采伐失衡,造成植被覆盖不全,保证抚育效果 和质量;在采伐过程中要采用“间歇采伐”的方法进行采伐,并严格执行 国家森林采伐政策中规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树木的生长状态良好。森林 抚育工作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森林植被生长状态和规律,制订抚育计划, 避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1]。

1.3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森林抚育工作能够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土壤条件、林分结构,在 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养分的同时,维持了林区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中 的生物良好生长,切实保障了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1.4 森林抚育能防风固沙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

森林抚育能有效调整森林树木、灌木等森林植被的生长。森林植被发 达的根系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如防风固沙林、护 岸林、农田间隔防护林、护路林等)都能减轻风沙、干旱、洪水、霜冻和台 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和危害,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减 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人类生产生活做出贡献。

2 森林抚育的重要性

森林抚育能将树木的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对林场周边的环境进 行有效改善,为林地中各种类型生物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同时可使 树木生长周期进一步降低,更新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合理的抚育能有效 避免森林树木之间的相互干涉,为森林中不同类型树木及植物的生长营造 更加充足的生长空间,使森林系统抗外界因素影响能力得到提升,促使树 木良好生长,并提高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森林抚育不仅改善了森林周 边的生态系统,而且利用森林资源为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改 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尤为重要的是在当下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局面下, 森林抚育能很好地降低大气污染,改善气候环境[2]。

3 当前森林抚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方案在落实过程中面临诸多实际问题

森林抚育为了使森林树木质量及生态环境得到提高,在种植树木时往 往存在将同一树种进行大面积种植的现象,从而导致一旦树木出现病虫害 会大面积地在林地中进行扩散,甚至导致树种大面积死亡,不仅不利于树 木生产,而且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除此之外,林地培育中未能结合 实际设定合理的砍伐量,部分人员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对林地中一些不具 砍伐条件的树木进行私自砍伐,或者刻意损坏林木使其满足砍伐条件,谋 取个人利益,对林地抚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3.2 森林抚育工作质量不高

目前,森林抚育工作质量相对不高,抚育工作不到位。主要原因为 以下3点:( 1 )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相对低下,缺乏科学合理的抚育能力。 (2 )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3 )抚育不能符合要求,和实际情况不 匹配,相关作业无法做到位。

3.3 管理环节运行不够完善

森林抚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同人员或者不同部门之间对林地的抚育 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管理人员结合林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 择。从抚育工作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及过程中对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均需要 采取适宜的管理方式,以使得培育工作按照设计内容有效推进。但实际抚 育工作中,管理人员并未严格执行监管,从而导致培育环节出现与设计内 容不相符合的情况。

4 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4.1 加强政策宣传

进行森林抚育政策的宣传,可使抚育从业人员及广大群众充分地意识 到森林抚育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当地政府要定期开展国家森林抚育政策的宣讲活 动,使从业人员及广大群众及时地掌握国家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主动 积极地参与森林抚育工作,并及时调整抚育工作理念。

4.2 加强对森林抚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森林建设过程中,森林抚育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工作 人员需要对森林抚育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广大 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到森林抚育的重要性,保障森林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 发展。林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森林抚育知识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森林抚育 的重要性,之后带动当地群众高度重视森林抚育工作,进而保证森林抚育 工作顺利开展实施[3]。

4.3 提高监测力度

及时准确地监测林地的生态环境是森林抚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对森 林生态有重要影响的区域要进行监测点的设置,使林地管理人员能够及时 地了解森林中各项技术指标,为后期开展抚育工作积累重要的技术资料; 要结合林地的实际用途合理地布置监测点,并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确保采 集的数据信息精准、翔实。对前期抚育工作难度较大的森林,需在设计初 期规划一些典型区域进行监测,防止因监测数据的不全面导致未能及时发 现影响森林生态的风险因素。除此之外,需制定森林监测管理制度,确保 监测工作在制度规范保证下有效地开展,使森林抚育工作顺利地进行。

4.4 创新林业防治技术手段

可以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融入高精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创 新型的技术方法,提高林业的监测预报水平,同时还可以建立起一个信息 控制系统,并且以对于林业实际状况进行动态监控等方式,及时发现云杉 树及桦树中突发的病虫害,同时还能够实时监督监控区域内树木的生长状 况,使得林业管理具备更高的效率,促进林业生产顺利进行,使得树木有 更高的质量,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效益。

结语: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在国家生态系统的建设过程 中,应结合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情况,要完善森林抚育工作的良好运营机 制,积极构建健全的森林生态管理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和森林管理部门的 合作成效,促进国家森林抚育工作可持续、高效开展,为我国森林生态系 统的完善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腾飞.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8(5):63-64.

[2]朱小辉, 曾建雄,骆必刚,等.杉木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J].南方农业, 2018(3):81-82.

[3]张军波.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探究[J].种子科技,2018(3):93.

作者:赵韵棋 王关平

第三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日趋成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呈井喷式增长趋势,这为监测数据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是实现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GIS技术,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首先,研究介绍了GIS技术理论基础及其在海洋领域中的应用。然后根据海洋生态环境的特点,研究了监测数据时间、空间分析模型和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最后构建了基于GIS的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并以某站点海域三次赤潮的发生过程为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完成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存储、管理,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监测数据;GIS;数据集成

Research on Data Management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u Yongjian1, Zhang Yong2

(1.North China Sea Marine Forecasting Center of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Qingdao 266061, China;

2.Dalia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of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Dalian 116015, China)

Key words:monitoring data; GIS; data integration

海洋蘊藏着丰富的资源,在能源供应紧张的今天,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资源匮乏的关键手段,而要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获取和分析海量的监测数据。近年来,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基于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姜涛基于物联网,研究和设计了关于海洋环境监测的系统,实现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1]。刘帅、陈戈、刘颖洁等人从海洋大数据的产生到海洋大数据应用整个链条进行了探讨,对海洋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实现了海洋数据系统模块化[2]。虽然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基于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实现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化、模块化,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获取能力和应用水平。本文借助GIS技术[3],建立了一个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进而实现预测、预警海洋生态环境。

1 基于GIS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系统架构

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采集到的海洋监测数据,通过时间、空间以及环境质量等方面对海洋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预测或评价。为此,要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检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价,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因此,结合以上设计目的,本研究将系统的整体框架构建为如图1所示。在整个框架中,通过Sqlserver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存储;通过环境污染评价等模块完成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

在完成上述框架的基础上,将数据监测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设计为如图2所示。

在本数据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中,功能模块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地图功能、统计分析、数据查询与分析、分析评价、结果打印输出。其中,分析评价主要是构建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海洋的生态进行评价。

2 数据传输集成设计

2.1 数据传输整体流程设计

数据传输集成是系统构建的基础,也是实现数据分析的关键。在本研究中,根据已有的数据传输技术,确定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中每个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准时传输与集成[9]。以某站点海域内赤潮的监测为例,本研究将数据传输集成流程设计为如图3所示。

通过图3可看出,借助不同的监测系统,以及结合GSM、GPRS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2.2 数据预处理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得主要来自对现实实体的测量和处理及表示,由于这些过程有可能产生误差,因此需要对获得的赤潮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本研究从数据源、数据误差校验处理方面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以控制数据的质量。

数据源控制数据质量主要是根据海洋生态环境检测数据来源,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如根据监测要素设置相应的阈值,剔除超出阈值的数据,保留阈值内数据,然后再进行数据的准确性判断,进而实现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0]。数据误差校验处理方式即利用数据的方差剔除非正常数据,保留正常数据,以实现对数据质量的控制。数据预处理具体流程如下图4所示:

2.3 数据库设计

海洋生态环境检测数据库主要是用于存放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得到的监测数据,包括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海洋生态浮标监测数据、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等。根据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要求,本研究的数据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具体如图5所示。

将这些数据组成一个全局数据库模式,从而得到不同的数据,具体如图6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监测要素空间分析设计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受资金、采集方式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找到全面的实测数据,故本文采用空间分析和GIS结合的方式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要素变化趋势的分析。空间分析与GIS结合模式有两种,分别是松散结合模式和紧密结合模式[6]。在本研究中,空间分析与GIS结合的方式采用松散结合模式,这种结合方式可以使两者在程序语言上不用进行直接连接,而通过数据转换接口进行。具体结合方式如图7所示。空间分析首先从GIS数据库中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输出分析结果存储与GIS数据库中。

空间分析和GIS紧密结合即两者使用共同的用户界面,通过共享文件和存储空间实现连接[7-8]。实现空间分析和GIS紧密结合的方式有对空间模型进行功能扩充和将空间分析模型加入GIS中两种,具体结合方式如图8所示。

在本研究中,考虑到空间分析结果和GIS分析结果的关联问题,采用紧密结合的方式进行空间分析。

3.2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模型

鉴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的实际需要,仅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数据分析,无法获得更深层次的信息,故本研究建立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模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从单因子评价和污染物分类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单因子评价基本公式如下:

式(1)中,i表示评价因子,Pi表示i的标准指数,Ci表示i的实际测量浓度,Csi表示i的评价标准。

污染物分类评价即通过求算各类污染物综合指数,表示海域内污染物综合状态。本研究中选用内美罗指数求算污染物综合指数。具体求算公式如下:

式(2)中,k表示污染物种类数,Pk表示污染物的综合指数,maxPki表示污染物各因子的标准指数最大值,avePki表示污染物中各因子的标准指数平均值。

4 系统实现

4.1 监测要素空间分析模块实现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要素空间分析模块以GIS为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指定海域的统计分析,以反映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该模块分为两个子模块,分别是空间统计分析子模块和空间等值线分布子模块。空间统计分析子模块具体实现流程如图9所示。

4.2 海洋环境质量模块实现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块重点是对海域海水、沉积物与生物体质量进行评价的模块,其具体实现流程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首先是确定评价目标,然后对污染环境质量数据进行提取,通过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最终输出评价指数。

5 系统展示

为检验本研究提出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本研究选定某站点海域作为实验站点,并跟踪监测了该站点的3次赤潮的发生,获得赤潮监测数据。其中,后两次对赤潮的监测是根据对系统采集到的第一次赤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到的预测预警,具体监测结果如下:

由图可知,本研究设计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可完成赤潮数据的实时获取和传输,同时可实现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并根据该站点的生态要素状况和变化趋势对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完成预测预警。

6 结语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海洋灾害进行预警预测,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开发。文中重点根据海洋生态环境的特点,研究了监测数据时间、空间分析模型和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了基于GIS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监测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最后,通过对某站点海域3次赤潮的发生过程,成功获取了监测数据,实现了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并通过系统对数据的分析,对赤潮发生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基于GIS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可行有效,为建立新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提供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涛.基于物联网的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J].信息通信,2020(07):128-129.

[2]刘帅,陈戈,刘颖洁,等.海洋大数据应用技术分析与趋势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0(01):154-164.

[3]吴文周,张宇,苏奋振.基于虚拟现实的远海岛礁地理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热带地理,2019,39(05):742-748.

[4]朱铮雄,黄宇青.基于Spring Batch+Gemfire+CXF的金融大数据集成和整合[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0,37(08):27-32+63.

[5]钱哨,李挥剑,董乾坤.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干部教育培训报名系统数据集成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6):86-89.

[6]姜涛.基于物联网的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J].信息通信,2020(07):128-129.

[7]吴文周,张宇,苏奋振.基于虚拟现实的远海岛礁地理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热带地理,2019,39(05):742-748.

[8]刘帅,陈戈,刘颖洁,等.海洋大数据应用技术分析与趋势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0(01):154-164.

[9]程玉勝,张宗堂,李海涛,等.一种不平衡水声目标数据的选择性集成算法[J/OL].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20(10):1-6[2020-09-04].

[10]周跃华,岳志春,潘汀超,Rizwan Qadir.基于GIS与水动力模型的陶乐防洪保护区漫溢洪水风险分析[J/OL].水力发电:1-7[2020-09-04].

作者:吴勇剑 张永

上一篇:雷击风险评估论文下一篇:西方近代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