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导师的规定

2022-12-08

第一篇:关于研究生导师的规定

关于印发《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条例》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条例》已经2009年第二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华中科技大学

二OO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条例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研究生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导师是指导、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工作岗位。研究生导师选聘工作按评聘分离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 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各院(系、所),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应把导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二、职责与权利

第四条 研究生导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研究生。导师应在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同时拥有相应的岗位权利。

第五条 研究生导师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选拔录取研究生。

(二)参与制定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指导督促实施。

(三)开设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或主持专题讲座,夯实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基础,扩大学术视野。

(四)关心学科、专业点的建设,积极争取科学研究项目及经费,为培养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为研究生提供适当的生活资助。

(五)根据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指导研究生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选好学位论文题目。

(六)指导和定期检查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情况,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

(七)指导研究生撰写学术和学位论文。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负责审核研究生的学术和学位论文,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把好论文质量关。一旦发生学术失范问题,要及时处理,不得推诿和隐瞒,不得以不知情而免责。

(八)做好因材施教,注意启迪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引导研究生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九)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小组的作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向学校推荐优秀学位论文。

(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导师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即应关心研究生的思想、生活、就业、情感及心理健康。导师应积极选拔、推荐优秀研究生,也应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对不适宜继续培养的研究生提出处理建议。

第六条 研究生导师的主要权利

(一)招收研究生时实行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导师可择优录取研究生,同时应尊重研究生的选择。

(二)可根据工作需要优先获得人员安排、相关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

(三)为促进学科交叉和拓宽研究生专业知识面,根据培养工作需要,研究生导师可组织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在研究生导师主持下,指导小组的成员发挥各自的专长,做好研究生培养指导工作。

(四)学校和院(系、所)应尽量创造条件,积极支持研究生导师出国短期访问、讲学,科研合作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导师及其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五)学校的科研、教学改革、教育发展等基金应较多地投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上,优先支持研究生导师。

(六)导师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著)审查的第一责任人,在校研究生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有关并署名"华中科技大学"的学术论文时,导师一般应为通讯作者,论文必须由导师审核,经同意后方可发表。

(七)研究生获得校级及以上的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其导师也应按政策获得相应的奖励。

三、评聘工作

第七条 硕士生导师的评聘工作

(一)评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的政策法规,遵守《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2.具有副教授、有博士学位的讲师(临床医学除外)及以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开设研究生课程。

3.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科研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其学术和科研条件由各院(系、所)制定,报研究生院备案。 4.年龄在56岁以下。

(二)评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程序

本人申请,填写《华中科技大学新增硕士生导师资格申报表》,经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审查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并列入导师库。

(三)聘任硕士生导师上岗的程序 1.各院(系、所)和研究生院根据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的师资力量、科研条件及社会需求,制定硕士生招生计划。

2.各院(系、所)根据招生计划,确定招收培养硕士生导师的岗位及聘任人员,汇总后上报研究生院。

(四)硕士生导师的评聘工作每年进行一次,与制定招生简章同步进行。

第八条 博士生导师的评聘工作

依据《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附件1)执行。

第九条 博士生副导师的评聘工作

博士生副导师的职责是在其挂靠博士生导师的支持下协助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

(一)评选博士生副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的政策法规,遵守《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2.年龄在56岁以下的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学术水平较高,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成绩显著;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经验,能承担一门以上的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或担负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部分指导工作。其学术和科研条件由各院(系、所)制定,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评选博士生副导师资格的程序

本人申请,填写《华中科技大学新增博士生副导师资格申报表》,由其挂靠的博士生导师签署意见后,经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审核,报研究生院备案并列入导师库。

(三)博士生副导师与博士生导师的评聘工作同步进行。

第十条 跨学科研究生导师的评聘工作

根据学科交叉的需要,拟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的评聘办法依据《华中科技大学评聘跨学科研究生导师及培养研究生的有关规定》(附件2)执行。

第十一条 兼职研究生导师的评聘工作

(一)评选兼职研究生导师的基本条件

1.应具有与我校研究生导师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应是我校兼职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造诣和学术成就。

2.应与我校有在研合作项目,对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有实质性作用。

(二)评聘办法依据《华中科技大学评聘兼职研究生导师的有关规定》(附件3)执行。

四、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下列情况之一,应减少研究生导师的招生量或暂停招生一至二年。

(一)导师本人提出申请的;

(二)一年内因事、因病或因担任其它任务,有半年以上不在岗工作的;

(三)无在研课题,且培养经费不足的(参照评聘研究生导师的经费标准);

(四)所指导的研究生在论文抽查中有不合格论文的。

第十三条 研究生导师违反《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或其所指导的研究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停招一至三年或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等学术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依据相关规定同时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研究生导师聘任工作中,凡当年未受聘的研究生导师,应继续培养已招收的研究生,具备条件者次年可继续招生。

第十五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受理研究生导师评选工作中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申诉,处理研究生导师评聘中的特殊问题。

第十六条 关于学术民主与创新能力

为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营造一个开放的培养环境。研究生导师所在的学科(专业)点,应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引导研究生参加学术讨论、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各种学术活动。

第十七条 研究生导师应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组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检查评估,并积极 参加学校和院(系、所)组织的导师培训活动。导师工作情况的考核,按学校、院(系、所)的考核计划统一进行。

五、附则

第十八条 本条例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实行。

附件:1.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

2.华中科技大学评聘跨学科研究生导师及培养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3.华中科技大学评聘兼职研究生导师的有关规定

附件1: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做好博士生导师的评聘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博士生导师是指导、培养博士生的重要工作岗位。各单位根据博士生招生计划,在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领域内评聘博士生导师,按需设岗。

第三条 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行评聘分离的原则。

二、评选工作

第四条 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和程序

(一)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研究生学位与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守《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能教书育人,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2.具有教授职称、有突出业绩的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评选。申请年龄不超过56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其它重要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有重要的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见《华中科技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学术和科研条件》(附件1)。 4.新评选的博士生导师,一般应已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参加过博士生指导小组工作并完整地协助培养过一届博士生,培养质量较好,能承担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二)无博士学位的教授,除满足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

1.新增列博士点某一研究方向的第一学科带头人。

2.新增列一级学科博士点,或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某一研究方向的第一学科带头人。

3.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或“973”项目,或“863”专题项目,目标导向类项目及“863”重大、重点项目,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的负责人(指学校与国家主管部门签订的合同书中明确的负责人)。 4.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过3项及以上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三)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除满足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Science》或《Nature》上发表论文1篇。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发表IF大于10的SCI论文1篇。

3.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四)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程序 1.个人申请

拟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者,须填写《华中科技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申报表》,并提供相应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科研经费证明材料(包括项目申报表、项目合同或协议、经费本等)提交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审核。 2.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评审

(1)学位审议委员会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评审。 (2)审议委员会审核申报材料,听取申请者汇报,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参加表决的人数不少于委员数的三分之二,表决有效,其中赞成票不少于参加表决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通过。形成表决决议,并将评审通过的博士生导师名单按得票数顺序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申请者的申报材料报送研究生院。

(3)各院(系、所)可以参照学校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本学科对培养博士生的要求,制定本单位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条件,其标准不得低于学校规定。

3.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相关学科门类组成由9位以上,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校内专家,组成学科评议组,对已通过各学位审议委员会申请人的申报材料逐个审核评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三分之二及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4.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对通过学科评议组的申请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公示期内学位办接受申诉。

5.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到会委员应超过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二。对学科评议组通过的博士生导师名单进行审核,经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三分之二及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三、聘任工作

第五条 聘任博士生导师上岗的基本条件和程序

(一)聘任博士生导师的基本条件

1.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能担负起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职责。 2.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或其它重要研究项目,适合于博士生选题,科研经费能够满足培养博士生的需要。

3.治学严谨、工作负责、团结奋斗、教书育人,已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 4.有协助本人指导、培养博士生的学术队伍。

5.院(系、所)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可从严聘任超龄博士生导师。超龄受聘者一般应是院士候选人,或特殊研究方向和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应有充足的科研课题和经费,用于博士生的选题和培养。延聘期不得超过3年。

6.各院(系、所)可以参照本细则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聘任博士生导师的条件,上报研究生院备案。其标准不得低于学校相关规定。

(二)聘任博士生导师上岗的程序

1.每年根据博士生招生计划,学校在已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中确定招收培养博士生的指导教师岗位。

2.各院(系、所)根据已确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岗位,在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者中聘任博士生导师。

3.申请人向所在院(系、所)提交当年招收博士生的申请,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任表》,超龄博士生导师需填写《华中科技大学超龄博士生导师聘任表》,通过学位审议委员会审核,并将聘任结果按要求报研究生院。

4.经研究生院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后列入博士生招生简章。

四、有关规定

第六条 为推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应重视在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评聘博士生导师;重视在学术梯队完整,承担有国家重点、重大教学、科研项目或产业开发项目,经费充足的学科方向的教师中评聘博士生导师;重视在交叉学科方向和新兴学科方向的教师中评聘博士生导师;重视在培养研究生质量好的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中评聘博士生导师。

第七条 评聘博士生导师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坚持标准,公正合理。在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评选过程中,实行回避制度。

第八条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可以不受本细则评聘条件、程序的限制,可直接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

第九条 已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新进教师,需提交原单位的聘任文件或聘书的复印件,经院(系、所)审核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并认可其博士生导师资格。

第十条 对新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及以上专业职务者,在其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时,可适当放宽教学及科研要求。满足博士生导师资格条件者,经特批可于进校当年招收博士生。

五、附则

第十一条 新增博士生导师评选工作于每年四月至五月进行;博士生导师上岗聘任工作于每年六月至七月进行。遇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提前或延期进行。

第十二条 本条例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实行。

附件2:

华中科技大学评聘跨学科研究生导师及培养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为推动学科渗透,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支持研究生导师在本学科之外学科点上申请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受聘招收培养,指导研究生。现将跨学科评聘研究生导师有关事项作如下规定:

一、跨学科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条件及程序

1.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尚无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

2.申请人在所跨学科领域已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所跨学科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著;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的科研任务,并有充足的科研经费。

3.申请人填写《跨学科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申请表》,获批准后,由跨学科所属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依据《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进行评选。

二、跨学科研究生导师的聘任工作

1.已取得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每年应通过相关院(系、所)和研究生院的资格审查,其内容为跨学科招生理由和招生培养能力两个方面。

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理由,是指学科交叉的理由以及有跨学科的科研课题。

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的能力,是指研究生导师本人及其团队具有指导和培养跨学科研究生的能力,或有所跨学科的研究生导师协助指导培养研究生。

2.申请人应填写《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聘任表》,并经所在院(系、所)主管负责人、所跨学科的院(系、所)主管负责人及学位审议委员会的同意,于每年5月底前将聘任名单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三、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的有关规定

1.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的招生信息列入所跨学科的院(系、所)招生专业目录中。招生复试工作由所跨学科的院(系、所)组织。

2.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的指标及经费由导师所在院(系、所)负责。若所跨学科的院(系、所)特别聘请有关院(系、所)研究生导师在该单位学科点上招收培养研究生,可经协商后,由所跨学科的院(系、所)负责。

3.跨学科招收的研究生,其报到、注册、学籍、学生管理工作由所跨院(系、所)负责。

4.导师依据所跨学科院(系、所)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跨学科招收的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按该学科、专业的要求进行培养。

5.跨学科招收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要由所跨学科的专家组成,并由所跨学科的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负责其学位审核。

6.跨学科招收的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由所跨院(系、所)负责办理,其学科、专业栏目填写所跨学科、专业。

四、未尽事宜由研究生院另行规定。

附件3:

华中科技大学评聘兼职研究生导师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外合作,争取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可适当选聘校外高水平学者为我校兼职研究生导师,作如下规定:

一、评聘兼职研究生导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有明确的合作项目;

2.对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有实质性作用;

3.依据学校规定的评聘条件和审批程序操作。

二、评聘兼职研究生导师的基本条件

1.应具有与我校研究生导师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应是我校兼职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造诣和学术成就,符合我校研究生导师的选聘条件。

2.应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与我校有密切合作关系,起到了支持和推动作用。 3.应对合作指导研究生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并得到所在工作单位的同意。

三、兼职研究生导师招收培养研究生的规定

1.兼职研究生导师一般不独立招收培养研究生,是以第二导师身份协助或合作指导研究生。 2.兼职研究生导师如果因工作需要,以第一导师与校内导师合作招收培养研究生,其硕士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名,博士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1名。计划招生费以校内合作导师的招生人数计算。

四、兼职研究生导师评聘及审批办法

1.评聘兼职研究生导师应填写《华中科技大学评聘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审批表》,附个人简历和简要学术成就介绍,兼职博士生导师还需附我校兼职教授聘书的复印件。经本人申请和所在单位同意,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审查,协助、联合培养指导研究生的兼职导师的材料于每年6月中旬以前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审核批准;独立招收研究生的兼职博士生导师还应依据《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进行评聘。

2.兼职硕士生导师聘期一般为三年,兼职博士生导师聘期一般为五年,需延聘者可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篇: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一、课程的设置

1.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列出的课程属研究生课程。

2.凡未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不属于研究生课程,所修课程不计学分。凡给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不得把研究生插入本科生课堂中听课,否则,不计成绩及学分。凡研究生因研究课题的需要,补修本科生某些课程,不计学分,不计成绩。

3.凡本学年应开课程须按时开出,并接受全校研究生、在职培训生和进修生听课。

二、选课办法

1.新生报到后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及研究生实际情况,制订出培养计划。经硕士点学科带头人(负责人)批准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2.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已确定的学位课不得更改。非学位课因故需要更改时,须由导师申请,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批准,更改课程学习手续须在开课前办理,不接受个别研究生因考试不及格而要求更改课程。

3.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2年制、2.5年制应在第二学期,3年制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期中之前全部学完。

4.实践环节包括:①开题报告,2年制、2.5年制在第三学期开学8周内,3年制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并由各学科组织评审;②科研与生产实践(包括参与科研课题、工程设计、生产单位实习等),2年制、2.5年制必须在第三学期末,3年制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③学术活动。

三、课程管理

1.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组织由研究生处负责(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发放教学任务书、考试安排、成绩归档等工作),不经研究生处下达教学任务书的课程不予承认工作量。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研究生处于前一学期的第十五周将教学任务通知书下达给各学院。

2.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可由各学院推荐,并报研究生处审核。对不合适的任课教师研究生处可重新聘任。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个别课程的任课教师可由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 3.研究生处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包括课程的教案、执行教学计划等)进行检查。一门课有一次误课,通报批评;累计两次误课,除通报批评外,取消此课程的教学工作量。研究生处将聘请有经验的老教授组成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确有不胜任工作的教师,将予以撤换。

4.各学院均应重视对所承担课程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担任研究生授课任务的教师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本课程涉及的最新成就,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鼓励采用原版教材,鼓励双语教学。任课教师必须于开课前一周内将教学计划交到研究生处,逾期不交者,追究其教学责任。

6.任课教师应严格按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专业课教学的面授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二分之一,否则按1/2折算工作量。任课教师不得私自更改教学计划,不得将授课任务私自转交给他人。教学计划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研究生处备案,另一份由本人保存。

7.研究生课程在开课期间,不得中途停课,如确有特殊困难,停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 8.为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在第一学年内,导师及学科不得安排研究生出差,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出差时,需经研究生处批准。学生出差耽误课程成绩由学生自负。

10.为保证教学质量,每位授课老师每学期安排为研究生授课时数不得超过2门次,累计不超过120学时。

11.每门课程考试或考查结束后,任课老师应将学生的原始答卷或成果材料及成绩单一并送研究生处。

四、课程考核

1.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计分采用百分制,考查可采用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等方式,计分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2.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均须考核,研究生的学位课必须考试;选修课既可考试又可考查。

3.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分数分布合理,反映学生掌握教学要求的实际情况。

4.因故不能参加考试者,须在考前办理有关手续,经研究生处批准后可以缓考。因不可抗力因素或意外事故造成缺考的,应及时补办缓考手续,否则按旷考处理。无故旷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5.研究生课程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补考不及格,必须重修。重修后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重修后成绩仍不及格,应终止培养,予以退学。凡是重修的课程,成绩单备注栏必须注明“重修”字样,并附原考试成绩。学位课的及格成绩为75分,非学位课及格成绩为60分,课程考试不及格,经过补考、重修合格后,登录成绩只记入及格成绩。

6.研究生在校期间,出现一门课程重修不及格或两门课程补考不及格或累计三门课程不及格者,应予以退学,终止培养,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7.考试舞弊或考试成绩作假者,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五、成绩管理

1. 研究生的成绩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档案资料。任课教师在课程考核结束后,将成绩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并打印成绩单一式两份签字。教师需于考后一周内将两份成绩单连同学生的原始答卷或成果材料一并送研究生处培养科备案。无原始答案仅有成绩单者,不承认成绩。考试(考核)成绩确认后不得更改。

2.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由研究生处培养科提供三份“研究生成绩单”,并审核盖章,两份存档,一份由本人保存。

六、本规定由学校研究生处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西南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籍管理的补充规定

(讨论稿.20041123)

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规范过程管理,现对我校研究生的学籍管理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年,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2.5年。博士研究生如有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不超过2年。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需经导师同意,所在院(系、所、中心)主管领导批准,报研究生院审批。

二、除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所允许的情况外,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在5年内、在职博士研究生在6年内未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答辩者,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

三、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而未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者,发给肄业证明;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而未完成论文答辩者,发给结业证书。

四、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退学后的档案、户口等问题按以下办法处理,并办理相应的离校手续:

1、入学前为在职人员的,退回到原单位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地;定向或委托培养的退回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

2、入学前为应届毕业生的,退回其生源所在地。

五、对于确认为有可能成为全国或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生,经导师提出、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报学校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其学习年限,但总年限不超过8年。

六、对于已批准实行弹性学制的研究生按照《西南交通大学试行弹性学制办法》(西交校研[2000]2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对于本文件公布之前的业已逾期而未完成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若在2006年12月31日之前仍未完成论文答辩者,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

八、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籍管理比照博士研究生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在本规定第一条之外的其他情况,电子注册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十、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在研究生院。

第四篇: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含港澳台地区)(以下简称“硕士生”)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硕士生选拔的科学性、公平性、安全性,切实保证硕士生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试行)》规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必须建立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形成与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相结合的导师资助制。

第三条

招收硕士生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第四条 我校硕士生招生类别分为:全日制、在职委培、专项计划(含强军、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工商管理、法律、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港澳台地区硕士生。硕士生的学制一般为2.5年;医学院的一般为3年;港澳台地区自费兼读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我校设置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执行教育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规模和计划;领导、协调我校硕士生招生工作;制定和审批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指导全校硕士生招生录取工作。

第六条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研招办”)在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硕士生招生工作,其具体职责是:执行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以及学校相关具体规定;负责编制硕士生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目录(简章)、招生宣传资料;负责报考咨询和教学研究工作;组织命题、考试、考核、评卷、复试、录取及体检等工作。

第七条 各院(系)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指导小组,由院(系)主管领导任组长。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对本单位硕士生招生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负责组织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科目命题、阅卷、评分等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复试方案、内容、要求、程序和评价评分标准等。

第三章 招生计划编制及指标分配

第八条

研招办根据教育部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硕士生招生规模和计划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和计划,经校长审批后,分配各院(系)硕士生招生指标,并在硕士生招生简章中公布。

第九条 指标分配基本原则:根据国家及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招生指标应适度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优先和重点发展学科以及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硕士生培养质量高的导师和学科倾斜。

第十条 各院(系)硕士生招生规模(含推荐免试硕士生)要与自身的培养实力相适应。硕士生招生指标的分配应综合考虑学科发展水平、硕士生导师(以下简称“硕导”)队伍的指导能力、硕士生培养质量、科研课题及经费,以及生师比、考录比和硕士生就业率等各种影响因素。

招生指标分配具体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执行。

第四章 考生报名与资格审查

第十一条 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为:公开招考、推荐免试两种形式。

第十二条 报考我校硕士生的考生须在我校公布的信息网上报名,具体参见当年公布的《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港澳台地区考生报名和考试的时间及地点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指定,具体参见当年公布的《上海交通大学面向港澳台地区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入学考试(初试)由我校单独组织命题。

第十三条 报考程序如下:

(一)网上报名:考生须在我校公布的信息网上报名(报名时间、程序和要求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二)现场确认:网上报名成功的考生均需到我校指定的报考点,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和我校的具体要求,现场办理资格审查、网报信息确认、个人图像采集以及缴纳报名费等现场确认手续(现场确认时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三)准考证发放:研招办根据教育部核准的网报信息和我校指定报考点现场确认的考生资格,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统一寄发我校硕士生入学考试准考证。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将取消其报考资格。

第五章 命题、考试与阅卷

第十四条 硕士生入学考试由初试和复试两部分组成,主要面向公开招考硕士生。初试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进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三(或四)门,分别为政治理论、外语、数学(或专业基础综合)、专业课,考试均为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政治理论、外语、数学(或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专业课考试科目由我校组织命题。

我校单独考试招生的初试时间与全国统考同步,考试科目也与全国统考相同。其中,英语考试科目由上海市统一命题,其余均由我校单独组织命题。 第十五条 各院(系)应按照我校当年硕士生招生工作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本单位专业课考试科目命题教师命题,同时制定试题评阅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十六条

命题教师应认真审核试题内容,校对文字、数字及符号标注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试题、参考答案(分别密封)以及本人签署的学校保密协议书交研招办保密员;命制试卷草稿或软盘电子文档应及时销毁或删除,不得私自保存。试题内容错误、缺失以及由于命题教师原因造成试题泄露者,由其承担一切责任与后果。

第十七条

命题教师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自觉履行学校保密协议,不得参加任何有关硕士生入学考试的补习、辅导活动;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有关试题内容和命题工作情况。

第十八条

研招办负责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考务工作;各院(系)负责复试(含面试)工作,具体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执行。

第十九条

初试科目试卷的评阅工作应由各院(系)命题教师参与,在指定场所进行,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卷。阅卷教师不得将试卷带出指定的评卷场所;不得向他人透露有关阅卷工作的任何情况。

第二十条

阅卷工作结束后,各院(系)应配合研招办及时做好成绩统计和登分工作。命题教师应充分研究和分析考试结果,写出书面小结交研究生院存档,以便总结和不断改进命题工作。

第二十一条 在考试成绩未公布前,有关人员不得向考生透露考试成绩。考生本人及非有关人员不得查阅试卷。考生接到书面考试成绩后,如对阅卷结果有异议,可向上海教育考试院和我校研招办提出复查成绩的申请(上海教育考试院负责全国统考科目试卷查分,我校负责自命题专业课考试科目试卷查分)。上海教育考试院、研招办负责组织专人复查成绩,并分别将复查结果及时告知考生本人。

第六章 录取

第二十二条

拟录取全日制在职委培硕士生(含参加单独考试研究生)、专项计划硕士生(含强军、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工商管理、法律、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须由本人与学校、委培单位签署三方协议书后,方可取得新生入学通知书。

第二十三条 如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录取:

(一)复试成绩在120分以下(不含120分)者;

(二)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不合格者;

(三)拟录取全日制硕士生调档政审不合格者;

(四)体检不合格(含校内外推免生入学前体检)者。

第七章 推荐免试硕士生

第二十四条

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推荐免试硕士生(以下简称“推免生”)计划,我校开展推免招生选拔工作,具体参见当年公布的《上海交通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第二十五条

各院(系)应成立本单位推免生推选工作小组,由主管本科教学和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或系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3至5名专家、教授组成。

第二十六条 推选条件如下:

(一)无违法犯罪记录,在学期间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

(二)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国家大学英语六级(CET-6)考试440分以上;

(四)无课程考试不及格或重修记录;

(五)校外生源必须是来自设有研究生院或“985”、“211”工程建设的国内重点院校,且获得推荐免试资格(即占校外生源母校的推免生指标)。

(六)校外生源申请我校推免生需提交以下材料:

①《上海交通大学推荐免试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网上下载,本人填写);②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盖章的本科成绩单;③获奖证书复印件;④国家英语

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或成绩单;⑤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以及其他可支持申请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 推选程序如下:

(一)根据学校下达的推荐名额,各院(系)推选工作小组选拔校内生源;初审校外推免生源的申请资格;

(二)组织专家小组,进行推免生复试选拔。复试实行差额形式,采用面试(亦可辅以笔试)方式,重点考察考生的道德品行、知识结构、外语水平、从事科研的能力、潜力以及综合素质;

(三)各院(系)推免生推选工作小组将本单位拟录取推免生名单上报研究生院审核,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复审批准后,研究生院负责在网上公示。

第二十八条

拟录取校内推免生须在我校当年公布的信息网上办理硕士生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还须与我校学生处签署个人承诺书,不得办理出国留学手续,不得列入当年毕业生就业计划。

第二十九条

拟录取校外推免生须持我校接收函,到所在学校教务处领取当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签发(加盖公章)的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推荐免试生专用)和推荐免试生网报号码,并按照当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的规定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不得参加当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未获得推免网报编号及未办理网报和现场确认手续者,不予正式录取。

第八章 其他

第三十条 对在报考中有违反规定、舞弊行为的考生,视情节轻重,将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其报考、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等不同的处分。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第五篇:东北林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认真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一、选题的原则

1.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选题中注意避免照搬前人的成果,重复别人的工作过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比较明确,论文有发挥和创新的余地。

2.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要具有创造性,能得出新见解,对该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应选择学科前沿,在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对于应用基础的研究,则应选择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实践应用前景,力求是国家或部门的重点科研课题、或是企业科研单位急待解决的科研课题。

3.要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要求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攻克生产、科学技术难关,创造经济效益。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立题依据和目标。主要是由研究生将其在本研究方向上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着重说明自己的选题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阐明所选课题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以及自己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预期的结果或成果。

2.阐述课题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做理论上的论证和可行性的论证;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说明完成该课题研究所做的基础工作及知识储备情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估算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博士生要求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三分之一;硕士生要求30篇以上,其中要有外文资料。参考文献为近五年发表的文献一般

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列为参考文献。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详见其有关规定。

四、开题报告工作安排

1.开题报告时间: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初(3月31日前),开题到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2.开题报告由各学院负责组织,以各学科为单位进行答辩,一般各学科除导师外组织本学科5~7名专家,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研究生开题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3.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通过者可参加中期考核,并继续学位论文工作;不通过者必须修改后重新答辩,连续三次未通过者,取消其学籍,中止培养。

4.研究生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与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如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上一篇:关于印发人大工作监督下一篇:高一综合实践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