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2022-12-08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综合实践教学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高一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2009高一(1)班教学随笔(综合版)

2009高一(1)班教学随笔(综合版)随笔1-47必修1 2009年9月1日晚自修的讲话

因为没有继续教高二,所以下来教高一(1)班,同时担任阅览室管理工作。基本上我讲,学生听,所以没有把学生当学习主体。

我想这样,为了课题的继续研究,凡是以前讲过的,我就不在重复,我只写我的新的教学心得。

今天新的教学心得是:

对孙维刚老师的德育促进智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理解,是大善才能大智。并且向学生解释了这其实是很容易证明出来。一个大智的人肯定是大善的,如果大智的人大恶,人类岂不是要灭亡,但人类一直在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所以大善肯定能大智。

那如何才能大善。我学习朱老师2009新教育海门主报告,提出修身养性。我参照天涯社区博客《佛化人生》里面讲到的,修身养性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无俗。我举例,如果你们读书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那你们就是俗不可耐。如果读书觉得感到读书真快乐真幸福,那就无俗了。

第二层次:无我。我这样解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了追求自然、社会、生命的秘密,你要舍弃一些东西。你要帮助别人,大公无私。老师我做不到。我很想买辆车,我捐款也不多,很自私。

第三层次:无道。我主要就是举了庄周梦蝶的故事。举了庄子的《逍遥游》

对朱老师的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认识你自己,然后成为那个自己。对学生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理解下,对学生进行讲解。

我先声明,我这样讲没有骂人,学生也同意我没有骂人。我说有的人是一头猪,有的人是一只狗,有的人是一只猫,有的人是一头牛。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乱,是因为这个人明明是一只狗,却想去抓老鼠。为什么这只狗想去抓老鼠,因为抓到老鼠可以有钱赚,有官升。同学们,如果你们迈入社会,会发现这样的人很多。

但没有人天生就是一只狗,一只猫,一头牛,一头猪。我们从父母那里遗传了许多东西,但后天的教育也可以改变这些事实。教育包括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

教学随笔1 今天是高一第一节,上《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我总觉得一些老师在讲解集合的特征时有些东西遗漏。我是这样上的,与老师交流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特征?特征是什么意思?其实可以百度百科:特征。一个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标志。我说看到一只动物在吃屎,我们就知道这动物不是猫,因为吃屎是狗的特征。我们看到一只动物在抓老鼠,我们就知道这个动物不是狗,因为抓老鼠是猫的特征。

举例所有矮子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吗?所有好人能组成一个集合吗?归纳出集合的确定性特征。

举例{1,1,2,2,3,3}是集合吗?得出集合的互异性特征。

举例{1,2,3}与{3,2,1}是同一个集合吗?得出集合的无序性特征。

在这一节我还想向学生认识到文理想通,万物皆通的道理。

我举了个例子。用列举法能不能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不能。所以列举法有局限性。

那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思想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比如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孙子兵法》。在当时的时代是很先进的,但在21世纪,却需要继承、创新。

对集合的描述法的反思 这一节我总觉得有个地方老师会忘记设计,就是描述是什么意思?我先问学生,描述是什么意思?这属于语文内容。我PPT打出:描述就是许多东西有共同的特征,我们把这个共同的特征用文字或符号把它叙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要取名描述法,就是顾名思义。因为数学上的一个名字不会无怨无故取的。

我PPT打出{0,2,4,6,8,10,12,14,……}问这个集合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学生都回答是列举法,并且知道是>=0的偶数集合。那这些偶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是偶数能被2整除,这是偶数的共同特征。所以这个集合用描述法就是{x|x=2n,n属于N}。

我再举例{1,3,5,7,9,11,13,15,…….},用描述法把这个集合描述出来,学生反应还不错。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我问x<10的所有实数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并且已经准备了这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没想到学生回答出来,说x<10的所有实数的共同特征就是<10。

所以x-7<3的解集就是{x|x<10}。并且我做了{x|x<10}与x<10的区别。我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没想到学生马上回答出来,说一个是集合一个是范围。

我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我

我活在世上没有什么目标的。家里人对我的期待也几乎没有。就是过一种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不希望人生有大风大浪。那我为什么提出我要做一个我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我的老师?反正也没事情,找点事情干干。我总觉得当老师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我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我的高度。达到我连说话、肢体语言、放屁都符合教育规律。目前我不可能达到。我这个人有点坏,比如喜欢说荤话。但要注意我说的荤话与江湖上那些地痞、流氓、无赖不在同一个档次,我开的玩笑比较高雅。比如我会在女同事面前说还是农业社会好啊,一夫多妻制,女子无才便是德啊,你看一个茶壶周围配八个茶杯。没办法,本人天生就对善良、贤惠、勤劳的女子感冒。但这些话不能在学生面前说,所以我现在就是按照《论语》智慧、《道德经》智慧、《金刚经》智慧进行修炼,希望达到孔子所说的到70岁随心所欲不欲矩。

我见过李镇西老师多次,正确说是两次。一次是苍南新教育年会,一次是海门新教育年会。老实说,我不想面对面与他们交流,比如李镇西老师、铁皮鼓老师。因为按他们的道德高度,会觉得我是个道德低下的人。我告诉你,我如果道德低下,温州就没有好人了。我目前尊敬他们,但不想与他们交朋友。真正的新教育人都在按朱老师在海门的主报告里面的方法在修炼,我是尊敬他们,所以向他们学。

对集合的基本关系(包含、包含于)的反思

首先声明我不敢狂妄,我因为在温州703804网开了个帖子,可能许多家长、学生对我的教法感兴趣,所以我是写给他们看的。

这一节,教材上是用实数可以比较大小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包含于)进行类比。我百度百科:大小。我发现不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所以开始我问:什么东西可以比较大小?学生回答是实数。那除了实数可以比较大小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较大小?学生回答,面积、体积。我最后用PPT打出:国家力量、人的尊卑或长幼 (比如哥哥比弟弟大、省长比市长大)、物体(比如箱子的大小),可以比较大小。

并且PPT打出:所以你们到了大学继续学习数学,你就会在《实变函数》里知道大小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整天对大小熟视无睹,从来没有一问大小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我们对大小太熟悉了,以至于视而不见。

再问,集合能不能比较大小?再引出集合间的大小关系我们不用大小来描述而是用包含、包含于来描述。它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

对今天校对作业的反思及一点课外话

我想以这种方式布置作业,也跟学生讲了。我说,你们教材上没完成的不要做课外的题目。那如何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我说你们先把答案写在书上,关键的过程、思路记在教材上。然后听我上课分析讲解。因为我出于教书多年,学校招过来的学生底子也没多大变化。所以学生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心中有数。那学生的作业交不交?改不改呢?即交也改。我对学生说,等老师讲解完后,你们把那些觉得假懂、假会的题目再做在作业本上交上来,我看看。那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假懂、假会的呢?我说这你们自己可以感觉到。你们吃坏了肚子,闹肚子痛,自己是可以感觉到肚子不舒服的。

以下是课外话:等最后

4、5分钟我说讲讲如何写作文?

我跟你们讲过情感是分层次的,也举了自己老婆的例子,你们也感觉到想笑。学习情感最高境界:知识、师生生命、生活世界、人类命运产生深刻共鸣。每个人都有个人人生经历、个人情绪,但有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个人经历、个人情绪进行上升,上升到民族、国家、人类的高度。我举了卡夫卡的例子,他把自己的个人经历、个人情绪上升到西方世界的高度,与人类命运产生深刻共鸣。有个学生说,我读过他的一篇文章《变形记》。学生的文学底子不错。这篇文章高中才学习。你们要把身边鸡毛蒜皮的事情、低层次的情感进行上升,眼界要大。老师我也经常写文章,但只能把自己的经历、个人情感上升到温州市的高度,上升到浙江省、国家高度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老师、学生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

因为我觉得大善才能大智,又去了海门,认真读了新教育主报告朱老师的《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所以老师教书要修身养性,学生学习要修身养性。那修身养性有什么方法?我觉得有种方法可以,就是忏悔,每天都忏悔。我今天对学生负责了吗?我今天对得起同事吗?我今天对学校负责了吗?我今天有站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吗?教书对我是职业?事业?信仰?我把教育当信仰了吗?以上是老师忏悔的一些内容。做为学生,我今天学习认真了吗?我与同学关系融洽吗?我有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吗?我对得起父母吗?如果我有弟弟、妹妹我有关系他们吗?

我买来卢梭的《忏悔录》好几年了,也从一些渠道知道了这本书的一些情况。我一直没看。我想反正大人物的忏悔与小人物的忏悔只是深度、广度、高度不同。小人物忏悔鸡毛蒜皮的事,大人物忏悔的深度、广度、高度很高,能上升到民族、国家、世界的高度。我想想就这么回事吧,所以买来也没看,更喜欢看对这本书的评论。西方有忏悔传统,卢梭、奥古斯丁,我们国家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巴金有忏悔,《随想录》。 我们国人做错事,从不忏悔。我在忏悔的时候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知道有的人人品是很坏的,他把你的忏悔当成把柄,抓住这个把柄来钳制你。比如我忏悔自己师德不高尚,那人品不好的人就来了,他说,你看连他自己都说自己师德不高尚,那我们给他的师德就是合格。所以在我们国家忏悔很危险的。中国从来不缺小人。他从来不知道,忏悔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函数的概念反思

这一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重新认识函数概念。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我也对学生讲过,每一届都有许多学生听不懂的,如果听不懂,不奇怪,慢慢消化,消化不了我不继续讲下去。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做了改进。

我PPT打出:同学们,我跟你们讲一件事情。就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很厉害的。今年暑假我到海门参加他的新教育实验会,我看了他的报告。朱老师把全国老师看的清清楚楚。朱老师为什么能把全国老师看的清清楚楚,因为他站的角度与他人不一样,站的高度很高很高。比如谁可以把温州人民看的清清楚楚,那这个人可以当温州市市委书记,把浙江人民看的清请楚楚,那这个人可以当浙江省委书记,把全国人民看的清请楚楚,那这个人可以当国家主席。人只有站在较高一个层次才能看清较低层次的事情。把国家看的清请楚楚的人一定可以把浙江人民看的清请楚楚,把浙江人民看的清请楚楚的人,一定可以把温州人民看的清请楚楚。反之不一定。我再举例子,你把高等数学看的清清楚楚,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把初等数学看的清清楚楚。但你把初等数学看的清清楚楚,高等数学也不一定看的清清楚楚。老师我在某一程度上可以把小学、初中、数学看的清清楚楚,但对高等数学看不清清楚楚。

我PPT再打出:我画一个图形给你们看。在你们面前有个正方形的盒子,没盖,里面有一只哈巴狗。当你的眼睛在盒子的面前,高度是你前面这个面的中位线中点,那你可以把这个盒子的前面看的清清楚楚,但这只哈巴狗你看不见。接下去我们这样,我们改变眼睛的角度与高度,把眼睛上升,上升到眼睛还是在前面这个面的前面,但高度上升到盒子上面那个面的上面,这时,我们依然把前面这个面看的清清楚楚,但发现了许多新东西,比如我们看到了盒子里有只哈巴狗。所以改变角度,上升高度,原来的事情依然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并且把发现的新东西也可以看的很清楚。我为什么要讲这些东西,因为我们今天学习函数的概念。

然后问学生初中函数概念,学过哪些函数?

下面我们就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与新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函数概念。

然后举出教材上三个函数例子,一个一个在新的角度,先的高度进行分析。

最后我与学生用高中函数的角度、高度重新认识初中里学过的几个函数即一元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告诉学生用高中的角度、高度依然可以把初中的函数看的清清楚楚,并且,我们发现了按初中的角度、高度以为不是函数的在高中角度、高度还是函数。比如臭氧层、恩格尔系数这两个教材上的例子。我说只要你们上大学继续读数学就回发现在大四《拓扑学》中又是站在新的角度、高度对函数进行重新认识,老师我是花了好长时间才看懂。《拓扑学》中对函数的认识站的角度更奇特,站的高度更高。

最后根据学生反映,还是有一些学生听不懂。

做最好的自己

这篇帖子的内容我想今天晚自修讲,主要想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我以为《做最好的自己》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百度发现是李开复的。李开复大名鼎鼎,是大学生的精神导师,做过微软全球副总裁、世界著名苹果公司高级管理员、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反正百度:李开复,就得到他几乎所有资料。我总觉得这些IT天才是看不起教育的,搞教育是他们的业余爱好,属于慈善目的,因为教育对他们来说太简单,没挑战性,没意思。如果李开复的事业是教育,那真是民族之幸啊。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李开复说出这句话:做最好的自己,他是对教育了解的非常深刻、透彻的人。为什么?

有三句意思相通的话:“认识你自己,然后成为那个自己(我以为是朱永新老师说的,百度一下,没发现,我不知道是谁说的)”、“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其实,教育的使命在于塑造美好的人性,进而建设美好的社会。人的完整性首先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的。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也是我们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著名教育家朱永新)”。

这三句是想通的,我对你们想过,有的人是一条狗、一只猫、一头猪、一头牛。为什么社会会这么乱,因为有的人明明是一条狗,却要去抓老鼠。这条狗为什么要去抓老鼠,因为去抓老鼠可以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

人有许多个自己,但其中有一个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说,做最好的自己,这样社会才和谐,人民才幸福,自己也幸福。

我也讲过,同学们,没有人天生就是一条狗、一只猫、一头猪、一头牛。人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变这些事实。虽然我们从父母那里遗传了一些东西。

李镇西老师写了《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

做最好的自己(2)

我跟你们讲过,人有许多个自己,他可能是条狗,可能是只猫,可能是头猪,也可能是头牛。有的人最适合当头狗,有的人最适合当只猫,有的人最适合当头猪,有的人做适合当头牛。所以问题就出来了,许多人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那人的自我是如何迷失的?跟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成功、成才的标准是赚大钱、当大官,是这些世俗的欲望遮蔽了人的自我,让人迷失自我。比如只有狗适合赚钱,但金钱很诱惑人,所以猫啊、牛啊、猪啊也去赚钱。比如只有狗适合当官,但有了权利可以通吃一切,于是猫啊、牛啊、猪啊也去当官。所以人人不是由我们的大脑控制,而是由我们强烈的非理性的欲望赶着走,所以人往往迷失自我。

你们将来迈入社会会慢慢明白。

人是种非理性动物

今天我跟学生介绍了人是一种非理想动物。我说,我们平常觉得我大脑想向动走,人就会向东走,我大脑想向西走,人就会向西走。我说不是的,我们的行为不是由大脑所控制,而是被一些内在、外在的东西牵引着走,比如对金钱的欲望,对权利的欲望。有时候我们觉得明明知道自己不是那个料,但还是去做,这就是人不是种理性动物,而是非理性动物。理性是什么?我解释为大脑的思考。我的人是非理性动物的观点来自于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著作。

函数推广为映射

这节课是把函数推广为映射,我问你们是不是觉得世界上有这种东西的?数学怎会研究这种东西?跟我们初中学习数学的感觉不一样。一些学生回答,是的。一些同学回答,这很正常。我总尽量让学生明白概念的本质,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教材中的概念为什么会取这种名字?概念的名字不会无缘无故取的。比如值域值域就是函数值的集合,函数函数所以要是数集。函数推广为映射就是把数集推广为物集。我板书,数到物。通过教材P22例7及自己补充一个y=x^2的例子,让学生感性认识到一对

一、二对

一、多对一是映射,一对多不是映射。最后讲讲函数或映射的历史:初中,变量说;高中,对应说;大学(拓扑学),关系说。每上升一个层次,角度改变,高度提升。

函数的单调性课前设计

今天是2009年9月15日,明天下午第一节是上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一课时。在以往的反思中因为我还没有记录过课前设计然后课后反思。我现在第一次记录课前设计,看看上完课之后与自己的设计有什么变化。我想把上课的预设与生成用随笔形式记录下来。

预设是这样子的,那生成了什么新东西。 预设下面开始记录,生成要等课后反思。 自语:今天我们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

PPT打出: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性质?出于人类的什么心理? 预设可能会一震。先让学生发言。然后,

PPT打出:人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是对宇宙、自然、社会、生命的秘密刨根寻底,我们只要仔细去观察小孩,你就会发现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会问,爸爸这是什么?妈妈那是什么?爸爸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啊?小孩子看到一条狗,一朵花也会停下来仔细的看.我们就是小孩,那函数就是一条狗,一朵花. PPT打出:人类对宇宙、自然、社会、生命的秘密的好奇是人的一种天性,正因为有了这种天性我们人类才会发展,从野蛮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

然后说明哪位同学想报我的研究性学习,那研究课题(PPT打出)就是:我们的好奇心是如何失去的? 等用文字语言、图象语言描述了屏幕上几个函数的图象上升、下降的情况后。

先问学生然后PPT打出:数学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集合语言是符号语言之 一)。

那我们分析这三种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先问学生然后PPT打出:我们看这几个对函数图象上升下降的描述,有文字语言但不精确,有图形语言可以直观,但就是没有符号语言严格、严密的定义。

PPT打出:数学名言(华罗庚):数缺形难直观,形缺数难入微。 PPT打出:为什么能数形结合?

先问学生然后PPT打出:因为数形是一致的,不会矛盾的.谁如果发现数形不 一致,有矛盾谁就是数学家.老师我发现不了.

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符号严格严密定义单调性。提示注意:单调定义中的“任意”两字。

PPT打出:请举出文学上单调性的例子。我准备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增函数),飞流直下三千尺(减函数)

对例2的讲解,我PPT打出:为什么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要证明?

学生先思考,我再PPT打出:文字语言不严格,图形语言是很直观但不能当证明。只有符号语言做到严格、严密。

以上是我的课前预设,我想看看生成了什么?

对函数的单调性课后反思

教书10年,我知道对于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两字学生很难理解,我以为我准备充分了,但在今天的教学中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来讲解。最后一道例子没时间分析讲解,并且还拖堂

5、6分钟。我也对学生讲过每一届同学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定义的时候都难理解。但我没想到这么顽固。我还是估计不足。我说你们如不懂我下面不上下去。

这节课的生成是:在讲解例2:玻意耳定律即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V减少时,压强p将增大,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

我分析说:我画了个类似打气筒的模型。我说这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知道这个结论,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却需要数学上的证明。我还说有时候生活经验不一定正确。比如根据生活经验,局部小于整体。但在数学上只要你们大学里继续读数学你就会知道局部可以等于整体,局部也可以大于整体。所以经验上升到理论要数学的证明。

函数的单调性第二课时

这节课预设基本完成,还生成了一些东西,现把它记录下来。 预设是这样子的:

对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定义,我是这样讲解的。在初中我们知道函数的最大小值,但文字语言只有三个字,图象语言吗或则图象在某个点的上方或则图象在某个点的下方。文字语言对最大小值的描述不太精确。因为我们说话的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说明文字语言是不太精确的。我们讲话被人误解、曲解就是文字语言不太精确。图形语言吗是直观但不能当证明。所以只有符号的定义才严格、严密。那同学们对函数最大小值的符号定义要如何定义?我说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化,学习符号就是学习符号化,学习形式就是学习形式化。

对于例4:已知函数f(x)=2/(x-1),(x在[2,6]之间。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我说如果按照教材上的讲解就没意思。我们要挖掘一些新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图象的变换。从f(x)=1/x,到f(x)=1/(x-1),到f(x)=2/(x-1),到f(x)=-2/(x-1)他们的图象有什么变换规律。还有f(x)=1/x到f(x)=|1/x|,f(x)=2/(x-1)到f(x)=|2/(x-1)|图象变化规律。

以上是我的上课预设。从对学生的反应来看,我说我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对函数图象的变换是非常感兴趣的,图象变过来变过去很有意思,你们对函数图象的变换感不感兴趣?学生回答是不感兴趣。我教过以前的学生也是这么回答的。原因我还没研究。

以上是本节课的预设。 这节课的生成是:

对于P32练习1,请根据下图描述某装配线的生产效率与生产线上工人数量的关系。答案是刚开始工人越多效率越高,最后工人太多反而效率变低。

我问这跟我们哪句话很相似?学生回答不出来。我说就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我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出来说三个和尚相互之间在推辞。我顺便讲了中央的精简机构,因为机构里人浮于事。

函数的奇偶想第一课时教学预设

明天(2009年9月18日)上午第一节数学课,上函数的奇偶想第一课时,我用狗狗下载了一个课件,发现课件很好。下面我把对这个课件的整合、再创造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是我自己新的东西。

在讲解完函数的奇偶性定义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我们再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认识。因为这三种语言各有千秋,我也跟学生讲过。 在讲解P35例5时,我要问学生PPT打出:为什么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总先拿定义域做文章?定义域对函数的奇偶性起着什么作用。

PPT打出:定义域对函数的奇偶性起着一票否决的作用。 那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对事物起着一票否决的作用?

PPT打出:在现实生活中起着一票否决作用的事情很多。比如我们三溪中学不管高考成绩多好,如果出现学生命案那学校的荣誉就一票否决,高考优秀奖局里就不给三溪中学了。还如对于一个地方的执政长官,如果在自己管理的辖区内出现老百姓到北京上访那你这个第一把手的政绩就一票否决。

PPT打出:观点:文理相通、万物皆通

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反思

我在上课前写了《16: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教学预设》,现写《17: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反思》,这节课预设基本完成。

但生成了一些东西,并且这些东西继续可以讨论下去。就是奇函数、偶函数为什么要取名奇函数、偶函数?跟奇数与偶数有什么联系?

最后学生得出还是取名正函数、负函数好一点。

我先举了几个简单具体例子,让学生总结。简单具体例子我就不记录了。我把这个结论记录下来。就是:对于形如f(x)=x^n,当n是奇数,那f(x)是奇函数,当n是偶数,f(x)是偶函数。具体例子就是让n=

1、

4、

5、-

1、-

2、-3。

但在下面的讲解中,我又举了几个简单具体例子。f(x)=x^3+2x,f(x)=2x^4+3x^2。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得出结论:两个奇函数相加还是奇函数,两个偶函数相加还是偶函数。但两个奇数相加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是偶数。我顺便再得出更多结论。两个奇数相乘还是奇数,两个偶数相乘还是偶数。但两个奇函数相乘却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相乘还是偶函数。奇函数除以偶函数还是奇函数,奇函数除以奇函数是偶函数,偶函数除以偶函数还是偶函数。但正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负数,正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负数。

学生说把奇函数取名负函数,把偶函数取名正函数还好一点。

我百度了一下,没有发现奇函数、偶函数为什么要取名奇函数、偶函数。我身边也没有数学史资料,所以这个命名问题可以一直再讨论下去。

我今天又补充了图形语言直观但不能当证明与定义是因为有时候我们连函数的图象也画不出来。

函数奇偶性第二课时反思

今天是函数奇偶性扫尾阶段。只记录一处预设。问学生如果按奇偶性对函数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学生忘记回答了一类,就是非奇非偶函数。原因是我上节课只讲了奇函数、偶函数、即奇即偶函数。

我问我们为什么喜欢对事物进行分类?出于什么心理?

学生回答不出来。我说这是出于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类就想把世界、事物看的清清楚楚。是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起作用。而分类是一种可以把世界、事物看的清清楚楚的方法。我们三溪中学就分成很多班。

为什么要重新贴出这篇旧论文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概念学习的三个层次》,今天是2009年9月21日,这篇论文起码在

5、6年前写好的,曾经被温州教科研网收录,现在在温州教科研网已经找不到了。温州的教育就这样,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在温州政府那里,老百姓是不放心的。

我今天重提这篇论文是因为有时候我进行概念的教学不知不觉用这篇论文的观点。这篇论文 的启发来源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我是一葫芦画瓢。这篇论文被收录在了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我是搜索才发现的。

先把这篇论文贴在下面,看附件。

概念学习的三个层次

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 张明

下面通过高等数学里的连续函数概念来谈谈概念学习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概念阶段。

这一层次指的是为概念的学习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比如高中的函数概念,极限概念。现实中的曲线的弯曲,伸缩变换。

第二层次:概念阶段。包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对于高中生有假的理解与真的理解。我们有时发现问学生,学生说自己已懂了,但老师知道学生并没有真懂,这个懂是以学生为参照物的懂,已老师为参照物,学生并不懂。以老师为参照物的懂,教学任务才完成。应用有初步应用与灵活应用。只有灵活应用才有第三层次的学习。连续函数的定义:f与a连续有。f(x)在内任一点连续,称f(x)是上的连续函数

第三层次:后概念阶段。对概念能够进行反思与批判,分初、中、高级反思与批判。

比如,把连续函数概念从一维推广为二维,三维,n维。

这算初级反思与批判,中级反思与批判是把n维的连续概念推广为距离空间之间的连续映射。

高级反思与批判则把距离空间上的连续映射推广为拓扑空间上的连续映射。

设X和Y是两个拓扑空间,如果Y中每一个开集的原象是X中的一个开集,则称f是从X到Y的一个连续映射。

反思与批判无止境。对于我校学生,说的不严格一点,相对高中数学概念,70℅学生处于第二层次,并且灵活应用的是少数。30℅停留在第一层次。少数灵活应用,极个别会初级反思与批判。

参考文献:

[1]欧阳光中 姚允许/编著.数学分析(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2]王声望 郑维行编.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熊金城 编.点集拓扑讲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今天晚自修讲话

今天是2009年9月22日,我在教室里又重新讲了孙维刚老师的事。也就是孙老师与其他老师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都这样想,老师你告诉我如何解题,高考能够考个好成绩。你越这样想,高考成绩越不好。我说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教学的主产品是能够高考取的个好成绩。但孙老师不是,孙老师教学的主产品是要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要大善才能大智,而高考成绩好是孙老师的副产品,只要孙老师的主产品成功,那副产品是顺理成章、自然派生的事情。正因为孙老师与其他老师不同,所以孙老师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优秀老师都是非常有强烈的个性。如果绝大多数人家是这样做,你也这样做,那你就是随大流,普普通通。正因为你与众不同你才出色、卓越。

孙老师的学生学习很轻松,一天睡觉9个小时,体魄健康,心理快乐幸福。 我也讲了其他的话,因为以前对上一届的学生讲过,所以不重复。

对必修1第一章复习参考题一处的生成

昨天、今天两节课是讲解分析习题1.3与复习参考题。对于复习参考题最后一道写出有关个人所得税的分段函数,我有了点生成。按陶行知的生活既教育,我想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在分析讲解个人所得税这道题目时,我插入了一些社会知识。

我说社会财富有三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是能者多得,我问是能者多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能者多得。但能者多得会有个后果就是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无钱人越来越没钱。因为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历史上为什么农民会造反就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第二次分配就是我们这道题目,国家通过税收,谁越有钱谁就交的税越多,通过税收把有钱人的钱转移到没钱的人那里。比如修高速公路、建机场、建公园,这些无钱人也可以享受到。但我们国家有钱人道德素质不好,总是偷税漏税。

第三次分配就是慈善事业,有钱人通过做慈善事业比如把钱捐给红十字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等等,但我国的有钱人道德素质不太好,慈善事业做的很少。

对《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反思

这一节我上的只剩下例

2、例

3、例

4、例5,其他的都完成。我调查过,这节课内容多不多?一些学生回答还可以,一些学生回答有点多。但我又举了个以前的例子,就是我们看《红楼梦》是长篇小说,很长,很乱,但有线索,问学生线索是什么?学生也回答出来,就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那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

我PPT打出:

今天我们学习指数函数,同学们想想看指数函数,自变量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指数函数? 在初中我们学过指数的范围是什么? 整数(负整数、零、正整数。)

我们先把它推广为有理数。从哪里开始? 根式!有理数包括整数与分数。 通过具体例子给出n次方根的定义,之后我讲解了哲学上有关概念的一些知识。我PPT打出:

这个定义是干净、凝练,包括的内容很多很多。

一个概念有内涵与外延。N次方根内含深刻、干净、凝练。外延很丰富。内涵越深刻、干净、凝练、概括性越强,外延越丰富。

比如n是奇数,结论与符号 比如n是偶数,结论与符号 要不要记住以上结论?

只要同学们把具体的、数字的例子熟练了,自然就可以上升到符号的定义,以及会得到许多结论。虽然很乱,但乱中有自然

如果符号不熟练那先弄懂具体、数字的例子

这一节课体现一个观点:道法自然,无论是定义、符号都是很自然、不别扭的。 把指数从有理数推广为无理数是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

孙(维刚)老师,我错了

我对学生讲过,我说我把老师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老师苦,学生苦,但成绩还是不好,这种老师失败。第二层次:老师苦,学生苦,但成绩优秀,我说就是我跟你们讲的一天学习18个小时学出人命的河南西峡一高,你们又不想这样。第三层次:老师苦,学生轻松,但成绩很优秀,这种老师就是孙维刚老师,把自己教牺牲了。第四层次:老师轻松,学生也轻松,但成绩也很好,这样的老师我说还没有。

今天从家里到学校的公交车上才发现,孙老师是属于第四层次,不是第三层次。孙老师教书是自己轻松,学生也轻松,但成绩又优秀。那为什么孙老师教牺牲了,其实孙老师不是教死的,是被公益事情累死的,比如是无穷无尽的全国家长、全国学生、全国学校叫他辅导、讲座等等,孙老师不是被自己的学生教死,而是被社会、政府的公益事情累死。而他又是身体有病。孙老师教书真是太轻松了,他自己说自己也没备课、改作业,上课是出口成章。我以前怨朱(永新)老师,你说提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孙老师的教育生活是否幸福完整?我而今觉得孙老师的教育生活是幸福完整的。孙老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了公益的事情上,如果没有公益事情,孙老师教书是很轻松简单的。这些公益事情,孙老师推也推不掉。

所以孙老师是可以让人模仿的,模仿一个卓越老师,而公益事情适当的老师。我以前觉得学孙老师,岂不是把自己累死,不学,现在想想,若能做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是很轻松、幸福完整的。

对高中第一次第一章单元测试的讲解分析

我们学校一般是晚自修分析单元测试试卷,今天刚好是我晚自修,所以拿来讲解分析试卷了。

我先稳定军心,因为一些学生考的不理想。 我说,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也是一个经历高原现象的过程。每个人经历高原现象的时间不同,有的人一个礼拜,有的人一个月,有的人一学期。考的不好没关系,你在经历高原现象,需要时间,请不要放弃。我学习英语当经历高原现象的时候就放弃了。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感觉不一样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变”。初中是“模仿”。初中,课堂上是这种题型,作业是这种题型,考试是这种题型。所以高中学习数学要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会迁移。模仿,连猴子也会。假懂、假会还不行,要真懂、真会,并上升到通。

在选择题第五题,同学们要对函数图象进行变换,但同学们不喜欢对函数图象进行变换,这可以理解,图形变换就是用运动的观点看待问题。静止的东西是容易、轻松、省力看的清清楚楚,但如果在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上把外面的事物看清楚就不太容易,所以许多同学不喜欢对函数图形进行变换,我可以理解。同学们也不喜欢数形结合,你只要看8道选择题,只要数形结合就迎刃而解。如果高中不会数形结合,数学成绩很难提高的。

对《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第二节的反思

第二节主要是处理教材上的例

2、例

3、例

4、例5及有关根式、分数指数幂运算的2.1.1练习与习题2.1A组1到4题。

学生自己带者问题看书,既根式与分数指数幂在运算过程中有什么优劣?同学们容易知道要运算就要把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

这些例子、练习、习题有个特点就是形式上繁琐,但一般没有计算难度。我问学生你们听说过毛主席的一句名言吗?就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表面上看起来很吓人,实际上一点也不可怕。这就是这些例子、练习、习题的特点。学生说没听说过。看来历史还没学到这里。

对《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的反思

这节课我预设是这样子的,就是研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线索是什么?我把它总结为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1、为什么要研究指数函数?

在社会生活、生产中有许多事物如果抽象出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是指数函数的模型。请看几例。

2、研究指数函数的什么? 图象、奇偶性、单调性

3、如何研究?

从具体、简单、数字的指数函数例子开始,把得到的这些结论推广为抽象、字母、符号的、一般的指数函数。

在说明为什么要学习指数函数所提供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函数模型,一个是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变化的指数函数模型,我问学生 上面两个指数函数的例子是具体的,数字的,你能不能推广为抽象的、符号的、字母的、一般的指数函数?

得到指数函数的一般模型后,再讨论为什么要a>0,且a不﹦1。

在讲解例6: 例1. 已知指数函数f(x)=a^x,(a>1,且a不=1)的图象经过(3,派),求f(0),f(1),f(-3)的值。

我们要跟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联系起来,就像孙维刚老师讲的,八方联系。那怎样联系?确定一个指数函数只须经过几个点?学生回答,一个点。为什么?因为指数函数中只有一个未知数既底数a。那确定一元一次函数要几个点?学生回答,两个点?为什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从几何上考虑,如果从代数上考虑,那是因为有两个未知数a,b。那确定一元二次函数需要几个点?学生回答,三个,因为有三个未知数a,b,c。如果是反比例函数也只须一个点,因为只有一个未知数k。以上是我的看法,那孙老师呢?

孙老师研究了系数a对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图形变化的影响。因为现在教学大纲不做要求,我也就没提起。我现在思考还要不要提起?

这节课基本是预设,无生成。

这节课不足是学生主动、主体性不太强烈。我有点太快,是灌输的味道,怕学生回答不上来。

对《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

二、三课时的预设

这节课内容是教材的例7即比较两个值大小,例8即人口平均增长率问题,及有关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各道练习

1、

2、3,及习题2.1A组的

5、

6、

7、

8、9,B组的

1、

2、

3、4。 我这样预设:对例

7、例8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在例7即比较两个值大小中,实际上是实在凭直觉判断不出来,我们画一下指数函数的图象,可以直觉判断出来的可以不画。对于比较两数大小还有个方法就是去寻找中介数,让中介数当第三者。我说过文理相通、万物皆通,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不认识的人办点事情,一般是寻找一个中介人,让中介人在期间沟通。我顺便向学生介绍市侩文化。市是市场的意思,侩是指介绍买卖以取得佣金的中间人,同学们可以百度百科:侩、市侩、市侩文化。现在市侩文化被引申为惟利是图的小人,因为中间人就是只赚钱,没有人文、人道精神。我们这个国家,我们生活的温州市侩文化是很强烈的,导致我们道德素质下降。

对于例8即人口平均增长率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它在作者胡作玄先生这本《影响世界历史的100名著排行榜》中排名第八。同时告诉学生百度:影响世界历史的100名著排行榜,就可以找到所有名著。在《世界100系列丛书》其中一本《影响世界的100本书》中排名58。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排名。同学们可以去买或网络搜索。

外国有马尔萨斯,中国有马寅初,当马寅初提出我国人口要控制时,毛主席不听,他认为人多力量大,所以导致我国人口越来越多,如果我国提早计划生育,那国力也不是现在这样。并被错误的批判,但活到100岁。同学们如果想知道更多有关马寅初的情况,请百度:马寅初。

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我要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人类大事,大善才能大智。大善就是要关注国家、人类的大事,而不是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

对于练习3,细胞分裂问题,我们要让同学明白小孩为什么会长的这么快,因为细胞生长速度远远大于细胞死亡速度。

对于习题B组第三题银行的复利问题,我们要顺便讲解银行的单利问题,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埋下铺垫。 对《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

二、三课时的生成

这一节课生成是,先第二课时生成,明天是第三节:

在讲解比较1.7^2.5,1.7^3的时候,告诉学生用画指数函数的图形来解答是小题大做,是杀鸡焉用宰牛刀。

在比较1.7^0.3,0.9^3.1的时候,因为讲到市侩文化,我补充了,当今也有许多市侩的例子,问同学们是什么?学生回答婚烟介绍所,房屋介绍所。

在讲解例8人口平均增长率的是时候,我又告诉学生百度: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人。

在讲马寅初的时候,虽然毛主席不听他的话,导致我们国力下降,但我们都要感谢毛主席,幸亏他不听,要不我们这些人就不存在了。并且我国计划生育抓的很严,老师我如果再生一个就不能教你们了。

对于练习3细胞分裂问题,我把与印度的一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是一个人发明国际象棋,印度国王要奖励他,如何奖励?就是在棋盘上第一个格子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第三个格子放8粒,以次类推。我通过错位相减法不需要学过等比数列求出了和。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奇异美。明白小孩为什么会长的这么快。

第三节课分析讲解习题2.1A组

5、

6、

7、

8、9,B组

1、

2、

3、4。明天就上第三节。今天2009年9月29日

我研究课题遵循的几个原则

我的教学思想是:

一、2008年苍南新教育年会主报告《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百度: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就可以得到这篇主报告。

二、孙维刚老师的教育思想。我买来了孙老师的所有著作,并且在网络上搜集所有有关孙老师的资料。

三、自己想出来的“懂、会、通、创”学习方法。这个方法源头在卢志文老师那里。他提出“懂”不=“会”,“会”不=“通”。我把它拿过来进一步研究,得到许多新的结论。

研究方法:

记录自己的原生态教学。因为如果自己的教学经过理论的装饰,就会失去原来的模样,与老师交流起来就会困难、没味道。虽然原生态教学经过理论的装饰可以变的美丽、漂亮,但就像男人还是喜欢天然美的女人一样。有道是,要看一个女人漂亮不漂亮要等晚上她卸妆之后才能评价。正因为原生态,所以我们才觉得真实、亲切、舒服,可以交流、可以讨论、可以研究、可以提升。

我会记录预设与生成,自己的得与失,亮点与不足。

晚自修讲话

今天是2009年9月29日,晚自修因为学生问我问题:化简一道题目其中的一个式子(x+y)/(x^1/3+y^1/3)这个式子。这个式子的化简在初中是属于提高题、难题。我是这样分析:我问你们初中有没有做过难题?学生回答,有。但我猜想是学生自以为我做的是难题。我说,初中的难题到了高中最多是变成中档题,初中里面的数学高超技巧到了高中就变成一般、普通、简单技巧。你们初中因为没做过难题,所以到高中就像有个巨大的阶梯迈不上去,遇到高原现象。有的同学已经感觉到。为什么你们初中没做过难题?因为中考考的很浅,义务教育要普及。所以温州中学、温州二中、瓯海中学是看不起温州市教育局出的中考试卷,要自己自主命题招生。中考试卷选拔功能越来越弱。因为大学要普及,所以高考也一样,试卷比过去要浅。

对《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节的反思

我总想我遇到的学习困难是学生将要遇到的困难。所以我采取了如下设计。 我PPT打出:数学符号有什么特点?我知道学生是回答不出来。所以再PPT打出:简洁、优美、内涵丰富、让思维运算量大大降低,减少大脑负担。用文字表达是一大堆,不精确、罗嗦、思考起来头昏脑涨。

我PPT打出:

三个2相乘等于8用什么符号表示?2^3=8

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等于2,用什么符号表示?(根号2)^2=2

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等于2,再这个数自己相乘三遍,用什么符号表示?(根号2)^ 2/3。相乘根号2遍是什么意思?用什么符号表示?(根号2)^(根号2) 已知底数是1.01,指数是2,求幂,用什么符号表示?1.01^2=1.0201 已知底数是1.01,指数是3,求幂,用什么符号表示?1.01^3=1.030301 已知底数是1.01,指数是x,求幂,用什么符号表示?y=1.01^x 倒逆一下

已知幂是1.0201,底数是1.01,求指数?用什么符号表示? 已知幂是1.030301,底数是1.01,求指数?用什么符号表示? 于是引出对数定义。

讲了对数定义我再PPT打出: 为什么N叫真数?

我百度搜索不出来,数学史资料也没有。我自己的理解是因为负数和零没有对数,是假的,只有大于0的数才有对数,是真的。

b为什么叫对数?

理由同上。”对“是相对、对立面、逆、反的意思。

数学概念不是空中楼阁,它的根紧紧的扎在大地。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它的现实模型,来自生活、生产实践。对数的现实模型是?

最后讲解课堂例子就是书上的例

1、例2时,就是把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把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我说你们有没有写出一个就不想写。如果写出一个还想写那反而不好,说明不懂。但学生没有回答。下课后叫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写出一个其他几个就不想写。

对《对数的运算》第一课时的反思

这节课主要按照孙维刚老师的八方联系,浑然一体观点来设计。

因为提前10几分钟来到教室,我说你们想不想听听我的人生经验。吹牛一下,学生当然是想听啦。我说一个男人成功靠什么?学生哑然。我说靠德与智慧。靠大德与大智慧。你们看香港黑社会片,觉得男主人公酷毕,有清纯、漂亮的女人喜欢他,我告诉你,这些片子是骗骗小孩的。老师我也被骗过。你们阿里巴巴的老板马云知道吗?有学生回答知道。我说他长的丑吧。可有许多女孩子要跟他。学生说,他有钱。我说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就是靠德与智慧来的。我再举一例,就是耶稣在传道的时候第一天10个信徒,第二天就有100个信徒,第三天就有1000个,为什么耶稣信徒越来越多?就是靠耶稣的大德与大智慧。马云也一样,靠他的德与智慧,聚集在他手下的人越来越多。

下面开始引入正题。

我问指数有运算性质51页,那对数有没有运算性质。 学生想说有但不知道为什么? 我问为什么?

我说对数的“对”是什么意思?上节课讲过。

那两者是相互独立没有关系的还是有关系?什么关系?

可以有指数运算性质推出对数运算性质。指数运算性质三条,推出对数运算性质三条,那对数的三条运算性质是相互独立没有关系的还是可以推过来推过去的。

指数运算性质与对数运算性质在运算中作用是不是差不多?书上是字母运算与数字运算。

换底公式为什么取名换底公式。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但21世纪科技发达,一部分功能已不用。

两个应用题没讲。

《对数的运算》第二课时反思

这一节主要是分析教材第6

6、67页例5(有关地震应用题)、例6(测量文物年代问题)。我对学生说,有一种学习方法叫自学,但自学有个毛病就是自学时毫无头绪,就像看小说没有线索,你们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如果自己看没意思,听他们讲就有滋有味。所以这两道应用题我们带着问题自学。

我PPT打出:

例5是难在数学上还是地理知识上?地震波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地震哪些知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大地震是什么?你了解这次地震吗?我的看法。

对于例6,书上去推倒t年后体内碳14的含量关系式的推倒方法可取不可取?我们前几节课有讲过吗?在第几页?

例6书上说由计算器得,计算器你会按吗?不用计算器怎办? 你知道马王堆汉墓更多的知识吗?

注:我用正弦、余弦图象来分析地震波。这节课遗憾是我没有发地震后大地的图片,本来百度可以搜索到。

PPT打出:

0.

5 6磅 手榴弹爆炸

1.0

30磅 建筑爆破

1.5

320磅 二战期间常规炸弹

2.0

1吨 二战期间常规炸弹

2.5

4.6吨 二战期间的"Cookie" 巨型炸弹

3.0

29吨 2003年大型燃料空气炸弹(MOAB)

3.5

73吨 1957年前苏联车里雅宾斯克核事故

4.0

1千吨 小型原子弹

4.5

5.1千吨 常见的龙卷风

5.0

32千吨 投放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

5.5

80千吨 1992年美国内达华Little Skull Mtn.地震

6.0

10万吨 1994年美国内达华Double Spring Flat地震

6.5

50万吨 1994年Northridge地震 7.0

320万吨 目前最大型的原子弹

7.5

1600万吨 199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Landers地震

8.0

10亿吨 19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地震

8.5

50亿吨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耶稣受难日地震

9.0

320亿吨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0.0

1万亿吨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安德烈斯断层挤压地面 PPT打出: 地震级数

零级:无感地震,地震仪的仪表上有记录,而人尚无感觉。 一级为「微震」:人体静止时或对地震有特殊敏感者,有感应。 二级属于「轻震」:门窗摇动,一般人均有感觉。 三级为「弱震」:房屋动摇,门窗格格有响,悬物摇摆,盛水动荡。 四级为「中震」:房屋摇动甚烈,不稳定物体易倾倒或落下,盛水容器达八分满都会溅出。

五级为「强震」:墙壁裂开,烟囱或牌坊都会倾倒。 六级为「裂震」:房屋倾倒,山崩地裂,表层断陷。

第七级时人会站立不稳,池塘出现水波。 第八级则砖石墙部分破裂倒塌,树枝断落。

第九级是很严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现裂缝,小建筑物倒塌等等。 第十级时水库出现裂缝、桥梁被破坏,铁路扭曲等。 第十一级则地下水管及阴沟系统全被破坏。 第十二级则是全面破坏,连巨石也震动移位。 最后PPT打出:

百度百科:汶川地震、马王堆汉墓

同学们可以用百度学习,在百度中有个百科按钮,百科就是百科全书的意思。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二课时预设

这节课预设比较自然,即PPT打出:

三溪中学校长提出学案教学。我的看法:我们应当在他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进行加工再创造。牛顿说,我为什么比别人看的远,因为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我觉得学案它的本质是什么必须有个形象、生动、幽默的比喻让学生也能理解。如果学生理解了老师教法,能反思自己学法,那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效率就会更高。我把学案比喻为一部小说比如《红楼梦》里的线索、中心思想、艺术特点,是一部小说的本质东西,一部长篇小说,自己看茫头无绪。学案就像一部小说比如《红楼梦》在百家讲坛的讲解员,自己看没意思,听人家讲解就乐趣无穷。但学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你有你的形式,我有我的形式。学案教学对于学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训练、培养。我PPT打出以上东西。

再PPT打出:

带着问题自学例

7、例

8、例9,带着什么问题? 对于例7求有关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指数函数有没有相同类型的题目?在第几页?例7(1)

y=logax^2与y=2logax定义域相同吗?是同一个函数吗?为什么?

对于例8有关比较对数类型的大小,指数类型有类似的题目吗?比较的方法有相同之处吗?

对于例9有关溶液酸碱度测量。里面有个常识:氢离子的浓度越大,pH值越小,既溶液的酸性越强。不用记结论,用什么模型来记忆? 硫酸、盐酸模型

最后学习孙维刚老师,用几何画板来学习研究 系数a对函数y=ax、y=a/x、y=ax^

2、y=a^x、y=logax图象的影响。 剩余时间做习题2.2。

《幂函数》教学预设

学习是一种慢的艺术

学生又对我提出了上一届学生的问题,也就是老师你讲的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还有一个学生说,不适应我的教法。那我该如何安慰他们?该如何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我把张文质老师的一句话: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改为学习是一种慢的艺术。

这句话有两处要说明,第一处就是“慢”。我跟学生讲过,成绩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两年、三年以至四五年的事情。孙维刚老师教学生也用了六年,何况四一般老师。在这个社会大人急功近利,学生也急功近利,所以说等待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学会等待。

第二处就是“艺术”。也就是说学习它是一种艺术,富有创造、富有个性、富有美、富有规律。学有法而无定法。它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的过程。它不是杂乱无章,不是不努力、乱来也能成功的事情。

同学们,一般人觉得读书认真、勤奋是很痛苦、很累。我的目标是我尽我的力量把痛苦、累的认真、勤奋读书变成幸福、快乐的认真读书。如果你觉得读书认真、勤奋是痛苦、累的那你在学习上是走不远的。总有一天你会放弃读书。

我觉得学案教学不错,新校长也在大会上讲了哪个省哪个市开展学案教学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果。作为老师,我支持一下。在2.3幂函数这一节,我的学案是:

幂函数的生活生产实践模型多不多?书上举了哪些?这些例子是简单还是难?

幂函数的符号与指数函数的符号有什么区别?指数函数为什么称为指数函数?幂函数为什么称为幂函数?

书上只要求我们掌握几种幂函数?这几种幂函数你不看书可以凭数学直觉或感觉能画出来吗?它难画吗?画的时候是觉得自然还是别扭?你会类比推广吗?你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吗? 阿尔法 =1,你可以推广为多少? 阿尔法=2,你可以推广为多少?阿尔法=3,你可以推广为多少?阿尔法=1/2你可以推广为多少? 阿尔法=-1你可以推广为多少?教材为什么只讲这几种?

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例1难在哪里?是难在对增函数的内涵不理解还是其他?增函数的内涵我们讲过许多次?

习题2.3第二题告诉我们什么?

同学们能不能回忆起我们以前讲过的:确定一元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需要几个已知条件?

习题2.3第三题是个科学定律,你们在物理上有接触到吗?说明幂函数无处不在。 以上是学案。

《幂函数》教学生成

这节课生成有几个地方,原因是我备课有疏漏。

学生都赞同我的观点,就是一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自学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习题2.3第一题,问哪几个函数是幂函数?我们必须要向学生说明指数函数有指数型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区别?有对数型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什么区别?有幂函数型函数与幂函数有什么区别?并且要知道为什么要取名指数型函数、对数型函数、幂函数型函数?

学生问,幂函数是底数在变,指数不变,为什么不取名底数函数?因为指数函数是指数在变。我的解释也是牵强附会,说“幂”是什么意思?“幂”是一个数自己相乘几次称“幂”。没有底数函数的。

y=1是不是幂函数,百度一下,发现各有各的说法。

对自己上课的自我反思

我总感觉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的课学生主体性不够,并且大多数是集体交流,少个人交流。我一直想改进我的课堂,更多的突出学生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观察过,我教书10年,在我们学校各届学生好象都是沉默一代。如果老师再不教他们提出问题,他们会在高中三年一直沉默下去。

但我想提出一个问题:

沉默就不好,突出了学生主体就好?有证据表明吗? 我越看k12教育教学论坛—红霞在线里的方老师2007,我越相信有必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方老师2007说美国的一些什么先进的教育理论害的美国公立教育一塌糊涂。中国正在走美国的走过的一条错路。方老师2007跟美国教育部长聊过天,教育部长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成功的,人才为什么冒不出来?不是教育问题,而是体制导致人才之间相互扯后退。

按我的理解,说的中国点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鹤立鸡群,鹤是被鸡赶出来的。

对三溪中学第一次月考试卷的分析

这次月考分析,我对学生讲的话绝大部分是以前讲过,所以不重复。我的一个教学心得倒在这节课生成。有两点:一是在讲解12.已知A={y|y=x^2+2x+3},B={y=x^2-1},则A交B=?。学生做不出来是因为读不懂集合语言(符号语言之一),把它翻译成文字语言就是求函数值遇。所以集合语言有时候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集合语言?我说你们能不能从哲学上解释?学生一片茫然。在哲学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决定做不做一件事是看做这件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集合语言对数学的发展是显然利远远大于蔽。接下去的话我没讲,其实可以引申出很多。比如人就有两面性是善、恶统一体。东方文化侧重性本善,西方文化侧重性本恶。等等。

通过试卷分析我发现在备集合的特征(确定性、无秩性、互异性)时备的不好。集合的三个特征都有现实源头。比如集合的互异性。我对学生说把高一(1)班全体学生组成一个集合,那有没有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我说除非是我,我是双胞胎。学生大笑。所以集合的互异性有现实源头。

同理,确定性也一样不可能你即是高一(1)班学生也不是高一(1)班学生。无序性是把你们班排个对也不会变成高一(2)班。

一个男人成功靠“德”与智慧的又两个例子

我今天下午第一节数学课,我以前跟学生讲过一个男人要成功要靠“德”与“智慧”,并且是“大德”与“大智慧”。

再举两例,一例是大学生的精神导师李开复,李开复的事情这几天在中国是吸引全民目光,杭州市市长对于李开复到杭州心喜若狂。李开复到杭州必定能促进杭州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所以百度:李开复,就能得到他所有信息。

再一例是朱永新老师,我是属于新教育的基层教师,对于基层我们这些老师对他崇拜的五体投地,就像一个我的学生在我博客上留言说对我崇拜的五体投地。新教育越走影响越大,这要归结于朱老师的大德与大智慧。一些人有大德但没有大智慧,比如对教育在线纷争的处理。不好意思,又有点挑起纷争了。

教育在线的故事我有机会跟学生讲一下,可以吗?

我进行课题研究又一遵循的原则

我也不知道好的教育是怎样子的,我看杂志、书籍、网络,其实按我的智质是不可能得出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坏的教育。那我为什么认为这是好的教育那是不好的教育。我的理由如下,我国有14亿人,当我们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总想全国14亿人就没有一个是清醒的?难道都糊涂的吗?像屈原似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中国人民就没有?打死我也不相信。所以当我遇到问题,当我从书籍、杂志、网络里知道中国遇到了问题,我自己从不想,我专门找那些清醒的人,这些人我把他称为牛人、高人。我看这些人是怎么说的。我认为这些人是对的,他们说的教育就是好教育。这些人看问题的角度、站的高度让我汗颜,我学不来,只能跟从。这些人有的在国内有的在国外。

比如我找来朱永新老师的论文、著作。

比如我看到有人评价中国的教育是在花岗岩上搭茅草房,美国的教育是在沙滩上建高楼大厦。所以理想的教育因是中美互补的教育,各取所长,完美结合。说这些话的人是中国很清醒的人,所以我认为他们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所以我课题遵循的原则就是在课堂中进行中美互补的教育,各取所长,完美结合。 顺便我说些其他的话,在一所学校搞校本教研,一所学校起码有个老师是清醒的,最好一个教研组有个老师是清醒的。只要这个清醒的老师叫醒还在熟睡的老师,那整个学校就清醒不醉了。

那如何保证一个学校有清醒的老师?也就是这个清醒的老师他教科研的角度比其他老师独特、教科研高度比其他老师高的多,这样的老师要如何有?反正杂志、网络讨论的很多。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学案

这一节哪些是属于初中内容?哪些是属于高中内容既是新知识?对于初中内容,这一节进行了怎样的处理?(答:我们知道在初中这些内容是散落在各个章节中,到了高中是把在初中中散落在各个章节中的有关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系统。在初中这些内容是零碎的、散乱的,所以到了高中就形成有秩序的、系统的。)

那同学们自己会不会整理、归纳?整理、归纳也是种学习能力。

新知识难吗?是觉得直观还是抽象?如果是直观,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直观?

方程根存在的判定定理难吗?是直观还是抽象?我们要借助于什么来理解?如果数学有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那方程根的判定定理是把什么语言转化为什么语言? 如果再问,在这个区间有几个零点?我们还必须借助于函数的什么性质?(答:单调性)

对于例1,我们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除了根据单调的定义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什么?(答:根据函数的变换)。那根据定义判断会判断吗?这两种判断对解题有什么启发?(答:根据定义判断是对于证明题而言,根据函数变换是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而言)。

练习1它说用图象判断下列方程有没有根,除了图象,在初中我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图象判断?

练习2零点的大致区间的两个端点我们该如何确定?

对我课题研究的一点反思

昨天晚上,我拿起《读写月报.新教育》看,发现第斯多惠的一句话: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看到这句话,我的心底一震,因为我发现了自己上课的缺点,就是奉送真理。但我后来仔细的想了一想,有必要对这句话重新认识。反正人就是这样,习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吗全部是奉送真理,要吗全部是发现真理。我不知道第斯多惠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他是谁,我都不知道,呆会儿百度一下。按我的理想教师应当在奉送真理与发现真理之间取的平衡,掌握度。那度如何掌握,我想,那些跳一跳可以摘到的真理让学生发现,为什么呢?难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真理也要学生发现?这不太可能吧。孙维刚老师的一些教育思想难道全有学生自己发现?我看过一篇文章,说孙老师在第一节也是奉送他自己的真理。他向学生讲数学哲学、数学文化。真理太深老师最好奉送。比如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也让学生发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见树木更要见森林,要在森林中见树木,等等也让学生发现?这不好吧。我们只能结合高中数学,让学生接触大量具体例子,然后给出真理。

跟随朱(永新)老师的几点收获

2009年暑假到海门参加新教育年会,朱老师的主报告《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百度标题就可以搜索到。有句话给我启发很大,他告诉我们老师,引用罗曼·罗兰的话,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仍然热爱它。”。这说明什么?说明朱老师也是“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仍然热爱它”,中央的那群人也是“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仍然热爱它”。

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比较了希特勒与政治家的区别。我买来希特勒传,老实说没认真看,只看了前面几章。但我有想法。希特勒也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人,像他们那样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不看透的。但希特勒是看透世界却采取恨的情感,所以导致生灵涂炭。我跟随朱老师有点收获即使间接认识中央的那些人。

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央的那些人也是看透这个世界,但仍然爱它的人,这很重要。中央的那些人不可能不看透,因为聪明才智非常厉害。看透世界却不爱它会生灵涂炭的,希特勒就是个例子。我看到一篇文章,什么时候、什么题目我忘记了,大意就是希特勒当了国家总理还嘲笑当年的老师,对手下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怎会学习不好,意思说,当年老师水平臭。本来一个国家总理自己要尊师重教并且在全国人民面前要起表率作用,毛主席说的多好啊,193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祝贺徐特立60寿辰时深情地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国家主席不尊敬老师,那一些老百姓岂不是把老师往死里打。

想到这一点,你就会对朱老师的建议,在他博客里,“社会需要更多的建设者”有更深刻的体会。

况且爱世界,自己过的也幸福一点。越恨自己越痛苦。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教学生成

这一节课的预设,我预设的不好,所生成了许多,有四点。

对于什么是零点,教材的定义反而使学生不太明白。零点,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点的横坐标带进去函数值等于零。

零点与方程的根有什么关系?可以打一个形象、生动、幽默的比喻。方程的根就像一个人的中文名,零点就像一个人的英文名。因为你要学习英语,一般你或你的老师会帮你取一个英文名。但中文名、英文名指的是同一个人。 对于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我展开的不够充分,因为预设不足,所以课堂生成。其实我们要对f(a)f(b)<0,分成两类即一正一负两类进行讨论。对f(a)f(b)>0也要进行两类即同正同负进行讨论。对零点所在区间端点可以有无数种情况。

对于例1要补充对于函数f(x)=lnx+2x-6,判断单调性,如果是选择题、天空题我们只需根据函数的变换即lnx是增函数,2x是增函数,-6不改变单调性,所以整个函数是增函数。如果是解答题,那我们就要根据定义判断。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预设

在此节中有个难点学生不太懂,那就是精确度是什么意思?精确到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参考数学教育杂志《数学通报》2009.9期《从一道“二分法”例题的错解中得到的启示——谈“精确度”与“精确到”》,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 李强。

以下内容摘自这篇论文:

“精确到”常常是在能够求得精确值的前提下,对精确值的一种近似;“精确度”是无法求得精确值的前提下,通过近似值与精确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某个具体数值得到的一种近似值。

精确度还有另一个界定:只要精确值所在的区间长度小于某个具体值,那么这个区间的所有值就都是满足精确度的近似值,即任意“艾普西隆”>0,函数在区间(a,b)内含零点,若|a-b|<“艾普西隆”,那么(a,b)内的任意一个数都可以认为是方程的一个近似解。

“精确到”只有一个答案,“精确度”答案不唯一。 以上摘自上述论文。 比如举例:“派”精确度0.01,精确到0.01,前者答案不唯一,后者答案唯一。

对于二分法的教学要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具体)运算,那自然就会上升到字母(抽象)运算。所以老师并不是把二分法的字母(抽象)运算给学生讲懂,而是把二分法的数字(具体)运算给学生讲懂。讲懂的策略就是采用数形结合。

教材告诉我们零点端点是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得到。如果是考试会给你当已知。

对教育原则:“直观性原则”的一些认识

我前几年从中国数学会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作者是谁早已忘记,大意是直观性原则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因为会形成依赖。这些科研成果不在我认识之列。况且我一直坚持直观性原则,所以谈谈我对直观性原则的认识

认识事物,事物有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内容它是很抽象的,我们的眼睛是看到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形式,然后观察它们的特征,一步步、慢慢的深入到本质、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坚持“特征性原则”也是不错的一个办法。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数学上的“零点”概念,因为教材编书要对事物的本质、内容进行严格的定义,所以定义是很抽象的。学生是很难理解“零点”本质,课堂上一个学生就问我“零点”是什么意思。我就按“零点”的特征,“零点”,顾名思义就是把这个点的横坐标代进去函数枝等于零。“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与区别就是一个是中文名,一个是英文名,但指的是同一个人。这样讲解,学生就懂了。

所以在教学中坚持“特征性原则”也是不错的教学策略。

一个人靠“大德”与“大智慧”实践的途径

一个是班级QQ群,我发现一些同学在争吵,于是导致一些同学退群。维护一个群的和平、和谐、良性、健康发展,需要群主有“大德”与“大智慧”。

一个是班级的管理,一个班级要成为优秀的班级,同样需要具有“大德”与“大智慧”的班干部。

所以以上两个途径是锻炼锻炼自己管理能力的一种方式。

具有“大德”与“大智慧”人的例子,我举了四个人:耶稣、马云、朱永新、李开复 班级管理、QQ群管理有一条原则是被人证明过的,那就是: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利他行为多一点,那这个群体就能呈现和平、和谐、良性、健康发展,即要求群体中的个体无私一点。

如果一个群体中只有利己行为,那这个群体就不稳定,很容易解体。

比如老师所在的数学组,关系就比较融洽,原因是每个老师都愿意为他人想一想。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学案

这节课因为量多,计算麻烦,过程复杂,茫头无序,所以采取学案教学,可以把思路、线索理出来。

1、例2共提到了几个函数? 一元一次函数(包括常函数)、指数(型)函数、对数函数。 没提到我们学过的什么函数?

反比例函数、幂函数(包括一元二次函数)。 例

1、例2主要比较函数的什么? 各种函数的增长速度。

为了了解比较函数的增长速度,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那时什么方法? 数形结合

比较函数的增长速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进行比较: 开始时的局部比较、整体上的全局比较。

1、例2侧重哪种比较?这种比较需要计算,那同学们觉得计算是难还是繁? 98页练习之后,书上是比较了哪三类函数的增长速度? 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 教材是采取什么方法让我们学习的?

采取首先搞懂数字的、具体的,然后上升到字母的、抽象的。

这种比较也分成两类:开始时的局部比较、整体上的全局比较。你觉得难吗? 你能非常自然、顺利、别扭的上升到字母、抽象比较吗? 101页探究告诉我们什么?

也就是这中比较方法可以推广。

用什么词可以概括一元一次函数(包括常函数)、指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包括一元二次函数)增长特点?

指数(型)函数:爆炸型。一元一次函数:稳定型。常函数:平坦型。对数函数:缓慢型。幂函数(包括一元二次函数):处于爆炸与缓慢之间。

这几种函数增长速度不严格的讲可以排顺序吗?

指数(型)函数>幂函数(包括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一次函数>对数函数>常函数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学案

3、例4是容易还是难,需要我分析吗?例3的第一小题与第二小题有什么不同,它是把什么关系转化为什么关系?

例4右边的图片说明什么?

答:人口爆炸。

那描述人口增长的模型,同学们猜猜看,该是什么?

答:指数函数(型)模型。

你还记得我跟你们讲的马尔萨斯的故事吗?

例4的人口增长模型需要确定哪几个常数,是几个常数,需要几个条件?

教材求出这个常数,求了几次?为什么?

从这道题你对我国的国策计划生育有没有更多的认识?你是不是更加赞同我国的国策计划生育?

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抽象为数学问题,那它的数学模型只有一个吗?如果模型预测有失误,那要对模型进行怎样处理?

答:可以有几个。要修正模型。

当堂完成104页练习。

对于例5要得到函数解析式需要找到规律,那规律如何找?

答:老老实实列出前面几项。

你能自己求出函数解析式吗?

求出之后对例题的解答跟什么知识有关?

答:一元二次函数。

一元二次函数,我们从初中一直学到现在,但高中还是很重要,要求也提高许多,有一种要求特别强调:数形结合。

对于例6,要得到函数模型,先要干什么?

答:画图。

函数模型中有几个未确定的常数?需要几个条件?函数模型唯一吗?

对于例6第二小题,容易懂吗?计算难吗?

书上106页,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流程,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它?

答:就是深入、仔细、熟练研究具体、数字的问题,自然上升到一般流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例

3、例4的生成

我在教学中坚持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我问例3第二小题是不是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图?学生回答是。其实不是。它是汽车里程表读数跟时间的关系图。我问那能不能把汽车里程表读数跟时间的关系图转化为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图,怎样转化?学生回答,就是向下平移2004个单位。这是一辆新车还是旧车,为什么?学生回答:新车。因为里程表读数只有2004公里。那汽车开过多少公里要报废?学生说不知道,我说我也不知道,但好象是10万公里。这辆汽车在行驶时最低时速与在高时速是多少公里?学生答:50公里、90公里。那你们知不知道在温州瓯海大道上最高时速限制多少公里?学生说,不知道。我说,我也不知道,好象是80公里。因为老师我没汽车。我说前几天瓯海大道发生车祸,死了两人,你们知道不知道?学生说,不知道。我说,你们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学生说,我们有什么办法。我说范美忠(范跑跑)跟你们一样,当他考上大学时,发现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外面世界都知道,他一点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开始抨击基础教育。我说,我跟你们讲的这些事情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有时我还赞同学生可以带手机进校园,但就像外国的一些学校也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原因是你们会拿手机干不正当的事。

例4的生成是我问你们好记不记得我跟你们讲的马尔萨斯的故事?学生回答说:不记得。我说你们真没良心。后来我说,就像马戏团里的狮子、猴子表演,动作正确了,却没有给它吃食物,所以就不肯表演了。对于多少年人口达到多少其实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但手机不能进校园。我说电视、电影明星或歌星是不值得崇拜的,他们想多生小孩,因为自己可以被当成人才,所以就把户口移到美国、加拿大、欧洲、香港。老师我真能生一个,做人真失败。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例

5、例6的生成

对于例5,我让同学们理解了孙维刚老师的观点: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我说角度不同,世界不同,这也是一位同学的QQ签名。这个角度看问题(世界),问题(世界)就简单,那个角度看问题(世界),问题(世界)就复杂。

比如例5得到一元二次函数模型的解析式,你即可以是设在进价的基础上增加x元,也可以设每桶水的销售价为x元。

比如,如果你设在进价的基础上增加x元,那也有两种方法得到函数解析式,即:[480-40(x-1)]*x-200,也可以是[480-40(x-1)]*(x+5)-200-[480-40(x-1)]*5。前者是买出去的桶装水数量乘以利润,后者是买出去的桶装水数量乘以铜装水价格,所以要减去成本。所以前者角度看问题(世界),问题(世界)就简单,后者角度看问题(世界),问题(世界)就复杂。

昨天2009-10-30,进去温州中学网站,看到这篇文章:《有效教学该从哪里出发》,作者:杨庆余。来源:文汇报。可以百度文章标题。里面提到“增长知识的结果并不一定导致智慧的发展”,我就想起了孙维刚老师,孙老师说:让不聪明的学生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聪明。我的理解就是人的智商可以改变,但如何改变,那就是叫学生智慧,是智慧导致学生智商改变提高。孙老师就是教学生智慧,并且他很好的把握了教知识与教智慧的关系。这要学学孙老师做法。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练习、习题教学生成

这节课是讲解应用题,那自然产生如下问题:应用题难吗?在高考中难度是处于什么层次?难在哪里?为什么会难?

先不严格的定义什么是应用题。就是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数学思维方式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所以应用题可以分成两部分:背景知识,数学问题。背景知识分社会背景知识、自然背景知识。

应用题第一难:难在我们对背景知识知道太少。背景是有关企业、医学、物理、汽车、建筑物、地理、经济等等。我们在做应用题前要先熟悉这些知识。所以这里有个高原现象,就是熟悉背景知识,我们不熟悉。

应用题第二难:难在我们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数学思维方式不熟练。有关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数学思维方式是我们解答出应用题的基础知识。所以这里有个高原现象我们迈不上去,就是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数学思维方式的熟练,但我们不熟练。

在高考中难度在中等附近。

“通”的最高境界

刚才吃晚饭,2009-11-2日。我突然想到,我说我教学的一个原则就是自己想出来的懂、会、通、创。那“通”的最高境界按孙维刚老师的意思就是: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终于找到孙老师的教学思想与自己的教学观点的联系,真高兴。 期中考复习策略,临时抱佛教也是必要的

同学们的数学水平分三个层次,自己对照是哪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书本不懂、不会的。

第二层次:对书本懂、会但不通的。

第三层次:对书本能够达到通的

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层次:逼自己硬着头皮把书看一遍。

第二层次:把书输理一遍,形成网络。

第三层次:做课外试卷若干套。

通的最高境界: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懂、会、通、创是一种感觉,自己可以体验到。

第二篇:高一教学总结

高一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胡江鸿

经过本学期的工作,我们高一英语备课组基本完成了高一英语必修模块(3)(4)的教学任务。由于第一次接触这套教材,因此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乏存在一些困惑;而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听说读写能力更是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但我们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努力,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将就我们本学期实施新课改的情况进行以下的总结和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1、按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每模块的教学需在36课时内完成。因而,每单元可在6~7个课时内完成。而实际上,我们每周只有5个课时,再加上《学海导航》练习册和英语周报的大量练习,我们的时间非常紧。

2、可能是大家对于新课改的精神理解不够透彻,更准确地说是对教材的安排、组合不太适应,所以不能得心应手地整合教材、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放不开手脚。

3、由于改回 “秧田式”座位,分组教学遇到阻力。

4、学生基础差、听说读写能力低、学习方法不当、厌学的因素致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在有限的课时内,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尽快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的语法知识,提高词汇量,甚至帮助他们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

5、教材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紧跟时代步伐,但有些内容并不适合英语教学,有些单词在字典上都查不到。《学海导航》练习册的单选题和阅读题难度较大,不适合高一学生的学习。

二、应对的策略和今后的工作方向

1、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应加强学习新课标,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新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教学修养。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加强集体备课,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师应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教师在教法设计上不应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能力。

第三篇: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张光荣

本学期,我作为一名新人进入了首峰中学任教,从那时候,我就开始相信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面对新接手的工作, 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第一次上讲台我是硬着头皮上去的。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的心理才逐渐褪去。做为新教师应如何来教数学,我查阅了《国家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担任高一一班班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化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认真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努力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

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的化学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除了听课、上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是,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一点在考试中就显现出来了。刚开始工作时,班级成绩都很不理想。所以,我自身感到压力也很大。从这次考试中,我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我认识到,由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局限,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的。

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四篇:高一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徐明海

今年我担任高三(2)班的数学课。在教学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的用形象的语言化难为易。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差,要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让我感觉压力较大,但是我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这些压力给了我动力。这一年的时间过得是忙忙碌碌,但感觉很充实,也有一些收获和感受。自己在业务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师德品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比起去年来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达到我的目标。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近一年来的情况。

一、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精神》、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理论,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全教会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融为一体,努力完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二、我平时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来源于实践,然而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今年我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相继学习了《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常去翻阅《中学教学研究》、《数学教育学》等书籍,学习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经过学习,我对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和讲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形式,以“问题”作为数学的教学起点,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如此,理论水平还远远不够,以后我更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发觉以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的方法,与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序相反,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环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仔细批改作业,并认真评讲,积 极做好课外辅导和补差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把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放在首位。因为我们的学生底子较差,课前、课后、课上的效率都不太高,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的将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讲得形象生动一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高兴的就是听到学生说他现在开绐对数学有兴趣了。

四、几点反思

很遗撼的是:这一年我们班的成绩上升得不快。我对此分析出几点原因: (1)由于底子薄,而我有时上课选的例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他们难以接受; (2)难度大了,就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学生学得不够踏实。(3)虽然改了以往的只讲思路,不讲过程的情况,上课能够将详细的解题过程写出,但学生在听课时只顾着做笔记,没有听讲解方法,以至于思想方法不理解,就不能举一反三了。(4)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大,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去思考,不去分析,更别谈进行逻缉推理。(5)自觉性不高,课后练习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有时还出现抄袭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我决定对于个别学生,特别是很多数学底子很薄弱的学生,不能指望他们能在高考中拿到后面的提高分,只要能够将基础的70%就够了,所以我决定从最基础的知识下手,每天做几道最简单的题,巩固基础知识。

同时我还认识到我有以下不足:①作为一名党员,没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带头作用;②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很缺乏;③ 对于“一专多能”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这是我对一年来教学的总结,也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正自己在教学上的错误方法,努力探索,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0-12-17篇二: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

23、24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4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等六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 、必修4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32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18班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前面约20个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在中等以上,而后面的30多个学生的成绩却处于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 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我的教学工作已落下帷幕,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三班、六班、七班的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学校教法与学法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半年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 政治思想方面:

本学期,本人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 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45分钟。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每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找出了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教案变学案,平时的备课也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尖子生的培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将在后面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第五篇:高一生物教学总结

2009-2010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子洲三中高文渊

时光飞逝,转眼间从教以来的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这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就将一学期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多半学期以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 1

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三、目前存在问题:

1、主要还是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多,学生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复习相关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测中已经体现出来。

2、实验受到课时、经费、实验试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开展。

四、下阶段计划:

1、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课堂中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更新,优化教学过程。注意用好、用活、用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具(挂图、模型、标本、音像材料、实物)等配套的新课程资源,全面实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目标。

2、加强生物练习的演练与评讲。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将教学评价同教学反思结合起来。注意运用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注意将教学评价同教学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评价真正起到改进教学、促进教学的作用

总之,一学期以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上一篇:关于研究生导师的规定下一篇:关于作风建设的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