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2024-05-24

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精选9篇)

篇1: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一、课程的设置

1.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列出的课程属研究生课程。

2.凡未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不属于研究生课程,所修课程不计学分。凡给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不得把研究生插入本科生课堂中听课,否则,不计成绩及学分。凡研究生因研究课题的需要,补修本科生某些课程,不计学分,不计成绩。

3.凡本学年应开课程须按时开出,并接受全校研究生、在职培训生和进修生听课。

二、选课办法

1.新生报到后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及研究生实际情况,制订出培养计划。经硕士点学科带头人(负责人)批准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2.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已确定的学位课不得更改。非学位课因故需要更改时,须由导师申请,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批准,更改课程学习手续须在开课前办理,不接受个别研究生因考试不及格而要求更改课程。

3.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2年制、2.5年制应在第二学期,3年制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期中之前全部学完。

4.实践环节包括:①开题报告,2年制、2.5年制在第三学期开学8周内,3年制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并由各学科组织评审;②科研与生产实践(包括参与科研课题、工程设计、生产单位实习等),2年制、2.5年制必须在第三学期末,3年制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③学术活动。

三、课程管理

1.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组织由研究生处负责(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发放教学任务书、考试安排、成绩归档等工作),不经研究生处下达教学任务书的课程不予承认工作量。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研究生处于前一学期的第十五周将教学任务通知书下达给各学院。

2.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可由各学院推荐,并报研究生处审核。对不合适的任课教师研究生处可重新聘任。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个别课程的任课教师可由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3.研究生处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包括课程的教案、执行教学计划等)进行检查。一门课有一次误课,通报批评;累计两次误课,除通报批评外,取消此课程的教学工作量。研究生处将聘请有经验的老教授组成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确有不胜任工作的教师,将予以撤换。

4.各学院均应重视对所承担课程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担任研究生授课任务的教师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本课程涉及的最新成就,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鼓励采用原版教材,鼓励双语教学。任课教师必须于开课前一周内将教学计划交到研究生处,逾期不交者,追究其教学责任。

6.任课教师应严格按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专业课教学的面授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二分之一,否则按1/2折算工作量。任课教师不得私自更改教学计划,不得将授课任务私自转交给他人。教学计划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研究生处备案,另一份由本人保存。

7.研究生课程在开课期间,不得中途停课,如确有特殊困难,停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8.为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在第一学年内,导师及学科不得安排研究生出差,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出差时,需经研究生处批准。学生出差耽误课程成绩由学生自负。

10.为保证教学质量,每位授课老师每学期安排为研究生授课时数不得超过2门次,累计不超过120学时。

11.每门课程考试或考查结束后,任课老师应将学生的原始答卷或成果材料及成绩单一并送研究生处。

四、课程考核

1.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计分采用百分制,考查可采用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等方式,计分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2.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均须考核,研究生的学位课必须考试;选修课既可考试又可考查。

3.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分数分布合理,反映学生掌握教学要求的实际情况。

4.因故不能参加考试者,须在考前办理有关手续,经研究生处批准后可以缓考。因不可抗力因素或意外事故造成缺考的,应及时补办缓考手续,否则按旷考处理。无故旷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5.研究生课程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补考不及格,必须重修。重修后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重修后成绩仍不及格,应终止培养,予以退学。凡是重修的课程,成绩单备注栏必须注明“重修”字样,并附原考试成绩。学位课的及格成绩为75分,非学位课及格成绩为60分,课程考试不及格,经过补考、重修合格后,登录成绩只记入及格成绩。

6.研究生在校期间,出现一门课程重修不及格或两门课程补考不及格或累计三门课程不及格者,应予以退学,终止培养,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7.考试舞弊或考试成绩作假者,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五、成绩管理

1. 研究生的成绩是研究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档案资料。任课教师在课程考核结束后,将成绩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并打印成绩单一式两份签字。教师需于考后一周内将两份成绩单连同学生的原始答卷或成果材料一并送研究生处培养科备案。无原始答案仅有成绩单者,不承认成绩。考试(考核)成绩确认后不得更改。

2.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由研究生处培养科提供三份“研究生成绩单”,并审核盖章,两份存档,一份由本人保存。

六、本规定由学校研究生处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课程教学、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对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考核及成绩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课程教学

1课程开设与管理

(1)各研究生招生专业须在研究生入学后一月内,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订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课程的学习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的规定执行,如必须变动须经院系领导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批。

(2)各院系应认真遴选合格的教师担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开设的所有课程,应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应较好地反映本门学科的新进展、新成就。教学大纲应包括四个部分:

a.本门课程的作用和任务,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的重点、广度和深度; b.本门课程各章节的具体内容;

c.教学方式、安排、时间分配、考核方法和开课时间;

d.有关参考书和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3)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得安排校外教学活动或参加学术会议,二、三年级硕士生及博士生需到校外进行教学活动者,要对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作好安排。2停课和调课

(1)任课教师必须根据课表按时开出所任课程,如因故不能按时开课,须提前提出书面报告,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报研究生院,以便做好停课、调课安排。

(2)因故不能按原计划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应及时报告院系,采取补课或请符合要求的教师代课等措施。

3选课

(1)研究生选课须按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校开设的公选课和医学类专业课须填写《选课单》,经指导教师和院系主管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

(2)研究生申请选修的自选课程,应于上一学期放假前二周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和院系主管负责人批准后,由研究生所在院系与开课院系联系同意后通知任课教师。研究生所选课程一经确定不得退选。对所选课程无故不参加学习和考核者,该门课程记为零分。4课程免修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某些实践、实验性较强的课程,不得申请免修。其他课程如研究生要求免修,应由本人在开课前后两周内提出申请,并提供自学该门课程的书面作业或读书心得等证明材料,由任课教师审核,教研室同意,院系主管负责人批准,公共必修课须经研究生院批准。免修课程一律不得免考,课程考试参加该课程统一考试。

二、课程考核

为了促进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严格研究生的考核制度和评分标准,实行必要的淘汰,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考核目的促进研究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课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检查研究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评定学习成绩;了解教学效果,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研究生课程考核要有利于促进独立思考,增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办法

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一律为考试,自选课可以考试也可以考查。

考试方式有笔试、口试或口笔兼试。笔试可以开卷或闭卷,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

采取口试方式进行考试时,要求具备以下条件,要组成口试考试小组(由教师二人以上组成),要有题签、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考试时要有记录,考试后要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采取开卷笔试方式进行考试时,可以课堂开卷,也可以课堂考试与课外开卷并用,课堂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不得低于50%。课堂开卷考试要指定地点,限定时间,并有监考人,在规定时间内当场交卷。课外开卷一般为写读书心得或综合报告,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课堂和课外笔试后任课教师应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考试成绩主要根据课程结束时考试的结果加以评定,一般不参考平时成绩。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完成作业(包括习题、实验、课堂讨论等)的情况和期末检查确定成绩。研究生课程一般不举行平时测验或中期考试。

凡考试课,均应保留试题和试卷,供授予学位时审查。

3.成绩评定

考试课程的成绩评定一般采取百分制,60分为合格。考查成绩可采用五级记分,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或采用合格与不合格两级记分。

4.命题要求

各门课程的考核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研究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并有一定的深度;注意考察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要难易适度,份量得当,以利鉴别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水平,考前不指定考试重点和范围。

考试命题时应按同一要求出两套题,一套正题、一套备用题。考试结束后备用未启封的试题可作重修考试题。命题时应明确定出试题的分数和试题的标准答案。试题的内容、文字、图表、应仔细核对,作到试题准确无误。

5.重修

课程考试或考查不合格者可以重修,每门课程一般允许重修一次,课程重修应按学校规定交纳重修费。重修考试的成绩与正常考试同样记分。因病不能参加考试,必须预先持校医院或县以上医院证明请假,经院系主管负责人批准报研究生院方能缓考。因事申请缓考,由院系审核同意后报研究生院批准。经批准缓考者可与重修同时进行,按正常考试对待。无故不参加考试,成绩记为零分,且不得重修。

6.考核时间

研究生每门课程的考试时间硕士生150分钟,博士生180分钟,注意试题的份量适度,以优等学生完成后有一定的宽裕时间为宜。

研究生课程考或考查一般在第一、第二学年内分期进行,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考查可以在考试前进行。各科考试的时间、地点、考试方式应在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内确定并报研究生院。公共课由研究院与开课单位商定后,通知各院系。考试时间一律按学校的考试周安排,不得任意提前,如必须提前,要经院系领导同意,报研究生院。

7.考试纪律

要严肃考试纪律。研究生必须自觉遵守考试的有关规定,独立完成试题规定的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作弊。违者按照《四川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罚条例》办理。

8.博士生学位课程考试,需在该课程结束前一个月,成立考试委员会(或小组),由考试委员会(或小组)主持考试工作。考试委员会(或小组)的组成和审批按规定办理,否则其考试成绩无效。

三、成绩管理

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应由任课教师评定并签名负责,研究生专业课在考核后两周内,由任课教师将该课程成绩载入《四川大学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并将登记表和考试试卷送研究生所在院系。院系在收到成绩登记表一周内,应将该课程成绩交研究生院培养办,由研究生院培养办教务管理人员将考试成绩输入计算机。公共课的成绩和试卷,由研究生院输入计算机,并通知各院系。成绩登记要及时、准确,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名称和学分进行登记。

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要及时通知研究生本人,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要及时通知研究生到学校交纳课程重修费,到研究生院办理课程重修登记手续。

四、教学实习的考核

研究生应在教学实习工作结束后,由本人作出总结,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及有关教研室负责人对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写出评语,评定考核成绩,并记入《四川大学研究生教

篇3: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一、课程考核管理的内涵

对课程考核管理的涵义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理解认为课程考核管理就是抓考风考纪, 尽力减少或者杜绝作弊现象, 这只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从广义上讲, 考试管理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个过程管理, 它包括三个环节:考前管理、考中管理和考后管理。课程考核管理, 首先是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 做到“按章行事”;其次是学生工作部门要做好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学院 (部) 、教研室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 而且要相互配合。只有这样, 才有助于我们加强考试管理的各环节, 使得考试管理诸方面整体优化, 发挥考试管理良好的综合效应。

考前管理主要包括教务部门组织教师命题制卷、组织学院进行合理的考试安排和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等环节。命题是考试的核心, 命题必须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 要认真确定课程各部分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例, 题量适当, 难度适中。命题应根据课程性质确定题型, 试题的文字应简练、准确, 不产生歧义。学生层次不同, 课程学时不同, 均应分别命题。命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试的质量, 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考试安排包括考试时间的安排, 要有间隔性, 保证学生有缓冲的时间;考场座位编排方法为: (1) 考生左右间隔两个座位 (或走廊) ; (2) 阶梯教室, 除左右间隔两个座位外, 原则上前后还须间隔一排空位 (若人数较多可前后不隔) , 应提供宽松的考试环境, 有利于监考教师在考试期间方便查阅学生考试相关证件, 而不影响学生考试;监考人员的安排, 任课教师作为主监考参与授课班级所在考场的监考工作, 每个班级另配备1名副监考, 主要负责试卷的收发及考场纪律的维护。任课教师和学生班导师应参加监考, 保证考试过程中试卷质量和考生违纪的正常快速处理。因此合理进行考试安排,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是考前管理工作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考试前学校学生工作处 (部) 、教务部门和各学院 (部) 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召开师生考前动员会, 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要求学生积极备考, 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考中管理包括考场管理、考纪管理、监考管理、巡视管理等环节。学生凭考试证 (学生证) 入场考试, 无证者一律不得入场。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服从监考人员的要求和指挥。学生进入考场后, 必须按指定位置就座, 将考试证及指定考试用具 (笔、尺、计算器、橡皮) 放在桌上以便检查。考试结束铃响后, 学生应立即停止答卷, 将试卷整理好后放在桌上, 得到监考人员的允许方可离开考场, 试卷由监考人员收回。各学生班班长应按监考人员要求, 协助核对试卷份数。对考试违纪或作弊的学生, 监考人员有权当场没收其试卷, 取消其考试资格。该门课程以零分计。对作弊学生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监考人员要勤于巡查, 保持考试过程正常进行。对于考试违纪或作弊现象, 监考教师必须在考场违纪情况登记表内据实记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考风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风、教风, 进而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然而一个好的考场纪律需要监考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 在高校应设立考试违纪处理申诉委员会, 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考试过程中违规、违纪事件。

考后管理主要包括试卷评阅、成绩分析、考试总结和信息反馈等环节。试卷评阅原则上采取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中阅卷。教师评阅试卷前启封试卷袋, 应认真清点试卷份数是否与考场情况登记表上实到人数一致, 否则应向教务处提出查对。若在阅卷过程中或阅卷结束后发现试卷缺失, 由阅卷人负责。阅卷教师应认真评阅学生的每一份试卷, 每一道试题, 认真分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得分和失分原因。严格执行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的课程评定形式。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一般为30%~60%, 可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平时测验等评定, 且应在学生参加课程结束前评出, 并向学生公布。对考试结果要认真对待并及时反馈, 重视试卷分析, 做好考试工作总结, 找出教学中成功的部分和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使考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

二、目前课程考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加强课程考核管理工作, 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 使考核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高校课程考核管理工作, 仍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核过程中, 学生的违纪作弊现象普遍存在, 而且作弊手段越来越高, 难以正常体现考试的真正功能。

首先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 导致学校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也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其次考试作弊现象不仅背离了教学规律和考试目标, 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影响了学校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不能实现考试公平、公正, 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 教师和学生的考试目的不明确。

高校部分教师只是想通过考试检验自己所教的课程如何, 下个结论了事;学生只是为了取得成绩和获得学分;管理者也只是把考试作为学生学籍异动的评判依据, 而忽视了考试的真正目的, 难以体系考试的真正功能, 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

3. 考试命题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大部分课程考试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 教师自己命题主观性、随意性较大, 易产生考试内容和考试范围局限性的弊端;出题的方向和范围易受心理倾向的影响, 有时会忽略自己在教授过程中知识上的盲点;教师自己命题比较易控制成绩的正态分布, 但这种正态分布并不完全是客观公正的。

4. 忽视考试后的评价工作。

考试结束后, 教师只关心阅卷, 给学生一个成绩, 结束自己所授课程, 忽视了对试题和成绩的分析, 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进。学生只关心考试结果, 忽略了对考试进行总结, 给以后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改进。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在考试结束后未能对整个考试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价, 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影响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课程考核管理的具体措施

课程考核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必须加强考核的全过程管理, 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机制, 不断提高考核管理水平, 优化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 促进考核工作健康发展,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1. 树立现代考试观。

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 激发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考试观, 转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建立和完善课程考核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课程考核管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课程考核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考场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和《巡视人员守则》分别对学生、监考教师、巡视员在考试过程中进行规范;《学生考试违纪处分条例》是详细认定考试舞弊行为以及对考生舞弊行为处理的办法;《考场评估细则》是对整个考试的规范性进行监控管理, 它包括对考试的组织过程、监考、巡视、考场秩序、各学院主考领导的重视程度进行评估检查, 运用考试评估体系检查考试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 认真做好考试后的评价工作, 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

考试评价是考试工作最后一个环节, 其目的是总结成功的经验, 找出存在的问题, 使考试工作更科学、更规范。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的检测、反馈、评价功能, 考试结束后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教师对试卷情况进行分析, 写出该课程的教学总结, 找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方案。 (2) 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试卷进行抽查, 分析试卷的难度、广度及题量是否适当。 (3) 教学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考试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 找出考试过程中在考试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功之处, 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加强对考试的评价工作, 可以促进考试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推动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达到以考促教的效果。

4.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

试卷的命题、阅卷、评分等具体环节的实施者都是教师,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把各项考试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只有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 才能积极参与考试管理的研究, 使考试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晓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考试管理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6) :85-86

[2]李卓.民办高校考试管理实践与思考.考试周刊, 2008 (42) :96-97

[3]高云志.对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探索.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5 (4) :73-75

[4]于淑萍等.高等院校的考试管理.中国西部科技, 2006 (7) :74-75

篇4: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关键词:高中 美术 特长生 课程管理 教学

一、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和教学方法现状

在我国,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艺考热的现象,很多地方报考艺术院校的高中美术特长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学校关注和重视。作为近年来迅速扩大的一个群体,高中美术特长生和普通高中生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都针对高中美术特长生制定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管理方案。目前大部分地区还仅仅是根据教育部门编写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来完成对高中美术特生的课程管理,所以很多地方的美术特长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及统一的教学材料,因此各地方的专业教学呈现出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另外,许多学校针对美术特长生的文化课程管理和教学方面有所改变。从高一开始,这些学生单独成立一个专门的美术特长班,然后仅仅接受基础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其教学进度基本上都由老师自主安排,而缺乏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管理规划。因此,无论是从专业课程上,还是文化课程上,其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针对上述问题,就实现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课程管理和教学,下面将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二、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模式

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的总体课程,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需要采用统筹规划、着眼全局的管理思想,突破传统的专业和文化两类课程各自独立管理的模式。为了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可以从高一就开始将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进行统一管理。

针对文化课程的管理,可以将每门课程中比较难,比较烦琐和陈旧的,不符合美术特长生情况的题目或内容进行大胆的删除,从而帮助美术特长生巩固基础的同时,抓住课程学习的重点,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课程进度的安排上,也不需要按照普通班的上课标准来安排,可以在满足所有特长文化课程的前提下,灵活的调整上课的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与专业课程相配合。

在专业课程的管理上,应该采用更加系统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全程帮助指导学习。另外,可以利用文化课程删除了难繁和偏旧内容后节约的时间,在高二时就将所有专业课程学习完。这样可以在高三的全年进行专业课程的针对性提高以及文化课程的总复习。通过严格管理课程复习进度,规范学习进度和顺序,同时明确学习目标,实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高效复习。

三、有效的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方法

为提高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采用如下具体措施:(1)在文化课程的教学方面,需要明确重点,有的放矢。根据近年来高中美术特长生高考试卷的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对很多基础简单的题目都没有掌握好,这也是整体试卷分数不高的原因。因此相关老师应该根据每年美术特长生高考的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精练,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基本知识点上,不要过多追求过难过偏的题目,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增减相关文化课程的内容。(2)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上,老师还需要做到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在学生高一学年开始,文化课教师就根据美术特长生需要学习专业课程,并且需要长时间在外地参加专业考试这个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高一到高三可以学习文化课程的总课时,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学生文化课程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把能学到的和该学到的文化知识尽可能地掌握,不受学校统一课程进度的限制,不为平时的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所左右。(3)针对美术特长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将理论课程,绘画技能,评价课程和技巧课程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美术特长专业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将理论课程的内容讲透,让学生们明白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技能课程的教学,通过绘画技能等演示,让学生懂得要怎么做,同时也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掌握绘画的技巧等。(4)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老师要注重示范与讲解。教师授课时的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可以引导学生做出规范、准确的动作。研究表明,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描述示范动作,最后再由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循环下来将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四、总结

高中美术特长生是中学教学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要面临繁重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文化课程。因此,高中美术特长生所承受的课业压力相对比较大,有效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统筹规划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威.关于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方法的探讨[J].艺术与教育,2005.

[2]常华丽.创新美术特长生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J].艺术与教育,2007.

篇5: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翻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规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翻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凸显研究型学位理论指导实践的培养特色,强化科学研究能力,经学院院务委员会研究决定,对我院三年制翻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中期考核。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研究生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

二、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翻译学科的发展指定约20本学术参考书,其中10本为必读书,涵盖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其余为选读书,用以扩大理论知识面。

三、攻读翻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中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四、考核时间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末,即新生入学后第三学期的12月下旬。

五、考核不合格者须在二年级下学期(入学后第四学期)的4月下旬参加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须延期半年,参加下一届学生的中期考核。

六、考核内容主要围绕10本必读书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七、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满分100分;考试语言为英语,考试时间120分钟。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将每年修订阅读书目,以适应翻译学科的发展。

九、本规定自2009级三年制翻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

2011年7月7日

高级翻译学院 翻译学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1.*Hatim, Basil, 1997.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Exeter: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2.*Hickey, Leo.(ed.), 1998.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3.*Jones, Roderick, 2002.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anchester: St Jerom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4.*Nida, Eugene A.and Charles R.Taber, 1969.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 Brill.(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5.*Nord, Christiane, 1997.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anchester: St.Jerom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6.*Pöchhacker, Franz, 2004.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London: Routledg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年)

7.*Snell-Hornby, Mary, 1995.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Amsterdam: John Benjamin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

8.*Williams, Jenny, and Andrew Chesterman, 2002.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Manchester: St.Jerom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9.*谢天振等著,2009,《中西翻译简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许钧、穆雷主编,2009,《翻译学概论》,南京:译林出版社。

11.Bassnett, Susan, 2002.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London: Routledg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12.Bertone, Laura E., 2006.The Hidden Side of Babel: Unveiling Cognition, Intelligence and Sense through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13.Gutt, Ernst-August, 2000.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anchester: St.Jerom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14.Hatim, Basil, and Ian Mason, 1990.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London: Longma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Gentzler, Edwin, 2001.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Revised Second Edition),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16.Newmark, Peter, 1982.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7.Newmark, Peter, 1988.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Hemel Hempstead: Prentice Hall.(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8.Nida, Eugene A., 2001.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罗新璋、陈应年编,2009,《翻译论集》(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篇6: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根据《安全隐患自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2013年8月安全环保部下发),结合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考核办法:

1、各车间、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安全隐患自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和整改工作。

2、各车间、部门负责人要重视安全隐患自查和隐患整改工作,并组织车间(或部门)有关人员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并制定隐患整改计划,督促隐患整改按计划完成。

3、各生产车间、机修车间、电仪车间、机动部、安全环保部、生产部、物资部、质量管理部、消防保卫部根据《安全隐患自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规定的检查范围检查,每月20日交《安全隐患检查表》到安全环保部。不按规定范围检查给予车间主任(或部长)扣奖30元/次。

4、不报《安全隐患检查表》到安全环保部的车间、部门,每次给予车间主任(或部长)扣奖30元、副主任(或副部长)扣奖20元、同时给予车间(或部门)扣奖50元。

5、对于安全隐患不按时整改到位的按每处给予车间主任(或部长)扣奖30元、副主任(或副部长)扣奖20元、同时给予车间(或部门)扣奖50元。

湖南中成化工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篇7:吉林师范大学课程考核管理规定

吉师大校教字„2012‟1号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能力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基本方式和手段,为加强对我校课程考核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工作

1.我校的课程考核工作,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各教学单位成立以正职领导为组长,包括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等在内的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做到层层落实,各负其责。

3.考试组织工作要建立责任制。各教学单位负责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领导要密切配合,做好全体任课教师、监考教师和学生的考前教育和宣传工作。在期末考试前要分别召开任课教师、主考、监考教师会议。研究和布置有关考试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组织复习、辅导答疑、命题、监考、阅卷等)。召开学生动员会,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4.各教学单位在组织教师监考时,提倡采取不同专业(或不同系)的监考教师进行交叉监考。监考教师的数量,应按下列比例组织:每个考场40人以下考试指派2人监考,40—70人考试指派3人监考,70人以上至少4人监考。

二、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考查成绩、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采用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分;劳动、军训按合格、不合格记载。

1.考试应在校历规定的复习考试周内进行,由教务处统一布置,各教学单位具体安排考试日程,于复习考试前两周报教务处审核后向全校师生公布。考查课于复习考试周前结束,考试课不得提前结束课程,应至复习考试周前周五止。

2.考试方式: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测和分析,采用“一般考试”、“重点考试”和“过关考试”三种方式进行。提倡改革考试方法,但需经教务处审批后方可实施。

①一般考试。系主任把关,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审批,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②重点考试。各年级每学期至少有一门专业基础及主干课要进行重点考试。试卷由试题库中抽取,考试时间为145分钟。可出两张卷,中间休息十分钟。

③过关考试。由教务处统一指定具体考试课程,并聘请校内、外专家根据我校各科教学大纲、教材及教改要求命题,随机抽取,事先不公布。过关考试一律以试卷分为凭,卷面为100分,考试时间一般为100分钟。

3.每学期考试、考查课程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4.学生不遵守学习纪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参加期末考试。①某门课程旷课三分之一以上学时者(包括三分之一学时);

②平时实验、讨论、测验不参加者。

三、考试命题

1.本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目的,考试要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准确地反馈教学质量信息。

2.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既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

3.试题要涵盖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题量合理、题型丰富。任课教师不得向学生指定考试范围,不准出复习题。对违反规定者,各教学单位要严肃查处。

4.考试命题要有题库、卷库。每次考试前,以试卷库进行考试的课程由教务处随机抽取试卷;以试题库进行考试的课程由课程承担教学单位利用试题库系统进行组卷,并在规定时间内打印样卷送交教务处。具体工作依照《吉林师范大学试题库建设及管理办法》(吉师大校教字„2011‟3号)文件要求。

四、试卷的印刷与保管

1.为保证试卷印制的严肃性和保密性,教务处根据各教学单位上报的试卷呈报单信息组织试卷的印刷工作。

2.课程考试四周前,试卷应由各教学单位教学秘书统一送教务处制定印刷地点进行印制。

3.各教学单位应按时领取试卷,存放在试卷保密柜并指定专人保管。如发现泄题、遗失试题等事故,依据《吉林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方法(修订)》(吉师大校教字„2011‟2号)文件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予严肃处理。

五、试卷评阅

试卷评阅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答卷情况,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的情况。任课教师应该按照评分标准,公正、公平、科学地评阅试卷,所评定的成绩应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情况,评阅试卷应遵循下列要求:

1.评分标准:学生基本掌握本课程内容达到教学大纲的低限要求可给予及格成绩;较好地掌握了所学内容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一般要求可给予中等成绩;熟练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圆满地完成时限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可给予良好成绩;在学习中和考试答卷中表现具有开拓引申和创新能力的方可取得优秀成绩。具体评分细则由出题教师根据标准答案拟定执行。

2.试卷一律用红笔批阅,试卷上的每个题目均应有评阅标志(扣分或得分),每份试卷的评阅标志必须统一。卷面评分凡有修改之处,必须有阅卷教师的签名。

3.各教学单位应在统一地点,密封、集体、流水评卷,严格按评分标准进行批阅,杜绝人情分现象。教师评卷工作应在考试后学校规定期限内完成,并将成绩单报送到各教学单位办公室,全校性统考课程的试卷评阅应于考后五日内完成。

4.试卷评卷后要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应呈正态分布,原则上90分以上的成绩不超过15%,59分以下的成绩一般不超过10%。采用五级制评分的课程,优秀成绩总计不超过15%。如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优秀成绩高于20%,不合格成绩高于15%,要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如无不合格成绩,要做出特殊解释说明。

六、成绩管理

凡本校在籍学生必须参加所修课程的考试或考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评定,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考核成绩载入学籍档案。

1.考试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含出勤、作业)占15%—20%。若举行期中考试,则期中考试成绩占10%;若无期中考试,可增加作业的次数。如有特殊情况,报教务处审批后,方可执行。学习成绩一经评定,一般不得更改。

2.任课教师将《吉林师范大学学生成绩单》和《学生考试考查成绩分析表》在考试结束后三日内、考查课在结束课程后报送教学单位办公室,并及时将学生成绩的录入教务管理系统。成绩单要求打印,由教学副院长(副主任)签字、教学单位盖章后,一份由教学单位留存,一份交学生所在学院留存,一份报送教务处。3.考试考查不及格课程,于下一学期进行补考,补考不及格者,可随下一年级重修。全校公选课考核不及格者既可重修取得学分,也可选修其它课程取得学分。

4.学生每学期不及格的课程经补考或重修、重考合格后,成绩按卷面实际得分记,但需标明“补考”或“重修”字样。

5.凡旷考或考试违纪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记,允许申请该课程重修,不再给予补考机会。体育课、劳动课等不计不及格门数。

6.学生对考核成绩有疑问时,可向本人所在学院(部、中心)申请复查。复查成绩需经系主任同意,教学副院长(副主任)签字,由两名以上非任课教师共同进行,复查结果如有变动,应由教学秘书、任课教师、系主任及学院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共同签字后,并报教务处审查备案。

7.教务处对每学期所有课程考核结果进行不定期检查分析。

七、试卷管理

1.教师在评阅试卷结束后,及时将试卷交回本教学单位办公室。归档后的试卷,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分数。如有特殊情况确要改动成绩者应由原任课教师提出书面报告,经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审查同意方可改动,该书面报告附于试卷后备查。

2.试卷装订要求

①用学校统一发放的试卷封皮进行装订。②试卷封面上各栏目应填写工整、详尽。③试卷按学生学号的升序排序。

④考核用表的填写要严肃认真,内容充实。成绩单、成绩分析表、空白试卷、试卷分析、评分标准、标准答案与试卷要装订在一起存档。

3.各教学单位要建立试卷管理工作自查复核制度。试卷评阅结束后,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副部长)要组织系主任、课程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本单位试卷命题、试卷评阅、考试分析、成绩登录、考试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如有特殊情况要做出书面的自查复核报告。

4.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将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各教学单位的试卷评阅等情况进行抽查。

5.试卷应妥善管理,设专柜存放,试卷的保存年限至少为学生毕业后一年。

八、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8: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它们是大学本科理工、经管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 更是各专业许多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逐步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教育转化, 然而近年来独立学院的不断扩招也形成了很多问题, 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清学生学情, 但教法传统。 因受到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生源不断变化的影响, 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越显薄弱, 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理论学习能力偏低, 课堂学习集中程度不高, 受现代电子产品的影响, 玩手机、睡觉现象严重, 这样的学生情况我们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但在教学方面, 我们大部分教师缺少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应对措施, 大部分授课仍然采用“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虽有所谓的“ 讲练结合”, 但课堂练习少, 练习不及时, 很多课后练习可能只是仅仅针对新知识的巩固, 练习缺乏层次与系统性。 有时授课还会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 而忽视了数学本身的计算与应用性, 使学生“ 困”于定理的证明之中, 很难自拔, 长此以往, 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渐渐消逝, 成为数学方面的“ 学困生”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2平时考核笼统, 具体内容标准欠缺。 目前大部分公共数学课程考核采用的都是“ 平时考核”+“ 期末考核”的方式给出学生总评成绩的, 其中“ 平时考核”一般占30%, “ 期末考核”一般占70%, 在70%的期末考核中, 主要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 这方面是无可厚非的。但在“ 平时 考核”部分, 就呈现出很多问题了。 比如很多教师采用“ 课后作业”为考核内容, 部分教师可能只以期中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内容, 有的教师还会将“ 课堂提问”“ 数学论文”等作为考核内容, 在考核内容方面, 就出现了严重的单一与不统一。 另外大部分的平时考核也都有失公平性及有效性, 例如:“ 课后作业”的千篇一律现象, “ 课堂提问”的局限性, “ 数学论文”的失真等。 所以, 在学生的平时考核方面, 非常欠缺合理有效的考核内容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

纵观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程教学与考核现状, 亟需在教学方面做出调整, 从而相应的改革对学生的平时考核。

2突出“练”的讲练结合教学改革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情, 充分考虑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时刻做到以生为本。 另外根据公共数学课程独有的需要通过练习大量题目, 进而达到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复习、强化巩固的特点, 突出实施讲练结合教学方法中的“ 练”的环节。

1若“ 练”好, “ 记”先行。 独立学院学生虽然基础知识薄弱,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 但学生具有较好的模仿能力; 虽然记忆能力不强, 上课集中程度不高, 但学生动手能力不错, 喜欢写写画画。 而且学生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数学题目的练习, 也是需要借鉴标准的做题方法与书写格式。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课堂笔记是独立学院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必需环节, 学生记录教师的上课笔记, 不仅能有以后题目练习的借鉴模板, 还能较好的集中上课精神, 更能减少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课堂少讲多练, 活页随堂, 突出“ 练”。公共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就在于通过大量题目练习, 才能够达到知识内容的熟练巩固。 但若真正在讲的过程做到“ 练”, 达到多练习, 及时练习的目的, 首先就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授课计划的安排。

在教学内容方面, 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应用能力, 做到“ 轻理论、重应用”, 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 大胆的删除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对非讲不可的理论知识, 只做表面解释即可, 给学生腾出练习时间。

在具体的授课计划安排方面, 每堂课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题目练习时间, 以45分钟一堂课为例, 应至少让学生练习10分钟的题目。 学生练习多了, 从模仿到领悟, 从陌生到熟悉, 自然就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 在具体练习环节, 为方便教师对课堂练习的检查与考核, 更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应将具体练习题目以活页的形式呈现, 每堂课现发现收, 并做到及时批改。 活页练习的内容既能体现对课堂知识重点、难点的解析, 还能呈现课堂所讲知识涉及的典型题目。另外, 活页练习的目的既能够督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极大地提高上课效率, 更能使教师发现学生课堂学习所产生的问题, 继而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3课外巩固“ 练”, 注重层次与系统。 数学知识需要不断深入扩展才越能发现体会其中的奥秘, 课堂内的练习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体现, 完全体现不出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层次性与系统性, 所以作为“ 练”的重点环节, 课外作业必不可少。

在提倡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课外作业内容的设计与练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方面, 采用“ 滚雪球”式布置作业, 每次所练习内容既要包括对新知识的检验, 又需涵盖以前所讲的重点知识, 特别是学生掌握不熟练, 容易混淆的内容, 更需要体现在以后的多次课外练习之中, 直到通过检查考核发现学生都能够灵活熟练掌握为止。

课外作业的练习方式, 首先可采用每周一练或者双周一练的时间安排, 具体可根据所讲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灵活决定, 但要规定好练习的具体时间;其次为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每次练习的题量控制在12道左右题目即可, 可涉及选择、填空、计算等题型;最后, 为做到对学生课外作业的检查与考核, 可以简单试卷的方式在固定的时间下发与上收, 并及时做好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反馈。

课外作业的练习目的, 就是通过具有层次性的题目, 使学生扩展所学数学知识, 通过“ 滚雪球”系统性的练习, 不断的强化巩固所学内容。此外, 通过练习课外作业, 能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的误区与不足, 同时能够明确重点题型的解析思路, 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另外, 教师通过每次批阅课外作业, 也能更好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以后的教学水平。

3与“练”相应的过程性考核改革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学生, 教育的目的是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 故而当今高校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 应体现个体差异性、注重质性评价、强调参与和互动, 特别需要重视考核的过程性。 过程性考核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成, 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过程,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建构的过程。针对目前大部分独立院校平时考核内容单一、不统一, 缺乏具体考核内容标准, 更结合突出“ 练”环节的教学方式改革, 可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以及考核标准三大方面进行过程性考核改革, 使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1过程性考核的内容

公共数学课程的过程考核主要针对学生预习、 听课、 练习、复习等学习过程确定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应体现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 同时, 考核内容的确定, 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应采用的学习方法, 明确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的学习内容。

公共数学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笔记、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课堂表现四项内容。 课堂笔记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 练”的质量,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可以杜绝学生睡觉、玩手机, 甚至是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课堂作业以活页形式呈现给学生, 通过检查学生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 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有过预习, 上课听讲是否认真仔细, 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所学新知识;课外作业以简单试卷的形式在每一周或每两周的固定时间下发给学生, 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有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 更能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课堂表现主要反映学生的上课纪律, 上课的精神状态, 以及与教师的互动等。

3.2学生总评考核方式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公共数学课程的特点, 采用 “ 平时考核”+“ 期末考核”的加权考核方式。特别地, 在平时考核中, 对考核内容:课堂笔记、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课堂表现进行逐项定期百分制打分, 最后权衡各考核内容的重要性, 将各考核内容的平均成绩加权, 得出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 即平时成绩。 具体考核方式见表1。

其中, ai, bi, ci, di (i=1, 2, …, n) 以及S平, S未, S总均采取百分制。根据公共数学课程的不同人才培养要求, 考核加权成绩中可选取不同的权重, 以高等数学为例, 由于高等数学是公共数学课程中要求很高的课程, 在平时成绩的加权计算中, 可选取

而在学生总评的加权计算中, 则可选取

3.3过程性考核的内容标准

考核标准是对各考核内容进行评价的依据, 通过制定明确和具体的考核标准, 可使定性指标的考核尽量客观公正、易于操作, 并减少因为考核带来的争议, 并体现守护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价值, 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教师对他们学习的要求或希望。下面分别就课堂笔记、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课堂表现四项考核内容给出相应的考核标准。

1课堂笔记主要以笔记内容是否清晰、完整, 是否含有对重点内容的引入过程以及注释, 课堂例题解答过程记录是否详细为依据。 具体标准如表2。

2课堂练习主要以是否能够在课堂内及时独立完成, 解答过程是否完整正确, 思路是否清晰明确, 后学内容的作业较先学内容的作业是否具有明显进步为依据。具体标准如表3。

3外作业主要以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独立完成, 解答过程是否完整正确, 思路是否清晰明确, 类似的作业题目在经过2次课外作业的练习后是否能够熟练掌握为依据。 具体标准如表4。

4课堂表现主要以是否按时上课,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问题讨论, 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为依据。 具体标准如表5。

4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性评价

实践表明, 在独立院校公共数学课程实施具体的突出 “ 练” 的讲练结合教学方法, 非常符合独立院校的教学实际, 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得到很大的鼓舞。 而与“ 练”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改革, 也很好的体现了考核的全面性、多元性与可行性原则, 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 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最后, 希望我们独立学院在公共数学课程中教学和考核方面的改革能够更全面、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黎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意义[J].高教研究, 2008 (3) :9-13.

[2]汪新凡, 汤琼, 邓胜岳.“有效教学”理论应用与大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2008:219-223.

[3]李捷, 周方敏.谈大学数学学困生的教育策略[J].内江科技, 2007 (8) :31-32.

[4]赵伟.对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及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6) :266-268.

[5]阎亚军, 周谷平.对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 2008 (1) :30-34.

[6]潘玉驹, 陈文远.高校学生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7) :78-82.

[7]谢同祥, 李艺.过程性评价: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6) :17-20.

篇9: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和考核的规定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纲要) 阅读教学内容 演变

20世纪上半叶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阅读教学内容自然也不例外。整理这半个世纪阅读教学内容,探究其演变的规律,对当下的语文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20世纪上半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特点

1.晚晴时期(1904-1911)

晚晴时期主要是学堂章程时期,主要是指从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时期。依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按照初、中、高等几个阶段划分学校教育,并且规定了各阶段学校教育的課程设置、教育行政等内容。

首先,阅读教学内容狭窄。现在定以《诗经》《书经》《易经》及《仪礼》之一篇为高等小学必读之经。这一时期的学堂章程文件中规定:这些选文内容都是名人名家的大作,涉及范围较狭窄。除此之外,所选文本一律采用文言文形式,语言较枯燥,字词翻译解释难度较大,学习起来难免会令学生觉得单调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阅读教学内容的封建性,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对“读经讲经”的要求。《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从“学堂、教师、课程、学生”[1]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小学初等学堂教育。受《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中规定:“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蓝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这些规定明显的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是封建教育思想的延续。难免成为日后阻碍语文教育发展的毒瘤。

2.民国时期(1912-1929)

在民国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从1912年《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颁布、1916年《国民学校令》到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纲要》。1912年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学堂”统一更名为“学校”,开始废除“读经讲经”课,成为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开始变革的标志,并且将“中国文学”课程统一命名为“国文”。1915年,颁布《颁定教育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提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2] 等教育宗旨,使其复古教育取得合法性地位。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具体地规定中小学应该加上读经科目,并且要“按照经书及学校程度分别讲读”。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新学制课程纲要》除了对不同学年所读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外,在白话文占据教科书大片天地的形势下。

首先,阅读内容体现统治者需求。1911年为满足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在1912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读经科一律废止”,将中国延续了千年之久的“读经讲经”废除。但是由于袁世凯的反篡,为实现其复辟目的,于1915年颁布《特定教育纲要》,明确提出各个学校的原则“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在此基础上还规定了学校的课程设置,都应该加入“读经”一科。

其次,阅读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20世纪初,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念在中国广泛传播,对这一时期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影响颇多。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以“修身、历史、地理、理科”等生活必需事项未主要内容,这些事项是为了满足成人的生活需要。除此之外,他还明确提出了在教授国语时,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并且重视诗歌、美文、朗读、演述、讨论等的作用,“从玩味国民文学上玩赏他言词的优美”[3]。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也表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关注语文自身。

3.课程标准时期(1929-1948)

课程标准时期主要指从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到1948颁布的《国语课程标准》。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提出小学开设“国语”,中学设“国文”,结束了中小学“国语”的统一命名。至此,“国语”“国文”并列局面正式形成,较大的改变是在目标部分明确提出了阅读“语体文”的要求。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在坚持原有的“目标、作业类别、各学年作业要项、教学要点”四个基础部分外,为了对语文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特增加了“各种文体说明、读书教材分量支配、教材选编应注意的事项”[4]三个附件。

首先,阅读教学内容逐渐摆脱政治束缚。由于受到社会形势的影响,“不背本党主义,奋兴民族精神”的政治主张在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的阅读教学内容规定中明确的被提出。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主张一直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对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也都包括依据“本党主义”而设置的“关于国民革命的;发奋民族精神的;启发民权思想的;养成民生观念”的内容。阅读教学的内容逐步摆脱政治的束缚,展现语文教育自身的特点。

其次,阅读教学内容逐渐脱离儿童中心。从20年代开始,受杜威影响,阅读教学的内容就以儿童文学为主,关注儿童兴趣爱好,并且从儿童的理解能力、实际需求出发,规定了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但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的阅读教学内容,表现出过于关注儿童,注重兴趣,忽视知识的趋向。受叶圣陶、夏丏尊、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家的影响,阅读教学内容逐渐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强调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特点,在阅读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也不再一味地注重对兴趣的重视,开始加入许多余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逐渐疏离了儿童中心。

二、20世纪上半叶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内容规定的演变规律

1.从“文言”到“白话”的语言形式转变

语言形式的变化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最明显的标志。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这一转变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一段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在语文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奏定小学堂章程》中出现“读经讲经”“中国文学”课程。“读经讲经”所读《诗经》《书经》《易经》及《仪礼》儒家经典,全部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门在1912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中指出:“读经科一律废止”,将“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改名为“国文”,而且还将“学习普通的语言文字”明确的规定为学习国文的主要目的。

2.自“读经讲经”到“包罗万象”的内容维度扩充

《奏定学堂章程》这一时期的语文教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带有封建气息。《奏定学堂章程》明文规定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堂,必须坚持“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5]《诗经》《论语》《孟子》《易经》等儒家经典理所当然的是主要的内容。1912年蔡元培担任教育部长后,注重道德教育,提出用“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这必然要求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改变。于是,同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读经科一律停止”,1922年随着“壬戌学制”的颁行,各科全新的课程纲要出现。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逐渐多样化,由吴研因负责起草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提出对“童话故事、剧本、传记、谜语、儿歌、儿童报”等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内容。随着课标的不断完善,从单一的“读经讲经”到包罗万象的内容,涉及国家、自然、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多角度的满足学生需求。这些规定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丰富了语文课程,推动语文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3.由“道德统治”到“服务生活”的内容实质变革

我国的语文教育和封建制度息息相关。教育维护封建制度统治的特征非常明显,《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所学内容“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并且所学习的内容一定“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主要是为了“读古来经典,通解经史古书,传述圣贤精理”。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目的还是为了通晓中国经史,培养维护封建统治的各式奴隶,以维系封建统治。1911年,腐朽的封建统治被辛亥革命推翻,教育部长蔡元培在1912年推行全新的“道德教育、实力教育、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的”教育宗旨,自然而然的“读经讲经”科废止,加强以“生活必须事项”为主的阅读教学内容安排。并且规定各学科必须体现“共和精神”。20世纪20年代,受到杜威儿童中心教育观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育开始关注儿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目的部分明确提出“引起读书兴趣,并涵养性情”的要求。在合乎儿童心理、满足儿童兴趣前提下设立的阅读教学内容,大多以简单、易懂、想象类的文本为主,这些内容极大了满足儿童阅读的兴趣,同时便于教师教学,与枯涩难懂的经书相比而言,是一大进步。

三、在探究中反思

1.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依赖外国经验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受杜威“儿童中心”“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的内容关注儿童、关注实用。阅读教学内容基本以儿歌、报纸、参考书等一些符合学生兴趣、遵循发展原则的实用教材为主。我国语文教育自独立设科以来,就走上了学习外国的道路,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只是一味的简单模仿,没有结合自身特点。但“任何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为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建设服务的人才”。从古至今,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囊括了中国艺术、哲学、宗教、伦理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杨启亮先生曾说“传承它们就是守护本土文化,以舶来的文化异化它们,就是低毁自家的精神家园”。

2.閱读教学内容的规定偏重政治意识

我国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一直受到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毫不顾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为地夸大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6],其二,语文学科虽然是一门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课程,但是人们却地将这种人文内涵单纯的理解为政治思想,“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变成一种纯粹的政治说教”[7]。语文独立设科之初,“读经讲经”的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宣传中国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白话文的出现,语文担负起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任务。“读经讲经”取消,阅读教学的内容开始出现白话文。但是袁世凯复辟,使得阅读教学再次出现了“读经讲经”。后来发生的五四文化运动,使语文教育担负起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发扬民主科学的主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开始体现出浓厚的民主精神。阅读教学内容过多的与政治关联,忽视了语文的“语文味”,违背语文教育本身的目的,也不合乎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3.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忽略时间因素

从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开始,开设以《诗经》《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作品为内容,1912年“废除读经讲经”转而开始选取“修身、历史、地理及其它生活必须事项”,1916年又“重读经书”,再到1923年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等儿童文学为主的阅读教学内容,可谓变化万千。另外,由于战争的原因,抗战期间在不同的区域,阅读教学的内容又不尽相同,这即多样化又快速变更的阅读教学内容,使教师、学生无法迅速的适应,并很好地加以学习。

总而言之,20世纪上半叶的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虽然由于依靠外国经验,忽视语文教育自身,再加之对政治统治的维护,忽视了时间周期的更迭,使得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这漫长的50年里,语文阅读教学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在吸取前人教训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促使语文教育更好的发展。

注释:

[1]靳健:《我国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百年变迁》,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06-111页。

[2]李刚:《语文百年:呼唤语文教育理论-兼谈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位》,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102-105页。

[3]王云刚:《<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目标维度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朱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5]陈娜:《从高中语文课程文件的演变看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重庆: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6]曾祥芹:《新课标的阅读学阐释》,语文建设,2002年,第4期。

上一篇:建筑类个人述职报告xx下一篇:高中月考的反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