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经济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煤炭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针对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第一篇:煤炭经济论文范文

煤炭、环境和经济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国内的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多,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7%左右。居民电力消费中,10度电中有8度是由煤炭发电提供的。现在,中国原煤消费量每天大约是981万吨,相当于2002年英法两国一年的煤炭消费量。可以说,中国近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煤炭。但是,煤炭在为人们提供能量的同时,不仅损害煤矿区域水资源,而且释放温室气体。2007年,中国因采煤导致的水资源损失大约在50亿吨以上,燃烧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42亿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经济快速增长必然带动煤炭的消费的快速增长,而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对可耗竭的煤炭资源、中国西北地区的脆弱的水资源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形成巨大的压力。

中国煤炭资源丰裕吗?

中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居俄罗斯和美国之后。根据有关方面公布的数据,2000米以上的煤炭探明储量大约在5万亿吨左右,1000米以上的探明储量在1万亿吨左右,但千万不要认为这些煤炭资源都是可以挖出来使用的。因为受技术条件和成本的限制,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得还不到2000亿吨。不论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在世界上的名次如何,也不必十分看重总量的大小,如果用13亿这个数字作除数,中国人均煤炭资源储量仅为145吨。即使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准,每人每年消费两吨原煤,也不足应付百年大计。如果要持续提高生活水平,能源消费量必然增长,每年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按2%的速度增长,中国煤炭资源只能使用40年到50年。因此,中国是个煤炭储量并不丰裕的国家。

如何用好这2000亿吨的煤炭储量?就要考虑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问题。

首先分析煤炭资源的开采问题。如果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在后面将予以探讨),最理想的是让煤炭开采企业把这2000亿吨煤炭全拿到地面上来。如何拿出来呢?什么时间拿出来呢?这是一篇大文章。

如何拿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哪家企业的开采技术最先进,开采效率最高,煤炭资源浪费最低,就让哪家企业开采。可是再想一想,中国煤炭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它的主人是国家。而国家的职能是由政府行使的。因此,国家的代表政府,垄断了煤炭资源的供给。政府供给煤炭资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最大化煤炭资源的租金。假设市场中有若干技术先进的企业,若干技术一般或落后的企业,市场中有唯一的一个政府,拍卖某一块煤田的煤炭资源的采矿权,显然技术先进的企业将得到这个开采权。但实际情况是,煤炭资源租金归国家所有是归国家财政部所有?地方各级政府所有?这个问题总得弄清楚。如果弄不清楚,各级政府都有积极性开采煤炭资源,而不管开采效率如何。为什么呢?各级政府都有本级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动力,只要开煤矿,各级政府,至少是县级政府就可以以税费的方式收取煤炭资源租金,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煤炭资源是无偿划拨的,开采煤炭资源就可以无偿得到煤炭资源的租金,结果是适合于先进技术开采的大煤田被人为的行政区域化整为零,小煤窑泛滥,90年代中后期曾有8万多家小煤矿。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希望煤炭资源租金由市场形成,但真正由市场化形成的煤炭资源数量非常有限,仅局限在部分地区的小煤矿资源整合的情形。但截至目前,尚有13000多家煤炭生产企业。因此,如何拿的问题,实际上是制度问题。只要煤炭资源租金由市场形成,政府追求煤炭租金最大化,采用先进开采技术才有可能实现。

何时拿的问题,实际上是政府作为煤炭资源市场两个角色的协调问题。政府既是煤炭资源供给市场的微观者,又是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行使者。作为微观者,政府要追求煤炭资源租金最大化。政府控制着煤炭资源的供给数量,并根据煤炭价格来收取煤炭资源的租金。如果供给的煤炭资源过少,煤炭价格自然上升,该资源的租金也最大。但是煤炭价格的上升,会减少煤炭的消费量,从而可能又会降低煤炭资源的总租金量。因此,实际上存在一个煤炭资源供给的最优量。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政府负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职责。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不仅可以运用财政金融手段,还有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如果煤炭紧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阻碍了经济的增长,政府自然希望增加煤炭的供给。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目前煤炭资源的存量还足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煤炭价格的过快上升,导致了发电企业、冶炼企业的产品成本大幅上升,利润减少或亏损,不利于高企的物价水平的回落,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此时煤炭的供给量应该增大。因此,何时拿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政府煤炭资源供给量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协调问题。

中国的生态环境能允许利用多少煤炭?

煤炭问题,是天、地和人的关系问题。煤炭资源深藏于地下,人居于地表,大气环绕于地表。从人文的角度看,天、地和煤是因为其能够满足人的效用而具有价值,所以煤炭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中国生态环境对于煤炭利用的承载能力,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1.开采煤炭资源,就可能或大或小的改变矿区的原有的生态环境。当这些改变了的生态环境,损害了人的福利的时候,我们就说开采这种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开采煤炭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开采的规模和强度,还取决于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中国国土面积虽然辽阔,但是煤炭资源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中西部地区,重点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西北地区。山西省已有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成为采空区,占该省国土面积的13%,600万人口饮水困难。采空区内,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枯,草木枯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困难,成为生态难民。例如,我国著名的山西的汾河,汉武帝刘彻在《秋风辞》里曾这样描述: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而今这条河已变成了干涸的污染的苦难河,其中大规模的开采煤炭,造成汾河流域地下水泄漏,可谓“功不可没”。最让国人操心的莫过于内蒙古的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了。中国能源工业的重心是煤炭,煤炭工业的中心现在正由山西转移到内蒙古,30年之后这个重心将转移到新疆。而内蒙古正是中国的生态屏障。令人忧心的是这个生态屏障的异常脆弱性。正在开发鄂尔多斯地区,处于毛乌素沙漠的腹地,煤炭资源丰富。毛乌素沙漠上的植被,像压在孙猴子身上的五行山,压的沙子动弹不得,而沙漠中的水正是如来佛压在五行山顶上的揭帖。开发这里的煤炭资源,稍有不当,就会破坏已有的地表地下水系,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枯竭,固沙的植被枯死。揭帖不在,五行山岂不自行崩溃,那些像孙猴子一样不老实的沙子岂不随风翩翩起舞?现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已有236万平方公里荒漠。内蒙古煤炭资源开采不当,北方生态屏障将不复存在,沙漠有可能跳过黄河,逼近太行山,甚至越过燕山,抵达渤海之滨。因此,中国开发煤炭资源,一定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正确地把握开采的规模和节奏。

2.利用煤炭资源,就要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气体。在一定程度上说,开采煤炭资源破坏的生态环境只是局部的问题,那么燃烧煤炭资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就是全球的问题了。一般认为,人类明显的开始影响地球大气成分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正是历次的工业革命使得化石能源具有了重要的工业价值,也使得化石能源得到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也是向地球的大气层不断大规模的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不断的积累,全球气温也就不断的上升。全球气温的上升,引起了人类的警觉。减排限排不仅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议题,也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超过一定量的排放是要付费的,原来被认为是可自由所取得免费的大气成为了经济学中所说的稀缺资源了。

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多少,限多少,成了国际政治的争论话题。有的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现有的排放规模过大,例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发展中国家应该与发达国家一样,承担相同的排放义务。例如,美国小布什政府拒签《京都议定书》,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过大,美国即使减排液是无意义的。当然,这是美国不指名的点了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中国认为,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已经向大气排放了不少的温室气体,这几百年不断积累的温室气体,导致了现在的全球气温变暖。因此,发达国家对此应负主要责任。以美国为例,美国的1881年原煤产量为3824万吨从1881年到2005年,美国共生产原煤623亿吨,年生产量变化幅度不大。从1949年到2005年,美国共消费石油409亿吨,其中1949年到1990年共消费石油273亿吨。中国1949年的原煤产量3200万吨。从1949年到2005年共生产原煤383亿吨(不包括台湾,以下同),共消费石油约46亿吨。从煤和石油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上来看,美国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至少多一倍。而且,也不能看光看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也要看温室气体排放的人均量。既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大气也是人类共同的,每个人都有公平的享受大气的权利。我国人均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到4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及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所以,发达国家应该首先减排,应该利用其先进的环保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上温室气体减多少限多少的争论,实际上演变为利益争夺问题。

中国政府遵循国际社会认同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一方面积极与国际社会一起共同努力,一方面下大力气做好国内的减排工作。例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比十五期间降低20%。事实上,全球气温变暖和二氧化硫过量排放,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生态环境,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以1995年的价格计算,我国2005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价值1600多亿元人民币。由于全球气温变暖,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由于大量的排放二氧化硫,2005年中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1%,硫沉降强度超过临界负荷的区域已超过国土陆地面积的20%,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二氧化硫超标的环境中。中国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硫排放任务任重而道远。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出路在哪里?

研究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的老把戏。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概念。不过,研究短期内的经济波动,也要研究经济增长,这是的经济增长就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个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这三个因素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长期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资本包括了土地、矿产资源等要素。但近二十来年以来,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等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明显增强,故不少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时,把生态环境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投入要素单独列了出来进行研究。

很明显,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要在2050年左右达到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必然要受煤炭资源储量限制,也要受本国矿区生态环境的限制,更要受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排放的限制。煤炭储量的限制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出路在哪里?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但从能源供求角度考虑,中国的经济的持续增长,一靠内功,二靠外力。所谓内功就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替代能源,即所谓的“开源节流”;所谓外力,就是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这里主要讲能源利用技术问题。显然,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替代能源,是解决化石能源耗竭约束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这个观点也为大家所熟悉,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先进技术并不是随时都可出现,而且出现了的先进技术不见得会立即投入商业领域,有可能被束之高阁,尘封数年。例如,中国的电煤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大秦铁路现有的年运输量已达三亿吨。那么为什么不在西部煤炭产地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呢?不能说现在没有这个技术,不能说西部已经严重早没水发电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力市场的垄断,部门利益的存在。例如,几年前,云南输往广东的电力终端销售电力的价格每度只有0.3元,广东本地火力发电的价格终端销售价格时每度0.5元,但是广东宁可买本地0.5元的电力,也不愿意买外地0.3元的电力。而且已有的先进技术也可能被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代替。例如,九十年代中后期,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先进技术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舍弃先进的采煤技术,采用落后的设备,大办小煤矿。出现这一荒唐现象的原因是,大煤矿的国营企业,激励机制僵化,而且国家控制了电煤的价格,电煤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而小煤矿的煤价随行就市,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非常强。因此,技术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制度问题。只有遵循市场规律,使企业的利益与技术进步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替代能源,保障经济持续增长。

作者:杨中东

第二篇: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加速煤炭企业经济发展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针对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在煤炭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煤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长期优势,就应该注重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影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的创新机制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和一套机制,包括企业组织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的相互融合、协调运作。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要摒弃过去那种仅靠煤炭一业求生存的传统观念,必须顺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主业、多业并举、走综合发展的路子。对那些没有专长、装备落后、效益低下、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或环节予以舍弃。对那些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或环节加以扶持,从人、财、物等方面加以倾斜,抓住时机,加快优势项目的发展。

(二)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大小决定于企业技术力量的强弱。相对于高科技行业而言,煤炭行业劳动密集度较高,产业链延伸和工艺、设备、技术的更新相对缓慢。谁能在技术方面更先取得成果和更先用于实践,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以,企业必须明确哪些是大家都有的产品或技术,哪些是自己独有的产品或技术。对独有的优势或者某个环节上的优势,企业要着力研究开发和培育,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的经济规模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间的联合、并购此起彼伏,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组建,就是原西山矿务局、霍州矿务局、汾西矿务局三大焦煤生产企业在经历了煤炭市场的严峻考验后,着眼于企业做大做强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做出的决策。只有企业实力雄厚,才更有能力依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竞争力,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在开采工艺、洗选效率、支护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逐步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首先,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的素质、创新意识、战略思维、决策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对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决策、组织、协调作用;其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活动的主体,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主要力量;中层管理人员是现场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组织者;一线工作人员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其技术素质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和生产体系的有效运行有着直接影响。相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整体偏低,其行为习惯、技术素质离现代企业国际化竞争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人才理念和煤矿粗放经营方式仍未彻底改变,人力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而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空前加快的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知道经济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我认为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力度;健全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善于吸引优秀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二)调整企业结构,使其向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如德国鲁尔集团,就是依靠规模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能力。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目前,我国前十位煤炭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5%。而美国前四家的煤炭企业占整个美国总产量的85%以上。

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战略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实施大集团的路子。通过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北省煤炭年产量约为八千万吨,煤矿企业却多达三百多家。其中产量居于前三位的开滦、金能和峰峰,年产量也只有三千万吨、两千万吨和一千万吨。

产业多元化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途径,煤炭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无论储量多么丰富的矿井,受地质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煤总有采完的时候。投产-发展-维持-衰老,是煤炭企业基本规律。因此煤炭企业为避免单一经营格局导致的最终的关闭结果,应该实施多元化经营。以煤炭经营为核心,在煤炭开采、深加工方面增加投入,增加煤炭品种,开发煤化工,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等,开发应用洁净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的液化、气化技术等,拉长煤炭企业主体产业的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许多国际煤炭大公司都延伸了产业链,将煤炭作为原料在集团内部直接进行消化和煤炭深加工,大幅度的减少了作为原料和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他们相比,我们国内煤炭企业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内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提高专业化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条改革途径。过去煤炭企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很普遍,造成企业包袱沉重、资源配置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百年老矿开滦就是这样,下属的每个矿都是各个机构俱全,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下,2002年开滦实施了主辅分离,成立了煤业、服务、经贸等几个专业化公司,优化了结构,精干做强了主业,做活了辅业,提高了生产专业化水平,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重视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动整个企业或整个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资源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钮维花.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讨.

[2]李宏杰.浅析影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其提升途径[J].北方经济,2006,(3).

[3]张磷,薛万东,翁翼飞.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中国煤炭,2004,(1).

作者:闫福来

第三篇:煤炭企业经济转型发展分析

摘要:文中对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煤炭企业经济转型发展目标提出具体的经济转型发展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煤炭企业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发展现状:转型发展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达到60%。从2002-2012年,国内煤炭价格逐渐增加且居于高位,这段时间是煤炭的黄金十年,国内煤炭产能也迅速提高。但由于2012年经济危机影响,煤炭价格下跌、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加之受到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煤炭企业急需对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积极进展。

一、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单一

大多数煤炭企业是凭借多年的煤炭生产管理、技术以及销售经验,对原煤进行生产销售,未涉足或者是很少涉足煤炭以外的其他产业。少数煤炭企业虽有涉足其他产业,但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仍需投入大量资金,克服技术、人才储备等难题。

(二)经济效益下滑

2012年-2017年煤炭价格处于低迷期,部分竞争力较弱的小型煤炭企业纷纷停产,大型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逐渐增加。现阶段,煤炭价格虽有所回升,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黄金十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能过剩、供需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

(三)产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入

煤炭行业通过专项整治,已从原来长期的大中小煤矿并举、中小煤矿为主转化为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的新局面,产业结构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仍面临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如煤炭产业附加值低;能耗较高、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明显:矿井的生产、掘进等装备以及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矿井存在不小差距。

(四)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煤炭价格高位期问,部分煤炭企业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忽视安全管理,造成安全事故频发。虽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要较一般企业高,但在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思想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如靠经验、感觉管理,执行力低下,人为化、行政化、理想化、务虚化以及条件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五)环境问题突显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开采都是破坏式、粗放式,采富弃贫造成宝贵的煤炭资源浪费:生产产出的废弃物乱堆砌,造成环境破坏严重: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采空区治理难度增加:资源开采后,对地表植被、水资源、建筑物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煤炭在生产、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瓦斯、粉尘、矸石、废水等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都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破坏。

二、煤炭企业升级转型发展目标

(一)煤炭供需平衡

煤炭的生产规模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供需的总体平衡。建立有效的资源保障体系以及有序竞争的煤炭供应体系。

(二)煤炭结构体系

继续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走好煤炭产业“减、优、绿”发展道路,合理调配矿井产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发展先进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一级标准化矿井和安全高效矿井数量,推进煤炭行业绿色开采,实现煤炭行业统筹发展。

(三)延长产业链

在做优做强煤炭产业的同时,鼓励煤炭企业延长加粗产业链条,从“一煤独大”向电力、金融、煤化工、新能源等多元产业发展转变。在经营理念上,加大对原煤的洗选比例。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如加快建设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项目,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延长煤炭行业产业链的新路子,提高非煤产业营业收入。

(四)技术先进

深入开展科技攻关,推广“智能化综合开采关键技术”,使煤炭企业形成“以数据决策为导向的全新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以高效率为核心,推广小煤柱开采等新技术、新工艺,大幅提升煤炭的采收率。推进循环利用,实现伴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五)安全生产

煤炭开采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多,要加大对瓦斯、水害、火灾、粉尘、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防治,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扎实开展高风险煤矿安全“体检”,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灾害治理,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完善煤矿安全机制,改善劳动T工人的工作环境,遏制重大事故、杜绝零星事故发生。

(六)创建和谐矿区

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提升企业员工的薪资、医保、疗养等待遇。

三、煤炭企业升级转型应对策略

(一)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

转变煤炭企业发展模式,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着力提高一级标准化矿井和安全高效矿井数量,积极推进产能核增、置换和减量重组工作,不断推进资源整合矿井建设,提升矿井生产效率,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增加企业生产效益,实现煤炭企业规模化发展。

(二)实现煤电产业深度融合

煤电产业深度融合是延长煤炭行业产业链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清洁高效煤电,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如大同煤矿集团依托煤炭主业,加快对煤电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力产业,建设高参数、大容量、超低排放的坑口电厂,变“输煤”为“输电”,把一次能源转变为清洁的二次能源,把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煤电产业链优势,走出一条煤电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三)多元化发展

培育新产业,构建新业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道路。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主动求新、深入谋转,确立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金融、现代煤化工、文旅、物流的六大产业格局,加快推进九大重点项目集群建设,包括潘家窑煤矿项目、漳泽百万电厂项目、北辛窑百万扶贫电厂项目、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曹妃甸亿吨级港口项目、恒山大景区开发项目、新能源项目集群、物流陆港项目集群,形成一批支柱型新兴产业,让新动能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主引擎,进一步为企业实现产业优、效益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四)发展循环经济

统筹矿区综合利用项目及相关产业建设布局,提升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水平,注重环境保护以及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从企业生产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生产量,而且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对同体废弃物的利用率提升1%,每年就可以减少同体废物排放量约1000万吨。煤炭企业应摒弃以往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形成煤炭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对产生的同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如同煤集团下属矿井就形成完整的循环产业链。生产的原煤经过洗选,变成精煤、发电或者制作成煤化工产品,產生的矸石、粉煤灰或进行井下注浆、或生产制作砖、水泥等产品,变废为宝,实现企业的绿色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聂亚红.煤炭企业经济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8(25):78-79.

[2]杨晓飞.对煤炭企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6):107.

[3]王瑞芳.煤炭生产企业战略转型与资本结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

[4]郝晓燕.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绩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5]田成英.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

[6]范成胜.推进煤炭经济转型发展的措施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 02):50.

作者:赵九建

上一篇:金融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消费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