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机关四难情况

2022-07-05

第一篇:解决机关四难情况

大胆地破解四难

切切实实落实三项活动

学习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部长的讲话精神,他通过基层调研给如何进一步开展落实艰“三项制度”、如何将“三进三同”和“穷穷亲”、“大下访”三项活动有机的结合。他精僻地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在认真破解联系服务群众“上门难、走访难、记录难、办理难”等“四难”问题多思考、多谋化,强力落实“三项制度”。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三项活动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本地实际和发展目标,切实不断地将活动推向深入。

一、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 通过陈存根部长先后到双桥区太平村、连二坡社区、双龙东路社区和双路镇实地调研,详细询问基层党组织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他强调,“创先争优”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传统抓手,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充分认识其性质、目的、意义和任务,切实增强开展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面三项活动是如何实现基层组织创先争优的手段,因此要把此项活动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凝炼主题,选准载体,不断深化推进活动,不要撇开当前工作另搞一套。要把活动开展与干部考核评优有机结合起来,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真正起到凝心聚力、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作用。

二、落实“三项制度”要着力破解“四难”

每到一处,陈存根都详细询问“三项制度”落实情况, 1

并仔细翻看民情日记。他指出,“三项制度”是新形势下基层治国理政的有效办法,直接关系党的长期执政、永远执政,必须成为基层干部的首要责任、看家本领和工作常态,必须与基层干部的考核奖惩和培养使用挂钩。要加大培训力度,下功夫提高农村社区干部落实“三项制度”的基本技能,着力破解进门难、家访难、记录难、办理难的“四难”问题,做到能进门、会家访、详记录、快办理。要将“四议两公开”作为“三项制度”办理反馈环节的规范程序,把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

三、“三进三同”要成为机关干部党性作风历练的制度设计

陈存根还指出,要解决干部脱离群众问题,各级党组织必须组织干部坚持开展“三进三同”活动,让党员干部到农村基层去锤炼党性、历练作风。他强调,干部“三进三同”不要成群结队,不要搞成度假休息,不要搞事先选点、层层陪同。要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到贫困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能让活动变了味。

四、机关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

陈存根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干部选用的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改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把手要带头学习四项监督制度,做到烂熟于胸、自觉遵守、全面贯彻。

陈存根最后强调,各级干部在工作中,要讲实话、出实招、用实劲、干实事、求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各项工作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多办老百姓欢迎的事情。

第二篇:渎职侵权犯罪“四难”问题分析及破解对策

时间:2012-07-02作者:司利臣 刘锋 吴春燕

来源:正义网

随着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深入发展,反渎职侵权工作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围绕如何突破反渎职侵权工作面临的“四难”问题,即发现难、立案难、取证难、处理难,推动反渎职侵权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和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结合司法实践就“四难”问题的表现、原因以及破解“四难”问题的措施和建议谈几点认识。

一、“四难”问题在办案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以及给反渎工作带来的制约和影响

(一)发现难。人们对渎职侵权犯罪缺乏认识或认识不清,导致案件线索发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渎职侵权犯罪具有多样性、隐蔽性、欺骗性、智能性的特点,容易使人发生认识偏差。渎职侵权犯罪大多是过失犯罪,往往发生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常与职务行为交织在一起,从表面上看具有“为公”的性质,危害性不直观,与一般工作失误很难区分,因此人们通常对其性质认识不清,易为发案单位和不明真相的群众所同情。当渎职侵权犯罪发生后,发案单位总是想方设法予以掩盖,把一些已发生的渎职侵权犯罪行为辩解为一般工作失误或工作不到位,很少有或者根本不愿意控告或举报。二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渎职类案件比较抽象,社会认知度低,人民群众甚至部分官员都不清楚渎职侵权犯罪是什么,反渎职部门的职责是什么,负责哪些案件,一般人对某种行为是否构成渎职侵权犯罪认识不到或认识模糊,因而不知如何举报、该不该举报。三是未能充分发挥案源移送机制的作用。反渎部门与行政执法机关联系不多,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渎职犯罪不够重视,往往以部门利益为重,对在其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涉嫌渎职犯罪的案件,不是主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是以行政处分、纪律处分“降格”处理。甚至某些单位害怕已发现的渎职犯罪案件 “一票否决”,影响或诋毁单位“政绩”,于是以党纪、政纪处理而了结,致使一些有成案价值的线索流失。这就造成了反渎案件线索来源狭窄、渠道不畅、线索不足、质量不高,可查性差的局面。反渎职侵权部门寻找案源的主要途径是在一些重大事故发生后上门“捡案子”,具有较大的偶然性,缺乏稳定性,“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的情况成为基层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常态,墨守成规和坐等举报发现案件线索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打击犯罪的形势需要。

(二)立案难。一是因果关系认定难。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往往多因一果,在确定因果关系上存在一定难度,查找直接责任人更困难,有些事情甚至多是集体讨论决定的,责任分散。如在查办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责任事故所涉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过程中,往往事故原因来自多方面,从而导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难以认定;二是犯罪的情节认定难。如徇私类渎职犯罪的“徇私”情节难以认定,检法两家认识不一致,检察机关认为,徇私包括徇个人之私和单位之私;而审判机关坚持认为徇私只能是徇个人之私;三是损失后果认定难。对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案,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标准中均规定了“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对这一标准很难把握,如因某公安人员的玩忽职守行为致使他人被超期羁押,这种情形是否达到立案标准,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又如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立案标准中均有“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什么情况属于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一般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把握,这就对案件的认定有很大的弹性,有时会因认识分歧给办案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三)取证难。首先,渎职侵权犯罪主体大多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手段具有多样性、隐蔽性、智能性的特点,反侦查能力较强;而且这些人关系 1

网厚,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易订立攻守同盟,转移侦查视线;其次,犯罪嫌疑人与原案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存在一致性,容易形成攻守同盟,涉案的当事人不会轻易交代案情,这些都为反渎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四)处理难。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涉及面广,案情复杂,所以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碰到以各种理由说情、施压、拆台等现象,有的查到一半就被叫停了,有的已侦结,但得不到应有的处理。犯罪嫌疑人或被不诉,或被判缓刑、免刑,在案件处理上普遍存在从宽、轻缓问题。在实际侦查过程中,往往辛辛苦苦地侦结一起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由于证据、认识、环境等多种原因限制,不得不半途而废,办案工作“只开花不结果”或处理结果“轻描淡写”的现象普遍寻在。

二、形成“四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难以认定其行为的性质

刑法规定的渎职侵权犯罪罪名多达44个,范围涉及司法、工商、税务、交通、土地、林业、教育、卫生防疫等诸多行业和部门。“隔行如隔山”,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规定和管理法规,涉及的法律法规多,领域广,技术性、专业性和政策性强,,发生在这些领域和行业的渎职侵权犯罪,也难以为一般人所发现;同时,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培训,有的甚至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资深人士,通晓本单位、本部门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擅于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呈现出很强的智能性特征。

(二)社会上对渎职侵权犯罪缺乏认知,不愿举报,不会举报,导致案件线索发现难

长期以来,人们对渎职侵权犯罪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于腐败犯罪的认识只停留在“将公家的钱装入个人腰包才是犯罪”, 对其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难以界定,对于某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装入个人腰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巨大损失的,认为只是工作失误。同时,渎职侵权犯罪特别是玩忽职守犯罪,因是发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的过失犯罪,与一般工作失误有时很难界定,故特别容易被“失误”或“缺乏工作经验”所掩盖,且大多为公务员,一旦处刑要丢掉饭碗,也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帮助”,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加上检察机关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有影响的渎职侵权案件较少,一般干部、群众对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职责、任务不甚了解,由此出现不知如何举报或不愿意举报。“不把违法当违法”,“不把犯罪当犯罪”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认识不仅在普通群众中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也有,从而导致人民群众的举报意识不强。

(三)犯罪嫌疑人与原案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一致性,容易形成攻守同盟

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往往都有与之相关的原案,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和原案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只有少数情况下才会发生冲突。这是因为,渎职侵权犯罪行为绝大多数都是行为人因徇私或者徇情,应当事人的请求实施的,双方因此结成一个利益联盟。双方的行为都是国家法律、法规所明文禁止的,如果不被发现,都可从中获取一定利益,如果有一方行为败露,则势必危及另一方,不但既得利益保不住,而且双方都难逃脱法律的追究。所以,这类案件当事人双方都会严密对外封锁消息,线索一般难以发现、难以突破,即使行为露出马脚,他们也会极力掩盖真相,千方百计阻挠侦查、规避法律。

(四)获取案件线索的途径不多

检察机关获取案件线索的途径主要通过自行发现,虽然已主动与纪检监察、法院、公安、审计、工商、税务等单位和部门建立起案件线索移送和信息反馈制度,但实际工作中,这种联系机制只停留在互相联合行文建立机制的表面形式,相关单位对本单位的案件线索大都以政纪、党纪形式作了处理,无法形成合力,收效甚微。对于在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存在渎职侵权现象无法及时掌握,检察机关在向有关单位和部门了解情况时往往又得不到积极主动的支持和配合,这使得渎职侵权案件线索来源长期徘徊在低谷。

(五)小集体利益、部门保护作祟掩盖渎职侵权犯罪,线索难寻

某些涉案部门和单位,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和政绩出发,担心问题暴露后被追究领导责任,为保住本人和本单位的所谓“政绩”,不愿意把本单位发生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是采取袒护包庇的态度用党纪政纪代替刑事处罚或者顾及到单位声誉,瞒案不报、内部消化的现象较为普遍;或其自身就存在腐败问题,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怕受到牵连而“投鼠忌器”,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放纵了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致使检察机关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极难获取。

(六)处罚轻缓,影响办案积极性

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查处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经查实判刑就意味着丢饭碗,为减轻处罚,避免被判刑,行为人、发案单位等动用各种关系对司法进行干预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在案件处理问题上普遍存在从宽处理,判免刑、缓刑的多,判实刑案件数量少,从而导致办案效果差,降低了群众举报和工作人员办案的积极性。

三、破解“四难”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意识,打破影响和制约检察机关反渎部门发展的“瓶颈”,切实解决反渎案件线索“发现难”问题

一是拓宽线索捕捉渠道,逐步建立情报信息网,增强发现和搜集线索的能力。坚持群众路线,深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善于从不正常、不正当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案件线索。密切关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事故、事件等焦点问题,善于从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后果的重大责任事故、重大违法案件和重大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中发现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

二是改变“等案上门”的办案观念和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强自身捕捉案件线索的敏锐性。针对近年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特点,通过研究行业特点,认真分析建管、土管、环保、技术监督、税务等领域的工作特点、运作规律以及可能存在的“潜规则”,查找制度上的漏洞及监管上的薄弱环节,掌握其发案规律,选准主攻方向,有计划地进行调查摸排,提高成案率。加强外联内合,通过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切实加强与安监、国土、质监、环保、社保、税务、林业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解决信息沟通不畅、案件移送不及时、协作配合不规范等问题,强化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权,综合运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提前介入、情况通报等机制,找准切入点,促进“两法”有效衔接,以发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于打击犯罪和规范行政执法活动的积极作用。完善与检察机关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协作配合制度,加强案件线索的移送和协查工作机制。

三是建立线索情报信息库,做好案件线索的储备、审查评估工作。案件线索是查办案件工作的基础,只有充分经营管理好案件线索,才能提高案件查处的成功率。我们要树立线索“经营”理念,打破线索少这一制约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查处的瓶颈。应当认识到,建立健全渠道畅通、反应灵敏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是提高自行发现和突破案件能力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也是新形势下实现反渎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逐步建立市县两级职务犯罪线索信息库,完善市院对全市反渎案件线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查、统一调配制度。建立线索管理和分析评估制度,将以往所积累的,以及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案件线索统一归类、整理,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储备线索。对线索进行科学管理,统一登记和受理,编号备案,对登记的线索进行逐案审查评估,确定是否立即初查、缓查或存查,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线索的长、中、短期经营策略,实现线索的综合利用。

(二)强化证据意识,在提高侦查水平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反渎案件“查证难”问题

一是改进侦查工作思路,灵活运用各种侦查手段、侦查技术。办案实践中,反渎部门普遍存在侦查谋略、侦查手段、侦查技术单

一、滞后等问题,这与办案人员侦查工作思路拘泥守旧、证据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在侦查工作中,工作中心一般都放在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上,待取得口供后,再依口供进行侦查取证,形成了由供到证的思路模式。这种侦查思维一

旦发生犯罪嫌疑人作不实供述或翻供的情况就难以定案,同时也使侦查人员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导致侦查方向上的错误。另一方面,侦查工作一旦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便不去考虑证据链条问题,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显得过于单薄,发现不了新的证据,这也是制约反渎工作大要案少、实刑案件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办案中我们要注重侦查谋略的运用,科学侦查,把侦查谋略、侦查手段、侦查技术有机统一起来,使能够证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证据链条环环相扣,互相印证。

二是要依法、客观、及时、全面收集证据。证据是证实犯罪的核心和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在办案中要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则》的相关要求,依法、全面收集证据,有效保障办案质量;要加强办案流程管理,从案件线索、初查、立案、采取强制措施到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规范,防止质量不高案件进入诉讼程序;要准确适用法律。对法律界限不清、认识分歧较大的案件要慎重对待,不能草率立案,把握不准的要及时请示、汇报;要加强与批捕、公诉等部门以及法院的沟通协调,全程跟踪案件处理。

三是要严格、规范办案,用足搜查、查询等侦查手段,善用、会用强制措施。对于过失犯罪以及认罪态度好、能够配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考虑到办案的整体效果,可以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对侵犯人权的犯罪,有串供、毁证可能和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犯罪,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要果断适用拘留、逮捕强制措施,避免犯罪嫌疑人订立攻守同盟、人为设置阻力干扰办案等情况的出现。反渎案件的查办往往以事找人,现有犯罪事实已成型的条件下,在办案中往往很少使用搜查、查询等侦查手段,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实际运用也很少。用足搜查、查询等侦查手段,依法用好各项强制措施,可以使案件查深查透,及时固定犯罪证据,势必会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从办案效果上,不管是对犯罪嫌疑人的震慑力,还是社会影响力都会大大增强。

(三)强化质量意识,使每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切实解决反渎案件“处理难”问题牢固树立办案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确保反渎案件立得起、诉得出、判得了。一是要强化精品意识,在查深查透上下工夫。办案工作不能停留在满足于完成办案任务,满足于只查处相对容易的过失犯罪案件低层次水平上,要强化精品意识,力求查深查透,在提高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大案要案比例、实刑判决率上下工夫。要通过提高侦查水平,在立查渎职罪名的基础上,切实增强深挖意识,注意在查处渎职犯罪的同时严查与渎职行为有关的贪贿犯罪案件、侵权案件。二是切实提高办案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做到快侦、快结、快诉,实践证明,这也是提高办案质量的有效措施。案件初查时就要全面,及时固定证据,为以后的侦结、起诉、判决奠定基础,一旦事实清楚,证据扎实,就要快立、快结、快诉,有的案件一拖,不仅调查取证的最佳时机错过,而且时间拖得越长,说情等干扰、阻力就越大,造成有的案件久拖不决,影响了办案质量。三是在提升质量、扩大效果上下工夫。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筛选线索、初查、立案等环节就强化质量意识,不办凑数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办案力度,把数量规模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用提升侦查素能和办案水平来保证办案质量。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反渎职侵权案件“干扰多、阻力大”问题

一是要积极争取各方面重视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是做好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根本保证。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进一步解决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排除办案中的阻力和干扰,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对于反渎机构编制、侦查装备、办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为进一步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对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案件,积极行动,迅速果断查处,对所查办的在当地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积极向党委请示报告,主动争取党委的支持,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向党委汇报。要进一步加大反渎工作宣传力度,增进社会各界对反渎职侵

权工作的了解和支持,着重解决对渎职侵权犯罪危害性认识不足,同情甚至袒护,导致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和干扰大的问题,为反渎职侵权工作深入开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执法办案环境。

二是要大力推行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解决“三难一大”也好,“四难”问题也好,最好的办法是依靠“上下一体化”。 要继续深化侦查一体化工作机制,健全重大复杂案件专案调查机制,加强对重大复杂案件的统一指挥协调,增强工作合力,集中优势力量突破疑难重大案件,形成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作紧密的一体化办案格局,这也是突破疑难案件,提升办案效果,提高办案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是以全面提高侦查能力为重点,强化岗位练兵和培训,提高反渎职侵权队伍的综合素能。反渎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求干警精通刑事法律,又要熟悉行政法规,了解行政执法程序;既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要具有相关的财会、税务等知识;既要精通侦查技巧,又要擅用侦查谋略。随着反渎工作的深入,对办案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侦查能力是形势任务的迫切需要。为此,必须加快干警专业知识的提高,要通过自学、培训、研讨、检察官教检察官等活动,来调整、更新、充实反渎干警的专业知识,提高干警对于价值线索的识别能力和挖掘案源的作战能力,提高科学运用侦查策略、强制措施突破犯罪的能力。

作者单位: 淄博市人民检察院反渎局

第三篇:关于宜春市人民医院邮桥分院“四难”扰心头

患者无宁日信访件的回复

市卫计委:

我院于2015年8月15日收到贵单位转来的编号为SZXX150802009163的信访件,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现就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一、2009年根据市政府指示,将邮桥分院建设为传染病分院划归我院管理,虽政府进行专项投入,但仍存在资金不足,我院在医院经济困难情况下仍投入645.6万元来完成政府的任务。

二、根据《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医院选址应远离城市人群密集活动区,因此我院考虑邮桥分院比较远,对患者采取贴补形式提供免费的营养早餐,中餐及晚餐要求食堂提供品种多样化的菜单供患者选择。

三、关于交通难的问题,邮桥分院建立时政府出面协调,经我院与多家单位沟通后才开通15路公交专线来解决交通问题,2015年7月1日因某些原因停运,再经我院向政府汇报,并与多家单位沟通协调,才于2015年7月5日再次开通15路公交车。

四、我院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卫计委的药品管理规定,国家基本药物及必备的抢救药品都准备充分、完好,至于某些特殊药品,医院都安排车辆随时待命解决用药难的问题。

五、根据国家卫计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充分兼顾技术先进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设备使用率。总院已配置耗资上千万元C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分院可实现资源共享。

六、我院为维持邮桥分院的正常运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安排三部专车设置了三个病区50多位工作人员为传染病分院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我院每月贴补亏损十余万元。

综上所述,我院一直在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诊疗服务。但有些问题非我院能力所能及。我们建议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参照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尽快将邮桥分院升格为独立设置的市传染病医院;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投入,尽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更新、添置必要的和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这一特殊群体医务人员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市传染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的需要。

宜春市人民医院 2015年8月22日

第四篇:基层反映近郊村民建房集中区建设存在四难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村民建房集中区建设各地也在加快步伐,集中区建设对于规范农民建房,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具有重要而积极地作用。但是在一些近郊乡镇,村民集中区建设存在“四难”问题。一是用地难。由于集中区建房所使用的土地属于集体土地,按照要求别的组的人员要通过土地置换和调整等途径才能取得建房土地,但是由于一些传统因素和原因,土地置换和调整困难。二是选址难。由于受各种规划的限制,以及一些重点工程在境内的施工,因此选址困难,遇到刚刚选好,又要改变局面。三是建设难。近郊地区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变过去别墅型安置,正在逐步采取公寓型安置,因此会导致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建设,必须采取集中建设后分配,但是集中建设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变相开发。四是配套难。首先是规划的费用较高,每100亩的规划费至少在5万元左右,其次是小区建成后,三通一平的费用较大,还有其他一些不可预见费用,这些费用仅凭村自身难以解决,一些乡镇目前仅仅还是“吃饭”财政,也很难以解决。

第五篇:多项举措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现象(机关工委)

多措并举整治机关党建“灯下黑”现象

县直机关工委 (2017年7月)

县直机关工委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预防为先,积极探索方式方法,抓关键少数、抓基层基础、抓问题防范,大力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确保县直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

一、抓关键,促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作表率。一是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学。认真落实县委关于中心组学习的相关制度,县直各党组织制定年度中心组学习计划,建立完善中心组学习预告、记录、通报、交流等制度。在去年实行的每周一下午集中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推行“党性教育十分钟”制度,要求县直单位党组(党委)在召开会议前,安排时间重点学习党章党规、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内容。二是抓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动学。按照县委组织部《2017年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通过集中调学、脱产培训,采取邀请外地专家讲课、异地教学、红色教育、拓展训练等方式,拟在七月份分三期对机关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进

1 行轮训,使机关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成为学习教育的“明白人”。去年以来工委先后举办3期县直机关党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骨干培训班,总结前阶段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任务,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阶段衔接有序、动作规范。三是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县直机关连续四年开展“机关读书月”系列活动,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经典诵读、好书荐读等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积极营造书香机关浓厚氛围。目前,已有四家单位被评为市级学习型党组织,六家单位被市直工委授予“书香机关”称号。县直各单位通过多种载体开展党员教育学习,如县供电公司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道德讲堂进基层、“微党课”进田间地头、“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廉政警示教育等活动;县检察院机关党委开展“对标赶超”、公诉对抗辩论赛、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演讲、廉政知识竞赛、街头普法宣传、扶贫济困志愿者行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学习效果。

二、抓基层打基础,夯实组织根基。一是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计划2017年达标40%、2018年达标80%、2019年全部达标,明确每年的进度安排,具体到每个基层党支部。及时对验收达标的党组织进行备案,对标准化建设较薄弱的党组织实行分类指导,近期工委将召开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工作现场观摩会,抓两头促中间,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各项任

2 务高标准完成。二是落实基本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将“三会一课”制度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相结合,坚持把党组织生活与党员大会相结合,每月召开1次党员大会、1次支部会议,每个季度上1次党课。各基层支部充分利用每月党员活动日,开展好集中学习讨论、主题教育实践、党费收缴、支部换届选举等工作。坚持党员领导干部送党课下基层制度,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带头讲党课,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

三、抓问题防范,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总结有效经验。我们认真总结近年来抓党员学习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作为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的有效载体持续抓下去。比如,去年提出的“六个一”活动,即每天自学1小时,每周参加1次集中学习,每月读1本好书,每季度组织1次理论测试,每半年召开1次学习交流会,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撰写1篇调研报告,从去年党建考核和今年上半年党建督查情况看,成效较为明显。二是构建长效机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解决机关学习教育“灯下黑”的锐利武器,我们注重把学习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建立了党员学习教育、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党员联系群众、党员谈心和汇报思想、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形成了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强化警示教育,落实督查整改。严

3 格落实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以反面典型作为镜鉴,汲取教训、警钟长鸣。我们所有的培训班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必学课程来安排,请县纪委领导讲授党纪党规,剖析案例。去年以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县直党组织负责人到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牢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坚决做到不越思想道德“防护线”、不碰规章制度“警戒线”、不触法律法规“高压线”。深入查摆机关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逐条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落实。采取定期督查和明察暗访方式,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督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责成有关单位整改,切实解决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灯下黑”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要求,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县直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纪检监察干部征文下一篇:急救设施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