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艺术

2022-09-11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种载体,它犹如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走向语言的百花园;它恰似一首诗歌,带领学生飞翔诗意的世界;它更像一首乐曲,奏响课堂的生命乐章。

人们常说:“意无言则不行,言不畅则意不达。”在一堂语文课中,无论是开头、点拨,还是评价、结束语,都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1前期的激情导入

歌曲的前奏,拉开了歌曲的序幕,由它牵引着歌唱部分的到来,于是情绪由此生,歌声源源来。它向听众预示着歌曲将要出现的某种基调,并为听众对后段音乐的了解创造出有利的气氛,它是听众与演唱者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桥梁。于漪老师也曾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语文教师的导语,就应像一首歌曲中的前奏,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出浓郁的情感氛围,铺设一座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桥梁。

在教学人教课标版语文六下《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笔者以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的故事导入: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寄来的画片写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11岁时爸爸去世,妈妈改嫁,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想着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通过这样的导语很快能把课堂带入这篇童话所描述的氛围中,使文本知识的传递融入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起来,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导入一种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同样凄婉、悲怜的课堂氛围之中,收到“一石双鸟”之效。

2过程的巧妙点拨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要想让学生漫步语文美妙的园林,享受语言的美感,那么,语文教师的点拨语言(即提示语和过渡语),就要巧妙,教师的点拨要“点”明要害,抓住重点;“拨”正谬误,排除疑难。学生在老师这样的点拨下,能解决困难,不知不觉地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去感悟文中的喜怒哀乐,去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更好地去感悟、揣摩、体验,并在品味中,深化理解。

巧妙的点拨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更能对学生在学习重点句、难点句时所遇到的困难,有指明思考方向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理解的山穷水复之时,巧妙的点拨能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六自然段,也就是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可是,就在这时火柴又灭了,在她眼前的只是一堵冰凉的厚重的墙。”对于这句话,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写到这堵墙?”多数同学认为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墙,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小女孩一直靠着墙角坐着。在学生理解的困难之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当火柴熄灭的时候,小女孩的面前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墙里有什么?(生:有明亮的灯光、暖烘烘的火炉和香喷喷的烤鹅。)小女孩的幻景正是墙里的现实。墙外有什么?(生:一个贫穷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墙里墙外两种人,墙里墙外两重天。正如一句诗句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在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堵墙了吗?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的困难解决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学到了理解课文的方法。

3适当的精彩结尾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精彩的结尾。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课的结尾语言应该既是对本课的总结,还应是课外活动的铺垫。提纲挈领,耐人寻味的结尾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也是对思维的整理,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语文教学结尾的语言也一样,应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笔者用了这样的结尾方式:卖火柴的小女孩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但它却带给了我们对弱者的同情,更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不仅是生动的故事,更是精神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感谢这位历经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希望同学们能驻足于安徒生的童话,到那里去感受更多童话的魅力。引导学生走进童话的美好世界,感受童话的魅力,是本课结尾所期待的艺术效果。

在教学《杏儿熟了》时,笔者是这样结尾的: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在奶奶的教育下,“我”学会了分享。分享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那么,在“我”的影响下,小伙伴们会怎样做呢?在文中淳朴民风的感染下,你们又会怎样做呢?这样的结尾能引发学生的深思,从内心真正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并学会分享,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的教师语言,必定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要成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教师对自己课堂语言的锤炼必不可少。当我们徉徜在新课程实践的满目繁花之中时,不要遗忘了对教学语言生命力的张扬和关注,优化课堂教学,让我们从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做起。

摘要:集古今之华章,荟宇宙之精华,吐纳之际有清泉潺潺,挥洒之间有风云奔走——这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要想达到这一境界,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要讲究艺术性。本文对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情,点拨,艺术

参考文献

[1] 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8~139.

[2]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0~179.

上一篇:高中化学优质课堂合理构建的策略下一篇:“互联网+”视域下构建全媒体党员教育平台的路径探讨